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封管制袋灌裝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9 17:22:01 2
專利名稱:一種封管制袋灌裝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物料的機械,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集包裝袋製作、物料灌裝於一體的封管制袋灌裝機。
背景技術:
封管制袋灌裝機採用包裝袋對物料進行包裝,通常包括制袋和灌裝兩部分。傳統封管制袋灌裝機中,灌裝部分與制袋部分通常相互獨立,各有一個傳送裝置, 在兩個傳送裝置之間設置一個抓取翻轉裝置。其中,制袋部分包括送管裝置、袋體供給裝置、熱封裝置和第一傳送裝置,送管裝置、袋體供給裝置和熱封裝置沿第一傳送裝置的行進方向依次排列;灌裝部分包括灌裝裝置、封口裝置、退袋裝置和第二傳送裝置,灌裝裝置、封口裝置和退袋裝置沿第二傳送裝置的行進方向依次排列。為了確保吸管與袋體之間連接緊固,確保包裝袋的質量,並便於熱封裝置的設置,通常要求吸管被輸送到袋體供給裝置、熱封裝置時沿水平方向放置;而在灌裝部分,為便於灌裝及封口,並防止物料洩漏,需要將包裝袋沿豎直方向放置,且吸管朝上。工作時,在制袋部分,送管裝置將吸管送到第一傳送裝置上;袋體供給裝置中儲存預製的袋體(袋體通常由塑料膜製成,袋體上設有袋口),當吸管被第一傳送裝置輸送到袋體供給裝置時,袋體供給裝置送出袋體並將袋口打開,套在吸管上;然後由熱封裝置將吸管與袋口密封連接,形成包裝袋;制袋部分製成包裝袋後,由抓取翻轉裝置將包裝袋從制袋部分的第一傳送裝置移出,並被轉移到灌裝部分的第二傳送裝置上,並在此過程實現包裝袋從沿水平方向放置翻轉為沿豎直方向放置;再由灌裝裝置、封口裝置依次完成物料灌裝、封口等工序,然後由退袋裝置將裝有物料的包裝袋從第二傳送裝置上取出。上述傳統封管制袋灌裝機實際上是將制袋機和灌裝機拼湊在一起,中間採用一個抓取翻轉裝置將兩者結合起來,這樣,一方面使得整機結構較為複雜,體積較為龐大,佔用空間大,另一方面,由於增設了抓取翻轉裝置,不僅增加了整機的製造成本,而且增加了故障率。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封管制袋灌裝機,這種封管制袋灌裝機集包裝袋製作、物料灌裝於一體,結構簡單緊湊,作業效率高,整機製造成本低,佔用空間小,並且故障率較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封管制袋灌裝機,包括機架、兩個送管裝置、兩個袋體供給裝置、兩個熱封裝置、兩個灌裝裝置、兩個封口裝置、兩個退袋裝置和一個傳送裝置,兩個送管裝置、兩個袋體供給裝置、兩個熱封裝置、兩個灌裝裝置、兩個封口裝置和兩個退袋裝置均設置在機架上; 傳送裝置包括輸送鏈條、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主驅動機構,其中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主驅動機構均安裝在機架上,輸送鏈條安裝在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上,主動鏈輪與主驅動機構傳動連接,輸送鏈條上等間距安裝有多個掛板,掛板上設有能夠容納吸管的開口,其特徵是所述掛板的一側與輸送鏈條鉸接;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輸送鏈條的前行段和回傳段上均依次具有送管工位、袋體供給工位、熱封工位、灌裝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其中的一個送管裝置、一個袋體供給裝置、一個熱封裝置、一個灌裝裝置、一個封口裝置和一個退袋裝置分別與輸送鏈條的前行段上的送管工位、袋體供給工位、熱封工位、灌裝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位置相對應,另外的一個送管裝置、一個袋體供給裝置、一個熱封裝置、 一個灌裝裝置、一個封口裝置和一個退袋裝置分別與輸送鏈條的回傳段上的送管工位、袋體供給工位、熱封工位、灌裝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位置相對應;所述送管工位與袋體供給工位之間設有能夠將掛板從水平狀態翻轉到豎直狀態的第一翻轉機構;所述熱封工位與灌裝工位之間設有能夠將掛板從豎直狀態翻轉到水平狀態的第二翻轉機構;第一翻轉機構與第二翻轉機構之間設有能夠使掛板保持豎直狀態的掛板卡槽。上述封管制袋灌裝機的工作過程簡述如下在主驅動機構及主動鏈輪的帶動下, 輸送鏈條循環行進,在輸送鏈條的前行段上,掛板依次到達輸送鏈條前行段上的送管工位、 袋體供給工位、熱封工位、灌裝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依次完成輸送鏈條前行段上的送管、袋體供給、熱封、灌裝、封口和退袋等工序;在送管工位,掛板處於水平狀態,送管裝置將吸管送入掛板的開口,吸管便掛在掛板上並沿豎直方向放置;在袋體供給工序及熱封工序中,要求吸管和袋體沿水平方向放置,因此在送管工位與袋體供給工位之間設置第一翻轉機構,將掛板從水平狀態翻轉到豎直狀態,使吸管沿水平方向放置,便於袋體供給裝置將袋體送到與吸管對應的位置,並由熱封裝置立即進行熱封,使袋體與吸管連接;在熱封工序完成後,製成包裝袋,接著便可以進行灌裝;而灌裝工序中,要求吸管及袋體沿豎直方向放置,因此在熱封工位與灌裝工位之間設置第二翻轉機構,將掛板從豎直狀態翻轉到水平狀態,使吸管及袋體沿豎直方向放置,吸管開口朝上,便於吸管與灌裝裝置配合進行灌裝;在灌裝完畢之後,在封口工位,封口裝置對吸管進行封口(如先放蓋,再旋蓋);當裝有物料的包裝袋到達退袋工位時,退袋裝置將裝有物料的包裝袋從掛板上取下,完成輸送鏈條前行段上的制袋、灌裝、封口等工序;在輸送鏈條的前行段上的退袋工序完成之後,空的掛板處於水平狀態並隨輸送鏈條的行進,進入輸送鏈條的回傳段,依次到達輸送鏈條回傳段上的送管工位、袋體供給工位、熱封工位、灌裝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依次完成輸送鏈條回傳段上的送管、袋體供給、熱封、灌裝、封口和退袋等工序,輸送鏈條回傳段上的送管、袋體供給、熱封、灌裝、封口和退袋等工序均與輸送鏈條前行段相同;在輸送鏈條的回傳段上的退袋工序完成之後,空的掛板處於水平狀態並繼續行進至輸送鏈條前行段上的送管工位, 接著進行下一輪制袋、灌裝、封口等工序,如此循環。在第一翻轉機構和第二翻轉機構之間設有掛板卡槽,能夠對掛板進行限位,確保在袋體供給工序和熱封工序中掛板保持豎直狀態。