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通信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0:21:56 3
專利名稱:無線通信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電波進行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機。特別涉及一種建築物內的家電設備所內置的無線機與位於另外的房間的母機之間的通信、建築物內的智能儀表(smart meter)與設置於室外的電線桿上的母機之間的通信等、電波傳播的多路徑(mult1-pass)大量存在的環境下的固定設置的無線通信機之間的通信。
背景技術:
在以900MHz頻帶為首的Sub-GHz頻帶的無線頻帶、2.4GHz頻帶中,能夠廉價地提供覆蓋比較廣的區域來進行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機。因此,探討了將能夠在Sub-GHz頻帶的無線頻帶、2.4GHz頻帶中進行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機內置於各種設備中。例如,考慮在家庭內的空調、洗衣機之類的家電設備中內置這種無線通信機並進行家庭網絡化以得到節能、舒適性的提高、故障等的監視等各種優點。在家電家庭網絡中,能夠在各家電設備與設置於網際網路線的引入位置附近的母機之間進行通信。另外,近年來,對電錶、燃氣表、水錶等附加通信功能來使其高功能化的智能儀表受到關注。在智能儀表中,能夠在設置於各家庭的儀表中的無線通信機與設置於電線桿上、建築物上等室外的母機之間進行通信。上述的家電家庭網絡等各種系統存在以下的問題:各無線通信機的設置位置被固定而無法容易地移動;由於存在牆壁、地板等大量的障礙物,因此電波傳播路徑為多路徑環境,從而會由於衰落而局部地產生接收水平的大幅下降(參照圖31)。此外,接收水平是由所接收的電波信號(高頻信號)的強度(電場強度)而決定的值,接收水平的好壞是以接收靈敏度、即為了確保通信所需的接收質量而所需的最低電波強度為基準來決定的。圖31表示在多路徑環境下設置的發送機以及設置在距該發送機相同距離的位置(圓周上)的接收機中的接收電場水平的變動情形。像這樣將接收機配置在距發送機相同距離的圓周上的各位置(局部)時的接收水平根據位置而大不相同。這是因為,由於電波的多路徑,會產生電場水平的抵消或相加這樣的所謂衰落(fading)現象。如圖32中的累積概率分布圖所示,相對於接收水平的中央值,接收水平降低8dB以上的位置存在10%。另外,接收水平降低ISdB以上的位置存在1%。例如,關於被用作可攜式電話等移動體通信的無線終端,由於其通信環境隨著移動而變化,因此長時間地停留在局部性的接收水平的下跌點的可能性低。但是,家電內置的無線通信機、設置於儀表中的無線機無法移動而缺乏通信環境的變化,因此下跌狀態有可能會長時間地持續。在這種情況下,在通信包的接收失敗時,難以通過通信包的重新發送動作來從不通狀態恢復,需要採取利用分集天線的對策。在分集天線中,存在選擇分集方式和最大比合成分集方式,在該選擇分集方式中,對兩個天線進行切換,選擇接收水平良好的天線,在最大比合成分集方式中,將由兩個天線接收到的信號分別輸入到兩個解調電路,使兩個解調信號的相位、振幅一致來將該兩個解調信號最佳地合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5)。
一般來說,在使用選擇分集的情況下,能夠將累積概率1%的接收水平的位置處的接收水平的下跌改善5dB左右。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4-304036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5-284435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8-8633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特公昭59-6536號公報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2006/103758號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在選擇分集方式中,存在以下問題:(1)雖然使用了兩個或多個天線,但是在進行了天線的選擇後只使用某一個天線,因此天線增益與不使用分集結構的情況是相同的;(2)兩個天線的兩方接收水平同時下跌的情況以固定概率存在,從而有時無法充分避免下跌。另外,在最大比合成分集方式中,存在以下問題:(3)與所具備的天線數相應地需要多個系統的接收解調電路,因此在成本方面、消耗電流方面不利;(4)需要在接收側設置分集天線,因此在雙向通信中雙方的無線通信機中都需要多個天線和解調電路。本發明是鑑於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實現一種能夠防止裝置結構變大並能夠避免局部性的接收電場水平下跌的無線通信機。用於解決問題的方案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具備:第一天線;第二天線;可變移相單元,其改變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相位;以及移相控制單元,其控制上述可變移相單元以使移相量可變,該移相量是改變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相位的量。在此,移相量是指改變由第一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的相位以使由第一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與由第二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之間的相對相位差可變的量。根據上述結構,由於具備可變移相單元和移相控制單元,因此能夠在發送時或接收時改變由第一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與由第二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之間的相對相位差。即,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能夠改變相位以避免由於在多路徑環境下產生的衰落而發生電場水平的相抵消。因此,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能夠避免局部性的接收電場水平下跌。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雖然具備兩個天線,但是與接收有關的解調電路有一個即可。另一方面,用於實現以往的最大比合成分集方式的結構例如在具備兩個天線的情況下需要兩個系統的與接收有關的解調電路。即,在以往的最大比合成分集方式中,需要具備與所具備的天線數相同數量的與接收有關的解調電路,而在本申請中,與天線的數量無關地,與接收有關的解調電路有一個即可,因此能夠防止裝置結構變大。因此,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起到能夠防止裝置結構變大並避免局部性的接收電場水平下跌的效果。
另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具備:第一天線;第二天線;以及分配比控制單元,其使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功率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功率之間的分配比可變。根據上述結構,由於具備分配比控制單元,因此能夠在發送時或接收時改變由第一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與由第二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之間的相對功率差。這樣,能夠通過在由第一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與由第二天線2接收到的高頻信號之間改變功率的分配來改變由各個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相加所得的結果,從而緩和成為由於衰落而電波被抵消的狀態的情況。也就是說,能夠避免接收水平大幅下跌。或者,也能夠通過在發送時改變針對第一天線與第二天線的功率分配比來改變來自兩個天線的輻射指向特性,由此形成在接收側不會產生因多路徑引起的接收強度的相抵消的狀態。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雖然具備兩個天線,但是與接收有關的解調電路有一個即可。另一方面,用於實現以往的最大比合成分集方式的結構例如在具備兩個天線的情況下需要兩個系統的與接收有關的解調電路。即,在以往的最大比合成分集方式中,需要具備與所具備的天線數相同數量的與接收有關的解調電路,而在本申請中,與天線的數量無關地,與接收有關的解調電路有一個即可,因此能夠防止裝置結構變大。因此,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起到能夠防止裝置結構變大並避免局部性的接收電場水平下跌的效果。發明的效果本發明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構成,起到能夠防止裝置結構變大並避免局部性的接收電場水平下跌的效果。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圖3是表示圖1所示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的配置例的說明圖。圖4是表示圖1所示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可變移相部的結構例的圖。圖5是表示與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有關的從天線側觀察可變移相部時的阻抗的變化例的圖。圖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可變移相部的電路結構例的圖。圖7是表示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可變移相部的電路結構例的圖。圖8是表示能夠分級地改變移相量的可變移相部的結構例的圖。圖9是表示圖1所示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的配置例的說明圖。圖10是表示由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圖11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無線通信機的發送包、可變移相部的移相量以及接收水平的變化的情形的說明圖。圖12是表示由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圖13是表示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概要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圖14是表示實施方式3的無線通信機所接收的發送包、可變移相部的移相量的變化以及接收水平的變化的情形的說明圖。圖15是表示由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圖16是表示實施方式4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圖17是表示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記錄的表示錯誤檢測的判斷結果的表信息的一例的圖。圖18是表示實施方式4的無線通信機所接收的發送包、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可變移相部的移相量的變化以及接收水平的變化的情形的說明圖。圖19是表示由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圖20是表示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圖21是表示由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圖22是表示實施方式6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圖23是表示由實施方式6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圖24是表示實施方式7的無線通信機的發送包、可變移相部的移相量的變化以及接收水平的變化的情形的說明圖。