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考試複習的文案(備考專題小說標題)
2023-06-10 20:40:32 1
高考真題展示(你要知道試卷中怎麼出題來考你)
1 . (2016年高考新課標Ⅱ卷)《戰爭》小說寫的只是戰爭中的一個小故事,卻用了「戰爭」這樣一個大題目,你認為這樣處理合適嗎?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8分)
2. (2010全國新課標卷)《保護人》 這篇小說以「保護人」為題,有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等多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並作分析。(8分)
3.(2011山東卷)《 審醜》 「審醜」作為小說的標題,意蘊豐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8分)
4. (2012年遼寧卷)《最後的黃豆》小說以「最後的黃豆」為標題,寓意何在?(6分)
明確小說標題考察的題型:
1、 小說標題的內涵(含義)
2、 小說標題的作用、效果、好處
學習答題的思路、方法
(一) 對標題內涵(含義)的探究,關注三方面
1、標題本身的特點,要指明標題使用的手法,如象徵義和比喻義、指代義、一語雙關。
《變色龍》 《豐碑》
變色龍是蜥蜴類的一種,能隨時改變皮膚的顏色,以適應環境的需要。
聯繫課文內容,小說主人公奧楚蔑洛夫警官在處理狗咬人事件中圍繞「小狗的主人是誰」態度發生五次變化,這種反覆無常的態度和變色龍極為相似。
因此,文題的含義其實是指像奧楚蔑洛夫這樣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的沙皇警察。(結合主旨)
2、標題本身的內容,關註標題的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事情是這樣的》
3、標題與文本的聯繫,如情節、人物、環境、主旨等(見導入)
當堂訓練: 癖
住在紫來橋邊上的陶先生,出門總是乾淨的長衫,黑色禮帽。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架在鼻梁上的一副金絲眼鏡。
起初,小城人對陶先生這身裝扮很好奇。後來才知道,陶先生留過洋,在東門街開了這家西醫診所,名號曰「濟仁堂」。
陶先生醫術如何高明,知道的人並不多。但陶先生有潔癖,卻是人人皆知。
他家的碗筷,隔幾天就得用開水煮一遍;被褥呢,也得隔三差五就在烈日下暴曬;給人看病,嘴上也總是蒙塊白布片兒。
有年冬天,大家都聚在街上的「龍眠茶館」喝茶聊天。卻聽見有人一聲連著一聲咳嗽,一路捂著心頭,往「濟仁堂」走去。卻見那陶先生早已立在堂外,嘴上蒙著塊白布片兒,手上還舉著一個,一言不發向那人走去,就要把白布片兒往那人嘴上蒙。那人駭了一跳,更加猛烈地咳嗽起來,邊擺手邊往後退:「陶,陶,陶醫生,咳咳,你想,咳,幹啥?」陶先生從白布片兒裡傳來低沉的聲音:「這是口罩,快戴上!」那人一看身後,喝茶的全出來看稀奇了,覺得當眾受了奚落,急了:「陶醫生,你這,啥意思?我不就是,咳咳,咳嗽嗎?我,咳咳,不看了!」人們又看到陶先生的怪模樣,不由一片鬨笑。
從此,小城裡的人都覺得陶先生行為怪異,不好接近。紫來橋邊上的中醫劉先生那裡,卻是人來人往,談笑風生。
這幾天,東門街上來了個老頭,頭髮蓬亂,衣衫全破成了布條條,老遠就聞到了臭味。老頭倒也安靜,就靠在街邊的一堵破牆邊,面前放一破碗。偶爾有人經過,就「咣啷」一聲丟下個銅子兒。 ……這天,老頭突然「轟」地一聲,倒在街面上,張著大嘴,雙目無神,呼吸不得!周圍有不少人,卻都是干著急沒辦法!
