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千瀑之城介紹(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2023-06-11 07:10:03 5
走遍千山萬水 還數赤水最美
走遍千山萬水 還數赤水最美
赤水,這個地方我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早在讀書的時候就應該知道了,因那時學習中國革命史時,就會學到大名鼎鼎的紅軍「四渡赤水」的故事。它對中國革命的影響之深遠是不言而喻的。赤水位於貴州省西北部,北接川南,東鄰重慶,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門戶。赤水風景名勝區是國務院唯一以行政區名稱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旅遊資源非常獨特和豐富,由自然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組合而成。景觀以瀑布、竹海、桫欏、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觀為主要特色,兼有古代人文景觀和紅軍長徵遺蹟,被譽為「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鄉」「桫欏王國」「長徵遺址」等五大特色。神奇秀美的自然風光,千姿百態的丹山飛瀑,神來之筆的四渡赤水,婀娜多姿的億年桫欏,碧波萬頃的竹海公園無一不讓你應接不暇,如痴如醉。這麼美麗的地方,筆者既然不會錯過,最近我帶著無比好奇之心,背起相機走進赤水………
赤水旅遊
中國風光最美的地方——赤水
赤水地處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大斜坡地帶,海拔從1730米急劇沉降至221米,谷深坡陡,溝渠縱橫。經億萬年風化侵蝕,形成了1300平方公裡全國面積最大、發育最美麗壯觀、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年輕的丹霞地貌。特殊的地理氣候,又成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侏羅紀殘遺種—「桫欏」的天然避難所,赤水境內各處還留存有共計近八萬餘株桫欏樹,是全世界分布最集中的區域,被譽為我國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館。
和恐龍一起生活過的桫欏
赤水水系極為發達,352條河溪遍布各處,加上數量眾多的高原湖泊,以及120萬畝浩瀚無垠的竹海(全國十大竹鄉第二)、43萬畝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等豐富植被涵養水源,更形成無數的飛瀑,據統計,3米寬以上的瀑布達4000多條,是亞洲最大的瀑布群。紅色丹霞奇觀和桫欏竹海飛瀑等景色,使得赤水有了紅、綠、美齊備的自豪條件。
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赤水真是無山不綠,而有綠意的地方又必然少不了有竹子。這裡的竹林敢號稱「竹海」,給你的絕對是一種「浩浩蕩蕩」的大家氣度,這樣的感覺如果不是親臨其境,你是絕對不會感受到那種豪邁的氣勢。車就行駛在梧桐與竹子錯落有致相互銜接的路上,開著紅豔豔花朵的高大梧桐樹像極了美豔的舞娘,善解人意的她們彎下腰肢手臂交錯,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們搭成迎賓的拱形門,在她們的身後就是一眼望不到邊蒼茫青翠的竹林,那條古老的赤水河則像一條玉帶將它們環繞其中。
赤水市
赤水市並不大,與四川的九支鎮僅一河之隔,一座極具現代氣息的大橋將兩個不同的省份緊緊相連,橋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當地人戲謔:抬腳就跨省了!赤水市是一個紅色旅遊城市,這裡的街道乾淨,綠樹成蔭,環境舒適優雅,特別是市中心廣場後的那片香樟林,樹木高大茂盛,吸引著每一位前來觀賞的遊人,沿河邊上布滿了大小不一的露天茶座,人們在茶餘飯後或是在廣場跳舞,或者就是三兩朋友一壺清茶坐在河邊閒談,戀人們一邊漫步一邊悄然細語,更多的是一家人扶老攜幼沿著河邊散步,孩子們調皮地打鬧的情緒感染著周圍的一切,慈祥的老人安詳地享受著這美妙的天倫之樂,笑容把皺紋擀出了一道道溝壑,看得出這裡的人們都在盡情地享受著自己的幸福與快樂!