圖25是表示由實施方式7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圖26是表示實施方式8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圖27是表示實施方式8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濾波器附近的具體結構例的圖。圖28是表示實施方式9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概要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圖29是表示實施方式9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可變分配部的電路結構的一例的圖。圖30是表示實施方式9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第一可變電容器和第二可變電容器各自的靜電容量與電路中的通過振幅之間的關係的圖表。圖31是表示在多路徑環境下設置的發送機以及設置在距該發送機相同距離的位置(圓周上)的接收機中的接收電場水平的變動情形的圖。圖32是表示接收水平與無線通信機存在於該接收水平的位置的概率之間的關係的一例的概率分布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方式I)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如圖1中所示,無線通信機是具備第一天線1、第二天線2、可變移相部(可變移相單元)3、合成部(合成單元)4、移相控制部(移相控制單元)5以及發送接收部6而構成的結構。另外,設圖1中標記7為第一高頻信號,標記8為第二高頻信號,並且標記9為第三高頻信號。由第一天線I接收到的高頻信號被輸入到可變移相部3,從該可變移相部3作為第一高頻信號7被輸入到合成部4。另外,由第二天線2接收到的高頻信號作為第二高頻信號8被輸入到合成部4。然後,在合成部4中第一高頻信號7和第二高頻信號8被相加合成,從而作為第三高頻信號9被輸入到發送接收部6。發送接收部6如圖2所示那樣包括由接收放大器、混合器(mixer)、解調電路等構成的接收電路以及由本地振蕩器、調製電路、發送放大器等構成的發送電路。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在圖2中,更具體地示出了圖1所示的無線通信機中發送接收部6的結構。在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用於通信的無線頻率為950MHz。高頻信號的調製方式為FSK,數據的傳輸速率為100kbps。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是偶極天線(dipole antenna),天線間距離為1/2波長即15.8cm0另外,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如圖3所示那樣沿相對於地面垂直的方向豎立。圖3是表示圖1所示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的配置例的說明圖。也就是說,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能夠實現為沿鉛直方向豎立的能夠連續改變相位的2元件偶極陣列天線(連續相位可變2元件偶極陣列)。另外,可變移相部3例如能夠實現為移相器(ESL-1300),合成部4例如能夠實現為耦合器(ZX10-2-252+)。接著,參照圖4至圖7來說明可變移相部3的結構。圖4至圖7表示可變移相部3的具體電路例。在圖4中,示出了將線圈(L)和可變電容器(C)串聯連接而成的可變移相部3的結構。圖4是表示圖1所示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可變移相部3的結構例的圖。另外,選擇以下的可變移相部3:可變電容器的容量為中央值附近時線圈與可變電容器的串聯諧振頻率為無線頻率附近。而且,當增大電容器的容量時電路的阻抗為感應性,當減小容量時電路的阻抗為電容性。另外,在圖5中,在史密斯圓圖(Smith chart)上繪製了從天線側觀察可變移相部3時的阻抗的變化。圖5是表示與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有關的從天線側觀察可變移相部3時的阻抗的變化例的圖。從圖5所示的史密斯圓圖可知,能夠通過使可變電容器的容量可變來能夠實現移相的可變。本結構的可變移相部3如上所述那樣是能夠僅由線圈和可變電容器構成的簡單裝置,合成部4也只是單純地將第一天線側與第二天線側進行連接的結構。此外,圖4和圖5中的Sll表示S參數。更具體地說,可變移相部3能夠設為以下結構:例如圖6所示,在使用四個1/4波長傳輸線路的90°混合器的兩個端子上連接單端接地的可變電容器。圖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可變移相部3的電路結構例的圖。通過使用90°混合器,能夠減小改變了移相量時的阻抗的變化。通過一級的90°混合器能夠得到最大180°的移相可變量,而在圖6中設為三級,設每一級為120°的可變量,合計得到最大360°的移相可變量。另外,在圖7中,示出了以集中常數電路來置換構成圖6的可變移相部3的傳輸線路的結構。圖7是表示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可變移相部3的電路結構例的圖。通過像這樣將傳輸線路設為集中常數電路,能夠使電路小型化。通過改變對可變容量二極體施加的電壓來進行移相量的可變。另外,可變移相部也能夠設為以下結構:如圖8所示,具備高頻開關,能夠分級地改變移相量。圖8是表示能夠分級地改變移相量的可變移相部3的結構例的圖。在圖8中,與圖7不同,還記載了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以及合成部4。在圖8中,將合成部4設為威爾金森稱合器(Wilkinson Coupler)。威爾金森稱合器能夠取得兩個輸入端子之間的絕緣,因此能夠降低第一天線I與第二天線2之間的相互耦合。在圖8所示的可變移相部3中,通過利用高頻開關對由線圈和電容器形成的集中常數型傳輸線進行切換,來以45°步長實現八級的可變移相量(0°、45°、90°、135°、180°、225°、270°以及315° )。此外,根據來自移相控制部(移相控制單元)5的控制指示來進行開關的切換。這樣,可變移相部3的特徵在於,能夠以數字方式(離散方式)進行移相可變。此外,關於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除了偶極天線以外,還能夠應用為單極天線(monopole antenna)、倒F天線、環形天線等任意的天線。但是,為了確保作為分集天線的特性,需要考慮到減小天線之間的相互耦合。另外,設第一天線I與第二天線之間的天線間距離與1/2波長相當,但是可以選擇任意的距離。另外,例示了以偏振面相互平行的朝向配置了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的結構,但是也可以以偏振面相互正交的朝向來進行配置。例如,如圖9所示,通過將第一天線Ia和第二天線Ib在同一面上以正交的朝向進行配置,能夠得到偏振分集的效果,並進一步增強避免接收水平下跌的效果。圖9中示出了使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為相互正交的朝向的配置例。圖9是表示圖1所示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的配置例的說明圖。S卩,如圖9所示,以第一天線I的延伸方向與第二天線2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的朝向來配置該第一天線I和該第二天線2。這樣,通過使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以彼此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的朝向來配置,能夠具有正交的兩個偏振面。通過像這樣具備正交的兩個偏振面,即使接收側或發送側的天線的偏振面方向不同,也能夠通過使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可變來良好地進行接收。另外,在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通信中使用的無線頻率為950MHz,但是並不限定於此,通信中使用的無線頻率能夠應用任意的頻率。另外,在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高頻信號的調製方式為FSK,但是並不限定於此,關於調製方式,能夠應用任意的調製方式,尤其能夠良好地應用調製波的振幅中不具有信息的頻率調製。另外,將可變移相部3的可變移相量設為360°,但是能夠以任意的可變移相量構成,例如通過180°、90°也能夠得到效果。另外,天線的個數設為兩個,但是與一般的分集天線同樣地,能夠使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個數的天線來構成。另外,在本實施方式I中,構成為以下結構:在發送動作側的無線通信機中不利用可變移相部3改變移相量,而在接收動作側的無線通信機中使用兩個天線並利用可變移相部3使移相量周期性或隨機性地可變。然而,並不限定於該結構,在接收動作側的無線通信機中不利用可變移相部3改變移相量而在發送動作側的無線通信機中使用兩個天線並利用可變移相部3使移相量可變也能夠得到同樣的效果。另外,在發送動作側、接收動作側這兩方的無線通信機中利用可變移相部3同時改變移相量來進行通信也能夠得到同等以上的效果。(包的接收處理I)接著,參照圖10來說明與由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I有關的動作流程。圖10是表示由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首先,在說明包的接收處理I之前,參照圖13來說明主要實施該接收處理的發送接收部6的結構。圖13是表示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概要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如圖13所示,發送接收部6具備:解調部(解調單元)11,其對從合成部4輸入的第三高頻信號8所包含的包進行解調;以及錯誤檢測部(錯誤檢測單元)12,其檢測通過解調部11解調得到的包的數據中是否存在錯誤。這樣,發送接收部6具備解調部11和錯誤檢測部12,如下那樣實施包的接收處理
1首先,移相控制部5將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設定為初始值(步驟S11,以後稱為Sll)。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來接收包。然後,由發送接收部6對所接收到的包進行解調,對該解調後的數據進行確認(S12)。S卩,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接收載有包的特定頻率範圍的電波。第一天線I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一高頻信號7經由可變移相部3發送到合成部4。另一方面,第二天線2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二高頻信號8發送到合成部4。在合成部4中,將該第一高頻信號7和該第二高頻信號8進行合成,並作為第三高頻信號9發送到發送接收部6。在發送接收部6中,解調部11對該第三高頻信號9所包含的包的數據進行解調,錯誤檢測部12基於解調後的數據確認是否存在數據的錯誤。此外,發送接收部6中的數據的錯誤檢測中利用CRC(循環冗餘校驗)。然而,錯誤檢測方式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奇偶校驗(parity check)或漢明碼校驗等。在此,錯誤檢測部12在判斷為所接收到的包中存在數據的錯誤的情況下(S13:「否」),向移相控制部5通知該意思。移相控制部5根據來自發送接收部6的通知來控制可變移相部3使其改變移相量。然後,改變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S15)。當像這樣改變了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時,再次實施步驟S12、S13的處理。另外,在步驟S13中,發送接收部6在判斷為不存在數據的錯誤的情況下(S13:「是」),生成包含表示無錯誤地完成了接收的意思的通知的應答包,將該應答包發送到發送源(S14)。