過濾裝置及過濾方法
2023-08-06 02:23:06 1
專利名稱:過濾裝置及過濾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過濾裝置及過濾方法。
背景技術:
金屬制的篩子、網、多孔板等的過濾介質與布(纖維)制的過濾介 質相比,在運轉性、維護性、耐久性等方面性能優越,因此有利用了這 些過濾介質的螺旋加壓式和旋轉加壓式脫水機等的加壓式過濾裝置。這 些裝置歷史久遠,是非常簡單的構造,因此具有低動力、低噪音、低成 本等的特點,即使應用於固體成分濃度低的難脫水的固液混合物的情況 下也能夠獲得優越的脫水性能,故而多用於下水道汙泥脫水領域。(例如
參照專利文獻1、 2)
專利文獻l:日本特開2001—21269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 — 113109號公報。
然而,在由圓筒狀的外側過濾介質和插入其內部的螺旋狀部件構成 的螺旋加壓式脫水機中,在被處理液從入口側向出口側被低速移送的同 時,利用由螺旋狀部件的緊固力產生的擠壓壓力連續進行脫水,但是過 濾液只能從外側過濾介質擠出,因此難以縮短外側過濾介質的長度,從 而難以使設備小型化。
而在旋轉加壓式脫水機中,為了提高脫水過濾的處理量,需要加大盤 的直徑或配置多個脫水機,這導致了設置的大型化和成本的增加等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課題是提供能夠實現裝置小型化並能夠提高脫 水性能的過濾裝置及過濾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如下所述。
第一方面所述的發明是一種過濾裝置,該過濾裝置具有呈同心狀 配置的圓筒狀或圓錐狀的內側過濾介質和外側過濾介質;和設置在所述 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惻過濾介質之間的過濾空間中的螺旋狀的分隔 壁,所述過濾裝置構成為,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將被處理液送入, 從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將濾餅(cake)排出,並將通過所述內側過濾介 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內的過濾液排出到外部,所述過濾裝置的特徵在 於,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質繞著軸心旋轉,所述螺旋 狀的分隔壁不旋轉。
通過內側過濾介質和外側過濾介質的兩個面來進行過濾濃縮,由此 能夠實現比以往只用外側過濾介質進行過濾的螺旋加壓式小型化的設 備。而且,由於內側過濾介質和/或外側過濾介質繞著軸心旋轉,螺旋狀 的分隔壁不旋轉,所以被送入過濾空間內的被處理液一邊沿著分隔壁在 裝置內螺旋狀地移動, 一邊首先由內外側過濾介質進行過濾濃縮,然後
進行擠壓脫水,與不僅內外側過濾介質並且連螺旋帶狀物(ribbon screw)
也一同自由旋轉的結構的螺旋加壓式過濾裝置相比,本發明的過濾裝置 能夠簡化構造、降低製造成本以及提高維護性。
第二方面所述的發明是一種過濾裝置,該過濾裝置具有呈同心狀 配置的圓筒狀或圓錐狀的內側過濾介質和外側過濾介質;和設置在所述 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之間的過濾空間中的螺旋狀的分隔 壁,所述過濾裝置構成為,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將被處理液送入, 從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將濾餅排出,並將通過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 述外側過濾介質內的過濾液排出到外部,所述過濾裝置的特徵在於,所 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質繞著軸心旋轉,所述螺旋狀的分 隔壁不旋轉,所述分隔壁由固定在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和/或另一端側 的支承部件來支承。
由於分隔壁是由固定在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和/或另一端側的支承部 件來支承的結構,所以能夠確保從伴隨運送而移動的被處理液和濾餅承 受應力的分隔壁的強度的提高和形狀的維持,因此能夠進行穩定的過濾 作業並且能夠提高脫水性能。
第三方面所述的發明是在第二方面所述的過濾裝置的基礎上,所述 支承部件被配置成接近或接觸於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 質,以成為刮取在過濾介質上附著的濾餅的結構。
由於支承部件被配置成接近或接觸於內側過濾介質和/或外側過濾 介質,來刮取附著在過濾介質上的濾餅的結構,所以不必另設刮板,從 而能夠削減零件數量,降低製造成本。
第四方面所述的發明是一種過濾裝置,該過濾裝置具有呈同心狀 配置的圓筒狀或圓錐狀的內側過濾介質和外側過濾介質;和設置在所述 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之間的過濾空間中的螺旋狀的分隔 壁,所述過濾裝置構成為,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將被處理液送入, 從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將濾餅排出,並將通過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 述外側過濾介質內的過濾液排出到外部,所述過濾裝置的特徵在於,所 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質繞著軸心旋轉,所述螺旋狀的分 隔壁不旋轉,隨著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到另一端側,所述內側過濾 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質中的過濾面的開孔的尺寸變小。
由於隨著從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到另 一端側,內側過濾介質和/或外側 過濾介質中的過濾面的開孔的尺寸變小,所以在固體成分濃度低而具有 流動性的被處理液多的過濾空間的一端側,主要進行過濾濃縮,在含水 率低而濾餅多的過濾空間的另一端側,主要進行壓密脫水,從而能夠提 高脫水性能和SS (汙泥)回收率。
