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腕錶中尋覓經典 聯想K900的設計哲學
2025-04-15 04:39:25
1973年4月3日,在紐約曼哈頓的第六大道上,美國工程師馬丁·庫帕,用一塊重達1.1公斤,厚達8釐米的「磚頭」,激動地打給了貝爾實驗室的競爭對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手機通話。40年後的今天,這個曾經造價100萬美元的大塊頭,已經躺在了科技博物館裡供人們瞻仰,而它的「後裔」們,則成為這個星球上85%人口的必需品,甚至成為年輕人消費文化的一個符號。
從單純的功能,延伸到生活、文化,相似的發展軌跡,也可以在人們所熟悉的計時工具——腕錶上找到。1904年,法國珠寶商人卡地亞,為他的飛行員朋友設計了一款用皮帶綁在手腕上的懷表,以幫助他在駕駛飛機時更快地了解時間,這就是現代腕錶的鼻祖。歷經一個世紀的演進,今天的腕錶早已不再僅是一件計時工具,更多的時候,它更像一件首飾,訴說著設計師對品牌的感悟,也寄託了腕錶主人的型格品位。
「經典的藝術設計能歷經時代的考驗而經久不衰,精工細作才能實現對質量的優異追求,真正的創新要比一時的潮流更能抗拒時間的磨礪。」聯想集團首席設計師姚映佳如此解釋他眼中的腕錶哲學。他坦言,對於像聯想這樣的年輕高科技公司來說,要推出一款智慧型手機的經典之作,很自然地想到從「腕錶」這個以設計和工藝為傲的領域汲取靈感,這也是聯想設計師長期跟蹤研究的經典設計行業之一。
一隻優異腕錶由超過兩百個零件組成,九成以上需要手工打造,一位資深的制表師一年也只能做出三塊,而在現代工業流水線上,一部手機的誕生只需要一個小時。相比融入設計師和鐘錶工匠大量心血的腕錶,要想在手機這個工業產品上實現突破,絕非易事。
經過長期的設計研討、材料比對和工藝改進,聯想的設計師們終於將經典考究的優異鐘錶工藝融入智慧型手機K900。聯想首次將精鋼這種貴重金屬用於手機外觀,亦如40年前精鋼首次出現在優異腕錶中,是手機發展史上的一次大膽嘗試。以如同打造黃金般材質的用心,製作出精鋼外觀的旗艦手機,形成少有的風格:外表硬朗,做工精緻,形神不羈。
外表硬朗 穩固堅毅的精鋼拉絲條紋背板
沿襲腕錶的經典設計靈魂,當人們第一眼看到K900時都感到似曾相識,這首先源於它與腕錶擁有一致的選材。
在優異腕錶的歷史中,精鋼一直代表著一種獨樹一幟的品牌風格。20世紀70年代,鐘錶王國瑞士的機械鐘錶業,受到日本石英機芯的衝擊,就在巴塞爾鐘錶展開幕的前夕,一位瑞士設計師決定從材質上做出大膽的革新,設計一款「前所未有的精鋼腕錶」,來應對這種廉價的電子風波。隨後,第一款以全精鋼外殼製成的防水運動表,成為了不朽的表壇瑰寶,並對後世的鐘表設計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K900背板就選用了與高級腕錶相同的精鋼材質,硬度、韌性和質感均堪稱卓越,為整機提供了極其堅固的保護,就像兒時父親常年佩戴在手腕的那塊機械鋼表,歷經歲月的磨礪,卻依然光彩如新,走時精準。
K900的精鋼雖取材相同,但在淬鍊工藝和設計上卻極為獨特,從而既確保硬度、韌性和質感,又絲毫不影響信號的傳遞。金屬背板經過拉絲工藝打磨,在表面刻畫出如絲的細膩紋理,這讓背板獲得了更搶眼的金屬質感,又不易沾染指紋。此外,金屬表面經過了多層的納米級真空鍍膜處理,消除了金屬的鈍澀顆粒,創造出如絲綢般順滑的手感。
充滿力量的大倒角設計
倒角在腕錶的加工中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直接決定了腕錶的品質。倒角不僅可以去除金屬毛刺,也是機械中零件裝配、減小受力的工業要求。制表工藝較高級別的規範「日內瓦印記(Geneva Seal)」規定了機芯每部分的製作標準,其中嚴格要求將機芯零件中所有的銳角和直角打磨成鈍角。這種手工打磨的規則,賦予了腕錶高貴的價值。
