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深入解讀(荒誕解析之金庸武俠小說九大未解之謎)
2023-06-11 11:12:17 1
2018年10月30日,全球武俠愛好者收到了一個令人無限感傷的消息,武俠小說巨擘金庸先生逝世,他一生著作頗豐,對武俠小說乃至整個華語文壇都影響深遠,是當代當之無愧的宗師大家!
曾經有人問我什麼是經典,我的回答是,一件作品,我的爺爺奶奶喜歡,我的爸爸媽媽喜歡,我也喜歡,甚至到我的子女那一代依然喜歡,這就叫經典!從1958年香港峨眉影片公司拍攝《射鵰英雄傳》開始,時至今日,金庸先生的作品已被改編出多達102部影視作品,雖然質量良莠不齊,但充分說明了金老作品的受歡迎程度,堪稱領袖群倫。
金庸先生的社會地位和歷史影響無需我贅述,雖然金老逝去了,但他的15部武俠巨著永遠留在了人間,這是他留給人們的一筆絢爛的文化財富,對他所構建的武俠世界的研究也會永無止境。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金老作品中的九大謎題:
1、屠龍刀是什麼材料?
先來看看原著中的描寫:
【俞岱巖站立之處和那爐子相距數丈,已然熱得厲害,爐中之熱。 可想而知,但見火焰由紅轉青,由青轉白,那柄單刀卻始終黑黝黝地,竟沒起半點暗紅之色。 他將屠龍刀拂拭乾淨,在熊熊大火之旁細看。但見那刀烏沉沉的,非金非鐵,不知是何物所制,先前長白三禽鼓起烈火鍛鍊,但此刀竟絲毫無損,實是異物。
群豪久聞屠龍寶刀之名,但見這刀黑黝黝的毫不起眼,心下都存了一個疑團:「怎知此刀是真是假?」只見常金鵬緩緩的將刀交給左首舵主,說道:「試鐵錘!」 那舵主接過單刀,將刀擱在鐵砧之上,刀口朝天,另一名神力舵主提起大鐵錘,便往刀口上擊落。只聽得嗤的一聲輕響,鐵錘的錘頭中分為二,一半連在錘杆,另一半跌落在地。群豪一驚之下,都站了起來,均想:斷金切玉的寶劍利刃雖然罕見,卻也不是絕無僅有,但這柄屠龍刀削鐵錘如切豆腐,連叮噹之聲也聽不到半點,若非神物,怎可如此?】
好了,從這段文字我們能得到的信息是,屠龍刀具有以下屬性:
黑色的,而且是烏黑 材料非金非鐵 不怕燒,爐中純白火焰也不能熔化它
密度大,非常重
非常鋒利,削鐵錘像切豆腐
還有一點,我截取的文字中沒有體現出來,那就是具有磁性,能吸敵人的暗器
小編曾就以上問題查過相關資料,可以肯定是一種複合材料,概括來說就是鉑 鎳 隕鐵 鈷 二氧化矽 這些材料混合混合可以滿足它幾乎所有的屬性,鉑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高貴的金屬,延展性好但可鑄性低,熔點高達1772℃,抗腐蝕性超強,不溶於硫酸、鹽酸、硝酸和鹼溶液,在任何溫度下都不會氧化,最大的缺點就是含量低,在地殼中濃度只有百萬分之0.005,人類使用鉑金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七百年,也就是中國東周時期;鎳具有磁性,硬度較高但具有延展性,抗腐蝕性強,熔點1453℃,早在公元前二百年,中國西漢時期便有使用鎳的記載;隕鐵是天外來客,一般為鐵鎳合金,鐵的含量佔到了80%,這種外太空的合金硬度較高,具有磁性,《倚天屠龍記》提到的西方精金便是隕鐵,隕鐵被直接用於兵器製造最有力的證據便是馬來劍;鈷是一種鋼灰色金屬,有磁性,硬度高,抗腐蝕性強,熔點1495℃,特別要說明的是它耐高溫,中國古代的陶瓷業便大量使用鈷,鈷鎳鐵合金如今被廣泛應用於航空領域,就是因為它耐高溫;二氧化矽是著名的耐火材料,用於陶瓷和玻璃生產,且在自然界中存在天然二氧化矽。
綜上所述,屠龍刀便是一種金屬陶瓷複合材料,而且以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能工巧匠極多,熔化這些金屬大約是可以做到的。屠龍刀、倚天劍、聖火令以及韋小寶那把匕首都是這種材料做的。
2、屠龍刀、倚天劍中的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是怎麼放進去的?
