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旅遊景點哪裡好(安徽滁州十大旅遊景點)
2023-07-11 20:53:56 3
滁州,簡稱滁,古稱塗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省轄市,地處長江下遊北岸,長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東部,蘇皖交匯地區。全市設2區、管轄4縣、代管2縣級市,土地總面積1.33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04.4萬。
滁州吳風楚韻,氣貫淮揚,接壤金陵西北,為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形兼吳楚、氣越淮揚」、「儒風之盛、夙貫淮東」之譽。早在先秦時期為棠邑之地(今南京市六合區),三國設鎮,南朝建州,隋朝始稱滁州,因滁河(塗水)貫通境內,又「塗」通「滁」,故名為「滁州」。
滁州必玩景點有哪些呢?按景區等級和網紅熱度,曉檜兒為您盤點滁州十大旅遊景點:
一、琅琊山風景名勝區
琅琊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安徽省東部滁州市境內,古名摩陀嶺,系大別山向東延伸的一支餘脈。這裡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豐富,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自古有"皖東第一名勝"之讚譽。
琅琊山享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皖東明珠"之美譽。因盛產多種中藥材,而被人們譽為"天然藥圃"。境內有醉翁亭、琅琊閣、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景點。
自宋代以來,琅琊山一直是皖東有名的歷史勝境。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首批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的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園成為全國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醉翁亭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半山腰,為我國四大名亭之一。它和豐名亭都因鐫有歐陽修文、蘇東坡字而著名。醉翁亭初建於北宋仁宗慶曆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是當時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專門為歐陽修而建。當時,歐陽修因在朝得罪了左丞相等一夥奸黨,被貶至滁州任太守後,常在此飲酒賦文,智仙特為他建造了這亭子。歐陽修自稱"醉翁",便命亭為醉翁亭,並作了傳世不衰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記》。醉翁亭四周的臺榭建築,獨具一格,意趣盎然。亭東有一巨石橫臥,上刻"醉翁亭"三字,亭西為寶宋齋,內藏高約2米,近1米,刻有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兩塊,為稀世珍寶。亭西側有古梅一株,傳為歐陽修手植,故稱"歐梅"。亭前的釀泉旁有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見底 。再往西行,可觀"九曲流觴"勝景。
野芳園
