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寒冬」走來 網際網路電視還能走多遠?
2025-01-29 00:01:11
2015年是網際網路電視集中大爆發的一年,新品牌層出不窮,經過一年多的「野蠻生長」,從去年開始逐漸趨於平靜,甚至剛剛還是一路高歌猛進,突然就遭遇滑鐵盧,正如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未來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來。喧囂過後,網際網路電視發展進入「寒冬期」,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先來簡單回顧一下網際網路電視品牌的發展歷程,短短幾年出現這麼多的新面孔堪稱奇蹟。
樂視
2012年9月19日,樂視宣布進軍網際網路電視產業,並於2013年5月7日正式推出第一代超級電視X60和S40,打響了網際網路電視革命第一戰。公開數據顯示,2014-2016年,樂視超級電視銷量分別為150萬臺、300萬臺和600萬臺,2017年銷量目標定為「保700萬臺、爭800萬臺」,但隨著債務危機爆發,電視銷量一路下滑。
小米
小米電視於2013年9月5日正式發布,2014年5月推出小米電視2代,2015年7月16日,推出了小米電視2S,2015年10月19日發布分體式60寸小米電視3,2016年3月23帶來小米電視3s,2017年3月21日推出小米電視4A,2017年5月18日發布小米電視4,目前是網際網路電視陣營中的銷量擔當。
看尚
2015年5月26日,CIBN網際網路電視平臺發布旗下智能終端品牌「CAN」,2016年4月21日啟動中文名「看尚」,並發布五款新品,2017年3月9日,在AWE2017發布炫看、煥看、熠看三大產品系列,到了下半年卻爆出了拖欠供應商貸款、大幅裁員的消息,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
PPTV
2015年7月30日,PPTV推出三款電視新品及一款4K電視盒子,宣布進軍電視領域,2016年4月14日發布「挑贊」C系列電視,產品線主要分為T(旗艦款)、P(高端款)、C(普通款)三個梯次。
暴風
2015年12月2日,暴風超體電視發布;2016年5月4日發布第二代超體電視,也是全球首款VR電視;2017年5月10日,首款人工智慧電視X5 ECHO發布;2018年4月11日,AI電視7發布,暴風TV CEO劉耀平在會上說到,「未來的網際網路電視,就看暴風和小米這兩家了」。
微鯨
2015年8月13日,微鯨推出旗下首款智能電視WTV55K1,2016年3月推出50英寸W50J及55英寸PRO,同年8月1日又發布78英寸天幕曲面電視,2017年4月5日發布醉薄A系列,目前主推的是高性價比的D系列。
風行
2015年12月10日,風行網攜手兆馳股份、海爾、東方明珠以及國美五大企業共同打造「超維生態」,並推出風行超維電視,正式進軍智能電視領域;2017年7月18日,風行網際網路電視宣布與京東結成戰略合作夥伴,並發布了四款Q系列人工智慧量子點電視。
愛芒果
2017年2月22日,背靠湖南廣電系統的芒果TV,聯合國美、創維、廣大優選基金三家公司,共同發布了「愛芒果」品牌網際網路電視,目前有三個系列的產品,青芒系列面向90後市場,金芒系列主要針對注重生活品質的中高端人士,星芒系列主打高端明星定製。
傳統電視廠商也不甘示弱,陸續推出子品牌與上面的新興網際網路品牌展開正面對抗,比如海信旗下VIDAA、創維旗下酷開、TCL旗下雷鳥、康佳旗下KKTV等,積極轉型並向網際網路電視「學習」,競爭力越來越強,網際網路子品牌有逐漸淡化的跡象。
網際網路電視的功與名
網際網路電視的快速崛起並爆發極大推動了電視行業的向前發展,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年網際網路電視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首先是系統,智能電視早期的系統不管是美觀程度還是易用性都不太好,而新興的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在軟體交互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界面美觀、操作簡單,操控體驗有了明顯的提升,比如對第三方應用越來越友好,或者是遙控器的按鍵布局越來越合理,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按鍵,到現在基本都標配語音功能,再就是當下積極擁抱人工智慧,使智能電視真正走向智能化。
而在硬體配置方面,雖說整體性能和智慧型手機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日常使用中也不至於感到卡頓,而且產品宣傳時具體的配置也越來越透明化,不像原來那麼含糊不清,硬體性能也成為人們選購電視時重點關注的對象。
然後是內容。還記得小米和樂視當年為誰的內容是第一引發的那場「口水戰」嗎?拋開事件本身,我們看到的是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對內容相當重視,不惜花重金投入購買版權,或者尋求與更多的內容平臺展開合作,力求在內容資源的比拼中拉開差距。雖然最終都需要單獨付費才能享受這些內容,但至少有的選了。
如今,傳統電視品牌的「軟實力」也基本都跟得上來了。
都是面板漲價惹的禍?
