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塗膠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17:38:22 1

本發明涉及加強芯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塗膠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對通信網絡和信息傳輸的依賴性日益增加,從而致使光纜的生產與日俱增。在光纜加強芯的生產過程中,主體芯線(玻璃紗)需要經過複合型環氧樹脂(膠水)的粘合,而後加熱成型,生產出光纜加強芯。但是,生產過程中,通常採用盛液盆浸漬加強芯後再進行加熱成型工藝,加強芯長距離的塗液會附著雜質,影響產品質量;同時,長距離的塗液會產生不必要的膠水浪費,如何改進塗膠裝置以簡化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減少浪費的問題是目前業界亟待解決的需要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簡化結構、操作方便、減少勞動力、節省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減少膠水浪費的塗膠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塗膠裝置,所述塗膠裝置用於加強芯製備設備,其包括:
塗膠柱,所述塗膠柱具有所述容置空間、入口和出口;所述塗膠柱豎直設置;
兩個壓力傳感器,兩個所述壓力傳感器分別設置在所述塗膠柱入口處的內側和外側,用於檢測所述塗膠柱入口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值;
風力增壓器,所述風力增壓器與所述入口對應,用於抵消所述塗膠柱入口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以防所述容置空間內的膠液從所述入口流出。
進一步地,所述塗膠柱上設有進液口,所述進液口靠近所述出口;其中,所述入口為錐形,所述出口為喇叭狀。
進一步地,所述塗膠裝置還包括:
位置傳感器,所述位置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塗膠柱的內壁上,用於檢測所述容置空間內膠液的位置信息;
加液裝置,所述加液裝置分別與所述位置傳感器和所述進液口連接,用於根據所述位置信息執行加液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錐形入口與所述塗膠柱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塗膠柱的高度大於1m。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加強芯製備設備,所述加強芯製備設備包括:塗膠裝置,所述塗膠裝置具有容置空間、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與所述容置空間連通;所述容置空間內容納有膠液;所述塗膠裝置用於對從所述入口進入所述容置空間內,並從所述出口移出的加強芯進行塗膠;
加熱固化裝置,所述加熱固化裝置用於對塗膠的加強芯進行加熱固化形成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
卷繞機構,所述卷繞機構用於將所述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捲起;
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加強芯連接,用於驅動所述加強芯依次穿過所述塗膠裝置和所述加熱固化裝置後所述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並由所述卷繞機構捲起。
進一步地,所述塗膠裝置包括:
塗膠柱,所述塗膠柱具有所述容置空間、入口和出口;所述塗膠柱豎直設置;
兩個壓力傳感器,兩個所述壓力傳感器分別設置在所述塗膠柱入口處的內側和外側,用於檢測所述塗膠柱入口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值;
風力增壓器,所述風力增壓器與所述入口對應,用於抵消所述塗膠柱入口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以防所述容置空間內的膠液從所述入口流出。
進一步地,所述塗膠柱上設有進液口,所述進液口靠近所述出口;其中,所述入口為錐形,所述出口為喇叭狀。
進一步地,所述塗膠裝置還包括:
位置傳感器,所述位置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塗膠柱的內壁上,用於檢測所述容置空間內膠液的位置信息;
加液裝置,所述加液裝置分別與所述位置傳感器和所述進液口連接,用於根據所述位置信息執行加液動作。
進一步地,所述加熱固化裝置包括:
第一艙體,所述第一艙體的一端設有第一模具;
第二艙體,所述第二艙體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艙體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艙體的一端設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二艙體的另一端設有第三模具;
兩個溫度傳感器,兩個所述溫度傳感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艙體和所述第二艙體內,用於檢測所述第一艙體和所述第二艙體內的溫度。
進一步地,所述加熱固化裝置還包括:
碎屑收集器,所述碎屑收集器分別與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空間為所述第二艙體與所述第二模具形成的空間,所述第二空間為所述第二艙體與所述第三模具形成的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艙體的長度與所述第二艙體的長度比大於等於2:1。
進一步地,所述第三模具的直徑小於所述第一模具的直徑,所述第一模具的直徑小於所述第二模具的直徑。
進一步地,所述卷繞機構包括:
疏導裝置,所述疏導裝置包括第一支架、總導輪和分導輪,所述總導輪和所述分導輪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總導輪具有N個異形軸承,所述異形軸承的表面為凹形用於引導N股加強芯;所述分導輪用於將所述N股加強芯分成M組;其中,N≥M≥1,N、M為正整數;
