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輪胎噴膠機熔膠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17:20:02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輪胎噴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輪胎噴膠機熔膠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汽車已走進千家萬戶。在汽車生產維修技術領域,常用到一種噴膠機對汽車輪胎進行生產加工或維修。熔膠桶是噴膠機使用時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的熔膠桶要麼過於複雜,桶體內部設置有攪拌裝置或連接的熔膠預熱桶和保溫桶,成本較高,還有種熔膠桶緊設置有溶膠用的加熱裝置,結構簡單,但每次在補充原料時都會造成桶內部的膠液溫度變化過大,不利於生產,且每次補充原料時的量不宜過大,需多次補充,浪費了大量人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汽車輪胎噴膠機熔膠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輪胎噴膠機熔膠裝置,包括桶蓋和桶體,所述桶蓋的外側固定連接有掛耳,所述桶體的頂部為開口狀,所述桶蓋通過掛耳固定連接在桶體上端的口部內側,所述桶體的內部中心設置有盤旋向上的電熱絲,所述電熱絲的下端固定在桶體內側的側壁上,所述桶體的外側底部固定連接有保溫油槽,所述桶體的內底部連通有輸膠管。
優選的,所述桶蓋的上部呈圓臺形,且桶蓋的內側壁通過連接杆固定連接有圓錐體,所述圓錐體為空腹圓錐體,且圓錐體的頂部為圓弧狀。
優選的,所述桶蓋與圓錐體之間設置有空腔 ,所述桶蓋的頂部開設有進料口,所述圓錐體的底部外側邊緣固定連接有鐵絲網。
優選的,所述鐵絲網呈環形,且鐵絲網的外環與內環之間的鐵絲為凹弧形,且鐵絲網的外環邊緣上部固定連接於桶蓋的底部。
優選的,所述保溫油槽為環形,且保溫油槽內部設置有單獨的電加熱溫控裝置,所述輸膠管貫穿於保溫油槽的內環,且輸膠管的一端連通有噴頭。
優選的,所述桶體的底部在保溫油槽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用於支撐桶體的底座,所述桶蓋及桶體的外側表面均設置有保溫層。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汽車輪胎噴膠機熔膠桶,通過在桶蓋上開設有進料口及圓錐體的設計,可以在上料時將物料自動分散到桶體內部的四周邊緣處,將膠料送至鐵絲網上,在桶的膠液溫度下進行化膠,不僅可以對膠料進行預熱,提高化膠時間,且不會影響到桶體下部的膠液溫度大幅度的變化,同時也可以在桶蓋內儲存放生產原膠料,減少膠料補充次數,且本熔膠桶結構簡單,易於製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桶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保溫油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鐵絲網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料口、2桶蓋、21空腔、22連接杆、3掛耳、4圓錐體、5鐵絲網、6桶體、7電熱絲、8保溫油槽、9輸膠管、10底座、11噴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4所示的一種汽車輪胎噴膠機熔膠裝置,包括桶蓋2和桶體6,所述桶蓋2的外側固定連接有掛耳3,所述桶體6的頂部為開口狀,所述桶蓋2通過掛耳3固定連接在桶體6上端的口部內側,所述桶體6的內部中心設置有盤旋向上的電熱絲7,所述電熱絲7的下端固定在桶體6內側的側壁上,所述桶體6的外側底部固定連接有保溫油槽8,所述桶體6的內底部連通有輸膠管9。
具體的,所述桶蓋2的上部呈圓臺形,且桶蓋2的內側壁通過連接杆22固定連接有圓錐體4,所述圓錐體4為空腹圓錐體,且圓錐體4的頂部為圓弧狀。
具體的,所述桶蓋2與圓錐體4之間設置有空腔 21,所述桶蓋2的頂部開設有進料口1,所述圓錐體4的底部外側邊緣固定連接有鐵絲網5。
具體的,所述鐵絲網5呈環形,且鐵絲網5的外環與內環之間的鐵絲為凹弧形,且鐵絲網5的外環邊緣上部固定連接於桶蓋2的底部。
具體的,所述保溫油槽8為環形,且保溫油槽8內部設置有單獨的電加熱溫控裝置,所述輸膠管9貫穿於保溫油槽8的內環,且輸膠管9的一端連通有噴頭11。
具體的,所述桶體6的底部在保溫油槽8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用於支撐桶體6的底座10,所述桶蓋2及桶體6的外側表面均設置有保溫層。
具體使用時,從進料口1補充原料,原料會順著圓錐體4的外側滑到底部的鐵絲網5上,鐵絲網5上部的一部分原料會浸在桶體內部表層的膠液中進行化膠,並在膠液的影響下向上對桶蓋2內部的另一部分原料進行預熱,減少化膠時間,同時上部的化膠溫度變化對底部的輸膠管9溫度幾乎沒有影響,且可以在桶蓋2內一次放入儲存原料,減少了補充原料的次數,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此熔膠桶的結構簡單,易於製作,值得推廣。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