網際網路電視以低價切入市場,然而到了16年末17年初,向來打「低價」牌的網際網路電視品牌開始漲價,主要是因為承受不了上遊供應鏈面板漲價的壓力,與此同時網際網路電視的發展勢頭也沒那麼兇猛了,增長乏力甚至陷入困境,然而這是面板漲價惹的禍嗎?
首先把樂視單獨拿出來說下,畢竟這是昔日網際網路電視的「領頭羊」,此前一直保持很好的發展勢頭,就在要衝擊1000臺銷量的緊要關頭,陷入資金鍊危機的樂視讓電視業務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新樂視智家能否把它帶出泥潭還是一個未知數。
話說回來,如果沒有面板漲價風波,陷入價格戰的網際網路電視終究維繫不了多長時間,本來賣一臺電視就不掙錢,甚至虧錢,供應鏈端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最關鍵的是,網際網路電視寄予厚望的內容盈利模式還不成熟,短期內沒法依靠內容盈利來彌補硬體的虧損。
另外,網際網路電視本來是要革傳統電視廠商的命的,但傳統電視廠商很快就反應過來,迅速補齊系統、內容等方面的短板,與網際網路電視的差距越來越小,在新一輪的競爭格局中開始佔據上風,逐漸找回失去的領地,進一步擠佔網際網路電視的生存空間。
所以面板漲價或許只是加速行業洗牌的導火索。
高端化行不通?
為了順應消費升級的大趨勢,網際網路電視品牌也想摘掉「低質低價」的帽子,做了不少的努力和嘗試,但這條路子似乎走不通,比如CES 2017上,樂視、小米和微鯨都拿出足夠令人驚喜的產品。
樂視推出了擁有90% BT.2020和115%NTSC色域覆蓋、448個獨立控光分區、屏幕亮度最高達1000nits的uMax85Q量子點電視,和曾經的120英寸電視uMax120一樣,只為人生贏家。
小米在CES 2017展出最薄只有4.9mm的第四代電視產品,支持HDR、廣色域,採用無邊框、極致超薄設計,其中65英寸杜比全景聲家庭影院版在音質方面進一步突破升級,最終國內售價9999元。
微鯨在CES 2017帶來了一款三極限超薄(最薄處最薄、最厚處最薄、離牆距離最薄)的電視新品,相比同樣最薄只有4.9mm的小米電視4更進一步,65英寸版本一躍到了16999元。
然而從最終的市場表現來看,這些高端化的網際網路電視並沒有得到充分認可,依舊是像小米電視4A這樣低價產品更受歡迎。
AI成救命稻草?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隨著人工智慧的持續火爆,各電視廠商把重心都放在了人工智慧上,人工智慧電視如同雨後春筍般開始湧現,對於網際網路電視行業來說,這是一次絕對不容錯失的機會。
小米在4A系列新品發布會不僅展示了語音交互方面的最新成果,還提到已經成立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團隊,在人臉算法、圖像理解等方面展開研究,現場以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為例演示了部分應用場景,在觀影過程中可以問「這是誰」、「這是哪裡」、「這是什麼手機」等問題。
暴風在人工智慧電視的發展進程中表現最為搶眼,今年提出了「All for TV」的全新戰略,剛剛發布的暴風AI電視7主打幹掉遙控器,通過升級AI外腦和全新的AIOS 3.0系統,帶來的更自然、便捷和高效的交互體驗。
而在另一邊,傳統電視廠商和BAT等巨頭展開合作,比如前段時間百度11億投資酷開,雙方將在產品、技術方面展開一系列的深入合作,百度對話式AI作業系統DuerOS將全面與酷開系統CoocaaOS實現對接,百度的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前沿技術能力將全面引入酷開系統。
傳統電視廠商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對於網際網路電視品牌來說,即使搶佔人工智慧先機,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該不該投下信任一票?
這兩年給別人推薦了不少的電視,其中不少都是網際網路電視品牌,雖然它們的畫質表現差強人意,但在軟體UI、內容等方面的表現完全對得起售價,可電視畢竟不像手機用了一兩年就更新換代,一旦品牌開始走下坡路,內容及服務方面的優勢也就不復存在了,這是令人擔憂的。
當傳統電視與網際網路電視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網際網路電視品牌面臨的是更為激烈的競爭,而低質低價形成的競爭力並不能維持太長時間,即使短期內不能實現高端化、差異化的發展,也要踏踏實實走好現在的每一步。低價肯定是暫時的,還是要回歸初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深耕技術創新,這是它贏得信任的基礎。■
本文編輯:李伏勝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