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加工倒角的裝置製造方法
2023-12-11 12:57:37 1
一種加工倒角的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加工倒角的裝置,包括:所述底座設置有用於容納待加工件的空間;與所述底座相固定連接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設置與所述底座的容納空間相連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於供待加工件貫穿;所述定位件還設置有安裝孔;與所述定位件的安裝孔相固定連接的模具,所述模具用於與待加工件的孔的周向邊沿相接觸的端部設置有倒角結構;所述模具的上表面高於所述定位件的上表面;所述壓件和所述底座能夠沿著靠近或遠離對方的方向相對運動。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加工倒角的裝置,利用擠壓力使得待加工件的相應部位發生塑性形變形成倒角,可以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還可以提高生成倒角的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種加工倒角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加工倒角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進行一些零部件的加工過程中,需要在零部件的表面開設通孔或盲孔,開孔的邊緣與零件的表面之間為平直過渡,兩者間會形成尖角,尤其是軸類零件,在進行安裝時,尖角會劃傷其他的部件。因此,需要將尖角進行銑削,使之成為倒角。
[0003]現有的倒角加工工藝一般採用人工進行銑削,但是人工銑削所形成的倒角表面光潔度低,勞動強度大,而且效率比較低,尤其是當大量生產時,採用人工銑削,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會非常大。
[0004]因此,如何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鑑於此,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工倒角的裝置,可以減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生成倒角的工作效率。
[0006]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加工倒角的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設置有用於容納待加工件的容納空間;與所述底座相固定連接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設置與所述底座的容納空間相連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於供待加工件貫穿;所述定位件還設置有安裝孔;與所述定位件的安裝孔相固定連接的模具,所述模具用於與待加工件的孔的周向邊沿相接觸的端部設置有倒角結構;所述模具的上表面高於所述定位件的上表面;壓件,所述壓件用於向待加工件施加擠壓力且所述壓件與所述底座相對設置;所述壓件和所述底座能夠沿著靠近或遠離對方的方向相對運動。
[0007]優選地,所述定位件的安裝孔設置有防轉凸起結構,所述模具設置有與用於卡置所述防轉凸起結構的凹槽。
[0008]優選地,還包括設置於所述模具的定位銷,所述定位銷的頂端用於伸入待加工件的孔內且用於與該孔相間隙配合。
[0009]優選地,所述定位銷的頂端為菱形頂端,所述菱形頂端伸入待加工件的孔內。
[0010]優選地,所述壓件朝向所述底座的端部設置有用於容納待加工件的容納槽。
[0011]優選地,所述壓件在動力設備的帶動下能夠朝向靠近或遠離所述底座的方向運動。
[0012]優選地,所述模具的倒角結構的弧度為5°至15°,所述模具的倒角結構的誤差不大於2(V。
[0013]本申請所提供的一種加工倒角的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設置有用於容納待加工件的容納空間;與所述底座相固定連接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設置與所述底座的容納空間相連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於供待加工件貫穿;所述定位件還設置有安裝孔;與所述定位件的安裝孔相固定連接的模具,所述模具用於與待加工件的孔的周向邊沿相接觸的端部設置有倒角結構;所述模具的上表面高於所述定位件的上表面;壓件,所述壓件用於向待加工件施加擠壓力且所述壓件與所述底座相對設置;所述壓件和所述底座能夠沿著靠近或遠離對方的方向相對運動。如此,在對待加工件進行倒角加工時,將待加工件放置於底座的容納空間內,當安裝完畢後,待加工件的孔的周向邊沿的夾角與模具設置有倒角結構的端部相對,然後壓件和底座沿著靠近對方的方向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壓件會向待加工件施加擠壓力,在擠壓力的作用下,待加工件與模具的倒角結構相互擠壓,待加工件的孔的周向邊沿發生塑性形變,形成倒角。待加工完畢後,壓件和底座會沿著遠離對方的方向運動,工作人員可以將待加工件從底座上取下來,完成倒角的加工工序。與現有技術採用人工進行尖角的銑削相比,通過採用上述裝置,利用擠壓力發生塑性形變形成倒角,可以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還可以提高生成倒角的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加工倒角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加工倒角的裝置中模具放大後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圖2所示模具的剖視圖的示意圖;