第五方面所述的發明是一種過濾裝置,該過濾裝置具有呈同心狀 配置的圓筒狀或圓錐狀的內側過濾介質和外側過濾介質;和設置在所述 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之間的過濾空間中的螺旋狀的分隔 壁,所述過濾裝置構成為,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將被處理液送入, 從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將濾餅排出,並將通過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 述外側過濾介質內的過濾液排出到外部,所述過濾裝置的特徵在於,所 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質繞著軸心旋轉,所述螺旋狀的分 隔壁不旋轉,在所述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形成的濾餅排出口,設置有 用於擠壓濾餅的背壓板。
第六方面所述的發明是在第五方面所述的過濾裝置的基礎上,所述 背壓板構成為,能夠調節所述濾餅排出口的排出部分的截面面積。
由於在形成於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的濾餅排出口設置有用於擠壓 濾餅的背壓板,所以濾餅被從半徑方向和軸向這兩個不同的方向進行擠 壓,因此能夠有效地降低濾餅的含水率。
而且,由於背壓板構成為能夠調節濾餅排出口的排出部分的截面面 積,所以能夠根據濾餅的成分和運轉狀況等來調整施加給濾餅的擠壓力 (排出阻力)。
第七方面所述的發明是在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過濾 裝置的基礎上,所述螺旋狀的分隔壁的至少被處理液的送入口側的內周 邊緣和外周邊緣,分別接近或接觸於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 介質。
由於被送入過濾空間的被處理液的固體成分濃度低,是具有流動性 的狀態,所以在被處理液的入口側附近,利用內外側過濾介質產生過濾 濃縮。因此,在該被處理液的送入口側附近,雖然基於固液分離作用的 過濾濃縮是重要的功能,但是藉助於螺旋狀的分隔壁的至少被處理液的 送入口側的內周邊緣和外周邊緣分別接近或接觸於內側過濾介質和外側 過濾介質,能夠刮取在過濾介質的過濾面上附著的濾餅,從而能夠維持 過濾濃縮效率。而且,被送入的被處理液能夠沿著分隔壁螺旋狀地移動。
第八方面所述的發明在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過濾裝 置的基礎上,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能夠以所述內側 過濾介質的旋轉速度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的旋轉速度具有速度差的方式 旋轉。
內側過濾介質和外側過濾介質,能夠以內側過濾介質的旋轉速度和 外側過濾介質的旋轉速度具有速度差的方式旋轉,從而在過濾空間內移 動的濾餅上產生剪斷力。因此,例如,對於含有纖維成分多的新鮮汙泥 或混合汙泥的被處理液,通過該剪斷力能夠提高脫水效率。而且,在內 外側過濾介質的相對速度大的情況下,在旋轉較快的過濾面(例如內側 過濾介質的過濾面)附近的濾餅已顯現出向另一過濾面(例如外側過濾
介質的過濾面)側移動的效果,從而產生濾餅內的混合作用,因此還能 夠使過濾裝置內的含水率分布均勻化。
第九方面所述的發明是在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過濾 裝置的基礎上,所述螺旋狀的分隔壁被構成為,隨著從所述一端側到所 述另一端側,螺旋間距變短。
由於螺旋狀的分隔壁被構成為隨著從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到另一端 側,螺旋間距變短,所以濾餅的排出路徑變窄,從而能夠提高擠壓效果, 使排出的濾餅的含水率(分布)沒有差異而是均勻的。
第十方面的發明是一種過濾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過濾方法使用 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具有呈同心狀配置的圓筒狀或圓錐狀的內側 過濾介質和外側過濾介質;和設置在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 介質之間的過濾空間中的螺旋狀的分隔壁,所述螺旋狀的分隔壁不旋轉, 僅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質繞著軸心旋轉,在該操作過 程中,被處理液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送入所述過濾空間內,並通過 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而過濾,各過濾液排出到外部, 並且,從所述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排出濾餅。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實現裝置的小型化以及脫水性能提高等優點。
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的縱剖視圖。
圖2是圖1所示過濾裝置的I—I剖視圖(橫剖視圖)。
圖3是第一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的俯視圖。
圖4是用於說明分隔壁與刮板的關係的示意圖。
圖5是過濾裝置的其他實施例的示意性縱剖視圖。
圖6是過濾裝置的其他實施例的示意性縱剖視圖。
圖7是過濾裝置的其他實施例的示意性縱剖視圖。
圖8是過濾裝置的其他實施例的示意性縱剖視圖。
圖9是第二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的橫剖視圖。
圖io是用於說明儲存空間的示意圖。
圖11是其他被處理液送入管的實施例。
圖12是第三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的縱剖視圖。
圖13是圖12所示過濾裝置的II一II剖視圖(橫剖視圖)。
圖14是用於說明支承部件的其他配置方式的示意性橫剖視圖。
圖15是用於說明支承部件的又一配置方式的示意性橫剖視圖。
圖16是第四實施方式的運送輔助部件的示意性俯視圖。
圖17是第四實施方式的運送輔助部件的局部主視圖。
圖18是其他實施例的運送輔助部件的示意性俯視圖(伸長時)。
圖19是圖18所示運送輔助部件在縮小時的示意性俯視圖。
圖20是第五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的背壓板的配置的俯視圖。
圖21是第五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的背壓板的配置的縱剖視圖(III 一III剖視圖)。
圖22是拆下了背壓板的一部分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23是示出濾餅的移動空間的截面面積的變化的示意圖。
