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剪叉式液壓升降機和連接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8:04:22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升降機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剪叉式液壓升降機和連接機構。
背景技術:
剪叉式升降機是用途廣泛的高空作業專用設備。它的剪叉機械結構,使升降臺起升有較高的穩定性,寬大的作業平臺和較高的承載能力,使高空作業範圍更大、並適合多人同時作業。它使高空作業效率更高,安全更保障。剪叉式升降機是一種摺疊機構,它包括收縮和展開兩種工作狀態。其主要通過各連接機構的互相配合來實現伸縮和展開,內外剪叉與剪叉軸之間採用銅套連接。但是,銅套硬度不夠,潤滑性差,承重能力差,從而使得內剪叉和外剪叉與銅套的磨損較為嚴重,影響升降機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剪叉式液壓升降機和連接機構,解決了在現有技術中的剪叉式升降機的潤滑性差,使用壽命短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連接機構,包括:內剪叉,設有第一通孔;外剪叉,設有第二通孔;剪叉軸,穿設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內,以使得內剪叉和外剪叉分別與剪叉軸鉸接;其中,第一通孔內的剪叉軸和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中的至少一者穿設有至少一個滾針軸承。
其中,第一通孔內的剪叉軸和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中的至少一者穿設有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
其中,第一通孔內的剪叉軸穿設有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和至少一個滾針軸承。
其中,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穿設有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和至少一個滾針軸承。
其中,剪叉軸的一端設有凸臺,凸臺的外徑比至少一個滾針軸承和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的內徑大。
其中,剪叉軸的另一端螺紋連接有螺母,以通過螺母將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和至少一個滾針軸承鉸接在第一通孔內和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上。
其中,剪叉軸的另一端還設有平墊圈,平墊圈套設在剪叉軸的螺母和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之間。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剪叉式液壓升降機,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連接機構。
區別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機構包括:內剪叉,設有第一通孔;外剪叉,設有第二通孔;剪叉軸,穿設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內,以使得內剪叉和外剪叉分別與剪叉軸鉸接;其中,第一通孔內的剪叉軸和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中的至少一者穿設有至少一個滾針軸承。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由連接機構構成的剪叉式液壓升降機的承重能力強,且潤滑性能好,能夠有效延長升降機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剪叉式液壓升降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連接機構的剖切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內剪叉,2-外剪叉,3-剪叉軸,4-滾針軸承,5-深溝球軸承,31-凸臺,32-螺母,33-平墊圈,6-底架,7-臺面,8-油缸,9-輸出軸,10-第一連杆,11-第二連杆,12-第一支撐架,13-第二支撐架,1a-第一連接機構,1b-第二連接機構,1c-第三連接機構,1d-第四連接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圖1是本實用新型剪叉式液壓升降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參照圖1該剪叉式液壓升降機包括第一連接機構1a、第二連接機構1b、第三連接機構1c和第四連接機構1d、底架6、臺面7和油缸8。其中,底架6設置在載體上,如地面、工作平臺等,臺面7用於支撐設置在其上面的物體以及操作人員。
第一連接機構1a與第二連接機構1b通過第一連杆10和第二連杆11連接,且對稱設置。具體地,第一連接機構1a、第二連接機構1b、第三連接機構1c和第四連接機構1d均由內剪叉1和外剪叉2組成。第三連接機構1c與第四連接機構1d通過第一支撐架12和第二支撐架13連接,且對稱設置。其中,第一連接機構1a和第二連接機構1b的一端固定設置在底架6上,第一連接機構1a和第二連接機構1b的另一端可滑動設置在臺面7的下側;第三連接機構1c和第四連接機構1d的一端可滑動設置在底架6上,第三連接機構1c和第四連接機構1d的另一端固定設置在臺面7的下側,以通過第一連接機構1a、第二連接機構1b、第三連接機構1c和第四連接機構1d相對於底架6和臺面7的滑動,使得臺面7在豎直方向有一個上下移動的位移空間。進一步地,第一連接機構1a和第二連接機構1b靠近臺面7的一端分別與第三連接機構1c和第四連接機構1d靠近臺面7的一端鉸接,第一連接機構1a和第二連接機構1b靠近底架6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三連接機構1c和第四連接機構1d靠近底架6的另一端鉸接。
油缸8本體的一端設置在第一支撐架12上,油缸8的輸出軸9的端部設置在第二支撐架13上,以使得通過輸出軸9的伸縮以控制連接機構的伸展與摺疊,進而控制臺面7的升降。
在本實施例中,升降機的升降通過油缸8通入液壓油來控制輸出軸9的伸縮,進而控制升降機的升降。在其它實施例中,還可通過氣缸驅動的形式來控制升降機的升降。