恰好,陶先生穿著長衫,戴著新禮帽,匆匆路過。一抬眼,陶先生快步上前,分開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淨淨的手,用拇指指甲在老頭人中穴上用力掐下去。接著又張開左手,按住老人心口,右手握拳,敲打左手背,如此敲了幾十下,老人仍無好轉。
人們都屏息緊張地看著,陶先生白淨的臉上也冒起了熱汗。突然,陶先生左手捏住老人的鼻子,右手掰開老人的嘴,接著一彎腰,嘴對著老人露出黃牙的嘴,送了一口氣。看見這一幕,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簡直不敢相信。看病都讓人戴布片兒的陶先生,怎麼會這樣?他不是有潔癖麼?
如此幾下送氣吸氣,老人漸漸呼吸順暢,兩眼也回了神。陶先生往人群裡瞄了一眼,時「龍眠茶館」的吳掌柜道:「吳老闆,麻煩送碗茶來!」吳掌柜一拍腦袋,「哎!」待吳掌柜親自端來一碗「桐城小花」,餵老人喝下時,陶先生已走遠了,只留下一堆人議論紛紛。
這天晚上,吳掌柜提了一紙包上等的茶葉,敲響了陶先生的門。 「陶先生好,大家平時都忙,也很少走動。」
「我這人好奇心重,有點事弄不明白,我覺都睡不好。」「今天的事?」
陶先生看著天邊的那輪明月:「我知道,大家都認為我有潔癖。其實,有些疾病具有傳染性,像上次的病人,我觀色聽聲,知他病得不輕。如果不戴口罩,可能傳染他人。」
「那,今天,您就不怕那老人有病會傳染於您?」
「哈哈,你只知醫者有潔癖,卻不知醫者更有救人癖啊!」
(有刪改)
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B
A.文章第一段有對陶先生長衫、禮帽、眼鏡等衣著打扮的描寫,這陶先生「留過洋」的經歷與開「西醫診所」的身份很符合。
B.文中通過對比陶先生和紫來橋邊的中醫劉先生,突出表現了主人公陶先生行為怪異、不好接近、對人較為冷淡的特點。
C.在乞丐老頭倒地後,文章通過「分開人群,蹲下身子,伸出白淨淨的手……」等動作描寫表現了陶先生救人的急切之心。
D.文中多次寫到陶先生戴口罩,其實這本是醫生的正常舉動,卻遭到了眼界不夠開闊、衛生知識很少的鄉民們的誤解。
5.文中作者設置乞丐老頭這一人物形象,有什麼用意?(5分)
6.小說標題「癖」有何意蘊?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6分)
4. B 詳細解析:「陶先生行為怪異、不好接近、對人較為冷淡」說法不當,這是人們不了解陶先生時的一種錯誤認識。
5. ①對人物:有助於塑造陶先生的人物形象,陶先生不顧髒臭的救助行為,突出了他的醫術高明、醫者仁心;
②對情節:有利於推動情節的發展,陶先生在救助乞丐老頭之後,人們對他的態度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不理解甚至嘲諷,變為吳掌柜的「登門拜訪」;
③對環境:營造出人心良善的社會氛圍。如:……,乞丐老頭暈倒後人們都「干著急沒辦法」。
④對主題:讚揚了陶先生醫術高明、醫者仁心,突出了人心良善的社會風氣。
6答:①表層含義:「癖」指陶醫生的行為在鄉民的眼中,是潔癖;
②深層含義:這是一名醫生講究衛生、預防疾病傳染的自我保護意識;
③ 主題上:「癖」還指「救人癖」,即陶醫生不顧乞丐的髒臭進行人工呼吸的治病救人之心。突出了他的醫術高明、醫者仁心。
(二)對標題作用的探究
牛刀小試
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及特徵。 C
2、概括小說主要事件。A
3、 點明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B
4、貫穿全文,起線索作用。E
5、運用手法(象徵,比喻,雙關等),生動形象,意蘊豐富 D
6、表明作者的情感態度。F
7、設置懸念,激發讀者興趣,吸引 讀者的眼球,使讀者產生閱讀的衝動。讓讀者看了題目會產生遐想,饒有興 趣地看下去。引發讀者思考。G
A.《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B.《荒島餘生》 C.《孔乙己》 《裝在套子裡的人》
D《變色龍》 《狼圖騰》 E《項鍊》 F.《鐵齒銅牙紀曉嵐》 G.《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二)對標題作用的探究,關注六方面:
1、對環境的作用:標題是否交代時間、地點、環境,創設了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
2、對情節的作用:標題是否是小說的線索,概括故事情節,組織全文,是否暗示了情節的發展或鋪開情節,呼應細節。
3、對人物的作用:標題是否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表達作者的情感態度;
4、對主題的作用:
5、手法:標題是否運用手法(象徵,比喻等)一語雙關,寄託情感,深化主題;是否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5、從結構上:看標題與文本(尤其是首尾部分),看是否照應文章某部分、或統領全文、貫穿全文、擔當線索等作用。
