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訊號傳輸方法,傳輸系統,傳輸設備和記錄介質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17:42:51
專利名稱:數位訊號傳輸方法,傳輸系統,傳輸設備和記錄介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位訊號傳輸方法和數位訊號傳輸系統以及構成這個系統的傳輸設備和記錄應用到這個傳輸系統的節目的記錄介質,它最好可應用到例如根據IEEE(電氣工程師協會公司)1394發送音頻信號的場合。
已經提出相關技術的音頻設備,其中以數字形式傳輸音頻信號,以便可以有效地避免聲音質量的惡化。
具體地說,例如當由光碟播放機再現的音頻信號利用在這類的音頻設備中的小型盤(minidisk)設備記錄時,光碟播放機根據這些數字音頻信號的時鐘信號調製再現的數字音頻信號。相反,在接收側的小型盤設備使用PLL電路再現從該發送數位訊號中的時鐘信號,然後參照該時鐘信號再現發送的數位訊號。用這種方式,安排這類的音頻設備處理與發送側的時鐘信號同步發送的數字音頻信號,以便例如執行記錄等處理。
順便說,當以這種方式發送數字音頻信號時,接收側將與該發送的數字音頻信號的時鐘信號同步地操作。在這種情況下,例如採用IEEE 1394系統的總線線路連接多個音頻設備,和例如從單個音頻再現設備中的該盤再現的數字音頻信號發送到該總線線路。由連接到該總線線路的記錄設備接收和記錄那個數字音頻信號。
當考慮記錄該數字音頻信號的這樣的處理時,在過去需要該處理設備最好與該記錄設備同步。發送的數位訊號包含抖動是不希望的,而完全地消除該抖動是困難的。
此外,為了使再現設備的再現操作與記錄設備的記錄操作同步,應考慮有關再現操作等的控制數據通過該總線線路傳輸以便使這兩個設備同步。例如,IEEE1394系統的總線線路能夠彼此連接兩個或多個設備。但是,如果該再現單元例如在記錄操作期間從另一個設備接收控制數據停止該再現,則該記錄中斷而導致故障。
本發明是根據前面的觀點得到的,其目的是安全地和滿意地執行各特定設備之間的數位訊號傳輸。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安排本發明,以便在使數位訊號目的地接收數位訊號發送器發出的預定的數位訊號時,該數位訊號目的地可以在那個目的地請求時從數位訊號發送器獲得有關模式的數據,其中該數位訊號發送器能夠發出該數位訊號,和可以使該數位訊號的發送模式根據從該數位訊號目的地獲得的模式利用一個命令數據來設置。
以這種方式進行,從該數位訊號發送器到該數位訊號目的地的數位訊號的傳輸以在前面檢查的模式中選擇的模式進行,因此使該數位訊號傳輸能夠以確定的模式安全地執行。
此外,安排本發明,當使得在數位訊號目的地接收數位訊號發送器發出的預定的數位訊號時,將一個標記加到從該數位訊號發送器發出的數位訊號上,它表示傳輸速率正根據來自數位訊號目的地的命令進行調整。
通過這樣做,該目的地能夠檢驗該傳輸標記,使得能夠使通過對傳輸速率等的細調處理消除抖動。
圖1是表示根據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音頻系統的整個結構的例子的方框圖;圖2是表示根據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音頻系統的細節的方框圖;圖3表示由IEEE 1394系統連接的各設備的傳輸數據的周期結構;圖4說明CSR體系結構的地址空間結構;圖5說明PCR的結構;圖6(A)至6(D)分別表示oMPR,oPCR,iMPR和iPCR的結構;圖7表示插塞(plug)、插塞控制寄存器和等時(isochronous)信道之間的關係;圖8說明控制命令及其響應之間的關係;圖9更詳細地說明該命令和圖8的響應之間的關係;圖10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分組結構的例子(等時轉移分組的例子);圖11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異步轉移分組的分組結構的例子(異步轉移分組的例子);圖12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傳輸處理的控制順序的例子(其中從接收側進行設置的一個例子);圖13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命令類型;
圖14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屬性命令的例子;圖15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響應屬性命令的例子;圖16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響應數據的例子;圖17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設置命令的例子;圖18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傳輸模式的例子;圖19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設置命令的例子;圖20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速率控制數據的例子;圖21是表示根據執行本發明的模式的速率控制的例子的流程圖;圖22說明根據執行本發明的模式在模式之間轉換的例子;圖23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另一個模式的傳輸處理的控制順序的例子(從發送側進行設置的一個例子);圖24是表示根據執行本發明的另一個模式的音頻系統的例子(存在另一個控制終端的例子)的方框圖;圖25說明應用於執行本發明的另一個模式的傳輸處理的控制順序的例子(從另一個控制終端進行設置的一個例子);圖26說明根據圖25的例子的設置命令的例子。
下面參見附圖描述用於執行本發明的一個模式。
