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嘧菌環胺的殺菌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12:08:26 1
專利名稱::一種含有嘧菌環胺的殺菌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尤其是一種含有嘧菌環胺的復配殺菌組合物。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於單一用藥和不科學用藥,已經導致許多病害對當前使用的農藥產生了抗性,如稻瘟病、灰黴病、白粉病、黑星病等,成為化學防治的一大難題。同時,頻繁施藥又造成農民負擔加重和環境汙染加劇。因此,急需高效、低毒、環保的殺菌劑新品種。嘧菌環胺,英文通用名Cyprodinil,化學名稱4-環丙基-6-曱基-N-苯基嘧啶-2-胺,系一種保護性殺菌劑,作用機理為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劑,在孢子萌發後起作用,阻止真菌穿透作物細胞壁,還可抑制菌絲體的生長。與曱氧基丙烯酸酯類、三唑類、咪唑類、嗎啉類、苯基吡咯類等殺菌劑無交互抗性。主要用於防治灰黴病、白粉病、黑星病、穎枯病以及小麥眼紋病等。但單獨使用相對價格較高、殺菌譜不夠寬,且病菌容易產生抗藥性。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來源於天然微生物Strobilurin,他們通過阻礙細胞色素b和d之間的電子傳遞,抑制線粒體的呼吸,屬於病原菌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對霜黴病、炭疽病、灰黴病、疫病,白粉病、銹病,水稻稻瘟病,蘋果黑星病均有良好防效,且使用劑量低、作用機制獨特,兼具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單獨使用成本較高,同樣病菌容易產生抗性。有鑑於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適合農業上使用的高效殺菌組合物。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適合農業上使用的、對病害有出色防治效果的高效殺菌組合物。3選,意外發現嘧菌環胺與曱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以一定比例復配,對一些病害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在上述發現的基礎上,經過對組合物進行聯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即以嘧菌環胺(A)為一種有效成分、以一種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B)為另一有效成分,(A)與(B)的質量比例為50:1-1:50,較好的比例為20:1-1:20。所述曱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為醚菌酯、嘧菌酯、苯氧菌胺、醚菌胺、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唑菌胺酯、烯肟菌酯、苯瞇菌酯和烯肟菌胺中的一種,這些品種更詳細的信息如下醚菌酯英文通用名kresoxim-methyl,化學名稱(E)-2-曱氧亞氨基-[2-(鄰曱基苯氧基曱基)苯基]乙酸曱酯。是由德國巴斯夫公司開發的一種高效、廣譜、新型曱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具有良好的保護和治療作用,持效期長,與其它常用的殺菌劑無交互抗性,對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對環境基本無汙染。嘧菌酯英文通用名Azoxystrobin,化學名稱(E)-2-(2-(6-(2-氰基苯氧基)嘧咬-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曱酯。是由先正達公司開發的一種高效、廣譜的曱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具有保護、治療和剷除作用,有滲透性和內吸活性,對穀物、蔬菜、果樹等作物安全。苯氧菌胺英文通用名metominostrobin,一種曱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對稻瘟病有特效。醚菌胺,英文通用名Dimoxystrobin。也是一種相對廣i普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肝菌酯(trifloxystrobin)由德國拜耳開發的一種曱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是由先正達公司開發的一種曱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對霜黴病有特效。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是一種對白粉病有很好防治效果的曱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唑菌胺酯,又叫吡唑醚菌酯,是新型廣鐠殺菌劑,具有保護、治療和葉片滲透傳導作用。烯坊菌胺(SYP-1620)和烯坊菌酯(Enestroburin)都是由瀋陽化工研究院開發的曱氧基丙烯酸酯類新型農藥品種,殺菌譜廣,殺菌活性高,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對多種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杲。