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頻式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及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0:54:26
專利名稱:單頻式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及其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編碼方法及系統,特別是一種用於無線滑鼠與無線鍵盤的單頻式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及其系統。
為了改進有線滑鼠與鍵盤等周邊設備的缺點,目前已有無線鍵盤及滑鼠的設計,不過,目前價格上較昂貴。大部分的產品由於為分開設計,所以,單獨購買無線滑鼠或者鍵盤,都各有一套無線傳送與接收設備。因而,若兩種無線設備都加以購買,就會有兩套無線傳送與接收設備,這兩套無線端設備,都各自設計而互不相干,除了費時之外,也相當耗費成本。
另有一種產品則將無線滑鼠與無線鍵整合起來,只運用一個接收端,不過,仍然有一些問題存在,例如,無線鍵盤與無線滑鼠所用的傳輸頻率不同,所以,無線傳送與接收裝置需要有不同的設計,亦即,接收裝置需要接收兩種不同的頻率。請參考「
圖1」,第一數據傳送單元10(例如滑鼠)通過無線發送模塊101以載頻F1傳送數據,第二數據傳送單元20(例如鍵盤)則通過無線發送模塊201以載頻F2傳送數據,在接收端,亦即,數據接收單元30,則以無線接收模塊301接收由載頻F1及F2。因而,第一數據傳送單元10與第二數據傳送單元20由於載頻不同(F1與F2),所以必須使用不同的射頻模塊,亦即,無線發送模塊101與201兩組的設計不同;同樣地,接收端,亦即,數據接收單元30必須於軟體設計上採用兩套不同的跳頻技術。所以,在設計上,運用此種現有的技術,公司必須花費較高的研發成本針對硬體以及軟體上作設計以及生產,這些研發成本與生產成本即相應地反應在產品價格上因此,如何將類似無線電腦鍵盤與滑鼠等周邊裝置,以相同的方式加以傳輸,亦即,運用相同的傳輸協議,來達到以單一頻率即可共同運用在電腦周邊的無線產品的目的,成為研發設計的重點。
本發明另有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單頻式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及其系統,具有專用的識別碼,可達到有效的抗幹擾的能力,以達到防止與市售的消費性AV家電產品相互幹擾的目的。
依據本發明所公開的技術,本發明提供單頻式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是運用振幅移位鍵控調製(ASK Modulation)並設定一單一頻率作為具有一第一數據傳送單元、一第二數據傳送單元與一數據接收單元的無線系統的載頻,以做一數字數據的傳送,包含下列步驟設定該第一數據傳送單元的第一數據包與第一識別包及該第二數據傳送單元的第二數據包與第二識別包的傳送時間,並依一重傳法於傳送一次包數據時間內重複傳送包兩次;設定該第一數據傳送單元的該第一數據包與該第二數據傳送單元的該第二數據包的數據編碼內容,並依據該第一傳送單元與該第二數據傳送單元的傳送率設定數據包的各欄位內容;設定第一傳送單元的第一識別包與第二傳送單元的第二識別包,用以分別作為該第一數據傳送單元與該第二數據傳送單元的識別,並依據該第一傳送單元與該第二數據傳送單元的傳送率設定數據包的各欄位內容;以及,設定一識別鍵,平時該通訊系統是為一數據編碼狀態,當按下該識別鍵時是為一數據識別狀態,當該通訊系統於該數據編碼狀態時傳送該第一數據包與該第二數據包,當該通訊系統於該數據識別狀態時傳送該第一識別包與該第二識別包。
運用上述的技術,本發明提供一種單頻式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系統,該系統包含一第一數據傳送單元,是具有一第一識別鍵以作為一第一識別包的設定,並具有一第一無線傳輸單元用以傳送一第一數據包;一第二數據傳送單元,是具有一第二識別鍵以作為一第二識別包的設定,並具有一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用以傳送一第二數據包;以及,一數據接收單元,是具有一第三數據接收單元,用以接收該第一數據包、第一識別包、第二數據包與第二識別包。