圖1是表示根據執行本發明的一個模式的音頻系統的示意方框圖。這個由再現例子的音頻系統1發送由光碟播放單元2再現的數字音頻信號使用稱為小型盤的磁光碟(或光碟)等到盤記錄/播放單元3,並且由這個盤記錄/播放單元3記錄那個信號。否則,發送由光碟播放單元2再現的數字音頻信號到放大單元30,使得連接到這個放大單元30的右和左揚聲器31、32以聲音輸出該音頻信號。在這種情況下,由IEEE 1394接口系統定義的總線線路B1、B2互相連接該光碟播放單元2、盤記錄/播放單元3和放大單元30。此外,在IEEE 1934接口系統的情況下,可以按照各種次序連接。圖1隻表示它們的一個例子。而且,可能由另一條總線連接它們到另一個音頻設備和未表示的設備。
圖2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音頻系統的光碟播放單元2和盤記錄/播放單元3的結構的方框圖。在光碟播放單元2中數位訊號處理器(DSP)5在主計算機的控制下利用未表示的旋轉驅動機構旋轉驅動作為數字音頻盤的光碟7,並且再現記錄在這個光碟7上的數字音頻信號DA,以便輸出。在這時,數位訊號處理器5利用內置石英振蕩器電路8產生時鐘信號WCK,再現與這個時鐘信號WCK同步的數字音頻信號DA,並且還輸出再現的數字音頻信號DA到音頻鏈路部分9。在這種情況下,數位訊號處理器5以由主計算機6指示的播放速度播放光碟7,以輸出數字音頻信號DA。另外,在這個例子的情況下,安排播放速度可以設置為不是一倍速度(即正常播放速度),而是二倍速度、四倍速度、八倍速度和十六倍速度。
此外,安排在任何播放速度已經設置之後再現速率可以通過加或減幾個百分點(例如±1百分點左右)進一步精確地進行調節。
音頻鏈路部分9在主計算機6的控制下使得數字音頻信號DA變為分組的形式和控制輸入/輸出電路10發送這些分組到盤記錄/播放單元3。而且、音頻鏈路部分9獲得通過輸入/輸出電路10輸入的分組和如果提出要求,發出這些分組的內容到主計算機6。
輸入/輸出電路10並行-串行變換音頻鏈路部分9的輸出數據,並且在加上預定的數據之後,雙相傳號(MARK)調製,以便輸出到總線線路B1。這樣,輸入/輸出電路10將再現該分組所需的時鐘信號WCK疊加在從音頻鏈路部分9輸入的那些分組上,以便發送到總線線路B1。此外,輸入-輸出電路10監視在總線線路B1上發送的分組,以便獲得指定該光碟播放單元2的分組。然後輸入-輸出電路10對這些獲得的分組解碼並進行串行-並行變換,以便輸出到音頻鏈路部分9。
光碟播放單元2在此利用由IEEE 1394接口系統定義的總線線路B1連接到盤記錄/播放單元3。因此,根據由IEEE 1394定義的格式,音頻鏈路部分9和輸入-輸出電路10將數字音頻信號DA變為分組,並且還通知主計算機6以分組形式發送的數據。具體地說,數字音頻信號DA按照由IEEE 1394接口定義的等時轉移分組發送以保證其實時特性,其它數據諸如各種控制命令在必要時以異步方式按照異步轉移分組發送。異步轉移分組是一一對應使用的分組,其中指示數字發送器及其目的地的地址。
關於這一點,描述IEEE 1394系統。圖3表示由根據IEEE 1394連接的設備在數據傳輸中的周期結構。在IEEE 1394中,數據被分為各分組和通過時間共享以125MS長的周期發送。這個周期是由具有周期主功能的電子設備提供的周期開始信號生成的。該同步分組保證用於從每個周期開始的傳輸的需要區域(band)(即時間單元,但是稱為區域)。因此,等時傳輸保證在固定時間內的數據傳輸。但是,如果出現傳輸差錯,數據將丟失,因為沒有保護機制。
在每個周期中的不用於等時傳輸的時間期間,該電子設備按照仲裁的結果保證總線發出該異步分組。異步傳輸通過利用確認和重試保證安全傳輸,但是傳輸時間是不確定的。
為了預定的電子設備可以執行等時傳輸,該電子設備必須相應於等時功能。然而,至少一個電子設備必須具有周期主功能。此外,連接到IEEE 1394串行總線的至少一個電子設備必須具有等時資源管理功能。
IEEE 1394是基於具有由ISO/IEC 13213定義的64比特的地址空間的CSR(控制與狀態寄存器)結構。圖4說明根據CSR結構的地址空間的結構。高位(order)的16比特形成指示在IEEE 1394上的每個電子設備的節點ID。其餘的48比特用於指示給予每個電子設備的地址空間。這高位的16比特還分為10比特的總線ID和6比特的物理ID(窄義的節點ID)。它們可以指示一千零二十三條總線和63個電子設備,因為其中所有比特變為1的值用於一特定的目的。
由低位48比特定義的256兆兆字節(terabyte)的地址空間中的高位20比特定義的空間被分為初始寄存器空間、專用空間和初始存儲器空間,該初始寄存器空間用於對CSR唯一的2048位元組的寄存器,對於IEEE 1394等是唯一的寄存器。如果由其高位20比特定義的空間是初始寄存器空間,則由低位28比特定義的空間被用於作為配置只讀存儲器,初始單元空間用於對電子設備、插塞控制寄存器(PCR)等唯一的特定目的。
雖然每個電子設備具有在圖4中表示的CSR,至於帶寬可用的寄存器,只有由等時資源管理器包含的那些寄存器是有效的。換句話說,帶寬可用的寄存器基本上只包括在等時資源管理器中。
當在等時通信中不分配帶寬時,在帶寬可用的寄存器中保留最大值,而當分配帶寬時,其值遞減。
偏移量224h和228h之間的信道可用的寄存器的每個比特分別地對應於信道號零至63。如果該比特等於零,則指示那個信道已經分配了。僅僅作為等時資源管理器操作的電子設備的信道可用的寄存器是有效的。
為了控制通過接口的每個設備的輸入和輸出,電子設備具有由在圖4中表示的初始單元空間內的地址900h至9FFh的由IEC 61883定義的PCR(插塞控制寄存器)。這是插塞概念的具體化,以便形成邏輯上類似於模擬接口的信號路徑。圖5說明PCR的結構。PCR具有表示輸出插塞的oPCR(輸出插塞控制寄存器)和表示輸入插塞的iPCR(輸入插塞控制寄存器)。而且,該PCR具有指示關於每個設備獨有的輸出插塞或者輸入插塞的信息的oMPR(輸出主插塞寄存器)和iMPR(輸入主插塞寄存器)。每個設備不具有多個oMPR和iMPR,但是能夠具有相應於每個單獨的插塞的多個oPCR和iPCR。在圖5中表示的PCR分別具有三十一個oPCR和iPCR。通過操作相應於這些插塞的寄存器控制等時的數據流。
圖6(A)至6(D)分別表示oMPR,oPCR,iMPR和iPCR的結構圖6(A)表示oMPR的結構;圖6(B)表示oPCR的結構;圖6(C)表示iMPR的結構;圖6(D)表示iPCR的結構。在oMPR和iMPR的MSB側兩個比特的數據速率容量的區域存儲指示等時數據的最大傳輸速度的一個碼,該等時數據可以由那個設備發送或者接收。oMPR的廣播信道基準(base)的區域規定用於廣播輸出的通道號。