通過以上,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能夠進行包的接收處理。這樣,在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構成為以下結構:利用發送接收部6所具備的錯誤檢測部14來針對所接收到的每個包確認包的數據中是否產生了錯誤。而且,在判斷為產生了錯誤時,由移相控制部5控制可變移相部3來改變移相量。因此,即使在由於衰落等原因而在設置無線通信機的地點發生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利用可變移相部3改變通過第一天線接收的高頻信號的移相來防止電場水平的抵消等,能夠避免接收水平的下跌。另外,直到變為通過錯誤檢測部12判斷為所接收到的包的數據中未產生錯誤的狀態為止能夠改變移相量,換言之,直到能夠接收到不包含錯誤的數據為止能夠改變該移相量。(實施方式2)在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構成為以下結構:根據所接收到的包的數據中是否存在錯誤,在移相控制部5的控制指示下,利用可變移相部3來改變移相量。然而,無線通信機也能夠設為以固定的周期改變該移相量的結構。因此,下面,將以下情況作為實施方式2來進行說明:當將改變移相量的重複周期設為周期Tl時,Tl被設定為小於傳輸I位(bit)的數據所花費的時間長度T2。圖1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2的無線通信機的發送包、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以及接收水平的變化的情形的說明圖。也就是說,由可變移相部3設定的移相量根據從移相控制部5輸出的控制信號而變化。而且,根據該移相量的變化的定時,接收水平的變化周期被確定,根據接收水平的變化周期,所接收到的包的數據中產生錯誤的產生方法不同。因此,在實施方式2中,設定為滿足T1〈T2的關係。此外,關於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除了發送接收部6無需具備錯誤檢測部12這一點以外,與圖1或圖13所示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是相同的。因此,省略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各結構要素的說明。如上所述,由可變移相部3設定的移相量根據從移相控制部5輸出的控制信號而變化。在本實施方式中,周期性地改變該移相量(參照圖11)。因此,將該移相量變化的重複周期設為周期Tl,將傳輸I位的數據所花費的時間長度(I位時間)設為Τ2。在本實施方式2中,傳輸速率為100kbps,因此,T2=10微秒。另外,在此,如上所述那樣將Tl設定為Τ1〈Τ2,在圖11所示的例子中,Τ1=Τ2/3.5。另外,關於設置了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環境,設接收水平與無線通信機的存在概率的關係按照圖32所示的瑞利分布(Rayleigh distribution)(後述的實施方式3、4也同樣)。參照圖11,第三高頻信號9的功率水平(接收水平)以比Tl周期短的時間間隔上下變動。該變動周期比Tl短(幾分之一到幾十分之一),因此該變動為大大短於接收數據的I位時間長度T2的時間間隔的變動。在此,如圖32所示,接收水平比平均值水平(或中央值水平)低IOdB以上的時間比率為整體的10%左右,90%以上處於平均值水平±10dB的範圍。因此,接收水平被平均化,不會產生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能夠維持穩定的接收水平。如上,在本結構中,其特徵在於,只要周期性或隨機性地實施使可變移相部3以滿足T1〈T2的短周期Tl改變移相量的處理,就能夠實現避免接收水平的局部性下跌的接收。即,通過使可變移相部3以滿足Τ1〈Τ2的短期間Tl周期性地改變移相量、或者在短於Τ2的隨機期間Tl內改變移相量,來避免接收水平的局部性下跌,實現構成發送包的每一位的可靠接收。(包的接收處理2)接著參照圖12來說明與由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2有關的動作流程。圖12是表示由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首先,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來接收包。然後,由發送接收部6對所接收到的包進行解調(S21)。即,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接收載有包的特定頻率範圍的電波。第一天線I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一高頻信號7經由可變移相部3發送到合成部4。另一方面,第二天線2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二高頻信號8發送到合成部4。在合成部4中,將該第一高頻信號7和該第二高頻信號8進行合成,並作為第三高頻信號9發送到發送接收部6。在發送接收部6中,解調部11對該第三高頻信號進行解調。此外,在步驟S21中接收包的期間,移相控制部5控制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使其以滿足規定條件的周期連續變化。另外,此時的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的變化如上所述那樣被設定成:變動周期比與所接收到的發送包的I位相當的時間短,即,滿足T1〈T2(=10微秒)的關係。這樣,當對所接收到的包(發送包)進行解調時,發送接收部6生成包含表示已完成了接收的意思的通知的應答包,將該應答包發送到發送源(S22)。如上那樣以比所接收到的包的I位數據短的周期迅速地改變移相量,由此,在接收I位的數據的期間內,當將接收水平的變動平均化時不會產生大幅下跌而能夠維持穩定的接收水平。其結果,在所接收到的發送包的各個以位(bit)為單位的數據中不會產生由於接收水平降低而引起的位錯誤。因此,在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無需具備錯誤檢測部12以調查所接收到的包的數據中是否產生了錯誤。此外,這種高速改變移相量的結構能夠在所接收到的包的調製信號中在振幅方向中不包含信息的頻率調製等中有效利用,而在振幅方向中包含信息的調製方式(相位調製等)中無法利用該結構。(實施方式3)接著,參照圖14,將以下情況作為實施方式3來進行說明:在以固定的周期改變移相量的結構中,將作為改變移相量的重複周期的周期Tl設定為比作為發送包的時間長度的T3長。在此,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構成為與圖13所示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相同的結構,因此省略有關各部件的說明。此外,在實施方式3中,構成為從發送源對無線通信機依次發送包含相同內容的數據的發送包,這一點與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不同。在實施方式3中,與實施方式I同樣地設置有檢測接收數據的錯誤的錯誤檢測部12,因此能夠確認是否正確地接收到接收數據。圖14是表示本實施方式3的無線通信機所接收的發送包、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的變化以及接收水平的變化的情形的說明圖。如上所述,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根據從移相控制部5輸出的控制信號而變化。在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將該移相量變化的重複周期設為Tl,將發送包的時間長度設為T3。此外,在本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發送包長度為128位元組,時間長度T3=10.2毫秒。
在此,在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Tl被設定為T3〈T1。因此,在圖14所示的例子中,Τ1=4ΧΤ3。另外,參照圖14,在接收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的數據部分的中央附近的定時產生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所接收到的數據中產生了錯誤。該錯誤的產生例如能夠通過由錯誤檢測部12接收設置於發送包的最後的CRC錯誤校驗數據來進行檢測。在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當由錯誤檢測部12在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的接收數據中檢測出錯誤時,丟棄該發送包。然後,接收從發送側重新發送的發送包。此時,當在重新發送的發送包的數據中未檢測出錯誤時,將該數據採用為正確的數據。接著,說明在無線通信機中通過將Tl設定為滿足Τ3〈Τ1的時間關係而能夠得到的效果。在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Tl被設定為大於Τ3,因此通過可變移相部3改變移相量時的接收水平的變動比較緩慢。因此,在連續接收多個發送包的結構中,不會在相同的移相量的定時接收發送包。因此,在相同的接收水平下跌狀態下接收到不同發送包的可能性變小。換言之,從一個包的接收期間內來看接收水平的變動緩慢,且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在期間Tl內為10%以下(參照圖32)。因而,即使在接收一個包的過程中產生接收水平的下跌而在該接收包中檢測出錯誤位,在接收下一個包的過程中產生接收水平的下跌的可能性也小。例如,如圖14所示,雖然在接收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時產生大幅下跌,但是在重新發送的發送包中產生相同的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低。此外,在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重新發送的發送包這兩者的數據中都檢測出了錯誤的情況下,通過接收再次重新發送的發送包來得到無錯誤的接收數據的可能性變高。(包的接收處理3)接著參照圖15來說明與由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3有關的動作流程。圖15是表示由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首先,移相控制部5將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設定為初始值(S31)。然後,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來接收包。由發送接收部6對所接收到的包進行解調(S32)。S卩,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來接收載有包的特定頻率範圍的電波。第一天線I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一高頻信號7經由可變移相部3發送到合成部4。另一方面,第二天線2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二高頻信號8發送到合成部4。在合成部4中,將該第一高頻信號7和該第二高頻信號8進行合成,並作為第三高頻信號9發送到發送接收部6。在發送接收部6中,解調部11對該第三高頻信號9進行解調,錯誤檢測部12基於解調後的數據確認是否存在數據的錯誤。由發送接收部6所具備的錯誤檢測部12進行的數據的錯誤檢測中如上所述那樣利用CRC(循環冗餘校驗)。然而,錯誤檢測方式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奇偶校驗或漢明碼校驗等。此外,在無線通信機中,在步驟S32中接收包的期間,移相控制部5控制可變移相部3使其以滿足規定條件的周期連續重複移相量的變化。另外,此時的可變移相部3的重複移相量的變化的周期如上所述那樣比所接收到的發送包的包長度長,變動周期被設定為滿足T3〈T1 (=10.2暈秒)的關係。在此,在發送接收部6中,在錯誤檢測部12判斷為所接收到的包中存在數據的錯誤的情況下(S33 否」),返回到步驟S32,接收接著發送的與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內容相同的發送包並對其進行解調。