圖8A-8E為本發明的比特編碼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的滑鼠所傳送的數據包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的鍵盤所傳送的數據包示意圖;圖11為本發明增加ID識別的單頻式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的系統;圖12為本發明的滑鼠數據包的數據結構;圖13為本發明的鍵盤數據包的數據結構;圖14為本發明的滑鼠所傳送的ID識別數據包示意圖;及圖15為本發明的鍵盤所傳送的ID識別數據包示意圖。
接著,以下將介紹本發明實際上如何達到單一頻率即可讓兩種不同的無線周邊設備運用相同頻率,亦即,本發明的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
首先,由於運用單一頻率,所以,調製技術採用振幅移位鍵控調製(Amplitude,Shift Keying Modulation,以下簡稱ASK調製),ASK調製的特性在於,以單一頻率運作,並可依所需的比特1的長度調製脈寬。如「圖3」所示,原來的數位訊號x(t)經過ASK調製後成為信號SASK(t),比特1的部分成為SASK(t)中脈寬為Tb的部分,比特11的部分則成為兩倍Tb的部分,而比特為0的部分,則沒有輸出,因而,本發明可在無線模塊的部分達到省功率的成效。
其次,再依據TDM的方式來做周邊設備(如「圖2」中的第一數據傳送單元40與第二數據傳送單元50)的時鐘劃分,詳述如下請參考「圖4」,現設定第一數據傳輸單元的數據包的時間長為B時間,其中,T1為每次傳送一次數據所需耗費的時間,為了不讓傳送數據出錯以及保證包(packet)能完整的被收到,因此,每傳送一次數據都重複傳送一次數據包,每次重複的間隔時間為T2;第二數據傳輸單元的數據包的時間長為A時間,傳送一次數據包所耗費的時間為T3,同樣傳送兩次,其間隔時間為T4。
不過,若要符合讓兩個不同的包能同時傳送的需求,則必須依序傳送包,亦即,需以TDM劃分時間。從第一數據傳送單元來看,重複傳送包的間隔T2必須能容納A時間,亦即,T2≥A(式1),如「圖5」所示。同時,第一數據傳送單元每一次傳送數據包的時間T1,其連續傳送兩次包所剩餘的時間,必須能容納連續兩次傳送第二數據傳送單元的數據包的A時間,亦即,T1-(T2+2B)≥T4+2A(式2)。
從第二數據傳送單元來看,每次重複傳送數據包的時間間隔T4則安排能容納整個第一數據傳送單元數據包的大小,亦即,T4≥T2+2B(式3),如「圖6」所示。同時,每一次傳送數據包的時間T3,其連續傳送兩次包所剩餘的時間,必須能容納連續整個第一數據傳送單元的數據包,亦即,重複兩次傳送第一數據傳送單元的包時間,亦即,T3-(T4+2A)≥T2+2B(式4)。
綜合以上的結果,從式1-4可得,T1≥4(A+B)(式5),以及T3≥4(A+B)(式6)。所以,第一數據傳送單元與第二數據傳送單元個別所需的傳送時間,均為大於或等於各自數據包時間長所相加的四倍即可。所以,只要設定不同數據包的時間長度,即可得出傳送一次數據所需的時間長。
如此的設計,其效應可在接收端看到,請參考「圖7」。如果第一數據傳送單元與第二數據傳送單元兩者同時傳送數據,則情形將如「圖7」所示,數據接收單元所接收到的包數據,由於第一次由第一數據傳送單元與第二數據傳送單元所傳送的包數據發生數據碰撞,所以,數據接收單元將無法辨認此項數據。不過,由於本發明於第一數據傳送單元間隔時間T2傳送一次包(T2≥A),同樣地,於第二數據單元間隔時間T4傳送一次包(T4≥B),所以,第一個包(如B)與另一個包(如A)重疊後,將不可能發生第二個重複的包(B』)與另一個重複的包(A』)再重疊,所以,數據接收單元仍然可完整地接收到第二個重複傳送的包(B』與A』)。
事實上,由於此種兩次重複包傳送的設計,讓兩種不同的數據傳送單元所傳送的數據,不論在任何時間點傳送數據,不論有無發生數據重疊的情形,數據接收單元都可以完整地接收到兩種不同的包數據。所以,藉由此種TDM的時間劃分,本發明在接收端只需設計同一套接收設備即可,亦即,只要數據接收單元能夠辨認包的內容即可。