圖24是過濾裝置的其他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25是圖24所示過濾裝置的縱剖視圖(IV—IV剖面圖)。
圖26是背壓板的配置的其他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27是圖26的縱剖視圖(V—V剖視圖)。
圖28是示出可動背壓板的轉動狀態的俯視圖。
圖29是過濾裝置的其他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0是圖29所示過濾裝置的縱剖視圖(VI—VI剖視圖)。
標號說明
l一內側過濾介質;1A—上板;2 —外側過濾介質;3 —分隔壁;3C 一切口部;4一過濾空間;5—內筒旋轉軸;7 —殼體;7A—上板;7B — 底板;7C —傾斜面;S—內側清洗管;9一外側清洗管;10 —被處理液送 入口; IOA—被處理液送入口; ll一被處理液送入口; IIA—被處理液送 入口; 12 —過濾液排出口; 13—過濾液排出口; 14一濾餅排出口; 15 — 背壓板;15A—固定背壓板;15B —可動背壓板;16—刮板;17—儲存空間;18 —柱;19一支承部件;20 —支承部件;24 —運送輔助部件;25 — 運送輔助部件;26 —環狀部件;36 —轂;37 —臂。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根據圖1至圖30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過濾裝置的構成)
如圖1和圖2所示,在本發明的過濾裝置的殼體7的內部具有可
自由旋轉的圓筒狀的內側過濾介質l,其上板1A連結在內筒旋轉軸5上, 並且由電動機等第一旋轉驅動裝置(未圖示)傳遞驅動力;可自由旋轉 的圓筒狀的外側過濾介質2,其與該內側過濾介質1呈同心狀地配置;螺 旋狀(螺旋帶狀)的分隔壁3,其兩端部固定在殼體7的上板7A和底板 7B上,並且該分隔壁3配置在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之間所 形成的過濾空間4中。需要說明的是,殼體7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圓筒形, 但是並不限於此,也可以是多面體等的形狀。
如圖l和圖2所示,在殼體7的底板7B中的、過濾空間4的投影部 分上,形成有被處理液送入口 10、 11,從這些被處理液送入口 10、 11送 入被處理液。需要說明的是,被處理液由泵(未圖示)壓送,並通過泵 的壓力以及因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的旋轉而產生的摩檫力 從殼體7的底部上升到上部。另外,在裝置自身的軸心橫向配置從而裝 置整體橫向配置時,也可以不使用泵來壓送被處理液,而是只通過內側 材料1和外側材料2的旋轉所產生的摩擦力使被處理液在裝置內移動。 此外,被處理液送入口在本實施方式中有兩處,但是並不限於兩處。
在內側過濾介質1的側面(外周面)張設有楔型絲網來作為過濾介 質,該楔型絲網的狹縫沿著旋轉軸心排列。在被送入到在內側過濾介質1 和外側過濾介質2之間所形成的過濾空間4中的被處理液中,被實施了 固液分離後的過濾液的一部分儲存在內側過濾介質1內的、殼體7的底 板7B上,並最終從過濾液排出口 12排出。
外側過濾介質2是圈狀的上端懸掛在殼體7的上板7A上並且通過導軌和由該導軌導向的輥等可旋轉的結構,而且雖然未圖示,但上端的側 面經由小齒輪(未圖示)等連結在由電動機等第二旋轉驅動裝置(未圖 示)傳遞驅動力的外側旋轉軸上,從而外側過濾介質2自身能夠旋轉。 此外,在外側過濾介質2的內周面上,與內側過濾介質1同樣地張設有 楔型絲網來作為過濾介質。該楔形絲網的狹縫沿著旋轉軸心排列,並且, 在被送入到過濾空間4中的被處理液中,被實施了固液分離的過濾液的
一部分儲存在殼體7與外側過濾介質2之間的部分的底板7B上,並最終 從過濾液排出口 13排出。
這裡,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即使以相同的角速度(。/sec) 旋轉,也會產生與各自的半徑差相對應的圓周速度差(mm/sec),因此, 在濾餅上產生剪斷力從而能夠提高脫水效率。例如,對於含有纖維成分 多的新鮮汙泥或混合汙泥的被處理液,為了更有效地產生剪斷力,所以 使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以具有若干角速度差的方式旋轉, 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脫水效率。而且,在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 質2的相對速度大的情況下,在旋轉較快的過濾面(例如內側過濾介質1 的過濾面)附近的濾餅顯現出向另一過濾面(例如外側過濾介質2的過 濾面)側移動的效果,從而在濾餅內產生混合作用,因此還能夠使過濾 裝置內的含水率分布均勻化。
這樣,利用內外側過濾介質l、 2的過濾面的角速度差給濾餅施加剪 斷力,從而來改善脫水效率,但是這一效果依存於對象濾餅的性質和狀 態,所以在以最佳狀態運轉的情況下,優選配合濾餅的性質和狀態來設 定內外的角速度差。因此,為了能夠簡便地調整角速度差,在本實施方 式中分別為內外側過濾介質1、2設置了單獨的電動機等的旋轉驅動裝置。
而在根據濾餅性質和狀態施加剪斷力的情況下,濾餅流動有時也會 給脫水性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優選以相同的角速度旋 轉。此外,對於利用剪斷力而產生脫水效果,並且濾餅性質和狀態經過 長時間都不怎麼變化的濾餅,可以使內外側過濾介質l、 2以相同的角速 度旋轉,對於這樣的對象濾餅,可以通過一個電動機使內外側過濾介質1 、 2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轉。
而且,對於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也不必使兩者都旋 轉,也可以只使一個旋轉。
作為用於內外側過濾介質1、 2的過濾介質,並不限於楔型絲網,也 可以使用打孔板(未圖示)、金屬網(未圖示)、過濾布(未圖示)等。
此外,還可以在主要進行固液分離的過濾空間4的下部配置過濾面的開 口率高的楔型絲網,在主要進行擠壓脫水的過濾空間4的上部配置與濾 餅的接觸面積高(開口率低)的打孔板。
如圖1和圖4所示,分隔壁3是螺旋狀(螺旋帶狀),並配置在由內 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之間所形成的環狀的過濾空間4內。該 分隔壁3固定在殼體7的上板7A和底板7B上,從而隔板3是不會繞著 軸心旋轉的結構。通過這樣,與內外側過濾介質和螺旋帶狀物都可自由 旋轉地構成的螺旋加壓式過濾裝置相比,本發明的過濾裝置能夠實現結 構簡化、製造成本降低以及維護性改善。