[0018]圖4為圖1所示加工倒角的裝置中定位件放大後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圖4所示定位件的剖視圖的示意圖;
[0020]其中,圖1至圖3中:
[0021]壓件1、底座2、模具3、倒角結構3a、凹槽3b、定位件4、防轉凸起結構4a、安裝孔4b、通孔4c、定位銷5、待加工件6。
【具體實施方式】
[0022]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加工倒角的裝置,可以減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生成倒角的工作效率。
[002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4]請參考圖1至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加工倒角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加工倒角的裝置中模具放大後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模具的剖視圖的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加工倒角的裝置中定位件放大後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所示定位件的剖視圖的示意圖。
[0025]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加工倒角的裝置包括底座2、模具3、定位件4、和壓件1,其中定位件4與底座4相固定連接,模具3與定位件4的安裝孔4b相固定連接且模具3設置有倒角結構3a,該倒角結構3a設置於模具3與待加工件6的孔的周向邊沿相接觸的端部,底座2設置用於容納待加工件6的容納空間,定位件4設置有與底座2的該容納空間相連通的通孔4c,壓件I與底座2相對設置且壓件I和底座2能夠沿著靠近或遠離對方的方向相對運動。
[0026]如此,在對待加工件6進行倒角加工時,將待加工件6放置於定位件4的通孔4c以及底座2的容納空間內,定位件4的通孔4c以及底座2的容納空間會對待加工件6起到限制作用,避免在壓件I進行擠壓的過程中待加工件6發生非必要的移動。當安裝完畢後,待加工件6的孔的周向邊沿的夾角與模具3設置有倒角結構3a的端部相對,然後壓件I和底座2沿著靠近對方的方向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壓件I會向待加工件6施加擠壓力,由於模具3的上表面高於定位件4的上表面,因此在擠壓力的作用下,待加工件6與倒角結構3a相互擠壓,待加工件6的孔的周向邊沿發生塑性形變,形成倒角。待加工完畢後,壓件I和底座2會沿著遠離對方的方向運動,工作人員可以將待加工件6從底座2上取下來,完成倒角的加工工序。與現有技術採用人工進行尖角的銑削相比,通過採用上述裝置,利用擠壓力發生塑性形變形成倒角,可以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還可以提高生成倒角的工作效率。
[0027]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模具3的端部所設置的倒角結構3a與待加工件所需要加工的倒角是相一致的,如此通過擠壓使得待加工件6的相應部位沿著模具3的倒角結構3a發生塑性形變,最終使得待加工件6形成滿足生產要求的倒角。
[0028]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模具3的上表面以及定位件4的上表面均是指朝向壓件I的表面,模具3的上表面高於定位件4的上表面具體指模具3的上表面凸出於定位件4的上表面,如此,在壓件I擠壓待加工件6時,在擠壓力的作用下,待加工件6才會形成倒角,在一定的距離範圍內,模具3的上表面與定位件4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越大,待加工件6擠壓塑性所形成的倒角越平整,可以根據實際的生產情況確定模具3的上表面與定位件4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範圍。
[0029]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定位件4與底座2均設置有安裝孔,緊固件通過與安裝孔的配合將定位件4與底座2相固定連接,緊固件可以為螺釘或螺栓。當然,也不排除採用其他的連接方式將定位件與底座之間進行固定,如可以將定位件粘結與底座或將定位件焊接於底座。
[0030]優選的,模具3所設置的倒角結構3a的弧度為5°至15°,模具3的倒角結構3a的誤差不大於20',如此,模具3所設置的倒角結構3a的弧度滿足生產的需要,同時便於在模具3的端部進行倒角結構3a的設置,當然,也不排除根據實際的使用需要,採用其他弧度的倒角。
[0031]此外,在進一步的方案中,為了保證在擠壓過程中模具3位置的固定性,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定位件4的安裝孔4b設置有防轉凸起結構4a,模具3設置有與防轉凸起結構4a相配合的凹槽3b,如此在進行安裝時,將防轉凸起結構4a卡置於模具3的凹槽3b內,以此可以實現模具3與定位件4之間的固定連接,同時,還可以保證在進行倒角的加工過程中,模具3設置位置的穩固性,可以避免模具3發生轉動,保證模具3設置有倒角結構3a的端部始終與待加工件6需要加工倒角的位置相對,進而可以保證待加工件6所形成的倒角的位置的準確性。
[0032]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根據待加工件6的具體形狀設置定位件4的通孔4c以及安裝孔4b的位置,保證定位件4能夠與待加工件6的端部相間隙配合,如此可以進一步對待加工件6的位置進行限定,當然,也不排除根據待加工件的具體形狀,將定位件設置於底座的其他位置。
[0033]還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防轉凸起結構4a設置於定位件4的安裝孔4b的內部且朝向該安裝孔的軸線方向設置,防轉凸起結構4a沿著安裝孔4b的軸向設置即防轉凸起結構4a的長度與定位件4的軸向厚度相一致,模具3所設置的凹槽3b沿著模具3的軸向設置且與防轉凸起結構4a之間為間隙配合,在進行安裝時,防轉凸起結構4a沿著凹槽3b的延伸方向滑動,直至模具3的下表面與定位件4的下表面相平齊。當然,在上文中只是提供了一種具體的安裝方式,也不排除採用其他的設置方式,如在模具的徑向與定位件的徑向設置安裝孔,通過緊固件和安裝孔將模具與定位件相固定連接。
