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旋塞閥的製作方法
2023-07-02 03:32:11 1
專利名稱:燃料旋塞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料旋塞閥(fuel cock)。
背景技術:
在燃料回流管道連接在燃料箱上而不是燃料旋塞閥上的情況下拆裝燃料箱時,不僅要關閉作為燃料供給通道的燃料旋塞閥而且還需要關閉連接在燃料箱上的管道,因而燃料箱的拆裝性差。需要在連接在燃料箱上的管道中設置截流閥和過濾器,從而需要在燃料噴射裝置與燃料箱之間的狹小空間內設置多個裝置。現有技術下,存在如下那樣的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即,在燃料箱上設置構 成為能夠同時打開或關閉燃料出口和燃料進ロ的燃料旋塞閥,並利用燃料供給軟管將燃料出口連接到設置在燃料箱外部的燃料泵的吸入部上,另ー方面,使來自設置在發動機中的燃料噴射裝置的剰餘燃料返回的回流軟管連接在燃料進口上,另外,使燃料出口和燃料進ロ的兩個開ロ部都在燃料過濾器的內部開ロ,並使燃料進ロ的開ロ部的高度高於燃料出口的開ロ部的高度。另外,還存在如下那樣的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即,在燃料箱的底部安裝有燃料旋塞閥,在燃料旋塞閥的下方配置有燃料泵,燃料旋塞閥與燃料泵之間通過將燃料從燃料旋塞閥輸送到燃料泵中的出ロ軟管(Outlet hose)和使剰餘燃料從燃料泵返回至燃料箱中的回流軟管(Return hose)而被連接,同時,在燃料旋塞閥與燃料泵之間形成有在燃料旋塞閥處於被切斷狀態時將出口軟管與回流軟管連通的循環通道。即,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燃料供給裝置中,燃料供給管道和燃料回流管道被集中在燃料旋塞閥中,從而能夠通過利用旋轉閥的一個動作打開或關閉。專利文獻I :日本公報、特開2000-110684號專利文獻2 :日本公報、特開2010-242694號
實用新型內容但是,設置在燃料旋塞閥中的回流管道是燃料回流專用的管道,在使該燃料旋塞閥具有備用功能時,需要包括通常的燃料供給管道和備用時的供給管道以及回流管道在內的共計三根管道,從而需要擴大燃料箱連接部的安裝孔的面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課題,S卩,提供ー種結構更加簡單,且能夠使燃料箱連接部的安裝孔的面積變得更小的燃料旋塞閥。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實用新型的燃料旋塞閥的一方面是安裝在儲存燃料的燃料箱上,並使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流入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中,使來自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的燃料返回至燃料箱中,其中,該燃料旋塞閥具有燃料通過的第一燃料通道和燃料通過的第二燃料通道;並且,該燃料旋塞閥構成為在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通過第一燃料通道流入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中時,來自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的燃料通過第二燃料通道返回至燃料箱中,在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通過第二燃料通道流入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中時,來自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的燃料通過第一燃料通道返回至燃料箱中。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燃料旋塞閥的一方面是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還具有閥殼和閥門,並且構成為在閥門相對於閥殼配置在第二位置時,第三燃料通道將第一孔與第四孔連通,第四燃料通道將第二孔與第三孔連通,其中,上述閥殼設有第一孔,其與第一燃料通道相通;第二孔,其與第二燃料通道相通;第三孔,其與連接有使流向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的燃料通過的第一軟管的第一連接部相通;以及第四孔,其與連接有使從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返回的燃料通過的第二軟管的第二連接部相通,上述閥門設有在該閥門相對於閥殼配置在第一位置時將第一孔與第三孔連通的第三燃料通道和將第二孔與第四孔連通的 第四燃料通道。