在步驟33中判斷為所接收到的發送包中不存在數據的錯誤的情況下(S33:「是」),發送接收部6生成包含表示接收到數據中不存在錯誤的發送包的意思的通知(無錯誤通知)的應答包,將該應答包發送到發送源(S34)。如上,在使重複移相量的變化的周期比發送包的包長度長的情況下,在各發送包的接收期間內,移相量不會發生大變化。因此,雖然也存在以某一移相量接收到的發送包中由於接收的期間內接收水平持續降低而產生錯誤的情況,但是,在接著接收另外的發送包的定時,移相量發生變化,能夠在良好的接收水平狀態下進行發送包的接收。在這種情況下,採用良好的接收水平下數據中不包含錯誤的發送包,丟棄產生錯誤的數據的包,由此無線通信機能夠適當地進行發送包的接收。(實施方式4)接著,參照圖16 18,將以下情況作為實施方式5來進行說明:在以固定的周期改變移相量的結構中,將作為改變移相量的重複周期的周期Tl設定為比作為發送包的時間長度的T3小、且比所接收到的數據的I位的時間T2大。圖1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4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圖17是表示在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記錄的表示錯誤檢測的判斷結果的表信息的一例的圖。另夕卜,圖18是表示本實施方式4的無線通信機中接收的發送包、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的變化以及接收水平的變化的情形的說明圖。如圖16所示,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還具備接收數據重構(重構單元)部13,這一點與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參照圖13)不同。對除此以外的結構要素附加相同標記,省略其說明。在本實施方式4中,發送接收部6中除了解調部11和檢測接收數據的錯誤的錯誤檢測部12以外,還設置有接收數據重構部13,能夠將多個發送包的接收數據的部分數據相連接以重構接收數據,這一點與上述的實施方式I至3不同。下面,具體說明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如上所述,在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也構成為根據從移相控制部5輸出的控制信號利用可變移相部3來改變第一高頻信號的相位,由此使移相量變化。另外,在實施方式4中,也將該移相量變化的重複周期設為周期Tl,將接收到的數據的I位的時間長度設為T2,將所接收到的發送包的時間長度設為T3。在本實施方式4中,T2=10微秒,時間長度Τ3=10.2毫秒。在此,在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Tl被設定為Τ2〈Τ1〈Τ3。在圖18所示的例子中,Tl=0.5ΧΤ3。從發送側對發送包的數據部分實施BCH(32.16)錯誤檢測編碼,能夠按每16位的部分數據進行一次錯誤檢測。即,在發送包中,數據數(信息位數)為16,冗餘位為16位。為了使用未圖示的移位寄存器、mod2以及加法器能夠被生成多項式整除而附加了冗餘位。參照圖18,在接收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時在多處產生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而產生了錯誤。在接收發送包時,錯誤檢測部12按每16位檢測一次是否存在錯誤,記錄無錯誤的部分數據和有錯誤的部分數據。
接著,接收重新發送的發送包。此時也記錄每16位的部分數據的錯誤有無。在像這樣將Tl設定為T2〈T1〈T3的結構中,所接收到的包各自在一部分數據中包含錯誤的可能性高。因此,接收數據重構部13選擇上述多個發送包的各部分數據中的由錯誤檢測部12判斷為無錯誤的部分數據,將它們按順序相連接以重構無錯誤的接收數據串。更具體地說,通過解調部11解調得到的數據被記錄在未圖示的存儲器中。數據在存儲器中以各包號與數據號相對應的方式被記錄。更具體地說,對每個發送包賦予包號(按接收的順序賦予I到6的包號)。另外,對將各包的數據按每16位劃分所得到的各部分數據賦予數據號(從數據的開頭起依次對每16位賦予I到12的數據號)。然後,將各包號與數據號相對應地記錄在存儲器中。並且,另外,錯誤檢測部12對記錄在存儲器中的各包的數據按其數據號(按每16位數據)實施BCH錯誤檢測,判斷是否存在錯誤(在圖17的例子中,〇為無錯誤,X為有錯誤)。然後,將其判斷結果作為圖17所示的表信息記錄在存儲器中。S卩,在圖17中,示出了發送包的包號、該發送包的數據的數據號、以及表示與該數據號對應的數據中是否存在錯誤的錯誤信息之間的對應關係 。此外,在圖17中,將無錯誤的部分數據和有錯誤的部分數據都作為表信息記錄在存儲器中,但是也可以是僅將無錯誤的部分數據記錄在存儲器中的結構。接收數據重構部13基於該錯誤檢測的判斷結果(圖17所示的表信息)來將多個包中無錯誤的數據進行組合以重新合成。接著,說明在無線通信機中通過將Tl設定為滿足Τ2〈Τ1〈Τ3的時間關係而能夠得到的效果。第三高頻信號9的功率水平(接收水平)以比Tl的周期短的時間間隔上下變動,產生圖18所示的接收水平變動。該變動周期比Tl短(幾分之一到幾十分之一),在與Τ2大致相同的量級(order)的時間長度的期間內接收水平的下跌持續。因此,產生幾位左右的錯誤的概率變高。如果是幾位則能夠通過BCH錯誤檢測碼等可靠地檢測出錯誤。S卩,在無線通信機中,能夠通過設定為滿足T2〈T1〈T3的關係,來通過錯誤檢測碼等來可靠地檢測並確定出所接收到的各包中有錯誤的數據(部分數據)。因此,只要事先在發送包中嵌入錯誤檢測碼,就能夠確定各包中無錯誤的部分數據,將確定出的這些部分數據相連接以還原正確的數據。此外,由於各發送包中產生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的時間相對於整個時間Tl來說短(例如10%左右),因此在接收到重複發送的多個發送包時,在多個發送包中數據的相同部分數據位置處產生錯誤的概率低。如果將Tl設定為大於Τ3則有可能數據的錯誤長時間地持續,因此在設定為該條件的情況下,存在無法通過BCH錯誤檢測碼正確地進行判斷的可能性,在本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中,會出現錯誤地進行檢測數據的錯誤並訂正的操作的可能性。因而,在如上述的實施方式4那樣構成的情況下,優選設定為滿足Τ2〈Τ1〈Τ3的關係。在將Tl設定為小於Τ2的情況下,也能夠採用本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結構,如上所述那樣還能夠使用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結構。其中,在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中,即使在周期Tl與被設定為滿足Τ1〈Τ2的關係時相比周期變長的情況下,S卩,在周期Tl被設定為滿足T2〈T1的關係的情況下,也能夠得到能夠還原正確的數據的效果,在這一點上有優勢。另外,能夠應用於在振幅方向中包含信息的調製方式(相位調製等),在這一點上也有優勢。(包的接收處理4)接著,參照圖19來說明與由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有關的動作流程。圖19是表示由實施方式4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首先,移相控制部5將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設定為初始值(S41)。然後,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來接收包。由發送接收部6的解調部11對所接收到的包進行解調(S42)。即,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接收載有包的特定頻率範圍的電波。第一天線I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一高頻信號7經由可變移相部3發送到合成部4。另一方面,第二天線2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二高頻信號8發送到合成部4。在合成部4中,將該第一高頻信號7和該第二高頻信號8進行合成,並作為第三高頻信號9發送到發送接收部6。在發送接收部6中,解調部11對該第三高頻信號進行解調,對解調數據進行確認。接著,錯誤檢測部12基於解調後的數據來檢測數據的錯誤位置(S43)。然後,當錯誤檢測部12檢測出數據的錯誤位置時,接收數據重構部13選擇多個發送包的各部分數據中的由錯誤檢測部12判斷為無錯誤的部分數據,將它們按順序相連接以重構無錯誤的接收數據串(S44)。由發送接收部6所具備的錯誤檢測部12進行的數據的錯誤檢測中如上所述那樣利用BCH錯誤檢測碼。然而,錯誤檢測方式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奇偶校驗或CRC(循環冗餘校驗)。重複步驟S42至S44的處理直到重構後的數據中無錯誤為止。即,在同一內容的包的接收處理中,重複上述處理直到針對所有數據號的數據至少有一次判斷為無錯誤為止。此外,在無線通信機中,通過步驟S42至S44來接收包,在實施由解調部11進行的數據的解調、由接收數據重構部13進行的數據的重構的期間,移相控制部5控制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使其以滿足規定條件的周期連續變化。另外,此時的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的變化如上所述那樣被設定成:比所接收到的發送包的包長度短,比通信數據的傳輸速率的周期長,滿足T2〈T1〈T3的關係。在此,在判斷為重構後的數據中不存在錯誤的情況下(S45 是」),發送接收部6生成包含表示數據無錯誤的意思的通知(數據無錯誤通知)的應答包,將該應答包發送到發送源(S46)。通過如上那樣以比發送包的包長度短且比通信數據的傳輸速率的周期長的周期改變移相量,能夠使發送包的數據中產生的錯誤為例如能夠通過BCH錯誤檢測碼檢測出的程度。(實施方式5)上述的實施方式1、3、4構成為具備錯誤檢測部12,判斷所接收到的發送包的數據中是否產生了錯誤。在實施方式5中,說明以下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代替錯誤檢測部12而具備將接收信號(第三高頻信號)的功率強度作為接收水平來進行檢測的接收水平檢測部(接收水平檢測單元)14,基於該接收水平檢測部14的檢測結果來判斷數據是否有錯誤。如圖20所示,特別是與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相比,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在不具備錯誤檢測部12這一點上與該實施方式3不同。另外,在解調部11的前級(比解調部11靠合成部4的一側)新具備接收水平檢測部14,這一點也與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不同。圖20是表示本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在圖20中,標記14為接收水平檢測部。另外,對與圖13所示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結構要素相同的結構要素附加相同的編號。在本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由於設置有檢測接收信號(第三高頻信號)的功率水平的接收水平檢測部14,因此能夠檢測接收時的接收水平。另外,Tl被設定為滿足T3〈T1的關係。接收水平檢測部14例如能夠由RSSI電路構成。例如,在產生了如圖14所示那樣的接收水平的變化的情況下,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能夠通過接收水平檢測部14檢測出在接收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時產生了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當像這樣產生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時,所接收到的數據中產生錯誤的可能性高。此外,能夠以接收靈敏度、即為了確保通信所需的接收質量而所需的最低電波強度為基準來判斷接收水平是否產生大幅下跌。因此,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將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丟棄,接收重新發送的發送包。