苯醚菌酯是由浙江化工研究院開發的新型、高效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本發明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製備成適合農業使用的劑型,製劑中有效成分的總含量為5%-80%。本發明的組合物中使用的輔助劑包括分散劑、潤溼劑、防凍劑、滲透劑等及其它有益於有效成分在貯存和使用中穩定以及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都是農藥製劑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並無特別限定,具體成分和用量根據配方要求通過簡單試驗確定。本發明所描述的組合物可以成品製劑形式提供,即組合物中各物質已經混合,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單劑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後稀釋至所需的濃度。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主要用於果樹、棉花、小麥、水稻、蔬菜等作物的病害,尤其是真菌性病害防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產生的有益效果為(l)與單劑相比,該殺菌組合物對病害有明顯的增效,提高了防治效果;(2)可以大幅減少田間用藥量,有效減少環境汙染和農藥殘留,降低生產和使用成本;(3)殺菌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機制互不相同,有利於克服病害抗性和延緩病害抗藥性的產生。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本發明用以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絕非限於這些例子。將不同農藥的有效成分組合進行復配,是目前解決農藥單劑應用過程中一些問題的一種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種的農藥混合後,通常表現出三種作用類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體為何種作用,無法預測,只有通過大量試驗才能知道。復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實際防治效果,降低農藥的使用量,有助於延緩抗性的產生,是綜合防治的重要手段。本發明組合物以嘧菌環胺(A)和一種曱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B)為有效成分,它們之間組合對一些病害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而不僅僅是兩種藥劑作用的簡單相加,具體用以下生物測定實例加以i兌明。生物測定實例1:嘧菌環胺(A)與一種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B)復配對黃瓜白粉病的毒力測定試-驗對象黃瓜白粉病病菌本試驗採用盆栽法。播種感黃瓜白粉病品種,盆栽培養至2片-4片真葉期,編號備用。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物質的純淨水,吸取長滿白粉病菌黃瓜葉片上的新鮮孢子,製成孢子濃度為lxl(^個/mL孢子懸浮液備用。在預備試驗的基礎上,根據藥劑活性,設置5-7個系列質量濃度。將藥液均勻噴施於葉面至全部潤溼,待藥液自然風乾備用。每處理3盆,4次重複,並設只含溶劑和表面活性劑而不含有效成分的處理作空白對照。藥後24h,接種白粉病孢子。在溫室中培養7d後,統計每抹黃瓜苗葉片上的病斑面積,調查防治效果,以病情指數計算防治效果。分級標準0級無病;1級孢子堆面積佔整片葉面積的5%以下;3級孢子堆面積佔整片葉面積的6°/廣10%;5級孢子堆面積佔整片葉面積的11%-20%;7級孢子堆面積佔整片葉面積的21%-50%;69級孢子堆面積佔整片葉面積的50%以上。藥效計算方法病情指數(%)=S(各級病葉數x相對級數)x100調查總葉數x9防治效果(%)=(對照病情指數一處理病情指悽t)x100對照病情指悽史將防治效果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p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計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濃度EC5。,依孫雲沛法計算藥劑的毒力指數及共毒係數(CTC)。實測毒力指悽史(ATI)=(標準藥劑ECs。/供試藥劑EC5。)x100理論毒力指數(TTI)=A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係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x100當CTC《80,則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CTC<120,則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CT0120,則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毒力測定結果參見表1至表3。表1嘧菌環胺與肟菌酯的系列配比對黃瓜白粉病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處理EC50(jug/mL)ATITTI共毒係數CTC嘧菌環胺7.12100//肟菌酯2.02352.5//嘧菌環胺50:肟菌酯l5.07140.4105.0133.8嘧菌環胺20:肟菌酯l4.12172.8112.0154.3嘧菌環胺10:肟菌酯l2.85249.8123.0203.27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試驗結果表明,嘧菌環胺與醚菌酯復配防治黃瓜白粉病,配比在50:1-1:5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CTC在162.3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而在20:1-1:2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均高於180.3,增效作用更明顯。