應理解,上述的第一連接機構1a、第二連接機構1b、第三連接機構1c和第四連接機構1d所涉及的原理相同,即在此以介紹連接機構的結構代表所有的第一連接機構1a、第二連接機構1b、第三連接機構1c和第四連接機構1d的結構。如圖2所示,圖2是本實用新型連接機構的剖切結構示意圖。該連接機構包括內剪叉1、外剪叉2和剪叉軸3。
內剪叉1設有第一通孔,該第一通孔用於穿設剪叉軸3,以使得內剪叉1鉸接設置在剪叉軸3上。
外剪叉2設有第二通孔,該第二通孔用於穿設剪叉軸3,以使得外剪叉2鉸接設置在剪叉軸3上。
剪叉軸3穿設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內,以使得內剪叉1和外剪叉2分別與剪叉軸3鉸接,從而使得內剪叉1和外剪叉2可相對剪叉軸3轉動。
優選地,第一通孔內的剪叉軸3和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3中的至少一者穿設有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也就是說,可以是第一通孔內的剪叉軸3單獨穿設有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也可以是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3單獨穿設有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還可以是第一通孔內的剪叉軸3和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3兩者均穿設有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應理解,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的數量具體可以為1個、2個、3個或者更多,具體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第一通孔內的剪叉軸3和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3中的至少一者穿設有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也就是說,可以是第一通孔內的剪叉軸3單獨穿設有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也可以是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3單獨穿設有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還可以是第一通孔內的剪叉軸3和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3兩者均穿設有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應理解,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的數量具體可以為1個、2個、3個或者更多,具體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本實施例通過將滾針軸承4和深溝球軸承5套設在剪叉軸3上,可減少內剪切1和外剪切2對剪叉軸3的摩擦,以減少對剪叉軸3的磨損,延長了剪叉軸3的使用壽命。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通孔內的剪叉軸3穿設有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和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3穿設有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和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本實施例通過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3上均設有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和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以使得剪叉軸3分別與內剪叉1和外剪叉2之間的轉動通過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和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的滾動,從而可以減少剪叉軸3的外表面以及內剪叉1和外剪叉2的內表面的摩擦,降低了剪叉軸3、內剪叉1以及外剪叉2的磨損,提高了本連接機構的使用壽命。
應理解,滾針軸承4是帶圓柱滾子的滾子軸承,相對其直徑,滾子既細又長。這種滾子稱為滾針,具有較小的截面,使得滾針軸承4具有較高的負荷承受能力。深溝球軸承5是一種滾動軸承,可適應較高的轉速要求。在剪叉軸3上套設有滾針軸承4和深溝球軸承5,極大的提高了本連接機構的性能。
剪叉軸3的一端設有凸臺31,凸臺31的外徑比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和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的內徑大。進一步地,剪叉軸3的另一端螺紋連接有螺母32,以通過螺母32將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和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鉸接在第一通孔內和第二通孔內的剪叉軸3上。更進一步地,剪叉軸3的另一端還設有平墊圈33,平墊圈33套設在剪叉軸3的螺母32和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4之間。為使得剪叉軸3與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和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鉸接緊密,以保證內剪叉1和外剪叉2與剪叉軸3所受的摩擦減小,在剪叉軸3的一端設置凸臺31,在剪叉軸3的另一端設置螺母32和平墊圈33,以將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和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緊密的套設在剪叉軸3上以及內剪叉1和外剪叉2的內部。
綜上,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連接機構,通過其在剪叉軸3上套設有至少一個滾針軸承4和至少一個深溝球軸承5,這樣能夠減小了內剪叉1、外剪叉2和剪叉軸3之間的磨損,提高了負荷承受能力,在運行過程中降低了噪音,延長了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