十丈洞風景區
赤水的丹霞地貌,以其豔麗鮮紅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儀態萬千的奇山異石,巨大的巖廊洞穴和優美的丹霞峽谷與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令遊人傾倒。在赤水,最為獨特,最受遊人稱譽的丹霞景觀有金沙溝赤壁神州、香溪湖萬年靈芝、四洞溝渡仙橋、丙安天生橋、天台山紅巖絕壁、石鼎山奇觀、復興轉石奇觀、長嵌溝丹霞峽谷、十丈洞丹霞巖穴、金沙溝甘溝峽谷和硝巖洞穴等十多處。雨過天晴,金色的陽光照在丹巖上,把紅色的巖石映襯得格外豔麗,形成紅巖、綠樹、銀瀑、清泉相映成趣美麗風,人行其間,感到精神振奮,心曠神怡。
丙安古鎮
漫步丙安古鎮
丙安位於赤水市不遠的地方,這個古鎮建在赤水河的懸崖峭壁之上,背靠青山三面環水,遠離了世事的紛擾,所以直至今天依舊保持著明清以來的基本面貌。其實,丙安的出名,不光是因為它保留了古城堡的原貌,還因為那裡有紅軍當年四渡赤水的渡口。進入古鎮首先要通過渡口上的那座吊橋,第一次走在顫悠悠的吊橋上,那種搖搖晃晃的感覺讓我不禁有些提心弔膽,腳步越來越慢,腿也軟起來,就連橋下奔流著的赤水河也不敢低頭看上一看,倒是原本走在我身後的一位老婆婆步履穩健地超過了我緩緩向前走去,看看人家真有些汗顏!為了克服自己的這種懼怕心理,硬是一咬牙又走了一遭,直到不再覺得腿軟心慌為止。
竹海深處
丙安古鎮裡的建築大多是木質的,由於處在盛產竹子的地方,房屋裡的家什椅子、床、凳子都是竹子做的,甚至連牆壁也有竹子參與其中。「我們這裡盛產楠竹,楠竹可以長得很大,最大的能有小水桶那樣粗,這裡的土特產筍乾、傘、扇子、筷子、還有鞋都是竹子製成的。」商鋪裡的售貨員指著琳琅滿目的商品笑眯眯地介紹著。在商鋪的旁邊就是丙安紅一軍團陳列館,展館裡陳列著渡河的船隻、大刀、長矛、槍枝還有一些當年的文件批示等,一圈遊覽下來對紅軍四渡赤水的歷史又加深了印象。古鎮面積不大,半個多小時就可以全部走完,然而這個城堡獨特建築和它的秀美卻把每一位遊客深深吸引不願離去。
大瀑布間的遊人
赤水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的十丈洞瀑布位於市區正南30公裡處風溪河上遊,此河發源於四川在赤水風溪口匯入赤水河,河水上遊出沒於深山峽谷到沙田渡水量逐漸集中形成較大的徑流,至十丈洞河面變寬水勢平穩,河床出現一巨大斷崖如刀削斧劈,河水飛流直下跌入深潭形成80米寬76米高的瀑布,比黃果樹瀑布高8米窄1米,差點就改寫中國最大瀑布頭銜,萬馬奔騰的水勢使得數百米內水霧瀰漫。十丈洞景區大門做成外觀老頭內觀少女的雙面人工紅色巖石巨像,從最深處的大瀑布回頭2公裡的路邊走下去還可以看到75.6米寬18.5米高的中洞瀑布,水流細密宛如珠簾垂掛,因其晶瑩剔透十分美麗被當地人稱為「美人梳」,是國內簾狀瀑布的典型,與大瀑布相映成趣,仿佛雄雌搭配的景色。
赤水大瀑布前
當觀光車發動的那一刻,所有的暑熱都一掃而光,唯有溼潤涼爽的風撫慰我們的洗桑拿般汗水淋漓的身體。下觀光車後,沿峽谷中的石板路或上或下,景色清幽,偶爾會有彩色的蝴蝶翩躚而來,倏忽飛過。遠遠的,就聽到轟鳴的水聲。到達瀑布的那一刻,仰首驚嘆,如此壯觀,真不愧為長江流域第一大瀑布。古人稱之為十丈洞大瀑布,而實際上,這瀑布的高度遠不止十丈。渾厚的水流從76米高的懸崖澎湃而下,狠狠地砸在谷底的池面上,又高高濺起,形成飛花,長成玉樹,展開瓊枝。一種傾情宣洩的生命力的美麗,讓人震撼。再走近點,仰頭閉眼,用心感受撲面而來的水珠和霧氣,臉龐,眉梢,髮絲,都能感覺那份清涼舒適的水意。連雷霆般奔騰的水流聲亦奇蹟般消失,身心觸摸到的是瀑布溫情脈脈的一面,她那溫柔的雨露滋潤每一顆燥熱的心,讓每個人心裡都湧出不虛此行的感嘆。
