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龍潭湖公園張萬玉老師35年義務授拳
2023-04-06 13:49:13 4
太極拳圖片
「太極八卦連環掌,是我們中華的武術魂……」每天早晨,在龍潭湖公園西北門,一支太極隊伍開始了他們每天的「太極之旅」。隊伍裡的太極老人們告訴記者,他們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練習太極拳讓他們快樂、健康,而之所以能多年來一直堅持,主要是跟對了老師。這位被學員們敬仰的老師就是義務教授太極拳達35年的張萬玉。
張萬玉老師告訴記者,她年輕的時候身體非常虛弱。1975年,有人告訴她打太極拳可以改善體質,讓她也去練練,死馬當活馬醫吧。沒想到張老師練太極拳半年後身體逐漸好轉,工友們都說「張師傅越來越年輕了」。從那之後每天練太極拳這個習慣就堅持了下來,這一練就是37年。
2000年,張老師退休,廠裡又請她回來教大家學太極三年。3年後,退休的張萬玉開始投入到太極拳輔導站和社區活動中。
社區裡,年齡大的、體弱多病的、年輕的,什麼樣的學員都有,在教授過程中,張老師十分耐心和細緻。學的慢的學生,張老師會把每個動作分解到最簡單,然後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擺,教會一個再擺下一個。教會幾個,再將分解動作串連起來。有的時候遇到比較難的動作,一天就教一個。在教授太極拳的過程,只要學員有問題,張老師都會耐心解答指導。「別的輔導站看我們輔導站裡有那麼多老人都十分吃驚。」張萬玉老師告訴記者,其實不管什麼年齡都應該鍛鍊,生命在於運動,多大歲數練太極都不晚,晚練不如早練。
張老師告訴記者,她從一個不知太極拳為何物的病人,成為一個擁有中國武術六段段位的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企業和社區先後培養了社會體育指導員數百名,她的餘生將一直為推廣全民健身活動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龍潭湖公園位於崇文區南部。原為明代修建外城後留下的一片窯坑。西部為龍鬚溝汙水排洩處。1952年整修成東、中、西3個人工湖,因與龍鬚溝成首尾之勢。梁思成起名為龍潭湖。1984年後東湖建為龍潭湖公園,中湖為北京遊樂園,西湖為龍潭西湖公園,3園總面積1,758畝,其中水面596畝。 龍潭公園佔地690畝,其中水面255畝。湖面被龍脊橋,雙亭橋分為3部分,點綴有4個小島、4個半島、3個淺灘、1個峽谷、6個橋頭綠地。沿湖以龍為主題,建有6個景區:龍吟閣景區是北方園林中獨有的水上樓閣;龍潭景區由14座山峰組成,層巒疊嶂,瀑布從高14.5米、寬3米的山石上直瀉而下;龍字石林景區由自然山石堆砌而成,石碑林立。它匯集了甲骨文、秦篆、金文,漢、晉、北魏、唐、宋、元、明、清及現代著名書法家和名人題的「龍」字,還有中國龍形的演變,共有龍字229個;荷塘花嶼景區7、8月荷花滿池,亭亭玉立,搖曳於漣漪蕩漾的清波碧浪之上。龍門景區是公園入水口,「龍門」石壁上伸出一對漢白玉雕龍頭,龍頭噴水匯入軒前奇石環抱的龍池;萬柳堂景區中既有騰空翻飛的威龍,又有精雕細琢的九龍解析,集文化與園林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