一般情況下,袋體供給裝置送出袋體時,即由熱封裝置進行熱封,使袋體與吸管連接,然後再由熱封裝置作進一步熱封,使袋體與吸管緊固連接在一起,因此通常熱封工位對應於一段輸送鏈條,且熱封工位的起始端與袋體供給工位相重疊。上述掛板的一側(掛板的這一側通常稱為掛板內側)與輸送鏈條鉸接,通過選擇合適結構的鉸鏈,使處於水平狀態的掛板只能向上翻轉而不能向下翻轉,並且掛板向上翻轉的最大角度為90度(鉸鏈的選擇屬本領域常規技術手段),這樣,當掛板處於水平狀態時無需採用其它結構來維持掛板的水平狀態,並且掛板自水平狀態翻轉至豎直狀態後不會繼續翻轉而倒向輸送鏈條內側。在一優選方案中,上述第一翻轉機構包括第一限位塊,第一限位塊具有第一限位邊線,第一限位邊線與掛板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一限位邊線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逐漸向輸送鏈條靠攏並且逐漸升高。當掛板到達第一翻轉機構時,在重力作用下,掛板在隨輸送鏈條行進的過程中,掛板的下表面與第一限位邊線保持接觸,因此,掛板在行進過程中的位置便由第一限位邊線確定;隨著輸送鏈條的行進,掛板沿著第一限位邊線前行,第一限位邊線對掛板施加抬升力及朝向輸送鏈條的推力,掛板逐漸向上翻轉並且其外側(即遠離輸送鏈條的一側)不斷被抬高,直至掛板處於豎直狀態。自送管裝置送出的掛板處於水平狀態,為了將掛板從水平狀態翻轉到豎直狀態,第一限位邊線的起點和終點通常應滿足下述條件掛板到達第一限位塊的起始端時,掛板的下表面位於第一限位邊線的起點之上;掛板到達第一限位塊的末端時,第一限位邊線的終點與輸送鏈條之間的間隙僅能允許掛板以豎直狀態通過,此時掛板位於第一限位邊線終點的內側,掛板下表面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為一條線,第一限位邊線終點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該線上。通過上述第一限位塊,配合相互鉸接的掛板與輸送鏈條,能夠使掛板從水平狀態翻轉為豎直狀態,結構簡單,且運行可罪。在另一優選方案中,上述第一翻轉機構包括第一限位塊,第一限位塊具有第一導向曲面,第一導向曲面與掛板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一導向曲面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從朝上的水平面逐漸扭轉為朝向輸送鏈條的豎直面。這樣,當掛板到達第一翻轉機構時,掛板在隨輸送鏈條行進的過程中,掛板的下表面與第一導向曲面保持接觸,因此,掛板在行進過程中的位置便由第一導向曲面確定;隨著輸送鏈條的行進,掛板沿著第一導向曲面前行, 第一導向曲面對掛板施加抬升力及朝向輸送鏈條的推力,掛板掛板逐漸向上翻轉,直至掛板處於豎直狀態。由於掛板在向上翻轉的過程中,掛板與第一限位塊通過面進行接觸,因此第一限位塊能夠更好支撐掛板。自送管裝置送出的掛板處於水平狀態,為了將掛板從水平狀態翻轉到豎直狀態,第一導向曲面的起始端和末端通常應滿足下述條件掛板到達第一導向曲面的起始端時,掛板的下表面位於第一導向曲面起始端的水平面之上;掛板到達第一導向曲面的末端時,第一導向曲面末端的豎直面與輸送鏈條之間的間隙僅能允許掛板以豎直狀態通過,此時掛板位於第一導向曲面末端的豎直面的內側。通過上述第一限位塊,配合相互鉸接的掛板與輸送鏈條,能夠使掛板從水平狀態翻轉為豎直狀態,結構簡單,且運行可靠。上述第二翻轉機構能夠將掛板從豎直狀態翻轉到水平狀態,其作用與第一翻轉機構相反。在一優選方案中,上述第二翻轉機構包括第二限位塊,第二限位塊具有第二限位邊線,第二限位邊線與掛板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二限位邊線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逐漸遠離輸送鏈條並且逐漸降低。從熱封裝置送出的包裝袋及掛板在重力作用下,使掛板有向下翻轉的趨勢,掛板在隨輸送鏈條行進的過程中,掛板的下表面與第二限位邊線保持接觸,因此,掛板在行進過程中的位置便由第二限位邊線確定;隨著輸送鏈條的行進,掛板沿著第二限位邊線前行,第二限位邊線對掛板施加支撐力,掛板逐漸向下翻轉並且其外側 (即遠離輸送鏈條的一側)不斷降低,直至掛板處於水平狀態。通過上述第二限位塊,配合相互鉸接的掛板與輸送鏈條,依靠重力對包裝袋及掛板的作用,能夠使掛板從豎直狀態翻轉為水平狀態,結構簡單,且運行可靠。在另一優選方案中,上述第二翻轉機構包括第二限位塊,第二限位塊具有第二導向曲面,第二導向曲面與掛板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二導向曲面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從朝向輸送鏈條的豎直面逐漸扭轉為朝上的水平面。從熱封裝置送出的包裝袋及掛板在重力作用下,使掛板有向下翻轉的趨勢,掛板在隨輸送鏈條行進的過程中,掛板的下表面與第二導向曲面保持接觸,因此,掛板在行進過程中的位置便由第二導向曲面確定;隨著輸送鏈條的行進,掛板沿著第二導向曲面前行,第二導向曲面對掛板施加支撐力,掛板逐漸向下翻轉並且其外側(即遠離輸送鏈條的一側)不斷降低,直至掛板處於水平狀態。由於掛板在向上翻轉的過程中,掛板與第二限位塊通過面進行接觸,因此第二限位塊能夠更好支撐掛板。 通過上述第二限位塊,配合相互鉸接的掛板與輸送鏈條,依靠重力對包裝袋及掛板的作用, 能夠使掛板從豎直狀態翻轉為水平狀態,結構簡單,且運行可靠。上述送管裝置、袋體供給裝置、熱封裝置、灌裝裝置、封口裝置(在一種具體方案中,封口裝置包括理蓋裝置、放蓋裝置和旋蓋裝置)和退袋裝置均可採用現有裝置。優選方案中,上述送管裝置包括振動盤、送管導軌、推管氣缸和推管導軌,振動盤、 送管導軌、推管氣缸和推管導軌均安裝在機架上;振動盤的出管口與送管導軌的後端連接, 推管導軌與送管導軌的前端接續;推管導軌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逐漸靠近輸送鏈條;送管導軌前部為直線形送管導軌段,推管氣缸設於送管導軌上方並且與所述直線形送管導軌段相平行,推管氣缸的活塞杆上設有能夠撥動所述直線形送管導軌段上的吸管的單向爪; 掛板上的開口的後側向外延伸有一撥管部。撥管部的寬度應當確保其每次剛好能夠撥動一個吸管(通常撥管部的寬度等於或略小於推管導軌的寬度)。