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十八種胺基酸的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13:03:37 2
專利名稱:一種含十八種胺基酸的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注射用一種含十八種胺基酸組合物(S卩,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及其製備方法,屬於藥物製劑領域。
背景技術:
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是由18種胺基酸加輔料配製而成的滅菌水溶液,臨床作為胺基酸補充劑,對於不能口服或經腸道補給營養,以及營養不能滿足需要的患者,可靜脈輸注本品以滿足機體合成蛋白質的需要。由於胺基酸在水溶液中不穩定,極易被氧化而產生一系列複雜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國內外複方胺基酸注射液生產主要是加入亞硫酸鹽類(亞硫酸氫鈉或焦亞硫酸鈉等)抗氧劑,並進行全過程的衝氮氣保護。亞硫酸鹽類抗氧劑有較多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毒副反應是亞硫酸鹽過敏(尤其哮喘病人),症狀是支氣管痙攣、喘鳴、呼吸困難,惡性喉部水腫,低血壓、休克甚至死亡。最近的研究表明,亞硫酸鹽可對染色體及DNA造成損傷.亞硫酸氫鈉和亞硫酸鈉(I 3)生物試液可誘發中國倉鼠肺纖維細胞(CHL)染色體畸變(CA)頻率顯著增高,且呈明確的劑量-效應關係。在低濃度下主要誘發染色單體型畸變,在高濃度下既可引起染色單體型畸變,又可引起染色體型畸變,研究還發現,處理細胞時間愈長,引起細胞遺傳損傷所需的最低濃度就越低,用其處理CHL細胞24h時,在5mmol/L濃度下才能誘發CA顯著增 加;若處理48h,lmmol/L濃度即可誘發CA顯著增力卩。另外,研究指出亞硫酸氫鈉能夠引起人血淋巴細胞姊妹染色單體互換(SCE)和微核(MN)率的增加,可使淋巴細胞有絲分裂周期延遲及細胞分裂指數下降,且這些作用有顯著的劑量-效應關係。這些遺傳學效應的機制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但人們對亞硫酸鹽(S02)危害已有了新的認識。為此,世界各國紛紛限制其在藥品和食品中的應用。國家藥品標準WS1-XG-004-2011中規定,每IOOOml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中含焦亞硫酸鈉0. 03-0. 3g,並制定了嚴格的限量檢查標準。目前,我國大部分複方胺基酸注射液生產廠家均採用亞硫酸鹽作為抗氧劑,少數沒有添加亞硫酸鹽的複方胺基酸注射液,其中的特點在於全程充氮或者添加檸檬酸等有機酸類物質。中國專利CN1189167C公開了一種複方胺基酸注射液,其特徵是該注射液中抗氧化劑的焦亞硫酸鹽含量為0. 01-0. 03g/L,其製備過程中要求容器內氧氣含量低於0. I %,溶液中溶解氧含量不得高於0. Ippm0值得指出的是,我國目前絕大多數複方胺基酸注射液生產企業還不具備高標準全過程氮氣保護的工藝條件和設備,要達到這樣的要求,需對生產設備進行全面改造,投資巨大且存在不確定因素。另外其焦亞硫酸鹽的含量雖然較低但仍存在一定風險。中國專利CN101439031B公開了一種含18種胺基酸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不含亞硫酸鹽類抗氧劑,採用了鹽酸半胱氨酸及檸檬酸作為抗氧劑及金屬螯合劑,並降低了對生產過程中氮氣保護的標準而易於生產實現。但我們應該看到,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國家標準配方中並不含有氯離子,選擇鹽酸半胱氨酸是不合適的。另外,檸檬酸作為不常用的金屬螯合劑,在使用中能影響血液中鈣離子水平,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探索不含亞硫酸鹽類抗氧劑的複方胺基酸注射液,值得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研製一種不含亞硫酸鹽類抗氧化劑的含18種胺基酸的藥物組合物,即,不含亞硫酸鹽類抗氧化劑的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製備一種不含亞硫酸鹽抗氧化劑的18種胺基酸的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在這種藥物組合物內,亞硫酸鹽類的含量為0,因此這種藥物組合物能徹底消除亞 硫酸鹽類對人體的毒副作用。本發明的含十八中胺基酸的組合物的通用名可稱為「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 」,或簡稱 「 18AA-II 」。按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該藥物組合物是由18種胺基酸及輔料按以下重量份數比例製成的不同濃度的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以組合物IOOOml計,該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門冬氨酸I. 5-3. 3g,穀氨酸2. 5-5. 7g,絲氨酸I. 9-4. 5g,組氨酸