野芳園原名"盆景園"。始建於1985年8月,是進入琅琊山山門牌坊後的第一個風景區。此園的建築風格仿蘇州園林建築的基本特點,亭堂建築飛簷翹角,白色馬頭牆,嵌砌漏窗,上復青灰色的筒瓦和小瓦,色彩和諧淡雅。園的總面積約在4200平方米,建築面積580平方米。園內主要建築有賞心齋、盆景長廊、玻璃溫房、擁霞軒和晨曦堂。結合建築的布局,闢有池沼,置有小橋、亭臺、假山,植有楓樹、桂花、紫荊、繡球等花木,整個布局聚散相間、疏密有度。園內四季飄香。屬於本景區的還有山門牌坊、醉翁石、張飛賣肉處等景點。
野芳園是進入風景區的第一個景點。碑廊是集中收集、整理了與琅琊山、醉翁亭文化有關的珍貴詩文,並徵集了名人書法墨寶兩百多篇,鑲刻於此。步入野芳園不僅可以欣賞琅琊園林美景,更是遊人了解琅琊山、研究琅琊山的好去處。
同樂園
同樂園景區位於醉翁亭西400米處,分東西兩院,以亭廊相連,動靜相宜;館名由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館內塑有歐陽修塑像和全面介紹歐陽修生平的三十幅壁畫。庭廊兩側鑲刻了蘇軾、蘇唐卿、祝枝山、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歷代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碑刻,置身其中,令遊人嘆為觀止。
深秀湖
深秀湖景區位於琅琊山醉翁亭至琅琊寺的山道邊。因其青山環抱,景色秀麗,而取歐陽修《醉翁亭記》 中"蔚然深秀"之意,故名。深秀湖古為一天然深水潭,是遊人垂釣之所。1958年將水潭擴建為水庫。1983年整修為景區,湖面約1.54平方千米。湖水源自琅琊溪,下通餘家窪水庫,清澈透底。湖中有九曲橋、湖心亭、玉帶橋、水榭等景點,在此可泛舟垂釣。
琅琊寺
琅琊寺為全國重點寺廟,因坐落在琅琊山中,人們俗稱"琅琊寺",是皖東著名的佛教勝地。琅琊寺原名寶興寺,始建於唐大曆六年(771),由滁州刺史李幼卿與山僧法琛所建,後幾經破壞,幾經修復,幾度易名"開化禪寺"、"開化律寺"等。清光緒三十年(1904),達修法師住持開化寺,重建寺院,又稱"琅琊寺"。琅琊寺在建築上兼具南北兩種建築風格,寺門、院牆及寺外各建築採用紅牆、拱門,有北方皇家園林建築風格,寺內有明月觀、山門、藏經樓等建築,則採用粉牆、細木柱、鵝頸椅、漏窗、小青瓦屋等江南古典園林建築處理手法,十分獨特。寺內有85處景點和遺址,可供遊覽的有大雄寶殿、藏經樓、無梁殿、三友亭、濯纓泉、明月觀、念經樓、祗園、悟經堂等40餘處,其中"琅琊古剎"是古滁州十二景之一。佛寺依山就勢,隱於密林之中,寺內吳道子畫"觀自在菩薩"像為稀世珍寶。
豐樂亭
豐樂亭景區位於琅琊山風景區豐山腳下,為北宋歐陽修親手所建於北宋慶曆六年(公元1046年),並撰文《豐樂亭記》以記之。後來在《與韓忠獻王書》中告訴友人:"偶得一泉於州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抱,構小亭於泉側。"並取"歲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遂將此亭命名"豐樂亭"。豐樂亭建成後,歐陽修常來亭中飲酒、題吟、會友,與民同樂,並命其幕僚謝判官在幽谷"雜植花卉"。亭中存有許多碑文石刻,其中首推蘇東坡所書《豐樂亭記》 石刻。其它著名的石刻有明代天啟元年(1621年)滁州判官尹夢璧所作的"滁州十二景"詩畫。豐樂亭為16立柱挑簷翹角的四方亭,與醉翁亭一樣,豐樂亭堪稱中國亭中之秀。
清流關
清流關在滁州市西郊12.5公裡處的關山中段。為古代重要關隘,始建於南唐,宋以後陸續有所擴建。此關形勢險峻,深10餘丈,用塊石壘砌關洞呈拱形,現基牆尚殘存2米以上。南唐置關口以御北師,關洞呈拱形,深十餘丈,巨磚塊石壘砌,氣勢雄偉。關洞門額上嵌石刻:"古清流關"、"金陵鎖鑰"等。清流關昔為南北交通必經之道,號稱"九省通衢",歷為兵家必爭之地。
琅琊古道