本發明解決了包傳送的時間配置問題,接著,以下將介紹本發明實際上處理兩種不同的周邊設備的技術,亦即,包內容的設計,本發明將以無線滑鼠以及無線鍵盤為具體的實施例。由於滑鼠與鍵盤所傳送的數據內容不同,所以,設計的包大小也有所不同,如上所述的A與B,其時間大小可能有所不同,以下將分別述之。
先從滑鼠的包數據結構來看,請參考「圖12」,滑鼠的數據佔五個字節(Byte),每個字節有八個比特(bit)數據,各個字節的欄位數據內容詳述如下字節1為包命令(packet command,其包含了元件類型(device type)用以辨認數據傳送單元的類型,例如滑鼠為10;序列號(Sequence number)用以辨認每個接收包的序列號,例如,重複的包序列號一樣,如0與0,或1與1;而鄰近兩個不同的包,序列號則不同,如一個包的序列號為0,則其鄰近的兩個不同包則為1,反之亦然。
低電量(Battery Low)數據傳送單元的電池狀態,如可設0為正常狀態,1為低電量狀態。
設定(Set)識別碼傳輸狀態指示,可設0為一般傳輸狀態,1為識別碼設定過程的狀態。
M為滑鼠中間鍵(Middle Button)狀態,設1為中間鍵按壓。
R為滑鼠右鍵(Right Button)狀態,設1為右鍵按壓。
L為滑鼠左鍵(Left Button)狀態,設1為左鍵按壓。
字節2為滑鼠X向度的運動數據,如為負方向則以2的補數(complement)形式表示。如「設定」(Set)比特為1,則為元件的識別碼(Identiiy,ID),此識別碼的部分稍後將介紹。
字節3為滑鼠Y向度的運動數據,如為負方向,則以2的補數(complement)形式表示。
字節4為滑鼠命令,包含了滑鼠的其他相關命令的部分YSX方向運動的標示(signed)比特。
XSY方向運動的標示(signed)比特。
Z0-Z3為滑鼠的方向的運動。
B5為滑鼠第五鍵(5th Button)狀態,1為第五鍵按壓。
B4為滑鼠第四鍵(4th Button)狀態「1為第四鍵按壓。
字節5為檢查碼(Checksum),用以檢查(detect)包是否有錯。
接著,再看鍵盤的包數據結構,請參考「圖13」,鍵盤的數據佔三個字節(Byte),每個字節有八個比特(bit)數據,各個字節的欄位數據內容詳述如下字節1為包命令(packet command),其包含了
元件類型(device type)用以辨認數據傳送單元的類型,如鍵盤為01;序列號(Sequence number)用以辨認每個接收包的序列號,例如,重複的包序列號一樣,如0與0,或1與1;而鄰近兩個不同的包,序列號則不同,如一個包的序列號為0,則其鄰近的兩個不同包則為1,反之亦然。
低電量(Battery Low)數據傳送單元的電池狀態,如可設0為正常狀態,1為低電量狀態。
設定(Set)通道傳輸狀態指示,可設0為一般傳輸狀態,1為識別碼設定過程的狀態。
M/B表示該鍵被敲擊或移除的指標,M表建立碼,B表中斷碼。
End鍵盤狀態的指標指示,可設0為仍有至少一個鍵被操作,1為所有按鍵均放開,亦即,未被操作。
字節2為鍵盤碼(Key Number),輸出鍵盤上的按鍵編碼。若「設定」比特為1,則此字節即為元件的識別碼(Identity,ID)。
字節3為檢查碼(Checksum),用以檢查(detect)包是否有錯。
接著,即必須定義每個包的開始與結束碼以及每個比特的編碼,請參考「圖8A-8E」。再次強調,上述的具體實施例中,滑鼠佔了40比特的數據量,而鍵盤佔了24比特的數據量。在實作中,滑鼠(如標準的PS/2)與鍵盤的傳送率(report rate)約大於或等於每秒40次,亦即,每秒可傳送40個包的數據,所以,每個包數據可傳送的時間在25毫秒(ms)以內。除此限制外,還必須加上T1≥4(A+B)(式5),與T3≥4(A+B)(式6)的限制,亦即每次包傳送時間必須大於或等於滑鼠與鍵盤包時間相加的四倍。在此限制下,可做以下的時間設定,將整個包傳送時間設於24毫秒比特「0」為30微秒(μs)的高電位與30微秒(μs)的零電位,如「圖8A」所示。
比特「1」為40微秒(μs)的高電位與40微秒(μs)的零電位,如「圖8B」所示。
包開始為55微秒(μs)的高電位與55微秒(μs)的零電位,如「圖8C」所示。
包結束為70微秒(μs)的高電位與70微秒(μs)的零電位,如「圖8D」所示。