3.0-6. 8g,甘氨酸 3. 5-7. 9g,蘇氨酸 2. 5-5. 7g,丙氨酸 7. 2-16. 3g,精氨酸 4. 9-11. 2g,酪氨酸 0. 2-0. 3g,胱氨酸 0. 16-0. 2g,纈氨酸 3. 2-7. 3g,甲硫氨酸 2. 5-5. Ig,色氨酸 0. 85-1. 9g,苯丙氨酸3. 5-7. 9g,異亮氨酸2. 5-5. Ig,亮氨酸3. 4-7. 9g,醋酸賴氨酸5. 5-12. Ig,脯氨酸
2.9-6. 8g,冰醋酸I. 3-2. 7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鈣鈉0. 01 0. Ig ;所述組合物pH值為 5. 0-6. 2。以組合物IOOOml計,優選地,該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門冬氨酸
1.5-3. 3g,穀氨酸 2. 5-5. Ig,絲氨酸 I. 9-4. 5g,組氨酸 3. 0-6. 8g,甘氨酸 3. 5-7. 9g,蘇氨酸 2. 5-5. Ig,丙氨酸 7. 2-16. 3g,精氨酸 4. 9-11. 2g,酪氨酸 0. 2-0. 3g,胱氨酸 0. 16-0. 2g,繳氨酸3. 2-7. 3g,甲硫氨酸2. 5-5. Ig,色氨酸0. 85-1. 9g,苯丙氨酸3. 5-7. 9g,異亮氨酸
2.5-5. Ig,亮氨酸 3. 4-7. 9g,醋酸賴氨酸 5. 5-12. Ig,脯氨酸 2. 9-6. 8g,冰醋酸 I. 3-2. 7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鈣鈉0. 01 0. Ig ;所述組合物pH值為5. 0-6. 2 ;該組合物中總胺基酸含量為至少5%。採用半胱氨酸作為抗氧劑,其氧化後的生成產物為胱氨酸,而胱氨酸是本發明的18種胺基酸組成中的一種組分,沒有產生新的具有不良反應的產物;採用半胱氨酸而不採用鹽酸半胱氨酸,是為了在組合物中不引入氯離子避免了可能出現的高氯性酸中毒。金屬螯合劑依地酸鈣鈉為常用的金屬螯合劑,因其不影響血鈣濃度而取代了過去常規使用的依地酸二鈉。而半胱氨酸和依地酸鈣鈉兩者的協同抗氧作用取代了國家藥品標準WS1-XG-004-2011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11)中的焦亞硫酸鈉,徹底杜絕了亞硫酸鹽類抗氧劑所致的毒副作用。該處方相配的工藝簡單,非常適合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值得推廣應用。本發明的組合物以總量IOOOml計,該組合物優選包括/或由以下組分組成門冬氨酸 2. 0-3. Og,穀氨酸 3. 5-4. Ig,絲氨酸 3. 1-4. Ig,組氨酸 4. 5-5. 5g,甘氨酸 4. 5-6. 9g,蘇氨酸3. 5-4. 7g,丙氨酸9. 2-14. 3g,精氨酸6. 9-9. 3g,酪氨酸0. 2-0. 25g,胱氨酸
0.17-0. 19g,繳氨酸 4. 7-6. 3g,甲硫氨酸 3. 5-4. 7g,色氨酸 I. 0-1. 5g,苯丙氨酸 4. 5-6. 9g,異亮氨酸3. 5-4. Ig,亮氨酸4. 5-6. 8g,醋酸賴氨酸8. 1-11. 5g,脯氨酸3. 7-6. 5g,冰醋酸
1.8-2. 6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鈣鈉0. 03 0. 07g ;該組合物pH值為5. 0-6. 2 ;該組合物中總胺基酸含量為至少5%。按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該藥物組合物是由18種胺基酸及輔料按以下重量份數
比例製成的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以該組合物IOOOml計,包括/或由以下組分組成門冬氨酸I. 5g,穀氨酸2. 5g,絲氨酸I. 9g,組氨酸3. Og,甘氨酸3. 5g,蘇氨酸2. 5g,丙氨酸
7.2g,精氨酸4. 9g,酪氨酸0. 2g,胱氨酸0. 16-0. 2g,纈氨酸3. 2g,甲硫氨酸2. 5g,色氨酸
