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複習之情節結構(2022一輪複習小說複習)
2023-06-13 09:46:54 2
小說藝術特色的探究角度
1.表達方式角度
看各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敘、插敘、補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等。
2.表現手法角度
看是否運用了象徵、對比、襯託、先抑後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虛實相生等手法。
3.修辭手法角度
看是否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結合小說原文中的具體語句來分析語言運用的準確、簡練、生動,揭示表達的情感態度和藝術效果。
4.結構安排角度
看是否有以下幾種情況:開頭結尾各有特色(首尾照應);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託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等等。
5.選材剪裁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關係處理是否合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6.語言運用角度
看作者的語言風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選用、詞語運用等方面的特點,看作品中人物語言的個性特徵。人物語言個性化、寓意深刻、批評鋒芒含蓄而尖銳、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準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富有方言色彩等
附:結構安排(材料安排 布局謀篇)
材料安排——材料組織的方式。
①從時間上組織材料; ②從空間(場面)上組織材料;
③以物件、觀察點)為中心; ④以情感或認識過程來組織材料;
⑤由實到虛,層層深入組織材料。 ⑥從表現手法方面來考慮,如抑揚、虛實、對比等。
布局謀篇——鋪墊、伏筆、過渡、照應、詳略、銜接、主次、線索等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
(一)記敘
1、敘述人稱和敘述視角
敘述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注意】人稱靈活變換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暢、思維不受阻礙。
敘述視角(作者的敘述視角;人物的敘述視角):全知視角、有限視角
2、敘述方式
順敘:
①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文章氣勢貫通;②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倒敘:增強文章感染力:①製造懸念,吸引讀者,引人入勝;②強調內容,表達情感,深化主旨;增強文章生動性:③富於變化,避免平淡。
插敘:
①補充說明作用,使內容更加豐富(使情節更加完整);②突出中心人物,使形象更加豐滿;③鋪墊照應作用,使結構更加嚴密; ④深化小說主題,使主題更加深刻;⑤行文富於變化(中斷或停止),使情節更加波折。
補敘:
①解釋說明,使主題表達充分;②補充豐富,使文章結構完整;③造成懸念(出人意料),使情節跌宕起伏。
(二)描寫
1、人物描寫。
正面描寫(直接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側面描寫(間接描寫):別人的描述、作者的議論、藉助(次要人物、物象、環境)烘託。
2、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手法:
(1)從技巧角度看
①細描(工筆)與白描;②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③虛實結合(以實寫虛、以虛寫實);④正側結合;⑤點面結合;⑥細節描寫:推動情節發展;展示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題;突出環境特徵;表達真摯情感;暗示寓意作用。⑦色彩的渲染烘託。⑧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2)從修辭角度看: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3)從寫景角度看
感覺角度: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形、聲、色等);
觀察角度:定點觀察、移步換景、俯視仰視;
寫景順序:分層寫景(遠近、高低、內外)。
【表現手法】
1、細節描寫。
2、白描:文字簡練單純,突出景物或人物特點,簡潔準確、生動傳神。
3、象徵: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1)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抒發思想感情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2)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可感的形象,給讀者豐富的聯想空間。
4、對比: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不同的兩個事物(人)或一個事物(人)的兩個不同方面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
作用:(1)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事物特點。(2)形象鮮明,深化主題。
5、襯託: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用相似的作陪襯叫「正襯」,用相反的作陪襯叫「反襯」。
作用:(1)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強化思想、感情。(2)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6、渲染:用景物、環境或人物的行動、心理進行多方面描繪某一事物,用來突出所要表達的對象。
作用:(1)營造氛圍,表現人物性格,深化主題;(2)為行文設置鋪墊。
7、想像(聯想):聯想,就是由當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相關聯或相似的事物、觀念。想像,是以生活為基礎,以記憶中的表象為起點,對所想像的事物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出一個並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過程。