卷繞裝置,所述卷繞裝置包括第二支架、落料支架、氣缸、雙向電機、至少兩個落料輪和至少兩個導向輪;所述落料支架位於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的兩側分別設有所述導向輪;至少兩個所述落料輪設置在所述落料支架兩側用於連接所述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所述雙向電機設置在所述落料支架上,通過傳動件與所述落料輪連接;所述氣缸設置在所述落料支架上,用於驅動所述落料支架相對所述第二支架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卷繞機構還包括:
計數器,所述計數器設置在所述落料輪的一側,用於記錄所述落料輪的旋轉圈數;
彈性件,所述彈性件與所述落料輪的一側連接,用於在所述落料輪與所述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處於拉緊狀態下,使所述落料輪轉動。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使用本發明提供的塗膠裝置通過設置塗膠柱、兩個壓力傳感器和風力增壓器,使得兩個壓力傳感器分別設置在塗膠柱入口處的內側和外側,用於檢測塗膠柱入口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值,風力增壓器根據塗膠柱入口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值,以控制風力增壓器的輸出壓力,以抵消所述塗膠柱入口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使塗膠柱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平衡,從而防止塗膠柱的容置空間內膠液從入口流出,減少了膠液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塗膠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具有本發明的塗膠裝置的加強芯製備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的塗膠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所述塗膠裝置包括:塗膠柱11,兩個壓力傳感器12,風力增壓器13,所述塗膠柱11具有所述容置空間、入口111和出口112。其中,塗膠柱11的高度大於1m。所述塗膠柱11豎直設置。兩個所述壓力傳感器12分別設置在所述塗膠柱11入口111處的內側和外側,用於檢測所述塗膠柱11入口111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值。所述風力增壓器13與所述入口111對應,用於抵消所述塗膠柱11入口111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以防所述容置空間內的膠液從所述入口111流出。具體實施時,加強芯10在驅動裝置4的驅動下從入口111進入塗膠柱11的容置空間內,並與容置空間內的膠液接觸,從而實現對加強芯10塗膠工藝。較現有技術,加強芯10塗膠過程中不易粘附雜質。具體實施時,壓力傳感器12檢測塗膠柱11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以控制風力增壓器13的輸出壓力,以抵消所述塗膠柱11入口111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使塗膠柱11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平衡,從而防止塗膠柱11的容置空間內膠液從入口111流出,減少了膠液浪費。
為了進一步減少膠液浪費,上述發明實施了中上述的塗膠柱11上設有進液口113,所述進液口113靠近所述出口112。在本實施了中,進液口113的設置可以確保塗膠柱11的容置空間內膠液量充足,保證了加強芯10塗膠充分,提高了加強芯10質量。為了更進一步減少膠液浪費,優選的,所述入口111為錐形。其中,為了便於清洗塗膠柱11,錐形入口111可拆卸。所述出口112為喇叭狀。在具體實施時,當加強芯10塗完膠液從出口112移出時,加強芯10會粘附有多量的膠液,而出口112為喇叭狀得設置使得出口112具有收集多餘膠液的功能,有效的避免了膠液浪費。
為了進一步確保加強芯10的質量,所述塗膠裝置1進一步包括:位置傳感器14和加液裝置。所述位置傳感器14設置在所述塗膠柱11的內壁上,用於檢測所述容置空間內膠液的位置信息。所述加液裝置分別與所述位置傳感器14和所述進液口113連接,用於根據所述位置信息執行加液動作。在本實施例中,加液裝置可根據塗膠柱11的容置空間內膠液量進行加液,能夠及時補充,保證了加強芯10塗膠充分,提高了加強芯10質量。同時,靈活性較高。
圖2為本發明的加強芯製備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所述加強芯製備設備包括:塗膠裝置1、加熱固化裝置2、卷繞機構3和驅動裝置4。所述塗膠裝置1具有容置空間、入口111和出口112,所述入口111和所述出口112與所述容置空間連通。所述容置空間內容納有膠液。所述塗膠裝置1用於對從所述入口111進入所述容置空間內,並從所述出口112移出的加強芯10進行塗膠。所述加熱固化裝置2用於對塗膠的加強芯10進行加熱固化形成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10。所述卷繞機構3用於將所述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10捲起。所述驅動裝置4與所述加強芯10連接,用於驅動所述加強芯10依次穿過所述塗膠裝置1和所述加熱固化裝置2後所述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10,並由所述卷繞機構3捲起。在實際應用中,為了方便加強芯10貫穿加熱固化裝置2,加熱固化裝置2由上部分和下部分組成;所述上部分與所述下部分扣合或展開。在實際應用中,驅動裝置4可以為導論。
使用本發明提供的加強芯製備設備通過驅動裝置4驅動加強芯10依次穿過塗膠裝置1形成塗有膠液的加強芯10後,經加熱固化裝置2加熱固化形成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10,最後由卷繞機構3捲起,使得加強芯10的製備流程順暢,從而節省時間、減少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減少浪費,而且結構簡單。
