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必看的優秀電影推薦(豆瓣骨灰級影迷高逼格電影推薦35部)

2023-06-03 08:48:34

下面這些電影之所以定義為高逼格,並不是說他們真的能提升你的逼格(你的逼格跟電影有毛線關係???),而是希望通過這些冷門優秀電影,喚起普通電影愛好者對電影世界的希望。

如果你覺得《肖申克救贖》《海上鋼琴師》《這個殺手不太冷》等類似影片是經典電影中的經典,那說明你的電影「逼格」還不夠,起碼算不上電影「文藝青年」,因為你錯過了太多好電影!電影發展這麼多年,並非是一路空談走來的,無數的好作品不能被人理解或者因客觀原因被埋沒,希望以下電影能對影迷們產生一些影響,好的影響,大家一起更好的享受這個世外桃源。

1、鄉愁 Ностальгия (1983年) 豆瓣:8.9分

網友評論:安德列.塔可夫斯基的《鄉愁》拍的真的很美!我只能簡單的說它美,簡單的陳述那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其他的,我無法傳達。我被她深深吸引,以至不能完整的表述她。

那仿佛是一部描寫靜物的影片。是時間?是光?不!是聲音。是聲音在它的上面忽然就這樣或那樣的流淌而過,把印象悄悄的帶走,只剩下目光無力的抵擋被自己掩藏在深處,如今卻蠢蠢欲動的某些東西。

祈禱吧。但願,那不是真相。因為真相不會對你有任何的憐憫。

影片裡布滿了小動作和暗示。視覺在一種安寧的情境中被無意的打亂了。零星的語言,交談著早餐空氣和別人的生活,它們在身體之外響著,永遠無法進入一個人寂寞的世界;色彩在它最為鮮豔和濃重的時候,被不經意的稀釋成灰白,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提醒你不要靠太近,那會很危險;因為被孤立起來而陷入黑暗中沉默的個體和一個繁複有聲的世界,哪個更重要哪個更執著哪個更接近自己的憂慮?

2、第七封印 Det sjunde inseglet (1957年) 豆瓣:8.3分

網友評論:《第七封印》的故事發生在十四世紀的歐洲,騎士布洛克帶著隨從揚剛剛自十字軍東徵回來,闊別故土十年,而此時的瑞典正被黑死病籠罩。據說那時整個歐洲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影片是一個旅程。它始於清晨,布洛克與揚在海邊睡著了,醒來的時候,布洛克看見了前來取命的死神。布洛克與死神下了一盤棋,死神輸了,布洛克得以脫身。布洛克與揚開始踏上回家的路,一路上他們經過了村莊,經過了教堂,看見了遊行自虐的教徒。揚救下一名女子,跟著又救下了jof,又帶上了鐵匠和他的妻子,於是他們帶著他們一起回家。影片結束於夜晚(這是漫長的夏日的一天)。在整個一天中,布洛克與死神下了三場棋,最後輸給死神。不過,不要緊,他為jof一家贏得了逃走的時間。於是,jof和妻子mia,還有嬰兒mikael逃出了死神的手掌。

他能將恐懼,殘忍,死亡與美,與自然,與歡樂,與生命,與嬰兒毫不牽強的糅合在一起,這不是那些矯情地所謂的「帶著眼淚的笑」,這是生命的本身。而這樣的能力不僅僅限於《第七封印》,《野草莓》開始令人心悸的夢,並不影響影片中伯格教授回憶快樂的少年時代,甚至那對嘈雜雙胞胎也自有可愛之處。而《芬尼和亞歷山大》中,三個迥異世界的糅合,也絲毫未見突兀。

3、八部半 8½ (1963年) 豆瓣:8.4分

網友評論:看費裡尼的電影,就像做了一場荒誕卻又真切非常的夢,潛藏在心底的孤獨、憂傷、焦慮、邪惡、快樂以及懷念和嚮往通通一湧而出,馬戲團式的布景、嘉年華會式的熱鬧嘈雜,與空蕩的廣場、孤獨的靈魂相映成趣,在尼諾·羅塔輕快的音樂聲中,演繹著一幕幕笑裡含悲的黑色幽默喜劇。

現代社會裡令人窒息的貧困、揮之不去的精神危機、不得安寧的思緒在費裡尼的影像中,被淨化為一份漠然與坦蕩。他拒絕批判,執著地用一種自傳式的情懷,呈現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描述著我們所不敢面對或者不願面對的現實生活,因此他讓真實變得荒誕,又讓荒誕變得真實,最終超脫表面的是非而直抵內心的本質。也正是這樣,戲劇化的情節對於費裡尼來說不再重要,一種類似於日常生活狀態的結構應運而生,沒有固定流向的情節和沒有因果關係的人物活動,隨著角色的心理變化,在混亂多變的主觀思緒引導之下,迎來最終的結局。