進而,本實用新型的燃料旋塞閥的一方面是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還具有第五燃料通道,其將第二連接部與第四孔連通;第六燃料通道,其將第五燃料通道與第一燃料通道或第二燃料通道連通;止回閥,其使燃料從第五燃料通道流入第一燃料通道或第二燃料通道,並阻止燃料從第一燃料通道或第二燃料通道流入第五燃料通道。(實用新型效果)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能夠提供一種結構更加簡単,且能夠使燃料箱連接部的安裝孔的面積變得更小的燃料旋塞閥。
圖I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ー實施方式的燃料旋塞閥11的結構例的結構圖。圖2⑷是表示閥門30的結構的主視圖。圖2(B)是表示閥門30的結構的側視圖。圖2(C)是表示閥門30的結構的後視圖。圖3是燃料旋塞閥11的主視圖。圖4是燃料旋塞閥11的剖面圖。圖5⑷是表示處於打開位置的閥門30和孔41 孔44的圖。圖5(B)是表示處於備用位置的閥門30和孔41 孔44的圖。圖5(C)是表示處於關閉(OFF)位置的閥門30和孔41 孔44的圖。圖6是表示燃料旋塞閥11的結構的另一例的剖面圖。圖7是表示燃料旋塞閥11的結構的其他另一例的剖面圖。(符號說明)11 燃料旋塞閥21 閥體22 法蘭盤23 燃料通道24 過濾器25 備用燃料通道26 過濾器27 閥殼28 密封墊[0035]29O 形圈30閥門31波形彈簧32閥蓋33過濾器盒34出口管接頭35進ロ管接頭41 44 孔·[0043]61控制杆62擋塊63燃料通道64燃料通道65洩壓通道81燃料通道82過濾器83燃料通道84燃料通道101燃料通道102止回閥121燃料通道122止回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I 圖7對本實用新型ー實施方式的燃料旋塞閥(fuel cock)進行說明。圖I是表示本實用新型ー實施方式的燃料旋塞閥11的結構例的結構圖。燃料旋塞閥11安裝在儲存燃料的燃料箱上,並使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流向燃料噴射裝置中,使來自燃料噴射裝置的燃料返回至燃料箱中。燃料旋塞閥11包括閥體21、法蘭盤22、燃料通道23、過濾器24、備用燃料通道25、過濾器26、閥殼27、密封墊28、0形圈29、閥門30、波形彈簧31、閥蓋32、過濾器盒33、出口管接頭(outlet nipple) 34以及進ロ管接頭(inlet nipple) 35而構成。閥體21為燃料旋塞閥11的主體,其由各種金屬或樹脂形成。在閥體21上,呈ー體地設有法蘭盤22、燃料通道23、備用燃料通道25、閥殼27、出口管接頭34以及進ロ管接頭35。法蘭盤22通過螺栓固定在燃料箱的連接部的安裝孔上。由此將燃料旋塞閥11安裝在燃料箱上。在閥門30處於打開(ON)的位置時(詳細情況之後敘述),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通過燃料通道23並流向燃料噴射裝置中。在閥門30處於備用(reserve)的位置時(詳細情況之後敘述),從燃料噴射裝置返回至燃料箱中的燃料通過燃料通道23。過濾器24由金屬網或樹脂網構成,該過濾器24過濾燃料中所包含的固體物質等。過濾器24設置在燃料通道23的端部中的、燃料旋塞閥11被安裝在燃料箱時配置在燃料箱內的端部上。在閥門30處於備用的位置時(詳細情況之後敘述),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通過備用燃料通道25並流向燃料噴射裝置中。在閥門30處於打開的位置時(詳細情況之後敘述),從燃料噴射裝置返回至燃料箱的燃料通過備用燃料通道25。過濾器26由金屬網或樹脂網構成,該過濾器26過濾燃料中所包含的固體物質等。過濾器26設置在備用燃料通道25的端部中的、燃料旋塞閥11被安裝在燃料箱時配置在燃料箱內的端部上。閥殼27的內部形成為其ー側圓形面開ロ的圓筒形。密封墊28和O形圈29嵌入閥殼27的內部。另外,在嵌入了密封墊28和O形圈29的閥殼27的內部,轉動自如地嵌入有閥門30。在閥殼27內部的另ー側圓形面上設有孔41,其與燃料通道23相通;孔42,其經由過濾器盒33與出ロ管接頭34相通;孔43,其與備用燃料通道25相通;孔44,其與進ロ管接頭35相通。在閥殼27的另ー側圓形面上,孔41、孔42、孔43及孔44依次沿規定直徑的圓周朝向逆時針方向大致等間隔地被配置。密封墊28和O形圈29與閥殼27的內表面和閥門30貼緊,由此防止燃料的漏洩。密封墊28上設有四個用於使通過孔41、孔42、孔43及孔44的燃料通過的孔。閥門30為所謂的旋轉閥,該閥門30通過相對於閥殼27的位置來切換利用燃料旋塞閥11時的燃料的流向。