6、對讀者的作用:標題是否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是否意蘊深厚,耐人尋味,引發讀者思考。
當堂訓練:1、孫犁《荷花澱》
1.「小說標題『荷花澱』有什麼作用?請作具體分析。」
①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
②讓人物在蘆葦潔白、荷花飄香的環境中活動,描繪出一幅詩情畫意的風俗圖,
③更能突出中華兒女為了保衛美好的祖國河山浴血奮鬥的主題。
當堂訓練:2.魯迅《藥》
「小說標題『藥』有什麼作用?請作具體分析。」
①三層含義: 1.人血饅頭不是藥,這迷信的結果,只會使人早日喪生。2.夏瑜式的奮鬥和犧牲也不是藥,救不了社會的病苦,喚不起愚昧群眾的覺悟。 3.真正療救中國——華夏,只有舍此另找新藥,才能根治脫離群眾這一癥結的新藥。
②「藥」指的是人血饅頭,是線索。這一事物使小說的明暗兩條線索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揭示了華、夏兩家故事的底蘊。
③「藥」有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買藥、吃藥、談藥……等情節,都圍繞「藥」展開。
④「藥」具有揭示主題的作用:蘸有革命者鮮血的饅頭決不是愚昧的群眾所想像的醫治病苦的良藥。魯迅說:「我的取材,多採自病態社會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者注意。」
六、小結:小說標題含意與用意答題注意事項
1、審清題目,明確答題方向,問什麼答什麼;
2、挖掘含意,注意表裡虛實,雙關象徵比喻;
3、體會用意,注重多個角度,時間地點氛圍;
4、吸讀設懸,線索情節呼應,強調主旨情感;
5、思路清晰,答題分清要點,儘量對號入座。
真題再現:
4.(2011山東卷)《 審醜》嚴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頭拿爛得水汲汲的眼看著趙無定,說:「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樣教大學了。我小臭兒也出息了,要娶媳婦了。現在的媳婦都得要鋼琴。就跟我們年輕那時候,媳婦們都得要彩禮一樣。沒彩禮,娶不上什麼體面媳婦。……一個鋼琴得五千哪。」 老頭兩片嘴唇啟開著,看得出結了滿嘴的話:「我在想,你能不能給大爺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給我找的那份兒人體模特兒的差事。小臭兒的一房間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掙來的。」「大爺,可現在……」「你不用說,我知道我現在老得就剩下渣兒了,走了樣了,沒法看了。你跟學校說說,要是給別人十塊,給我八塊就成……」 無定為他爭取到的價碼是十五元一小時。因為無定父親的「審醜說」莫名其妙地熱起來。一個頂信仰 「審醜」原則的學生在全國美展中得了一等獎。許多雜誌都刊出了這個「審醜」創舉——巨大的畫幅上,那醜濃烈,逼真得讓人噁心。 晚秋,那老頭又出現在灰色的風裡,顛顛簸簸追逐一塊在風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訴無定,小臭兒有了鋼琴,也有了媳婦。他們交談時,不少人默默地注視著老頭,每張臉都板硬,盛著或顯著或含蓄的噁心。 又一年,趙無定被介紹到一個畫商家。敲開門,裡面男主人對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認識我啦?」男主人身後是一屋鋥亮的家具,鋥亮的各「大件兒」, 鋥亮的鋼琴,鋥亮的一個女人。 「你媽給過我一塊冰糖呢,那時糖多金貴!忘啦?」 無定明白了,面前這個雙下巴、頭開始拔頂的男人是小臭兒。 「快請進,快請進!唉,咱家來稀客啦!」他對女人說。 無定在寬大的沙發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幾張畫靠在茶几腿上。「這幾張畫……」 「先不談生意,先吃飯!哥兒們多少年了!」小臭兒揚聲笑起來,「包了餃子,三鮮餡兒,正下著。冰箱裡我存了青島的啤酒。瞅你趕得這個巧!」 這時有人輕輕地敲門。媳婦從貓眼兒看出去,踮著腳尖兒退回來:「你爺爺!」「我哪兒來的爺爺?他老臉不要,我可要臉!」小臭兒說。他起身,囑咐媳婦:「先不開飯,不然他下回專趕吃飯時間來!你就告訴他我不在家。」然後轉臉向無定,笑又回來了:「拿上你的畫,咱們上臥室談。」 無定跟著進了臥室,小臭兒將門掛個死,客廳裡傳來一清亮一混濁兩副嗓音。「臭兒又不在嗎?老也沒見他,想得慌。」「他一時半會兒還不會回來!」「那我多等會兒。」「哎哎!……別往那兒坐,那沙發是新的!您坐這兒吧!……」 無定早沒了談生意的心思,心墜得他累。一小時後,老頭走了。一鍋餃子捂在鍋裡的時間太長了,全漚爛了,成漿了。 無定客氣而堅決地在他們擺開飯桌時離開了。 