分隔壁3的內周邊緣和外周邊緣構成為,分別接近或接觸於內側過 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的過濾面。通過該結構,易於刮取附著在內 外側過濾介質l、 2的過濾面上的濾餅,能夠維持過濾濃縮的效率,並且 能夠使從被處理液送入口 10、 11送入的被處理液沿著分隔壁3呈螺旋狀 上升。而且,由於過濾空間4的下部、即被處理液送入口 10、 ll側附近 主要進行基於固液分離作用的過濾濃縮,所以分隔壁3的內周邊緣和外 周邊緣只要是下述結構即可,即至少被處理液的送入口 10、 ll側附近 分別接近或接觸於內外側過濾介質1、 2。
此外,如圖4所示,在分隔壁3的內周邊緣和外周邊緣安裝由橡膠 等形成的刮板16,由於是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繞著軸心旋 轉而分隔壁3不旋轉的結構,所以能夠用該刮板16來刮取過濾面所捕捉 到的濾餅。而且,如上所述,過濾空間4的下部、即被處理液送入口 10、 11側附近主要進行基於固液分離作用的過濾濃縮,所以只要至少在被處 理液的送入口 10、 ll側附近安裝刮板即可。
分隔壁3雖然可以是螺旋間距在整個過濾空間4內全部一樣的結構, 但是為了使要排出的濾餅的含水率(分布)沒有變化而是均勻的,如圖1和圖4所示,優選採用這樣的結構,即隨著從殼體7的底板7B側到上
板7A側,螺旋狀的分隔壁3的間距變短,具體來說,優選通過在過濾空 間4的上部部分使螺旋間距縮短、濾餅的排出路徑變窄來提高擠壓效果。 另一方面,後述的如圖5至圖8所示,當為了在過濾空間4的上部提高 脫水效率而使內外側過濾介質1、 2的半徑差變小時,也可以是隨著從殼 體7的底板7B側到上板7A側,螺旋狀的分隔壁3的間距變長的結構, 該結構未圖示。
另外,雖然未圖示,但也可在螺旋狀的隔板3的一部分上穿設濾餅 能夠通過的孔,這樣能夠促進濾餅的攪拌混合。此外,在過濾空間4的 下部、即被處理液送入口 10、 ll側附近,也可以將分隔壁3的下部與殼 體7的底板7B分離設置(截斷螺旋狀的分隔壁3的下部),此時,分隔 壁3與殼體7的底板7B的固定通過任意的支承部件(例如後述的圖10 所示的柱18等的柱狀部件等)來固定即可。
如圖l和圖4所示,刮板16在殼體7的軸向上沿著分隔壁3的內周 邊緣和外周邊緣,以殼體7的上板7A和底板7B作為兩端部來進行安裝。 在圖4中,該刮板16是在內周邊緣和外周邊緣各安裝一處,但是也可以 安裝多處。此外,作為其變形例,也可以只在主要進行固液分離的過濾 空間4的下部安裝刮板16。這種情況下的安裝方法可以是只設置在殼體 7的底板7B上,也可以設置成殼體7的底板7B與分隔壁3連結,也可 以設置成將在軸向相鄰的分隔壁3的邊緣彼此搭橋連結。此外,不是將 刮板16安裝成平行於軸向,而是沿著分隔壁3的內周邊緣和外周邊緣, 分別在它們的前端安裝刮板16,該結構未圖示。
刮板自身的材質、構造如前面所述,可以釆用能夠通過彈性力按壓 過濾面的橡膠、樹脂等,另外作為變形例還能夠採用這樣的結構等,艮口 在刮板的前端裝入安裝了彈簧的刀片,從而具有通過彈簧等使刀片在內 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的半徑方向能夠移動的功能。
這裡來說明內側過濾介質1、外側過濾介質2和分隔壁3的關係。 從後述的形成在殼體7的底板7B上的被處理液送入口 10、 11送入的被 處理液,是固體成分濃度低而具有流動性的狀態,在過濾空間4的下部,
通過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中的圓筒狀的過濾介質的開孔進 行過濾濃縮。在過濾空間4的下部,基於固液分離作用的過濾濃縮是重 要的功能,但是當過濾濃縮進行到某種程度時,被濃縮了的濾餅附著在
過濾面上,導致過濾效率降低。因此,為了維持濃縮效率,在分隔壁3 上設置刮板16,對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中的過濾介質表面 進行高頻率的刮擦,從而刮除附著在表面上的濾餅。
此外,由於濃縮作用而失去了流動性的濾餅與過濾介質產生摩擦力, 因此,通過旋轉的過濾介質能夠將濾餅沿內外側過濾介質1、 2的圓周方 向進行運送。但是,在過濾空間4中配置有螺旋狀(螺旋帶狀)的分隔 壁3,沿著內外側過濾介質l、 2旋轉的濾餅由於與該分隔壁3幹涉,而 在以軸為中心旋轉的同時還沿著軸向移動。通過該運動,濾餅被過濾濃 縮,並最終從形成在過濾空間4的上部的濾餅排出口 14排出。而且,在 濾餅排出口 14安裝有用於抑制濾餅排出的背壓板15,通過強制地抑制排 出量,能夠使濾餅在過濾空間4內壓緊,從而進一步降低含水率,以上 將在後面說明。
實施方式涉及的過濾空間4是從上到下具有相同橫截面積的環狀結 構,但是過濾空間4的下部具有大容量的過濾室容積,以便確保處理量, 而在過濾空間4的上部優選使內外側過濾介質1、 2的半徑差變小,以便 提高脫水效率。具體是,如圖5所示,在外側過濾介質2的形狀保持相 同的狀態下,隨著從被處理液送入口 10、 ll側向濾餅排出口 14側,內 側過濾介質1在半徑方向連續擴大(大體圓錐形狀),或者如圖6所示, 呈階梯狀地擴大的形狀(多級圓筒形狀)。此外,如圖7所示,在內側過 濾介質l的形狀保持相同的狀態下,隨著從被處理液送入口 10、 11側向 濾餅排出口 14偵糹,外側過濾介質2在半徑方向連續縮小,或如圖8所示, 呈階梯狀地縮小。
如圖1和圖2所示,內側清洗管8沿著內側過濾介質1的內周面而 設置,而且,多個清洗噴嘴8A、 8A、…以與內側過濾介質1的內周面相 對的方式安裝在內側清洗管8上。同樣地,外側清洗管9沿著外側過濾 介質2的外周面設置,而且,多個清洗噴嘴9A、 9A、…以與外側過濾介質2的外周面相對的方式安裝在外側清洗管9上。而且, 一邊使內側過
濾介質1與外側過濾介質2繞軸旋轉, 一邊從這些多個清洗噴嘴8A、 8A、…,9A、 9A、…噴射清洗液,以對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 2的堵塞了的過濾面進行清洗。在清洗時噴射的清洗液作為清洗廢液與過 濾液一起儲存在內側過濾介質1內的殼體7的底板7B上和殼體7與外側 過濾介質2之間的部分的殼體7的底板7B上,並最終從過濾液排出口 12、 13排出。
此處是向內外側過濾介質l、 2高壓噴射清洗液來進行清洗,但是優 選噴射鹼性藥品作為清洗液來進行清洗。此外,優選在內外側過濾介質1、 2的過濾面上設置超聲波發送器,以便使過濾介質自身振動提高清洗時的 清洗力。
而且,內外側清洗管8、 9和清洗噴嘴8A、 9A的設置位置並不限於 以上所述,也可以設置在過濾空間4內,並將清洗噴嘴(未圖示)安裝 在分隔壁3等上,從而從過濾空間4內噴射清洗液。此外,內外側清洗 管8、 9也可以設置多處。
如圖3所示,在殼體7的上板7A中的、過濾空間4所投影的部分, 形成有濾餅排出口 14,脫水了的濾餅從這裡排出。在該濾餅排出口 14處 安裝有背壓板15,通過該背壓板15產生排出阻力以對所排出的汙泥的量 進行調整,由此能夠進一步擠壓濾餅,實現含水率的降低和體積的縮減。
(過濾方法)
下面說明採用了本發明涉及的過濾裝置的過濾方法。 首先,將被處理液用泵壓送至被處理液送入口 10、 11,並將被處理 液送入過濾空間4內。被送入過濾空間4內的被處理液一邊沿著分隔壁3 螺旋狀地上升, 一邊利用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進行兩面過 濾。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分別通過電動機等的第一和第二 旋轉驅動裝置(未圖示)而旋轉。此時,根據需要使內側過濾介質1和 外側過濾介質2以具有速度差的方式分別在相同的方向旋轉。需要說明 的是,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並不一定要兩者都旋轉,也可 以只是一個旋轉。