赤水四洞溝美景
四洞溝探奇
去四洞溝的那天趕上了下雨,還好不算是太大,冒雨一遊倒也別有一番情趣。起先總以為四洞溝是因為有四個各具特色的山洞組成而得名,殊不知卻是由水簾洞瀑布、飛蛙崖瀑布、月亮潭瀑布、白龍潭瀑布這四級瀑布而得名,之所以成為「四洞」是因為赤水人把瀑布稱之為「洞」,這樣的叫法還是第一次聽說呢。興致就這樣一下子被提了起來。於是冒雨撐著傘進入了四洞溝,在溼潤而清新的空氣裡沿著竹林長廊一路觀賞著沿途的風景遊走,就連淅瀝不停的雨也變得閒散起來,四洞溝單邊只有4公裡,所以步行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把沿途的竹、樹、溪、泉、湖、瀑布、橋等一一遊遍,而不必擔心時間不夠或是過於勞累。
瀑布下
過不了一會就來到了最後一個洞——白龍潭瀑布,白龍潭瀑布是四洞之中最後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瀑布,落差有60多米,尚未到達瀑布的跟前,溼重的水汽加上雨水就已經讓手裡的那把雨傘顯得蒼白無力起來,在這奇特的自然景致面前,人顯得是那樣的渺小,銀白色的瀑布仿佛從天而降似一條巨龍般直入潭底,瀑布落下時的轟鳴聲含著一種不怒自威的王者氣概,這倒是前面三個瀑布所不能比擬的了。
與赤水大瀑布相比,四洞溝的瀑布顯得更加秀麗溫和,如李清照的婉約詞。
赤水大同紅石野谷
趣遊紅石野谷
楊家巖(又名紅石野谷)景區距四洞溝約10分鐘車程。在景區門口導遊牌上介紹有不少的遊樂項目,但好友說除了丹霞石,其它景色大多與四洞溝相似。到了紅石野谷丹霞地貌處。景點不算宏大,但極具特色。這種飽含三氧化二鐵的紅色巖石,紛呈著如夕陽朝霞般的絢爛。這種地貌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經過漫長的水流侵蝕、風化、剝落和崩塌而形成。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丹霞地貌
我沿著在丹霞石上開鑿出的路攀巖上山。一路上的丹霞石大多都在風雨侵蝕下已氧化變成了灰綠色,其它的景致也很一般,沒有太多可取的景,心中略感失望。但我還是抱著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念頭,決定走到了該景點的終端。現想想若未如此,也許我本對丹霞石的印象和描繪就得改寫了。在景點的盡頭,是塊奇特的大石,其實更應該說它是這座山的頂峰,整塊石頂部及下部均向前延展,呈外凸的狐狀,中部為向內凹進的半圓狐形,大石頂部有巨大的藤條蜿蜒垂下,外沿有水珠滴落下來。從側面看,感覺像一巨型怪獸張開的大嘴,上吻長,下唇短,有介紹說大石狐長400米,高200米,深15米。大概出於安全考慮,大石上用鐵絲網攔了起來,並提示遊人勿要翻越。可好奇心讓我失了理智,並忘了腳下的硬鞋底和鞋跟的高度,攀呀繞呀,終於爬進了怪獸的大嘴中央。可當我親自走到這大石底下,不,是裡面,才真正感受到了它那般蝕魂銷骨的驚豔。鮮紅的石壁有的像水波,有的像蜂巢,上方如紅雲壓頂,下方似怪獸吐舌,走在其中,像是被夕陽包圍住了,又像是要被巨獸吞噬掉了一般,讓人有些手足無措,我除了拍照還是拍照,。單反拍一遍,再用手機拍一遍;橫的拍了,縱的再拍,明明已經下來了,卻又走回去再看再拍。直到一個人數較多的老年旅遊團到來,我才戀戀不捨的離開。