不久,學校會計科的人告訴無定,老頭的計時工資算錯了,少付了他百把塊錢。無定揣了錢,但從夏天到冬天,一直沒遇到老頭。他只好從學校找了老頭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號。街是條偏街,在城郊。無定沒費多少時間便找著了三百四十號——這條街的最後一個號碼,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無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後跟了一群熱心好事的閒人。在闊大無邊的菜田裡,有一個柴棚樣的小房,門上方有一個手寫的號碼:三百四十一。門邊一輛垃圾車……「哦,您是找他呀!」閒人中有人終於醒悟似的,「曾大爺!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說:老頭有個很好的孫子,孝敬,掙錢給爺爺花,混得特體面,要接爺爺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給爺爺包餃子;但老頭不願去,天天餵他餃子的好日子他過不慣,他怕那種被人伺候、供著的日子……這是老頭親口告訴街坊的。「你是曾大爺的什麼人?」那人問。「朋友。」無定答。「也認識他孫子小臭子?」「對。」「他真對他爺爺那樣好?」 無定停了好大一會兒,說:「真的。」 (節選自《審醜》,有刪改)19.根據小說內容,簡要概括曾大爺的形象特點。(4分)20.結合文意,賞析兩處劃線部分。(4分)21.小說結尾處「無定停了好大一會兒,說:『真的。』」體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4分)22.「審醜」作為小說的標題,意蘊豐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6分)
試題答案:答案:19.①外貌醜陋;②吃苦耐勞;③深愛自己的孫子並為之全力付出(或「隱忍小臭兒的不孝);④晚景悽涼。20.①側面描寫,通過描寫「不少人」臉上的表情來表現曾老頭的醜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裡,曾老頭做人體模塊是『醜』的)。②心理描寫(「墜」字形象刻畫了趙無定此時的內心感受),表現出此時無定對老人的同情和對小臭兒夫妻言行的反感。21.反映了無定的複雜矛盾心理。無定對閒人的話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時,還是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屋頂憎惡小臭兒的不孝(或「忘恩負義」),卻仍願意為這個淳樸的老人隱瞞真相。22.(1)手法上:標題一語雙關(或反諷)(1分); (2)表層含義:「審醜」是一種繪畫「原則」(或「流派」「風格」「理論」等),老人成為學生的「審醜」對象;(1分) (3)深層含義:老人外貌醜陋,做人體模特被人們視為「醜」事(1分),但這「醜」下面深藏著為孫子全力付出的淳樸心靈;(1分) (4)主旨上:小臭兒不孝(或「忘恩負義」),嫌棄爺爺,是真正的「醜」。(2分)
2016年全國普通高考新課程II 卷
戰爭【美】邁爾尼1941年9月,我在倫敦被炸傷,住進了醫院,我的軍旅生涯就此黯然結束。我對自己很失望,對這場戰爭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給一位朋友打電話,接線生把我的電話接到了一位婦女的電話線上,她當時也正準備跟別人通話。「我是格羅斯文諾8829,」我聽見她對接線生說,「我要的是漢姆普斯特的號碼,你接錯了,那個倒黴蛋並不想跟我通話。」「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聲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歡上了它。我們相互致歉後,掛上了話筒。可是兩分鐘後,我又撥通了她的號碼,也許是命中注定我們要通話,我們在電話中交談了20多分鐘。「你幹嗎三更半夜找人說話呢」她問。 我跟她說了原因,然後反問「那麼你呢?」 她說她老母親睡不好覺,她常常深夜打電話與她聊聊天,之後我們又談了談彼此正在讀的幾本書,還有這場戰爭。 最後我說:「我有好多年沒這樣暢快地跟人說話了。」「是嗎?好了,就到這裡吧,晚安,祝你做個好夢。」她說。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對話情形,想她的機智、大方、熱情和幽默感。當然還有那悅耳的口音,那麼富有魅力,像樂曲一樣老在我的腦海裡迴旋。到了晚上,我兼職什麼也看不進。午夜時,格羅斯文諾8823老在我腦海裡閃現。我實在難以忍 受,顫抖著撥了那個號碼。電話線彼端的鈴聲剛響,就馬上被人接起來。「哈羅?」「是我。」我說,「真對不起,打擾你了,我們繼續談昨晚的話題,行嗎?」 沒說行還是不行,她立即談起了巴爾扎克的小說《貝姨》。