進行送管時,在驅動機構的驅動下,輸送鏈條行進並帶動掛板一起行進;同時在推管氣缸的驅動下,單向爪推動送管導軌上的吸管,使吸管沿送管導軌自後至前移動,送管導軌最前端的吸管處於送管導軌和推管導軌的連接部;當掛板到達與上述連接部對應的位置時,掛板上的開口被推管導軌的內側壁擋住,撥管部則與吸管接觸;隨後掛板繼續向前移動,將送管導軌最前端的吸管送入推管導軌中,並帶動吸管沿推管導軌移動;吸管沿推管導軌移動的過程中,在推管導軌的外側壁的作用下,吸管逐漸向開口插入;吸管離開推管導軌時,吸管已被完全送入開口中,吸管掛在掛板上;該掛板越過與上述連接部對應的位置之後,單向爪將送管導軌上的下一個吸管送到連接部,下一個掛板到達與上述連接部對應的位置,接著進行下一個吸管的送管操作。 推管氣缸的活塞杆每次動作可推送多個吸管,將多個吸管逐個推送至送管導軌和推管導軌的連接部;推管氣缸的活塞杆在一次向前伸出的過程中,推管氣缸活塞杆的行程決定了其推動的吸管前進的距離,由此決定了推管氣缸的活塞杆在一次向前伸出的過程中推送至上述連接部的吸管的數量(假定相鄰兩吸管在送管導軌方向上的中心距為L,推管氣缸活塞杆的行程為L的N倍,則推管氣缸的活塞杆在一次向前伸出的過程中能夠將N個吸管推送至上述連接部)。這種送管裝置結構簡單,運行可靠,並且每完成一個動作循環,可向傳送裝置輸送多個吸管,適合多路並排同時制袋的情況,有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優選上述掛板的撥管部的寬度自前至後逐漸減小。當掛板將送管導軌最前端的吸管送入推管導軌中並帶動其沿推管導軌移動時,下一個吸管與撥管部的側邊接觸並相對滑動,該下一個吸管被平穩地送入上述連接部。通常,上述送管導軌的後端高於其前端,這樣,從振動盤的出管口出來的吸管進入到送管導軌上後,依靠重力的作用,能夠使吸管自送管導軌後端向送管導軌前端滑動。上述直線形送管導軌段可以沿水平方向設置,也可以自後至前逐漸向下傾斜。上述單向爪是能夠自由向前擺動、而向後擺動受到限制的部件,在一種具體方案中,推管氣缸的活塞杆上安裝有連接板,連接板的前側面上設有單向爪座,單向爪的上端可轉動安裝在單向爪座上。這樣,當推管氣缸的活塞杆向後收縮時,連接板及單向爪向後移動,由於單向爪碰到吸管時能夠向前擺動,因此吸管不會阻礙單向爪的移動;而當推管氣缸的活塞杆向前伸出時,單向爪的下端與吸管接觸並向後擺動,當單向爪的後側與連接板下端接觸時,由於連接板下端的阻擋,使得單向爪不能再向後擺動,此時,單向爪在推管氣缸的驅動下,推動送管導軌上的吸管沿送管導軌自後至前移動。通常,單向爪的下端的尺寸小於吸管的物料通孔,使得單向爪下端能夠插入吸管的物料通孔中,使單向爪的下端能夠與吸管可靠接觸。單向爪的下端也可為片狀,片狀的下端可插入相鄰兩吸管之間的間隙中,也能夠使單向爪的下端與吸管可靠接觸。為了使單向爪平穩移動,優選上述連接板上安裝有導杆,導杆與推管氣缸相平行, 機架上設有導套,導杆處於導套中。在一種具體方案中,上述直線形送管導軌段與輸送鏈條的對應部分相垂直。上述直線形送管導軌段與輸送鏈條的對應部分之間也可以有一個不等於90度的夾角,但最好使直線形送管導軌段與輸送鏈條的對應部分大致相垂直。在一種具體方案中,上述推管導軌為直線形導軌。在另一種具體方案中,上述推管導軌由平滑連接的平行段和漸近段組成,且平行段一端與送管導軌連接、另一端與漸近段連接,其中平行段平行於輸送鏈條,漸近段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逐漸靠近輸送鏈條。優選方案中,上述袋體供給裝置包括儲袋機構、取放袋機構、開袋口機構、袋體餵入機構、以及能夠接納來自取放袋機構的袋體並將袋體送至開袋口機構的袋體輸送機構; 儲袋機構和取放袋機構安裝在機架上;袋體餵入機構包括移動座和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 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安裝在機架上,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的動力輸出端與移動座連接,開袋口機構安裝在移動座上。這種袋體供給裝置能夠自動送出袋體,然後將袋口打開,並使袋體的袋口部位套在位於輸送鏈條上的吸管上。在一種具體方案中,上述儲袋機構包括儲袋盒和推袋機構;儲袋盒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機架上,儲袋盒的橫截面與袋體相匹配,儲袋盒的前端設有出袋口(出袋口內側通常設有擋袋凸沿或多個擋袋凸塊);推袋機構包括推袋板、推袋無杆氣缸、袋體撥叉、袋體撥叉平移氣缸、升降座和袋體撥叉升降氣缸;推袋板設於儲袋盒內,推袋無杆氣缸安裝在機架上,推袋無杆氣缸的滑塊與推袋板連接;袋體撥叉升降氣缸沿豎直方向設置,袋體撥叉升降氣缸的缸體安裝在機架上,升降座與袋體撥叉升降氣缸的活塞杆連接;袋體撥叉平移氣缸與推袋無杆氣缸相平行,袋體撥叉平移氣缸的缸體安裝在升降座上,袋體撥叉與袋體撥叉平移氣缸的活塞杆連接。上述推袋無杆氣缸的走向與儲袋盒的走向一致,在推袋無杆氣缸的滑塊的帶動下,推袋板能夠在儲袋盒中前後移動;推袋無杆氣缸可設於儲袋盒的下方,也可設於儲袋盒的上方或一側。為了使升降座能夠平穩升降,上述袋體撥叉升降氣缸可採用雙軸氣缸,或者在機架上設有能夠引導升降座升降的導向機構(例如,在升降座上設有導杆,導杆與袋體撥叉升降氣缸平行,在機架上設有導套,導杆處於導套中)。為了使袋體撥叉能夠平穩移動,可以設置由水平導杆和水平導套組成的導向機構,其中水平導杆與袋體撥叉平移氣缸相平行,水平導杆安裝在升降座上,水平導套與袋體撥叉連接,水平導杆處於水平導套中。上述推袋板和袋體撥叉交替推動儲袋盒中的袋體向出袋口移動;首先,推袋無杆氣缸驅動推袋板向前移動,並往前推袋;當推袋板前行至設定位置時,儲袋盒中存有少量袋體,此時袋體撥叉升降氣缸的活塞杆伸出,使升降座上升,袋體撥叉的上端插入到儲袋盒的腔體中,隨後袋體撥叉平移氣缸的活塞杆伸出,使袋體撥叉前進,往前推袋;隨後推袋無杆氣缸的滑塊及推袋板向後移動,並報警提示少袋;操作人員向儲袋盒裝滿袋體後,按復位開關,推袋無杆氣缸的滑塊及推袋板向前移動並往前推袋;隨後袋體撥叉升降氣缸的活塞杆回縮,使升降座下降,袋體撥叉退出儲袋盒的腔體,隨後袋體撥叉平移氣缸的活塞杆回縮,使袋體撥叉復位;如此循環。具體設計中,儲袋盒的底部設有一前後走向的條形開孔,袋體撥叉的上端可經條形開孔插入到儲袋盒的腔體中。在一種具體方案中,上述取放袋機構包括位置變換機構和吸袋裝置;吸袋裝置包括真空吸盤和吸盤座,真空吸盤設在吸盤座上;位置變換機構包括轉軸、伸縮氣缸以及轉軸轉動驅動機構,轉軸可轉動安裝在機架上,伸縮氣缸的缸體安裝在轉軸上,吸盤座固定安裝在伸縮氣缸的活塞杆上;轉軸轉動驅動機構包括擺動氣缸,擺動氣缸安裝在機架上,擺動氣缸的動力輸出端與上述轉軸傳動連接。擺動氣缸動作時,可驅動轉軸、伸縮氣缸、吸袋裝置 (包括吸盤座及真空吸盤)一起轉動。