被處理液在泵壓送的壓力和旋轉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沿著分隔壁3上 升,在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之間的過濾空間4的下部進行 固液分離,在過濾空間4的上部進行擠壓脫水,並最終從所形成的濾餅
排出口 14將脫水後的濾餅排出。
在過濾空間4內的上部,實施了固液分離後的含水率高的濾餅上升, 而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的旋轉摩擦以及背壓板15所產生的 排出阻力促進了對該濾餅的擠壓,從而在含水率降低的同時體積縮減, 並從濾餅排出口 14排出。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主要說明了將被處理液送入的地方是一、兩處 的情況。若被處理液送入口為一、兩處,則會在流路內沿移送方向產生 固體成分濃度及過濾壓差分布,從而有可能出現遠離送入口的地方的過 濾濃縮性能降低的情況。
而且,由於被處理液具有粘度,所以為了確保流路內的流動性就需 要施加過濾壓差以上的壓力,要施加額外的壓力,從而有可能使固體成 分從過濾介質流出,導致回收率降低。
因此,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增加被處理液送入口,以期提高過濾濃 縮性能和SS回收率。
如圖9所示,在殼體7的底板7B中的、過濾空間4所投影的部分, 形成有被處理液送入口 IOA、 IOA、…,被處理液從這些被處理液送入口 IOA、 IOA、…送入。通過形成多處被處理液送入口,能夠使投入到過濾 空間4內以後的被處理液的濃度、壓力分布均勻,提高主要進行基於固 液分離作用的過濾濃縮的過濾空間4下部的過濾濃縮性能。此外,形成 多處被處理液送入口,與形成一、兩處被處理液送入口的情況相比,不 需要施加考慮了壓力損失的額外壓力,從而能夠防止固體成分從過濾介 質流出,能夠實現SS回收率(%)的提高,並且不會給過濾裝置帶來多 餘的負擔。進一步,由於能夠使運送被處理液的流路長度實質上縮短, 所以能夠減少壓力損失,有助於提高SS回收率(%)。
被處理液送入口 IOA、 IOA、…在本實施方式中是4處,但是並不限於此,只要是形成多處(優選3處以上,更加優選4處以上)即可。
這裡,作為被處理液送入口的其他方式,還能夠提出圖ll所示的方 式。在該方式中,在殼體7的中央部連結有被處理液送入管11,其前端
部分貫穿內側過濾介質1的側面而形成被處理液送入口 IIA。在該被處
理液送入管11隨著內側過濾介質1的旋轉而旋轉,形成在內側過濾介質
1的側面上的被處理液送入口 IIA也旋轉的同時,被處理液被送入到過 濾空間4內。由於形成在內側過濾介質1的側面的被處理液送入口 11A 一邊在圓周方向旋轉一邊將被處理液送入,所以被處理液在過濾空間4 內易於攪拌,從而能夠進一步使被處理液的濃度、壓力分布均勻。在圖 11中,該被處理液送入口 IIA為1處,但是並不限於此,也可以安裝多 處。需要說明的是,如圖11所示,被處理液中的、實施了固液分離的過 濾液的一部分從形成在殼體7的底板7B上的過濾液排出口 12排出。另 外,在圖ll所示的方式中,方便起見省略了內側清洗管8,當然安裝內 側清洗管8也可以。
進一步,被處理液送入口 IIA並不限於形成在內側過濾介質1的側 面,雖然未圖示,但也可以形成在外側過濾介質2的側面上,還可以形 成在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各自的側面上。
如圖10所示,在過濾空間4的下部、即被處理液送入口 10A、10A、… 側附近,將分隔壁3的下部從殼體7的底板7B離開設置(截斷螺旋狀的 分隔壁3的下部),於是還能夠形成由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 圍成的環狀的空間(儲存空間17)。該儲存空間17作為用於儲存被處理 液的空間而發揮作用。通過將被處理液從在該儲存空間17內形成有多處 的被處理液送入口 IOA、 IOA、…送入的結構,能夠促進被處理液的濃度、 壓力分布的均勻化。特別是,通過一併採用圖ll所示的方式的被處理液 送入口 IIA,能夠進一步促進濃度、壓力分布的均勻化。需要說明的是, 此時的分隔壁3與殼體7的底板7B的固定例如通過柱18、 18等任意的 連結部件(支承部件)進行固定即可。
由於其他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故而省略詳細說明。而且,採 用了第二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的過濾方法也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故而省略詳細說明。
由於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的螺旋狀的分隔壁承受來自移動的被處理 液和濾餅的過大的應力,所以從穩定的過濾作業等的觀點來看,要求提 高該分隔壁的強度和維持形狀。
因此,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希望提高分隔壁的強度和維持形狀,希 望能夠穩定地進行過濾作業。
如圖12和圖13所示,分隔壁3是螺旋狀(螺旋帶狀),並配置在形 成於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之間的環狀的過濾空間4內,在第 三實施方式中,該分隔壁3固定在殼體7的上板7A和底板7B上,並且還 安裝在後述的支承部件19上,從而形成分隔壁3是不繞軸心旋轉的結構。
隨著運送,在分隔壁3上承受來自移動的被處理液和濾餅的應力, 為了提高承受該應力的螺旋狀的分隔壁3的機械強度、維持形狀,在第 三實施方式中,如圖12和圖13所示,在螺旋狀的分隔壁3的大致中央 部分安裝有支承部件19。該支承部件19的端部固定在殼體7的上板7A 和/或底板7B上,並由支承部件19支承分隔壁3,由此確保強度的提高 和形狀的維持,從而能夠進行穩定的過濾作業並能夠提高脫水性能。圖 12和圖13所示的支承部件19以連接螺旋狀的分隔壁3的大致中央部分 的方式在分隔壁3上等間隔地安裝有4處,但是並不限於此,只要安裝 至少一處以上即可。此外,支承部件19不僅是柱狀(棒狀),也可以是 扁杆狀等。需要說明的是,圖12和圖13所示的支承部件19的配置與後 述的圖14和圖15所示的支承部件20的配置相比,在維持強度方面效率 高,而且在成本方面也有優越性。
除了圖12和圖13所示的支承部件19的配置方式,還能夠提出圖 14和圖15所示的支承部件20的配置方式。支承部件20的兩端部也固定 在殼體7的上板7A和底板7B上,但是通過螺旋狀的分隔壁3的寬度方 向上的兩端部來支承分隔壁3,並分別接近或接觸於內外側過濾介質1、 2。另外,在圖14和圖15中省略了內外側清洗管8、 9等的圖示。
圖14所示的支承部件20的配置是這樣的方式,即兩個支承部件