不到兩分鐘,我們就相互開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這次我們談了45分鐘。午夜時光和相互的不認識,打破了兩人初交時的拘謹。我們提議彼此介紹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謝絕了。她說這會把事情全弄糟,不過她留下了我的電話號碼。我一再許諾為她保留,直到戰爭結束。於是她說了一些她的情況,17歲時她嫁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男人,以後一直分居。她今年36歲,唯一的兒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襲中被炸死了,年僅18歲。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說話,好像他還活著。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樣美,就跟她自己一樣,於是她給我留下了一幅美麗的肖像,我說她一定很美,她笑了,問道:「你怎麼知道的?」 我們越來越相互依賴,什麼都談。我們在大部分話題上看法相似,包括對戰爭的看法,我們開始讀同樣的書,以增加談話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們都要通一次話。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沒能通話,她就會埋怨說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輾轉難眠。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愈來愈渴望見到她。我有時嚇唬她說我要找輛計程車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許,她說如果我們相見後發現彼此並不相愛,她會死掉的。整整12個月,我是在期待中度過的。我們的愛情雖然近在咫尺,卻繞過了狂暴的感情波瀾,正平穩地駛向永恆的彼岸。通話的魅力勝過了秋波和擁抱。 一天晚上,我剛從鄉間趕回倫敦,就連忙拿起話筒撥她的號碼。一陣嘶啞的尖叫聲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悅耳的銀鈴聲,我頓時感到一陣暈眩。這意味著那條電話線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舊是嘶啞的尖叫。我找到接線生,請求他們幫我查查格羅斯文諾8829的地址,起先他們不理睬我,因為我說不出她的名字。後來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線小姐答應幫我查查。「當然可以。」她說,「你好像很焦急。是嗎?嗯,這個號碼所屬的那片區域前天夜裡挨了炸彈,號碼主人叫……」「謝謝,」我說,「別說了,請你別說了。」 我放下了話筒。 (沈東子譯,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以「1941年9月,我在倫敦被炸傷」開頭,不僅是為了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更是為了強調這是作者的一段親身經歷。 B.「我有好多年沒這樣暢快地跟人說話了」,話中有話,既委婉地表達了「我」對女主人公的喜愛之情,又為兩人進一步交往作了鋪墊。 C. 得知事情真相時「我」只說了句「別說了,請你別說了」,就放下了話筒,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現,背後傳達的卻是難以言說的悲哀。 D. 接線生的失誤讓兩人相識,心靈的需要讓他們相戀,無情的轟炸讓他們永別,小說情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設計自然而精巧。 E.小說不僅描寫了戰時一對普通戀人的悲歡離合,也以真實的筆觸,描繪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畫卷,表現了民眾的必勝信念。(2)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3)小說以「電話」為樞紐連接人物、安排情節。這樣處理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4)小說寫的只是戰爭中的一個小故事,卻用了「戰爭」這樣一個大題目,你認為這樣處理合適嗎?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8分)
【答案】
(1)D項3分,C項2分,B項1分,AE不給分。
(2)①喜歡讀書,待人禮貌。②飽受苦難,熱忱堅強。③真誠善良,敢於信任。④厭惡戰爭,熱愛生活。(答對其中三點即可給滿分)