生產過程中,在擺動氣缸的驅動下,吸袋裝置能夠在吸袋位置(即與儲袋盒的出袋口相對應的位置)和放袋位置(即與袋體輸送機構相對應的位置)這兩個位置之間往復切換,並在伸縮氣缸的配合下,完成吸袋、放袋工作,從而將袋體從儲袋機構轉移到袋體輸送機構上,具體過程如下首先,擺動氣缸動作,帶動轉軸轉動, 伸縮氣缸、吸盤座和真空吸盤也隨著向上轉動,真空吸盤位置與儲袋盒的出袋口相對應,然後伸縮氣缸的活塞杆伸出,真空吸盤將最前端的袋體吸住;隨後伸縮氣缸的活塞杆收縮,真空吸盤拉住最前端的袋體,袋體略有變形而被取出,儲袋盒中的其餘袋體向前移動;接著擺動氣缸反向動作(即回位),帶動轉軸轉動,伸縮氣缸、吸盤座和真空吸盤也隨著向下轉動, 真空吸盤的位置與袋體輸送機構相對應,即真空吸盤和袋體均處於袋體輸送機構的上方; 接著真空吸盤釋放袋體(也可以在真空吸盤和袋體到達袋體輸送機構的上方之後,伸縮氣缸的活塞杆伸出,然後真空吸盤釋放袋體,接著伸縮氣缸的活塞杆收縮),袋體便處於袋體輸送機構上,完成一次取袋、放袋的過程。上述儲袋機構、取放袋機構也可採用現有結構,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 CN201037052Y所公開的「一種包裝機的取袋機構」(其中吸袋送袋機構相當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取放袋機構)。在一種實施方案中,上述袋體輸送機構包括輸袋導軌對、撥袋板和撥袋氣缸;輸袋導軌對包括兩個相互平行的輸袋導軌,輸袋導軌安裝在機架上;撥袋板具有撥袋部,撥袋部處於輸袋導軌對的兩條輸袋導軌之間;撥袋氣缸與輸袋導軌對相平行,撥袋氣缸的缸體安裝在機架上,撥袋氣缸的活塞杆與撥袋板連接。為了使撥袋板能夠平穩移動,優選方案中, 上述袋體輸送機構還包括兩撥袋板導杆、兩撥袋板導套和第一橫杆;兩撥袋板導杆與兩撥袋板導套一一對應,撥袋板導杆處於撥袋板導套中;撥袋板導杆與輸袋導軌對相平行,撥袋板導套設於機架上,撥袋板導杆一端與撥袋板連接,撥袋板導杆另一端與第一橫杆連接,第一橫杆與撥袋氣缸的活塞杆連接(也就是說,撥袋氣缸的活塞杆通過第一橫杆、撥袋板導杆與撥袋板連接)。通常,兩撥袋板導杆分別處於撥袋氣缸的兩側。輸袋導軌對後端與取放袋機構位置相對應,輸袋導軌對前端與開袋口機構位置相對應。輸袋導軌對通常與輸送鏈條上對應於袋體供給裝置的部分相垂直,撥袋氣缸的活塞杆可朝向輸送鏈條或背向輸送鏈條。輸袋導軌對中,相互平行的兩條輸袋導軌之間存在空隙,撥袋部處於該空隙中,並且撥袋部的上端高於輸袋導軌的支撐面,使得撥袋板前行時撥袋部能夠接觸到袋體後端;輸袋導軌對上的袋體左右兩側分別由兩輸袋導軌託住,而袋體的中間部分則懸空。工作時,取放袋機構將袋體放置到輸袋導軌對後端之後,撥袋氣缸驅動撥袋板沿輸袋導軌對自後至前移動,撥袋板與袋體後端接觸並推動袋體沿輸袋導軌對自後至前移動,將袋體送至與開袋口機構相對應的位置;隨後撥袋氣缸驅動撥袋板沿輸袋導軌對向後移動並復位,準備輸送下一個袋體。當袋體到達開袋口機構時,開袋口機構通常採用吸盤吸住袋體的上、下兩側(吸盤作用在袋體中間部分靠近袋口的位置),並對袋體的上、下兩側同時施加拉力,從而打開袋體的袋口。在另一種實施方案中,上述袋體輸送機構包括能夠接納來自取放袋機構的袋體的袋體託槽、以及能夠將袋體託槽送至開袋口機構的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機構,袋體託槽設於取放袋機構下方,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機構的動力輸出端與袋體託槽連接,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機構安裝在移動座上。在一種具體方案中,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機構包括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氣缸,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氣缸的缸體安裝在移動座上,袋體託槽與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氣缸的活塞杆連接。為了使袋體託槽平穩移動,優選上述袋體輸送機構還包括託槽架和託槽導軌,袋體託槽安裝在託槽架上,託槽導軌設於移動座上,託槽導軌與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氣缸相平行,託槽架設於託槽導軌上並與託槽導軌作滑動配合,託槽架與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氣缸的活塞杆連接。另一優選方案中,上述袋體輸送機構還包括託槽架、託槽導套和託槽導杆,袋體託槽安裝在託槽架上,託槽導套設於移動座上,託槽導杆處於託槽導套中,託槽導杆與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氣缸相平行,託槽導杆一端與託槽架連接,託槽導杆另一端與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氣缸的活塞杆連接。通常,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氣缸與輸送鏈條上對應於袋體供給裝置的部分相垂直,袋體託槽位置切換氣缸的活塞杆可朝向輸送鏈條或背向輸送鏈
^^ ο上述袋體託槽通常包括底部和側壁,側壁下緣與底部的邊緣連接,底部和側壁共同圍成與袋體形狀及尺寸相匹配的腔體。由於袋體託槽及袋體到達開袋口機構時,開袋口機構通常採用吸盤吸住袋體的上、下兩側(吸盤與袋體袋口位置相對應),並對袋體的上、 下兩側同時施加拉力,從而打開袋體的袋口,因此,為了使開袋口機構上的吸盤能夠吸住袋體的下側,應當至少在袋體託槽底部的靠前部位設有缺口,使開袋口機構上的吸盤能夠通過上述缺口而吸住袋體的下側。在一具體方案中,上述袋體託槽的底部包括左託條和右託條,左託條和右託條之間為缺口,這樣,袋體託槽上的袋體左右兩側分別由左託條和右託條託住,而袋體的中間部分則懸空。在一種具體方案中,上述開袋口機構包括左抓爪氣缸、右抓爪氣缸、上吸盤、上吸盤安裝板、下吸盤和下吸盤安裝板;左抓爪氣缸的缸體和右抓爪氣缸的缸體均安裝在移動座上,左抓爪氣缸設於移動座的左側,右抓爪氣缸設於移動座的右側;上吸盤安裝板左端與左抓爪氣缸的上氣動爪連接、右端與右抓爪氣缸的上氣動爪連接,下吸盤安裝板左端與左抓爪氣缸的下氣動爪連接、右端與右抓爪氣缸的下氣動爪連接;上吸盤安裝在上吸盤安裝板上,下吸盤安裝在下吸盤安裝板上,並且上吸盤與下吸盤位置相對應。抓爪氣缸是本領域常見的一種氣缸,具有兩個可相對開合的氣動爪。通常,上吸盤與下吸盤數量相同並且位置一一對應;一個袋體可對應一個上吸盤和一個下吸盤,也可對應多個上吸盤和多個下吸盤。 