在oMPR的LSB側的五比特的輸出插塞的號碼區域存儲指示由有關的設備擁有的輸出插塞的號碼即oPCR號碼的一個值。在iMPR的LSB側的五比特的輸八插塞號碼的區域存儲顯示由有關的設備擁有的輸入插塞的號碼即iPCR號碼的一個值。非持續的擴展名欄位的區域和持續的擴展名欄位是為未來的擴展名定義的欄位。
在oPCR和iPCR中MSB的聯機的每個區域表示插塞的使用狀態。換言之,它的值1說明該插塞是聯機的,而它的值零說明該插塞是脫機的。指示該廣播連接的oPCR和iPCR的每個廣播連接計數器的值是否出現(1)或(0)。每個點對點連接計數器的值是oPCR和iPCR的6比特寬指示由相關的插塞擁有的點對點連接的數量。每個信道號的值為oPCR和iPCR的6比特寬指示相關的插塞連接的該等時的信道號。每個信道號的值為oPCR和iPCR的6比特寬指示相關的插塞連接的該等時的信道號。oPCR的數據速率兩比特寬的值指示由相關插塞輸出的等時數據分組的實際傳輸速度。存儲在oPCR的開銷(overhead)ID的4比特寬的區域中的一個碼代表等時通信的開銷的帶寬。oPCR的有用負荷10比特寬的值代表包含在同步的分組中的數據的最大值,其中相關的插塞可以處理。
圖7表示插塞、插塞控制寄存器和等時的信道之間的關係。AV-設備50至52利用IEEE 1394串行總線彼此連接。其信道由oPCR
至oPCR[2]中的oPCR[1]規定的同步數據發出到IEEE 1394串行總線的信道號1,利用AV設備52的oMPR規定oPCRs的傳輸速度和數量。AV設備50讀出並且存儲發送到IEEE 1394串行總線的信道號1的同步數據。同樣地,AV設備51發送等時數據到由oPCR
規定的信道號2,並且AV設備50讀出來自由iPCR[1]規定的信道號2的等時數據並且將其存儲。
接下來,參見圖8至圖9描述在圖1中表示的音頻系統中使用的AV/C命令集。
圖8說明異步地傳輸的控制命令和響應。正如在圖8中表示的,控制側表示為控制器,而被控制側表示為目標。使用IEEE 1394中的異步傳輸的寫處理在電子設備之間執行控制命令的傳輸或者它的響應。接收數據的目標返回確認(ACK)信息到該控制器,用於確認該接收。
圖9更詳細地說明圖8中表示的控制命令和響應之間的關係。電子設備A通過IEEE 1394總線與電子設備B連接。電子設備A是該控制器,而電子設備B是該目標。電子設備A和電子設備B兩者分別地具有一個命令寄存器和一個響應寄存器,每個寄存器具有512位元組。正如圖9表示的,控制器通過寫一個命令消息到該目標的命令寄存器123中發送該命令。相反地,該目標通過寫一個響應消息到該控制器的響應寄存器122發送該響應。因此,通過兩個消息成對交換該控制信息。
圖10是表示用於上述的等時轉移的等時轉移分組的一部分的示意圖。一個標題分配到這個分組,它從前面佔用32×2比特並且包括同步碼型sy、分組碼tcode、信道、標記、數據長度和糾錯碼CRC。當固定規模的數據被分開分配到每個分組、預留RSV、指示是否有源分組標題的標誌SPII、源分組FN的劃分數量、數據塊規模DBS、其自身的SID的識別碼等等時,後來的32比特被分配連續的分組DEC的計數值。再後來的32比特被分配到記錄區域SYT,比如時間標記、傳輸數據的取樣頻率FDF、傳輸格式FMT等等。再後來的區域被分配具有32比特作為一單元的源數據構成的傳輸數據,並且它們的糾錯碼CRC加到它的末尾。
另外,在該實施例中,在由8比特構成的取樣頻率區域FDF中的特定位置上的一比特(由圖10的虛線包圍的位置上的一比特)用於加上標記FC,該標記FC指示音頻信號的傳輸速率被控制。如果這個標記FC是「1」信號,它指示輸入了控制傳輸速率的模式。如果標記FC是「0」信號,它指示輸入了不控制傳輸速率的模式。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控制傳輸速率的模式將稱為流控制模式。
音頻鏈路部分9以一固定單元將數字音頻信號DA加到這個等時轉移的分組並且通過輸入-輸出電路10將它發送出去。
圖11是表示用於上述控制命令等的一對一異步通信的分組的異步轉移分組的示意圖。輸入-輸出電路10設置地址等,指示有關將它發送出去的分組的它自己的節點和總線數量等。具體地說,從該分組的前面到32比特分配到這個分組的優先等級(優先級)、這個分組的碼(Codet)、這個分組的重試碼(rt)、分配到這個分組的標籤(Labelt)、傳輸速度(spd)和指示與連續分組的關係的識別碼(imm)。此外,分配表明目的地節點的地址的數據(目的地偏移高,目的地偏移低)和指示該目的地節點以及總線的數據(目的地ID)。隨後,還分配傳輸數據的數據長度(數據長度)等,然後該傳輸數據以32比特為一單元進行分配。
音頻鏈路部分9接收由輸入-輸出電路10接收的用於一對一通信的分組並且通知主計算機6分配到這個分組的數據。這樣,從盤記錄/播放單元3發送到光碟播放單元2的各種控制命令通知給主計算機6。
主計算機6包括一個計算機,它控制光碟播放單元2的整個操作,響應安排在光碟播放單元2的操作面板上的操作元件的操作控制數位訊號處理器5的操作,以便播放光碟7。
在光碟7播放中,當再現的數字音頻信號DA發送到盤記錄/播放單元3時,主計算機6接收盤記錄/播放單元3通過音頻鏈路部分9發出的控制命令和根據控制命令控制光碟7的播放操作。換句話說,當主計算機6接收該控制命令細調盤記錄/播放單元3的再現速率時,它命令數位訊號處理器5將光碟7的播放狀態轉到相應的狀態。此外,當主計算機6從盤記錄/播放單元3接收控制命令以便轉換播放速度時,它命令數位訊號處理器5根據這個命令轉換該播放速度。以這種方式,安排光碟播放單元2在盤記錄/播放單元3的控制下以每單元時間可得到的數據量的形式發出數字音頻信號DA。
在盤記錄/播放單元3中的輸入-輸出電路11以與在光碟播放單元2中的輸入-輸出電路10相同的方式監視通過總線線路B1、B2發送的分組,並且獲得盤記錄/播放單元3需要的分組。輸入-輸出電路11還再現獲得的分組並且通知音頻線路部分12。在這時,輸入-輸出電路11檢測從總線線路B1、B2與預定的時鐘信號同步地發送的數據,以便在發送的分組中再現每個數據。
在這種情況下,當接收發送該音頻數據的等時轉移分組時,如果以該傳輸模式進行接收時,該傳輸模式不是前述的流控制模式,則再現處理參照在接收區域SYT中安排的時間標記與發送的音頻數據同步地進行。但是,在流控制模式的情況下,該再現不參照在接收區域SYT中安排的時間標記進行。換句話說,與由盤記錄/播放單元3內的時鐘產生電路產生的時鐘信號同步地進行檢測,以便再現該發送的分組。但是,即使在流控制模式的情況下,如果同步處理可以參照該時間標記進行,則可以使用該時間標記進行再現。