即,在處於打開位置時,閥門30將孔41與孔42連通,同時將孔43與孔44連通。另外,在處於備用位置吋,閥門30將孔41與孔44連通,同時將孔42與孔43連通。圖2是表示閥門30的結構的圖。圖2(A)為主視圖,圖2 (B)為側視圖,圖2 (C)為後視圖。閥門30上設有控制杆61、擋塊62、燃料通道63、燃料通道64、洩壓通道65。控制杆61形成為平板狀,通過由使用者擰動該控制杆61從而使閥門30處於打開位置或備用位置。擋塊62被形成為在270度範圍內呈規定直徑的圓周,在90度範圍內呈直徑更小的圓周,通過該擋塊62與閥蓋32的凸起相接,使閥門30停在打開位置或備用位置上。燃料通道63和燃料通道64分別以如下那樣的槽的形式形成在閥門30的背面,即,呈大致扇形且其剖面呈大致矩形的槽。燃料通道63和燃料通道64各自的剖面面積形成為與燃料通道23的剖面面積相等或者比燃料通道23的剖面面積大的剖面面積,在本實施例中相當於Φ4. 4。燃料通道63和燃料通道64以閥門30的轉動中心為軸呈點對稱狀地配置。燃料通道63在閥門30處於打開位置時將孔41與孔42連通,在閥門30處於備用位置時將孔41與孔44連通。燃料通道64在閥門30處於打開位置時將孔43與孔44連通,在閥門30處於備用位置時將孔42與孔43連通。洩壓通道65以如下那樣的槽的形式形成在閥門30的背面,即,呈直線狀且其剖面呈大致半圓形(矩形)的槽。洩壓通道65的剖面面積相當於Φ1. 6,但是也可以形成為與燃料通道64相等的剖面面積。洩壓通道65配置在與連接燃料通道63的中心和燃料通道64的中心的直線垂直相交的直線上。洩壓通道65不與燃料通道63或燃料通道64相連。返回圖1,波形彈簧31將閥門30推壓到密封墊28上,由此防止燃料的漏洩。閥蓋32通過螺釘固定在閥殼27上。[0072]圖3是密封墊28、O形圈29、閥門30、波形彈簧31以及閥蓋32被安裝在閥體21上的狀態的燃料旋塞閥11的主視圖。閥蓋32將閥門30推壓到閥殼27上,並且將閥門30相對於閥殼27的位置進行限制以使閥門30處於從打開位置至備用位置為止的範圍內。過濾器盒33中收容有用於對流入燃料噴射裝置的燃料進行過濾的過濾器。圖4為圖3的AA』剖面的燃料旋塞閥11的剖面圖。如圖4所示,例如在閥門30處於打開位置吋,由於燃料通道63將孔41與孔42連通,因此,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經由燃料通道63和孔41流向孔42中。燃料通道81使從孔42流入的燃料流入收容在過濾器盒33中的過濾器82中。過濾器82從燃料中濾除固體成分或水分、油泥等。通過過濾器82後的燃料經由燃料通道83流入出ロ管接頭34。出口管接頭34上連接有使流向燃料噴射裝置的燃料通過的軟管。進ロ管接頭35上連接有使從燃料噴射裝置返回的燃料通過的軟管。例如,在閥門30處於打開位置吋,由於燃料通道64將孔44與孔43連通,因此,從燃料噴射裝置返回且從進ロ管接 頭35流入的燃料經由燃料通道84和孔44流入孔43中。由於孔43與備用燃料通道25相通,因此,來自燃料噴射裝置的燃料經由備用燃料通道25返回至燃料箱中。接著,參照圖5對閥門30的動作的詳細情況進行說明。圖5(A)為表示處於打開位置的閥門30和孔41 孔44的圖。圖5(B)為表不處於備用位置的閥門30和孔41 孔44的圖。圖5(C)為表示處於關閉(OFF)位置的閥門30和孔41 孔44的圖。在打開位置上,控制杆61與過濾器盒33大致平行。在備用位置上,控制杆61與過濾器盒33大致垂直。另外,在關閉位置上,控制杆61相對於過濾器盒33大致呈45度。如圖5 (A)所示,在閥門30處於打開位置時,燃料通道63將孔41與孔42連通,燃料通道64將孔43與孔44連通。因此,在閥門30處於打開位置時,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依次通過過濾器24、燃料通道23、孔41、燃料通道63、孔42、燃料通道81、過濾器82、燃料通道83以及出口管接頭34後流入燃料噴射裝置中。另外,在閥門30處於打開位置時,來自燃料噴射裝置的燃料依次通過進ロ管接頭35、燃料通道84、孔44、燃料通道64、孔43、備用燃料通道25以及過濾器26後返回至燃料箱中。另外,如圖5(B)所示,在閥門30處於備用位置時,燃料通道63將孔41與孔44連通,燃料通道64將孔43與孔42連通。因此,在閥門30處於備用位置時,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依次通過過濾器26、備用燃料通道25、孔43、燃料通道64、孔42、燃料通道81、過濾器82、燃料通道83以及出口管接頭34後流入燃料噴射裝置中。另外,在閥門30處於備用位置時,來自燃料噴射裝置的燃料依次通過進ロ管接頭35、燃料通道84、孔44、燃料通道63、孔41、燃料通道23以及過濾器24後返回至燃料箱中。進而,如圖5(C)所示,在閥門30處於關閉位置時,燃料通道63僅覆蓋在孔41上,燃料通道64僅覆蓋在孔43上。即,與燃料通道23相通的孔41和與備用燃料通道25相通的孔43分別被關閉。洩壓通道65將孔42與孔44連通。