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6-25 16:56:46 3
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布了一種以車輛自身配置的風、光、人發電裝置,在停駛時可利用任何方向的來風及太陽光,隨時隨地發電並充入蓄電池,在行駛時更能將增加油耗三分之一以上的,迎頭阻力風變害為利,用來發電而且風越大發電能力越強,同時還能在每天健身鍛鍊的同時,和緊急情況下用人力推拉和蹬踏方式發電,從而使電動汽車達到了綠色、環保、節能、價廉、便捷的技術方案,其由:車頭蓋、車頂篷上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車頂風力發電機,車頭風力發電機,人力發電裝置組成。
【專利說明】—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
一【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電動汽車領域,涉及一種新能源電動汽車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
二【背景技術】
[0002]現在的電動汽車因為綠色環保的優勢,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的電動汽車:一是油、電混合動力車,其在長途或郊區用傳統的燃油做動力行駛,進入市區用蓄電池的電力行駛以減少燃油尾氣對城市空氣的汙染,但是因雙動力配置,成本大、售價高、推廣普及難;另一種是:以蓄電池為動力的純電動汽車,因鉛酸電池重量大,儲電量小,而同體積的鋰電池雖儲電量提高,但成本高和攜帶同體積燃油的燃油車相比,行駛裡程相差甚大。因此「腿短」及無法像燃油車可隨時加油的便捷性差,更使其遭遇推廣應用難的困境。因此極需發明一種造價低、跑的遠、便捷實用的純電動汽車,而這種車的關鍵是:靠電動汽車自身配置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來自身發電,延長行駛裡程提高便捷性的技術。
三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目前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造價高,蓄電池式純電動汽車行駛裡程短,便捷性差而造成的推廣、普及、應用難的困境,本發提出了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其和現有最接近的油電混合電動汽車,電能的供給方式,共有的必要技術特徵是:都可以依靠自身的裝置為蓄電池充電,及使用電能行駛的技術方案,而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在於:以車輛自身配置的風、光、人發電裝置,在停駛時可利用任何方向的來風及太陽光,隨時隨地發電並充入蓄電池,在行駛時更能將增加油耗三分之一以上的,迎頭阻力風變害為利,用來發電而且風越大發電能力越強,同時還能在每天健身鍛鍊的同時,和緊急情況下用人力推拉和蹬踏方式發電,從而使電動汽車達到了綠色、環保、節能、價廉、便捷的技術方案,其由:車頭蓋、車頂篷上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車頂風力發電機,車頭風力發電機,人力發電裝置組成,
[0004]所述的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車頭蓋、車頂篷上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有別於現在的汽車上:單純起保護、遮擋及提高舒適度的車頭蓋、車頂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現有車頂篷的頂上,設置一個由四角柱支撐起,在車頂風力發電機之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及兼做車頭蓋的前太陽能電池板,充分利用車頭蓋及車頂的外露面,只要有太陽光照射就能自身發電的技術,