如圖14所示,在接收重新發送的發送包時,未產生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在通過接收水平檢測部14檢測出不存在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採用此時的接收數據。(包的接收處理5)接著,參照圖21來說明與由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發送包)的接收處理有關的動作流程。圖21是表示由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發送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首先,移相控制部5將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設定為初始值(S51)。然後,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來接收發送包。由發送接收部6對所接收到的發送包進行解調。此夕卜,在接收發送包並對其進行解調時,接收水平檢測部14檢測接收水平(S52)。S卩,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來接收載有發送包的特定頻率範圍的電波。第一天線I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一高頻信號7經由可變移相部3發送到合成部4。另一方面,第二天線2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二高頻信號8發送到合成部4。在合成部4中,將該第一高頻信號7和該第二高頻信號8進行合成,並作為第三高頻信號9發送到發送接收部6。在發送接收部6中,接收水平檢測部14基於第三高頻信號的功率水平來檢測接收水平,以接收靈敏度為基準來判斷是否存在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並且由解調部11對該第三高頻信號9進行解調。此外,在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在步驟S52中接收發送包的期間,移相控制部5控制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使其在滿足規定條件的範圍內連續變化。另外,此時的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的變化如上所述那樣被設定成:變動周期比所接收到的發送包的包長度長,即,滿足Τ3〈Τ1 (Τ3=10.2毫秒)的關係。在此,在發送接收部6中,在接收水平檢測部14判斷為產生了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步驟S53),重複步驟S52的處理。也就是說,在接收水平產生了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所接收到的發送包的數據中產生錯誤的可能性高,因此接收接著發送來的發送包,對該數據進行解調。在步驟53中,在接收水平檢測部14判斷為接收水平未產生大幅下跌的情況下(S53 是」),發送接收部6向發送源發送應答包(S54)。通過如上那樣一邊接收發送包、一邊通過接收水平檢測部14檢測是否存在接收水平的大幅下跌,能夠間接地容易判斷出當前正在接收的發送包的數據中是否產生了錯誤。因而,在將Tl設定為滿足T3〈T1的關係的情況下,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能夠直到接收到由接收水平檢測部14判斷為接收水平未產生大幅下跌、即發送包的數據中未產生錯誤的包為止重複包的接收。因而,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能夠獲取數據中未產生錯誤的數據。此外,在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構成為直到接收到由接收水平檢測部14判斷為接收水平未產生大幅下跌的包為止重複該接收,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設為以下結構:接收多個同一內容的包,將所接收到的各包與通過接收水平檢測部14得到的該包的接收水平的檢測結果相對應地進行記錄,選擇在接收水平(例如,接收期間的平均接收水平、或者接收期間內的接收水平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等)最高時接收到的包。(實施方式6)上述的實施方式4構成為以下結構:具備錯誤檢測部12,判斷將所接收到的發送包的數據按規定位數劃分所得到的各個部分數據中是否產生了錯誤。然後,將該判斷得到的結果作為例如圖17所示的表信息記錄在未圖示的存儲器中。另外,參照記錄在存儲器中的表信息,採用將無錯誤的部分數據相連接而生成的數據作為接收數據。在實施方式6中,說明以下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如圖22所示,在實施方式4的結構中,代替錯誤檢測部12而具備檢測接收信號(第三高頻信號)的功率水平的接收水平檢測部14,基於該接收水平檢測部14的檢測結果,採用將接收水平大的部分數據相連接而生成的數據作為接收數據。圖2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6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在圖22中,對與圖16所示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結構要素相同的結構要素附加相同的編號。然後,省略該結構要素的說明。這樣,在本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除了解調部11和檢測接收信號(第三高頻信號)的功率水平的接收水平檢測部14以外,還設置有接收數據重構部13。在本結構中,與上述的實施方式5同樣地,並非直接通過錯誤檢測部12來檢測數據的錯誤產生,而是通過接收水平檢測部14來判斷接收水平是否產生大幅下跌。更具體地說,接收水平檢測部14針對將構成發送包的數據按規定位數劃分所得的每個部分數據,監視接收該部分數據時的接收水平是否接近接收靈敏度水平或在接收靈敏度水平以下。然後,將監視得到的結果例如以與圖17所示的表信息相同的形式記錄在存儲器中。並且,接收水平檢測部14監視部分數據中哪個是在最大接收水平下接收到的部分數據。然後,通過由接收數據重構部13將最大接收水平的部分數據相連接以進行重構,來能夠得到無錯誤的接收數據。例如,如下那樣監視接收水平是否接近接收靈敏度水平或在接收靈敏度水平以下。即,將視為所接收到的數據中產生錯誤的水平例如設為誤碼率(BER)=IQ-3的水平。另夕卜,當將成為該水平的接收靈敏度設為-1lOdBm時,將能夠正常接收數據的接收水平設為比該-1lOdBm富餘5dBm的_105dBm。也就是說,將所監視的接收靈敏度水平設為_105dBm。此外,在此IdBm是指以ImW的功率為OdB。然後,接收水平檢測部14將所檢測到的接收水平低於-105dBm的部分視為接收數據(位串)中產生了錯誤的部分。因而,接收數據重構部13選擇所接收到的多個包中彼此對應的部分數據中的在高於上述_105dBm的接收水平下接收到的部分數據,將它們相連接以進行重構。此外,能夠通過與上述的接收水平是否為接收靈敏度水平以下的判斷同樣的處理來進行實施方式5的步驟S52中執行的是否存在接收水平的下跌的判斷。(包的接收處理6)接著,參照圖23來說明與由實施方式6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發送包)的接收處理6有關的動作流程。圖23是表示由實施方式6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首先,移相控制部5將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設定為初始值(S61)。然後,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來接收發送包。由發送接收部6對所接收到的發送包進行解調。此夕卜,在接收發送包並對其進行解調時,接收水平檢測部14針對將各發送包的數據按規定位數劃分所得的部分數據,一邊監視接收水平是否接近接收靈敏度水平或在接收靈敏度水平以下、一邊檢測接收水平(S62)。S卩,實施方式6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來接收載有發送包的特定頻率範圍的電波。第一天線I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一高頻信號7經由可變移相部3發送到合成部4。另一方面,第二天線2將所接收到的電波作為第二高頻信號8發送到合成部4。在合成部4中,將該第一高頻信號7和該第二高頻信號8進行合成,並作為第三高頻信號9發送到發送接收部6。在發送接收部6中,接收水平檢測部14檢測接收水平來判斷接收水平的下跌是否接近規定的接收靈敏度水平或在其以下,並且由解調部11對該第三高頻信號進行解調。此外,在無線通信機中,在步驟S62中接收發送包的期間,移相控制部5控制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使其在滿足規定條件的範圍內連續變化。另外,在實施方式6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構成為以下結構:接收規定次數(N次)的同一內容的發送包,將該發送包的數據存儲在存儲器中。因此,判斷發送接收部6是否接收到N次的發送包的數據(S63),當接收到N次的發送包的數據時(363:「是」),接收數據重構部13基於存儲在存儲器中的數據來進行重構。即,接收數據重構部13在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中搜索接收時的接收水平大的部分數據,將搜索得到的部分數據之間相連接以進行重構(S64)。通過這樣,當完成了數據的重構時,發送接收部6向發送源發送應答包(S65)。通過以上,能夠通過一邊接收發送包一邊通過接收水平檢測部14監視接收水平的下跌是否為規定的接收靈敏度水平以下,來間接地判斷接收得到的各部分數據中是否存在錯誤。另外,能夠選擇接收時的接收水平不是規定的接收靈敏度水平以下的最良好的部分數據,將它們相連接,由此得到未產生錯誤的數據。(實施方式7)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I中,構成為根據所接收到的發送包的數據中是否產生錯誤來利用可變移相部3改變移相量。另外,在實施方式2 6中,構成為進行設定使得在滿足規定條件的範圍內改變移相量。在此,參照圖24,將構成為以下結構的無線通信機作為實施方式7來進行說明:固定為接收水平最高的移相量,來接收發送包。圖24是表示本實施方式7的無線通信機的發送包、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的變化以及接收水平的變化的情形的說明圖。此外,實施方式7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與上述的實施方式5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參照圖20)相同,因此省略各結構要素的說明。在實施方式7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如圖24所示,在開始接收發送包起的時間長度T4的期間內,移相控制部5使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可變(在圖24中例示了使移相量單調增加的例子)。此時,由接收水平檢測部14監視接收水平。然後,記錄接收水平最大時的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然後,移相控制部5將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固定為所記錄的上述移相量。在將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固定的狀態下繼續進行T4以後的接收動作。在此,T4被設定成:相對於位於所接收的發送包的開頭的位同步信號(頭信息)的時間長度T5,為T4〈T5的關係。由此,能夠在位同步信號的接收持續的期間內決定最優移相量,從而能夠以最大接收水平來接收緊接其後的幀同步信號以後的信號。(包的接收處理7)接著,參照圖25來說明與由實施方式7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發送包)的接收處理7有關的動作流程。圖25是表示由實施方式7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進行的包的接收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首先,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接收發送包的位同步信號部分(S71)。