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式副變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22:13:41 2
專利名稱::前置式副變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變速器設計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前置式副變速器。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汽車在農村越來越普及,成為農村及山區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以國內中型載貨汽車底盤改裝成的農用車為例,在道路狀態不好的山區,存在爬坡能力不足的致命弱點。欲保證汽車具有良好的爬坡能力,兼顧動力性、經濟性和加速性,必須擴大變速器傳動比的範圍並增加檔位數。為避免變速器的結構過於複雜和便於系列化生產,多採用組合式機械變速器。即以一二種46檔變速器為主體,通過更換系列齒輪副和配置不同的副變速器,得到一組不同檔位數、不同傳動比範圍的變速器系列。目前,組合式機械變速器已成為汽車採用的主要型式。但是現有的變速器副箱多為後置,其結構不夠緊湊,同時對汽車爬坡能力的提升餘地不是很大。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前置式副變速器,具有高低兩檔速比,在道路情況較差時,將副變速箱換上低檔,能夠增大傳動系傳動比,有效提高了車輛爬坡能力,同時改善動力狀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前置式副變速器,包括第一軸、主軸、中間軸和副箱殼體,所述第一軸的右端設置有第一軸軸齒輪,所述主軸上設置有變速齒,所述第一軸與主軸同心設置,所述中間軸設置在主軸的下方,所述第一軸軸齒輪、變速齒和中間軸均設置在副箱殼體內,所述前置式副變速器還包括設置有撥槽的滑套和用於撥動滑套移動的撥叉裝置,所述滑套設置在第一軸軸齒輪與變速齒之間的主軸軸身上,所述滑套上設置有結合齒I,所述第一軸軸齒輪與變速齒的齒面上對應設置有與滑套相適配的結合齒II;所述撥叉裝置設置在副箱殼體的上部,所述撥叉裝置包括撥叉,所述撥叉的下端部設置在撥槽內;所述中間軸上設置有雙聯齒,所述雙聯齒的前、後齒分別與第一軸軸齒輪和變速齒嚙合。進一步,所述結合齒I為內花鍵,所述結合齒II為外花鍵;進一步,所述第一軸軸齒輪和變速齒分別通過滾針軸承I和滾針軸承II與副箱殼體固定連接;進一步,所述第一軸軸齒輪的齒數為9,與之嚙合的雙聯齒的前齒齒數為21,所述變速齒的齒數為24,與之嚙合的雙聯齒的後齒齒數為24;進一步,所述撥叉裝置還包括依次連接的驅動汽缸和活塞,所述活塞與撥叉對應設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汽車爬坡能力不足的弊端,採用3前置於主變速器的方式,具有高低兩檔速比,在道路情況較差時,副變速箱換上低檔,能夠增大傳動系傳動比,同時提升車輛爬坡能力,改善動力狀態。使整改車牽引力在原基礎上增大1.5倍。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徵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後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基於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實用新型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來實現和獲得。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應當理解,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為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前置式副變速器,包括第一軸1、主軸2、中間軸3和副箱殼體4,第一軸1的右端設置有第一軸軸齒輪ll,主軸2上設置有變速齒21,第一軸1與主軸2同心設置,中間軸3設置在主軸2的下方,第一軸軸齒輪11、變速齒和中間軸3均設置在副箱殼體4內,前置式副變速器還包括設置有撥槽的滑套5和用於撥動滑套移動的撥叉裝置,滑套設置在第一軸軸齒輪11與變速齒21之間的主軸2軸身上,滑套5上設置有結合齒I,第一軸軸齒輪11與變速齒21的齒面上對應設置有與滑套5相適配的結合齒II;本實施例中,結合齒I為內花鍵,結合齒II為外花鍵。撥叉裝置6設置在副箱殼體4的上部,撥叉裝置6包括撥叉61,撥叉61的下端部設置在滑套5的撥槽內;撥叉裝置6還包括依次連接的驅動汽缸62和活塞63,活塞63與撥叉6對應設置。