音頻鏈路部分12從輸入-輸出電路11獲得一分組並且在存儲器13中安排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記錄區域中存儲分配到這個分組的數字音頻信號DA。此外,音頻鏈路部分12輸出保留在存儲器13中的數字音頻信號DA到數位訊號處理器14或者數模變換器(D/A)16,並且在主計算機15的控制下停止從存儲器13讀出數字音頻信號DA。
在這些處理順序中,音頻鏈路部分12參照疊加在輸入數據上的與光碟播放單元2的時鐘信號WCK同步的時鐘信號WCK在存儲器13中記錄數字音頻信號DA,然後根據從數位訊號處理器14輸出的時鐘信號PCK讀出它,以便輸出。
記錄部件18包括用於驅動旋轉該盤的驅動機構和記錄/再現系統,諸如光拾取頭,並且取決於從數位訊號處理器14輸出的記錄信號順序地在磁光碟上形成標記。
數位訊號處理器14控制記錄部件18的操作,並且取決於從音頻鏈路部分12輸出的數字音頻信號DA產生記錄信號,用於輸出。在盤記錄/播放單元3中,數字音頻信號DA利用數位訊號處理器14和記錄部件18記錄在該盤中。
在這時,通過內置的石英振蕩器19,數位訊號處理器14產生時鐘信號RCK,它與光碟播放單元2的時鐘信號WCK是異步的,而且除高精度之外,參照該時鐘信號RCK處理從音頻鏈路部分12輸出的數字音頻信號D)A。它還輸出這個時鐘信號RCK到記錄部件18,數字-模擬變換器16和音頻鏈路部分12。
數字-模擬變換器16是所謂的一比特數字-模擬變換器,它根據PWM調製法變換數字音頻信號DA為模擬信號。它還可以產生轉換成模擬信號的音頻信號,以便驅動連接到盤記錄/播放單元的揚聲器4。
該主計算機15包含一臺計算機,它控制盤記錄/播放單元3的整個操作,和響應安排在盤記錄/播放單元3的操作面板上的操作元件的操作,控制數位訊號處理器14的操作等等,從而使得該數字音頻信號DA被記錄在該盤或從揚聲器4輸出。
在數字音頻信號DA的這個處理中,當處理從光碟播放單元2發送的數字音頻信號DA時,主計算機15取決於保持在存儲器13中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據數量產生對光碟播放單元2的控制命令。它使用這個指令執行流程控制處理,其中從光碟播放單元2發送的每單位時間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量根據保持在存儲器13中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據數量可變地控制。流程控制處理將在下面詳細地描述。
接下來,將描述當發送由光碟播放單元2再現的音頻信號到盤記錄/播放單元3用於處理以便將它記錄在盤記錄/播放單元3的盤(磁光碟)時的傳輸處理的例子。另外,為了使得敘述簡單,在下文中光碟播放單元2隻用播放單元2表示,而盤記錄/播放單元3隻用記錄單元3表示。圖12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的控制順序。在此處表示一個例子,其中記錄單元3側是通過總線傳輸的音頻信號接收側,它控制該傳輸。此外在這個例子的情況下,準備用於處理而傳輸的兩類命令,正如在圖13中表示的,就是用於設置傳輸狀態(流配置)的傳輸設置指令和用於檢查傳輸屬性(流屬性)的傳輸屬性指令。該傳輸設置指令包含控制數據和狀態數據。該傳輸屬性指令僅僅包含狀態數據。這些命令是由每個單元的主計算機等等產生的並且以分組的形式發送,其格式是由連接到該總線的輸入-輸出部分定義的。用於發送該命令的這些分組都是異步轉移模式的分組。
在下面參見圖12描述,記錄單元3首先發送用於檢查流控制模式的傳輸屬性命令S11到播放單元2。圖14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傳輸屬性命令的數據結構的例子,其中安排指示它是傳輸屬性命令的流屬性碼,指示它檢查傳輸模式等等的流模式碼。
當播放單元2收到這個命令S11時,它可能與播放單元2根據再現模式發送數據到記錄單元3作為響應S12的傳輸屬性命令。圖15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響應的傳輸屬性命令的數據結構的例子,其中流模式屬性
至[7]的數據指示先前為一個標準準備的各相應的模式是否由該播放單元2支持。
圖16表示在這個例子的情況下準備的模式的細節。例如,由第一比特指示的模式是在一倍的播放速度的鎖定的正常模式;由第二比特指示的模式是在播放速度的一倍速度的未鎖定的流控制模式;由第三比特指示的模式是在播放速度的一倍速度的鎖定的流控制模式;由第四比特指示的模式是在播放速度的四倍速度的鎖定的流控制模式;由第五比特指示的模式是播放速度的8倍速度上鎖定的流控制模式;由第六比特指示的模式是在播放速度的十六倍速度的鎖定的流控制模式;例如,在各對應的比特位置的任何位置的「1」信號指示該支持模式(即由播放單元2可發送的模式),而「0」信號指示不支持的模式(即播放單元2不可發送的模式)。另外,雖然在播放速度的一倍速度的未鎖定模式也準備作為未由這些數據表示的正常模式,但這個模式是總是支持的模式並且在該命令中不指示。
這裡描述鎖定的模式和未鎖定模式之間的區別,該鎖定的模式是這樣的當設置該模式時,該模式是鎖定的,模式的未鎖定只是通過指定該模式的設備才是有可能的。該不鎖定模式是這樣的,使得這類的鎖定是不執行的。因此,通過任何設備改變這個模式是可能的,然而,在這個例子的情況下,改變該模式加上了一個限制。在下面將描述該限制的細節。
返回到圖12的敘述,因為記錄單元3接收響應的屬性命令,記錄單元3側可以估計播放單元2可能發送的模式。記錄單元3選擇在估計模式中執行的傳輸模式。這個選擇例如可以通過用戶在記錄單元3的鍵操作或通過自動地設置一個模式進行,該模式允許快速和滿意的記錄。
選擇模式的數據作為傳輸設置命令S13從記錄單元3發送到播放單元2。圖17表示這個傳輸設置命令S13的例子。這個傳輸設置命令包括傳輸設置命令碼(流配置)和為有關該選擇模式的數據的一個源碼(源)。此外,加上了有關流動模式的數據。由源碼表示的傳輸模式的例子表示在圖18。例如,碼「00)」指示在播放速度的一倍速度的不鎖定模式;碼「01」指示在播放速度的一倍速度的鎖定模式;碼「02」指示在播放速度的一倍速度的不鎖定流程控制模式;碼「03」指示在播放速度的兩倍速度的鎖定流控制模式;碼「04」指示在播放速度的四倍速度的鎖定流控制模式;碼「05」指示在播放速度的八倍速度的鎖定流控制模式;碼「06」指示在播放速度的十六倍速度的鎖定流控制模式;
對於流模式的數據,例如在圖20中表示的,碼「AA」表示說明標準速率的數據;碼「BB」表示說明比標準速率更高的速率的數據;碼「CC」表示說明比標準速率低的速率的數據,另外,在起始狀態,該標準速率基本上是指定的。
