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歷史簡介,公考常識:中國古代歷史大事記(秦~漢)
2023-04-01 11:07:00 4
五、秦
1.秦滅六國
嬴政——遠交近攻(先幹掉離秦國近的,再幹掉離秦國遠的,這個順序為韓趙魏楚燕齊,記憶口訣為「喊趙薇去演戲」。)——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在鹹陽。
2.加強中央集權所採取的措施:
(1)政治上:地方上採取郡縣制。
(2)經濟上:統一度量衡(度指長度,量指容積,衡指重量)。
(3)文化上:
①車同軌、書同文(秦小篆)。車同軌指統一車軌,將車距統一為六尺,將車道統一,方便全國範圍內的車通行。書同文指統一文字,以前每個國家的文字不一樣,現 在國家統一了,如果大家寫的字互相不認識不行,所以文字統一為小篆。
②焚書坑儒:當時一些人提出要恢復分封制,李斯進行反駁,認為時代不同,治理的方法也應該不同,所以在李斯的建議下,秦始皇下令將書籍焚燒了,留了一些醫療、佔卜、農書等實用的書籍。「坑儒」指坑殺術士,即號稱自己能求仙煉丹從而長生不老的人,他們給秦始皇求仙失敗後卷錢逃跑,秦始皇很生氣,搜捕當時的術士共四百多人,將其全部活埋。在當時的意義是加強了思想控制,消滅了反對的聲音。
3.北徵匈奴、南平百越、修築長城:
(1)北擊匈奴:匈奴是北方的少數民族,當時抗擊匈奴的大將是蒙恬。
(2)南平百越:百越指南方各部落。
(3)修築長城:經過北擊匈奴和南平百越後,秦朝的疆域得到擴充,為了抵禦匈奴、鞏固北部的邊防,秦始皇令蒙恬主持修築了萬裡長城,即秦長城。
有關典故是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的丈夫萬喜良因為修築長城過度勞累而死亡,孟姜女 在尋夫時聽說其丈夫被埋在長城底下,便在長城那裡哭,最終將長城哭塌了,之後丈夫的屍骨露出來。(我國四大愛情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 梁祝、白蛇傳)
內蒙古固陽秦長城遺址
4.秦二世胡亥昏庸殘暴:典故有指鹿為馬,秦二世時趙高大權在握,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排除異己。
5.陳勝、吳廣起義:秦暴政導致農民起義,率先舉起反秦大旗的是陳勝吳廣的大澤鄉揭竿起義,典故為揭竿而起。當時的農民起義缺少武器,便砍了樹幹作 為武器,削尖了竹子作為旗杆,所以後世將老百姓起義叫做揭竿而起。陳勝、吳廣起義後大喊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還有名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即那些稱王拜相的人難道就是天生的貴種嗎?這句話很有煽動性,大家聽了後都願意跟著他們。
6.劉邦、項羽起義,劉邦滅秦: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很快被秦軍主力鎮壓, 之後又興起劉邦和項羽兩路起義軍。
(1)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一戰成名,以少勝多打敗秦軍主力,典故是破釜沉舟,將做飯的鍋砸了,將撤退的船鑿沉了,不給自己留後路,置之死地而後生, 鼓舞了士氣,最終以少勝多打敗秦軍主力。
霸王別姬(京劇)
(2)劉邦:因為秦軍主力被項羽滅掉,劉邦便很輕鬆佔領了鹹陽,秦朝滅亡。劉邦佔領鹹陽後和老百姓約法三章,即進入鹹陽後廢除了秦朝的嚴刑峻法, 只要遵守三條法律——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劉邦約法三章、秋毫未犯,贏 得民心。項羽覺得是自己消滅了秦軍主力,是劉邦「撿漏」佔領鹹陽,從此項羽 和劉邦二人為了爭奪統治權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
六、漢