作用:(1)使文章內容豐富、形象豐滿;(2)在形式上變化多姿,生動活潑。
9、揚抑: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
作用:(1)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2)欲擒故縱,曲折生動,引人入勝;(3)設置懸念,形成波瀾。
10、類比:基於兩種不同事物或道理間的類似,藉助喻體的特徵,通過聯想來對本體加以修飾描摹的一種文學修辭手法(說理方法)。
作用:(1)以淺寓深,更淺顯形象地突出本體事物特徵,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2)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託氣氛,引起讀者的聯想。
11、照應:前後照應(首尾呼應),後文對前文寫過的內容作補充或加深,前文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作用: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2、鋪墊:先不把謎底揭開,通過敘事、寫人、描景等,為下文張本(引出下文)。
作用:(1)烘託下文出現的主要人或事,使之更突出,主題得到深化。(2)引起讀者對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的急切期待心理。
13、伏筆:在文章的前面將下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出暗示,然後在相宜之處作呼應。
作用:(1)使故事情節的發展合理;(2)使讀者感到巧妙有趣。
14、懸念:在情節發展中設置某種疑端或矛盾衝突。
作用:使人產生關心事物發展或人物命運的心理活動,引人入勝。
15、正側結合:
作用:(1)能夠立體地塑造形象,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質;(2)使故事情節發展張弛有度(正面描寫使情節緊湊,側面描寫使情節舒緩);(3)使敘事過程詳略得當,詳寫部分內容豐滿,有血有肉。
16、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
作用:使表達更加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17、虛實結合:眼前為實,想像、回憶、虛構之事為虛。
作用:(1)更突出事物的特點;(2)更鮮明地刻畫人物;(3)更集中地揭示題旨。
18、點面結合:「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特徵的詳細描寫(具體描寫);「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描寫(概括描寫)。「點」,可以突出重點,體現深度;「面」,可以顧及全局,體現廣度。
作用:(1)點面結合,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2)最充分地表現思想,抒發感情,更好地表現主題。
19、託物言志: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作用:(1)使表達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2)使文章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20、開門見山:
作用:(1)敘事,直接從事件的的某個環節寫起,引人入勝;
(2)議論,直接表明觀點,讓讀者一目了然。
21、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作用:(1)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2)使語言辛辣幽默。
【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借代、排比、誇張、設問、反問、反覆、反語、雙關等
【結構方法】
開門見山、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首尾照應、伏筆、鋪墊等
【注意】
1.要堅持記牢概念。
先要熟記各種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布局謀篇、修辭手法等的概念,能夠根據文本內容做出判斷;然後就是注意這些概念的區別和聯繫,這樣才能明白命題者的意圖,準確選擇答題的方向。
2.要堅持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以及布局謀篇等,都屬於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們都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因此,鑑賞表達技巧時,一定要結合所表達的內容分析,不能就技巧談技巧,要立足文本。
3.要堅持同品味語言相結合。
在作品中,藝術技巧都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因此鑑賞藝術技巧時,也要與揣摩語言、品味語言結合在一起。
4.要堅持答題時的兩個原則。
答題的基本原則就是「答案要點化」「要點序號化」,這樣可以防止漏寫,也可以使條理清楚,使閱卷老師一目了然。
【知識點針對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苦惱
契訶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溼雪繞著剛點亮的街燈懶洋洋地飄飛,落在房頂、馬背、肩膀、帽子上,積成又軟又薄的一層。車夫約納·波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個幽靈。他在趕車座位上坐著,一動也不動,身子往前傴著,傴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傴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會覺得用不著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馬也一身白,也一動不動。它那呆呆不動的姿勢,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樣筆直的四條腿,使得它活像拿一個小錢就可以買到的馬形蜜糖餅。
「趕車的,到維堡區去!」約納聽見了喊聲,猛地哆嗦一下,從粘著雪花的睫毛裡望出去,看見一個軍人,穿一件帶風帽的軍大衣。
「到維堡區去!」軍人又喊了一遍,「你睡著了還是怎麼的?到維堡區去!」
為了表示同意,約納就抖動一下韁繩。那匹瘦馬也伸長脖子,彎起它那像棍子一樣的腿,遲疑地離開原地走動起來了。
「你往哪兒闖,鬼東西!」約納立刻聽見那一團團川流不息的黑影當中發出了喊叫聲。
「你連趕車都不會!靠右走!」軍人生氣地說。
約納在趕車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針尖上似的,往兩旁撐開胳膊肘,不住轉動眼珠,就跟有鬼附了體一樣。他回過頭去瞧著乘客,努動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說話,然而從他的喉嚨裡卻沒有吐出一個字來,只發出「噝噝」的聲音。
