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接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04:14:36 4
專利名稱:壓接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壓接機,包括第一壓接工具、相對於第一壓接工具可運動的第二壓接工具以及用於在壓接製造進程期間在第一壓接工具和第二壓接工具之間施加壓接カ的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壓接,其代表ー種特殊類型的彎邊(B0rdehi),被理解為ー種接合方法,其中,金屬絲或電纜通過塑性變形與常常具有插頭形狀的觸頭連接。這種情況下在導體和觸頭之間產生的不可鬆開的連接確保了高的電氣安全性和機械安全性且因此是作為常見的連接比如釺焊或熔焊的一種替換方式。因此針對壓接的ー種非常頻繁的應用領域是電子技術(比如 射頻電子,電信,汽車電器)。該連接通過壓カ產生,其中,與連接件和導體橫截面精確吻合的壓接輪廓產生連接件和導體的精確預設的變形。該進程大多藉助於特殊的壓接鉗或壓接機實施。壓接鉗大多相對簡單地構建,而壓接機的構造相對複雜。這裡還未製成的エ件、即金屬絲或電纜通常以已經剝離的絞合線置入壓接機中的觸頭的壓接耳中然後觸頭在壓接機的工具中利用金屬絲或電纜擠壓。此外將壓接衝頭壓向工具且因此產生為壓接進程所需的壓力。比如US4805278A1公開了ー種具有壓接工具和分離工具的壓接機,其中,壓接エ具以彈簧預緊,用以將電纜和壓接針對實際的壓接進程保持在位置中。此外EP0332814A2公開了ー種壓接機,其中,在工具基體中設置兩個通過彈簧カ相互展開的夾板,其由挺杆首先合併到一起並且在其之間抓住導體。然後承載夾板的部分由挺杆向下運送並且將由夾板抓住的導體置入壓接耳中。為了獲得最佳的壓接連接或者說為了保證多個先後製成的壓接連接的質量,在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經常測定力-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對此記錄兩個壓接工具之間作用的力與兩個工具之間的間距的相互關係且鑑於不同的額定參數進行分析。如果實際曲線與額定曲線明顯不同,則應將(有缺陷的)壓接連接挑選出來,或者應重新調整壓接機的參數,從而重新生產正確的壓接連接。公知的壓接機的缺點在於,壓接機的驅動裝置通常由多個可動構件構成,它們相互通過不同的軸承連接。比如偏心壓接機具有帶驅動軸支承結構的驅動軸,該驅動軸又包括偏心輪,其支承在連杆中。連杆通過連杆支承結構作用到壓接機滑座上,其在兩側支承在滑座引導裝置上。所有這些支承結構(由於部件是相互可動的)是具有間隙的。如果測量裝置以較高的敏感度工作的話,這種情況對於確定在壓接製造過程期間的代表性的力-行程-曲線或力-時間-曲線具有不利後果。容易想像,一個個支承面通過在壓接製造進程中起作用的力相互擠壓。可惜這如果不是以混亂的方式實現的話就是以更多或更少的不受控的方式實現。因為根據支撐結構的類型不同、作用的力不同、在軸承中任何潤滑的特性的不同、所採用的工具的不同、需製造的エ件的不同等等,單個軸承的支承面在不同的時間點相互擠壓,其特點在於在力-行程-曲線或力-時間-曲線中的扁平部(在保持不變的力的情況下可變的行程或可變的時間)或甚至局部的最小化或不連續性。更糟糕的是,該比例也隨壓接機的増加的運行時間而改變,這是因為軸承中的潤滑比改變或軸承出現汙染或磨損。由於無法預計的、通過壓接機造成的對於カ-行程-曲線/力-時間-曲線的影響,僅可以有條件地說明製造出的壓接連接的品質或會導致與實際壓接無關的說明。暫時不清楚,是否某個カ-行程-曲線/力-時間-曲線(也僅在某些分段上)起因於像這樣的壓接機或像這樣的エ件。很容易理解這是極其不滿意的狀態。因此,按照現有技術試圖通過決定性的零件的精確製造儘可能無間隙地製造或相應地調節壓接機的支承結構。隸屬於此的比如是可拉近的噸級軸承或錐軸承等等。兩種可能性在技術上都是耗費的且因此耗費時間和費用。此外常常提高了摩擦且因此加大了壓接機市場化的難度。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出ー種改良的壓接機,特別是這樣ー種壓接機,其中,減小了通過軸承間隙對測定的力-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的影響。根據本發明,該目的通過文章開頭所述類型的壓接機實現,此外還包括用於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之間施加預緊カ的預緊機構,該預緊カ與壓接カ同方向並且在壓接製造進程之前就已經起作用。