為了防止長距離的塗膠致使雜質粘附在加強芯10上的現象發生,所述塗膠裝置1進一步包括:塗膠柱11,兩個壓力傳感器12,風力增壓器13,所述塗膠柱11具有所述容置空間、入口111和出口112。其中,塗膠柱11的高度大於1m。所述塗膠柱11豎直設置。兩個所述壓力傳感器12分別設置在所述塗膠柱11入口111處的內側和外側,用於檢測所述塗膠柱11入口111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值。所述風力增壓器13與所述入口111對應,用於抵消所述塗膠柱11入口111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以防所述容置空間內的膠液從所述入口111流出。具體實施時,加強芯10在驅動裝置4的驅動下從入口111進入塗膠柱11的容置空間內,並與容置空間內的膠液接觸,從而實現對加強芯10塗膠工藝。較現有技術,加強芯10塗膠過程中不易粘附雜質。具體實施時,壓力傳感器12檢測塗膠柱11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以控制風力增壓器13的輸出壓力,以抵消所述塗膠柱11入口111處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使塗膠柱11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平衡,從而防止塗膠柱11的容置空間內膠液從入口111流出,減少了膠液浪費。
為了進一步減少膠液浪費,上述發明實施了中上述的塗膠柱11上設有進液口113,所述進液口113靠近所述出口112。在本實施了中,進液口113的設置可以確保塗膠柱11的容置空間內膠液量充足,保證了加強芯10塗膠充分,提高了加強芯10質量。為了更進一步減少膠液浪費,優選的,所述入口111為錐形。其中,為了便於清洗塗膠柱11,錐形入口111可拆卸。所述出口112為喇叭狀。在具體實施時,當加強芯10塗完膠液從出口112移出時,加強芯10會粘附有多量的膠液,而出口112為喇叭狀得設置使得出口112具有收集多餘膠液的功能,有效的避免了膠液浪費。
為了進一步確保加強芯10的質量,所述塗膠裝置1進一步包括:位置傳感器14和加液裝置。所述位置傳感器14設置在所述塗膠柱11的內壁上,用於檢測所述容置空間內膠液的位置信息。所述加液裝置分別與所述位置傳感器14和所述進液口113連接,用於根據所述位置信息執行加液動作。在本實施例中,加液裝置可根據塗膠柱11的容置空間內膠液量進行加液,能夠及時補充,保證了加強芯10塗膠充分,提高了加強芯10質量。同時,靈活性較高。
為了進一步提高加強芯10的質量,所述加熱固化裝置2進一步包括:第一艙體21,第二艙體22和兩個溫度傳感器23。所述第一艙體21的一端設有第一模具24。所述第二艙體22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艙體21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艙體22的一端設有第二模具25。所述第二艙體22的另一端設有第三模具26。兩個所述溫度傳感器23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艙體21和所述第二艙體22內,用於檢測所述第一艙體21和所述第二艙體22內的溫度。較現有技術中,通過將加強芯10在一個溫度固化後放入下一個溫度進行固化的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加強芯10製備設備,通過將塗膠的加強芯10各個部分同時在不同的溫度下固化的方式,避免加強芯10固化過程中受到損壞,安全性更高,增加了產品質量。
為了防止加熱固化裝置2內部堵塞,所述加熱固化裝置2進一步包括:碎屑收集器27,所述碎屑收集器27分別與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連接。其中,所述第一空間為所述第二艙體22與所述第二模具25形成的空間,所述第二空間為所述第二艙體22與所述第三模具26形成的空間。由於塗膠的加強芯10在固化的過程中會有部分膠料脫落致使加熱固化裝置2內部堵塞,所以碎屑收集器27得設置能夠將脫落的膠料收集,確保了加強芯10的製備流程順暢進行,提高了生產效率。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第一艙體21的長度與所述第二艙體22的長度比大於等於2:1。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第三模具26的直徑小於所述第一模具24的直徑,所述第一模具24的直徑小於所述第二模具25的直徑。
為了高效收集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10,如圖2所示,所述卷繞機構3進一步包括:疏導裝置31和卷繞裝置32。所述疏導裝置31包括第一支架311、總導輪312和分導輪313,所述總導輪312和所述分導輪313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11上。所述總導輪312具有N個異形軸承,所述異形軸承的表面為凹形用於引導N股加強芯10。所述分導輪313用於將所述N股加強芯10分成M組,其中,N≥M≥1,N、M為正整數。所述卷繞裝置32包括第二支架321、落料支架322、氣缸323、雙向電機324、至少兩個落料輪325和至少兩個導向輪326。所述落料支架322位於所述第二支架321上,所述第二支架321的兩側分別設有所述導向輪326。至少兩個所述落料輪325設置在所述落料支架322兩側用於連接所述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10,所述雙向電機324設置在所述落料支架322上,通過傳動件與所述落料輪325連接。所述氣缸323設置在所述落料支架322上,用於驅動所述落料支架322相對所述第二支架321移動。在實際應用中,N可以為8,M可以為2。
為了便於記錄加強芯10的長度,所述卷繞機構3進一步包括:計數器和彈性件。所述計數器設置在所述落料輪325的一側,用於記錄所述落料輪325的旋轉圈數。具體實施時,在落料輪325的一側上設有通孔,計數器檢測到通孔計數加一,最終,計數器計數乘以落料輪325的周長即為加強芯10的長度。在實際應用中,計數器採用光電傳感器。為了確保加強芯10與落料輪325緊密纏繞,優選的,所述彈性件與所述落料輪325的一側連接,用於在所述落料輪325與所述具有保護層的加強芯10處於拉緊狀態下,使所述落料輪325轉動。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