此時,一邊接收發送包(位同步信號部分),一邊由移相控制部5控制可變移相部3來改變移相量,並且由接收水平檢測部14檢測接收水平(S72)。這樣,改變移相量來調查移相量與接收水平的關係。然後,移相控制部5固定為接收水平最大的移相量(S73)。這樣,在將移相量固定的狀態下,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繼續接收發送包中接著位同步信號部分的數據部分。然後,由發送接收部6的解調部11對所接收到的數據部分進行解調(S74)。S卩,移相控制部5以步驟S73中設定的移相量來固定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量,通過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來繼續接收發送包中的數據部分。像這樣以步驟S73中設定的移相量來繼續接收發送包的數據部分,當完成了所接收到的數據部分的解調時,發送接收部6向發送源發送應答包(S75)。如上,構成為以下結構:在接收發送包的數據部分之前,即正在接收位同步信號時,移相控制部5控制可變移相部3來改變移相量,固定為由接收水平檢測部14判斷為接收水平最高的移相量。並且,是以下結構:使移相量固定使得以接收水平最高的移相量進行包的數據的接收。因此,在本實施方式7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能夠預先設定為良好的接收狀態來進行包的數據部分的接收。(實施方式8)接著,參照圖26來說明實施方式8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圖2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8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的一例的框圖。如圖26所示,與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相比,在還具備濾波器15這一點上不同。S卩,本實施方式8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將移相控制部5的控制信號輸出端子的信號經由濾波器15連接到可變移相部3的控制信號輸入端子,在這一點上與其它實施方式結構不同。此外,除具備濾波器15這一點以外,具有與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相同的結構,對濾波器15以外的結構要素附加與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相同的標記,省略其說明。在此,參照圖27來說明濾波器15。圖27是表示實施方式8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濾波器15附近的具體結構例的圖。在無線通信機中,構成為從移相控制部5對可變移相部3輸出控制信號的結構,而在實施方式8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在該控制信號的傳輸路徑的中途具備濾波器15。如圖27所示,移相控制部5由微計算機構成,微計算機的輸出端子被分配作為控制信號輸出端子。在此,從微計算機輸出的控制信號是矩形波,該控制信號被輸入到濾波器15。另外,濾波器15由CR濾波器構成,從微計算機輸入的控制信號經由上述濾波器15輸入到可變移相部3的控制信號輸入端子。從濾波器15向控制信號輸入端子輸出的控制信號的電壓波形如圖27所示那樣為準三角波形。另外,如圖27所示,可變移相部3為在集中常數型的90°混合電路上連接可變容量二極體而成的結構,能夠通過改變可變容量二極體的施加電壓來使可變移相部3的移相
量可變。在此,為了相對於時間實時地進行移相可變,需要輸入三角波形的控制信號,而通過如本實施方式8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結構那樣具備濾波器15,通過使微計算機輸出的矩形波通過該濾波器15來能夠形成準三角波形的控制信號。此外,本實施方式8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濾波器15具有能夠由CR濾波器等非常簡單的電路構成這樣的優點。如上,在實施方式8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能夠利用濾波器15將從移相控制部5輸出的控制信號的電壓波形從矩形波變更為準三角波後輸出到可變移相部3。因此,可變移相部3能夠相對於時間實時地進行移相可變。(實施方式9)在上述的實施方式I至8中,構成為以下結構:在來自移相控制部5的控制指示下,通過利用可變移相部3使由第一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的移相量可變來避免接收水平的下跌。下面,不是通過具備可變移相部3來使移相量可變的結構,而是通過構成為使從第一天線I輸出的高頻信號(第一高頻信號7)與從第二天線2輸出的高頻信號(第二高頻信號8)各自的功率的分配比可變的結構來避免接收水平的下跌。S卩,實施方式9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如圖28所示那樣具備分配比控制部22來代替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可變移相部3和移相控制部5。另夕卜,具備可變分配部(可變分配單元)21來代替合成部4。圖28是表示實施方式9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的概要結構的一例的框圖。此外,對與圖1所示的無線通信設備相同的結構部件附加相同的標記,省略其說明。更具體地說,本實施方式9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可變分配部21具有圖29所示的結構。圖29是表示實施方式9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可變分配部21的電路結構的一例的圖。即,可變分配部21能夠針對來自發送接收部側端子23的高頻信號的輸入,將該輸入分別分配給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並輸出到該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相反地,也能夠將分別來自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的高頻信號的輸入進行合成,從發送接收部側端子23輸出到發送接收部6。在一端具有發送接收部側端子23的電路的另一端分別向第一天線I側和第二天線側2分支,向第一天線I側分支的電路上具備第一可變電容器31,向第二天線2側分支的電路上具備第二可變電容器32。能夠通過改變該第一可變電容器31和該第二可變電容器32各自的靜電容量來變更第一天線I側與第二天線2側的功率的分配比。另外,第一天線側與第二天線側的分支點上具有線圈33,來進行阻抗匹配的調整。該線圈33的電感為ΙΟηΗ,一端與分支點相連接,另一端接地。在實施方式9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例如,如下那樣使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中分別分配的功率可變。例如,當設第一可變電容器31和第二可變電容器32各自的靜電容量在2pF 6pF之間變化時,根據來自分配比控制部22的控制指示將第一可變電容器31的靜電容量從6pF變更為2pF。此時,與第一可變電容器31連動地將第二可變電容器32的靜電容量從6pF變更為2pF。圖30中不出了此時的第一可變電容器31的靜電容量與在電路中傳輸的高頻信號的通過振幅(dB)之間的關係、以及第二可變電容器32的靜電容量與在電路中傳輸的高頻信號的通過振幅(dB)之間的關係。圖30是表示實施方式9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所具備的第一可變電容器31、第二可變電容器32各自的靜電容量與電路中的信號電壓的通過振幅之間的關係的圖表。在圖30中,利用S21來表不第一可變電容器31的靜電容量與通過振幅之間的關係。另外,利用S31來表示第二可變電容器32的靜電容量與通過振幅之間的關係。如圖30所示,以在增大一方的可變電容器的靜電容量時減小另一方的可變電容器的靜電容量的方式連動地動作,使得從發送接收部側端子23來看阻抗不變化、即不發生阻抗不匹配。也就是說,如圖30所示那樣,當第一可變電容器31的靜電容量為6pF、第二可變電容器32的靜電容量為2pF時,對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分別進行分配使得成為3:1的功率。例如,根據圖30,當第一可變電容器31的靜電容量為6pF、第二可變電容器32的靜電容量為 2pF 時,S21=-l.2dB, S31=_6dB。在此,由於-1.2dB=功率 0.76 倍、_6dB=功率 0.25倍,因此0.76:0.25,功率大致為3:1。接著,當第一可變電容器31和第二可變電容器32這兩者分別變更靜電容量而均為3pF時,對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分別進行分配使得成為1:1的功率。當第一可變電容器31的靜電容量為2pF、第二可變電容器32的靜電容量為6pF時,對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分別分配的功率為1:3。即,當第一可變電容器31的靜電容量為2pF、第二可變電容器32的靜電容量為6pF時,成為與上述的當第一可變電容器31的靜電容量為6pF、第二可變電容器32的靜電容量為2pF時相反的關係。這樣,能夠通過改變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中功率的分配,來改變通過各個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相加所得的結果,從而緩和成為由於衰落而電波被抵消的狀態的情況。也就是說,能夠避免接收水平大幅下跌。此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I至9中,以無線通信機作為接收側進行動作的情況為中心來進行了說明,但是在作為發送側進行動作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使從第一天線I輸出的高頻信號的移相量可變或者使對第一天線I和第二天線2各自的功率的分配比可變,來避免以下的狀態:在發送目的地的無線通信機中接收水平大幅下跌,從而無法正常地接收包。如上,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可以說構成為以下結構。S卩,本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具備:第一天線;第二天線;可變移相單元,其改變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相位;以及移相控制單元,其控制上述可變移相單元以使移相量可變,該移相量是改變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相位的量。因此,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起到以下效果:能夠防止裝置結構變大,並能夠避免局部性的接收電場水平下跌。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也可以構成為以下結構:上述移相控制單元控制上述可變移相單元來使上述移相量以按固定的周期重複的方式變化,在將該周期設為Tl、將傳輸包含於上述高頻信號來發送接收的數據的I位所需的時間長度即I位時間長度設為T2時,上述移相控制單元以滿足T1〈T2的關係的方式控制可變移相單元來改變高頻信號的移相量。根據上述的結構,在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上述移相控制單元能夠以滿足Τ1〈Τ2的關係的方式控制可變移相單元來改變移相量。在此,表示通過上述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的強度的接收水平隨著上述移相量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會在比使移相量重複變化的周期Tl還短的時間內發生變化。因此,即使接收水平下跌,其持續時間也充分短於上述數據的I位時間長度,解調後的數據中不會產生錯誤。因此在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中,僅通過以滿足Τ1〈Τ2的關係的方式按固定的周期重複地連續進行移相量的變化,就能夠避免接收水平的局部性下跌。