當播放單元2接收傳輸設置命令S13時,它向記錄單元3發送一個對那個命令的響應命令S14。然後播放單元2從光碟7以相應於被那個命令指定的模式的播放速度再現音頻信號並且按等時的轉移分組發送再現音頻信號到記錄單元3。
在這個傳輸中,如果需要細調播放單元2的再現速率,記錄單元3發送用於速率控制的傳輸設置命令S15。當播放單元2接收這個傳輸設置命令S15時,它向記錄單元3發送對那個命令的一個響應命令S1 6,而且精確地調整再現速率到利用那個命令所指定的狀態。圖19表示用於速率控制的傳輸設置命令的一個例子,加上在圖20表示的用於指定速率的碼,以便傳輸。
關於此點,將描述進行速率控制的信息流。圖21是表示進行速率控制的順序的流程圖。當引導開始再現時,記錄單元3的主計算機15從步驟SP1移動到步驟SP2,以便產生通過音頻鏈路部分12針對重放單元2和輸入-輸出電路11的控制命令以便開始該再現並且開始發送數字音頻信號DA。
因此,正如隨後在步驟SP3表示的,已經接收這個控制命令的播放單元2中的主計算機6開始播放盤7,並且在下面的步驟SP4從播放單元2發送再現的數字音頻信號DA。
在下一步驟SP5,主計算機15設置音頻鏈路部分12的操作,在存儲器1 3中存儲播放單元2發送的數字音頻信號DA,然後移到步驟SP6。主計算機1 5在這裡測量在存儲器1 3中是否已經存儲預定的數量或更多的數字音頻信號DA,如果給出否定的結果,它將重複步驟SP6。
關於這方面,當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據數量大約佔了分配用於存儲該數字音頻信號DA的存儲器13的一半區域時,主計算機15在步驟SP6判定已經存儲了預定的或更多數值的數據數量並且移到步驟SP7。
在這個步驟,主計算機15指示音頻鏈路部分12開始從存儲器13讀出數字音頻信號DA。用這種方式,主計算機15控制整個操作,以便按照與播放單元2的時鐘信號WCK異步的更準確的時鐘信號RCK開始讀出由播放單元2再現和發送的數字音頻信號的處理。
在指示以這種方式開始操作時,主計算機15移到步驟SP8並且測量該存儲器13是否正要溢出。在這方面上,當盤記錄/播放單元3的時鐘信號RCK的頻率是比播放單元2的時鐘信號WCK頻率稍微低時,從存儲器13讀出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據量小於光碟播放單元2發送的和相應地在存儲器13中存儲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據量。因此,在存儲器13中逐漸地存儲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據量將增加,直到存儲器13溢出為止,這使它難於連續地處理該數字音頻信號DA。
當存儲器13的空的存儲空間變成小於對應於從在光碟播放單元2停止再現和發送數字音頻信號DA時到當發送數字音頻信號DA實際上停止時的延遲時間的數據量Δ1,在這個步驟SP8主計算機15判定它是在超過條件並且移到步驟SP9,以便發送使得該速率減慢的速率控制命令到播放單元2側。
隨後主計算機15移動到步驟SP10並且測量存儲在存儲器13中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據量是否變成小於在步驟SP7開始讀出的數據量,並且如果給出否定的結果,它將重複步驟SP10。
用這種方式,主計算機15等待直到存儲在存儲器13中的數據量變成低於給定值,並且當它變成低於該給定值時,在步驟SP10給出肯定的結果。因此,該計算機移到步驟SP11,發送速率控制命令到播放單元2側以便返回該速率到該標準。
此外,如果在步驟SP8給出否定的結果,則主計算機15移到步驟SP12並且在這裡測量存儲在存儲器13中的數據量是否正要在低於該條件。
在關於這方面,當盤記錄/播放單元3的時鐘信號RCK的頻率是比光碟播放單元2的時鐘信號WCK頻率稍微低時,從存儲器13讀出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據量是比光碟播放單元2發送的和相應地在存儲器13中存儲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據量多。因此,在存儲器13中逐漸地存儲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據量將減小,直到數字音頻信號DA中斷為止,這使它難於連續地處理該數字音頻信號DA。
因此,如果決定是正好在低於該條件之前,它移到步驟SP13和發送速率控制命令到播放單元2側,使得該速率更快。防止該數字音頻信號DA被中斷。
而且,由於存儲器13存儲適度量的數字音頻信號DA的數據,在步驟SP12主計算機15獲得否定的結果並且返回到步驟SP8。
此外,在這個例子情況下,在圖16和圖18所示的不同方式之間的轉移被加上了限制。圖22表示該方式可能變化的限制。正常模式的一倍速度的未鎖定的正常模式M1能夠變為任何模式。一倍速度的鎖定正常模式M2隻能返回到一倍速度的未鎖定正常模式M1。一倍速度的未鎖定流控制模式M3能夠變為一倍速度的未鎖定正常模式M1,一倍速度的鎖定正常模式M2和兩倍或更大速度的鎖定流控制模式M4。兩倍或更大的速度的鎖定流控制模式M4隻能變為未鎖定的正常模式M1。
根據上面描述的結構,由於光碟播放單元2在接收方的盤記錄/播放單元3的控制下以每單位時間可變數量的數據的形式發送該數字音頻信號,有可能連續地處理數據音頻信號並且實際上避免了由於抖動引起的聲音質量的惡化。
而且,由於盤記錄/播放單元3處理以便在緩衝器中存儲已接收的數字音頻信號並且進行控制以變化每單位時間的數字音頻信號的數據數量,這是根據保持在該緩衝器中的數字音頻信號的數據數量由作為外部設備的光碟播放單元2發送的,它可能連續地處理數字音頻信號並且有效地避免了由於抖動引起的聲音質量的惡化。
此外,通過以分組的形式發送這些數字音頻信號,可能通過簡單的控制以便能夠實現這些控制來發送和接收控制命令和數字音頻信號。
另外,雖然安排上述的實施例在接收方的記錄單元3的控制下設置傳輸模式,它可以安排在發送側的播放單元2的控制下設置該傳輸模式。圖23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的控制順序。下面描述其處理,播放單元2首先發送該發送屬性命令S21以便檢查對記錄單元3的流控制模式。記錄單元3發送對上面的傳輸的響應的屬性命令S22到播放單元2。當播放單元2接收這個命令時,它發送用於指定目的地的命令S23到記錄單元。響應這一點,記錄單元3發送該發送屬性命令S24,用於指定該模式。播放單元2發送對該發送屬性命令S24的響應的命令S25。而且,記錄單元3發送作為其響應的命令S26。