琅琊古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長約1200米,條石鋪成,蜿蜓於山腰,由低漸高,平坦而幽深。古道兩旁樹木參天,枝葉茂盛,形成天然棚蓋,晴天可以遮陽,雨天可以擋雨,遊人至此,常常流連忘返。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寺內主要建築,雄偉壯觀,殿前院落中央有明月池,池上一拱橋曰明月橋,池北有一舍為明月觀。大雄寶殿後有藏經樓,相傳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經回來,有一部經書藏在這裡。從樓右側下,可抵園,園中翠微亭尤為別致。明月觀後有三友亭,因亭旁有松、梅、竹"歲寒三友"而得名。
南天門
由琅琊寺東南偏門出便見南天門與無梁殿。無梁殿建在山腰,背靠大山,面對南天門,它無一木樑,全系磚石結構,故以其獨特的建築樣式著稱。登上山頂南天門,這裡可遠眺長江和江南諸峰的雄姿,近瞰綠蔭如蓋,雲霧繚繞,溪水潺潺,清幽俊秀的琅琊山自然風光,令人陶醉。從此下山向北,是一片巨石林立的山坡,這裡有歸雲洞和石上松等景點。
琅琊山層巒疊嶂,曲徑幽泉,四季皆有好景,尤以夕陽晚照,雨後聽泉,別有情趣。
二、鳳陽狼巷迷谷景區狼巷迷谷風景區,位於安徽鳳陽縣城東南30公裡處,面積約9平方公裡,距合蚌公路20公裡、合徐高速25公裡、蚌寧高速50公裡京、滬鐵路42公裡,交通便捷。景區分為古剎禮佛和迷谷探奇兩大主題。其主要景點有:禪窟古剎、禪窟洞天、玉泉淨心、摩崖石刻、谷中黃山、天落石、狼牙巷、瘦人谷、響石谷、千層巖、摩腹巷等五十多處。國家4A級旅遊景點。
狼巷迷谷因舊時常有野狼出沒而得名。距離鳳陽縣城35公裡,總面積約8.5平方公裡。風景區包括禪窟寺、禪窟洞和狼巷迷谷三大景區,內有苗寨、塔林、禪窟寺、玉蟹泉、摩崖石刻、貯嵐亭、禪窟洞、蟠桃園、天石、瘦人谷、暈頭轉巷等大小景點40餘處。
這裡既有黃山的清秀,又有華山的險峻,更有張家界的神奇。迷谷內地形奇特、溝壑縱橫、明谷暗澗、溝溝相連、穀穀相通,谷深處抬頭望天如一線,谷淺處舉目觀山如層巒。其巖石千姿百態、形神兼備,有的似鱷魚探路、有的如野狼擋道、有的層層疊疊如天書萬頁。灰褐色的巖石千瘡百孔,蒼勁樸野,凝聚著遠古的風韻。生長在巖石上的樹木更具有特色,他們雖歷經滄桑,不那麼挺拔高大,彎曲的身材即能經得風霜雪雨,不屈不撓,倔強地生長,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
主要景點:摩崖石刻
在這一塊最令人盪氣迴腸、嘆為觀止的還是達官貴人、文人騷客的遊蹤--摩崖石刻。據初步考證,現存石刻十七處,其中唐刻四處,宋刻七處,清刻四處,未署時代的一處,字跡剝蝕的一處。這些石刻多為紀遊紀事之作。其書法風格各異,流派紛呈,真、草、隸、篆、魏碑等體應有盡有。石刻中最早的一處為唐元和三年的紀遊題名。禪窟寺摩崖石刻於1998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禪窟洞
禪窟洞是一個天然溶洞,因古代禪窟寺裡的和尚經常在此坐禪誦經而得名。洞內氣溫常年保持在17度左右。夏季洞內潮溼,秋、冬、春三季比較乾爽。禪窟洞總長3000多米。
三、鳳陽韭山洞景區
韭山洞,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南30公裡處,因山暖多產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億年的地質歷史,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水經注》中已有記載。唐時就有很多人入洞探奇,並留下多處唐人題刻。南宋時抗金英雄王惟忠率眾九萬據山抗金,在山上壘石為城,現存有石壘城、石雞亭、七裡大寨等古戰場遺址,洞右側有石階可攀援而上。元末明太祖也曾據山屯兵,並收編了當年華雲龍等農民起義軍力量南下滁陽統一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點。
韭山洞東西主洞長一千四百七十二米,側洞與北山的蝙蝠洞相通,長約四千多米,被專家譽為江北第一洞,其特點是深、大、險、奇、古。全洞分為虎踞龍蟠、摘星攬月、峽谷幽深、清流碧影、玉溪泛舟五大景區,重要景點二十多處。其中「虎踞龍蟠」是王惟忠備戰屯兵的主要地段,「摘星攬月」是古人所謂「石形如器物者甚眾」的景區,後三個景區曲折盤旋,奧妙無窮,在開發前從無先人涉足。