0.85g,苯丙氨酸3. 5g,異亮氨酸2. 5g,亮氨酸3. 4g,醋酸賴氨酸5. 5g,脯氨酸2. 9g,冰醋酸
1.3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鈣鈉0.01 0. Ig (優選0. 05g)。按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該藥物組合物是由18種胺基酸及輔料按以下重量份數比例製成的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以該組合物IOOOml計,該組合物優選包括/或由以下組分組成門冬氨酸2. 5g,穀氨酸4. 2g,絲氨酸3. 4g,組氨酸5. Og,甘氨酸5. 9g,蘇氨酸4. 2g,丙氨酸12. 2g,精氨酸8. 4g,酪氨酸0. 2g,胱氨酸0. 16-0. 2g,纈氨酸5. 5g,甲硫氨酸
4.2g,色氨酸I. 4g,苯丙氨酸5. 9g,異亮氨酸4. 2g,亮氨酸5. 9g,醋酸賴氨酸9. 5g,脯氨酸
5.0g,冰醋酸2. 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鈣鈉0. 01 0. lg。該依地酸鈣鈉優選0. 05g。按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該藥物組合物是由18種胺基酸及輔料按以下重量份數比例製成的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以該組合物IOOOml計,該組合物優選包括/或由以下組分組成門冬氨酸3. 3g,穀氨酸5. 7g,絲氨酸4. 5g,組氨酸6. Sg,甘氨酸7. 9g,蘇氨酸5. Ig,丙氨酸16. 3g,精氨酸11. 2g,酪氨酸0. 3g,胱氨酸0. 16-0. 2g,纈氨酸7. 3g,甲硫氨酸
5.7g,色氨酸I. 9g,苯丙氨酸7. 9g,異亮氨酸5. 7g,亮氨酸7. 9g,醋酸賴氨酸12. 7g,脯氨酸
6.8g,冰醋酸2. 7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鈣鈉0. 01 0. lg。該依地酸鈣鈉優選0. 05g。上述組合物pH值一般均為5. 0-6. 2。上述組合物中總胺基酸含量為至少5%,一般為5 15%。按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該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加注射用水適量於濃配缸中,充氮氣並加熱至沸騰並保持15分鐘,停止加熱,依次投入上述重量份原輔料依地酸鈣鈉、胱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穀氨酸、門冬氨酸、醋酸賴氨酸、蘇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絲氨酸,攪拌至全溶。降溫至50°C,投入半胱氨酸、組氨酸、色氨酸,攪拌至全溶,加入0. 05% (w/v)的藥用炭並保持15分鐘,脫炭循環,泵入稀配缸,充氮,加注射用水至全量,經0. 22um濾器過濾灌裝,充氮,加丁基膠塞,加鋁蓋軋蓋密封、121°C 8-12分鐘滅菌、燈檢、包裝。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該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因所加入半胱氨酸氧化後可生成一部分胱氨酸,可適當減少胱氨酸投料量。其減少量取決於衝氮水平,根據檢測結果調
難
iF. O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該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投料時依地酸鈣鈉應首先加入。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該藥物組合物的製備方法生產全過程均應衝氮氣保護,其注射用水、藥液的溶解氧應控制在0. 5mg/L以內,而輸液瓶上部的空間殘氧量應控制在0. 5%以內。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加入半胱氨酸作為抗氧化劑,對配方中對氧敏感的色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等起到保護作用,依地酸鈣鈉具有較好的金屬離子螯合性能,抑制了溶液中微量金屬離子的催化作用,與半胱氨酸起協同保護作用。生產過程中採用氮氣保護,儘可能減少溶液中氧含量。目前國內外市售靜脈給藥製劑中均有使用金屬螯合劑依地酸二鈉的情況。因為依地酸二鈉可與鈣離子結合成可溶的絡合物引起鈣的減少,靜脈製劑中使用依地酸二鈉會導致血鈣下降,而本發明中採用的依地酸鈣鈉由於不會與鈣離子螯合,不致產生低鈣的不利情況。