在閥門30處於關閉位置時,來自燃料噴射裝置的燃料依次通過進ロ管接頭35、燃料通道84、孔44、洩壓通道65、孔42、燃料通道81、過濾器82、燃料通道83以及出ロ管接頭34後返回至燃料噴射裝置中。另外,也可以將燃料通道84與備用燃料通道25連通而釋放來自燃料噴射裝置的燃料的壓力。圖6為表示燃料旋塞閥11的結構的另一例的剖面圖。燃料通道101將燃料通道84與備用燃料通道25連通。止回閥102為所謂的鴨嘴形止回閥,其設置在燃料通道101。在燃料通道84側的燃料壓カ高於備用燃料通道25側的燃料壓カ時,止回閥102使燃料從燃料通道84流向備用燃料通道25。另ー方面,在備用燃料通道25側的燃料壓カ高於燃料通道84側的燃料壓カ時,止回閥102阻止燃料從備用燃料通道25流向燃料通道84。圖7是表示燃料旋塞閥11的結構的其他另一例的剖面圖。燃料通道121將燃料通道84與備用燃料通道25連通。燃料通道121形成為備用燃料通道25側粗而燃料通道84側細。止回閥122為所謂的單向閥,其設置在燃料通道121。止回閥122由球和對球施力的彈簧構成。利用彈簧將裝入到備用燃料通道25側的粗路徑中的球推壓到燃料通道121的較細的ー側,從而將止回閥122關閉。在燃料通道84側的燃料壓カ比備用燃料通道25側的燃料壓カ高50kPa以上吋,由於球與來自彈簧的作用力相抵抗而從較細的燃料通道121分離,因而止回閥122打開,從而使燃料從燃料通道84流向備用燃料通道25。另ー方面,SP使備用燃料通道25側的燃料壓カ高於燃料通道84側的燃料壓力,止回閥122也會阻止燃料從備用燃料通道25流向燃料通道84。 這樣,假設因為某種原因而備用燃料通道25被關閉,在燃料通道84側的燃料壓カ高於備用燃料通道25側的燃料壓カ吋,也能夠使燃料從燃料通道84流向備用燃料通道25中,從而能夠釋放燃料通道84側的燃料壓カ。因此,能夠防止連接在進ロ管接頭35上的軟管脫落,或者,能夠防止燃料噴射裝置的泵損壞。另外,也可以形成為燃料通道101或燃料通道121將燃料通道84與燃料通道23連通。這樣,進ー步設置燃料通道84、燃料通道101或燃料通道121以及止回閥102或止回閥122的話,則能夠防止連接在進ロ管接頭35上的軟管脫落,或者,能夠防止燃料噴射裝置的泵損壞,其中,上述燃料通道84將進ロ管接頭35與孔44連通,上述燃料通道101或燃料通道121將燃料通道84與備用燃料通道25或燃料通道23連通,上述止回閥102或止回閥122使燃料從燃料通道84流向備用燃料通道25或燃料通道23,並阻止燃料從備用燃料通道25或燃料通道23流向燃料通道84。通過燃料旋塞閥,在回流通道被切斷的狀態下在燃料噴射裝置側驅動燃料泵時,在規定壓力以上時燃料返回至燃料箱中,因此,燃料壓カ不會變得過大,從而能夠避免軟管脫落或泵損壞。由於在規定壓カ以下時燃料無法返回至燃料箱中,因此,燃料壓カ不會過度降低,從而能夠在較短的驅動時間內恢復到規定壓カ以上。另外,對於燃料旋塞閥11,以使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流入燃料噴射裝置中並且使來自燃料噴射裝置的燃料返回至燃料箱中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燃料旋塞閥11也可以使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流入化油器中並且使來自化油器的燃料返回至燃料箱中,或者,也可以使燃料流入燃料泵並且使來自燃料泵的燃料返回至燃料箱中。如上所述,由於在燃料旋塞閥11中設有燃料通過的燃料通道23和燃料通過的備用燃料通道25,在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通過燃料通道23流入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中時,來自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的燃料通過備用燃料通道25返回至燃料箱中,在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通過備用燃料通道25流入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中時,來自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的燃料通過燃料通道23返回至燃料箱中,因此,不需要另外設置回流管道,從而結構變得更加簡単,並能夠使燃料箱連接部的安裝孔的面積變得更小,其中,上述燃料旋塞閥11安裝在儲存燃料的燃料箱上,並使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流入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中,使來自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的燃料返回至燃料箱中。因此,燃料箱的拆裝性得以提高。