20、 20分別在內側過濾介質側和外側過濾介質側形成一對,從而以夾持
分隔壁3的兩端部的方式來進行支承。在圖14所示的方式中,兩個支承 部件20、 20的組形成有4處,但是不限於此,只要形成一處以上即可。 此時,由於以夾持分隔壁3兩端部的方式來配置支承部件20,所以成了 運送的被處理液和濾餅的運送阻力。因此,特別是在固體成分濃度低而 具有流動性的被處理液多的過濾空間4的下部部分採用該配置方式,能 夠由於運送阻力而提高被處理液的壓密度,從而能夠提高脫水性能。
圖15所示的支承部件20的配置與圖9所示的配置方式不同,不是 將支承部件20在內側過濾介質側和外側過濾介質側彼此相對,而是彼此 錯開地配置,並支承分隔壁3的端部。在圖15所示的方式中,支承部件 20在內周和外周分別各形成有4處,但是並不限於此,只要形成一處以 上即可。此時,與圖14所示的配置方式相同地也成為要運送的被處理液 和濾餅的運送阻力,但是由於是彼此錯開配置的,所以比圖14所示的配 置方式阻力小。因此,特別是在含水率低的濾餅多的過濾空間4的上部 部分採用該配置方式,能夠減少阻力,從而易於運送。
圖13、圖14和圖15所示的支承部件的配置方式能夠適當地組合使 用,如上所述,例如也能夠在過濾空間4的下部部分採用圖14所示的支 承部件20的配置方式,在過濾空間4的上部部分採用圖15所示的支承 部件20的配置方式。而且,雖然圖示的支承部件20的形狀是扁杆狀, 但是也可以是柱狀(棒狀)。
關於圖14和圖15所示的支承部件20的配置方式中的刮板16的安 裝,雖然未圖示,但是既可以安裝在支承部件20的內側過濾介質側,使 刮板16接近或接觸於內側過濾介質1,也可以不安裝在支承部件20上, 而是另外安裝在分隔壁3的端部。另外,圖14和圖15所示的支承部件 20被配置成分別接近或接觸於內外側過濾介質1、 2,從而也可以具有上 述的刮板的功能。通過將支承部件20兼用作刮板,能夠削減零件數量, 從而能夠降低製造成本。
另外,雖然未圖示,但是與第一和第二實施方式相同,在螺旋狀的 分隔壁3的一部分上穿設濾餅能夠通過的孔,從而還能夠促進濾餅的攪 拌混合。另夕卜,在過濾空間4的下部、即被處理液送入口 10、 ll側附近,
還可以將分隔壁3的下部與殼體7的底板7B分開地設置(橫截螺旋狀的 分隔壁3的下部),在這種情況下,分隔壁3與殼體7的底板7B的固定 是通過支承部件19固定而成的。
關於其他結構,由於與第一和第二實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詳細 說明。此外,由於使用第三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的過濾方法也與第一和 第二實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詳細說明。
對於在第一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的過濾介質,要求進一步提高過濾濃 縮性能、壓密脫水性能以及SS回收率。而且,還要求提高含水率低的濾 餅的運送性。
因此,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在謀求過濾濃縮性能、壓密脫水性能以 及SS回收率的提高的同時,還希望提高運送性。
作為用於內外側過濾介質1、 2的過濾介質,如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所 說明的那樣,並不限於楔型絲網,也可以使用打孔板(未圖示)、金屬網 (未圖示)、過濾布(未圖示)等。這其中,作為打孔板,例如可以採用 裂縫架、菱形篩、金屬格柵、圓孔、交叉縫式方孔等的固體物脫水用、 分離用、濃縮用以及分級用等的打孔板。
雖然未圖示,但是在使用打孔板來作為內側過濾介質1和/或外側過 濾介質2的過濾介質時,在固體成分濃度低而具有流動性的被處理液多 的過濾空間4的下部,採用主要用於進行過濾濃縮的孔徑(開口)大的 打孔板,而在含水率低而濾餅多的過濾空間4的上部,採用主要用於進 行壓密脫水的孔徑小的打孔板,從而也能夠成為在整體上隨著從過濾空 間4的下部向上部,孔徑逐漸變小的結構。即,若減小過濾空間4的上 部的孔徑,則會在濾餅排出口側產生高壓力,因此濾餅難以從過濾介質 流出,從而產生了提高SS回收率(%)的效果。
作為其變形例,是從過濾空間4的下部到上部形成全部具有相同孔 徑的孔,但也可以是隨著從過濾空間4的下部向上部,開孔率逐漸縮小 的結構。
另外,上述結構並不僅僅限於打孔板,對於楔型絲網等的開口也能 夠採用同樣的結構。
此外,雖然未圖示,但是可以使用實施了高摩擦處理的過濾介質來 作為內側過濾介質1和/或外側過濾介質2。濾餅和被處理液通過與旋轉的 過濾介質的摩擦而被沿著內外側過濾介質1、 2的圓周方向運送,並且由 於與分隔壁3幹涉而能夠一邊以軸為中心旋轉一邊在軸向上移動,並最終
從濾餅排出口 14排出,因此,通過對過濾介質實施高摩擦處理能夠提高
運送性。另外,所謂高摩擦處理是指,使用摩擦阻力(摩擦係數)高的材 質、進行了凹凸等的表面處理的提高摩擦阻力的加工、或在表面安裝實 施了這樣的加工的部件。作為該高摩擦處理,例如可以考慮在菱形篩或 裂縫架等的表面形成了凹凸的打孔板。通過表面的凹凸,濾餅和被處理 液與打孔板的接觸面積變大,並且摩擦阻力大,因此能夠提高運送性能。
特別是,通過在含水率低而濾餅多的過濾空間4的上部部分使用至
少實施了高摩擦處理的過濾介質,能夠提高與過濾介質的摩擦力,從而 易於運送濾餅。此外,在固體成分濃度低而具有流動性的被處理液多的
過濾空間4的下部也使用,能夠提高攪拌效率。
如圖16和圖17所示,也可以考慮在內側過濾介質1上安裝用於輔 助濾餅和被處理液的運送的運送輔助部件24。該運送輔助部件24是環狀 的平板,其隨著內側過濾介質1的旋轉而旋轉,通過使濾餅和被處理液 與表面接觸而產生的摩擦力來輔助促進它們的運送。由於分隔壁3是不 旋轉的結構,所以需要在與運送輔助部件24交叉的部分預先形成切槽部 3C,以便兩者不幹涉。此外,為了加大摩擦力,優選對運送輔助部件24 的表面進行高摩擦處理。另外,運送輔助部分24也可以設置多處,而且, 雖然未圖示,但是也可以安裝在外側過濾介質2上,還可以以在高度方 向上位置錯開的例安裝在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雙方上。在 本實施方式中,運送輔助部件24是沿過濾介質的周面連續的環狀的平板, 但是並不限於此,雖然未圖示,但是也可以是非連續的杆狀部件。該杆 狀部件也可以設置多處。
如圖18和圖19所示,還可以考慮在外側過濾介質2上安裝能夠在
軸向上伸縮的杆狀的運送輔助部件25,以便輔助濾餅和被處理液的運送,
並避免與分隔壁3的交叉。該運送輔助部件25經由壓縮彈簧安裝在外側 過濾介質2的外周,並且後端部被環狀部件26的周緣按壓。環狀部件26 以包圍外側過濾介質2的方式設置,並通過與運送輔助部件25的後端部 抵接來限制運送輔助部件25在外側過濾介質2的半徑方向上的伸縮。運 送輔助部件25在軸向上可伸縮,是為了避免與分隔壁3接觸,如圖19 所示,在與分隔壁3交叉的部分,在環狀部件26的周緣上形成有凹部26A, 以便運送輔助部件2不與分隔壁3接觸。
另外,運送輔助部件25也可以設置多處,而且,雖然未圖示,但是 運送輔助部件25也可以設置在內側過濾介質1上,用於限制運送輔助部 件25的環狀部件26也可以設置在內側過濾介質1的內側。