於是,藉由這樣的比特區分,整個包結構即如「圖8E」所示,從開始到包數據與結束,這些都可以ASK調製方式達成,而且不會有比特辨認錯誤的問題;此外,無線模塊可採用射頻(RF)或者紅外線(IR)模塊。如此設計下的滑鼠與鍵盤包時間長度,可限制在6毫秒之內,即可符合上述的傳輸限制。
上述的包內容已大致定義完成,接下來,將更詳細地介紹本發明的包數據結構,請參考「圖9」,滑鼠傳送的包數據示意圖。每個字節包含了8個比特,由於本發明設定比特「0」與比特「1」的時間長度不同,所以,每個字節的數據內容約在480-320微秒(μs)之間。而滑鼠的包數據結構長度約在3.5毫秒(ms),滑鼠所送出的包長度約在24ms。
請參考「圖10」,鍵盤傳送的包數據示意圖。每個字節包含了8個比特,由於本發明設定比特「0」與比特「1」的時間長度不同,所以,每個字節的數據內容約在480-320微秒(μs)之間。而鍵盤的包數據結構長度約在2.5毫秒(ms),鍵盤所送出的包長度約在24ms。
包的定義完成後,尚有一個部分待定義,亦即,本發明是為一無線傳輸協議,所以,當鄰近有相同的產品時,必須要有能相互識別的功能。本發明即通過識別碼的設定來達到此項目的。
請參考「圖11」,本發明增加ID識別的單頻式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的系統,請參考比較「圖2」。在第一數據傳送單元40、第二數據傳送單元50與數據接收單元60上,分別增加了一個識別鍵(ID Key)402、502與602,這些識別鍵用以設定個自對應的數據傳送單元與數據接收單元,其內容將會在數據包當中予以紀錄。
識別鍵的按鍵程序,可設定為先按下第一數據傳送單元40與第二數據傳送單元50的識別鍵402與502,再按下數據接收單元60的識別鍵602,即可設定新的識別碼。
請回頭參考「圖12」與「圖13」,在設定的期間,滑鼠與鍵盤(亦即,第一數據傳送單元40與第二數據傳送單元50)的數據包中,第一字節的「設定」比特為「1」,此時,滑鼠所送出的數據內容如「圖14」所示,與「圖12」相同,滑鼠的數據佔五個字節(Byte),每個字節有八個比特(bit)數據,各個字節的數據內容詳述如下字節1為包命令(packet command),其包含了元件類型(device type)、序列號(Sequence number)、低電量(Battery Low)與設定(Set)等比特的數據內容與「圖12」相同,不再贅述。
倒數(count down)包含了三個比特,從7開始倒數,每傳送一個包即減1,直到倒數值為0,則表示以後的包都以新的識別碼傳送信息。
字節2此時變更為元件的識別碼(Identity,ID),並以隨機的方式產生。
字節3為檢查碼(Checksum)。
字節4為檢查碼的2的補數,用以確保此包內容不會出錯。
字節5同樣為檢查碼(Checksum)。
鍵盤所送出的數據內容如「圖15」所示,與「圖2」相同,鍵盤的數據佔三個字節(Byte),每個字節有八個比特(bit)數據,各個字節的數據內容詳述如下字節1為包命令(packet command,其包含了元件類型(device type)、序列號(Sequelnce number)、低電量(Battery Low)與設定(Set)等比特的數據內容與「圖13」相同,不再贅述。
倒數(count down)包含了三個比特,從7開始倒數,每傳送一個包即減1,直到倒數值為0,則表示以後的包都由新的通道傳送信息。
字節2變更為元件新的識別碼(Identiiy,ID)。
字節3為檢查碼(Checksum)。
權利要求
1.一種單頻式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是運用振幅移位鍵控調製並設定一單一頻率作為具有一第一數據傳送單元、一第二數據傳送單元與一數據接收單元的無線系統的載頻,以做一數字數據的傳送,包含下列步驟設定該第一數據傳送單元的第一數據包與第一識別包及該第二數據傳送單元的第二數據包與第二識別包的傳送時間,並依一重傳法於傳送一次包數據時間內重複傳送包兩次;設定該第一數據傳送單元的該第一數據包與該第二數據傳送單元的該第二數據包的數據編碼內容,並依據該第一傳送單元與該第二數據傳送單元的傳送率設定數據包的各欄位內容;設定第一傳送單元的第一識別包與第二傳送單元的第二識別包,用以分別作為該第一數據傳送單元與該第二數據傳送單元的識別,並依據該第一傳送單元與該第二數據傳送單元的傳送率設定數據包的各欄位內容;及設定一識別鍵,平時該通訊系統是為一數據編碼狀態,當按下該識別鍵時是為一數據識別狀態,當該通訊系統於該數據編碼狀態時傳送該第一數據包與該第二數據包,當該通訊系統於該數據識別狀態時傳送該第一識別包與該第二識別包。