[0005]所述的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車頂風力發電機,有別於現在最接近的立軸固定槳片風力發電技術,而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在於:在車頂與車頂太陽能電池板之間的空間內,設置一個扁狀立軸風力發電機,其四個扇葉都安裝在,兼做立軸的風力發電機轉子為中心的,上、下兩個十字形扇架之間的扇立柱上,在風的吹動之下帶動發電機的轉子旋轉,將風能轉變為電能,每個扇葉都能在不同位置時在風的作用下自動擺動,做到無論任何方向來的風,扇葉都能在314度範圍內做有用功的技術方案,其設計是:固定在風力發電機轉子立軸上的上、下兩個十字形扇架,呈尖頭朝向順時針方向的橫V字形,這樣不僅強度高而且能自身能起兜風作用,順時針旋轉做有用功;,十字形扇架的外端為,將上、下十字形扇架對應端固定連接的後敞口梯形扇立柱,其斜置尖頭朝順時針方向,固定連接時扇立柱鈍角的後短邊及與之平行的長邊,和十字形扇架的邊線呈45度角,後敞口梯形扇立柱,其也能起兜風作用,做有用功,順時針旋轉;在銳角扇尖為45度銳角時,扇立柱尖頭後內鈍角的角度是138度,以保證扇葉轉到4點30分到9點的範圍內:扇面和十字形扇架的邊呈90度垂直狀態;在10點30分位置以後:扇面和十字形扇架的邊呈45度角狀態;在後敞口梯形扇立柱的短邊外側,用合頁同扇葉做活動聯接;每個後敞口梯形扇立柱鈍角兩個邊的外側,設上、下減震消音彈性軟墊,這樣的技術方案,使每個扇葉的運動軌跡為:銳角扇尖在4點30分位置時,扇葉在銳角扇尖兜內的風吹動下迅速、無聲的向5點方向擺動,扇面和十字形扇架的邊線從45度夾角,變成90度夾角,這樣扇葉的大扇面從銳角扇尖內側被風吹,變為外側被風直吹,最大限度的接受風吹的作用力,使扇葉順時針繼續旋轉;並且在9點到10點30分的範圍時,銳角扇尖及扇葉在迎面頂風作用下,始終保以最小面積的線狀面對著迎面頂風,將風阻減小到最小狀態;在扇葉繼續轉到過10點30分以後,緊挨扇葉銳角扇尖後的大扇面前端處會緊貼到後部扇立柱的彈簧或彈性軟墊之上,使其扇面和十字形扇架邊線呈45度角狀態,在頂風情況下,將作用在扇葉銳角扇尖外側及銳角扇尖後的大扇面內側上的風力,分解成矢量橫向推力,推動扇葉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軸心轉動到12點位置;從此開始,扇葉銳角扇尖後的大扇面內側及銳角扇尖兜都被風直接吹動,扇葉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軸心轉動,一直到4點30分鐘位置,扇葉在吹在銳角扇尖兜的風作用下,向5點鐘方向擺動,每個扇葉從而完成360度的轉動;為了加強強度及充分利用風力,在相鄰的兩個扇架端頭設尖頭朝外緣的側V字形加強梁,並在加強梁、扇架、扇立柱內根據它們長度設數個加強片;在汽車頂上使立軸風車高效的四個銳角尖、兜式扇葉是:每個扇葉為一邊是大扇面的梯形兜狀,其迎風銳角扇尖是45度,在扇葉轉動到迎風位置時能最大限度的減小風阻,其後面內緣是一大扇面,並和扇銳角尖內設加強肋,大扇面的內側上、下兩端用合葉和扇立柱上、下兩端做活動連接,大扇面之後端呈燕尾狀分叉,扇葉的上、下是大扇面上、下邊折成的加強板,
[0006]所述的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車頭風力發電技術,有別於現在最接近的,燃油車的由內燃機驅動旋轉的降溫風扇,其特徵在於:這種車頭橫軸風力發電機是在發電機轉子的橫軸前端,垂直於橫軸的圓盤之上,在360度圓周上均勻分布八個扇葉,每個扇葉呈去尖平底扇形,扇葉以40度正負4度的斜傾角,通過扇葉插槽均勻固定在圓盤之上,扇葉大小以八個扇葉的垂直投影面積之和,達到所佔全部360度圓面積95 %以上為準,這樣的設計使吹在扇葉所在的360度面積內,風能的95 %作用在扇葉上,因為每隔扇葉以40度正負4度的斜面迎風,所以風能作用力的1/2以上矢量力變為橫向推力,推動扇葉和橫軸轉動發電,風扇的前面是柵格網安全風罩,兩個橫軸風力發電機後面是導風板、出風口,它們可將從車頭風力發電機穿過的風,引向車頂風力發電機前方,再次發揮作用,驅動車頂風力發電機發電的技術方案,
[0007]所述的一種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人力發電機技術,有別於現在最接近的自行車,只用腳踩在腳蹬之上做360度圓周運動驅動自行車前進的技術,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汽車前排座椅前方設置的人力發電裝置是,通過中部是軸承支點,上部有手推拉柄,下部有腳蹬可相對前、後運動的兩個推拉扛杆,其在人力的手推拉、腳的向前蹬踩下,使連杆往復運動,從而驅動大腿及輪盤旋轉,通過鏈條帶動安裝在車頭蓋下的飛輪和發電機高速旋轉發電的技術方案。
[0008]四顯著效果
[0009]I本發明的電動汽車不僅在停車時能利用自然界取之不盡的風能、太陽能發電,對電動汽車進行充電,而且乘車人能在做健身鍛練的同時驅動發電機發電,做到一舉兩得。使本發明的自發電動汽車蓄電池不僅能充足電,而且能通過逆變器將直流電變成220V交流電進行輸出,總功率可達每小時2000W以上,成為一個流動發電站。這一點在不能通電的草原、野外、無加油站道路上更能充分顯示出優越性。