[0034]此外,還包括定位銷5,定位銷5的頂端伸入待加工件6的孔內,且與該孔之間為間隙配合。如此,在進行待加工件6的安裝時,將定位銷5的頂端置於待加工件6的孔內(定位銷5的頂端所伸入的孔即為待加工件6需要加工倒角的孔),如此,由於定位銷5的頂端伸入於待加工件6的孔內,則定位銷5同樣會對待加工件6起到限位的作用,從而可以保證待加工件6所形成的倒角的位置準確性。
[0035]優選的,定位銷5的頂端為稜形頂端,菱形頂端伸入待加工件6的孔內,如此,由於菱形頂端的周向具有稜,可以增加與孔之間接觸的穩定性,避免與孔發生相對轉動,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對待加工件6的限制作用。
[0036]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防轉凸起的周向還可以設置稜邊,以進一步加強模具3與底座2之間相互連接的穩固性。當然,也不排除根據實際的需求設置其他的配合結構,如在底座設置凹槽,模具卡置於凹槽內。
[0037]在更進一步的方案中,壓件I在動力設備的帶動下能夠沿著靠近或遠離底座2的方向運動,且壓件I朝向底座2的端部設置有用於容納待加工件6的容納槽,如此,待加工件6置於底座2的安裝空間內後,待加工件6的端部會凸出於模具3所在的平面,通過在壓件I的端部設置容納槽,可以保證待加工件6凸出於模具3的端部能夠置於容納槽內,如此可以進一步保證在進行擠壓時,待加工件6的位置不會發生偏移。
[0038]此外,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壓件I在動力設備的帶動下能夠沿著靠近或遠離底座2的方向運動,如此,與底座2帶動待加工件6朝向壓件I運動相比,可以避免在運動過程中由於發生晃動而導致待加工件6的位置發生偏移,進而可以進一步保證待加工件6的所需要加工的倒角的位置的準確性。當然,也不排除根據實際的情況採用其他的運動方式,如可以在動力裝置的作用下,底座和壓件能夠同時沿著靠近或遠離對方的方向運動或壓價固定,底座能夠沿著靠近或遠離壓件的方向運動。
[0039]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動力設備可以為氣缸,氣缸的伸縮杆與壓件I相固定連接,如此在伸縮杆的帶動下,壓件I能夠靠近或遠離底座2,此外,動力設備還可以為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與壓件相連接,當輸出軸正轉時,壓件靠近底座,當輸出軸反轉時,壓件遠離底座。當然,也不排除根據實際的生產需要採用其他的動力設備如絲槓等。
[0040]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41]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加工倒角的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底座(2),所述底座(2)設置有用於容納待加工件(6)的容納空間; 與所述底座(2)相固定連接的定位件(4),所述定位件(4)設置與所述底座(2)的容納空間相連通的通孔(4c),所述通孔(4c)用於供待加工件(6)貫穿;所述定位件⑷還設置有安裝孔(4b); 與所述定位件(4)的安裝孔(4b)相固定連接的模具(3),所述模具(3)用於與待加工件(6)的孔的周向邊沿相接觸的端部設置有倒角結構(3a);所述模具(3)的上表面高於所述定位件(4)的上表面; 壓件(I),所述壓件(I)用於向待加工件(6)施加擠壓力且所述壓件(I)與所述底座(2)相對設置; 所述壓件(I)和所述底座(2)能夠沿著靠近或遠離對方的方向相對運動。
2.如權利要求1述的加工倒角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件(4)的安裝孔(4b)設置有防轉凸起結構(4a),所述模具(3)設置有與用於卡置所述防轉凸起結構(4a)的凹槽(3b)。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倒角的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設置於所述模具(3)的定位銷(5),所述定位銷(5)的頂端用於伸入待加工件(6)的孔內且用於與該孔相間隙配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倒角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銷(5)的頂端為菱形頂端,所述菱形頂端伸入待加工件的孔內。
5.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加工倒角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壓件(I)朝向所述底座(2)的端部設置有用於容納待加工件(6)的容納槽。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倒角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壓件(I)在動力設備的帶動下能夠朝向靠近或遠離所述底座(2)的方向運動。
7.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加工倒角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模具(3)的倒角結構(3a)的弧度為5°至15°,所述模具(3)的倒角結構(3a)的誤差不大於20'。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4074861SQ201420453253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2日
【發明者】刁建民, 冷建葉, 崔樹靜 申請人:青島德盛機械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