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音樂_不謀而合中俄發力在同一
2023-03-31 00:55:26 2
原標題:不謀而合!中俄歐在同一件大事上發力--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中國以及歐洲央行似乎正在不謀而合地做著同一件事--增持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各國央行淨購買量達到651.5噸,同比增長74%。這是自1971年美元可兌換成黃金以來的年度淨購買量最高水平,也是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年度總量。其中,俄羅斯等國央行成為主要買家。
有分析認為,美國加碼對俄羅斯經濟施壓、對俄進行經濟制裁,使得為規避制裁風險的俄羅斯成為增持黃金的"急先鋒"。俄羅斯連塔網3月7日報導了該國央行黃金儲備的最新數據:這家央行2月增持黃金儲備,總價值達到916.4億美元(1美元約合6.72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還顯示,歐洲央行2018年同樣購買了大量黃金。其中,匈牙利是最大的採購商之一,其去年10月黃金儲備增加了10倍,達到31.5噸。這是近30年來的最高水平。波蘭央行2018年黃金儲備則增加25.7噸,同比增長25%。
與此同時,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月末黃金儲備為6026萬盎司(1盎司約合28克),價值794.98億美元,較1月末黃金儲備5994萬盎司增加了32萬盎司。
外媒觀察到,這是中國央行連續三個月增持黃金儲備。彭博新聞社網站稱,美國高盛公司等看多機構認為,全球央行今年將繼續積極買入黃金。
這並不是全球主要央行第一次大量增持黃金,上一次大量增持發生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塌之時。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以促進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但隨後因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以及制度本身矛盾性,這一體系於1971年被尼克森政府宣告終結,外界稱為"尼克森衝擊"。彼時,全球出現各國央行擠兌黃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