另外,避免了結構複雜化,從而使燃料噴射裝置與燃料箱之間的布局設計的自由度提高。不需要改變燃料箱、燃料通道以及過濾器的形狀,從而能夠直接使用化油器時的結構。旋轉閥部件、過濾器能夠使用與化油器用旋塞閥相同的部件,而且能夠使用廉價的現有流通部件。進而設有閥殼27和閥門30,在閥門30相對於閥殼27配置在備用位置時,燃料通道63將孔41與孔44連通,燃料通道64將孔43與孔42連通,其中,上述閥殼27設有孔41,其與燃料通道23相通;孔43,其與備用燃料通道25相通;孔42,其與連接有流向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的燃料通過的軟管的出口管接頭34相通;孔44,其與連接有從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返回的燃料通過的軟管的進ロ管接頭34相通,上述閥門30設有在該閥門30相對於閥殼27配置在打開位置時將孔41與孔42連通的燃料通道63和將孔43與孔44連通的燃料通道64。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要g的範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更。
權利要求1.一種燃料旋塞閥,其安裝在儲存燃料的燃料箱上,並使儲存在所述燃料箱中的所述燃料流入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中,使來自所述燃料噴射裝置或所述化油器的燃料返回至所述燃料箱中, 所述燃料旋塞閥的特徵在於, 具有燃料通過的第一燃料通道和燃料通過的第二燃料通道; 並且,所述燃料旋塞閥構成為 在儲存在所述燃料箱中的所述燃料通過所述第一燃料通道流入所述燃料噴射裝置或所述化油器中時,來自所述燃料噴射裝置或所述化油器的燃料通過所述第二燃料通道返回至所述燃料箱中; 在儲存在所述燃料箱中的所述燃料通過所述第二燃料通道流入所述燃料噴射裝置或所述化油器中時,來自所述燃料噴射裝置或所述化油器的燃料通過所述第一燃料通道返回至所述燃料箱中。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燃料旋塞閥,其特徵在於, 還具有閥殼和閥門; 所述閥殼設有 第一孔,其與所述第一燃料通道相通; 第二孔,其與所述第二燃料通道相通; 第三孔,其與第一連接部相通,該第一連接部上連接有使流向所述燃料噴射裝置或所述化油器的所述燃料通過的第一軟管;以及 第四孔,其與第二連接部相通,該第二連接部上連接有使從所述燃料噴射裝置或所述化油器返回的所述燃料通過的第二軟管; 所述閥門設有在該閥門相對於所述閥殼配置在第一位置時將所述第一孔與所述第三孔連通的第三燃料通道和將所述第二孔與所述第四孔連通的第四燃料通道; 並且,所述燃料旋塞閥構成為 在所述閥門相對於所述閥殼配置在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三燃料通道將所述第一孔與所述第四孔連通,所述第四燃料通道將所述第二孔與所述第三孔連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旋塞閥,其特徵在於,還具有 第五燃料通道,其將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第四孔連通; 第六燃料通道,其將所述第五燃料通道與所述第一燃料通道或所述第二燃料通道連通;以及 止回閥,其使所述燃料從所述第五燃料通道流入所述第一燃料通道或所述第二燃料通道中,並阻止所述燃料從所述第一燃料通道或所述第二燃料通道流入所述第五燃料通道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燃料旋塞閥的結構更加簡單,能夠使燃料箱連接部的安裝孔的面積變得更小;在該燃料旋塞閥中,燃料通道(23)和備用燃料通道(25)分別使燃料通過,在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通過燃料通道(23)流入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中時,來自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的燃料通過備用燃料通道(25)返回至燃料箱中,在儲存在燃料箱中的燃料通過備用燃料通道(25)流入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中時,來自燃料噴射裝置或化油器的燃料通過燃料通道(23)返回至燃料箱中。
文檔編號F02M37/00GK202645793SQ20122019981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1日
發明者水井宏 申請人:株式會社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