[0010]2本發明可充分利用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太陽能及風能,將阻力風變害為寶,做到風越大發電能力越強,在緊急情況下可用人力發電徹底解決了電動車「腿短」的弱點,。大大提高了電功汽車的「便捷性」為普及電動車,減少燃油尾氣對空氣,特別是城市空氣品質的汙染具有重大意義,真正做到環保、節能、底碳。
五【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本發明的側視透視示意圖
[0012]圖2:本發明的前視透視示意圖
[0013]圖3:本發明的俯視透視示意圖
[0014]圖中:虛線表示太陽能電池板
[0015]I四角柱2太陽能電池板3扁狀立軸風力發電機4車頭橫軸風力發電機5人力發電裝置
六【具體實施方式】:
[0016]車頭雙橫軸風力發電機電動汽車設計方案的實施例:
[0017]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其和現有最接近的油電混合電動汽車,電能的供給方式,共有的必要技術特徵是:都可以依靠自身的裝置為蓄電池充電,使用電能行駛的技術方案,而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在於:以車輛自身配置的風、光、人發電裝置,在停駛時可利用任何方向的來風及太陽光,隨時隨地發電並充入蓄電池,在行駛時更能將增加油耗三分之一以上的,迎頭阻力風變害為利,用來發電,,而且風越大發電能力越強,同時還能在每天健身鍛鍊的同時,和緊急情況下用人力推拉和蹬踏方式發電,從而使電動汽車達到了綠色、環保、節能、價廉、便捷的技術方案,其由:車頭蓋、車頂篷上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車頂風力發電機,車頭風力發電機,人發電裝置組成,
[0018]所述的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車頭蓋、車頂篷上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有別於現在的汽車上:單純起保護、遮擋及提高舒適度的車頭蓋、車頂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現有車頂篷的頂上,設置一個由四角柱I支撐起,在車頂風力發電機之上的,太陽能電池板2,及兼做車頭蓋的前太陽能電池板2,充分利用車頭蓋及車頂的外露面,只要有太陽光照射就能自身發電的技術,
[0019]所述的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車頂風力發電機,有別於現在最接近的立軸固定槳片風力發電技術,而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在於:在車頂與車頂太陽能電池板之間的空間內,設置一個扁狀立軸風力發電機3,其四個扇葉都安裝在,兼做立軸的風力發電機轉子為中心的,上、下兩個十字形扇架之間的扇立柱上,在風的吹動之下帶動發電機的轉子旋轉,將風能轉變為電能,每個扇葉都能在不同位置時在風的作用下自動擺動,做到無論任何方向來的風,扇葉都能在314度範圍內做有用功的技術方案,其設計是:固定在風力發電機轉子立軸上的上、下兩個十字形扇架,呈尖頭朝向順時針方向的橫V字形,這樣不僅強度高而且能自身能起兜風作用,順時針旋轉做有用功;,十字形扇架的外端為,將上、下十字形扇架對應端固定連接的後敞口梯形扇立柱,其斜置尖頭朝順時針方向,固定連接時扇立柱鈍角的後短邊及與之平行的長邊,和十字形扇架邊線呈45度角,後敞口梯形扇立柱,也能起兜風作用,做有用功順時針旋轉;在銳角扇尖為45度銳角時,扇立柱尖頭後內鈍角的角度是138度,以保證扇葉轉到4點30分到9點的範圍內:扇面和十字形扇架的邊呈90度垂直狀態;在10點30分位置以後:扇面和十字形扇架的邊呈45度角狀態;在後敞口梯形扇立柱的短邊外側,用合頁同扇葉做活動聯接;每個後敞口梯形扇立柱鈍角兩個邊的外側,設上、下減震消音彈性軟墊,這樣的技術方案,使每個扇葉的運動軌跡為:銳角扇尖在4點30分位置時,扇葉在銳角扇尖兜內的風吹動下迅速、無聲的向5點方向擺動,扇面和十字形扇架的邊線從45度夾角,變成90度夾角這樣扇葉的大扇面從銳角扇尖內側被風吹,變為外側被風直吹,最大限度的接受風吹的作用力,使扇葉順時針繼續旋轉;並且在9點到10點30分的範圍時,銳角扇尖及扇葉在迎面頂風作用下,始終保以最小面積的線狀面對著迎,面頂風,將風阻減小到最小狀態;在扇葉繼續轉到過10點30分以後,緊挨扇葉銳角扇尖後