表3嘧菌環胺與氟嘧菌酯的系列配比對黃瓜白粉病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處理EC50(jug/mL)ATITTI共毒係數CTC嘧菌環胺7.42100//氟嘧菌酯1.82407.7//嘧菌環胺50:氟嗜菌酯15.07146.4106.0138.0嘧菌環胺20:氟嘧菌酯14.12180.1114,7157.1嘧菌環胺10:氟嘧菌酯l3.25228.3128.0178.4嘧菌環胺5:氟嘧菌酯12.12350.0151.3231.4嘧菌環胺1:氟嗜菌酯11.37541.6253.8213.4嘧菌環胺1:氟嘧菌酯51.19623.5356.4174.9嘧菌環胺1:氟嘧菌酯201.24598.4393.0152.2嘧菌環胺1:氟嘧菌酯501.32562.1401.7139.9試驗結果表明,嘧菌環胺與氟嘧菌酯復配防治黃瓜白粉病,配比在50:1-1:5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CTC在138.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而在20:1-1:2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均高於152,2,增效作用更明顯。生物測定實例2:嘧菌環胺(A)與一種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B)復配對稻疸病的毒力測定試驗對象水稻稻痘病本試驗採用盆栽法,供試作物為水稻感稻瘟病品種,催芽後每盆播.種20粒,選取其中長勢一致的3葉1心期水稻苗備用。將試驗用病原菌在適宜培養基上培養,待產生孢子後,用無菌水洗下孢子,製成濃度為1x105個孢子/^的稻瘟病孢子懸浮液,備用。根據藥劑活性,設置5-7個系列質量濃度。將藥液均勻噴施於葉面至全部潤溼,待藥液自然風千後備用。每處理1盆,4次重複,並設只含溶劑和表面活性劑而不含有效成分的處理作空白對照。藥劑處理24h後用作物噴霧機在7jc稻葉片上均勻噴灑接種。黑暗24h後(相對溼度95%以上,溫度25-26攝氏度),保溼培養(溼度維持在85-90%以上),藥後7d後取出。統計9每林水稻葉片(第1、2、3葉)上的病斑數,根據葉片病斑數進行分級。以病情指數計算防治效果,分級標準o級無病;1級出現褐點病斑;3級.出現典型紡錘形病斑,病斑面積佔整葉面積5%以下;5級典型病斑,病斑面積佔整葉面積6-25%;7級典型病斑,病斑面積佔整葉面積26-50%;9級典型病斑,病斑面積佔整葉面積50%以上。藥效計算方法同生物測定實例1中所列的藥效計算方法。然後用最小二乘法計算抑制中濃度EC5Q,再依孫雲沛法計算共毒系悽史(CTC)。毒力測定結果見表4-6。表4嘧菌環胺與嘧菌酯的系列配比對水稻稻痕病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處理EC50(jug/raL)ATITTI共毒係數CTC嘧菌環胺2.42100//嘧菌酯0.121985.2//嘧菌環胺50:嘧菌酯11.17206.5137.0150.8嘧菌環胺20:嘧菌酯10.72334.5189.8176.3嘧菌環胺IO:嘧菌酯10.43560.6271.4206.6嘧菌環胺5:嘧菌酯10.22簡.9414.2264.6嘧菌環胺1:嘧菌酯10.092549.51042.6244.5嘧菌環胺1:嗜菌酯50.073363.91671.0201.3嗜菌環胺1:嘧菌酯200.073229.31895.5170.4嘧菌環胺1:嘧菌酯500.082918.11948.3149.8試驗結果表明,嘧菌環胺與嘧菌酯復配防治水稻稻瘟病,配比在50:1-1:5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CTC在149.8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而在20:1-1:2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均高於170.4,增效作用更明顯。10表5嘧菌環胺與醚菌酯的系列配比對水稻稻瘟病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試驗結果表明,嘧菌環胺與醚菌酯復配防治水稻稻瘟病,配比在50:1-1:5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CTC在164.7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而在20:1-1:2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均高於181.3,增效作用更明顯。表6嘧菌環胺與啶氧菌酯的系列配比對稻瘟病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試驗結果表明,嘧菌環胺與啶氧菌酯復配防治水稻稻瘟病,配比在50:1-1:5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CTC在155.3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而在20:1-1:2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均高於175.1,增效作用更明顯。