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及服務設備與流程
2023-06-01 06:41:06 2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及服務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用戶可以在行動裝置(如手機)和個人電腦上分別登錄同一社交帳號,而伺服器在收到該社交帳號的好友發送的消息時,會將好友發送的消息分別發送給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登錄的同一社交帳號,以實現消息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登錄的同一社交帳號之間的同步。在實踐中發現,社交帳號通常會設置有很多的群組,例如小區業主群組、同學群組、同事群組、項目群組等,而且每個群組的重要程度通常又是不一樣的,有一些群組不重要但是消息特別多,這些消息同步至個人電腦登錄的社交帳號還好,而同步至行動裝置登錄的同一社交帳號則會嚴重佔用行動裝置的內存,易導致行動裝置死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及服務設備,可以減少對行動裝置內存的佔用,降低行動裝置死機的發生概率。
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公開了一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包括:
服務設備在收到某一社交帳號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時,檢測所述社交帳號是否同時登錄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如果是,將所述社交消息推送至所述個人電腦;
所述服務設備識別所述好友用戶是否屬於所述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如果是,統計所述行動裝置收到的所述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
所述服務設備判斷所述內存量是否超過所述行動裝置為所述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如果超過,向所述行動裝置推送消息數量值;所述消息數量值為所述服務設備收到的來自所述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中,在檢測出所述社交帳號未同時登錄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服務設備檢測所述社交帳號是否登錄在行動裝置上,如果是,執行所述的識別所述好友用戶是否屬於所述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的步驟。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服務設備判斷出所述內存量未超過所述行動裝置為所述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服務設備將所述社交消息推送至所述行動裝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中,在向所述行動裝置推送所述消息數量值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服務設備檢測是否收到所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如果收到,將所述消息數量值對應的來自所述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服務設備檢測收到所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之後,以及將所述消息數量值對應的來自所述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服務設備識別所述消息獲取指令是否包含用戶身份驗證信息,如果包含有,校驗所述用戶身份驗證信息是否與所述服務設備存儲的所述社交帳號匹配的合法身份驗證信息是否相匹配,如果相匹配,執行所述的將所述消息數量值對應的來自所述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的步驟。
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公開一種服務設備,包括:
登錄檢測單元,用於在所述服務設備收到某一社交帳號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時,檢測所述社交帳號是否同時登錄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
消息推送單元,用於在所述登錄檢測單元的檢測結果為是時,將所述社交消息推送至所述個人電腦;
好友識別單元,用於識別所述好友用戶是否屬於所述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
統計單元,用於在所述好友識別單元的識別結果為是時,統計所述行動裝置收到的所述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
判斷單元,用於判斷所述內存量是否超過所述行動裝置為所述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
數量推送單元,用於在所述判斷單元的判斷結果為超過時,向所述行動裝置推送消息數量值;所述消息數量值為所述服務設備收到的來自所述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中:
所述登錄檢測單元,還用於在檢測出所述社交帳號未同時登錄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之後,檢測所述社交帳號是否登錄在行動裝置上;
所述好友識別單元,還用於在所述登錄檢測單元檢測出所述社交帳號登錄在行動裝置上時,識別所述好友用戶是否屬於所述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中:
所述消息推送單元,還用於在所述判斷單元判斷出所述內存量未超過所述行動裝置為所述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之後,將所述社交消息推送至所述行動裝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服務設備還包括:
指令檢測單元,用於在所述數量推送單元向所述行動裝置推送所述消息數量值之後,檢測是否收到所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
所述消息推送單元,還用於在所述指令檢測單元檢測收到所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時,將所述消息數量值對應的來自所述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服務設備還包括:
身份識別單元,用於在所述指令檢測單元檢測收到所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之後,識別所述消息獲取指令是否包含用戶身份驗證信息,如果包含有,校驗所述用戶身份驗證信息是否與所述服務設備存儲的所述社交帳號匹配的合法身份驗證信息是否相匹配,如果相匹配,觸發所述消息推送單元執行所述的在所述指令檢測單元檢測收到所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時,將所述消息數量值對應的來自所述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推送給所述行動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中,服務設備在收到某一社交帳號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時,如果檢測到該社交帳號同時登錄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將社交消息推送至個人電腦;以及,服務設備進一步識別出該好友用戶屬於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時,服務設備會統計行動裝置收到的該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當判斷出此內存量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時,服務設備僅向行動裝置推送消息數量值,該消息數量值為服務設備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可見,實施本發明實施例,當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時,服務設備僅將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推送給行動裝置,由行動裝置一側的用戶決定是否查看這些信息,從而可以減少消息對行動裝置內存的佔用,降低行動裝置死機的發生概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另一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另一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服務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另一種服務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另一種服務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於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不必限於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對於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及服務設備,可以減少對行動裝置內存的佔用,降低行動裝置死機的發生概率。以下進行結合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社交消息處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101、服務設備在收到某一社交帳號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時,檢測該社交帳號是否同時登錄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如果是,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個人電腦。
本發明實施例中,行動裝置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移動手機、移動平板、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移動網際網路設備(mobileinternetdevice,mid)等各種設備;其中,行動裝置可以支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網絡技術: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碼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寬帶碼分多址(w-cdma)、cdma2000、imt單載波(imtsinglecarrier)、增強型數據速率gsm演進(enhanceddataratesforgsmevolution,edge)、長期演進技術(long-termevolution,lte)、高級長期演進技術、時分長期演進技術(time-divisionlte,td-lte)、高性能無線電區域網(highperformanceradiolocalareanetwork,hiperlan)、高性能無線電廣域網(hiperwan)、本地多點派發業務(localmultipointdistributionservice,lmds)、全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imax)、紫蜂協議(zigbee)、藍牙、正交頻分復用技術(ofdm)、大容量空分多路存取(hc-sdma)、通用移動電信系統(umts)、通用移動電信系統時分雙工(umts-tdd)、演進式高速分組接入(hspa+)、時分同步碼分多址(td-scdma)、演進數據最優化(ev-do)、數字增強無繩通信(dect)及其他。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服務設備在檢測出該社交帳號未同時登錄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之後,服務設備可以進一步檢測該社交帳號是否登錄在行動裝置上,如果是,執行步驟102;如果該社交帳號未登錄在行動裝置上,而是該社交帳號登錄在個人電腦上,服務設備可以執行上述的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個人電腦的步驟。
102、服務設備識別該好友用戶是否屬於該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如果是,統計行動裝置收到的所述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
本發明實施例中,服務設備識別出該好友用戶不屬於該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時,服務設備可以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行動裝置。
103、服務設備判斷此內存量是否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如果超過,向行動裝置推送消息數量值;其中,該消息數量值為服務設備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
本發明實施例中,服務設備判斷出此內存量未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之後,服務設備可以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行動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可以對社交帳號中的每一個群組分別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當某一個群組的內存監控閾值越高時,說明該群組對用戶越重要,用戶關心該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反之,當某一個群組的內存監控閾值越低,說明該群組對用戶越不重要,用戶不關心該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用戶在對行動裝置登錄的社交帳號中的任一個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時,行動裝置可以檢測行動裝置是否與匹配的智能耳機相連接,如果是,行動裝置可以向智能耳機發送校驗用戶身份指令,以觸發智能耳機發出驗證聲音,並且由智能耳機通過麥克風收集驗證聲音經過耳道反射回來的反射聲並傳遞給行動裝置,行動裝置可以根據智能耳機傳遞的反射聲的信號特徵為基礎辨識出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並由行動裝置識別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是否與社交帳號綁定的合法用戶的耳道孔模型相匹配,如果相匹配,才允許用戶對該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這種實施方式可以防止非法用戶在行動裝置登錄的社交帳號上對任一個群組進行內存監控閾值配置,這樣既可以防止對合法用戶造成消息「轟炸」,又可以防止合法用戶遺漏重要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由於每個人的耳道孔模型(又稱為耳道孔結構構造)都是獨一無二的,上述方式可以減少身份識別計算的複雜性,同時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