通過根據本發明的措施實現了一個個軸承的支承面已經在壓接製造進程之前就儘可能地相互貼靠並且在實際的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的カ-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較少地或在最好的情況下完全不被軸承間隙所影響。因此,在力-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中的異常最大程度地明確地對應於壓接製造進程。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壓接機的品質保證比公知的壓接機要可靠得多。此外還加入了令人驚奇的效果,除了改善的以及有意義的測量結果以外還協調地實施了實際的壓接進程且因此改善了壓接流程的品質且因此也改善了卷邊(Vercrimpung)。此外由此不僅獲得針對壓接的改善而且也提高了工具、軸承和所有機械構件的壽命,這是因為它們得到保養。作為額外的有利的以及協同的效果在某些情況下降低了壓接機的噪音量。此外,提高的可靠性不是以精確的加工或更好的設定和昂貴的軸承實現,而是以有利得多的預緊機構實現。此外比如確定,無間隙的軸承無論如何都與被支承的部件的自由運動相矛盾且因此或多或少地不存在。因此軸承中的一定的間隙必須基本上被接受。通過設置精確的軸承以及更好設定的軸承,使得在現有技術中以某種方式走入迷途,這是因為根據本發明的問題以這種方式原則上無法或僅有條件地得到解決。本發明的使用首要在於,能夠構建具有精確度較小的機器元件的壓接機並且同樣還能夠節省設定工作,無須捨棄對有說服カ的力-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的探測。此夕卜,根據本發明的問題原則上得到解決,因為在壓接製造進程之前就已經相互貼合的支承面不會將異常插入力-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中。因此通過根據本發明的措施實現了具有較小耗費的較大效應。因此這樣不僅成本低廉而且有效。通過以根據本發明的預緊機構拓展壓カ機還可以將現有的壓カ機、特別是具有間隙的壓カ機後續轉換成精確加工的壓カ機。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措施不僅對力-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起積極作用,而且由於軸承間隙的減小的影響也以有利的方式影響這種壓接連接的製造進程。本發明的效果儘可能獨立於壓カ機的驅動機構的類型。因此,本發明同樣可針對比如曲柄壓カ機、具有偏心輪和連杆滑塊的壓カ機、主軸壓カ機以及切換杆機構來使用。「驅動裝置」的概念在本發明的範疇中不僅表示這種電機(比如電動旋轉電機或液壓線性電機)而且也表示用於將電機力傳遞到一個或多個壓接工具上的機構。因此驅動裝置也包括所有類型的軸、滑塊、軸頸、槓桿、連杆、滑座等等,它們位於驅動線列中。本發明的有利設計和改進在從屬權利要求以及從結合附圖的描述中給出。特別有利的是,預緊力的大小測定為,即驅動裝置的支承面在壓接製造進程之前無間隙地相互貼合。在本發明的該變型中在實際的壓接製造進程之前所有軸承間隙被「拆除」,從而壓接製造進程和特別是在該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的カ-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的確定可以完全不受軸承間隙的影響來進行。 有利的是,用於施加預緊カ的預緊機構直接預備到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上。在該變型中將預緊カ直接施加到兩個壓接工具上,由此確保了所有位於驅動進程中的支承結構受到預緊カ的影響。有利的還有-壓接機包括機框,第一和/或第二壓接工具可相對於該機框運動,以及-準備有用於在機框與第一和/或第二壓接工具之間施加預緊カ的預緊機構。在本發明的該變型中在壓接工具和機框之間施加預緊力。這在某些情況下比將預緊カ直接施加到兩個壓接工具上更容易實現。如果兩個壓接工具中的一個相對於機框靜止地設置,則通常加載相對於機框可動的壓接工具就足夠。如果兩個壓接工具都是可動的,則有利地將兩者以預緊力加載。有利的是,預緊機構通過至少ー個彈簧、特別是螺旋彈簧、漸開線彈簧、板簧、碟簧、氣體壓カ彈簧、弾性體彈簧和/或由纖維複合材料製成的彈簧形成。所述的彈簧是公知的並且代表用於施加力的已被證實的機構。因此預緊機構可以以特別簡單的技術方式轉換到實踐中。所述的彈簧具有不同的彈簧特性曲線且因此可以特別是通過不同彈簧和彈簧類型的組合特別是較好地與根據本發明的要求相匹配。根據壓カ機的構造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彈簧特性曲線是有利的。