中間軸3上設置有雙聯齒31,雙聯齒31的前、後齒分別與第一軸軸齒輪11和變速齒21嚙合。第一軸軸齒輪11和變速齒21分別通過滾針軸承17和滾針軸承118與副箱殼體4固定連接。本實施例中,第一軸軸齒輪11的齒數為19,與之嚙合的雙聯齒31的前齒齒數為21,變速齒21的齒數為24,與之嚙合的雙聯齒31的後齒齒數為24(與之連接的主變速器上的各檔位齒輪的模數和齒數均為現有常用規格)。選擇低檔時,通過活塞63推動撥叉61,帶動滑套5與變速齒21的結合齒結合以後,變速器的動力傳遞為第一軸1—雙聯齒31—主軸2,通過主軸2將動力輸入到主變速器,此時的變速器速比為i低二21X24+19+19=1.396。當活塞63推動撥叉61,帶動滑套5與第一軸軸齒輪11的結合齒結合以後,變速器的動力傳遞為第一軸1—主軸2。通過主軸2將動力輸入到主變速器。此時的前置變速器速比i高二1。[0024]由於前置式副變速器有高低兩檔速比,主變速器輸出的速比也就增加了一倍,如下表所示(與之連接的主變速器上的各檔位齒輪的模數和齒數均為現有常用規格)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當汽車滿載時,由於道路附著力遠大於傳動系傳動力矩,故在道路情況較差時,通過副變速箱換上低檔,增大了傳動系傳動比,同時加強車輛爬坡能力,改善動力狀態。使整改車牽引力在原基礎上增大1.5倍,本實用新型可裝配NF140變速器底盤汽車,玉柴4100、柳發4105、雲內4100、風神4105、錫柴4113、錫柴4110等發動機,切實解決動力不足的問題,其效果堪與6105發動機媲美。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權利要求前置式副變速器,包括第一軸、主軸、中間軸和副箱殼體,所述第一軸的右端設置有第一軸軸齒輪,所述主軸上設置有變速齒,所述第一軸與主軸同心設置,所述中間軸設置在主軸的下方,所述第一軸軸齒輪、變速齒和中間軸均設置在副箱殼體內,其特徵在於所述前置式副變速器還包括設置有撥槽的滑套和用於撥動滑套移動的撥叉裝置,所述滑套設置在第一軸軸齒輪與變速齒之間的主軸軸身上,所述滑套上設置有結合齒I,所述第一軸軸齒輪與變速齒的齒面上對應設置有與滑套相適配的結合齒II;所述撥叉裝置設置在副箱殼體的上部,所述撥叉裝置包括撥叉,所述撥叉的下端部設置在撥槽內;所述中間軸上設置有雙聯齒,所述雙聯齒的前、後齒分別與第一軸軸齒輪和變速齒嚙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式副變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結合齒I為內花鍵,所述結合齒II為外花鍵。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置式副變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軸軸齒輪和變速齒分別通過滾針軸承I和滾針軸承II與副箱殼體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前置式副變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軸軸齒輪的齒數為9,與之嚙合的雙聯齒的前齒齒數為21,所述變速齒的齒數為24,與之嚙合的雙聯齒的後齒齒數為24。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式副變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撥叉裝置還包括依次連接的驅動汽缸和活塞,所述活塞與撥叉對應設置。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前置式副變速器,包括第一軸、主軸、中間軸和副箱殼體,第一軸的右端設置有第一軸軸齒輪,主軸上設置有變速齒,所述第一軸與主軸同心設置,中間軸設置在主軸的下方,前置式副變速器還包括設置有撥槽的滑套和用於撥動滑套移動的撥叉裝置,滑套設置在第一軸軸齒輪與變速齒之間的主軸軸身上,滑套上設置有結合齒I,第一軸軸齒輪與變速齒的齒面上對應設置有與滑套相適配的結合齒II;中間軸上設置有雙聯齒,雙聯齒的前、後齒分別與第一軸軸齒輪和變速齒嚙合,本實用新型具有高低兩檔速比,在道路情況較差時,將副變速箱換上低檔,能夠增大傳動系傳動比,有效提高了車輛爬坡能力,同時改善動力狀態。文檔編號F16H3/08GK201513528SQ20092012831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申請日期2009年8月3日優先權日2009年8月3日發明者楊光能申請人:綦江南方汽車齒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