上述圖16和圖17所示的方式以及圖18和圖19所示的方式至少應 用於特別是含水率低而濾餅多的過濾空間4的上部部分,由此能夠提高 濾餅的運送性。
關於其他結構,由於與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詳細 說明。此外,由於使用第四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的過濾方法也與第一至 第三實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詳細說明。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對於在濾餅排出口進行濾餅的壓密和含水率的 降低還有改善的餘地,因此,在第五實施方式中,希望在壓密濾餅以促 進脫水的同時,實現對其壓密度的調整。
在第五實施方式中,如圖20至圖22,殼體7的上板7A中的濾餅排 出口 14呈圓環狀地形成在過濾空間4所投影部分的大致整個範圍內。而 且,設有多個覆蓋該濾餅排出口 14的背壓板15、 15、…。這些背壓板 15、 15、…相對於濾餅排出口 14可自由裝拆,例如,通過螺栓等固定在 殼體7的上板7A上。另外,濾餅排出口 14也可以不必形成在過濾空間 4所投影部分的整個範圍內而只形成在局部。
如圖23所示,濾餅沿著螺旋狀(螺旋帶狀)的分隔壁3移動到過濾 空間4的上部,但是由於多個背壓板15、 15、…位於最上部,所以越是
向上移動,濾餅的移動空間的截面面積(由分隔壁3和背壓板15以及內 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所圍成的部分的縱截面面積)就越縮減。
因此,如圖22所示,通過適當地裝拆背壓板15、 15、…能夠使該截面面 積變化,從而能夠根據濾餅的成分和運轉狀況等來調節施加給濾餅的擠 壓力(排出阻力)和排出量。
而且,由於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旋轉在過濾空間4內, 所以濾餅一邊沿著螺旋狀(螺旋帶狀)的分隔壁3旋轉一邊在半徑方向 受到擠壓力而脫水,除此之外,濾餅排出口 14附近的濾餅還受到背壓板 15、 15、…在軸向上的擠壓,因此,在過濾空間4的最上部,能夠從半 徑方向和軸向這兩個不同的方向受到擠壓,從而能夠有效地實現濾餅的 低含水率。
從濾餅排出口 14排出的濾餅一邊由於內側過濾介質I和外側過濾介 質2的旋轉所產生的慣性力(壓出)而旋轉, 一邊從殼體7的上板7A的端 部排出。然後被送往脫水濾餅運送設備(未圖示),以進行下一處理工序。
此外,其他實施方式如圖26至圖28所示,背壓板15也可以分為固 定部分和可動部分。在圖26中,固定背壓板15A和可動背壓板15B呈 圓圈狀交叉配置。可動背壓板15B安裝在從可轉動的轂36延伸的臂37 上。該可動背壓板15B能夠沿著圓周方向在固定背壓板15A上滑動,因 此,通過轂36的轉動能夠調整濾餅排出口 14的尺寸。因此,能夠根據 運轉狀況等對施加給濾餅的擠壓力(排出阻力)和排出量進行進一步的 微調整。而且,在該方式中,能夠從多個地方排出濾餅。
轂36與內筒旋轉軸5呈同心狀配置,並通過電動機等驅動源(未圖 示)或手動而可動。這裡,在通過驅動源而可動的情況下,能夠根據運 轉狀況等對可動背壓板的開閉進行自動控制。作為該驅動源,可以將使 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旋轉的第一旋轉驅動裝置或第二旋轉 驅動裝置作為驅動源,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驅動源。
另外,不一定必須設置固定背壓板15A,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使殼 體7的上板7A延伸即可。
這樣,通過將背壓板構成為能夠調整濾餅在濾餅排出口的排出部分
處的移動空間的截面面積,就能夠根據濾餅的成分和運轉狀況等來調整 施加給濾餅的擠壓力(排出阻力)和排出量,除了上述的實施方式,只 要能夠調整排出部分的截面面積也可。
這裡,作為將從濾餅排出口 14排出的濾餅運送到殼體7的外部的方 法可以考慮其他各種各樣的方法。例如,如圖24和圖25以及圖29和圖 30所示,也可以在殼體7上形成朝下的傾斜面7C,從此處將濾餅排出到 外部。另外,雖然未圖示,通過從殼體7的軸中心到圓周部分使上板7A 具有沿半徑方向朝下傾斜的坡度,就能夠進一步可靠地將濾餅排出到外 部。
另外,也可以通過密閉的管道狀的流路(未圖示)從濾餅排出口 14 直接連接到脫水濾餅運送設備。此時,由於能夠完全密閉,所以能夠抑 制臭氣和簡化密閉構造。
而且,通過在濾餅排出口 14安裝螺旋傳送帶(未圖示),還能夠通 過螺旋傳送帶將濾餅強制性排出。此時,由於能夠完全排出,所以具有 良好的清潔性,還能夠減輕由殘留的濾餅導致的腐蝕等問題。
此外,還可以在濾餅排出口 14的附近設置刮取葉片(未圖示),通 過其推進力將濾餅排出到殼體的上板7A端。關於葉片的驅動,可以將使 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旋轉的第一旋轉驅動裝置或第二旋轉 驅動裝置作為驅動源,也可以採用其他的驅動源。
另外,在裝置自身的軸心橫向配置,裝置整體橫向配置的情況下, 也能夠適當選擇上述的向殼體7外部運送的裝置。
對於其他結構,由於與第一至第四實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詳細說明。
此外,對於採用了第五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的過濾方法,從濾餅排 出口 14排出的濾餅一邊由於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的旋轉所 產生的慣性力(壓出)而旋轉, 一邊從殼體7的上板7A的端部排出,或 採用向殼體7的外部運送的各種裝置(例如,形成在殼體7上的朝向下 方的傾斜面7C)將濾餅最終從過濾裝置排出。其他的由於與第一至第四 實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詳細說明。
權利要求
1.一種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過濾裝置具有呈同心狀配置的圓筒狀或圓錐狀的內側過濾介質和外側過濾介質;和設置在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之間的過濾空間中的螺旋狀的分隔壁,所述過濾裝置構成為,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將被處理液送入,從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將濾餅排出,並將通過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內的過濾液排出到外部,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質繞著軸心旋轉,所述螺旋狀的分隔壁不旋轉。