在這個傳輸中,當播放單元2需要細調再現速率時,記錄單元3發送該傳輸設置命令S27到播放單元2,用於速率控制。當播放單元2接收這個傳輸設置命令S27時,它向記錄單元3發送對那個命令的響應命令S28,而且還精確調整再現速率到由那個命令指定的狀態。
以這種方式處理,也可能實現在播放單元側的控制下的傳輸。
而且,除了記錄單元和播放單元之外的任何設備可以連接到總線以便執行在該設備的控制下的傳輸。圖24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連接結構的一個例子。這在這樣的情況盤記錄/播放單元3例如通過總線B2連接到計算機單元20,以便在計算機單元20的控制下控制該傳輸。計算機單元20包括連接到IEEE 1394系統的總線B2和B3的一個輸入-輸出部分21。輸入-輸出部分21連接到數據鏈路部分22並且通過該計算機單元內的內部總線線路25進一步連接到主計算機部分23。而且,一個程序存儲器24、一個磁光碟,一個光碟等等通過內部總線線路25連接到主計算機部分23,在程序存儲器24中用於執行傳輸控制的程序記錄在記錄介質中,比如半導體存儲器或者硬碟。用於執行傳輸控制存儲在存儲器24中的程序是這樣一種程序,通過該程序執行利用上述的實施例描述的處理。
當在計算機單元20的控制下進行傳輸時,它例如以圖25所示的控制順序執行。具體地說,計算機單元20首先發送該傳輸屬性命令S31和S32,以便檢查對播放單元2和記錄單元3的流控制模式。各自的單元2和3向計算機單元20發送該傳輸屬性命令S33和S34,由各自的單元加上關於可能模式的數據。在這個場合下傳輸屬性命令S31和S32被加上,例如在圖26中所示的,以使它可以通過增加計算機單元20的ID在另一終端控制下被清除。
接下來,計算機單元20發送命令S35到記錄單元3,用於指示在那些檢查模式中選擇的模式,和記錄單元3發送指示到播放單元2的命令S36。播放單元2向記錄單元3發送一個命令S37作為對它的響應,記錄單元3進一步發送作為對它的響應的命令S38到計算機單元20。在這個傳輸中,音頻信號開始從播放單元2發送到記錄單元3。
隨後,當播放單元2需要精確地調整再現速率時,記錄單元3發送傳輸設置命令S39,用於速率控制。當播放單元2接收這個傳輸設置命令S39時,它向記錄單元3發送那個命令的一個響應命令S40,而且還精確調整再現速率到由那個命令指示的條件。
通過以這種方式處理,它還可能在除了播放單元之外的終端的控制下執行該傳輸。另外,雖然其中終端單元是計算機單元,但是可以使用用於指示記錄和再現的唯一的控制單元。另外,例如在圖1中所示的放大單元的其它音頻設備也可以使用作為該控制單元。
這前面的實施例中已經描述了一個情況本發明被用於音頻系統,其中發送側和接收側分別是光碟播放單元和盤記錄/重放單元,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而且廣泛地適用於接收方是由放大器等組成的情況。
此外,在前面的實施例中已經描述一個情況其中音頻信號是經過用於IEEE 1394格式的傳輸線路發送的,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而且廣泛地適用於其中該音頻信號是在具有各種格式的設備之間發送的場合。換言之,如果該傳輸格式是這樣的,等時轉移分組和異步轉移分組可以彼此混合,像IEEE1394格式,它能夠原封不動的應用。此外,可以安排在再現側和記錄側的音頻設備利用第一傳輸線路和第二傳輸線路彼此連接,而且該音頻信號經過第一傳輸線路連續地發送,而控制數據等經過第二傳輸線路發送。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傳輸線路可以是無線傳輸線路,經過該無線傳輸線路通過無線發送紅外線信號。
此外,已經描述了前面的實施例,其中在設備之間發送數字音頻信號,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而且廣泛地適用於在設備之間發送比如視頻信號等等的連續的數位訊號的場合。
根據如上所述的本發明,從數位訊號發送器到數位訊號目的地的數位訊號的傳輸可以按在先前的檢查的各模式中更多選擇的模式執行,因此能夠使數位訊號以預定的模式安全地發送。因此,例如當發送的數位訊號記錄在一些介質上時,它可能以準備的模式記錄而無故障。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設立的模式包括鎖定從數位訊號發送器發送數位訊號的各狀態的一個模式,保證在該模式鎖定狀態等下記錄傳輸的數位訊號而沒有任何故障。
此外,當包括該鎖定模式時,如果該鎖定模式包含多種模式,其中從數位訊號發送器發送的數位訊號的再現速度是分別不同的,則可能發送和接收按在多個準備的再現速度中選擇的再現速度再現的數位訊號並鎖定。
而且,當設置該鎖定傳輸模式時,通過限制能夠命令從該鎖定傳輸模式變化為僅到該數位訊號目的地的另一傳輸模式,該數位訊號目的地已設置該傳輸模式,避免了由於來自另一設備的控制的故障。
此外,當設置鎖定傳輸模式時,根據數位訊號的接收狀態通過調整在來自數位訊號目的地的命令的控制下從數位訊號發送器發送的數位訊號的傳輸速率能夠消除發送中的抖動。
此外,在上面描述的場合下,根據從另一終端到該數位訊號目的地發送的命令從數位訊號目的地發出該命令,有可能在發送器和目的地之外的另一終端控制下滿意地發送。
而且,根據從數位訊號發送器向數位訊號目的地發送的命令,通過從數位訊號目的地發出該命令,也可能在數位訊號目的地控制下進行該模式設置等等。
另外,由於根據本發明的數位訊號傳輸方法加上了指示該傳輸速率是根據從數位訊號目的地的命令對數位訊號發送器的數位訊號發送調整的標誌,由於該目的地可能檢查該標誌和進行該處理,使得通過細調傳輸速率消除抖動等。
在這種情況下,當該標誌出現時,根據數位訊號目的地的接收情況,它可能通過發出標準傳輸速率、該速率高於標準傳輸速率和該速率低於標準傳輸速率的至少三種的傳輸速率命令滿意地調整傳輸速率。