4、精疲力盡 à bout de souffle(1960年)豆瓣:8.3分

網友評論:與特呂弗齊名的又一新浪潮王將戈達爾,應該是對影片的拍攝技術最有實驗性的一個。這一部是他的處女作長片,也是新浪潮,乃至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戈達爾在這部片子裡面拋棄了傳統的好萊塢電影技術,而大量的採用膠片跳接,手持攝像機,實景拍攝。雖然影片結束的那個鏡頭是最為經典的,我卻比較喜歡女主角告訴男主角她告發了他時的那一個長鏡頭。長鏡頭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以女主角為中心走動,第二部分換成男主角為中心,在他們各自講話時,畫外又是對方的答覆,並且各自都不像是在跟對方應答,而是在自言自語。一「問」一「答」交錯,對白的詩意,與鏡頭的流動,讓我覺得這一個鏡頭更像是一個舞蹈。 真正讓我欣賞這部電影是因為他太多太多的精闢對白。在悲傷與虛無之間你選擇什麼?我選擇虛無。因為悲傷是一種妥協,而我想要的要麼是全部,要麼一無所有。

5、四百擊 Les quatre cents coups (1959年)豆瓣:8.7分

網友評論:一部電影的偉大,決不是因為它的高高在上,更不會是因為它的晦澀難懂。所以,儘管「四百擊」這個名字會讓人不明所以,「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名頭也讓人望而卻步,但也許就是在這些人為的屏障之後,你錯過了一部不應該錯過的滿含深情的電影。

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發軔之作,一部是《斷了氣》(《精疲力竭》),一部就是《四百擊》。在新浪潮(尤其是「電影手冊派」)推動電影現代化的起點處,已然分出了兩個不同的出口。一個是打破古典電影敘事模式,以新的電影語言和技術衝擊人們對電影已有認識的戈達爾,他的革命性的命題和技術讓觀者目瞪口呆,敘事與情感的斷裂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人們進入主觀的思考。

6、2001太空漫遊 2001: (1968年)豆瓣:8.6分

因為這部電影,NASA每天用來叫醒太空人的音樂就是藍色多瑙河。

因為這部電影,盧卡斯拍攝了星球大戰系列。

因為這部電影,史匹柏做了導演。

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太空人在踏上月球真實的土地後,說「JUST LIKE THAT MOVIE」庫布裡克採用的太空船和空間站設計,基本全部來自於NASA當一位小學老師在教室裡打開錄音機,放出藍色多瑙河時,孩子們說,「OH ,IT'S SPACE MUSIC. 」

7、公民凱恩 Citizen Kane (1941年)豆瓣:8.5分

網友評論: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電影。從場景選取到拍攝手法,獨特敘述方式到前衛的剪輯,電影的深度以及演員的魅力無一不讓人折服。要知道這是部70年前的老電影,我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出這是一個僅僅25歲的年輕導演並出演的第一部作品。相比之下,我們把時間都浪費在了一些錯誤的價值觀上。

那些流暢的長鏡頭從構圖到光線無一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城堡裡鮮明的對比度所流露出來的隔絕與悲傷,都給視覺和情緒帶來了最大的衝擊感。leland在Susn表演上撕碎的紙條也體現了他細膩感情的處理。且不說劇情,單單是視覺上的效果都能給你足夠的情緒。

8、七武士 七人の侍 (1954年)豆瓣:9.2分

網友評論:身處亂世,最難的是堅持,操守不墮,心火不熄。

對於大多數普通如我,只想居家樂業的人,這句話不免顯得驕矜和大而無當,但對於戰國時代的日本武士,這種堅持卻是每天必須面對的心靈操練,無法迴避的立身根本:堅持還是放棄,清貧還是富貴,切腹還是苟生?

鏡頭裡,是破敗的城市,荒蕪的鄉村,面帶菜色的稚子,心如枯木的老人,是硝煙不熄,群寇橫行,泥濘坎坷的路上,來來往往著沉默而驕傲的帶刀人,往日榮光煥發的臉滿是憔悴之色,飢腸轆轆,腳步虛浮。那是個不需要武士的時代,人們只看見刀,而不見刀後的人,於是有人依附城主,在反覆的爭奪、無盡的殺戮中博取功名,有人自視甚高,驕傲地保護自己的刀,聽不見笙歌,也不聞呻吟。有人淪為寇賊,有人顛沛流離。

就是在這樣的凋敝和荒涼中,走來了黑澤明的七個武士。

9、迷牆 Pink Floyd The Wall (1982年)豆瓣:8.7分

網友評論:影片《迷牆》是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的,整部影片通過音樂和畫面的結合將一個個情節穿插的表達思想。似乎是凌亂的交錯中卻更加體現了精神大師弗洛伊德的意識流思想。影片中加入的動畫效果也重要地展現了這部影片的思想。戰爭的破壞、人性的善惡、精神的摧殘在動畫效果中完美地體現了美與醜、神聖與骯髒的人性。

《迷牆》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東西:戰爭、人性、教育、家庭、兩性關係乃至兒童心理障礙和毒品的危機,這些無不一一在影片中被談及被關注。尤其是本片的反戰意識更是結合了當時越戰以後年輕人的思想,他們無法逃避現實的殘酷,只得給自己建造一堵牆以求解脫。

影片沒有採用一般編劇的教育式手法,而是在淋漓盡致的批漏中讓觀眾去探索其中所蘊涵的獨特思想,也堪稱是一部偉大的心理意識探索影片!