作為另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用戶在對個人電腦登錄的社交帳號中的任一個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時,個人電腦可以觸發行動裝置檢測行動裝置是否與匹配的智能耳機相連接,如果行動裝置檢測出行動裝置與匹配的智能耳機相連接,行動裝置可以向智能耳機發送校驗用戶身份指令,以觸發智能耳機發出驗證聲音,並且由智能耳機通過麥克風收集驗證聲音經過耳道反射回來的反射聲並傳遞給行動裝置,行動裝置可以根據智能耳機傳遞的反射聲的信號特徵為基礎辨識出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並由行動裝置識別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是否與社交帳號綁定的合法用戶的耳道孔模型相匹配,如果相匹配,行動裝置才通知個人電腦允許用戶對該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這種實施方式可以防止非法用戶在個人電腦登錄的社交帳號上對任一個群組進行內存監控閾值配置,這樣既可以防止對合法用戶造成消息「轟炸」,又可以防止合法用戶遺漏重要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由於每個人的耳道孔模型(又稱為耳道孔結構構造)都是獨一無二的,上述方式可以減少身份識別計算的複雜性,同時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
可見,在實施圖1所描述的方法時,當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時,服務設備僅將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推送給行動裝置,由行動裝置一側的用戶決定是否查看這些信息,從而可以減少消息對行動裝置內存的佔用,降低行動裝置死機的發生概率。
實施例二
請參閱圖2,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另一個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社交消息處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201、服務設備在收到某一社交帳號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時,檢測該社交帳號是否同時登錄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如果是,執行步驟202;如果否,執行步驟203。
202、服務設備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個人電腦,並跳轉執行步驟204。
203、服務設備檢測該社交帳號是否登錄在行動裝置上,如果是,執行步驟204。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如果該社交帳號未登錄在行動裝置上,而是該社交帳號登錄在個人電腦上,服務設備可以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個人電腦,並結束本流程。
204、服務設備識別該好友用戶是否屬於該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如果是,執行步驟205。
本發明實施例中,服務設備識別出該好友用戶不屬於該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時,服務設備可以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行動裝置。
205、服務設備統計行動裝置收到的該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
206、服務設備判斷此內存量是否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如果未超過,執行步驟207;如果超過,執行步驟208~步驟209。
207、服務設備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行動裝置,結束本流程。
208、服務設備向行動裝置推送消息數量值;其中,該消息數量值為服務設備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
209、服務設備檢測是否收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如果未收到,結束本流程;如果收到,執行步驟210。
210、服務設備將該消息數量值對應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推送給行動裝置。
其中,實施上述步驟209~步驟210,服務設備可以在行動裝置主動獲取消息的情況下才將該消息數量值對應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推送給行動裝置。
可見,在實施圖2所描述的方法時,當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時,服務設備僅將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推送給行動裝置,由行動裝置一側的用戶決定是否查看這些信息,從而可以減少消息對行動裝置內存的佔用,降低行動裝置死機的發生概率。
實施例三
請參閱圖3,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另一個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3所示,該社交消息處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301、服務設備在收到某一社交帳號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時,檢測該社交帳號是否同時登錄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如果是,執行步驟302;如果否,執行步驟303。
302、服務設備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個人電腦,並跳轉執行步驟204。
303、服務設備檢測該社交帳號是否登錄在行動裝置上,如果是,執行步驟304。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如果該社交帳號未登錄在行動裝置上,而是該社交帳號登錄在個人電腦上,服務設備可以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個人電腦,並結束本流程。
304、服務設備識別該好友用戶是否屬於該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如果是,執行步驟305~步驟306。
本發明實施例中,服務設備識別出該好友用戶不屬於該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時,服務設備可以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行動裝置。