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採用半胱氨酸作為抗氧劑,其氧化後的生成產物為胱氨酸,而胱氨酸是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11)中的一種組分,沒有產生新的具有不良反應的產物;採用半胱氨酸而不採用鹽酸半胱氨酸,是為了在組合物中不引入氯離子避免了可能出現的高氯性酸中毒。金屬螯合劑依地酸鈣鈉為常用的金屬螯合劑,因其不影響血鈣濃 度而取代了過去常規使用的依地酸二鈉。而兩者的協同抗氧作用取代了國家藥品標準WS1-XG-004-2011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11)中焦亞硫酸鈉,徹底杜絕了亞硫酸鹽類抗氧劑所致的毒副作用。其衝氮水平適當,對生產設備要求不高,非常適合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值得推廣。以下通過有關試驗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半胱氨酸及依地酸鈣鈉用量篩選試驗。按上述組合物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總胺基酸含量11. 4% )配方,其中半胱氨酸及依地酸鈣鈉用量按下表,按本技術方案製備樣品各15瓶,置60°C恆溫箱中,分別於0日、5日、10日時取樣檢測樣品的性狀、PH值、吸光度,每次檢測5個樣並取平均值,以10日樣品的吸光度結果為判斷標準。從下表結果可知,單獨使用半胱氨酸或依地酸鈣鈉效果均不佳,說明兩者確實存在協同抗氧作用,依地酸鈣鈉作為金屬螯合劑,用量超過一定量後並無增效作用,上表結果說明,當依地酸鈣鈉用量在0. 05g/L時已經足夠。半胱氨酸經篩選,用量在0. 20g/L時即可,再增加用量並不能顯著提升抗氧效果。因此,本技術方案最終採用了半胱氨酸0. 20g/L,依地酸鈣鈉0. 05g/L
的用量。具體數據如下表
半胱氨酸仗 、I性狀(無色至微~ IOd時吸光度奸、八
樣口口V (g/L)黃色) PHfi (5.0-6.2) (應多95.0%^
_I__0__005____^6__91.5%不合格
2__0.10 ~~ 0.05微黃色5.694.2%不合格
3__0.15 一 0.05 一幾乎無色5.697.8%__合格
4__020__005__幾乎無色__^6__98.6%__合格
5__0.25005幾乎無色5^698.7%合格
權利要求
1.一種含十八種胺基酸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以總量IOOOml計,該組合物包括門冬氨酸I. 5-3. 3g,穀氨酸2. 5-5. 7g,絲氨酸I. 9-4. 5g,組氨酸3. 0-6. 8g,甘氨酸3. 5-7. 9g,蘇氨酸 2. 5-5. 7g,丙氨酸 7. 2-16. 3g,精氨酸 4. 9-11. 2g,酪氨酸 0. 2-0. 3g,胱氨酸 0. 16-0. 2g,繳氨酸3. 2-7. 3g,甲硫氨酸2. 5-5. 7g,色氨酸0. 85-1. 9g,苯丙氨酸3. 5-7. 9g,異亮氨酸2.5-5. Ig,亮氨酸 3. 4-7. 9g,醋酸賴氨酸 5. 5-12. Ig,脯氨酸 2. 9-6. 8g,冰醋酸 I. 3-2. 7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鈣鈉0. 01 0. Ig ;所述組合物pH值為5. 0-6. 2。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以總量IOOOml計,該組合物包括門冬氨酸2. 0-3. Og,穀氨酸3. 5-4. Ig,絲氨酸3. 1-4. Ig,組氨酸4. 5-5. 5g,甘氨酸4. 5-6. 9g,蘇氨酸 3. 5-4. Ig,丙氨酸 9. 2-14. 3g,精氨酸 6. 9-9. 3g,酪氨酸 0. 2-0. 25g,胱氨酸 0. 17-0. 19g,繳氨酸4. 7-6. 3g,甲硫氨酸3. 5-4. 7g,色氨酸I. 0-1. 5g,苯丙氨酸4. 5-6. 9g,異亮氨酸3.5-4. Ig,亮氨酸 4. 5-6. 8g,醋酸賴氨酸 8. 1-11. 5g,脯氨酸 3. 7-6. 5g,冰醋酸 I. 8-2. 65ml ,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鈣鈉0. 03 0. 07g ;所述組合物pH值為5. 0-6. 2 ;該組合物中總胺基酸含量為至少5%。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以總量IOOOml計,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門冬氨酸2. 5g,穀氨酸4. 