韭山洞作為江北著名的旅遊景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珠聯璧合,是人們尋幽探古休閒度假的好去處。湖中划船自然美妙,卻並不神奇。而在洞裡「玉溪泛舟」,卻有幾分夢幻色彩,撲朔迷離。鳳陽近年來開發的韭山洞,奇異的地下景觀令人驚嘆。
主要景點:虎踞龍蟠
是根據南宋抗金英雄王惟忠抗金及朱元璋初起義時「嘗屯御於此」的史實而命名的。景點有:文物陳列室、古步道、一夫當關、演兵場、蓮花臺、中軍帳等,是全國溶洞中並不多見的人文景觀。
摘星攬月
有東方維納斯、韭山靈芝、摘星臺等景點,當遊人沿著百步雲梯到達「月空」時,可飽覽廣寒飛天圖,並可一睹眾嫦娥的優美舞姿。
囊括五嶽
它集五嶽之奇、險、秀、峻、雄為一體,現飛禽走獸之形態,古人所謂「石形如器物者甚眾」即概括這一景區,此區約300米,給人以高深莫測之感,遊人至此情不自禁地產生將信將疑的心情,入洞探幽又會遐思遠古之域,神往靈異之境。
清流碧影
韭山仙翁、黃龍藏壁、三仙女、二喬出浴等8處景點不僅有瑰瑋奇異的景觀美,而且附麗著似真似幻的神話傳說。
玉溪泛舟
景點水體深,水面闊,碧波蕩漾,劃著小舟緩緩遊蕩,令人心曠神怡。
四、鳳陽明皇陵景區
明皇陵位於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城南七公裡處,明皇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初建之時佔地約2萬餘畝,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建號英陵,後改稱皇陵。
明皇陵主要有皇城、磚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餘間,陵丘、石刻群等。明末以來,人為破壞和風雨侵蝕,宮闕殿宇廢為遺址,現僅存陵丘及石刻群。國家4A級旅遊景點。
明皇陵與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為同一制度,明皇陵雖非帝王之陵,但"宮闕殿宇、壯麗森嚴",享殿、齋宮、官廳數百間,皇陵神道總長257米,石像生32對,皇陵碑文為朱元璋親撰,石象生數量之多、刻工之精美為歷代帝王陵之冠,其藝術風格絕妙,堪稱上承宋元,下啟明清的大型石雕藝術精品。
主要景點:皇陵城垣土城遺址
皇陵土城為外城,開六個門,以所朝的方向稱東、西、南、北四門,北門東西各有一角門。遺址周長15.44公裡。據當地群眾反映,抗日戰爭期間土埂高出周圍農田。建國後群眾多於此取碎磚,土埂被夷平。今遺址依稀可見。
磚城遺址
皇陵磚城為二道城,《鳳陽新書》載:"裡外磚築,高二丈,周六裡一百一十八步,開四門,俱有樓"。門名以所朝方向,稱為東、西、南、北明樓。明亡後,磚城及明樓毀圮,現僅存遺址。
皇城遺址
皇城為皇陵最裡一道城,《鳳陽新書》載:"磚壘,高二丈,周七十五丈五尺"。北城牆正中為金門,五間,南城牆正中為後宮門,五座。今門及城牆久毀。
皇城正殿遺址皇城正殿
正殿又稱"祭殿"、"享殿"、"皇堂"。明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始建,十二年閏五月丁已落成。《鳳陽新書》載:"正殿九間,丹陛三級,黃琉璃,青碧繪彩"。東西廡,各十一間。崇禎八年正月丙寅,毀於兵火。今遺址尚在,仍高出附近地面。西部遺存1.6米和1.3米見方柱礎石各1塊、螭首石構件1塊。原有蟠龍欄杆柱石一個,已運至龍興寺陳列於《明皇陵文物陳列室》內。
皇陵陵丘皇陵陵丘
皇陵陵丘位於正殿南240米,明嘉靖十年命名為"翌聖山"。建國後,其上栽的側柏已經成林。1983年春,縣文物管理所於墓道兩側栽植側柏280株,均已成活。現陵丘為一橢圓形大土堆,東西長60米,南北寬40米,高若岡阜。
明皇陵陵墓是橢圓形覆鬥式大平頂,高出周圍地面5米。陵墓堆土而成,封土堆底邊東西長50米,南北寬35米,佔地面積1750平方米。
皇陵石刻皇陵石像生