(3)①線索集中,便於貫穿全文。②想像自由,便於結構安排。③抓住語言,便於刻畫人物。④首尾呼應,形成情節落差。⑤控訴戰爭,揭示小說主題。(答對其中三點即可給滿分)
(4)①合適。②採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法。③凸顯戰爭的殘酷和苦難。④故事雖小但情節發展耐人尋味。⑤戰爭發生讓不同地方的人卻有相同的命運。
保護人
【法】莫泊桑
瑪蘭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好的官運!
有天早上,他從報上看到從前一位同學新近當了議員。瑪蘭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學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議員搖身一變當了部長,半年後瑪蘭就被任命為行政法院參事。
起初,他簡直有點飄飄然了。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來走去,仿佛別人只要一看見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後來出於一種有權勢而又有寬宏大量者的責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壓抑不住要去保護別人的欲望。無論在哪裡遇到熟人,他都高興地迎上去,不等人家問,就連忙說:「您知道,我現在當參事了,很想為您出點力。如有用得著我的地方,請您甭客氣,儘管吩咐好了。我在這個位置上,是有點權力的。」
一有機會,他對任何人都主動給予無限慷慨的幫助。他每天都要給人寫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紹信,他寫給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無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準備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經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個房門口躲雨。那兒已有個老神父。在當參事前,他並不喜歡神父。自一位紅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氣地向他求教以後,他對他們也尊敬起來。他看看神父,關切地問:「請問您到那一區去?」
神父有點猶豫,過了一會兒才說:「我朝王宮方向去。」
「如果您願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這把傘。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裡的參事。」
神父抬起頭,望望他:「多謝,我接受您這番好意。」
瑪蘭接著說:「您來巴黎多半是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嗎?如果您用得著我,儘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為難。吞吞吐吐地說:「啊!是一件無關緊要的私事……一點小誤會。您不會感興趣的。是……是一件內部的……教會方面的事。」
「哎呀,這正屬行政法院管。您儘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腸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見勒爾佩、薩翁兩位先生。說不定還得見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們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懇切地去替您託託關係,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著說了許多感恩的話。
瑪蘭高興極了。「哼!您可碰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決起來一定非常順利。」
他們到了行政法院。瑪蘭把神父領進辦公室,請他坐在火爐前面,然後伏案寫到:「親愛的同事:請允許我懇切地向您介紹德高望重的桑蒂爾神父,他有一件小事當面向您陳述,務請鼎立協助。」
他寫了三封信,那受他保護的人接了信,千恩萬謝地走了。
這一天平靜地過去了。瑪蘭夜裡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來,吩咐人送來報紙。他打開報紙念到:
有個桑蒂爾神父,被控告做過許多卑鄙齷齪的事……誰知他找到一位叫瑪蘭的行政法院參事做他的熱心辯護人,該參事居然大膽地替這個披著宗教外衣的罪犯,給自己的同事們寫了最肯切的介紹信 ……我們提請部長注意該參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為……