赤水人的水上功夫-獨竹漂
「水上芭蕾」--獨竹漂
獨竹漂是發源於赤水河流域的一種獨特的黔北民間絕技。獨竹漂高手們腳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獨竹漂又稱獨竹舟,俗稱劃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於一根直徑大約15釐米左右,長約8米以上的筆直楠竹上作水上載體。手拿一根直徑約5釐米、長約4米的筆直小竹竿當槳,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或駕舟乘風破浪搏擊激流險灘,或輕拈竹竿穩立舟上悠閒蕩舟水面。其形其態美觀大方,動作協調連貫一致。
水上功夫
獨竹漂,它是生活在赤水河畔的人們從長年累月的生產勞動中提煉出來的,歷經上千年的傳承發展演變而成的原生態體育活動。其最早是居住在赤水河兩岸的人們為了解決交通出行問題而發明的。由於赤水盛產竹子,常常使用一根楠竹作為水上便捷的交通工具。這門絕技便世代相傳下來。赤水河畔的楠竹是最好的獨竹漂工具,不僅粗細均勻,而且承重量大。一根竹子可承重120斤左右,最多的可承重150斤。這可能也是獨竹漂運動產生於赤水流域,並流傳興盛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人說它是「水上芭蕾」,有人稱它是「一葦渡江」,現在這個被譽為「中華一絕,世界獨有」的水上表演項目——「獨竹漂」,普遍贏得了中外遊客的交口讚譽。你能想像得出一個人站在一根直徑約20釐米,長約5米的竹竿上漂浮於水面划行,並且在竹竿上表演高難度的動作嗎?這種絕技在金庸小說裡才會出現的「水上漂」功夫啊!
民族歌舞
那天,我有幸來到赤水河畔,看到身穿民族服飾的男男女女們來到岸邊。水上漂浮著若干根大毛竹,只見十幾名表演者各手持一根長4米左右的竹竿,蜻蜓點水般輕輕地躍到大毛竹上。竹子晃動了幾下,就穩穩地停泊在水面上,人站在毛竹上如同沾了膠水,紋絲不動。他們用手中的竹竿一點水,大毛竹像離弦之箭,劈波向前。隨著大毛竹的加速,表演者們時而漂在一塊,像遠行的大雁;時而散開一邊,如同天女散花;時而做著倒退、轉身、繞彎、換竿等高難動作;時而變換「劈腿漂」「弓步漂」「翹竿漂」「倒掛金鉤」「金雞獨立」「轉身平衡」「轉呼啦圈」等姿勢。看到這一絕技,岸上的遊客拍手稱絕,連我也看的目瞪口呆。
沈光初 / 文並攝影
投稿諮詢zxm549750302
雜誌徵文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絡徵文郵箱:[email protected]
註:投稿作品必須為 原創首發 作品。平臺嚴禁投已在別處刊發過得作品!嚴禁投同時在多處投的作品!嚴禁在未知道審核結果的情況下將作品再投他處!嚴禁將已經審核通過的作品再投他處。(投稿兩天後,即可諮詢審核結果,不會影響您的投稿效率!)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