10、霧中風景 Τοπ?ο στην ομ?χλη(1988年)豆瓣:8.8分

網友評論:「起初有些混沌,然後便有了光。光和暗漸漸分離,便有了白天和黑夜。」 ——《聖經.創世紀》

從來沒有見過一部更加詩意的片子了,迷霧中的跋涉,希臘悲劇式的宿命,以及,絕望的美麗。兩個小孩子帶著夢想上路,去尋找他們根本不可能找到的父親。一路上遇到過虛偽,欺騙,偶爾的溫情,更多的是冷漠。

啟程的時候,在車站遇到一個人,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把繩索套在脖子上。」他們沒有聽明白,就上路了。

11、一條安達魯狗 Un chien andalou(1929年)豆瓣:8.1分

網友評論: 20世紀初期的電影並不受主流藝術領域的待見,電影藝術長期被被當作是雜耍式、滿足人們好奇心的旁門左道看待,不登主流藝術的大雅之堂,但電影的出現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先鋒性、時代性和革命性,其對藝術的多元融匯和運用不容許主流藝術長期的忽視它,20世紀初期出現的電影超現實主義便是為電影作為一門革命性藝術正名的絕好例證。

超現實主義本來是存在於文學領域中的,20世紀20年代,先鋒電影人把超現實主義開創性的引入電影之中,對後世電影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作為20世紀初期電影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一條安達魯狗》被劃時代的載入電影史冊,並被諸多電影理論流派尊為超現實主義電影的鼻祖,至今,幾乎所有的電影學院仍把此片當作電影教學的教材使用,而其覆蓋範圍之廣,影響之深實屬少見。同一時期愛森斯坦的《戰艦波將金號》大大的推進了電影的蒙太奇理論,而《一條安達魯狗》則開創了電影的象徵主義先河,一呼一應,推動了整個電影藝術的巨大發展。

12、昨天 (2001年) 豆瓣:8.5分

網友評價:那是一部讓人看完心裡很難平靜的電影,因為這電影和其他電影不一樣,完全不娛樂,而且看著很窩心。你看到了某種真實,在荒誕下的真實,一個不正常的人,做著不正常的事,有著完全不正常的心理。他活的與世界格格不入,他想追求一些東西,但他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什麼,結果自己和自己較勁,自己痛苦,而且搞得周圍的人都痛苦,越愛他的人越痛苦。

這種人當然不是主流,他們就是典型的極少數一小撮。這種人中有極少數一小撮在死後會被稱為偉大的藝術家,作品被無數富商追捧,賣到上千萬上億,被奉為經典。而在他們活著的時候,會被送進精神病院,一部分被改造好後和常人無異,另一部分沒有被改造好死在某個角落裡。

他們走到哪裡都是病人。這個世界容不了他們,也許他們唯一的價值就是去死,然後讓人想起原來還有這麼一個人,拍過這麼一部電影。

13、兩生花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1991)豆瓣:8.3分

網友評論:一部耐看的電影。

這不是一部故事性很強的電影。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部不太「好看」但卻非常耐看的電影(故事性強的電影往往讓我不會再有看第二遍的欲望)。而《兩生花》我卻前前後後看了三遍。她有的是對細節的精緻雕琢,有的是對情緒含蓄地鋪陳。

的確,看完整部電影並沒被故事抓住的感覺,但卻為一種情緒所籠罩,讓人整晚難以入睡, 夜裡,路燈昏黃的光線從窗臺漫進,電影中那似乎能夠通靈的歌聲久久地無法散去。

不是佔據、不是震撼,是瀰漫。這正是藝術電影的氣質。

一種情緒在瀰漫,沒有太強的敘事性,但對光影、色調、水氣、甚至塵埃,對這些細節的捕捉,和背景音樂引領,構成了她暗淡、柔軟、憂鬱、又略帶暖意的調子和質感。

14、穆赫蘭道 Mulholland Dr. (2001年)豆瓣:8.3分

網友評論:《穆赫蘭道》是一部奇怪的文藝片,它那揭露好萊塢造夢機器的思想內涵一點也不含糊,但它的表象卻讓人猜不透。換言之,這是一部「水」很渾濁、但又能「見底」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講,它的外在內容比它的深層涵義更值得玩味。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從世界各地來到好萊塢,希望闖出點名堂。但要在好萊塢成名,其概率比中六合彩高不了多少。任憑你有多少才華,往往沒有多大用處,有時好運及「獻身」精神更加重要。  

大多數懷著明星夢而來的少男少女,最終都走上餐館端盤子、販毒、賣淫的路。他們在艱苦奮鬥的時候,會合租鬥室,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產生同病相憐的友情,這種友情有時不受性別的約束。但當其中一方成名後,要維持這種「情」幾乎是不可能的。  

《穆赫蘭道》不難看出的一點是:貝蒂和戴恩是同一個人,她初來好萊塢時對未來充滿希望,她才華橫溢,引人矚目;但不知怎的,自從失去某部戲的機會,加上戀人被奪走,她成了「復仇女神」。