皇陵石像生列於皇陵磚城北門內神道兩側。為32對,自北向南順序為麒麟2對、石獅8對、華表2對、石馬及控馬者6對、石虎4對、石羊4對、文臣、武將、內侍各2對。民國22年(1933年)曾對石像生作過一次整修。1對內侍和1對控馬人缺頭,均從頸端啟槽補上,一組石馬及控馬人身部開裂,也鑿洞眼以鐵扒加固。"文化大革命"初期,石像生遭到破壞。17對石獸被推倒4對,32條獸腿斷缺,4對底座殘損,6對石人,1人倒地,1人上部斷裂,華表均被推倒,斷成2至3截,石馬及控馬人被砸得殘缺不全,僅存1人3馬完好。1981年7月、1983年4月和1985年6月相繼修復,除1馬及1個控馬人外,餘皆恢復原貌。石像生均系整塊石料琢成,質地堅硬,呈黑色,有紅筋,皇陵石像生歷經600餘年,至今石人衣著、扣帶、石獸毛髮等纖細部分,仍如新刻,極為清晰。石像生造型逼真,刻工精細。
皇陵碑
皇陵碑乃"大明皇陵之碑"的簡稱。位於皇陵神道南端西側,洪武十一年七月建。該碑由碑首、雲盤、碑身、駝峰和鰲坐五部分組成,通高6.87米。歷經600餘年,仍屹立原處,完好無損。原有碑亭,久毀,柱礎石尚在。洪武十一年,命江陰侯吳良督工新造皇堂,朱元璋嫌原碑記皆儒臣粉飾之文,恐不足為後世子孫戒,乃親撰碑文,重立新碑,全文1105字,追述其家庭出身,本人經歷,元末農民起義和他參加起義軍的情況,以及東渡大江,統一全國的簡略過程。
無字碑
無字碑位於皇陵神道南端東側,西距皇陵碑50米。因碑面無字俗稱無字碑。此碑的形制規格與皇陵碑相同,所不同的是皇陵碑的碑首與碑身以榫卯連結,而無字碑卻系一整塊石料雕成。原有碑亭,久圮。建國前碑已倒臥在地,碑身折斷為三截,碑座仍在原位。1983年3月,縣文物管理所將碑座向西移位,同年4月配合省文物工作隊,清理碑座基礎。第一層為承託碑座的四塊片石,第二層為石灰沙漿,第三層為膠漿。根據清理情況分析,此碑傾倒原因,系第二層基礎密度鬆散,缺少強度所致。1985年春,碑座復原,同年6月,粘接重新樹立。
五、全椒吳敬梓紀念館景區
吳敬梓紀念館是為紀念安徽第一大文豪《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而建,位於城北郊走馬崗,隔著襄河與吳敬梓故居"探花地"舊址相望。該館於1986年建成對外開放,建築仿明清風格,雕梁畫棟,曲檻迥廓。館內珍藏眾多吳氏家珍,名家著述和名人字畫,是全國吳學研究重要基地;全椒對外窗口;人民群眾休憩娛樂場所。國家4A級旅遊景點。
明清樣式,三廳兩廂,雕梁畫棟、飛簷翹角、曲檻迴廊,既有南方園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吳敬梓紀念館既有吳氏家珍,又有學者名流政要墨寶,館藏文物十分豐富,國家三級以上文物共有36件。吳敬梓紀念館建成以來,共吸引了中外遊客均百萬人次,其中熱情的接待態度也受到廣大遊客的好評。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紀念館的建設,紀念館周邊預留了文化用地120畝,給景區建設和招商引資展示了良好的效果。
2020年2月16日,景區發布公告,自疫情結束,景區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含港澳臺地區)醫護工作者,憑本人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等與醫務工作相關資格證件)及身份證原件免費入園。
紀念館展廳分為館史廳、接待廳、生平廳、著作廳、故事廳、評價廳、研究廳等,並建有詩詞長廊、吳學研究中心、吳敬梓衣冠冢等。
主要景點:吳敬梓銅像
紀念館大廳前立有吳敬梓一尊銅像,高4.5米,重500千克。大門前正方四座旗杆石象徵著吳氏家門前期的鼎盛。過廳正中矗立著一尊巨型石碑。碑陰刻著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集》中評論吳敬梓的一段話,碑陰刻著《吳敬梓》傳。正廳過道有一尊七米高的吳敬梓銅像,手握長卷,面視人生,蒼海茫茫,給人以栩栩如生的感慨。
建築風格
全館氣勢恢宏,建築仿明清風格,雕梁畫棟,曲檻迴廊,典雅幽靜。館內樹秀竹翠,花開四季。整個館園既有南方園林之秀,又有北方古建之雄。
藏書館