袋體輸送機構將袋體輸送至開袋口機構後,左抓爪氣缸的上氣動爪和下氣動爪合攏,同時右抓爪氣缸的上氣動爪和下氣動爪合攏,此時上吸盤安裝板帶動上吸盤向下移動,上吸盤吸住袋體上側的外壁,同時下吸盤安裝板帶動下吸盤向上移動,下吸盤吸住袋體下側的外壁;隨後左抓爪氣缸的上氣動爪和下氣動爪張開,同時右抓爪氣缸的上氣動爪和下氣動爪張開,此時上吸盤安裝板帶動上吸盤向上移動,同時下吸盤安裝板帶動下吸盤向下移動,上吸盤和下吸盤分別吸住袋體上、下側的外壁,並將袋體的袋口張開,完成一次張開袋體袋口的過程。上述開袋口機構也可採用現有結構,如參照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布說明書 CN101070105A所公開的「給袋式充填封口機的開袋口裝置」進行設計。在一種具體方案中,上述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包括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的缸體安裝在機架上,移動座與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的活塞杆連接。為了使移動座平穩移動,在一優選方案中,上述袋體餵入機構還包括兩移動座導套、兩移動座導杆和第二橫杆;兩移動座導杆與兩移動座導套一一對應,移動座導杆處於移動座導套中;移動座導杆與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相平行,移動座導套設於機架上,移動座導杆一端與移動座連接,移動座導杆另一端與第二橫杆連接,第二橫杆與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的活塞杆連接(也就是說,移動座通過移動座導杆、第二橫杆與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的活塞杆連接); 通常,兩移動座導杆分別處於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的兩側。通常,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與輸送鏈條上對應於袋體供給裝置的部分相垂直,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的活塞杆可朝向輸送鏈條或背向輸送鏈條。另一優選方案中,上述袋體餵入機構還包括移動座導套和移動座導杆, 移動座導套設於移動座上,移動座導杆設於機架上,移動座導杆處於移動座導套中,移動座導杆與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相平行。另一優選方案中,上述袋體餵入機構還包括移動座導軌,移動座導軌設於機架上,移動座導軌與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相平行,移動座設於移動座導軌上並與移動座導軌作滑動配合。上述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也可採用現有結構,如鏈傳動、齒輪/齒條組合等。優選方案中,上述熱封裝置包括熱封架、至少一點封頭、驅動點封頭作開合動作的點封驅動機構、至少一熱封頭和驅動熱封頭作開合動作的熱封驅動機構,熱封架安裝在機架上,點封頭設於熱封頭的前方;點封驅動機構安裝在熱封架上,點封驅動機構的輸出動力端與點封頭連接;熱封驅動機構安裝在熱封架上,熱封驅動機構的輸出動力端與熱封頭連接。當吸管插入張開的袋口時,點封頭上下壓合,進行點封,將吸管固定到袋口上,這時只要能將吸管固定到袋口上就可以;隨後將點封后的袋體傳送到熱封頭進行熱封,在熱封頭處對吸管與袋口相結合部位進一步加固。將吸管的固定和加固拆分為兩道工序點封和熱封,明顯兩道工序都縮短了時間,解決了一次性熱封時間過長而影響灌裝生產進度的問題, 封管制袋速度快,適合高速灌裝生產線;另外,在對袋口的熱封時,又對吸管與袋口相結合部位進一步加固。上述熱封頭通常包括上熱封頭和下熱封頭上下兩部分,上熱封頭和下熱封頭相互壓合而完成熱封。點封頭的結構與熱封頭的結構基本相同,包括上點封頭和下點封頭上下兩部分,只是點封頭的熱壓合面積較小,僅對袋口與吸管的接觸部分進行點封。熱封驅動機構通常包括兩個作升降用的氣缸,氣缸的缸體安裝在熱封架上,其中一個氣缸的活塞杆與上熱封頭連接,另一個氣缸的活塞杆與下熱封頭連接,兩個氣缸的活塞杆的動作方向相反, 兩個氣缸的活塞杆同時伸出,使熱封頭壓合完成熱封,兩個氣缸的活塞杆同時縮回,使熱封頭張開。點封驅動機構的結構及與點封頭的連接方式跟熱封驅動機構相同。為了達到更好的熱封效果和進一步提高生產速度,優選上述熱封裝置還包括至少一第二熱封頭和第二熱封驅動機構;第二熱封頭設於熱封頭的後方;第二熱封驅動機構安裝在熱封架上,第二熱封驅動機構的輸出動力端與第二熱封頭連接。第二熱封頭和第二熱封驅動機構的結構及連接方式可參照熱封頭和熱封驅動機構進行設計。在熱封頭的後方增設第二熱封頭,對第一次熱封后的袋體進一步熱封,使熱封效果更好,同時可縮短第一次熱封的時間,進一步提高生產速度。為了達到更好的熱封效果和進一步提高生產速度,進一步優選上述熱封裝置還包括至少一冷封頭和冷封驅動機構;冷封頭設於熱封頭的後方;冷封驅動機構安裝在熱封架上,冷封驅動機構的輸出動力端與冷封頭連接。冷封頭的結構與熱封頭基本一樣,區別在於冷封頭中不設置加熱元件,而是通有冷卻液對冷封頭進行冷卻;冷封驅動機構的結構可參照熱封驅動機構進行設計。剛熱封后的袋口並不穩固,容易受力而變形或撕裂,無法立即進行灌裝,需要等待較長的冷卻時間,這影響了生產速度或造成生產線過長。通過設置冷封頭,使熱封后的袋口迅速冷卻、定型,更加穩定,可以立即進行灌裝,提高生產速度。在設置有第二熱封頭的情況下,冷封頭設於第二熱封頭的後方。通常上述點封頭、熱封頭、第二熱封頭和冷封頭均設有多個且數量相同,可實現多路同時熱封。在一具體方案中,上述點封頭、熱封頭、第二熱封頭和冷封頭的數量均為四個。進一步優選在設置多個點封頭、熱封頭、第二熱封頭和冷封頭的情況下,每一個上點封頭、下點封頭、上熱封頭、下熱封頭、上第二熱封頭、下第二熱封頭、上冷封頭和下冷封頭均連接一個氣缸,進行獨立驅動,這樣更有利於每個點封頭、熱封頭、第二熱封頭和冷封頭的微調,使得同時對多個袋體進行點封、熱封、冷封時,每個袋體都能點封、熱封、冷封到位,從而使吸管與袋口結合緊固,熱封效果更好。優選方案中,上述灌裝裝置包括灌裝氣缸、定量泵、進液閥、出液閥、連接件、第一銷釘、第一限位件、第一卡環、第二銷釘、第二限位件和第二卡環;進液閥和出液閥均與定量泵的泵腔下端連接相通;定量泵的推桿通過連接件與灌裝氣缸的活塞杆連接;連接件的一端設有第一凹槽,連接件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錯開;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處於第一凹槽中,活塞杆的末端的端面與第一凹槽的底部接觸,第一銷釘穿過第一凹槽的側壁及活塞杆的端部,第一限位件設於第一銷釘的一端,第一銷釘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卡槽,第一卡環卡接在第一卡槽中;推桿的端部處於第二凹槽中,推桿的末端的端面與第二凹槽的底部接觸,第二銷釘穿過第二凹槽的側壁及推桿的端部,第二限位件設於第二銷釘的一端,第二銷釘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卡槽,第二卡環卡接在第二卡槽中。