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譜上的黑色譜線,到底是誰遮住了它原本的色彩?
2023-04-01 05:49:57 2
光譜上的黑線,是誰覆蓋了它原來的顏色?
天文在線
1583563532物質可以發光,同樣,物質也可以吸收光在天文學中,這通常是由白光(可能來自太陽或其他普通恆星的表面)穿過稀薄的氣體雲造成的。
因此,天文學家觀察到的不是從紅色到紫色的連續光譜,而是缺少許多色線的光譜在這個地區,微弱的光譜線將佔據它們的位置並被人們觀察到。
大約在1802年,英國科學家威廉姆·海德·沃拉斯頓首次注意到了這一點事實上,太陽光譜是不連續的,許多黑色光譜線打斷了顏色的排列和發展。但是沃拉斯頓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在
1814年,德國眼鏡商約瑟夫·馮·弗勞恩霍夫也注意到了太陽光譜中同樣的黑線雖然他不知道他們是什麼,但他開始測量他們的位置,數了324個。
1859德國物理學家古斯塔夫·羅伯特·基爾霍夫發現,弗勞恩霍夫研究的這些黑色光譜線與某些化學元素髮出明亮光譜線的原理是一致的在他看來,這些黑色光譜線是由存在於太陽大氣中的特殊化學物質發出的,並吸收了某些大氣表面發出的光譜線
基爾霍夫命名了這類光譜吸收光譜不幸的是,他不明白這種物質是如何吸收這些譜線的。
1860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依諾增爵八世·多納蒂提出了一個想法。他安裝了分光鏡和望遠鏡。他研究了大約15顆恆星的光譜,並於1863年公布了他的結果。在他之後,有英國業餘天文學家威廉·哈根斯、美國天文學家路易斯·莫裡斯·拉瑟弗德和義大利天文學家安傑洛·塞奇,他們獨立而勤奮地研究太陽、行星、月亮和恆星。這些研究人員是第一個從恆星發出的光中提取信息的人。這本身就是一場革命。在他們之後,又有一批天文學家相繼投身於這項研究,發射光譜的研究也包括在天文學的主要分支中。儘管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對物質光的吸收仍然缺乏解釋。
的答案最終由丹麥科學家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於1913年發表。玻爾製作了一個新的原子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圍繞原子核的特殊軌道被原子產生的帶負電的電子佔據根據他的觀點,隨著電子佔據離原子核越來越遠的軌道,他的能量變得越來越大,因為為了留在原來的軌道上,它必須有足夠的能量來補償離原子核越來越遠的距離。
因此,當冷物體被加熱時,一些電子傾向於從靠近原子核的軌道(需要較少的能量)移動到遠離原子核的軌道(需要較多的能量)為了成功穿越另一個軌道,每個電子必須增加能量,以便與它將佔據的軌道所需的能量保持一致。
玻爾提出,這是以普朗克和愛因斯坦描述的小「能量包」的形式,換句話說,以光子或光粒子的形式,電子吸收其剩餘能量當光從恆星(如太陽)表面發出,並以比現在更低的溫度穿過大氣時,就存在類似
的情況。事實上,大氣吸收了恆星發出的白光的一部分,這產生了一個彩色光譜或帶有黑色譜線的吸收光譜,這也是氣體中存在的一種獨特的化學現象對
恆星光譜的研究向我們描述了大氣的化學成分。
參考文獻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術語
翻譯:FR é dé RiczFW
作者:Astro
如果有侵犯相關內容,請在30天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並獲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