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測斜管專用電動除塵淨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20:05:5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工程深層水平位移監控量測保護裝置領域,尤其是一種測斜管專用電動除塵淨化裝置。
背景技術:
測斜管一種預埋在地下用於觀測土體內部水平位移的測量管,目前廣泛應用於建築行業的各個領域,尤其是深基坑工程的監控量測,為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了技術保障。然而,測斜管經常因不規範施工或者長期降水等天氣原因導致測斜管內被泥土和水泥砂漿堵塞,以至於測斜管探頭無法進入測斜管指定位置進行監測,無論是給工程施工單位還是給現場施工人員都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現有的專利中,主要是針對施工期測斜管管口以及管體的保護,缺少對於工程施工階段測斜管管內產生固體雜質後的清除設備,因此,亟需設計一種實用新型專利來處理工程監測時期測斜管管道內產生的固體雜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專利為一種測斜管專用電動除塵淨化裝置,是為解決因淤泥或水泥砂漿流入測斜管內造成的堵塞問題而設計的一種實用新型專利,由電源裝置、電纜和鑽機裝置組成。外部電源裝置通過電纜連接位於測斜管內部的鑽機裝置,搖杆、轉盤和轉軸位於電瓶的右側,所述的電源裝置由電源開關、電瓶、鋼纖、搖杆、轉軸和轉盤六部分組成,電源裝置通過電纜連接測斜管管內的鑽機裝置,所述的電纜上刻有深度標記,所述的鑽機裝置由接頭、兌重鐵、吸塵海綿、電機、連接杆、鑽頭六部分組成。
所述的電源裝置上方設有電源開關控制電瓶電流,所述的電源開關下方設置電瓶對測斜管管內的鑽機裝置進行供電,所述的電瓶下方設置四根鋼纖對電源裝置的四個角進行錨固,提高電源裝置的穩定性,防止因鑽機裝置震動過大造成電纜打結。
所述的搖杆位於轉盤外側,所述的轉軸穿過轉盤的中心,通過搖動搖杆,轉盤會隨轉軸進行同方向旋轉,電纜隨搖杆的搖動進行上升和下降。
所述的鑽機裝置最上方設有兌重鐵用來提高鑽機裝置沉降過程的穩定性。
所述的兌重鐵下方設有電機,所述的電機下方設有連接杆連接鑽頭,所述的鑽頭直徑為測斜管管口直徑的四分之三,鑽頭用來清除測斜管壁附著的固體雜質。
所述的兌重鐵外層設有吸塵海綿用來擦拭測斜管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工程施工期,將本實用新型應用於測斜管管內進行固體雜質強力清除,其鑽頭的轉動將水泥等難以清理的固體雜質處理乾淨,同時吸塵海綿將測斜管的管壁擦拭乾淨,實用新型除塵過程使得測斜管探頭能夠到達指定監測位置,提高了深層水平位移的監測精度,降低了測斜管的破壞率。本實用新型構造簡潔,使用方便,製造過程和安裝過程都非常簡單,成本低廉,可循環使用,並且具有良好的除塵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為:首先將電機裝置用四根鋼纖固定在地面上,然後將鑽機裝置植入測斜管管內,順時針轉動電源裝置的搖杆,此時,隨著搖杆的搖動,鑽機裝置會隨之下降,直至將鑽機裝置降到測斜管固體物質堵塞處,打開電源開關,鑽頭的轉動將固體雜質處理乾淨,繼續順時針搖動搖杆,吸塵海綿將測斜管管壁擦拭乾淨,直至鑽機裝置到達測斜管底部,整個管壁擦拭完畢,最後逆時針轉動搖杆,鑽機裝置上升,電纜收回到轉盤,直至鑽機裝置離開測斜管,最後對鑽機裝置進行清洗擦拭,並將整個裝置收入儀器盒內。
附圖說明
圖1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 電源開關,2 電瓶,3 鋼纖,4 搖杆,5 轉軸,6 轉盤,7電纜,8 深度標記,9 接頭,10 兌重鐵,11 海綿,12 電機,13 連接杆,14 鑽頭,15測斜管壁。
具體實施方式
1.根據附圖,一種測斜管專用電動除塵淨化裝置,由電源裝置、電纜(7)和鑽機裝置組成。外部電源裝置通過電纜連接位於測斜管內部的鑽機裝置;電源裝置由電源開關(1)、電瓶(2)、鋼纖(3)、搖杆(4)、轉軸(5)和轉盤(6)六部分組成;電纜(7)上刻有深度標記(8);鑽機裝置由接頭(9)、兌重鐵(10)、吸塵海綿(11)、電機(12)、連接杆(13)、鑽頭(14)六部分組成。
2.作為改進,為了提高電源裝置的供電效率和穩定性:電源裝置設有電源開關(1)控制電瓶(2)電流,在電源開關(1)下方設置電瓶(2)對鑽機裝置進行供電,在電瓶(2)下方設置鋼纖(3)對電源裝置進行錨固,防止因鑽機裝置震動過大造成電纜(7)打結。
3.作為改進,為了控制測斜管內電纜的垂直走向:通過搖動搖杆(4),轉盤(6)隨轉軸(5)進行同方向旋轉,電纜(7)隨搖杆(4)搖動進行上升和下降。
4.作為改進,為了提高鑽機裝置沉降過程的穩定性:在鑽機裝置最上方設置兌重鐵(10)。
5.作為改進,為了清潔測斜管內的固體雜質:在兌重鐵(10)下方設置電機(12),在電機下方設置連接杆(13)連接鑽頭(14)。
6.作為改進,為了清潔測斜管管壁內殘留的固體雜質和水分:在兌重鐵(10)的外層設置吸塵海綿(11)用來擦拭鑽頭(14)除塵後的測斜管壁(15)。
由於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不限於此,任何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能想到本技術方案技術特徵的等同的變化或替代,都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