「什麼?」軍人問。
約納撇著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勁,這才沙啞地說出口:「老爺,那個,我的兒子……這個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麼病死的?」
約納掉轉整個身子朝著乘客說:「誰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熱病吧……他在醫院裡躺了三天就死了……這是上帝的旨意喲。」
「趕你的車吧,趕你的車吧……」乘客說,「照這樣,明天也到不了。快點走!」
後來他有好幾次回過頭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閉上眼睛,分明不願意再聽了。他把乘客拉到維堡區以後,就把雪橇趕到一家飯館旁邊停下來,坐在趕車座位上傴下腰,又不動了。
「趕車的,到警察橋去!」那個駝子用破鑼般的聲音說。「一共三個人。二十戈比!」
約納抖動韁繩,吧噠嘴唇。二十戈比的價錢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顧不上講價了。那幾個青年人就互相推搡著,嘴裡罵聲不絕,走到雪橇跟前,三個人做出了決定:應該讓駝子站著,因為他最矮。
「好,走吧!」駝子站在那兒,用破鑼般的嗓音說,對著約納的後腦殼噴氣。
約納感到他背後駝子的扭動的身子和顫動的聲音。他聽見那些罵他的話,看到這幾個人,孤單的感覺就逐漸從他的胸中消散了。駝子罵個不停,謅出一長串稀奇古怪的罵人話。約納不住地回過頭去看他們。
正好他們的談話短暫地停頓一下,他就再次回過頭去,嘟嘟噥噥說:「我的……那個……我的兒子這個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駝子咳了一陣,擦擦嘴唇,嘆口氣說。「得了,你趕車吧,你趕車吧!諸位先生,照這樣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麼時候才會把我們拉到呢?」
約納迴轉身,想講一講他兒子是怎樣死的,可是這時候駝子輕鬆地呼出一口氣,聲明說,謝天謝地,他們終於到了。
約納收下二十戈比以後,久久地看著那幾個遊蕩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靜又向他侵襲過來。
他的苦惱剛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現,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約納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兩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這成千上萬的人當中有沒有一個人願意聽他傾訴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誰都沒有注意到他,更沒有注意到他的苦惱。
他受不住了。「回大車店去,」他想,「回大車店去!」
那匹瘦馬仿佛領會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來。大約過了一個半鐘頭,約納已經在一個骯髒的大火爐旁邊坐著了。「連買燕麥的錢都還沒掙到呢,」他想。牆角上有一個年輕的車夫站起來,帶著睡意嗽一嗽喉嚨,往水桶那邊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約納問。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兒子死了……你聽說了嗎?」
約納看一下他的話產生了什麼影響,可是一點影響也沒看見。那個青年人已經蓋好被子,連頭蒙上,睡著了。
老人就嘆氣,搔他的身子。如同那個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樣,他渴望說話。要是能跟娘兒們談一談,那就更好。她們雖然都是蠢貨,可是聽不上兩句就會哭起來。
「去看一看馬吧,」約納想。他穿上衣服,走到馬房裡,他的馬就站在那兒。「你在吃草嗎?」約納問他的馬說,看見了它的發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買燕麥的錢沒有掙到,那咱們就吃草好了……我已經太老,不能趕車了……該由我的兒子來趕車才對,他才是個地道的馬車夫……只要他活著就好了……」約納沉默了一忽兒,繼續說:「我的小母馬……姚內奇不在了……他下世了……比方說,你現在有個小駒子,忽然,這個小駒子下世了……你不是要傷心嗎?」
那匹瘦馬嚼著草料,聽著,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氣。
約納講得入了迷,就把他心裡的話統統對它講了……
(本文有刪改)
契訶夫這篇小說有什麼藝術特點,請進行簡要分析。
(1)語言簡練。小說用詞簡潔精煉,短句多,而寓意豐富,達到言簡意賅效果。
(2)環境烘託。用昏暗的暮色和大片的溼雪來烘託約納所處的社會環境之冷漠。
(3)諷刺手法。約納渴望訴說失子之痛,卻無人願意傾聽,只好對馬進行訴說。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寫作特點的分析能力。解答時,緊扣題目強調的「藝術特點」這一關鍵詞,聯繫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進行分析即可。分析藝術特點常見的角度有:人物描寫的手法、情節構思的技巧、環境描寫的作用、語言風格以及藝術手法的運用等。
「趕車的,到維堡區去!」「約納抖動韁繩,吧噠嘴唇」「照這樣,明天也到不了。快點走!」「聲明說,謝天謝地,他們終於到了」「老人就嘆氣,搔他的身子」不管是敘述還是語言描寫都多用短句,語意豐富,簡潔生動;
「暮色昏暗。大片的溼雪繞著剛點亮的街燈懶洋洋地飄飛,落在房頂、馬背、肩膀、帽子上,積成又軟又薄的一層」開頭的環境描寫既是自然環境,也暗含社會環境,用環境烘託人物的處境和遭遇,揭示當時社會的黑暗;
小說反覆描寫的一個重要情節就是車夫向乘客和同行敘述自己的失子之痛:「約納撇著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勁,這才沙啞地說出口:『老爺,那個,我的兒子……這個星期死了。』」「『趕你的車吧,趕你的車吧……』乘客說」「他就再次回過頭去,嘟嘟噥噥說:『我的……那個……我的兒子這個星期死了!』」「得了,你趕車吧,你趕車吧!」「老弟,我的兒子死了……你聽說了嗎?」「那個青年人已經蓋好被子,連頭蒙上,睡著了」,在大家都對他的訴說不感興趣之後,他只能對著他的小母馬訴說,「那匹瘦馬嚼著草料,聽著,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氣」 「約納講得入了迷,就把他心裡的話統統對它講了」。將「人與人」的關係與「人與馬」的關係相對比,沒有人聽約納的訴說而馬卻靜靜地聽著,這強烈的對比,突出了人物內心的孤獨無助,具有強烈的諷刺效果。據此分條概括即可。
聲明:此內容是從網絡搜集,並且免費分享,如涉及侵權可以聯繫我,我會刪除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