15、蝕 L'eclisse (1962年)豆瓣:8.4分

網友評論:看安東尼奧尼,是在體會一種極致的憂傷。是洞穿了一切表象後,將真實打得支離破碎的那種憂傷。當所信仰的成為虛幻,那麼憂傷也不過是種淺薄的形容,實際空虛深如絕望。

《蝕》並不算是一部費解的電影,但足夠讓人迷惑。經歷了一段的迷惑後,安東尼奧尼才會引領你達到事實的本原。剝離掉所謂的快樂,而看到心靈的空洞。當最後看到莫尼卡•維蒂走出阿蘭•德龍的公寓,帶著不可揣測的神情遁出鏡頭時,我更加確認這一點。我覺得此時她的心情,與片首她躲開裡卡爾多,獨自站在窗前仰望天空的心情,應該無貳。其實安東尼 奧尼講這個故事,過程如何紛亂迷惑都無關痛癢,他只不過要讓你看到所有的一切都將歸於虛無。這就是極致的憂傷,殘酷至極。

16、印度之歌 India Song (1975年)豆瓣:7.2分

網友評論:一切都建立在演員與人物的分裂以及聲音和畫面的距離上,造成了一種存在的微顫,一種妙不可言的不適,一種愛情燃燒的憂思。

17、亞利桑納之夢 Arizona Dream (1993)豆瓣:8.0分

網友評論:年輕英俊清純無匹的德普同時與一對母女談戀愛。那是一對情緒化的母女,神經質的母女,隨時鬧自殺的母女,水火不相容的母女。首先是母親愛蓮娜(Elaine),她也是渴望飛翔的,她只是偶然提到了這個想法,德普便馬上開始幫她付諸實踐。搭坡形跑道,在自行車上裝翅膀,反覆改進飛行工具,兩人一次次摔得鼻青臉腫,卻一步一步地走近一種叫做「愛」的東西。德普不願意每天站在車店前練習著如何更性感地說「你好」而招攬更多生意,愛蓮娜不願意在成年女兒面前做出端莊的樣子而失去自己。事實上,這對年齡相差一個輩分的戀人,在對飛行的渴望與嘗試中,都是尋找夢想的孩子。

18、對她說 Hable con ella(2002年)豆瓣:8.6分

網友評論:黃昏的時候,看了《對她說》阿爾莫多瓦從來都不肯叫人對他的電影失望的。Caetano Veloso的《Cucurrucucu Paloma》歌聲唱得我靈魂都要發抖了。

王家衛在《春光乍瀉》裡也用這首歌。

一直都特別喜歡阿爾莫多瓦的電影裡的節奏感

一部電影是否具有優美的節奏感,將決定它是否具有催眠的功效而阿爾莫多瓦的節奏感具有靈性, 並且常常快我小半拍於是他就會輕易造就出人意料的戲劇感,所以阿爾莫多瓦的電影絕對無法被人冤枉成:沉悶、乏味、節奏慢如果還是會用那些詞去形容他的電影,只能怪你已經被美國片寵成粗糙、快速、缺乏質地的口味,因為「它講述的既不是CIA探員的故事,也不是詹姆斯·邦德的探險,更不是諸如侏羅紀時代的恐龍」。

19、錢 L'argent(1983年)豆瓣:8.1分

網友評論:在布萊松的影片中,鏡頭仿佛實行著生死的交替,沿襲著鏡頭自身的邏輯。每個鏡頭都在不斷取消前一個鏡頭的意義,並且取代它。一種平滑的順接暗合了時間的流逝感,從而具有了某種冷峻的氣息。每一個結果的產生都具備了吞噬前一種努力的能量,一切的狂妄與自信在此中都不能復存。不僅是導演,演員、甚至是角色本身都從每一個鏡頭中退出,以一種安然的方式宣告了自身的終結。在傳遞的過程中,人物的性格讓位於某種偶然性,不再是某種偶發的事件推動人物的命運,相反則是人物成為了系聯這種必然命運的道具。這種取消了固有聯繫的毀滅感不只充斥影片本身,而是強有力的透出到現實中來。

20、天邊一朵雲 (2005年)豆瓣:6.7分

網友評論:在乾渴的臺北,兩個沉默無言的人。用西瓜意指多汁的情慾,而通往自己過去的鑰匙,被凝固在柏油馬路當中。「你還在賣手錶嗎?」河流中順流而下的西瓜,鏡子上順流而下的體液,被當作鋼管的蔣介石。「我的睫毛呢?」

在堆滿AV的狹小房間,迸發的欲望嘎然止息。冰箱裡的西瓜,卻變成一個無法回應的欲望載體。看自己喜歡的男人在AV裡奮戰不息,卻對自己逃避。當男人最後決定不再隱瞞自己的身份,而女人在旁觀的情形之下將自己代入情景,從喉底呻吟出聲,最後引發一個標誌性的A片結尾時,那滴眼淚,便如同旁觀終於變成參與,一切的荒謬與高潮之後的崩潰,悄無聲息。

蔡明亮玩起情色來,是如此的狠而徹底。這部片子惡狠狠地扇了「唯美」一個耳光。歌舞片中赤裸裸的器官指徵與荒謬的布景,那種瀰漫整片的饑渴感與乾燥感,使得觀者仿佛處於悶熱的夏季夜晚。雖然色彩較前幾部作品鮮豔,沉悶的場景有所減少,但蔡還是執著地將故事導向絕望的結局。猶如天花板上那朵情慾的雲,在無雨的夏天燥熱的夜裡,讓人疼痛而瘋狂。