關於這個問題,小編曾經請教過一些高手,這裡邊有兩個難點,一是鑄造這兩把神兵的時候怎麼保證秘籍不被燒毀,二是那些不明情由的武林人士用火燒它的時候怎麼保證秘籍不被燒毀。
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既然要在刀身中放秘籍,裡邊就得保證是中空的,那樣的話可以把刀身和刀柄分別鑄造,刀身鑄好後冷卻,然後放入秘籍,再把兩部分進行焊接,中國古代擁有領先全球的兵器鍛焊技術,我想屠龍刀也不例外;第二要解決的就是後世人對它探索的時候會經過火燒,那樣刀身會發熱,極有可能燒毀藏在刀身中的秘籍,最合理的解釋是放入秘籍的時候包裹一層石棉布,但原著中並沒有這樣的描寫,那就只能從屠龍刀本身的材料中來看,我認為,在放置秘籍的中空壁處的材料應該是二氧化矽和鉑,原著中寫到,俞岱巖看到有人把屠龍刀放在爐中燒,那火是白色的,而我們知道,純白色火焰的溫度為1500℃,而二氧化矽的熔點為1650℃,而屠龍刀材料之一的鉑的熔點更是高達1772℃,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屠龍刀被燒而裡面的秘籍不毀。
3、守宮砂是什麼東西,現實中可有此物?
在金庸小說裡,「守宮砂」明確交代的地方有三:《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俠客行》中石破天的養母梅芳姑。它是中國古代人用來標記未婚女子「貞操」的標誌。當女嬰出生不久,父母便會在女嬰右臂上用守宮砂標印這種紅色的標記。女子未婚之前,這種標記一直存在,不會褪色。一旦該女子結婚或與男性發生關係,標記便會消去。雖然在《淮南.萬畢術》、張華《博物志》、彭乘《墨客揮犀》等古籍中對守宮砂都有記載,就連一向務實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也用「失傳」一詞形容此物,但經過現代科學家考證,守宮砂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暗示,使被點上守宮砂的女性在潛意識裡產生敬畏廉恥之心,不敢越過道德的底線。
4、為什麼蛛兒被張無忌咬了一口就愛上了他?
這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叫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心理學上認為,促成這種症狀有一些必要的條件,首先被害人獨立性差,依賴性強,長期處於害怕不安的環境中,蛛兒依賴金花婆婆,又害怕金花婆婆,更怕她爹哪天找到她並殺死她,但不論是金花婆婆還是她爹,都從來沒有虐待過她,張無忌可以說是第一個真正傷害蛛兒的人,這種感覺從未有過,再加上她本身的心理缺陷,才促成了這一看似荒謬的愛情。
5、葵花寶典記載蓋世武功,被閹割的男人能否擁有比正常男人更強大的力量?
關於葵花寶典,它在整個《笑傲江湖》裡貫穿始終,幾乎所有前因後果都跟它有關,其真實性居然也有人考證過,英國前海軍軍官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在《1421:中國發現世界》中認為:「鄭和是失傳的古代武術經典之一《葵花寶典》的作者,他和他的同僚憑藉驚人的武術造詣徵服了美洲的土著人。」不得不說,英國人的腦洞也是挺大的。
太監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的特有產物,是統治者對男性的一種殘害,沒有了生殖器,體內雄性激素大量減少,應有的男子氣概和力氣也會大幅降低,雖不能說手無縛雞之力,但與「勇武」二字基本上是沾不上邊的。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專門有一章寫太監,他寫道:太監的聲音是「死陰活氣的」,不僅心理扭曲,身體也虛弱,「有一次我玩救火用的唧筒,噴水取樂。正玩著,前面走過來了一個年老的太監,我又起了惡作劇的念頭,把龍頭衝著他噴去。這老太監蹲在那裡不敢跑開,竟給冷水激死過去。後來經過一陣搶救,才把他救活過來。」 但太監裡有沒有武力值很高的呢?還真有,而且還不少,這裡撿幾個典型的說說。
有史記載的第一個太監高手是勃鞮,他曾兩次被派刺殺重耳,也就是春秋五霸的晉文公,全都險些得手,有一次一劍砍斷了重耳的袖子,此人不但耐力驚人,而且精於技擊,最後投靠晉文公還獲得重用;
第二個叫楊思勖,唐玄宗時期,此人以軍功累加輔國大將軍。後又加驃騎大將軍,封虢國公,一生智勇雙全,多次平叛,戰功赫赫,但生性殘暴,可以說是唐朝武力值最高的太監;
第三個是北宋的童貫,掌管兵權長達20年的大奸臣,此人不但身材魁梧,偉觀視,皮骨勁如鐵(《宋史》載),而且當太監當的長鬍子這麼有突破性,絕對稱得上是空前絕後;
第四個是董百川,晚晴著名的武術家,其自創的八卦掌至今仍是中國三大內家拳法之一,對於中華武術的影響非常深遠,但他為什麼當太監至今都是一個謎。
其實像這種武力值超高的太監在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另外太監普遍比較長壽,非正常死亡的咱們今天不討論,就說晚晴時期的太監吧,李蓮英活了65歲,小德張活了81歲,最厲害的當屬孫耀庭,他生於1902年,卒於1996年,活了94歲,真是曠古絕今,而且他的自傳《中國最後一個太監》還在1988年被改編成了電影,由莫少聰,溫碧霞主演。
為什麼太監會長壽呢?按醫學的解釋就是,雄激素減少、雌激素增多有利於男人身體健康及壽命延長。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擁有更多雌激素的女性平均壽命一直高於男性。現代醫學認為,雄激素與雌激素在人體是同時存在的。太監閹割後,雄激素大量減少,導致雌激素分泌增多。因此,太監的壽命就會高於普通男人。 最後回到正題,太監高手形象的出現,代表了人們對封建皇權的憎惡與恐懼,另外太監與正常人類社會接觸不大,具有神秘色彩,在金庸武俠裡,太監或者自宮的人幾乎沒好人,比如嶽不群,東方不敗,海大富等。
6、輕功是否真實存在,人類不藉助外力能否飛簷走壁?