藏書館內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種版本以及吳敬梓的其他著作,如迄今發現最早的刻本《臥閒草堂本》、民國時期的《增補齊省堂本》以及《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說》,還有其七言古詩手跡《奉題雅雨大公出塞圖》的縮小件(原件大約長2米、寬1米,是我國一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等。東西展廳還陳列了中外專家學者對《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和其故居的部分文物、石刻以及國內著名書畫家的作品。
吳敬梓故居
建築風格與蘇州園林相似,為中國古典園林建築傳統的院落式結構,走進其中如同步入江南民宅大院。
故居分為8個展區,分別為正宅東進、正宅中進、正宅西進、民俗生活展區、祖祠「延陵堂」、賜書樓、文木山房、西花園敞軒。其中陳設還原清代風貌,仿佛讓人回到清時人家。尤其是民俗生活展區的展品,做得維妙維肖。賜書樓前建有假山、亭臺、小橋、荷塘等景觀,景色很美,不可錯過。
六、南譙皇甫山旅遊景區
皇甫山旅遊區位於安徽省滁州市境內,是皖東地區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原始次生林景觀,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點。
皇甫山古稱北將軍,昔因南唐大將皇甫暉在此屯兵而得名,山水之美著稱全省,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名揚皖東各地。此地有唐朝中葉建立的彌陀寺,有聞名天下的南譙貢茶,集名山、名池、名泉、名洞、名寺名林於一體,旅遊區內有彌陀寺、彌陀泉、烽火臺、將軍井、棺材石、彌陀貢茶園、仙人洞、新四軍醫院遺址等景點。
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距滁州市45公裡,公園總面積53273畝,森林覆蓋率96.1%。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境內最高峰北將軍嶺海拔399.2米,為皖東第一峰。公園植被以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為主。踏入公園給人感覺是古樹參天、藤蘿翠蔓、景色瑰麗令人心曠神怡;公園鳥類資源特別豐富,已知鳥類達138種,被人們稱為"鳥的王國"。
主要景點:南譙貢茶園
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後,曾三次親臨於此品茶會友,皇甫山的茶葉經彌陀泉水衝泡頃刻間暗香浮動、清氣嫋嫋,入口細品神清氣爽、清醇悠長,朱元璋連聲稱讚:「此乃好茶!好茶!」,定此茶葉為朝廷貢茶。據明《南京戶部志》記載:「秦淮南京庫歲用茶,坐派滁州茶葉二百斤」便是指此茶,因滁州在南北朝時,曾設置為南譙州,後人便稱此茶為「南譙貢茶」。
白鷺洲
皇甫山自然保護區獨特的森林生態條件,吸引了眾多鳥類在此棲息繁衍。其中以鷺鳥數量最大,種類最多,因而被稱為皖東白鷺洲。皇甫山的鷺鳥種類很多,其中主要有白鷺、池鷺、牛背鷺、中自鷺、大白鷺、夜鷺、蒼鷺等。據鳥類專家估算,每年來皇甫山自然保護區棲息繁衍的鷺鳥數量達10萬隻之眾。
雙龍潭瀑布
從皇甫山景區大門進入,沿金甲溪拾階而上,前行1500米左右,有一道瀑布泉瀉,因它穿瀉在兩塊巨石相拱之間,又因皇甫山曾經有宋太祖趙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兩代帝王臨幸,故名雙龍潭瀑布。瀑布由山上多股泉水匯流而成,沿懸崖峭壁傾瀉而下,懸空如白練掛在石壁前,形成如玉珠飛瀉而下的瀑布。若遇多雨的季節氣勢更為磅礴,山洪暴發時,瀑布象脫韁之烈馬,似鼓角之聲如饒鈸之音,激壯深沉,近處水花噴面,山風吹來,水霧瀰漫。
彌陀古寺
據《滁州市民族宗教志》記載,彌陀寺始建於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初名為彌陀庵,明朝定都南京後因朱元璋三次幸臨於此,使得此廟名聲大振,前來朝拜進香的人絡繹不絕,後更名為彌陀寺。朱元璋朝政期間,彌陀寺發展至鼎盛時期,此後曾多次興廢。1942年冬,此廟因收治新四軍重傷員而被日軍徹底焚毀。