21、去年在馬裡昂巴德(1961年)豆瓣:8.2分

網友評論:《去年在馬裡昂巴德》是導演阿倫雷乃(ALAIN RESNAIS)觀念中的作品,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作為觀眾,無法在實踐中去體驗和感受影片的情感氛圍,它以想像時空作為創作背景,我們難以斷定影片中敘述的事情是否真實存在,也許有過,也許從未發生,它並非發生在鏡頭底下,而僅僅是導演印象的產物,這顛覆了光影在傳統電影美學中的形象和地位,鏡頭也許不止於紀錄的功能,它甚至可以呈現幻想中的視覺產物,而《去年在馬裡昂巴德》正是以迷宮式的空間,迷一樣的時光流逝,迷一般神秘的事件和話語,主要以非物質的視覺形式探討精神領域的,純粹心靈上的感悟。在我看來,這是一部推崇情感,輕視理性的影片。

22、玻璃唇 Blood of a Poet(2007年)豆瓣:7.4分

網友評論:在電影界,裝有才很容易,裝無知卻很難,在先鋒派中尤其是。一個電影人,展示自己的才華,並不需要如何故弄玄虛,如何捯飭思想,如何搬弄是非,也根本不需要頻繁「向大師致敬」,搬出一大把心理學哲學人類學,然後以「此乃我的個人世界」為由,拒絕任何外界不良評價。到了如今,此風更甚,一部電影如果你看不懂,那不是這電影的問題,絕對是你本人的問題。我倒是奇怪,除非電影劇本本身涉及到非常多的概念,而故事本身又非常龐大或者理念先進,並且還加入不少推理成分和細節之外(比如《死亡幻覺》,比如《穆赫蘭道》,比如《記憶碎片》),單一到僅表現一個被壓抑瘋狂的精神錯亂的藝術家的生平和幻象的電影,也能這麼不明不白雲裡霧裡。說不清一個簡單故事的導演,那麼就是不及格的導演。雖然如今,電影的功能不再是講述故事,但講述故事永遠是電影最起碼的職責。

23、戰艦波將金號 Броненосец Потёмкин(1925年)豆瓣:8.5分

網友評論:電影被銘記今日的原因是導演愛森斯坦開創了蒙太奇拍攝手法。電影中豬肉上蛆的鏡頭,將士們仰頭望去的桅杆,沉睡後覺醒的石獅子,敖德薩階梯等鏡頭引發了電影拍攝的革命。從此人們發現兩個看似不相干的鏡頭放在一起卻能被人們的大腦串聯起來,並被賦予新的含義。比如第一個鏡頭是正在仰望的水手,第二個鏡頭是桅杆,我們自然地想到他們是在仰望桅杆。一個看到犧牲水手後憤怒人民的遠景鏡頭與他們握緊拳頭的特寫連接起來,在我們看來也非常自然。

24、東京物語 東京物語(1953年)豆瓣:9.2分

網友評論:津喜歡給劇中人起一樣的名字,喜歡用同一批演員,喜歡講述類似的故事,他不怕觀眾混淆,也許他的目的就是這個:希望觀眾把電影中不同的故事當做一家人發生的故事。千姿百態的人生說到底也是一樣的,不外乎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老病死。

看過幾部小津電影的觀眾都不難總結出,小津理想的家庭組成是這樣:姓平山的一戶家庭,父親一般叫周吉,長子一般叫幸一;如果有次子,一般叫昌二;如果還有三子,一般叫敬三;有女兒或者兒媳的話,總有一個叫紀子(又譯節子),而且是最孝順最乖巧的一個;如果有孫子,最好是兩個,大的叫小實,小的叫小勇;每家人都有幾個常來常往的朋友,這家也不例外,總有一個叫服部,總有一個叫間宮;男人們一起去一家叫若松的料理店吃東西,去一家叫露娜的酒吧喝酒。  

《東京物語》裡就有這樣一個「理想」家庭,但他卻是小津電影裡最哀傷、最感懷的一部(《東京暮色》是個例外,殘缺家庭的雪上加霜,不具普遍意義)。甚至連畫外音樂都一以貫之地沉鬱、惆悵,不復小津愛用的輕快。這無疑是一部「遺言」式的電影,卻拍攝於小津創作旺盛期的中段,小津的風格從這部電影開始出現轉折,輕鬆詼諧走到哀傷的底端,又漸至釋懷,奠定最後「哀而不傷」的基調。

25、持攝影機的人(1929年)豆瓣:8.9分

網友評論:一個多小時的電影,看完後我居然一個人在家裡面就鼓掌起來了。它讓我再次發現真正的英雄們都是被忽略了的。無論是電影技術還是理論上的突破,這一部二十年代的蘇聯電影都遠遠勝於久負盛名的法國新浪潮。

雖然是一部社會主義的宣傳片,內容上我就不予置評了,但從純電影和攝影的角度來看,這部片子讓我從頭贊到尾,比如說:

