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巖土工程用可長時間運轉的鑽孔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12:30:42 5

本實用新型涉及巖土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巖土工程用可長時間運轉的鑽孔機。
背景技術:
巖土工程是以求解巖體與土體工程問題,包括地基與基礎、邊坡和地下工程等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隨著多種所有制工程施工企業的發展及跨區域經營障礙被打破,巖土工程市場已處於完全競爭狀態。主要研究方向為:①城市地下空間與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間為主體,研究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過程中的各種環境巖土工程問題,地下空間資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類地下結構的設計、計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術(如淺埋暗挖、盾構法、凍結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優化措施等等。②邊坡與基坑工程:重點研究基坑開挖(包括基坑降水)對鄰近既有建築和環境的影響,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計算理論和方法,基坑支護結構的優化設計和可靠度分析技術,邊坡穩定分析理論以及新型支護技術的開發應用等。③地基與基礎工程:重點開展地基模型及其計算方法、參數研究,地基處理新技術、新方法和檢測技術的研究,建築基礎(如柱下條形基礎、十字交叉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及樁基礎等)與上部結構的共同作用機理和規律研究等。
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用到鑽孔機進行鑽孔作業,現有的鑽孔機存在著安裝和拆卸不方便,拆裝靈活性差,影響施工效率,而且通風散熱效果差,機體表面容易粘附灰塵,無法保持鑽孔機的長時間穩定運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巖土工程用可長時間運轉的鑽孔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巖土工程用可長時間運轉的鑽孔機,包括機體和支撐座,機體安裝固定於支撐座上,機體的前端設置有銑刀,支撐座的兩側均固定設有導向套管,導向套管內配合滑動設有導向柱,兩個導向柱的前端均設有弧形支撐板,所述的兩個導向柱的左右兩端均套設有固定套,兩個導向柱左端的兩個固定套之間固定設有後加強肋,兩個導向柱右端的兩個固定套之間固定設有前加強肋,所述固定套的下方設有支撐杆,支撐杆的下端固定設有支撐圓盤,所述導向柱、固定套和支撐杆上還設有緊固螺栓,所述緊固螺栓從固定套頂部的螺栓孔插入,穿過導向柱上的螺栓孔和固定套底部的螺栓孔後連接於支撐杆頂部的螺栓孔上,所述後加強肋和支撐座之間還設有多個液壓氣缸,所述液壓氣缸的缸體固定於後加強肋上,液壓氣缸的活塞杆固定於支撐座上,所述支撐座內安裝固定有支撐網筒,所述支撐網筒的內側空間為機體安裝腔,支撐網筒的外側空間為通風腔,所述通風腔內均勻設有若干支撐柱,所述機體安裝腔為前端開口設置,機體安裝腔的後端設有用於對機體進行減震支撐的減震塊,所述支撐座的左側還設有與機體安裝腔連通的進風孔,進風孔上連接設有進風管,所述支撐座的右側還設有與通風腔連通的排風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緊固螺栓與固定套、導向柱和支撐杆均為螺紋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撐網筒和支撐柱均採用導熱金屬材料製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進風管的另一端連接冷風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排風孔為圓形孔,排風孔周向均勻開設有多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排風孔的外端朝向機體安裝腔中部傾斜