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穩定土壁的錨杆支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1:08:52 3
專利名稱:一種穩定土壁的錨杆支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在建築施工中向地下垂直開挖時防止土壁坍塌的支護技術。特別涉及的是一種錨杆支護結構。
目前在建築深基礎或地下室施工過程中,新開挖基礎工程在向地下垂直下挖時,為不致引起鄰近建築基礎的地基土垮塌,或是防止新工作面垂直面的土層坍塌,傳統採取的技術措施一般為打鋼板樁、用預製或現澆擋土樁,建造地下連續牆等。這些措施均要求其入土深度超過要求開挖深度以下的足夠錨固深度,不僅耗用大量鋼材、水泥,而且需用大型打樁機械或專用大型施工設備,尤其對城市建築工程場地局部地段要採取垂直開挖情況時或者工程本身無需打樁設備時,更使得採取上述措施受到施工現場的限制和造成設備進出場費用的浪費。七十年代開始研究應用的錨杆支護和錨定式支擋結構,一般均需要採用旋轉衝擊鑽機,按與水平成15°~45°在邊坡或土壁上鑽孔,然後再植入鋼筋,灌注水泥漿;後築的加筋土或加筋錨杆擋牆,則是在構築擋土牆的堆填施工時把錨筋分層布置在填土過程埋入土中。這種鋼筋錨杆支護裝置,需要配備鑽機鑽孔,不適合經常遇到的雜填土、素田土、砂土等採用鑽機鑽孔、成孔有困難的軟地層。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設計的水平頂入式錨杆支護裝置。
本實用新型由錨板、帶有倒刺的錨杆及鎖緊件組成,錨板通過鎖緊件裝在錨杆尾端。
本實用新型的錨杆前端部分為尖形,沿錨杆軸線設有通腔,在錨杆與倒刺聯接部位設有與錨杆通腔相通的溢漿孔。
本實用新型的錨杆可分節製造,既可保證對錨杆的剛度要求,又適合在窄小的工作面基槽中施工,入土的第一節錨杆的前端做成尖狀,以減小頂入時的阻力,每節錨杆可在施工現場焊接或插接,最後一節錨杆可根據頂入土體的所需長度而定,在最後一節錨杆的末端設置緊固件,使錨板安在錨杆上並與土壁貼緊,達到支護功能。緊固件可採用焊接鋼螺杆,用螺帽將錨板裝在錨杆上往土壁方向壓緊;也可在錨杆上間隔一定的距離設置插肖孔,用插肖將錨板上在錨杆上等(參見
圖1,3)。
錨杆上的倒刺可製成鉸接形式或焊接在錨杆上,其間隔距離視其所支護的土壁情況而定。鉸接式倒刺錨杆,在用千斤頂頂入土層到預定位置後再往外拉出一段距離,使倒刺張開嵌入土層中,起到錨緊的作用,也可將倒刺焊接在空心錨杆上,並在其連接部位開孔,必要時可通過空心錨杆對土層灌注水泥砂漿,使水泥砂漿滲入錨杆周圍的土層中,以固結土體,增強錨固力(參見圖3)。錨杆還可根據工程情況選用鋼筋混凝土連同倒刺一起預製而成,或選用塑料管、竹、木等材料製作。
本實用新型的錨板為一帶有孔的硬質板。可採用鋼筋混凝土預製板製作,或者直接利用建築工地上的鋼筋模板,也可在錨杆到位後在支護土層的垂直面上現澆鋼筋混凝土構成錨板。施工時還可採用數根錨杆帶一塊錨板的形式。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造容易,使用方便,不要求大的施工現場,也不需要任何大型施工設備和複雜的水平成孔鑽機,僅用簡單的油壓千斤頂就可將錨杆頂入土層中,分節式錨杆適合基槽中操作,還可滿足建築工地坑壁支護的臨時性要求,支護期完,錨杆可用千斤頂拔出再用。特別是在那些鑽孔、成孔困難的軟地層和基坑挖到卵石層時,擋土樁由於未打入卵石層一定深度,樁還不具備固定作用等情況下,就更顯出本實用新型的優越性和可靠性。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
圖1的A向局部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實施例1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錨杆1用鋼管分節製作,前端加工成尖狀,沿軸向間隔適當的距離開有槽2,比槽2略長的倒齒3通過螺栓4安在錨杆上呈鉸接式,錨杆的尾端焊接鋼螺杆5,錨板6用鋼筋水泥預製板製成,用螺母7上在螺杆上。各節錨杆在應用時頂入一根再焊接一根。
實施例2如圖3所示,錨杆8用鋼管分節製作,前端加工成尖狀,尾端段上焊接一灌漿管9,間隔一定距離開有數個插肖孔10,倒刺11用小鋼管制作,焊接在錨杆上,在錨杆焊接倒刺的部位開有溢漿孔12,錨板13用鋼板做成,上開有與錨杆相配的孔,使用時用插肖14將錨板裝在錨杆上。
權利要求1.一種穩定土壁的錨杆支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錨杆支護裝置包括錨板、帶有倒刺的錨杆及鎖緊件,錨板通過鎖緊件裝在錨杆尾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杆支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錨杆前端部分為尖形,沿錨杆軸線設有通腔,在錨杆與倒刺聯接部位設有與錨杆通腔相通的溢漿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防止土壁坍塌的錨杆支護結構。由帶有倒刺的錨杆、錨杆尾端的緊固件及錨板構成。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用於各種條件下的垂直開挖施工中的土壁支護作用。
文檔編號E21D21/00GK2066492SQ9021243
公開日1990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1990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1990年3月21日
發明者姚開綏 申請人:姚開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