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數據傳送單元是為一無線鍵盤且該第二數據傳送單元是為一無線滑鼠,並且,該第一數據包是為一鍵盤數據包而該第二數據包是為一滑鼠數據包,以及,該第一識別包是為一鍵盤識別包而該第二識別包是為一滑鼠識別包。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單一頻率的發射裝置是為射頻(RF)及紅外線(IR)發射裝置,兩者擇其一。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重傳法是於傳送一次該第一數據包時間T1中,於第一次傳送該第一數據包後,間隔A時間再傳送該第一數據包一次,且該時間T1是大於或等於(4A+4B)時間;並於傳送一次該第二數據包時間T3中,於第一次傳送該第二數據包後,間隔(A+2B)時間再傳送該第二數據包一次,且該時間T3是大於或等於(4A+4B)時間;其中,時間A是為傳送該第二數據包的時間,時間B是為傳送該第一數據包的時間。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重傳法是於傳送一次該第一識別包時間T中,於第一次傳送該第一識別包後,間隔A時間再傳送該第一識別包一次,且該時間T1是大於或等於(4A+4B)時間;並於傳送一次該第二識別包時間T3中,於第一次傳送該第二識別包後,間隔(A+2B)時間再傳送該第二識別包一次,且該時間T3是大於或等於(4A+4B)時間;其中,時間A是為傳送該第二識別包的時間,時間B是為傳送該第一識別包的時間。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滑鼠數據包是為包括五個字節的數據結構,各字節的組成與欄位內容是為第一字節是為包命令,其包括一元件類型欄位,用以辨認數據傳送單元的類型;一數據包的序列號欄位,用以辨認每個不同的該滑鼠數據包的序列號;一電量狀態欄位,用以指示該無線滑鼠的電池狀態;一設定狀態欄位,用以指示更新識別碼的傳輸狀態;一中間鍵狀態欄位,用以指示該無線滑鼠的中間鍵按壓狀態;一右鍵狀態欄位,用以指示該無線滑鼠的右鍵按壓狀態;以及,一左鍵狀態欄位,用以指示該無線滑鼠的左鍵按壓狀態;其中,該元件類型欄位為二個比特,餘者為一個比特;第二字節是為該無線滑鼠的X向度的運動數據,負方向並以2的補數形式表示第三字節是為該無線滑鼠的Y向度的運動數據,負方向並以2的補數形式表示第四字節是為該無線滑鼠的命令,其包括一X方向運動的標示欄位;一Y方向運動的標示欄位;一第五鍵狀態欄位,用以指示該無線滑鼠的第五鍵按壓狀態;一第四鍵狀態欄位,用以指示該無線滑鼠的第四鍵按壓狀態;以及,一的向度的運動數據欄位,用以紀錄該無線滑鼠之的向度的運動數據;其中,該之向度的運動數據欄位是為三個比特,其餘為一個比特;及第五字節是為檢查碼,用以檢查該滑鼠數據包的錯誤狀態。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鍵盤數據包是為包括三個字節的數據結構,各字節的組成與欄位內容是為第一字節是為包命令,其包括一元件類型欄位,用以辨認數據傳送單元的類型;一數據包的序列號欄位,用以辨認每個不同的該滑鼠數據包的序列號;一電量狀態欄位,用以指示該無線滑鼠的電池狀態;一設定狀態欄位,用以指示更新識別碼的傳輸狀態;一建立碼或者中斷編碼指標欄位,用以指示該鍵的敲擊狀態;一鍵盤結束狀態的指標欄位,用以指示該無線鍵盤是否仍在操作;其中,該元件類型欄位為二個比特,其餘為一個比特;第二字節是為該無線鍵盤的鍵盤碼,用以紀錄該無線鍵盤的按鍵數據;及第三字節是為檢查碼,用以檢查該鍵盤數據包的錯誤狀態。
8.如權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滑鼠數據包與該鍵盤數據包是包含一比特「0」、比特「1」、包開始與包結束數據,並以振幅移位鍵控調製技術控制該比特「0」、比特「1」、包開始數據與包結束數據的時間長度。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比特「0」的時間長度是為30微秒(μs)高電位30微秒低電位;該比特「1」的時間長度是為時間長度是為40微秒高電值40微秒低電位;該包開始數據的時間長度是為55微秒高電位55微秒低電位;以及,該包結束數據的時間長度是為70微秒高電位70微秒低電位。