此外還在壓カ彈簧、扭轉彈簧、彎曲彈簧、拉カ彈簧和氣體彈簧中細分。所有類型原則上可以用於實現根據本發明的目的,其中,由於工具通常的直線運動特別是提供壓カ彈簧、拉カ彈簧和氣體彈簧。氣體彈簧也可以特別好地與一種所需的彈簧カ相匹配,其中,氣體彈簧以或多或少的壓カ加載。弾性體彈簧除了提供突出的阻尼特性之外還提供較高的機械承載能力以及較好的阻擋許多化學物質和油。此外,通過通常光滑的表面不容易受到汙染或者說較容易清潔。在這一點上還要注意的是,在本發明的範疇中「弾性體彈簧」的概念也被理解為由矽製成的彈簧。有力的還有,預緊カ機構通過至少ー個促動器,特別是通過氣動汽缸、液壓汽缸或壓電元件形成。代替彈簧或附加於彈簧可以將預緊カ原則上還通過促動器施加,比如通過氣動汽缸。這在壓接製造進程之前以相應的壓カ加載。由於也可以以可變的壓力加載氣體彈簧,氣體彈簧和氣動汽缸之間的界限不易分清(無明顯界線)。有利的是促動器必要時還可以完全被去載,這特別是在工具更換或對壓接機的特殊的維護工作時是有利的。有利的是,預緊機構實施為可調節的,特別是可手動或自動調節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預緊機構最佳地與壓接進程相匹配。因此特別是也可以較好地平衡壓接機上的老化效應(比如被汙染的支承裝置、改變的潤滑脂黏度)以及溫度影響。特別是還可以考慮,該調節自動地進行。比如可以根據環境溫度調節預緊カ。特別有利的還有ー種壓接機,其還包括-用於探測驅動裝置的支承面在壓接製造進程期間是否無間隙地相互貼合的機構,以及
-用於在輸出不利的檢測時調節預緊機構的機構,其調節方式為,所述的支承面在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無間隙地相互貼合。在本發明的該變型中通過探測機構和調節機構構建調節迴路。如果確定預緊カ不夠將該支承間隙以所需的方式拆除,則相應地提高預緊力。同樣地,如果確定較小的預緊カ足以將支承間隙以所需的方式減小,則可以降低預緊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特別是實現,壓接機、特別是其驅動裝置不通過不必要高的預緊カ加載。為了測量是否支承面相互貼合,可以在軸承的區域中設置相應的壓力傳感器或應變計,它們顯示在相互貼合的支承面上的力傳遞。此外特別有利的是-壓接機包括用於探測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之間施加的力與a)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直接的距離和/或b)與時間的關係的機構以及-該探測機構設計用於檢查在壓接製造進程期間記錄的力-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的、由驅動裝置中的軸承間隙引起的走向。在本發明的該變型中直接將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的力-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用作探測由沒有足夠排除的軸承間隙引起的異常。比如在力-行程-曲線或力-時間-曲線中的扁平部或不連續性。在該變型中利用用於探測軸承間隙的機構,其大多無論如何都在壓接機中存在,即カ-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用於對壓接連接的品質確定。因此,測定的力-行程-曲線或カ-時間-曲線可以滿足雙重用途。最後,特別有利的是,壓接機包括-用於探測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之間施加的力的機構以及-用於降低在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的預緊カ的機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壓接機、特別是其驅動裝置通過預緊力被過度加載。如果在第一和第二工具之間施加的力由於壓接製造進程被提高(即壓接觸頭被按壓到金屬絲或電纜上),則降低預緊力,用於減小對壓カ機的總載荷。有利的是,總カ至少在某些分段上基本上保持恆定。通過從總力中減去預緊カ可以算回實際的壓接力。適合於預緊カ的調節的是所有可調節的促動器,比如具有可調節的壓カ的氣動或液動汽缸。上述本發明的設計和改進可以以任意的方式和方法組合。
下面參照示意性附圖中給出的實施例詳細闡述本發明。其中圖I示出了按照現有技術在壓接時的カ-時間-曲線;