生物測定實例3:嘧菌環胺(A)與一種曱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B)復配對灰黴病的毒力測定試驗對象黃瓜灰黴病、葡萄灰黴病菌試驗採用生長速率法(平皿法)。在預備試驗的基礎上,根據試驗處理將預先融化的滅菌培養基定量加放無菌錐形瓶中,從低濃度到高濃度依次取5ml藥液分別加入到裝有45ml熱培養基(PDA培養基,45-50°C)的錐形瓶中,搖勻後,待培養基降到適合溫度時迅速倒入直徑90mm玻璃培養m,每個培^jnM到入帶藥培養基10ml。水平靜置,冷卻後製成平板。每個濃度五個重複。以不含藥劑有效成份的處理作空白對照。將培養好的病原菌,在無菌條件下用直徑4誦的滅菌打孔器,自菌落邊緣切取菌餅,用接種器將菌餅接種於含藥平板中央,將有菌絲的一面向下和培養基貼合,蓋上皿蓋。以上所有操作均在超淨工作檯進行無菌操作。處理後放在28±0.5。C的恆溫無菌培養箱中培養,5d後取出。採用十字交叉法分別測量各處理的菌落直徑(以毫米為單位),計算菌落直徑的平均值。計算各處理菌絲淨生長量、菌絲生長抑制率。淨生長量(mm)=測量菌落直徑-7菌絲生長率(%)=[(對照組淨生長量-處理組淨生長量)/對照組淨生長量]x100將菌絲生長率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pg/ml)轉換成對數值(x),頁以最小二乘法計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濃度EC5。,依孫雲沛法計算藥劑的毒力指數及共毒係數(CTC)。毒力測定結果見表7-8。表7嘧菌環胺與唑菌胺酯的系列配比對黃瓜灰黴病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試驗結果表明,嘧菌環胺與唑菌胺酯復配防治黃瓜灰黴病,配比在50:1-1:5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CTC在142.2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而在20:1-1:20之間時,共毒係數均高於170.7,增效作用更明顯。表8嘧菌環胺與烯肝菌胺的系列配比對葡萄灰黴病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處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試驗結果表明,嘧菌環胺與烯將菌胺復配防治葡萄灰黴病,配比在50:1-1:5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CTC在151.8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而在20:1-1:20之間時,所列配比共毒係數均高於177.3,增效作用更明顯。以上一系列測定結果表明,嘧菌環胺(A)與一種曱氣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B)的配比在50:1-1:50之間時,具有增效作用,在20:1-1:20之間時,增效作用更加明顯,共毒係數在152.2以上。本發明殺菌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製備成適合農業使用的可溼性粉劑、乳油、懸浮劑、水乳劑、微乳劑或水分散粒劑。以下用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配方中百分比均為質量百分比。實施例1:51%嘧菌環胺肟菌酯懸浮劑嘧菌環胺將菌靡曱基萘磺酸鈉曱醛縮合物(潤溼M劑)黃原膠(增稠劑)膨潤土(載體)丙三醇(抗凍劑)水補足至100%。將活性成分(本申請文件中指嘧菌環胺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以下不再贅述)原藥、潤溼分散劑、增稠劑、載體和水等各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50%1%10%1%1%1%均勻,經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後得到51%嘧菌環胺.肟菌酯懸浮劑。該實施例應用於防治黃瓜白粉病。將51%嘧菌環胺肟菌酯懸浮劑按2000倍(嘧菌環胺有效濃度為250|Lig/ml,肟菌酯有效濃度為5jag/ml)加水稀釋噴霧,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別為86.5%、85.2%。50%嘧菌環胺懸浮劑4妄1600倍(嘧菌環胺有效濃度為312.5jug/ml)和10%肟菌酯懸浮劑按2000倍(有效濃度為10|ig/ml),用同樣方法使用,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別為81.1%、80.9%和67.9°/、65.6°/。。嘧菌環胺與肟菌酯復配後增效作用明顯,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效明顯好於單劑。實施例2:30%嗜菌環胺苯氧菌胺懸浮劑嘧菌環胺15%苯氧菌胺15%曱基萘磺酸鈉曱醛縮合物(潤溼分散劑)10%黃原膠.(增稠劑)1%膨潤土(載體)1%丙三醇(抗凍劑)1%水補足至100%。將活性成分、潤溼分散劑、增稠劑、載體和水等各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勻,經研磨和/或高速剪切後得到得到30%嘧菌環胺苯氧菌胺懸浮劑。該實施例應用於防治黃瓜白粉病。將30%嘧菌環胺'苯氧菌胺懸浮劑按2000倍(嘧菌環胺有效濃度為75jag/ml,肟菌酯有效濃度為75ug/ml)加水稀釋噴霧,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7.5%、96.2%。30%嘧菌環胺懸浮劑才要2000倍(有效濃度為150|ag/ml)和20%苯氧菌胺懸浮劑按2000倍(有效濃度為100wg/ml),用同樣方法使用,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別為84.9%、82.9%和92.4%、88.6%。