1. 蒙太奇。蒙太奇。蒙太奇。它蜂擁而至打得你措手不及的剪輯們,把幾年前愛森斯坦創造的蒙太奇技術發揮到了超前實驗的高度。

2. 攝影師的自我暴露理念將這部電影引向了幾乎算是哲學的深度。我們以為自己看到的一切是天經地義,習以為常的。但其實,這一切都是精心策劃的篩選。

3. 無數的鏡中鏡,幾乎可以算是維爾託夫對觀眾心理的一場大玩弄。不論畫面是從靜止的膠片轉切到膠片上的這個電影,還是一次又一次,我們看到電影院裡面的觀眾看電影。看的什麼電影呢?就是我們現在看的這個電影。這讓我想起那句著名的打油詩「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跟小和尚講故事。講的什麼呢?從前有座山……」自己小時候也曾多次想像,自己有一天能跳進電視機裡面,把裡面的虛構當現實。因此,他的這一套實驗對我來說震撼之極。當我全屏看一段影片,然後又看到電影院裡面的人在看這一段影片時,我不禁感到混亂與迷惘,我剛剛是在看自己麼?

4. 強烈的對比,讓這個完全沒有語言與故事的攝像頭講述了超於畫面的內涵。比如那一組結婚與離婚的組合,葬禮,生育,與婚禮的組合,美容的女人與勞動的女人之對比,都讓人心裡感慨萬千。

5. 定格。我看到這些畫面的時候簡直就吐血了。法國新浪潮中,特呂弗的《祖與佔》以幾個定格鏡頭而聞名。但是沒想到,早在三十多年前,人家蘇聯哥哥就已經創意出來了。而把靜止的膠片當照片陳列再反覆迴轉,同樣混淆著大家的視線而具有高度的實驗性與美感。

6. 雙重曝光。把一個鏡頭嵌在另外一個鏡頭裡面,這種技術在今天的電影裡面是相當普遍的,數碼技術來做也是相當簡單的。但在二十年代, 這部電影就大篇幅的運用了這種重疊的效果,非常具有革命性。

7. 關於畫面的分割,拍攝的角度等,這些都讓我覺得之後的《奧林匹亞》和《公民凱恩》相比起來,也似乎不那麼牛逼了。

8. 最搞的是居然還有動畫。當然不是手工畫的動畫,而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連起來的實物動畫,後來超現實動畫大師史雲梅耶的標籤風格。說到超現實,這電影也很有幾個鏡頭相當有味道,比如電影一開始,攝影師站在攝影機上面的這個鏡頭,以及攝影師站在啤酒杯裡面的鏡頭,也都具有著深深的超現實風格。

你能想到,這是一部二十年代的電影麼?它裡面運用到的技術,當代都鮮有電影能相比。

26、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 (1972年)豆瓣:8.3分

網友評論:西班牙導演路易斯•布努埃爾被譽為「超現實主義電影之父」,其首部電影《一條安達魯狗》就奠定了其超現實主義的電影風格。在這部中文譯名比較拗口的《資產階級審慎的魅力》中,路易斯•布努埃爾繼續了他的風格,將一群資產階級中上層人物內心的焦灼不安刻畫的淋漓盡致,而片中現實與夢境的交織營造出的荒誕氣氛也再一次讓人們領略了其超現實主義影風,此片也獲得了197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榮譽。

27、驢子巴特薩 Au hasard Balthazar(1966年)豆瓣:8.3分

網友評論:我有點固執地認為,有一類導演的影片是拍給導演看的,而不是觀眾,他們應該被稱為導演中的「導演」。這類經典作可算布列松那頭《驢》。老布講究節奏,一部電影肯定有其主導的節奏,否則它將不是一部電影,可以稱它為習作。節奏究竟是以人物為主(心理性格節奏),還是以故事為主(情節敘述節奏),這取決於導演的風格和影片的目的。

老布的優勝處不在上述兩方面,否則不會成就數一數二的大師級人物。《巴爾塔扎爾的遭遇》的節奏體現在畫面與畫面、鏡頭與鏡頭之間的承接關係上。意義不是來自於畫面與鏡頭本身,而是它們的轉合之間。這大概就是結構主義所推崇的藝術技巧。也就是說必須在兩(多)個鏡頭和畫面聯繫起來,才能知道影片的含義,單個的鏡頭和畫面毫無意義,根本不知道它的意義,或者如果單個去理解的話,將會形成錯誤的觀點。它只是發揮其位置功能,而非意義。

28、城市之光 City Lights(1931年)豆瓣:9.2分

網友評論:卓別林的抒情悲喜劇,叫我們笑,也叫我們哭。在流浪漢夏爾洛的故事裡,抒情之外最好笑的要數《淘金記》、《摩登時代》,好笑之外尤其感人的是《尋子遇仙記》、《舞臺生涯》,再有就是這部《城市之光》了。

卓別林的喜劇具有嚴肅性,一方面在於其悲天憫人的情感,一方面在於其社會批判意義。到《城市之光》開拍之時,卓別林意識到,不能再一味迎合婦女的願望單講愛情故事。

幽幽城市之光,讓我們相信人心中還有良善。完美的表演和動人的情節。鏡頭的切換和動作的編排很到位。30年代初就有如此細緻的故事編排結構和表演的編導,卓別林真是位大師。