定量泵一般包括泵腔、活塞和推桿,活塞處於泵腔中,活塞與推桿的一端連接,推桿帶動活塞在泵腔中滑動,泵料量的多少取決於活塞的行程。安裝時,將連接件套在灌裝氣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使灌裝氣缸的活塞杆的端部處於第一凹槽中,然後將帶有第一限位件的第一銷釘插入,使第一銷釘穿過第一凹槽的側壁和灌裝氣缸的活塞杆的端部(第一凹槽的側壁和灌裝氣缸的活塞杆的端部的相應位置開設通孔),接著將第一卡環插入第一卡槽中,使灌裝氣缸的活塞杆和連接件固定;對於推桿與連接件連接的安裝方式與上述基本相同,只是需要先將推桿向上拉起,插入到第二凹槽中。拆卸時,將灌裝氣缸的活塞杆處於縮回狀態,然後拉出第一卡環和第二卡環,並從設有第一限位件的一端拔出第一銷釘,從設有第二限位件的一端拔出第二銷釘,接著使推桿下降,取掉連接件,再向上提起推桿,將定量泵的推桿和活塞一起完全拉出泵腔外(由於設置了連接件,使得將推桿和活塞完全拉出泵腔外時,推桿不會接觸到灌裝氣缸的活塞杆),便可以方便地對定量泵的活塞及泵腔進行清洗。優選上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錯開的角度為90°。為了達到更容易拆卸的目的,優選上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為拉環。通過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設置為拉環,在解除卡環的情況下,拉動拉環就可以將第一銷釘 (第二銷釘)拔出,拉環既起到限位的作用,又更方便將第一銷釘(第二銷釘)拔出。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也可以是凸塊,凸塊設於第一銷釘(第二銷釘)的外周向上。為了達到便於灌裝的目的,優選上述灌封裝置還包括升降機構;出液閥通過軟管與定量泵的下端連接,出液閥與升降機構的輸出動力端連接。通過升降機構控制出液閥的升降,使出液閥能夠上下移動,方便與吸管相接進行灌裝。升降機構可採用氣缸。優選方案中,上述退袋裝置包括退袋板,退袋板安裝在機架上,退袋板的外側(即退袋板背離輸送鏈條的一側)具有一退袋導引面,退袋導引面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逐漸遠離輸送鏈條。通常退袋板設於掛板的上方,退袋導引面與包裝袋上的吸管配合。當掛板將包裝袋輸送至與退袋板起始端對應的位置時,包裝袋的吸管處於退袋板的外側,吸管與退袋導引面接觸;隨後掛板及包裝袋隨輸送鏈條行進,吸管沿退袋導引面移動,此時退袋導引面對吸管施加一個向外的推力,將吸管逐漸從掛板上的開口推出;當掛板越過退袋板時, 吸管完全從掛板上的開口退出,包裝袋退出輸送鏈條並在重力作用下掉落。本實用新型中,採用雙線的工作方式,輸送鏈條的前行段和回傳段均依次具有送管工位、袋體供給工位、熱封工位、灌裝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在輸送鏈條的前行段和回傳段的相應工位的相應位置上,分別設有送管裝置、袋體供給裝置、熱封裝置、灌裝裝置、 封口裝置和退袋裝置;而掛板與輸送鏈條鉸接,並採用第一翻轉機構、掛板卡槽和第二翻轉機構的配合使掛板翻轉,實現掛板在水平狀態與豎直狀態兩個位置狀態之間切換,從而實現吸管、包裝袋的翻轉;在一個傳送裝置上完成兩套送管、袋體供給、熱封、灌裝、封口和退袋等所有動作(分別在輸送鏈條的前行段和回傳段上進行),不僅集包裝袋製作、物料灌裝於一體,而且將兩套制袋灌裝機集成一體,其佔用空間僅比一套單線制袋灌裝機略大,結構簡單緊湊,佔用空間小,灌裝作業效率高,節省勞動力,整機製造成本遠比兩套單線制袋灌裝機低;而實現掛板的翻轉可以通過簡單的機械結構實現,無需結構複雜的抓取翻轉裝置, 故障率較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傳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圖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圖1中送管裝置的結構示意13[0051]圖6是圖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送管裝置與傳送裝置配合的示意圖;圖8是圖1中袋體供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主視圖);圖9是圖1中袋體供給裝置的立體圖(未畫出儲袋盒);圖10是圖1中袋體供給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包括袋體輸送機構、袋體餵入機構和開袋口機構);圖11是圖10的俯視圖;圖12是圖10的立體圖;圖13是圖1中熱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圖1中灌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5是圖14中連接件與灌裝氣缸、定量泵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這種封管制袋灌裝機包括機架1、傳送裝置2、兩個送管裝置3、兩個袋體供給裝置4、兩個熱封裝置5、兩個灌裝裝置6、兩個封口裝置7和兩個退袋裝置8,兩個送管裝置3、兩個袋體供給裝置4、兩個熱封裝置5、兩個灌裝裝置6、兩個封口裝置7(封口裝置7包括理蓋裝置71、放蓋裝置72和旋蓋裝置7 和兩個退袋裝置8均設置在機架1上。參考圖1和圖2,傳送裝置2包括輸送鏈條21、主動鏈輪22、從動鏈輪23和主驅動機構,其中主動鏈輪22、從動鏈輪23和主驅動機構均安裝在機架1上,輸送鏈條21安裝在主動鏈輪22和從動鏈輪23上,主動鏈輪22與主驅動機構傳動連接。