嘧菌環胺與苯氧菌胺復配後增效作用明顯,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效明顯好於單劑。實施例3:20%嘧菌環胺嘧菌酯水乳劑嘧菌環胺15%嘧菌酯5%N-曱基吡咯烷酮(溶劑)10%十二烷基苯磺酸4丐(乳化劑)5%農乳600#(乳化劑)5°/。水補足至100%將原藥(本申請文件中原藥指化學合成的、未加工的活性成分,以下不再贅述)、溶劑、乳化劑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勾油相;在高速攪拌下,將油相加入水中混合均勻,製得20%嘧菌環胺嘧菌酯水乳劑。該實施例應用於防治水稻稻瘟病。將20%嗜菌環胺嘧菌酯水乳劑按1000倍(嘧菌環胺有效濃度為150jig/ml,嘧菌酯有效濃度為50jLig/ml)加水稀釋噴霧,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4.7%、98.3%。20%嘧菌環胺懸浮劑按1000倍(有效濃度為200jLig/ml)和10%嘧菌酯水乳劑按1000倍(有效濃度為100ug/ml),用同樣方法使用,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別為8L9%、83.2%和87.8%、90.7%。嘧菌環胺與嘧菌酯復配後增效作用明顯,對稻痙病的防效明顯好於單劑。實施例4:5%嘧菌環胺烯肝菌胺微乳劑嘧菌環胺2.5%烯^"菌胺2.5%N-甲基吡咯烷酮(溶劑)10%異丙醇(助溶劑)10%農乳500#(乳化劑)5%農乳1601#(乳化劑)5%水補足至100%。將原藥、溶劑、助溶劑、乳化劑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勻油相;在攪拌下,將油相與水混合均勻,製得5%嘧菌環胺.烯肟菌胺微乳劑。該實施例應用於防治黃瓜灰黴病。將5%嘧菌環胺.烯肟菌胺微乳劑按500倍(嘧菌環胺有效濃度為50ng/ml,嘧菌酯有效濃度為50ng/ml)加水稀釋噴霧,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8.2%、97.3%。5%嘧菌環胺懸浮劑按200倍(有效濃度為250pg/ml)和4%烯肟菌胺懸浮劑按500倍(有效濃度為80jug/ml),用同樣方法使用,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別為84.4%、82.9%和92.7°/。、91.3%。嘧菌環胺與烯肝菌胺復配後增效作用明顯,對黃瓜灰黴病的防效明顯好於單劑。實施例5:27.5%嘧菌環胺.苯醚菌酯微乳劑嘧菌環胺2.5%苯醚菌酯25%N-曱基吡咯烷酮(溶劑)10%異丙醇(助溶劑)10%農乳500#(乳化劑)5%農乳1601#(乳化劑)5%水補足至100%。將原藥、溶劑、助溶劑、乳化劑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勻油相;在攪拌下,將油相與水混合均勻,製得27.5%嘧菌環胺苯醚菌酯微乳劑。該實施例應用於防治番茄灰黴病。將27.5%嘧菌環胺.苯醚菌酯微乳劑按2500倍(嗜菌環胺有效濃度為10ug/ml,苯醚菌酯有效濃度為lOOpg/ml)加水稀釋噴霧,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5.7%、93.5%。5%嘧菌環胺乳油按1000倍(有效濃度為50pg/ml)和25%苯醚菌酯乳油按2000倍(有效濃度為1250Mg/ml),用同樣方法使用,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別為72.4%、70.9%和88.1%、87.1°/。。嘧菌環胺與苯醚菌酯復配後增效作用明顯,對番茄灰黴病的防效明顯好於單劑。實施例6:50%嘧菌環胺烯肟菌胺可溼性粉劑嘧菌環胺35%烯肟菌胺15%十二烷基硫酸鈉(潤溼劑)2%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5%萘磺酸鹽(分散劑)3%高嶺土(填料)補足至100%。將活性成分、各種助劑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經超細粉碎機粉碎後,即得50%嘧菌環胺烯肟菌胺可溼性粉劑。該實施例應用於梨黑星病。將50%嘧菌環胺烯肟菌胺可溼性粉劑按3000倍(嘧菌環胺有效濃度為116.7ng/ral,烯肟菌胺有效濃度為50jiig/ml)加水稀釋噴霧,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7,6%、99.3%。50%嘧菌環胺懸浮劑按2000倍(有效濃度為200ug/ml)和20°/。烯肟菌胺乳油按2500倍(有效濃度為80|ag/ml),用同樣方法使用,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別為78.9%、79.9°/。和90.4%、92.1%。嘧菌環胺與烯肝菌胺復配後增效作用明顯,對梨黑星病的防效明顯好於單劑。實施例7:30%嘧菌環胺.唑菌胺酯乳油嘧菌環胺20%唑菌胺酯10%N-曱基吡咯烷酮(溶劑)10%DMF(溶劑)10%農乳1601#(乳化劑)5%18農乳500#(乳化劑)5%二曱苯(溶劑)補足至100%。將活性成分、溶劑、乳化劑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攪拌均勻,製得30%嗜菌環胺.唑菌胺酯乳油。該實施例應用於節瓜白粉病。將30%嘧菌環胺.唑菌胺酯乳油按2000倍(嘧菌環胺有效濃度為100pg/ml,唑菌胺酯有效濃度為50jLig/ml)加水稀釋噴霧,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7.9%、96.7%。30%嘧菌環胺懸浮劑按2000倍(有效濃度為150ug/ml)和10%唑菌胺酯乳油按1600倍(有效濃度為62.5jng/ml),用同樣方法使用,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別為81.9%、78.7%和92.7%、90,6°/。。