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也可以構成為以下結構:經由上述第一天線和上述第二天線重複接收相同內容的包數據,該無線通信機具備:合成單元,其將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進行合成;解調單元,其對由上述合成單元合成所得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生成包數據;以及錯誤檢測單元,其檢測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中是否包含錯誤,其中,在上述錯誤檢測單元在包數據中檢測出錯誤的情況下,丟棄檢測出錯誤的該包數據,針對接著該包數據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檢測是否存在錯誤。根據上述的結構,由於具備合成單元和解調單元,因此能夠對通過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生成包數據。並且,還具備錯誤檢測單元,因此能夠檢測所生成的包數據中是否產生了錯誤,在產生了錯誤的情況下,針對接著發送的包數據確認是否存在錯誤。能夠像這樣進行包數據中的錯誤檢測直到得到未產生錯誤的包數據為止。此外,重複接收的相同內容的包數據既可以是以預先規定的間隔從發送源連續發送的多個包數據,也可以是在由上述錯誤檢測單元在包數據中檢測出錯誤時從本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對包數據的發送源請求重新發送而得到的包數據。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也可以構成為以下結構:經由上述第一天線和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多個相同內容的包數據,該無線通信機具備:合成單元,其將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進行合成;解調單元,其對由上述合成單元合成所得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依次生成包數據;錯誤檢測單元,其針對將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按每規定位劃分所得的部分數據檢測是否包含錯誤,記錄各包數據中不存在錯誤的部分數據;以及重構單元,其將多個包數據中彼此對應的部分數據中的由上述錯誤檢測單元記錄的不存在錯誤的部分數據相連接以重構包數據。根據上述的結構,由於具備合成單元和解調單元,因此能夠對通過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生成包數據。並且,還具備錯誤檢測單元,因此能夠針對構成所生成的包數據的各部分數據檢測是否產生了錯誤,記錄未產生錯誤的部分數據。另外,由於具備重構單元,因此能夠將所記錄的未產生錯誤的部分數據相連接以重構包數據,從而生成無錯誤的包數據。因此,在連續發送多個相同內容的包數據的情況下,即使在所接收到的各包數據的一部分中一定包含錯誤的情況下,也能夠得到無錯誤的包數據。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也可以構成為以下結構:經由上述第一天線和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多個相同內容的包數據,該無線通信機具備:合成單元,其將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進行合成;解調單元,其對由上述合成單元合成所得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依次生成包數據;以及接收水平檢測單元,其檢測在接收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時的接收水平,該接收水平由合成所得的上述高頻信號的功率強度來表示,其中,將在由上述接收水平檢測單元檢測出的接收水平最大時接收到的包數據選擇為接收數據。根據上述的結構,由於具備合成單元和解調單元,因此能夠對通過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生成包數據。並且,還具備接收水平檢測單元,因此能夠檢測在接收由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時的接收水平。因此,能夠掌握所生成的包數據是否為在接收水平良好的狀態下接收到的包數據。此外,在接收水平低時接收到的包數據中產生錯誤的可能性高。因此,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將接收水平最大時接收到的包數據選擇為接收數據,因此能夠將解調得到的包數據中的產生錯誤的可能性最小的包數據作為接收數據。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也可以構成為以下結構:經由上述第一天線和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多個相同內容的包數據,該無線通信機具備:合成單元,其將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進行合成;解調單元,其對由上述合成單元合成所得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依次生成包數據;接收水平檢測單元,其在分別接收構成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各包數據的按每規定位劃分所得的部分數據時,檢測由合成所得的上述高頻信號的功率強度來表示的接收水平,將該部分數據與所檢測出的接收水平相對應地進行記錄;以及重構單元,其將多個包數據中彼此對應的部分數據中的由上述接收水平檢測單元記錄的接收水平最高的部分數據相連接以重構包數據。根據上述的結構,由於具備合成單元和解調單元,因此能夠對通過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生成包數據。並且,還具備接收水平檢測單元,因此能夠檢測在分別接收由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的上述部分數據時的接收水平。因此,能夠掌握部分數據是否為在接收水平良好的狀態下接收到的部分數據。另外,由於具備重構單元,因此能夠選擇多個包數據中彼此對應的部分數據中的接收水平最大的部分數據,並將它們相連接以重構包數據。在此,在接收水平低時接收到的部分數據中產生錯誤的可能性高。因此,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能夠將接收水平最大時接收到的部分數據相連接以生成包數據,將產生錯誤的可能性最小的狀態的包數據作為接收數據。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也可以構成為以下結構:具備:合成單元,其將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進行合成;解調單元,其對由上述合成單元合成所得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生成包數據;以及接收水平檢測單元,其檢測由合成所得的上述高頻信號的功率強度來表示的接收水平,其中,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由頭信息部分和數據部分構成,上述移相控制單元在接收上述包數據的頭信息部分的期間控制上述可變移相單元使其改變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的相位,並且在接收上述包數據的數據部分的期間控制上述可變移相單元使其基於上述接收水平檢測單元對接收水平的檢測結果來固定為接收上述頭信息部分的期間內接收水平最高的移相量。根據上述的結構,由於具備合成單元和解調單元,因此能夠對通過第一天線和第二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生成包數據。並且,還具備接收水平檢測單元,因此能夠檢測在接收由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的頭信息部分時的接收水平。另外,在此,移相控制單元控制可變移相單元使其改變移相量來接收頭信息部分,因此在接收頭信息部分時的接收水平各種各樣。並且,移相控制單元選擇接收水平最高的移相量,並固定為該移相量。因此,在接收包數據中的數據部分時能夠在接收水平最高的狀態下接收該數據部分。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也可以構成為以下結構:構成為上述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根據向可變移相單元的控制信號輸入端子輸入的電壓而變化的結構,將從移相控制單元的控制信號輸出端子輸出的周期性或隨機性地變化的電壓輸入到上述控制信號輸入端子。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也可以構成為以下結構:移相控制單元的控制信號為矩形波形,使上述矩形波形的控制信號經由濾波器輸入到可變移相單元的控制信號輸入端子。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具備:第一天線;第二天線;以及分配比控制單元,其使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功率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功率之間的分配比可變。因此,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起到以下效果:能夠防止裝置結構變大,並能夠避免局部性的接收電場水平下跌。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也可以構成為以下結構。
作為第一發明的無線通信機由第一天線、第二天線、可變移相單元、合成單元、移相控制單元以及發送接收單元構成,將第三高頻信號輸入到上述發送接收單元,該第三高頻信號是通過上述合成單元對將由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輸入到上述可變移相單元而得到的第一高頻信號和由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到的第二高頻信號進行合成而得到的,上述移相控制單元在接收動作時或發送動作時周期性或隨機性地重複改變上述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據此,能夠改變相位使得避免發生因多路徑環境下的衰落引起的電場水平的相抵消,因此能夠避免局部性的接收電場水平下跌。作為第二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在第一發明中,關於移相控制單元對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的重複可變周期Tl和通信數據的傳輸速率的周期T2,設為T1〈T2。據此,接收水平的下跌的持續時間充分短於傳輸速率的周期Τ2,因此接收解調數據中不會產生錯誤,即僅通過在發送側或接收側的無線通信機中連續進行可變移相,就能夠實現避免接收水平的局部性下跌的通信。作為第三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在第一發明中,還具備解調單元和錯誤檢測單元,關於移相控制單元對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的重複可變周期Tl和通信包長度Τ3,設為Τ3〈Τ1,接收多個重複發送包來通過上述解調單元進行解調,上述錯誤檢測單元檢測通過上述解調單元解調得到的各發送包數據是否存在錯誤,將不存在上述錯誤的包數據作為接收數據。據此,即使在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中解調數據產生錯誤,也能夠通過接收重新發送的發送包來避免局部性的接收水平下跌。作為第四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在第一發明中,還具備解調單元、錯誤檢測單元以及接收數據重構單元,關於移相控制單元對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的重複可變周期Tl、通信數據的傳輸速率的周期Τ2、通信包長度Τ3,設為Τ2〈Τ1〈Τ3,接收多個重複發送包來通過上述解調單元進行解調,上述錯誤檢測單元檢測通過上述解調單元解調得到的各發送包的各部分數據是否存在錯誤,上述接收數據重構單元將由上述錯誤檢測單元判斷為無錯誤的各發送包的各部分數據彼此相連接以重構發送包數據。