K900沿襲了「經典表做給上帝欣賞」的執著,大膽引入了大倒角的設計,在上下邊緣處,把原本垂直的稜角切割成8度斜面。沿著交界的邊緣看去,其內角度在兩個斜面交界處呈現出單一的幾何線條,外角度則輪廓鮮明,為原本硬朗的直角直邊設計延展了空間,增加了一份打破框架的力量感。倒角設計的運用,還提高了光線的反射,使邊緣處煥發出明暗交錯的光澤,也帶來更纖薄的視覺美感。
做工精緻 極致纖薄的機身
精準時間的嚴謹態度使得腕錶在工藝上總是精益求精。在半個多世紀之前,鐘錶廠商就開始不惜成本,執著於研發世間最薄的機芯。伯爵表(Piaget)曾耗資300萬瑞朗歷經數年研發出一款機芯,快面世時卻發現已有品牌超越自己,只能屈居第二。這種情況下,他們的選擇竟是銷毀所有模具從頭再來,最終憑藉無人能出其右的超薄機芯工藝榮登吉尼斯紀錄。
在K900研發過程中,聯想設計師對這種極簡主義美學的偏執追求,與鐘錶師如出一轍。K900背面採用一枚1300萬像素、光圈達F1.8的攝像頭,這一空前的強大配置反而成為了完美設計的一道阻礙。「同樣像素級別的攝像頭在原來的技術下是會從機身上凸起的,經過多少日夜的研發改進,才生生將它打造成現在的樣子,平滑如鏡,渾然一體。」姚映佳感嘆到。從正面看K900,5.5英寸的巨大屏幕給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而它側面同樣驚豔:6.90mm的超薄機身頗具超現代的科幻意味。用戶可以將它舒服地放在各種貼身口袋中,攜帶更為自由。薄如蟬翼的輕盈,纖巧極簡的優雅,塑造出K900時尚的高貴姿態。
內斂奢華的太陽紋工藝
太陽紋的圖案最早出現在古人類的石刻上,體現了母系氏族社會對人類天道的崇拜:日月經天、星回鬥移,太陽帶來光明和溫暖,帶來生命和繁衍。時間是對生命的丈量,因而許多腕錶機芯中也常見太陽紋的裝飾性打磨。雖然打磨工藝對走時精準度不會有太大貢獻,卻賦予了一款表極大的藝術價值。K900在細節處採用這種磨紋技藝,傳承了腕錶內斂奢華的藝術氣質。
電源鍵是智慧型手機中為數不多的物理按鍵,這往往也是細節設計中一個容易忽略的地方。在電源鍵、攝像頭外圈金屬等細微之處,K900匠心獨運地採用了腕錶錶盤及機芯中的太陽緞面打磨工藝,細膩的放射狀花紋緊密交迭,繞中心一圈圈散開。隨著光線角度的變化,紋理光暈會隨之改變,讓機身在極強的整體感中融入了一絲靈動。
形神不羈 跳脫常規的雪花形鉚釘
鉚釘是當下時尚界最流行的元素之一,伴隨著朋克搖滾的流行而風靡世界,搖滾樂者用鉚釘來表達自己的鮮明態度,這也讓鉚釘成為了個性不羈的雅皮風格的象徵符號。
一顆優質鐘錶鉚釘的誕生,要經過設計、成型、雕刻、打磨、電鍍等二十多道工序,外露的設計則是為了增加手錶的機械美感,為手錶賦予陽剛之氣,因而許多獨特形狀的鉚釘就成為了表款品牌風格的「點睛之筆」。
受此啟發,K900將功能性與時尚裝飾效果結合,把緊固零件演化為造型的元素,為K900冷峻硬朗的外觀中注入了一絲不羈的神採。K900的背面四角鑲嵌著六角型的鉚釘,硬朗中透出精緻;亮麗的雪花形凹凸設計,用罕見的爪型改錐才能鉚緊;鉚釘表面也進行了太陽紋的打磨,為手機的四角增添了雪花冰晶般的光澤。K900採用了部件外露的革命性設計,一反以往手機將緊固零件隱藏起來的不成文風潮,使之增添了金屬機械的美感。
如今,當手機這種電子消費產品與人們的生活形影不離,成為消費文化的元素時,它也必將逐漸超脫性能上的追求,而更加強調設計。在姚映佳和他的設計團隊看來,設計一款手機產品,更像是藝術品的創作,而不是冷冰冰的工業產品製造。沒有任何清規戒律可以阻止他們追隨自己的心意,創作一件美好的作品。只要這件作品具有美感,它就會與人們走得更親密。這些作品都要表達人的情感,如同K900所表現的形神不羈。
「藝術之源,在於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感情。」羅丹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