嘧菌環胺與唑菌胺酯復配後增效作用明顯,對節瓜白粉病的防效明顯好於單劑。實施例8:60°/。嘧菌環胺p定氧菌酯可溼性粉劑嗜菌環胺40%啶氧菌酯20%十二烷基硫酸鈉(潤溼劑)2%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5%萘磺酸鹽(分散劑)3%高嶺土(填料)補足至100%。將活性成分、各種助劑及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經超細粉碎機粉碎後,即得60%嘧菌環胺.啶氧菌酯可溼性粉劑。該實施例應用於葡萄白粉病。將60%嘧菌環胺.啶氧菌酯可溼性粉劑按4000倍(嘧菌環胺有效濃度為lOOiag/ml,啶氧菌酯有效濃度為50jLig/ml)加水稀釋噴霧,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7.1%、96.3%。40%嘧菌環胺懸浮劑按2000倍(有效濃度為200jug/ml)和20%啶氧菌酯乳油按2500倍(有效濃度為80jug/ml),用同樣方法使用,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別為84.9°/。、82.7%和92.3%、90.5%。嘧菌環胺與啶氧菌酯復配後增效作用明顯,對葡萄白粉病的防效明顯好於單劑。實施例9:80%嘧菌環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劑嘧菌環胺50%醚菌酯30%烷基萘磺酸鈉(分散劑)4%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2%十二烷基硫酸鈉(潤溼劑)5%高嶺土(填料)至100%將活性成分、分散劑、潤溼劑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成可溼性粉劑,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擠壓造料。經乾燥篩分後得到80%嗜菌環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劑。該實施例應用於防治小麥白粉病。將80%嘧菌環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劑5000倍(嘧菌環胺有效濃度為lOOyg/ml,啶氧菌酯有效濃度為60Mg/ml)加水稀釋噴霧,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治效果分別為99.9%、98.7%。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按2500倍(有效濃度為200yg/ml),30。/。醚菌酯水^:粒劑按4000倍(有效濃度為75ng/ml),用同樣方法4吏用,藥後7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別為84.2%、82.7%和90.6%、89.4%。嘧菌環胺與醚菌酯復配後增效作用明顯,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效明顯好於單劑。權利要求1、一種殺菌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殺菌組合物中含有(A)嘧菌環胺和和一種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B),B為醚菌酯、嘧菌酯、苯氧菌胺、醚菌胺、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唑菌胺酯、烯肟菌酯、苯醚菌酯或烯肟菌胺,(A)與(B)的質量比例為50∶1-1∶50。2、根據權利要求1,其特徵在於有效成分(A)與(B)的質量比例為20:l-l:20。3、根據權利要求1或2,其特徵在於有效成分(A)與(B)在殺菌組合物中的總質量百分含量為5%-80%。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其特徵在於所述殺菌組合物中還含有農藥製劑輔助成分,以便將殺菌組合物製成適合農業使用的劑型。5、根據權利要求4,其特徵在於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是可溼性粉劑、乳油、懸浮劑、水乳劑、微乳劑或水分散粒劑。6、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在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應用。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徵在於所述作物為水稻、小麥、果樹、棉花、蔬菜。8、根據權利要求6或7,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殺菌組合物應用於防治真菌性病害。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嘧菌環胺(A)和一種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B),B為醚菌酯、嘧菌酯、苯氧菌胺、醚菌胺、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唑菌胺酯、烯肟菌酯、苯醚菌酯或烯肟菌胺,A與B的質量比例為50∶1-1∶50。A與B復配後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用於果樹、棉花、小麥、水稻、蔬菜等作物的病害防治,尤其是真菌性病害。文檔編號A01N47/10GK101647454SQ20091013972公開日2010年2月17日申請日期2009年6月26日優先權日2009年6月26日發明者劉勝召,建孔,洪張,張承來,文伯健,曹明章,王豔武申請人: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