圖2示出了在壓接時疊加了通過具有線性的特徵曲線的彈簧施加的預緊カ的力_時間_曲線;圖3示出了在壓接時疊加了通過具有遞減的特徵曲線的彈簧施加的預緊カ的力_時間_曲線;圖4示出了在壓接時疊加了通過促動器施加的預緊カ的力-時間-曲線以及圖5示出了示例性的根據本發明的壓接機。 在附圖中相同的以及功能相同的元件和特徵(只要不是不同地實施)配有相同的附圖標記。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示出了在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的第一種示例性的力-時間-曲線。在所示的圖表中描繪了在兩個壓接工具之間作用的力F關於在第一壓接工具相對於第二壓接工具運動中經歷的時間t的走向。可以看到,力F從某個點開始相對強烈地升高,即當兩個壓接工具貼靠到エ件上吋。與此相反,在力最大值之後力F又強烈地下落,即當壓接工具又相互駛離吋。這是在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的典型的力-時間-曲線。當然力-時間-曲線在實踐中會決定性地不同,比如當不同類型的觸頭被按壓到ー個金屬絲上吋。在所示的力-時間-曲線中還可見扁平部A以及局部的最小值B。因此兩者引起兩個軸承的支承面在不同的時間點、即在不同的力F的情況下相互貼靠。在區域A中這在恆定的力的情況下實現,在區域B中甚至在下降的力F的情況下實現。在區域B中軸承面相互「撞上」。為了評價壓接製造進程通常僅採用力-時間-曲線的中段。這是因為,力在壓接製造進程開始和結束時強烈發散並且僅顯示出用於評價壓接連接品質的極小的價值。在所示的例子中該分段以附圖標記D表示。實際設置用於確定壓接連接的品質的、力-時間-曲線的分段D在該例子中具有兩個分段A、B,它們完全不是通過像這樣的壓接製造進程引起,而是通過軸承間隙引起。如很容易看到,其決定性地加大了評價壓接連接品質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軸承間隙甚至會引起力-時間-曲線在區域A和B中離開允許的公差帶並且因此壓接連接錯誤地被評價為不可用。圖2示出了如圖I中相同的情形,只是在該例子中根據本發明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之間施加預緊力,其與壓接カF同方向並且在壓接製造進程之前就已經起作用。在所示的情況下這通過具有線性的彈簧特徵曲線C的彈簧產生(注意由於壓接工具從カ最大值F開始又相互駛離,因此彈簧特徵曲線C從該點開始再次下落)。清晰可見,在區域A和B中的力-時間-曲線中的不連續性位於實際的壓接製造進程之前很遠處。這意味著特別是軸承的支承面(其引起扁平部A)在壓接製造進程之前很久就已經相互貼合。代表壓接製造進程特徵的カ-時間-曲線的分段D不受軸承間隙的影響且因此可以直接用於評價壓接連接的品質。如從圖2中可見,將分段D保持無異常往往就足夠,該異常由軸承間隙引起。整個壓接製造進程保持沒有由在軸承間隙中引起的異常不是強制需要的。
圖3示出了如在圖2中類似的情形,但具有改變的彈簧特徵曲線C。該彈簧特徵曲線首先強烈地升高且在該例子中之後水平地繼續延伸。比如可以以氣體壓カ彈簧實現這種彈簧特徵曲線C,該氣體壓カ彈簧具有過壓閥。在氣體壓カ彈簧內部的壓カ且因此外部作用的力首先強烈地升高,但當打開過壓閥時,則保持在一個恆定的水平上。通過設定合適的開ロ壓カ可以將彈簧特徵曲線C較好地與不同的需求相匹配。當然也可以採用具有遞減的彈簧特徵曲線的其它類型的彈簧。很容易看到,這時支承面更早地相互貼合,從而使區域A和B在所示的圖表中位於更靠左。這時,代表壓接進程特性的力-時間-曲線的分段D完全不受軸承間隙的影響。這時可以更好地評價壓接連接的品質。圖4示出了如圖3中類似的情形,當然預緊カ在該例子中通過促動器主動地影響。力F如在圖3中那樣首先強烈地升高且之後保持恆定。在與圖3中展示的情況相反,其在壓接製造進程開始時還保持恆定(參見虛線的特徵曲線)。這由此產生,即測量力F並且將預緊カ減小到將總カF保持在恆定的水平上。因此カF得以調節。如果カ由於開始的壓接製造進程升高,則相應地降低預緊力。在力F由於壓接製造進程高於預緊カ之處,力F可以 (因為不可能進ー步降低預緊カ)不再保持恆定且如在上述例子中那樣升高(除非用於施加預緊カ的促動器也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施加預緊カ)。因此在該區域中的力-時間-曲線等於圖I的力-時間-曲線。但如果力F再次降低到針對預緊カ所設定的水平以下,則再次將預緊カ遞增地提高,從而在壓接製造進程結束時也再次獲得在力-時間-曲線中的水平分段。通過測量實際施加的預緊カ可以將其從圖4中實線示出的力-時間-曲線中減去,從而可以在沒有預緊カ的情況下重建力-時間-曲線。因此,產生的在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的カ-時間-曲線(這裡虛線示出)等於在圖I中所示的曲線,不過沒有由軸承間隙引起的區域A和B,它們分別還是位於圖表中更靠左且因此位於壓接製造進程之前很久。