小編認為,金庸筆下的輕功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長距離奔跑,二是小空間內的閃轉騰挪,三是方寸間的閃避身法。但像影視劇中的那種不藉助任何外力的違反空氣動力學的超遠距離飛行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武俠劇裡的輕功,基本可以理解為具有超常耐力又行為敏捷的古代跑酷!
7、天山冰蠶是什麼動物?
不好意思,雖然在中國古詩詞及古籍上有關於冰蠶的記載,比如蘇軾的《徐大正閒軒》有「冰蠶不知寒,火鼠不知暑。」的詩句。《太平御覽》卷八百二十五〈資產部五‧蠶〉晉‧王嘉《拾遺錄》:「員嶠之山名環丘,有冰蠶長七寸,黑色, 有角有鱗,以霜雪覆之,然後作繭,長一尺,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入水而不濡,投火則經宿不燎,海人獻堯 以為黼黻。」《春秋異考》記載:冰蠶,性至陰,有劇毒,產於北冥蠻荒,柘葉為食,絲極韌,刀劍不可斷,作琴瑟弦,遠勝凡絲矣,然遇火即化。陰興於三九,故冰蠶三變而所消,死於九,三九二十七,故二十七年而繭。然若以冥泠柘為食者,可九變,喜戰好鬥,兩蠶相遇,不死不休,死者可化繭,繭破則復生,九死而九生者,冰蠶魄也!十丈之內莫敢近,遇之則凍斃,然得之以烈火煅,可得冰蠶珠魄,至寶!
但是冰蠶這種東西,只存在於人們的幻想和寫作中,現實中並沒有這種動物!小編搜集了很多動物資料,也沒有找到跟冰蠶類似的。
8、張三丰是否確有其人?太極拳是否為其所創?
在《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武功冠絕天下,而且異常長壽,深受武林各派敬仰,阿婆主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張三丰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他的七個徒弟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但真正是張三丰徒弟的只有張松溪和張翠山兩人,其餘五人被金老移花接木全都寫成了張三丰的徒弟。但太極拳與張三丰沒有任何關係。
張三丰在歷史上是個傳奇,他究竟活了多大歲數可稱得上是歷史之謎,史載他名君寶(又名全一),字符元,道號三豐,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 出生遼東,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1280年)辭官出家修道,拜火龍真人為師,為武當派開山祖師,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明熹宗封號「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他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張三丰在歷史上也確實是個武功高手,內家拳之一的十段錦便是由他所創,但說太極拳始於張三丰無史料依據,最權威的記載是太極拳是由河南省溫縣陳家溝的陳王廷所創,後逐漸衍生出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多家流派。太極拳的理論基礎源於先秦時期的《周易·繫辭》,經宋代周敦頤《太極圖說》完善,結合明朝天啟年間天台紫凝道人所著《易筋經》 道家修煉的養氣、吐納 中醫的禽戲發展而成,陳王廷第十四世弟子陳長興和陳有本二人將太極拳的理論和招式歸納總結,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2007年7月31日,中國武術協會命名溫縣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
9、大俠們整天研習武功,遊山玩水,打抱不平,靠啥吃飯?
武俠小說裡的各路幫派,和現在的武館甚至是黑社會別無二致。第一種是與宗教沾邊的,有大批信徒的供奉,比如少林、武當、峨眉、青城等;第二種多是一方豪強,行為正義的或依附於當地士紳,或依附於地方政府,幫助管理地方,維護地方安寧,由當地紳縉出資扶持;第三種是收徒教授武功收受學費,這些習武之人,除了當地有習武風俗的,如廣東佛山等地,基本上都是讀不好書,無心仕途的,有的窮人家的孩子交不起學費怎麼辦,那就只能從學徒開始幹,要進行體力勞作;第四種是做生意,比如倚天屠龍記裡的都大錦就是,他們從某一個幫派學藝,後來下海經商,事業有成再出資回報,就像現在的清華北大校友給母校捐款一樣;第五種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如黃藥師,他是一島之主,所住的地方孤懸海外,島上的所有資源連同附近海域的水產都是他的衣食來源;最後一種就是土匪了,攔路搶劫,殺人越貨。
編者按:以上便是小編挑選的九個謎題及解答,在下知識儲備有限,對金庸先生作品的理解也較為膚淺,寫的不好,還望廣大讀者多多包涵,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我一定虛懷若谷,虛心接受,請大家不吝賜教,小編在此謝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