他一下就蹦起來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對他說:「唉!您簡直瘋了,居然把那老陰謀家介紹給我。」
他張皇失措地說:「別提了……您瞧……我上當了……他這人看上去那麼老實……他耍了我……卑鄙可恥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設法狠狠地懲辦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寫信。請您告訴我要辦他,得給誰寫信?……對,找總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寫道:「總主教大人:我榮幸的向閣下報告,最近有一個桑蒂爾神父欺我為人忠厚,用盡種種詭計和謊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語哄騙,我竟至於… …「
他把信封好,扭轉頭對同事說:「您看見了吧,親愛的朋友,這對您也是個教訓,千萬別再替人寫介紹信了。」
(據郝運譯文刪改)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瑪蘭被珀蒂帕訓斥後,急於為自己辯解,並馬上歸罪於桑蒂爾神父。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護別人,但實際上更關心自己的利益。
B.桑蒂爾神父起初並不想用「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麻煩瑪蘭,因此他回應瑪蘭的請求時吞吞吐吐,這種神情表現了他內心的猶豫。
C.由於同學的幫助,瑪蘭才當上了行政法院參事。因此他無論在哪裡遇到熟人,都主動向對方提供幫助,這是他回報的方式。
D.給總教主寫信後,瑪蘭告誡同事要牢記自己的教訓,「千萬別再替人寫介紹信了」。這表明他力圖文過飾非,變被動為主動。
E.在當參事前,瑪蘭並不喜歡神父,但是在一位紅衣主教向他請教以後,「他對他們也尊敬起來」。這樣描寫達到了照應上文的目的。
(2)小說中的瑪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後半部分引用了報紙上的一段報導,作者這樣寫對情節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
(4)這篇小說以「保護人」為題,有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等多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並作分析。(8分)
答案:
(1)答A給3分,答D給2分,答B給1分,CE不給分
(2)①自私,趨炎附勢,見風使舵;②偽善,愛慕虛榮,自高自大;③天真,熱心,卻沒有原則。
(3)①補充敘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間的矛盾關係,使情節的內在邏輯更加合理;②加速情節發展,為下文瑪蘭的言行提供依據,使小說進入高潮;③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間,強化情節平中見奇的效果。
(4)觀點一:使主題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見大,揭露當時法國上層社會的不良風氣和多種黑暗現實;②諷刺官場中趨炎附勢、官官相護、相互推諉的醜惡現象;③揭示出一個道理:如果社會需要保護人,如果大家都尋求保護人,社會就會失去「保護」,體現了作者對社會公正的思考與追求。
觀點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①抓住「保護人」時刻想要保護他人的這一突出心理特徵,採用誇張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惟妙惟肖地刻畫人物性格;②以「保護人」為線索,使對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於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後反差;③通過「保護人」含義的變化,淋漓盡致地集中呈現小說的諷刺特色。
觀點三:使情節結構更加緊湊、有序。
①以「保護人」的故事構成情節發展的主體,使結構主幹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護」與「被保護」為紐帶,聚攏各種人物矛盾,使結構層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圍繞「保護人」安排相輔相成的明暗兩條敘事線索,使結構收放自如,平中見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