據此,即使在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中部分地出現解調數據的錯誤位置,也能夠通過接收重新發送的發送包並將無錯誤的部分相連接來接收正常的數據串,能夠避免局部性的接收水平下跌。作為第五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在第一發明中,還具備解調單元和接收水平檢測單元,關於移相控制單元對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的重複可變周期Tl和通信包長度Τ3,設為Τ3〈Τ1,接收多個重複發送包來通過上述解調單元進行解調,將所接收到的上述發送包中的由上述接收水平檢測單元檢測出的接收水平最大的發送包的包數據作為接收數據。據此,能夠檢測出在接收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時發生了接收水平降低,在接收到重新發送的發送包時通過從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和重新發送的發送包中選擇接收水平大的一方,來能夠接收未發生接收水平降低的發送包,能夠避免發生因局部性的接收水平下跌引起的接收數據的錯誤。作為第六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在第一發明中,還具備解調單元、接收水平檢測單元以及接收數據重構單元,關於移相控制單元對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的重複可變周期Tl、通信數據的傳輸速率的周期Τ2、通信包長度Τ3,設為Τ2〈Τ1〈Τ3,接收多個重複發送包來通過上述解調單元進行解調,針對通過上述解調單元解調得到的各發送包的各部分數據,選擇由上述接收水平檢測單元檢測出的接收水平最高的各部分數據來由上述接收數據重構單元將各部分數據彼此相連接以重構發送包數據。據此,即使在對第一次發送的發送包進行解調時部分地出現接收水平降低的位置,也能夠通過接收重新發送的發送包並將接收水平未降低的部分位置相連接來接收未產生錯誤的數據串,能夠避免局部性的接收水平下跌。作為第七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在第一發明中,還具備接收水平檢測單元,移相控制單元對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的可變期間為從開始接收發送包的定時起的時間長度T4為止的期間,與位於所接收的發送包的開頭的位同步信號的時間長度T5處於T4〈T5的關係,上述移相控制單元在上述時間長度Τ4內使上述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周期性或隨機性地可變,並且,由上述接收水平檢測單元檢測接收水平,上述移相控制單元以成為所檢測出的上述接收水平最大的移相的方式將上述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固定來進行上述時間長度Τ4以後的接收。據此,在接收發送包的開頭的定時能夠確定可變移相單元的最優移相量,能夠避免局部性的接收水平下跌。作為第八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在第一發明中,構成為上述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根據向可變移相單元的控制信號輸入端子輸入的電壓而變化的結構,將從移相控制單元的控制信號輸出端子輸出的周期性或隨機性地變化的電壓輸入到上述控制信號輸入端子。據此,僅通過改變電壓就能夠執行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的可變,能夠簡化移相控制單元和可變移相單元的電路結構。作為第九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在第八發明中,移相控制單元的控制信號為矩形波形,使上述矩形波形的控制信號經由濾波器輸入到可變移相單元的控制信號輸入端子。據此,能夠將從微計算機等的端子輸出的矩形波形用作移相控制單元的輸出,因此能夠進一步簡化移相控制單元的電路結構。根據上述說明,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的很多改進和其它實施方式是很清楚的。因而,上述說明應解釋為只是例示,是為了向本領域技術人員說明執行本發明的優選方式而提供的。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實質性地變更其結構和/或功能的詳細內容。產業h的可利用件如上,本發明所涉及的無線通信機能夠避免因多路徑傳播環境下的衰落引起的局部性的接收水平下跌。而且,由於不存在接收水平的大幅降低,因此能夠進行穩定的通信。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天線;2:第二天線;3:可變移相部;4:合成部;5:移相控制部;6:發送接收部;7:第一高頻信號;8:第二高頻信號;9:第三高頻信號;11:解調部;12:錯誤檢測部;13:接收數據重構部;14:接收水平檢測部;21:可變分配部;23:發送接收部側端子;31:第一可變電容器;32:第二可變電容器;33:線圈。
權利要求
1.一種無線通信機,具備: 第一天線; 第二天線; 可變移相單元,其改變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相位;以及移相控制單元,其控制上述可變移相單元以使移相量可變,該移相量是改變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相位的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機,其特徵在於, 上述移相控制單元控制上述可變移相單元來使上述移相量以按固定的周期重複的方式變化,在將該周期設為Tl、將傳輸包含於上述高頻信號來發送接收的數據的I位所需的時間長度即I位時間長度設為T2時, 上述移相控制單元以滿足T1〈T2的關係的方式控制可變移相單元來改變高頻信號的移相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機,其特徵在於, 經由上述第一天線和上述第二天線重複接收相同內容的包數據, 該無線通信機具備: 合成單元,其將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進行合成; 解調單元,其對由上述合成單元合成所得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生成包數據;以及 錯誤檢測單元,其檢測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中是否包含錯誤, 其中,在上述錯誤檢測單元在包數據中檢測出錯誤的情況下,丟棄檢測出錯誤的該包數據,針對接著該包數據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檢測是否存在錯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機,其特徵在於, 經由上述第一天線和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多個相同內容的包數據, 該無線通信機具備: 合成單元,其將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進行合成; 解調單元,其對由上述合成單元合成所得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依次生成包數據;錯誤檢測單元,其針 對將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按每規定位劃分所得的部分數據檢測是否包含錯誤,記錄各包數據中不存在錯誤的部分數據;以及 重構單元,其將多個包數據中彼此對應的部分數據中的由上述錯誤檢測單元記錄的不存在錯誤的部分數據相連接以重構包數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機,其特徵在於, 經由上述第一天線和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多個相同內容的包數據, 該無線通信機具備: 合成單元,其將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進行合成; 解調單元,其對由上述合成單元合成所得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依次生成包數據;以及 接收水平檢測單元,其檢測在接收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時的接收水平,該接收水平由合成所得的上述高頻信號的功率強度來表示, 其中,將在由上述接收水平檢測單元檢測出的接收水平最大時接收到的包數據選擇為接收數據。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機,其特徵在於, 經由上述第一天線和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多個相同內容的包數據, 該無線通信機具備: 合成單元,其將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進行合成; 解調單元,其對由上述合成單元合成所得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依次生成包數據;接收水平檢測單元,其在分別接收構成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各包數據的按每規定位劃分所得的部分數據時,檢測由合成所得的上述高頻信號的功率強度來表示的接收水平,將該部分數據與所檢測出的接收水平相對應地進行記錄;以及 重構單元,其將多個包數據中彼此對應的部分數據中的由上述接收水平檢測單元記錄的接收水平最高的部分數據相連接以重構包數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機,其特徵在於,具備: 合成單元,其將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到的包含上述包數據的高頻信號進行合成; 解調單元,其對由上述合成單元合成所得的高頻信號進行解調來生成包數據;以及 接收水平檢測單元,其檢測由合成所得的上述高頻信號的功率強度來表示的接收水 平, 其中,由上述解調單元生成的包數據由頭信息部分和數據部分構成, 上述移相控制單元在接收上述包數據的頭信息部分的期間控制上述可變移相單元使其改變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的相位,並且在接收上述包數據的數據部分的期間控制上述可變移相單元使其基於上述接收水平檢測單元對接收水平的檢測結果來固定為接收上述頭信息部分的期間內接收水平最高的移相量。
8.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機,其特徵在於, 構成為上述可變移相單元的移相量根據向可變移相單元的控制信號輸入端子輸入的電壓而變化的結構,將從移相控制單元的控制信號輸出端子輸出的周期性或隨機性地變化的電壓輸入到上述控制信號輸入端子。
9.根據上述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線通信機,其特徵在於, 移相控制單元的控制信號為矩形波形,使上述矩形波形的控制信號經由濾波器輸入到可變移相單元的控制信號輸入端子。
10.一種無線通信機,具備: 第一天線; 第二天線;以及 分配比控制單元,其使通過上述第一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功率與通過上述第二天線接收或發送的高頻信號的功率之間的分配比可變。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無線通信機具備第一天線(1);第二天線(2);可變移相部(3),其改變通過第一天線(1)接收或發送的第一高頻信號(7)的相位;以及移相控制部(5),其控制可變移相部(3)以使移相量可變,該移相量是改變通過第一天線(1)接收或發送的第一高頻信號(7)的相位的量。由此,能夠防止裝置結構變大並能夠避免局部性的接收電場水平下跌。
文檔編號H04B7/08GK103155441SQ20118004751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30日
發明者吉川嘉茂, 小川晃一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