29、石榴的顏色(1969年)豆瓣:8.7分

網友評論:在詩人的夢境裡,吟遊是一種最詩意的常態。而《石榴的顏色》便是這樣一場關於吟遊的夢境。作為謝爾蓋•帕拉傑諾夫窮盡其身的詩電影傑作,本片無疑是前蘇聯光影聖殿中的一場絕美祭禮。在年幼懵懂的兒時夢境裡,帕拉傑諾夫一次次將作為少年的自己投擲進須臾的光影洪流,那一刻,少年附首貼耳,傾聽大地的詩句。時隔多年,他將詩人的時空與自己的夢境奇妙締結,終於拍出這一部《石榴的顏色》。影片中,藉助詩人之口,帕拉傑諾夫道出了藝術的真諦:一個詩人也許會死,但是他的繆斯不死。

30、誰能帶我回家 (1997年)豆瓣:7.8分

網友評價:這部電影打破了以往電影的傳統模式,從一個全新的範式來拍攝,極具吸引力。。 這部電影是天賜之作,不管後半部分是真是假,它都完美的銜接了下來,一個要自己回家的小女孩,憑著自己對自己的家的印象,勇敢的走下去,「你能帶我過去嗎?」 在回家的過程中是極具現實意義。

31、墮落的藝術 Sztuka spadania(2004年)豆瓣:8.6分

網友評價:《墜落的藝術》可以說是我近年來看過的最優秀的動畫短片之一。

先從整體結構上說,作者沒有將戰爭與暴力的反思放置在「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二元對立思維方式上。他關注的是集權者的內心,與集權者何以能恣意妄為的使用暴力的「機制」。

就是說,那個將屍體編排成舞蹈的偉大領袖認為自己是一個「藝術家」,在死屍超乎常人的動作與噴射的血液之間,他的藝術臻於完美。事實上我們所知道的很多集權者也確實自認為藝術家。無論是希特勒式的民族、建築藝術,還是列寧與毛的鬥爭藝術,都是屍體與血所表演出的殘酷而富有激情的行為藝術。

那些可憐的戰士,被別人的槍所脅迫的成為戰爭的犧牲品。(順便推薦一下《鬥牛》,算得上是49年以來中國最優秀的反戰影片)而不是被《打,打個大西瓜》的作者簡單處理成一些面無表情的戰爭機器人。

32、一個和八個(1983年)豆瓣:7.2分

網友評價:我看的這個版本挺奇怪,《電影鑑賞辭典》上的劇情是:鬼子要姦淫女衛生員,瘦菸鬼掏出槍,把最後一顆子彈射向女衛生員,「保全了她作為一個女戰士的精神與肉體的聖潔,那是令人心靈震顫的一槍。」而我的這個版本是瘦菸鬼發威,接連打死幾個鬼子,救出女衛生員,兩個人相扶著蹣跚遠去。遠不如原版本有境界。這個版本87分鐘,據說原版本是100分鐘。電影真精彩,張藝謀的攝影功勞最大。我尤其喜歡那一大段剪影戲。

33、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 Das Cabinet des Dr. Caligari(1920年)豆瓣:8.7分

網友評價:影史經典!今天看來或許是稚拙和粗糙的,但在1920年,在依靠白帆布大屏幕、長方形立櫃式放映機、黑白、無聲、而且電影僅僅被認為是沒有敘事能力的所謂「流動攝影術」的時代,這樣的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無疑極具創造力,因而堪稱偉大!不要因為自己的無知而以今非古,要知道人類第一次行走有多難。

34、帝國大廈 Empire(1964年)豆瓣:5.0分

網友評價:1965年,安迪·沃霍爾的實驗電影「帝國大廈」首映時,到場的二百多名觀眾在影片開演半小時後紛紛走光。因為這部長達八個小時的電影由始至終只拍了一樣東西——紐約帝國大廈。這位畫一個瑪麗蓮夢露頭像然後複製九個碼成一幅畫的先鋒藝術家大概是史上最最省力氣之導演,只需天黑時把攝影機一動不動對準帝國大廈的尖頂(就是金剛抓著美女爬上的那個),定時檢查機器是否運轉(也許導演回家睡覺了,我只是覺得他應該會去檢查 = =),等到早上就把一部前衛電影搞定了。

自誕生之日起,這部巨先鋒的片子就註定成為文藝青年裝B時必掛在嘴邊的所謂「經典」。俺一向敬重那些看1分鐘電影就能寫1萬字感想的裝B俠們。為了追隨他們,so,我盯著右邊海報圖片看了十分鐘,之後就以眼睛疼告終。雖然我只看了影片1/48(噗~),但心中還是不可遏制的湧現出對自身裝B俠們的敬仰之情!這是一種怎樣的堅忍情懷啊!我錯了,我沒有堅持住,是俺眼睛質量太差,實在撐不住哇!囧