本發明的該變型的優點在於,在力-時間-曲線中的力最大值儘管施加了預緊カ也不位於在圖I中所示的沒有預緊カ的水平之上。壓接機不會通過預緊カ更高地加載(與在圖2和3中所示的情況不同)。作為用於在圖4中展示的本發明的變型的促動器可以比如考慮氣動或液動汽缸,其壓カ可以主動調節。當然也可以採用其它的適合於施加可調節的預緊カ的促動器。有利的還有,探測是否驅動裝置的支承面在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相互貼合。如果由於比如在力-時間-曲線中探測到異常、比如扁平部A和局部最小值B不是這種情況(沒有相互貼合),則預緊機構或者說預緊カ設定成,所述的支承面在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無間隙地相互貼合且因此不再出現異常。有利的是預緊力的大小測定為,可確定剛好沒有異常。圖5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壓接機I的ー種設計變型。該壓接機I包括機框2、支承在驅動軸支承裝置3中的驅動軸4、與驅動軸4連接的偏心輪5以及與偏心輪5連接的連杆6,其通過連杆軸承7與壓カ機滑座8連接。壓カ機滑座8可移動地支承在滑座引導裝置9a和9b中。此外壓接設備10與機框2連接,其中,壓接設備包括第一壓接工具11。在該例子中第一壓接工具11相對於機框2固定設置。但這絕不是強制條件。第一壓接工具11也可以相對於機框2可移動地支承。
通過其上設置有壓接カ傳感器12的彎曲梁也將壓カ機滑座8與第二壓接工具13連接,這種第二壓接工具相對於機框2是可移動的。最後,壓接機I包括滑座側的保持裝置14、與機框固定的保持裝置16以及設置在滑座側的保持裝置14和與機框固定的保持裝置16之間的彈性元件15。在圖5中示出的壓接機I的功能如下通過驅動軸4將偏心輪5置於運動中,其將驅動カ經過連杆6傳遞到壓カ機滑座8上。在壓接製造進程中壓カ機滑座8向下運動,從而使兩個壓接工具11和13相互靠近。藉助於壓接力傳感器12持續地測量在壓接工具11和13之間產生的力。通過彈性元件15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11和13之間施加預緊力,該預緊カ在壓接製造進程之前就已經起作用。該預緊力引起軸承的支承面在驅動線列上相互貼合。這在該情況下涉及比如在偏心輪5和連杆6之間、以及在連杆6和壓カ機滑座8之間的支承。 如果第二壓接工具13在壓カ機滑座8繼續向下移動時最終遇到(未示出的)エ件,則軸承間隙已經被消除,使得軸承間隙僅更少地影響或甚至完全不影響在實際的壓接製造進程期間的カ測量。可替換或附加於壓カ加載的彈性元件15,也可以設置弾性元件18,其設置在與機框固定的保持裝置17以及滑座側的保持裝置14之間並且被加載拉力。作為彈性元件15或18可以比如設置螺旋彈簧、漸開線彈簧、板簧、碟簧、氣體壓カ彈簧、弾性體彈簧或由纖維複合材料製成的彈簧,用以產生力-時間-曲線,如比如在圖2和3中所示。此外,代替弾性元件15或18 (或附加地)還可以設置促動器。比如可以在滑座側的保持裝置15和與機框固定的保持裝置16之間設置氣動汽缸,其壓カ可以被主動調節,用以影響力-時間-曲線,如比如在圖4中所示。可替換的還可以考慮,弾性元件或促動器設置在不同於所示位置的其它位置處。比如可以將其直接設置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11和13之間。當然也可以在壓力機I上設置多個預緊機構,比如在連杆6和偏心輪5之間以及在連杆6和壓カ機滑座8之間。這裡還可以考慮本發明原理的許多結構上的設計,這些設計上的發現落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常規技術範疇中。最後要注意的是,代替力-時間-曲線(如在圖I至4中所示)對於本發明同樣也可以採用力-行程-曲線。所示的根據本發明的壓接機I的變型也僅展示出由許多種可能性中的一部分並且不允許用於限定本發明的應用領域。當然所示的變型可以任意組合和變化。比如可以將圖2和4的教導組合,其中,彈簧與促動器組合。此外要注意的是,在附圖中示出的設備的部件也可以形成用於獨立發明的基礎。附圖標記A扁平部B局部最小值C彈簧特性曲線D用於確定品質的分段F 力t 時間
I壓接機2 機框3驅動軸支承結構4驅動軸5偏心輪6 連杆7連杆軸承8壓力機滑座 9a、9b滑座引導裝置10壓接設備11第一壓接工具12壓接力傳感器13第二壓接工具14滑座側的保持裝置15用於壓力設置的彈性元件16用於壓力設置的與機框固定的保持裝置17用於拉力設置的與機框固定的保持裝置18用於拉力設置的彈性元件
權利要求