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導向柱的兩端設置固定套,且通過一個緊固螺栓即可對固定套、導向柱和支撐杆連接固定,方便安裝和拆卸;通過在支撐座內設置支撐網筒,且在支撐柱的配合下可對機體進行支撐固定,通過減震塊可對機體進行減震支撐,提升工作穩定性;冷風通過進風管輸送到機體安裝腔內,可對機體進行降溫,保持機體長時間運轉,熱風通過排風孔排出,且排風孔的外端朝向機體安裝腔中部傾斜設置,可減少機體表面灰塵的粘附,提升裝置的工作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固定套部分的左視局部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座部分的左視局部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座部分的主視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座部分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風管,2-後加強肋,3-液壓氣缸,4-導向柱,5-固定套,6-緊固螺栓,7-導向套管,8-支撐座,9-弧形支撐板,10-前加強肋,11-銑刀,12-機體,13-支撐杆,14-支撐圓盤,15-支撐網筒,16-支撐柱,17-減震塊,18-進風孔,19-排風孔,20-機體安裝腔,21-通風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巖土工程用可長時間運轉的鑽孔機,包括機體12和支撐座8,機體12安裝固定於支撐座8上,機體12的前端設置有銑刀11,支撐座8的兩側均固定設有導向套管7,導向套管7內配合滑動設有導向柱4,兩個導向柱4的前端均設有弧形支撐板9,所述的兩個導向柱4的左右兩端均套設有固定套5,兩個導向柱4左端的兩個固定套5之間固定設有後加強肋2,兩個導向柱4右端的兩個固定套5之間固定設有前加強肋10,所述固定套5的下方設有支撐杆13,支撐杆13的下端固定設有支撐圓盤14,通過支撐杆13和支撐圓盤14配合可對裝置進行支撐,所述導向柱4、固定套5和支撐杆13上還設有緊固螺栓6,通過緊固螺栓6可對導向柱4、固定套5和支撐杆13連接固定,如圖2所示,所述緊固螺栓6從固定套5頂部的螺栓孔插入,穿過導向柱4上的螺栓孔和固定套5底部的螺栓孔後連接於支撐杆13頂部的螺栓孔上,所述緊固螺栓6與固定套5、導向柱4和支撐杆13均為螺紋連接,通過一個緊固螺栓6即可實現固定套5、導向柱4和支撐杆13連接固定,方便拆卸安裝。
所述後加強肋2和支撐座8之間還設有多個液壓氣缸3,所述液壓氣缸3的缸體固定於後加強肋2上,液壓氣缸3的活塞杆固定於支撐座8上,通過液壓氣缸3可控制支撐座8左右移動,具體的,所述液壓氣缸3至少設有兩個,分別位於後加強肋2和支撐座8之間的兩側。
如圖3、4和5所示,所述支撐座8內安裝固定有支撐網筒15,所述支撐網筒15的內側空間為機體安裝腔20,支撐網筒15的外側空間為通風腔21,所述通風腔21內均勻設有若干支撐柱16,所述支撐網筒15和支撐柱16均採用導熱金屬材料製成,通過支撐柱16可對支撐網筒15進行支撐固定,所述機體安裝腔20為前端開口設置,機體安裝腔20的後端設有用於對機體12進行減震支撐的減震塊17,所述支撐座8的左側還設有與機體安裝腔20連通的進風孔18,進風孔18上連接設有進風管1,所述進風管1的另一端連接冷風機,冷風機可根據需要直接固定於裝置上,通過冷風機工作,可將冷風鼓入到機體安裝腔20內,所述支撐座8的右側還設有與通風腔21連通的排風孔19,所述排風孔19為圓形孔,排風孔19周向均勻開設有多個,且排風孔19的外端朝向機體安裝腔20中部傾斜設置,通過排風孔19可排出熱風,且可減少機體12表面灰塵的粘附,提升裝置的工作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創新之處在於:通過在導向柱4的兩端設置固定套5,且通過一個緊固螺栓6即可對固定套5、導向柱4和支撐杆13連接固定,方便安裝和拆卸;通過在支撐座8內設置支撐網筒15,且在支撐柱16的配合下可對機體12進行支撐固定,通過減震塊17可對機體12進行減震支撐,提升工作穩定性;冷風通過進風管1輸送到機體安裝腔20內,可對機體12進行降溫,保持機體12長時間運轉,熱風通過排風孔19排出,且排風孔19的外端朝向機體安裝腔20中部傾斜設置,可減少機體12表面灰塵的粘附,提升裝置的工作穩定性。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以上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