向我這種出於好奇想看「經典」又苦於搜不到片源的童鞋,咖喱給你一個簡單實用的建議:找一張帝國大廈的圖片盯著看八小時就OK了,括弧:你不怕掉眼珠的話

35、天地玄黃 Baraka (1992年)豆瓣:9.1分

網友評價:有一天,如果「小強」猖獗到統治這個地球,把人類蠶食到幾近滅絕,而剩下瀕危人種「我」被小強界的研究所抓去研究育種保留基因圖譜的話,我一定會勇敢的視死如歸的大膽諫言:你們這些無知的,沒有信仰的小強,去看看《Baraka》吧,你們可能會很強大到宇宙無敵,但你們更可能走向自我毀滅,會自相殘殺,會有「人」舉起鐮刀,大喊,「我要代替地球懲罰你」……

《Baraka》是一部歷時14個月,跨越5大洲深入24個國家150多個地區拍攝的「攝影展級別」的畫面組合成的無對白的關於人類文明進程及思考,很有震撼力度的紀錄片。在紀錄片界,這是必看級別。在人文主題界,這是經典。

,
同类文章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6月12日,有網友曬出陳冠希和秦舒培為女兒舉辦百日宴的照片,陳冠希抱著女兒盡顯父愛,身旁站著秦舒培和家人。網友還曝陳冠希女兒名字是Alaia,此前秦舒培曾多次被傳懷孕及在美國生產。去年陳冠希秦舒培曾同逛嬰兒用品店;今年1月有網友偶遇秦舒培,稱其肚子凸起;今年4月有爆料稱秦舒培已誕下女兒。秦舒培是90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工口遊戲,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工口遊戲其實就是日本遊戲產業裡面一些尺度較大的遊戲,我們也都了解日本的遊戲行業是很發達的,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涉及大尺度的色情遊戲,工口遊戲就是這個一個類別的,下面讓我們來盤點幾個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一、性感沙灘那個被碧撥蕩漾清可見底的海水圍繞的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的女團是一直是以性感而聞名,不僅在韓國有一大批的粉絲,就連中國和歐美國家也有一大票的粉絲,小編自然也是韓國女團粉絲大軍中的一員,看過韓國女團MV的人都知道,一向尺度是非常大的,各種誘惑性的東西看得欲罷不能,然而也正是因為尺度太大而遭到禁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被禁播的MV。一、Stella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是發生在2010年廣西柳州的一次「豔照門事件」,那時候時下流行各種門事件,而廣西柳州莫菁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網絡上極大的討論,就是因為網友認為發帖者的行為已經超越了道德底線,莫菁門事件中究竟有什麼愛恨情仇呢?莫菁門事件:莫菁,女,廣西柳州人。2010年11月,一名柳州女子的不雅「豔照」在網際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是香港著名的女藝人之一,曾經還獲得1989年香港小姐的冠軍,可以說是一位老牌的港姐代表,曾經也有演過三級片,網上曾經有一種對於她的說法是「萬人騎」,說的就是她的感情經歷十分豐富,交往過很多任的男朋友,最後都沒有一個好的結果。陳法蓉介紹:陳法蓉,1967年10月28日出生於香港,祖籍江蘇宿遷,中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是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夫人,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表姐,大詩人徐志摩的表妹,看到這麼多人的名字你一定會驚嘆,而在網上曾有流傳蔣英與李雙江的婚外情事件也是引起不小的轟動,蔣英與李雙江是真的嗎,讓我們一起去揭秘事情的真相。蔣英簡介:蔣英生於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寧人,中國最傑出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港島妹妹和梵谷先生:天津嘉年華梁龍說:這不都坐著呢嗎我們說:坐下,牛逼安保說:菠菜賤賣。2019年10月28日 (114)|lululu0726:搖滾是音樂 聽音樂不聽音樂光聽歌詞?前戲不重要麼各位?2020年11月16日 (51)|死在柯本槍下:前面叨咕的是不是:上班了上班了他媽媽沒話說?2021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中國籃球解說員,看過NBA的朋友肯定對於他不會太陌生,柯凡搭檔過很多著名的體育解說員,但是因為在2015-2016NBA總決賽期間曝出的錄音門事件中侮辱了詹姆斯被球迷口誅筆伐,柯凡也因此被暫時停止工作反省,柯凡究竟有沒有被封殺呢?柯凡簡介:柯凡,男,北京市人,1986年3月29日出生。籃球解說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黃偉文是香港樂壇著名的作詞人,他給很多音樂人都寫過歌詞也都是耳熟能詳,比如說《可惜我是水瓶座》《浮誇》《下一站天后》《喜帖街》等等,他的歌能讓人產生非常多的共鳴,在病態三部曲中更是引起無數人對於愛情的遺憾,他的病態三部曲分別是哪三首呢?病態三部曲:《打回原形》《打回原形》講愛之卑微。在愛情裡面,人難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南極不季寞:90後聽這種歌的還有幾個2015年9月20日 (6017)|Ea-bon:真系好聽無得頂啊,睇下幾多人卑贊!!12015年12月2日 (2092)|麥芽先生:唱歌的也傻聽歌的也傻2015年3月27日 (867)|六級詞彙小能手:22歲的阿姨沒有談過戀愛但是喜歡著一個人。2017年10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