2g,絲氨酸3. 4g,組氨酸5. Og,甘氨酸5. 9g,蘇氨酸4. 2g,丙氨酸12. 2g,精氨酸8. 4g,酪氨酸0. 2g,胱氨酸0. 16-0. 2g,纈氨酸5. 5g,甲硫氨酸4. 2g,色氨酸I. 4g,苯丙氨酸5. 9g,異亮氨酸4. 2g,亮氨酸5. 9g,醋酸賴氨酸9. 5g,脯氨酸5. Og,冰醋酸2. 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鈣鈉0. 05g ;該組合物中總胺基酸含量為至少5%。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以總量IOOOml計,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門冬氨酸3. 3g,穀氨酸5. Ig,絲氨酸4. 5g,組氨酸6. 8g,甘氨酸7. 9g,蘇氨酸5. Ig,丙氨酸16. 3g,精氨酸11. 2g,酪氨酸0. 3g,胱氨酸0. 16-0. 2g,纈氨酸7. 3g,甲硫氨酸5. Ig,色氨酸I. 9g,苯丙氨酸7. 9g,異亮氨酸5. 7g,亮氨酸7. 9g,醋酸賴氨酸12. 7g,脯氨酸6. Sg,冰醋酸2. 75ml,半胱氨酸0. 2g,依地酸鈣鈉0. 05g ;該組合物中總胺基酸含量為至少5%。
5.如權利要求I 4任一項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合物中總胺基酸含量為5 15%。
6.—種權利要求I所述的含十八種胺基酸的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容器中加注射用水,充氮氣並加熱至沸騰,首先加入依地酸鈣鈉,再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穀氨酸、門冬氨酸、醋酸賴氨酸、蘇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絲氨酸,攪拌至全溶;降溫至50°C,投入半胱氨酸、組氨酸、色氨酸,攪拌至全溶,加藥用炭,脫炭,充氮,加注射用水至全量,經0.22um過濾,灌裝至輸液瓶,充氮,加塞,密封、121°C滅菌。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製備方法的全過程均衝氮氣保護,且其注射用水、藥液的溶解氧控制在0. 5mg/L以內。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製備方法所灌裝的輸液瓶中藥液上部的空間的殘氧量控制在0.5%以內。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加注射用水適量於濃配缸中,充氮氣並加熱至沸騰並保持15分鐘,停止加熱,首先加入依地酸鈣鈉,再依次投入胱氨酸、酪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穀氨酸、門冬氨酸、醋酸賴氨酸、蘇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絲氨酸,攪拌至全溶;降溫至50°C,投入半胱氨酸、組氨酸、色氨酸,攪拌至全溶,加入0.05% (w/v)的藥用炭並保持15分鐘,脫炭循環,泵入稀配缸,充氮,加注射用水至全量,經0. 22um濾器過濾灌裝至輸液瓶中,輸液瓶中藥液上部的空間的殘氧量控制在0.5%以內,充氮,加丁基膠塞,加鋁蓋後軋蓋密封、121°C滅菌8-12分鐘、燈檢、包裝;所述的注射用水、藥液的溶解氧控制在0. 5mg/L以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含十八種胺基酸的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該組合物為複方胺基酸注射液18AA-II,其組分包括門冬氨酸1.5-3.3g,穀氨酸2.5-5.7g,絲氨酸1.9-4.5g,組氨酸3.0-6.8g,甘氨酸3.5-7.9g,蘇氨酸2.5-5.7g,丙氨酸7.2-16.3g,精氨酸4.9-11.2g,酪氨酸0.2-0.3g,胱氨酸0.16-0.2g,纈氨酸3.2-7.3g,甲硫氨酸2.5-5.7g,色氨酸0.85-1.9g,苯丙氨酸3.5-7.9g,異亮氨酸2.5-5.7g,亮氨酸3.4-7.9g,醋酸賴氨酸5.5-12.7g,脯氨酸2.9-6.8g,冰醋酸1.3-2.75ml,半胱氨酸0.2g,依地酸鈣鈉0.05g;該組合物不含亞硫酸鹽類抗氧劑,使所得產品在臨床上使用更安全。
文檔編號A61K31/405GK102743379SQ20121026509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杜勇, 肖雲彩 申請人: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