碧竹修篁
沿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大門前行,500米處右轉,在松杉的林蔭下稍許漫步,就可見皇甫山的又一勝景——碧竹修篁。山間的小路兩旁密集的老竹新篁拱列,遮天蔽日。這裡的竹,依山傍水竹連竹,山連山,滿目蒼翠。風吹竹湧,風止竹靜。進入竹海,遊人恍若置身於綠色夢幻之境。萬頃竹波,竹聲濤濤。綠色屏風般的秀竹挺立,形成秀麗壯美的翡翠長廊。加之這裡的道路時起時伏,頂上兩旁的修竹正向內傾,幾乎拱合,長廊就顯得更加幽深秀麗,從而成為碧竹修篁最具特色的標誌,時而似水墨,時而如丹青,時而又是丹青間水墨,時而又變成了清晰的剪影。竹林不同於松林的肅穆,不同於柳林的輕盈,更不同於桃林的嬌豔。竹林自有它自己的特色——清幽。
七、小崗村鄉村旅遊區(小崗村舊址)
小崗村鄉村旅遊區(小崗村舊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沈浩精神誕生地,全國十大名村之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全國文明村、全國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安徽省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位於鳳陽縣東部約28公裡,距寧洛高速小崗出口僅15公裡,京滬鐵路、寧洛高速公路、省道307、101線依村而過。
主要景點:小崗村
1978年12月,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按下了18顆紅手印,搞起了"大包幹",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由此小崗村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
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旅遊業已成為帶動小崗村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目前建成並對外開放了大包幹紀念館、當年農家、村文化廣場、葡萄採摘園、蘑菇大棚和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等景點,配套了遊客服務中心、購物商店、旅遊廁所等旅遊設施,為遊客提供了葡萄採摘、踩水車、推磨等參與性項目,旅遊內容十分豐富。
小崗村品牌響,對外知名度高。30年以來,先後接待了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賓以及大批國內外旅遊者,成為安徽省、滁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獲得了"中國十大名村"、"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安徽省農家樂旅遊示範點"等稱號。
八、白鷺島風景區
白鷺島風景區位於安徽省來安縣城西北13公裡處,距古都南京50公裡,景區總面積4.2萬畝,森林覆蓋率90%,是省級森林公園,是滁州市榮獲殊榮的唯一一家獲得安徽省省級旅遊度假區稱號的風景區 。