的大扇面前端處會緊貼到後部扇立柱的彈簧或彈性軟墊之上,使其扇面和十字形扇架邊線呈45度角狀態,在頂風情況下,將作用在扇葉銳角扇尖外側及銳角扇尖後的大扇面內側上的風力,分解成矢量橫向推力,推動扇葉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軸心轉動到12點位置;從此開始,扇葉銳角扇尖後的大扇面內側及銳角扇尖兜都被風直接吹動,扇葉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軸心轉動,一直到4點30分鐘位置,扇葉在吹在銳角扇尖兜的風作用下,向5點鐘方向擺動,每個扇葉從而完成360度轉動;為了加強強度及充分利用風力,在相鄰的兩個扇架端頭設尖頭朝外緣的側V字形加強梁,並在加強梁、扇架、扇立柱內根據它們長度設數個加強片;在汽車頂上使立軸風車高效的四個銳角尖、兜式扇葉是:每個扇葉為一邊是大扇面的梯形兜狀,其迎風銳角扇尖是45度,在扇葉轉動到迎風位置時能最大限度的減小風阻,其後面內緣是一大扇面,並和扇銳角尖內設加強肋,大扇面的內側上、下兩端用合葉和扇立柱上、下兩端做活動連接,大扇面之後端呈燕尾狀分叉,扇葉的上、下是大扇面上、下邊折成的加強板,
[0020]所述的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車頭風力發電技術,有別於現在最接近的,燃油車的由內燃機驅動旋轉的降溫風扇,其特徵在於:這種車頭橫軸風力發電機4是在發電機,轉子的橫軸前端,垂直於橫軸的圓盤之上,在360度圓周上均勻分布八個扇葉,每個扇葉呈去尖平底扇形,扇葉以40度正負4度的斜傾角,通過扇葉插槽均勻固定在圓盤之上,扇葉大小以八個扇葉的垂直投影面積之和,達到所佔全部360度圓面積95%以上為準,這樣的設計使吹在扇葉所在的360度面積內,風能的95%作用在扇葉上,因為每個扇葉以40度正負4度的斜面迎風,所以風能作用力的1/2以上矢量力變為橫向推力,推動扇葉和橫軸轉動發電,風扇的前面是柵格網安全風罩,兩個橫軸風力發電機後面是導風板、出風口,它們可將從車頭風力發電機穿過的風,引向車頂風力發電機前方,再次發揮作用,驅動車頂風力發電機發電的技術方案,
[0021]所述的一種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人力發電機技術,有別於現在最接近的自行車,只用腳踩在腳蹬之上做360度圓周運動驅動自行車前進的技術,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汽車前排座椅前方設置的人力發電裝置5是,通過中部是軸承支點,上部有手推拉柄,下部有腳蹬可相對前、後運動的兩個推拉扛杆,其在人力的手推拉、腳的向前蹬踩下,使連杆往復運動,從而驅動大腿及輪盤旋轉,通過鏈條帶動安裝在車頭蓋下的飛輪和發電機高速旋轉發電的技術方案。
[0022]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只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在於:以車輛自身配置的風、光、人發電裝置,在停駛時可利用任何方向的來風及太陽光,隨時隨地發電並充入蓄電池,在行駛時更能將增加油耗三分之一以上的,迎頭阻力風變害為利,用來發電,,而且風越大發電能力越強,同時還能在每天健身鍛鍊的同時,和緊急情況下用人力推拉和蹬踏方式發電,從而使電動汽車達到了綠色、環保、節能、價廉、便捷的技術方案,其由:車頭蓋、車頂篷上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車頂風力發電機,車頭風力發電機,人發電裝置組成, 所述的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車頭蓋、車頂篷上太陽能光伏電池板,有別於現在的汽車上:單純起保護、遮擋及提高舒適度的車頭蓋、車頂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現有車頂篷的頂上,設置一個由四角柱(I)支撐起,在車頂風力發電機之上,太陽能電池板(2),兼做車頭蓋的前太陽能電池板(2),充分利用車頭蓋及車頂的外露面,只要有太陽光照射就能自身發電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車頂風力發電機,有別於現在最接近的立軸固定槳片風力發電技術,而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在於:在車頂與車頂太陽能電池板之間的空間內,設置一個扁狀立軸風力發電機(3),其四個扇葉都安裝在,兼做立軸的風力發電機轉子為中心,上、下兩個十字形扇架之間的扇立柱上,在風的吹動之下帶動發電機的轉子旋轉,將風能轉變為電能,每個扇葉都能在不同位置時在風的作用下自動擺動,做到無論任何方向來的風,扇葉都能在314度範圍內做有用功的技術方案,其設計是:固定在風力發電機轉子立軸上的上、下兩個十字形扇架,呈尖頭朝向順時針方向的橫V字形,這樣不僅強度高而且能自身能起兜風作用,順時針旋轉做有用功;,十字形扇架的外端為,將上下十字形扇架對應端固定連接的後敞口梯形扇立柱,其斜置尖頭朝順時針方向,固定連接時扇立柱鈍角 