1.楚漢之爭、垓下之戰:秦朝滅亡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 所以稱為楚漢之爭。最後一場決定性戰役是垓下之戰,常考典故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楚漢之爭的獲勝者是劉邦,之後建立漢朝,定都長安(今西安),史稱西漢。
2.白登之圍:劉邦建立西漢後想要攻打匈奴,結果被圍住,叫白登之圍,即 被圍困在白登山上差點沒命了,後來陳平使用計策救出劉邦。與白登之圍相關的 人物是劉邦和陳平。
3.文景之治:發生在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國家的經濟不斷恢復,老百姓的 生活越來越安定,出現了治世的局面。
4.七國之亂:在漢景帝時期發生的叛亂。漢景帝下召削藩,諸侯王不服,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王發動叛亂,最後周亞夫在三個月內平定叛亂。
5.漢武帝擊匈奴: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主動出擊匈奴。
(1)馬邑之謀:一開始玩陰的,想在馬邑誘擊匈奴,但是匈奴沒上當,失敗了。
(2)封狼居胥:馬邑之謀失敗後,漢武帝接著攻打匈奴,經過了三次戰役, 其中最常考的是封狼居胥,指霍去病在漠北之戰中率軍深入到匈奴的腹地,將匈 奴趕回老家,後在蒙古境內的狼居胥山上築壇祭天,宣告成功,表示從今以後這 個地方也是大漢的疆土。
6.巫蠱之禍:發生在漢武帝晚年。奸臣江充得勢秦國歷史簡介,其借巫蠱誣陷太子謀反,太子劉據被殺、皇后衛子夫自殺,死了很多人,史稱巫蠱之禍。後來漢武帝知道 真相後非常後悔,修建了思子宮表達哀思。漢武帝晚年時期覺得自己這一生犯了很多錯誤,要反思自己,發布了輪臺罪己詔,向天下檢討自己的錯誤。
7.昭君出塞:漢元帝時期,匈奴內部混戰,分裂成好幾個部,其中一個部的首領呼韓邪單于向漢稱臣,朝見漢元帝,自請為婿,要和漢朝和親,因此就有了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8.王莽改制,綠林赤眉起義:西漢後期政局開始出現混亂,外戚和宦官專權,出現了王莽。公元 9 年,王莽自立為帝,建立新朝,即新莽政權,西漢走向滅亡。 王莽在當時推行了很多改革,思想非常超前,比如土地要全部收歸國有,山川、 河流等自然資源要全部歸為國有,私人開採要徵稅和登記辦理營業執照,但是不 符合當時的社會條件,改革都失敗了,很多人反對他,後來爆發了農民起義,即綠林赤眉起義,綠林是山的名字,以綠林山為根據地秦國歷史簡介,有綠林好漢的說法;赤眉指起義軍將眉毛塗成紅色。
9.劉秀稱帝:綠林起義軍中比較厲害的是劉姓宗室劉秀,劉秀在昆陽之戰中 以少勝多擊敗了王莽,一戰成名。昆陽之戰不僅是劉秀擊敗王莽的關鍵之戰,也給劉秀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後來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在洛陽,歷史上將這 段統治時期叫做東漢。
10.光武中興:東漢建立後,劉秀在統治時期進行了一系列安撫政策,社會不斷安定,經濟不斷恢復,劉秀統治時期出現了光武中興的治世局面,在東漢初期。
11.黃巾大起義:在東漢後期,皇帝多年幼,外戚和宦官輪流把持朝政,地 方上的豪強地主吞併土地,老百姓無法生存,從而又爆發了農民起義。東漢末年 的農民起義是張角的黃巾起義,張角利用宗教創立了太平道,在農民中樹立了威望,組織大家起兵造反,因為當時的起義軍頭戴黃巾,所以叫黃巾起義。當時的 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蒼天已死」指東漢快滅 亡了,「黃天當立」指現在是太平道的時代了,「甲子」是黃巾起義爆發的年份, 公元 184 年。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各地的豪強地主、州郡長官趁機大肆擴充武裝 力量,所以在東漢後期形成了軍閥林立、軍閥割據的局面,此時東漢的政權已經 名存實亡。
下篇:公考常識:中國古代歷史大事記(三國~兩晉~南北朝)
上篇:公考常識:中國古代歷史大事記(夏~春秋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