已經參見附圖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應當懂得,本發明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而且本專業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所附的權利要求中定義的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能夠完成各種變化和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數位訊號發送方法,使得第二電子設備接收從第一電子設備發送的預定的數位訊號,包括步驟詢問命令發送步驟,其中所述第一個電子設備能夠發送的用於詢問有關所述數位訊號的模式的詢問命令被發送到所述第一電子設備;一個模式數據發送步驟,其中響應所述詢問命令,發送關於所述第一電子設備能夠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的模式的模式數據;一個模式數據獲得步驟,其中獲得發送的所述模式數據;和一個模式設置步驟,其中根據獲得的所述模式數據,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所述數位訊號被設置為想要的模式。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數位訊號發送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包含一個鎖定模式,其中鎖定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的狀態。
3.根據權利要求2的數位訊號發送方法,其中所述鎖定模式包含多種類型的再現速度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的各自的再現速度是不同的。
4.根據權利要求2的數位訊號發送方法,其中當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所述模式設置為所述鎖定模式時,比如能夠發出一個命令從所述鎖定模式變化為另一模式僅僅被限制為已經設置傳輸模式的設備。
5.根據權利要求3的數位訊號發送方法,還包括一個再現速度設置步驟,其中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模式設置為所述鎖定模式時,設置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的再現速度模式。
6.根據權利要求1的數位訊號發送方法,其中提供用於從另一電子設備接收任何命令的一個接收步驟,和所述詢問命令是根據從所述另一電子設備收到的所述命令在所述詢問命令發送步驟中發送的。
7.根據權利要求6的數位訊號發送方法,其中所述另一電子設備是所述第一電子設備。
8.用於使得第二電子設備接收第一電子設備發送的預定的數位訊號的數位訊號發送方法,包括步驟接收步驟,用於接收命令以便設置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模式為以所需的傳輸速率輸出的模式;一個模式設置步驟,用於根據接收的所述命令設置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模式為以所需的傳輸速率輸出的模式;一個數位訊號發送步驟,根據在所述模式設置步驟中設置的模式以所述所需的傳輸速率發送該數位訊號;和一個加標誌的步驟,用於給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加上指示傳輸速率正在調整的標記。
9.根據權利要求8的數位訊號發送方法,其中在所述模式設置步驟中,設置至少三種類型的傳輸速率的任何一個傳輸速率,三種傳輸速率是正常的標準傳輸速率、速度高於標準傳輸速率的高速度傳輸速率和速度低於標準傳輸速率的低速度傳輸速率。
10.一種數位訊號發送系統,其中第一電子設備發送的預定的數位訊號由利用預定的傳輸線連接的第二電子設備接收,該預定的傳輸線能夠雙向通信,其中所述第一電子設備包括一個模式設置裝置,用於設置所述數位訊號的發送模式;一個模式控制裝置,用於根據由所述模式設置裝置設置的模式執行控制;和一個發送器發送裝置,用於與由所述傳輸線連接的對方通信,和所述第二電子設備包括一個傳輸控制裝置,用於控制所述數位訊號的傳輸;一個目的地發送裝置,用於與利用所述傳輸線連接的對方通信;所述目的地發送裝置發送一個詢問命令,用於在所述第二電子設備的所述傳輸控制裝置請求時詢問關於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模式的數據;所述發送器發送裝置根據所述詢問命令發送關於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所述模式的模式數據;所述目的地發送裝置根據發送的所述模式日期發送一個模式設置命令,用於設置由所述第二電子設備的所述傳輸控制裝置選擇的模式;和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所述模式設置裝置根據所述模式設置命令設置用於發送所述數位訊號的模式。
11.根據權利要求10的數位訊號發送系統,其中所述傳輸線能進行等時轉移和異步轉移;和所述發送器發送裝置以及所述目的地發送裝置以異步轉移發送各自的命令和模式數據,並且以等時轉移發送所述數位訊號。
12.根據權利要求10的數位訊號發送系統,其中由所述模式設置裝置設置的模式包含一個鎖定模式,其中鎖定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的狀態。
13.根據權利要求12的數位訊號發送系統,其中所述鎖定模式包含多種類型的再現速度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的各自的再現速度是不同的。
14.根據權利要求12的數位訊號發送系統,其中當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所述模式設置為所述鎖定模式時,比如能夠從鎖定傳輸模式變化為已經發送模式設置命令的另一發送模式。
15.根據權利要求12的數位訊號發送系統,其中在所述第二電子設備的所述發送控制裝置請求時,當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所述數位訊號設置為所述鎖定模式時,所述目的地發送裝置輸出一個傳輸速率設置命令,用於設置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發送的數位訊號的傳輸速率和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所述模式控制裝置根據所述傳輸速率設置命令控制所述數位訊號的傳輸速率。
