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縫筒狀鎳質工作版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23:18:12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鐳射模壓工作版,特別是指一種無縫筒狀鎳質工作版。
背景技術:
目前的鐳射圖案多數是通過模壓機模壓形成的。現有的模壓機多是採用具有全息鐳射信息的平面版(鎳版)固定於鋼輥圓周面上形成筒狀版輥的方式進行連續的全息模壓生產工作,由於鎳版在接合處都會留有一條接縫,所生產的產品就會留有版縫。為了消除版縫,目前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是,二次模壓工藝,產品需要兩次進行模壓過程,通過第二次模壓消除第一次模壓所產生的版縫;二次模壓工藝對於高精鐳射產品的生產效果不理想,且目前的二次模壓工藝無法克服對位問題,對於具有圖紋定位產品無法通過二次模壓工藝實現無縫模壓。二是,UV樹脂無縫工藝(如申請號為201310427052.2、申請號為200720060290.4等技術方案),它是在鋼輥上塗布UV固化樹脂塗層,在該塗層固化前通過與具有鐳射圖案的全息膜壓合的方式而載有鐳射圖案信息,進而製得版輥;由於UV樹脂塗層硬度較鎳質版輥硬度低,所以這樣的版輥使用壽命較短,且對於PET膜的模壓,其鐳射紋路常會不清晰,影響產品質量和精密性;另外,該工藝的UV樹脂塗層直接固定於鋼輥上,一種產品就需要配置一個或者多個鋼輥,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縫筒狀鎳質工作版,以克服現有的平面工作版使用存在版縫,UV樹脂版輥的UV樹脂硬度存在局限性、使用壽命短、成本高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無縫筒狀鎳質工作版,包括鎳電鑄形成工作版主體,該工作版主體為呈筒狀的金屬工作版,工作版主體外周面具有所需鐳射信息的全息圖紋。工作版主體為兩端的直徑之差為0.4~1.5毫米微錐形結構,或者,工作版主體為兩端直徑相同的圓筒結構。工作版主體為微錐形結構時,優選為工作版主體為兩端的直徑之差為0.5~1.0毫米微錐形結構。
進一步地,該無縫筒狀鎳質工作版的製作包括依次進行的下述步驟:
a.平面版:製作一面具有所需鐳射全息圖紋的金屬平面版;
b.母版:將平面版對立的兩個邊對接形成筒狀結構的母版,對接處所形成的縫隙通過導電膠作填平處理,全息圖紋位於筒狀母版的內表面;
c.電鑄:將筒狀母版的外表面封閉絕緣,筒狀母版的內表面通電進行電鑄;
d.工作版:將電鑄沉積的金屬層由筒狀母版上分離下來即得到呈筒狀的工作版,金屬層為鎳沉積層,筒狀工作版套設在相配適的模壓版輥上即可進行全息模壓生產,模壓版輥的周面的斜度與工作版的斜度相同;工作狀態的模壓版輥處於高溫狀態,模壓版輥受熱膨脹即可使得鎳質工作版緊密套置於輥筒上。
上述筒狀母版為微錐行筒狀母版,該筒狀母版兩端的直徑之差為0.4~1.5毫米。更為具體地:筒狀母版兩端的直徑之差為0.5~1.0毫米。
上述工作版和上述母版的分離方式為:使用刀具或者其它器件先將二者之間分離出一個開口,然後使用氣槍通過氣流的衝擊將工作版和母版分離。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無縫筒狀鎳質工作版能夠滿足目前所有模壓生產的硬度需求,工作版為一體的無縫筒狀結構,所製得的產品不存在任何的版縫,能夠實現目前各種產品的定位功能,使用壽命長且可以重複使用,有效降低工作版的使用成本和模壓生產成本;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筒狀金屬工作版的製作工藝簡單,通過普通的常規技術手段即可實現本實用新型工作版的生產,容易實現,且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版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母版的結構示意圖及其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母版與電鑄的工作版結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版裝配於模壓版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4,無縫筒狀鎳質工作版,包括工作版主體31,該工作版主體31為呈筒狀的金屬工作版,工作版主體31外周面具有所需鐳射信息的全息圖紋32。上述工作版主體31可以是兩端直徑相同的圓筒結構;但優選工作版主體31為微錐形結構,其兩端的直徑之差為0.4、0.5、0.7、1.0、1.2或者1.5毫米。上述工作版主體31為鎳電鑄形成。本實用新型的無縫筒狀鎳質工作版3能夠滿足目前所有模壓生產的硬度需求,工作版3為一體的無縫筒狀結構,所製得的產品不存在任何的版縫,能夠實現目前各種產品的定位功能,使用壽命長且可以重複使用,有效降低工作版3的使用成本和模壓生產成本。
參照圖1至圖4,該無縫筒狀鎳質工作版的製作包括依次進行的下述步驟:
a.平面版1:製作如圖1所示的一面具有所需鐳射全息圖紋11的金屬平面版1;
b.母版2:參照圖2,將平面版1對立的兩個邊對接形成筒狀結構的母版2,對接處所形成的縫隙通過UV導電膠作填平處理,形成填平層21,全息圖紋11位於筒狀母版2的內表面;筒狀母版2為微錐行筒狀母版2,該筒狀母版2兩端的直徑之差為0.4~1.5毫米,優選筒狀母版2兩端的直徑之差為0.4、0.5、0.7、1.0、1.2或者1.5毫米;
c.電鑄:將筒狀母版2的外表面封閉絕緣,筒狀母版2的內表面通電進行電鑄,電鑄完成得到如圖3所示的結構;
d.工作版:將電鑄沉積的金屬層由筒狀母版2上分離下來即得到呈筒狀的工作版3,該金屬層優選為鎳沉積層;工作版3和母版2的分離方式優選為:使用刀具或者其它器件先將二者之間分離出一個開口,然後使用氣槍通過氣流的衝擊將工作版3和母版2分離;參照圖4,筒狀工作版3套設在相配適的模壓版輥4上即可進行全息模壓生產,模壓版輥4的周面的斜度與工作版3的斜度相同;工作狀態的模壓版輥4處於高溫狀態,模壓版輥4受熱膨脹即可使得鎳質工作版3緊密套置於輥筒上。
本實用新型的筒狀金屬工作版的製作工藝簡單,通過普通的常規技術手段即可實現本實用新型工作版的生產,容易實現,且成本低。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並不局限於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於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