2. —種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過濾裝置具有 呈同心狀配置的圓筒狀或圓錐狀的內側過濾介質和外側過濾介質;和設置在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之間的過濾空間中的 螺旋狀的分隔壁,所述過濾裝置構成為,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將被處理液送入, 從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將濾餅排出,並將通過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 述外側過濾介質內的過濾液排出到外部,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質繞著軸心旋轉,所述螺旋 狀的分隔壁不旋轉,所述分隔壁由固定在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和/或另一端側的支承 部件來支承。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承部件被配置成接近或接觸於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 外側過濾介質,以成為刮取在過濾介質上附著的濾餅的結構。
4. 一種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過濾裝置具有 呈同心狀配置的圓筒狀或圓錐狀的內側過濾介質和外側過濾介質; 和設置在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之間的過濾空間中的 螺旋狀的分隔壁,所述過濾裝置構成為,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將被處理液送入, 從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將濾餅排出,並將通過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 述外側過濾介質內的過濾液排出到外部,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質繞著軸心旋轉,所述螺旋 狀的分隔壁不旋轉,隨著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到另 一端側,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 所述外側過濾介質中的過濾面的開孔的尺寸變小。
5. —種過濾裝置,該過濾裝置具有呈同心狀配置的圓筒狀或圓錐狀的內側過濾介質和外側過濾介質;禾口設置在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之間的過濾空間中的 螺旋狀的分隔壁,所述過濾裝置構成為,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將被處理液送入, 從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將濾餅排出,並將通過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 述外側過濾介質內的過濾液排出到外部,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質繞著軸心旋轉,所述螺旋 狀的分隔壁不旋轉,在所述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形成的濾餅排出口 ,設置有用於擠壓 濾餅的背壓板。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背壓板構成為,能夠調節所述濾餅排出口的排出部分的截面面積。
7. 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螺旋狀的分隔壁的至少被處理液的送入口側的內周邊緣和外周邊緣,分別接近或接觸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
8. 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能夠以所述內側過濾介質 的旋轉速度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的旋轉速度具有速度差的方式旋轉。
9. 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螺旋狀的分隔壁被構成為,隨著從所述一端側到所述另一端側,螺旋間距變短。
10. —種過濾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過濾方法使用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具有呈同心狀配置的圓筒狀或圓錐狀的內側過濾介質和外 側過濾介質;和設置在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之間的過濾空間中的螺旋狀的分隔壁,所述螺旋狀的分隔壁不旋轉,僅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或所述外側過 濾介質繞著軸心旋轉,在該操作過程中,被處理液從所述過濾空間的一端側送入所述過濾 空間內,並通過所述內側過濾介質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而過濾,各過濾 液排出到外部,並且,從所述過濾空間內的另一端側排出濾餅。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過濾裝置及過濾方法,以便能夠實現裝置的小型化,並提高脫水性能。過濾裝置具有呈同心狀配置的圓筒狀或圓錐狀的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和設置在內側過濾介質(1)和外側過濾介質(2)之間的過濾空間(4)中的螺旋狀的分隔壁(3),所述螺旋狀的分隔壁(3)不旋轉,只有所述內側過濾介質(1)和/或所述外側過濾介質(2)繞著軸心旋轉,在該操作過程中,被處理液從所述過濾空間(4)的一端側送入所述過濾空間(4)內,並通過所述內側過濾介質(1)和所述外側過濾介質(2)而過濾,各過濾液排出到外部,並且從所述過濾空間(4)內的另一端側將濾餅排出。
文檔編號B01D33/06GK101198392SQ200680021238
公開日2008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16日
發明者佐藤益弘, 小野基巳, 村澤崇, 根尾航太郎, 阿部研, 高尾大 申請人:月島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