16.根據權利要求10的數位訊號發送系統,其中所述目的地發送裝置利用連接到所述傳輸線的另一電子設備執行日期發送;和所述目的地發送裝置根據所述目的地發送裝置從所述另一電子設備收到的命令發出所述詢問命令到所述第一電子設備。
17.根據權利要求16的數位訊號發送系統,其中所述另一電子設備是所述第一電子設備。
18.一種數位訊號發送系統,其中第一電子設備發送的預定的數位訊號由通過預定的傳輸線連接的第二電子設備接收,該預定的傳輸線能夠雙向通信,其中所述第一電子設備包括一個發送控制裝置,用於控制發送所述數位訊號的狀態,和一個發送器發送裝置,用於與通過所述傳輸線連接的對方通信;第二電子設備包括一個接收控制裝置,用於控制所述接收的數位訊號的狀態,和一個目的地發送裝置,用於與通過所述傳輸線連接的對方通信;和一個標記在其預定的位置被加到所述發送器發送裝置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它指示根據從所述數位訊號目的地的所述接收控制裝置來的命令調整傳輸速率。
19.根據權利要求18的數位訊號發送系統,其中所述接收控制裝置根據所述第二電子設備的接收條件執行設置至少三種類型的傳輸速率的任何一個傳輸速率,三種傳輸速率是正常的標準傳輸速率、速度高於標準傳輸速率的高速度傳輸速率和速度低於標準傳輸速率的低速度傳輸速率。
20.一種數位訊號發送裝置,用於發送預定的數位訊號到通過預定的傳輸線連接的一個電子設備,包括一個模式設置裝置,用於設置所述數位訊號的發送模式;和一個發送裝置,用於與通過所述傳輸線連接的所述電子設備通信並且還發送能夠由所述模式設置裝置設置的關於模式的模式日期。
21.根據權利要求20的數位訊號發送裝置,其中還提供用於從另一電子設備接收任何命令的一個接收裝置,和所述模式設置裝置根據由所述接收裝置收到指定模式的命令設置該模式。
22.根據權利要求21的數位訊號發送裝置,其中由所述模式設置裝置設置的模式包含一個鎖定模式,其中鎖定由所述模式設置裝置設置的模式。
23.根據權利要求22的數位訊號發送裝置,其中由所述模式設置裝置設置的鎖定模式包含多個類型的再現速度模式,其中所述數位訊號的再現速度各自是不同的。
24.根據權利要求22的數位訊號發送裝置,其中當所述模式設置裝置設置該鎖定模式時,該鎖定模式僅僅當所述發送裝置判定從通過所述預定的傳輸線連接的預定的電子設備發出解除命令時才解除。
25.一種數位訊號發送裝置,用於接收從通過預定的傳輸線連接的一個電子設備發送的預定的數位訊號,包括一個控制裝置,用於產生一個命令以便詢問通過所述傳輸線連接的所述電子設備有關能夠發送所述數位訊號的模式的數據,和一個發送裝置,用於發送由所述控制裝置產生的命令到所述傳輸線。
26.根據權利要求25的數位訊號發送裝置,其中所述控制裝置產生多個模式,這些模式能夠從由對所述發送裝置發送的命令的響應發送出,並且還產生一個設置命令,用於設置所述電子設備為在所述多個模式中選擇的一個所需模式,和所述發送裝置發送所述設置命令到所述傳輸線。
27.一種數位訊號傳輸裝置,用於傳輸預定的數位訊號到通過預定的傳輸線連接的一個電子設備,包括一個傳輸速率控制裝置,用於控制所述數位訊號的傳輸速率;一個輸出裝置,用於與通過所述傳輸線連接的所述電子設備通信,並且也在所述傳輸速率控制裝置的控制下輸出所述數位訊號,以及一個加標記裝置,用於在其預定的位置加上一個標記到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上,它指示傳輸速率正被控制。
28.根據權利要求27的數位訊號傳輸裝置,其中所述傳輸速率控制裝置根據來自通過所述傳輸線連接的電子設備的命令設置至少三種類型的傳輸速率的任何一個傳輸速率,三種傳輸速率是正常的標準傳輸速率、速度高於該標準傳輸速率的高速度發送速率和速度低於該標準傳輸速率的低速度傳輸速率
29.一種數位訊號傳輸裝置,用於接收從通過所述傳輸線連接的一個電子設備發送的預定的數位訊號並且還提取在其預定的位置加到接收數據上的標記,以及一個控制裝置,用於產生一個調整命令以便使得通過所述傳輸線連接的所述電子設備調整所述數位訊號的傳輸速率並在提取的標記是在預定的狀態之下時通過所述傳輸線傳輸所述調整命令到所述電子設備。
30.一種記錄介質,在其上記錄控制在至少第一電子設備和第二電子設備之間預定的數位訊號傳輸的程序,記錄的程序包含步驟詢問命令發送步驟,其中使得用於詢問有關所述第一電子設備能夠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的模式的詢問命令發送到所述第一電子設備;一個模式數據獲得步驟,其中根據對所述詢問命令的響應,以獲得有關所述第一電子設備能夠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的模式的模式數據,和一個模式設置步驟,其中根據所述模式數據,設置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所述數位訊號的模式。
31.一種記錄介質,在其上記錄用於控制在至少第一電子設備和第二電子設備之間預定的數位訊號傳輸的程序,該記錄的程序包括模式日期傳送步驟,其中響應詢問命令,發送所述第一電子設備能夠發送的所述數位訊號的模式的模式數據;和一個模式設置步驟,其中響應根據所述模式數據設置所需的模式的命令,設置所述第一電子設備的所述信號的模式。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利用標準的傳輸線連接的特定設備之間能夠安全滿意地傳輸數位訊號。當數位訊號目的地接收由數位訊號發送器發送的固定的數位訊號時,在目的地請求時從數位訊號發送器數據中獲得從該發送器能夠發送該數位訊號的模式的數據,和根據從數位訊號目的地獲得的模式數據通過一個命令設置該數位訊號的傳輸模式。將一個標記加到該數位訊號發送器發送的數位訊號上,以指示根據來自該數位訊號目的地的命令調整該傳輸速率。
文檔編號G11B31/00GK1264973SQ0010487
公開日2000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27日 優先權日1999年1月27日
發明者坂元一郎, 富澤健二, 井上啟, 佐藤真 申請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