輸送鏈條21上等間距安裝有多個掛板12,掛板12的一側與輸送鏈條21鉸接(掛板12的這一側通常稱為掛板內側),掛板12上設有能夠容納吸管9的開口 10,開口 10的後側向外延伸有撥管部11,通過選擇合適結構的鉸鏈18,使處於水平狀態的掛板12隻能向上翻轉而不能向下翻轉,並且掛板12向上翻轉的最大角度為90度(鉸鏈18的選擇屬本領域常規技術手段);沿輸送鏈條21的行進方向,輸送鏈條21的前行段2101和回傳段2102上均依次具有送管工位221、 袋體供給工位222、熱封工位223、灌裝工位224、封口工位225和退袋工位226,其中的一個送管裝置3、袋體供給裝置4、熱封裝置5、灌裝裝置6、封口裝置7和退袋裝置8分別與輸送鏈條21的前行段2101上的送管工位221、袋體供給工位222、熱封工位223、灌裝工位224、 封口工位225和退袋工位2 位置相對應;另外的一個送管裝置3、袋體供給裝置4、熱封裝置5、灌裝裝置6、封口裝置7和退袋裝置8分別與輸送鏈條21的回傳段2102上的送管工位 221、袋體供給工位222、熱封工位223、灌裝工位224、封口工位225和退袋工位2 位置相對應。送管工位221與袋體供給工位222之間設有能夠將掛板12從水平狀態翻轉到豎直狀態的第一翻轉機構;熱封工位223與灌裝工位2M之間設有能夠將掛板12從豎直狀態翻轉到水平狀態的第二翻轉機構;第一翻轉機構與第二翻轉機構之間設有能夠使掛板12保持豎直狀態的掛板卡槽15。熱封工位223對應於一段輸送鏈條21,且熱封工位223的起始端與袋體供給工位222相重疊。參考圖3,本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翻轉機構包括第一限位塊13,第一限位塊13具有第一導向曲面131,第一導向曲面131與掛板12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一導向曲面131沿輸送鏈條21的行進方向從朝上的水平面逐漸扭轉為朝向輸送鏈條21的豎直面。第一導向曲面131的起始端和末端滿足下述條件掛板12到達第一導向曲面131的起始端時,掛板 12的下表面位於第一導向曲面131起始端的水平面之上;掛板12到達第一導向曲面131的末端時,第一導向曲面131末端的豎直面與輸送鏈條21之間的間隙僅能允許掛板12以豎直狀態通過,此時掛板12位於第一導向曲面131末端的豎直面的內側。參考圖4,本實施例中,上述第二翻轉機構包括第二限位塊14,第二限位塊14具有第二限位邊線141,第二限位邊線141與掛板12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二限位邊線141沿輸送鏈條21的行進方向逐漸遠離輸送鏈條21並且逐漸降低。參考圖2,退袋裝置8包括退袋板16,退袋板16安裝在機架1上,退袋板16的外側(即退袋板背離輸送鏈條的一側)具有一退袋導引面161,退袋導引面161沿輸送鏈條 21的行進方向逐漸遠離輸送鏈條21。退袋板16設於掛板12的上方,退袋導引面161與包裝袋17上的吸管9配合。如圖5-圖7所示,送管裝置3包括振動盤32、送管導軌33、推管氣缸34和推管導軌35,振動盤32、送管導軌33、推管氣缸34和推管導軌35均安裝在機架上1。送管導軌33的後端331高於送管導軌33的前端332,振動盤32的出管口 36與送管導軌33的後端331連接,推管導軌35與送管導軌33的前端332接續;推管導軌35沿輸送鏈條21的行進方向逐漸靠近輸送鏈條21。推管導軌35沿輸送鏈條21的行進方向(如圖7中箭頭所示)逐漸靠近輸送鏈條21。掛板12的撥管部11的寬度應當確保其每次剛好能夠撥動一個吸管9 (通常撥管部11的寬度等於或略小於推管導軌35的寬度)。掛板12 的撥管部11的寬度自前至後逐漸減小。本實施例中,推管導軌35為直線形導軌。送管導軌33前部為直線形送管導軌段333,本實施例中,直線形送管導軌段333沿水平方向設置,直線形送管導軌段333與輸送鏈條21的對應部分相垂直。推管氣缸34設於送管導軌33上方(本實施例中,推管氣缸34設於直線形送管導軌段333的正上方),並且推管氣缸34與直線形送管導軌段333相平行,推管氣缸34的缸體341安裝在機架1上,推管氣缸34的活塞杆342上設有能夠撥動直線形送管導軌段333上的吸管9的單向爪312。 本實施例中,推管氣缸34的活塞杆342上安裝有連接板313,連接板313的前側面上設有單向爪座314,單向爪312的上端可轉動安裝在單向爪座314上;單向爪312的下端的尺寸小於吸管9的物料通孔91,單向爪312下端能夠插入吸管9的物料通孔91中;連接板313上安裝有導杆315,導杆315與推管氣缸34相平行,機架1上設有導套316,導杆315處於導套316中。如圖8-圖9所示,袋體供給裝置4包括儲袋機構、取放袋機構、袋體輸送機構(袋體輸送機構能夠接納來自取放袋機構的袋體並將袋體送至開袋口機構)、開袋口機構和袋體餵入機構。儲袋機構包括儲袋盒42和推袋機構;儲袋盒42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機架1上,儲袋盒42的橫截面與袋體相匹配,儲袋盒42的前端設有出袋口 43 (出袋口 43內側可設有擋袋凸沿或多個擋袋凸塊);推袋機構包括推袋板44、推袋無杆氣缸45、袋體撥叉46、袋體撥叉平移氣缸47、升降座48和袋體撥叉升降氣缸49 ;推袋板44設於儲袋盒42內,推袋無杆氣缸45安裝在機架1上,推袋無杆氣缸45的滑塊451與推袋板44連接;袋體撥叉升降氣缸 49沿豎直方向設置,袋體撥叉升降氣缸49的缸體491安裝在機架1上,升降座48與袋體撥叉升降氣缸49的活塞杆492連接;袋體撥叉平移氣缸47與推袋無杆氣缸45相平行,袋體撥叉平移氣缸47的缸體471安裝在升降座48上,袋體撥叉46與袋體撥叉平移氣缸47的活塞杆472連接。推袋無杆氣缸45的走向與儲袋盒42的走向一致,在推袋無杆氣缸45的滑塊451的帶動下,推袋板4能夠在儲袋盒42中前後移動;本實施例中,推袋無杆氣缸45 設於儲袋盒42的下方。袋體撥叉升降氣缸49採用雙軸氣缸。推袋機構還包括由水平導杆 410和水平導套411組成的導向機構,其中水平導杆410與袋體撥叉平移氣缸47相平行,水平導杆410安裝在升降座48上,水平導套411與袋體撥叉46連接,水平導杆410處於水平導套411中。具體設計中,儲袋盒42的底部設有一前後走向的條形開孔,袋體撥叉46的上端可經條形開孔插入到儲袋盒42的腔體中。取放袋機構包括位置變換機構和吸袋裝置;吸袋裝置包括真空吸盤412和吸盤座 413,真空吸盤412設在吸盤座413上;位置變換機構包括轉軸414、伸縮氣缸415以及轉軸轉動驅動機構,轉軸414可轉動安裝在機架1上,伸縮氣缸415的缸體4151安裝在轉軸414 上,吸盤座413固定安裝在伸縮氣缸415的活塞杆4152上;轉軸轉動驅動機構包括擺動氣缸416,擺動氣缸416安裝在機架1上,擺動氣缸416的動力輸出端4161與轉軸414傳動連接。參考圖10-圖12,袋體輸送機構包括輸袋導軌對、撥袋板417和撥袋氣缸418 ;輸袋導軌對包括兩個相互平行的輸袋導軌419,輸袋導軌419安裝在機架1上;撥袋板417具有撥袋部420,撥袋部420處於輸袋導軌對的兩條輸袋導軌419之間;撥袋氣缸418與輸袋導軌對相平行(即撥袋氣缸418與輸袋導軌419相平行),撥袋氣缸418的缸體4181安裝在機架1上。