的後短邊及與之平行的長邊和十字形扇架的邊線呈45度角,後敞口梯形扇立柱,也能起兜風作用,做有用功,順時針旋轉;在銳角扇尖為45度銳角時,扇立柱尖頭後內鈍角的角度是138度,以保證扇葉轉到4點30分到9點的範圍內:扇面和十字形扇架的邊呈90度垂直狀態;在10點30分位置以後:扇面和十字形扇架的邊呈45度角狀態;在後敞口梯形扇立柱的短邊外側,用合頁同扇葉做活動聯接;每個後敞口梯形扇立柱鈍角兩個邊的外側,設上、下減震消音彈性軟墊,這樣的技術方案,使每個扇葉的運動軌跡為:銳角扇尖在4點30分位置時,扇葉在銳角扇尖兜內的風吹動下迅速、無聲的向5點方向擺動,扇面和十字形扇架的邊線從45度夾角,變成90度夾角這樣扇葉的大扇面從銳角扇尖內側被風吹,變為外側被風直吹,最大限度的接受風吹的作用力,使扇葉順時針繼續旋轉;並且在9點到10點30分的範圍時,銳角扇尖及扇葉在迎面頂風作用下,始終保以最小面積的線狀面對著迎,面頂風,將風阻減小到最小狀態;在扇葉繼續轉到過10點30分以後,緊挨扇葉銳角扇尖後的大扇面前端處會緊貼到後部扇立柱的彈簧或彈性軟墊之上,使其扇面和十字形扇架邊線呈45度角狀態,在頂風情況下,將作用在扇葉銳角扇尖外側及銳角扇尖後的大扇面內側上的風力,分解成矢量橫向推力,推動扇葉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軸心轉動到12點位置;從此開始,扇葉銳角扇尖後的大扇面內側及銳角扇尖兜都被風直接吹動,扇葉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軸心轉動,一直到4點30分鐘位置,扇葉在吹在銳角扇尖兜的風作用下,向5點鐘方向擺動,每個扇葉從而完成360度的轉動;為了加強強度及充分利用風力,在相鄰的兩個扇架端頭設尖頭朝外緣的側V字形加強梁,並在加強梁、扇架、扇立柱內根據它們長度設數個加強片;在汽車頂上使立軸風車高效的四個銳角尖、兜式扇葉是:每個扇葉為一邊是大扇面的梯形兜狀,其迎風銳角扇尖是45度,在扇葉轉動到迎風位置時能最大限度的減小風阻,其後面內緣是一大扇面,並和扇銳角尖內設加強肋,大扇面的內側上、下兩端用合葉和扇立柱上、下兩端做活動連接,大扇面之後端呈燕尾狀分叉,扇葉的上、下是大扇面上、下邊折成的加強板, 所述的一種能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車頭風力發電技術,有別於現在最接近的,燃油車的由內燃機驅動旋轉的降溫風扇,其特徵在於:這種車頭橫軸風力發電機(4)是在發電機轉子的橫軸前端,垂直於橫軸的圓盤之上,在360度圓周上平均分布八個扇葉,每個扇葉 呈去尖平底扇形,扇葉以40度正負4度的斜傾角,通過扇葉插槽均勻固定在圓盤之上,扇葉大小以八個扇葉的垂直投影面積之和,達到所佔全部360度圓面積.95 %以上為準,這樣的設計使吹在扇葉所在的360度面積內,風能的95 %作用在扇葉上,因為每個扇葉以40度正負4度的斜面迎風,所以風能作用力的1/2以上矢量力變為橫向推力,推動扇葉和橫軸轉動發電,風扇的前面是柵格網安全風罩,兩個橫軸風力發電機後面是導風板、出風口,它們可將從車頭風力發電機穿過的風,引向車頂風力發電機前方,再次發揮作用,驅動車頂風力發電機發電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一種風、光、人組合自身發電的純電動汽車技術的,人力發電機技術,有別於現在最接近的自行車,只用腳踩在腳蹬之上做360度圓周運動驅動自行車前進的技術,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汽車前排座椅前方設置的人力發電裝置(5)是,通過中部是軸承支點,上部有手推拉柄,下部有腳蹬可相對前、後運動的兩個推拉扛杆,其在人力的手推拉、腳的向前蹬踩下,使連杆往復運動,從而驅動大腿及輪盤旋轉,通過鏈條帶動安裝在車頭蓋下的飛輪和發電機高速旋轉發電的技術方案。
【文檔編號】B60L8/00GK104029601SQ201310068605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5日
【發明者】丁文鬥 申請人:天津三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