1.一種壓接機(1),包括 第一壓接工具(11), 能夠相對於第一壓接工具(11)運動的第二壓接工具(13), 用於在壓接製造進程(D)期間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11、13)之間施加壓接力的驅動裝置(3. · · 8), 其特徵在於用於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11、13)之間施加預緊力的預緊機構(15、18),所述預緊力與壓接力方向相同並且在壓接製造進程(D)之前就已經起作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接機(I),其特徵在於,所述預緊力的大小測定為,使得驅動裝置(3...8)的支承面在壓接製造進程(D)之前無間隙地相互貼合。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壓接機(I),其特徵在於,所述預緊機構(15、18)設置成用於將預緊力直接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壓緊工具(11、13)上。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壓接機(I),其特徵在於, 所述壓接機包括機框(2),第一和/或第二壓緊工具(11、13)能夠相對於所述機框運動,以及 預緊機構(15、18)設置成用於將預緊力施加到機框(2)與第一和/或第二壓緊工具(II、13)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壓接機(I),其特徵在於,所述預緊機構(15、18)通過至少一個彈簧,特別是螺旋彈簧、漸開線彈簧、板簧、碟簧、氣體壓力彈簧、彈性體彈簧和/或由纖維複合材料製成的彈簧形成。
6.根據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壓接機(I),其特徵在於,所述預緊機構(15、18)通過至少一個促動器形成。
7.根據權利要求I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壓接機(I),其特徵在於,所述預緊機構(15、18)實施為能夠被調節。
8.根據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壓接機(I),其特徵在於, 用於探測是否驅動裝置(3. . . 8)的支承面在壓接製造進程(D)期間無間隙地相互貼合的機構,以及 用於在輸出不利的檢測的情況下調節預緊機構(3...8)的機構,其調節方式為,使得所述支承面在壓接製造進程(D)期間無間隙地相互貼合。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壓接機(I),其特徵在於, 包括用於探測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11、13)之間施加的力(F)與a)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11、13)之間的距離和/或與b)時間(t)之間的關係的機構以及 所述探測機構設計用於檢測在壓接製造進程(D)期間記錄的力-行程-曲線和/或力-時間-曲線上的、由驅動裝置(3. . . 8)中的軸承間隙引起的走向(A、B)。
10.根據權利要求I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壓接機(I),其特徵在於, 用於探測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11、13)之間施加的力(F)的機構以及 用於在壓接製造進程(D)期間降低預緊力的機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壓接機(1),包括第一壓接工具(11),能夠相對於第一壓接工具(11)運動的第二壓接工具(13)以及用於在壓接製造進程(D)期間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11、13)之間施加壓接力的驅動裝置(3...8)。根據本發明該壓接機(1)還包括用於在第一和第二壓接工具(11、13)之間施加預緊力的預緊機構(15、18),所述預緊力與壓接力方向相同並且在壓接製造進程(D)之前就已經起作用。
文檔編號H01R43/048GK102859812SQ201180016813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13日
發明者穆斯塔法·阿亞巴坎, 託馬斯·沃特曼 申請人:施洛伊尼格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