近年來,來安縣政府按照"樹立精品,培育特色,以"生態旅遊"為發展理念,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更高的地位、更新的思路、更寬的視野、更實的舉措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休閒度假的有機結合。積極打造"休閒勝地、養生天堂", 面向南京、合肥、揚州,吸引蘇、錫、常、滬"的原則,努力把白鷺島風景區建成一個集休閒娛樂、旅遊度假、花果茶鳥購銷為一體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主要景點: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江淮分水嶺獨特地理類型的白鷺島風景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山林美景,天造地設。春天,山花爛漫,幽香逼人;夏天,雲蒸霞蔚,綠茵滾滾;秋天,層林盡染,紅楓如火:冬天,銀裝素裹,綿延起伏。每年清明至白露,數萬之眾的鷺鳥雲集,亮麗奇特,蔚為壯觀,創設了"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的詩情畫意。峰巒疊翠的練子山,秀色宜人的舜歌山,洞天明鏡的練子湖,碧波蕩漾的舜歌湖,丹竹環繞的大庵寺,香菸瀰漫的孔雀寺,鬼斧神工的一線天,古色古香的賞鷺亭,變化奇妙的望日峰,神奇傳說中的都堂墳,氣勢恢宏的抗金古戰場,懷中抱子的千年古樹,流水潺潺的觀音泉,綿延細膩的天然沙灘浴場,雄居山腰的穆桂英跑馬道,觀景攬月的望火樓,五顏六色的奇花異草,品種繁多的珍禽鳥獸,鬱鬱蔥蔥的萬畝林海,使白鷺島風景區具備了極高的旅遊品位,是人們旅遊觀光、休閒度假、訪古探幽、回歸自然的理想去處。
九、神山國家森林公園
神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城西北15公裡處,1992年被批建為國家森林公園。
神山國家森林公園屬北亞熱帶低山丘陵,最高峰海拔395米左右,總面積2200平方公裡。主要景點有白石泉、神山湖、覽勝塔、御溪橋、仙人洞、團山洞、龍洞、青牛洞等,還有象形神山石的黑石芤和已存在1200多年的神山寺。
主要景點:神山寺
神山寺建於唐代萬曆年間,建築為前樓後殿兩進,樓為木質五間兩層。寺內有大雄寶殿、觀音殿、法王殿、藏金閣、柴王御碑、柴王井、龍紋石刻、藏兵谷等古蹟。1985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確認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洞
龍洞在神山主峰西邊4裡的牡丹花山下,洞口需匍伏入內,近百米甬道時而折拐,時而上攀,最後進入一甕形室,室中有一直徑40釐米的圓孔。
團山洞
團山洞地處神山主峰西北3裡處,在八道澗側團山上,洞口由山頂垂直而下20餘米,主甬首引入一圓形大廳,又經窄道過一圓門進入另一大廳。
仙人洞
仙人洞在神山寺前200米處,為公園內唯一對外開放的溶洞。該洞面臨大丹池,經甬道前行,拐過石門進入一廳,為"仙聚廳",廳內鍾乳形態各異,敘述了"廣寒仙境"、"仙人對弈"、"銀河飛瀑"等神仙的故事。循"九重雲臺"而上,經"仙人指路"進入上洞"煉丹廳",為神山道士煉丹煮石的地方,一座"丹爐"緊靠洞壁。
十、八嶺湖旅遊度假區八嶺湖旅遊度假區位於明光市張八嶺鎮,區域地處江淮風水嶺脊背,境內交通便捷,104國道、京滬鐵路、寧洛高速貫穿全境,區位優勢明顯,與南京相距80公裡,為南京一小時都市經濟圈。景區總佔地面積約10000畝,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建設,是一個大型綜合生態旅遊區。
八嶺湖度假區大別山脈屬北亞熱帶溫暖溼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山地氣候特徵,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溫光同季,雨熱同季,具有優越的山地氣候和森林小氣候特徵,具備森林的氣候優勢。
主要景點:沙灘摩託、水上運動、叢林CS、飛碟打靶 、固定靶射擊、開心農場、江南園林等。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先分享到這裡吧,有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告訴我!
記得不要忘記關注曉檜兒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