10.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滑鼠識別包是為包括五個字節(Bytes)的數據結構,各字節的組成與欄位內容是為第一字節是為包命令,其包括一元件類型欄位,用以辨認數據傳送單元的類型;一數據包的序列號欄位,用以辨認每個不同的該滑鼠數據包的序列號;一電量狀態欄位,用以指示該無線滑鼠的電池狀態;一設定狀態欄位,用以指示更新識別碼的傳輸狀態;一倒數欄位,用以對該數據識別狀態倒數計時,並於計時結束停止該數據識別狀態;其中,該元件類型欄位是為二個比特,該倒數欄位是為三個比特,其餘為一個比特;第二字節是為該無線滑鼠的識別碼,並以隨機的方式產生;第三字節是為一檢查碼;第四字節是為該檢查碼的2的補數;及第五字節是為該檢查碼。
11.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鍵盤識別包是為包括三個字節的數據結構,各字節的組成與欄位內容是為第一字節是為包命令,其包括一元件類型欄位,用以辨認數據傳送單元的類型;一數據包的序列號欄位,用以辨認每個不同的該滑鼠數據包的序列號;一電量狀態欄位,用以指示該無線滑鼠的電池狀態;一設定狀態欄位,用以指示更新識別碼的傳輸狀態;一倒數欄位,用以對該數據識別狀態倒數計時,並於計時結束停止該數據識別狀態;其中,該元件類型欄位是為二個比特,該倒數欄位是為三個比特,其餘為一個比特;第二字節是為該無線鍵盤的識別碼,並以隨機的方式產生;及第三字節是為一檢查碼。
12.如權利要求1、2或5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滑鼠識別包與該鍵盤識別包是包含一比特「0」、比特「1」、包開始與包結束數據,並以振幅移位鍵控調製技術控制該比特「0」、比特「1」、包開始數據與包結束數據的時間長度。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比特「0」的時間長度是為30微秒(μs)高電位30微秒低電位;該比特「1」的時間長度是為時間長度是為40微秒高電位40微秒低電位;該包開始數據的時間長度是為55微秒高電位55微秒低電位;以及,該包結束數據的時間長度是為70微秒高電位70微秒低電位。
14.一種單頻式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的系統,是運用振幅移位鍵控調製技術控制該系統傳送的數據包的比特傳送時間,並運用一重傳法將系統的數據包傳遞、兩次,包含一第一數據傳送單元,是具有一第一識別鍵以作為一第一識別包的設定,並具有一第一無線傳輸單元用以傳送一第一數據包,每次傳送該第一數據包與第一識別包的時間是為(4A+4B);一第二數據傳送單元,是具有一第二識別鍵以作為一第二識別包的設定,並具有一第二無線傳輸單元用以傳送一第二數據包,每次傳送該第二數據包與第二識別包的時間是為(4A+4B);及一數據接收單元,是具有一第三數據接收單元,用以接收該第一數據包、第一識別包、第二數據包與第二識別包;其中,B是為傳送該第一數據包或該第一識別包的時間,A是為傳送該第二數據包或該第二識別包的時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為一種無線周邊設備傳輸協議的編碼與識別方法及其系統,是運用振幅移位鍵控調製(ASKModulation)技術以單一頻率作為編碼的方式,並運用重傳法,在具有第一數據傳送單元、第二數據傳送單元與一個數據接收單元的無線系統中,一次包的傳送期間內連續傳送包兩次,並以兩種不同包傳送時間相加的四倍作為傳送一次包數據的基礎,如此,即可達到同時操作兩個數據傳送單元,由單一數據接收單元即可辨認兩個不同的數據包的功效,可達到降低無線模塊的成本的具體功效。
文檔編號G06F13/10GK1419199SQ0113481
公開日2003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1年11月14日
發明者郭錦誠 申請人:旭麗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