305、服務設備統計行動裝置收到的該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
306、服務設備判斷此內存量是否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如果未超過,執行步驟307;如果超過,執行步驟308。
307、服務設備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行動裝置,結束本流程。
308、服務設備向行動裝置推送消息數量值;其中,該消息數量值為服務設備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
309、服務設備檢測是否收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如果未收到,結束本流程;如果收到,執行步驟310。
310、服務設備識別該消息獲取指令是否包含用戶身份驗證信息,如果包含有,執行步驟311;如果未包含,結束本流程。
311、服務設備校驗該用戶身份驗證信息是否與服務設備存儲的該社交帳號匹配的合法身份驗證信息是否相匹配,如果相匹配,執行步驟312;如果不匹配,結束本流程。
312、服務設備將該消息數量值對應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推送給行動裝置。
其中,實施上述步驟309~步驟312,服務設備可以在校驗出行動裝置登錄的社交帳號的當前使用者為該社交帳號的合法用戶時,才將該消息數量值對應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推送給行動裝置,從而可以防止非法用戶獲悉來自該社交帳號的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防止消息洩漏。
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可以對社交帳號中的每一個群組分別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當某一個群組的內存監控閾值越高時,說明該群組對用戶越重要,用戶關心該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反之,當某一個群組的內存監控閾值越低,說明該群組對用戶越不重要,用戶不關心該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用戶在對行動裝置登錄的社交帳號中的任一個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時,行動裝置可以檢測行動裝置是否與匹配的智能耳機相連接,如果是,行動裝置可以向智能耳機發送校驗用戶身份指令,以觸發智能耳機發出驗證聲音,並且由智能耳機通過麥克風收集驗證聲音經過耳道反射回來的反射聲並傳遞給行動裝置,行動裝置可以根據智能耳機傳遞的反射聲的信號特徵為基礎辨識出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並由行動裝置識別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是否與社交帳號綁定的合法用戶的耳道孔模型相匹配,如果相匹配,才允許用戶對該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這種實施方式可以防止非法用戶在行動裝置登錄的社交帳號上對任一個群組進行內存監控閾值配置,這樣既可以防止對合法用戶造成消息「轟炸」,又可以防止合法用戶遺漏重要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由於每個人的耳道孔模型(又稱為耳道孔結構構造)都是獨一無二的,上述方式可以減少身份識別計算的複雜性,同時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
作為另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用戶在對個人電腦登錄的社交帳號中的任一個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時,個人電腦可以觸發行動裝置檢測行動裝置是否與匹配的智能耳機相連接,如果行動裝置檢測出行動裝置與匹配的智能耳機相連接,行動裝置可以向智能耳機發送校驗用戶身份指令,以觸發智能耳機發出驗證聲音,並且由智能耳機通過麥克風收集驗證聲音經過耳道反射回來的反射聲並傳遞給行動裝置,行動裝置可以根據智能耳機傳遞的反射聲的信號特徵為基礎辨識出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並由行動裝置識別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是否與社交帳號綁定的合法用戶的耳道孔模型相匹配,如果相匹配,行動裝置才通知個人電腦允許用戶對該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這種實施方式可以防止非法用戶在個人電腦登錄的社交帳號上對任一個群組進行內存監控閾值配置,這樣既可以防止對合法用戶造成消息「轟炸」,又可以防止合法用戶遺漏重要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由於每個人的耳道孔模型(又稱為耳道孔結構構造)都是獨一無二的,上述方式可以減少身份識別計算的複雜性,同時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
可見,在實施圖3所描述的方法時,當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時,服務設備僅將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推送給行動裝置,由行動裝置一側的用戶決定是否查看這些信息,從而可以減少消息對行動裝置內存的佔用,降低行動裝置死機的發生概率。
實施例四
請參閱圖4,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服務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該服務設備包括:
登錄檢測單元401,用於在服務設備收到某一社交帳號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時,檢測該社交帳號是否同時登錄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
消息推送單元402,用於在登錄檢測單元401的檢測結果為是時,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個人電腦;
好友識別單元403,用於識別該好友用戶是否屬於該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
統計單元404,用於在好友識別單元403的識別結果為是時,統計行動裝置收到的該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
判斷單元405,用於判斷此內存量是否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
數量推送單元406,用於在判斷單元405的判斷結果為超過時,向行動裝置推送消息數量值;其中,該消息數量值為服務設備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
可見,在實施圖4所描述的服務設備時,當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時,服務設備僅將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推送給行動裝置,由行動裝置一側的用戶決定是否查看這些信息,從而可以減少消息對行動裝置內存的佔用,降低行動裝置死機的發生概率。
實施例五
請參閱圖5,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另一種服務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5所示的服務設備是由圖4所示的服務設備進行優化得到的。在圖5所示的服務設備中:
登錄檢測單元401,還用於在檢測出該社交帳號未同時登錄在行動裝置和個人電腦上之後,檢測該社交帳號是否登錄在行動裝置上;
好友識別單元403,還用於在登錄檢測單元401檢測出該社交帳號登錄在行動裝置上時,識別該好友用戶是否屬於該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中的好友用戶。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在圖5所示的服務設備中:
消息推送單元402,還用於在判斷單元405判斷出內存量未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之後,將該社交消息推送至行動裝置。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圖5所示的服務設備還包括:
指令檢測單元407,用於在數量推送單元406向行動裝置推送消息數量值之後,檢測是否收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
消息推送單元402,還用於在指令檢測單元407檢測收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時,將消息數量值對應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推送給行動裝置。
可見,在實施圖5所描述的服務設備時,當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時,服務設備僅將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推送給行動裝置,由行動裝置一側的用戶決定是否查看這些信息,從而可以減少消息對行動裝置內存的佔用,降低行動裝置死機的發生概率。
實施例六
請參閱圖6,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另一種服務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6所示的服務設備是由圖5所示的服務設備進行優化得到的。與圖5所示的服務設備相比,圖6所示的服務設備還包括:
身份識別單元408,用於在指令檢測單元407檢測收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之後,識別消息獲取指令是否包含用戶身份驗證信息,如果包含有,校驗用戶身份驗證信息是否與服務設備存儲的該社交帳號匹配的合法身份驗證信息是否相匹配,如果相匹配,觸發消息推送單元402執行在指令檢測單元407檢測收到行動裝置發送的消息獲取指令時,將消息數量值對應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步驟。
可見,在實施圖6所描述的服務設備時,當社交帳號中的任一群組的好友用戶發送的社交消息所佔用的內存量超過行動裝置為該群組配置的內存監控閾值時,服務設備僅將收到的來自該群組並且尚未推送給行動裝置的所有消息的總數量值推送給行動裝置,由行動裝置一側的用戶決定是否查看這些信息,從而可以減少消息對行動裝置內存的佔用,降低行動裝置死機的發生概率。
本發明實施例中,用戶可以對社交帳號中的每一個群組分別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當某一個群組的內存監控閾值越高時,說明該群組對用戶越重要,用戶關心該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反之,當某一個群組的內存監控閾值越低,說明該群組對用戶越不重要,用戶不關心該群組中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用戶在對行動裝置登錄的社交帳號中的任一個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時,登錄檢測單元401可以檢測行動裝置是否與匹配的智能耳機相連接,如果是,登錄檢測單元401可以向智能耳機發送校驗用戶身份指令,以觸發智能耳機發出驗證聲音,並且由智能耳機通過麥克風收集驗證聲音經過耳道反射回來的反射聲並傳遞給行動裝置,登錄檢測單元401可以根據智能耳機傳遞的反射聲的信號特徵為基礎辨識出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並由登錄檢測單元401識別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是否與社交帳號綁定的合法用戶的耳道孔模型相匹配,如果相匹配,才允許用戶對該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這種實施方式可以防止非法用戶在行動裝置登錄的社交帳號上對任一個群組進行內存監控閾值配置,這樣既可以防止對合法用戶造成消息「轟炸」,又可以防止合法用戶遺漏重要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由於每個人的耳道孔模型(又稱為耳道孔結構構造)都是獨一無二的,上述方式可以減少身份識別計算的複雜性,同時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
作為另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用戶在對個人電腦登錄的社交帳號中的任一個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時,個人電腦可以觸發行動裝置的登錄檢測單元401檢測行動裝置是否與匹配的智能耳機相連接,如果登錄檢測單元401檢測出行動裝置與匹配的智能耳機相連接,登錄檢測單元401可以向智能耳機發送校驗用戶身份指令,以觸發智能耳機發出驗證聲音,並且由智能耳機通過麥克風收集驗證聲音經過耳道反射回來的反射聲並傳遞給行動裝置,登錄檢測單元401可以根據智能耳機傳遞的反射聲的信號特徵為基礎辨識出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並由行動裝置識別該耳道的耳道孔模型是否與社交帳號綁定的合法用戶的耳道孔模型相匹配,如果相匹配,登錄檢測單元401才通知個人電腦允許用戶對該群組配置對應的內存監控閾值。這種實施方式可以防止非法用戶在個人電腦登錄的社交帳號上對任一個群組進行內存監控閾值配置,這樣既可以防止對合法用戶造成消息「轟炸」,又可以防止合法用戶遺漏重要的好友用戶發送的消息。由於每個人的耳道孔模型(又稱為耳道孔結構構造)都是獨一無二的,上述方式可以減少身份識別計算的複雜性,同時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實施例的各種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體來完成,該程序可以存儲於一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介質包括只讀存儲器(read-onlymemory,rom)、隨機存儲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可編程只讀存儲器(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prom)、一次可編程只讀存儲器(one-tim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otprom)、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只讀存儲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eprom)、只讀光碟(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cd-rom)或其他光碟存儲器、磁碟存儲器、磁帶存儲器、或者能夠用於攜帶或存儲數據的計算機可讀的任何其他介質。
以上對本發明實施例公開的一種社交消息處理方法及服務設備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