袋體輸送機構還包括兩撥袋板導杆421、兩撥袋板導套422和第一橫杆423 ; 兩撥袋板導杆421與兩撥袋板導套422 —一對應,撥袋板導杆421處於撥袋板導套422中; 撥袋板導杆421與輸袋導軌對相平行(即撥袋氣缸418與輸袋導軌419相平行),撥袋板導套422設於機架1上,撥袋板導杆421 —端與撥袋板417連接,撥袋板導杆421另一端與第一橫杆423連接,第一橫杆423與撥袋氣缸418的活塞杆4182連接(也就是說,撥袋氣缸418的活塞杆4182通過第一橫杆423、撥袋板導杆421與撥袋板417連接)。兩撥袋板導杆421分別處於撥袋氣缸417的兩側。輸袋導軌對的後端與取放袋機構位置相對應,輸袋導軌對的前端與開袋口機構位置相對應。輸袋導軌對與輸送鏈條上對應於袋體供給裝置的部分相垂直,本實施例中,撥袋氣缸418的活塞杆4182背向輸送鏈條。輸袋導軌對中,相互平行的兩條輸袋導軌419之間存在空隙,撥袋部420處於該空隙中,並且撥袋部420的上端高於輸袋導軌419的支撐面,使得撥袋板417前行時撥袋部420能夠接觸到袋體後端;輸袋導軌對上的袋體左右兩側分別由兩輸袋導軌419託住,而袋體的中間部分則懸空。參考圖10-圖12,袋體餵入機構包括移動座4 和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安裝在機架1上,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的動力輸出端與移動座似4連接。本實施例中,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包括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425,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425的缸體4251安裝在機架1上。袋體餵入機構還包括兩移動座導套426、兩移動座導杆427和第二橫杆428 ;兩移動座導杆427與兩移動座導套似6 —一對應,移動座導杆427處於移動座導套4 中;移動座導杆427與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425相平行,移動座導套4 設於機架 1上,移動座導杆427 —端與移動座424連接,移動座導杆427另一端與第二橫杆4 連接, 第二橫杆4 與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425的活塞杆4252連接(也就是說,移動座4M通過移動座導杆427、第二橫杆4 與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425的活塞杆4252連接);兩移動座導杆427分別處於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425的兩側。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425與輸送鏈條上對應於袋體供給裝置的部分相垂直,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425的活塞杆4252朝向輸送鏈
^^ ο參考圖10-圖12,開袋口機構包括左抓爪氣缸429、右抓爪氣缸430、上吸盤431、 上吸盤安裝板432、下吸盤433和下吸盤安裝板434 ;左抓爪氣缸似9的缸體4291和右抓爪氣缸430的缸體4301均安裝在移動座似4上,左抓爪氣缸似9設於移動座似4的左側,右抓爪氣缸430設於移動座424的右側;上吸盤安裝板432左端與左抓爪氣缸429的上氣動爪 4292連接、右端與右抓爪氣缸430的上氣動爪4302連接,下吸盤安裝板434左端與左抓爪氣缸429的下氣動爪4293連接、右端與右抓爪氣缸430的下氣動爪4303連接;上吸盤431 安裝在上吸盤安裝板432上,下吸盤433安裝在下吸盤安裝板434上,並且上吸盤431與下吸盤433位置相對應。上吸盤431與下吸盤433數量相同並且位置一一對應;一個袋體可對應一個上吸盤431和一個下吸盤433,也可對應多個上吸盤431和多個下吸盤433。本實施例採用四路並列供給袋體,其中儲袋盒42、推袋板44、推袋無杆氣缸45、袋體撥叉46、袋體撥叉平移氣缸47、升降座48、袋體撥叉升降氣缸49、伸縮氣缸415、吸袋裝置、輸袋導軌對各設有四個,上吸盤431和下吸盤433設有四組,轉軸414、擺動氣缸416、撥袋氣缸418、移動座424、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425、左抓爪氣缸429、右抓爪氣缸430、上吸盤安裝板432、下吸盤安裝板434為四路共用;四路共用一個撥袋板417,撥袋板417具有四個撥袋部420。如圖13所示,熱封裝置5包括熱封架51、四個點封頭52、四個熱封頭53、四個第二熱封頭54、四個冷封頭55、點封驅動機構、熱封驅動機構、第二熱封驅動機構和冷封驅動機構,點封頭52、熱封頭53、第二熱封頭M和冷封頭55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依序設置。熱封架51安裝在機架1上。每一個點封頭52包括上點封頭55211和下點封頭212 ;每一個熱封頭53包括上熱封頭5311和下熱封頭5312 ;每一個第二熱封頭M包括上第二熱封頭Mll和下第二熱封頭M12 ;每一個冷封頭55包括上冷封頭5511和下冷封頭5512。點封驅動機構包括四對點封氣缸56,熱封驅動機構包括四對熱封氣缸57,第二熱封驅動機構包括四對第二熱封氣缸58,冷封驅動機構均包括四對冷封氣缸59,每一個氣缸的缸體安裝在熱封架51上,每一對氣缸的活塞杆的動作方向相反。在每一對點封氣缸56 中,其中一個點封氣缸56的活塞杆5611與上點封頭5211連接,另一個點封氣缸56的活塞杆5612與下點封頭5212連接;在每一對熱封氣缸57中,其中一個熱封氣缸57的活塞杆 5711與上熱封頭5311連接,另一個熱封氣缸57的活塞杆5712與下熱封頭5312連接;在每一對第二熱氣缸58中,其中一個第二熱封氣缸58的活塞杆5811與上第二熱封頭Mll連接,另一個第二熱封氣缸58的活塞杆5812與下第二熱封頭M12連接;在每一對冷封氣缸 59中,其中一個冷封氣缸59的活塞杆5911與上冷封頭5511連接,另一個冷封氣缸59的活塞杆5912與下冷封頭5512連接。如圖14所示,灌裝裝置6包括灌裝氣缸61、定量泵62、進液閥63、出液閥64、連接件68、第一銷釘69、第一限位件610、第一卡環611、第二銷釘612、第二限位件613和第二卡環614,進液閥63和出液閥64均與定量泵62的泵腔65下端連接相通,定量泵62的推桿 66通過連接件68與灌裝氣缸61的活塞杆67連接。灌裝氣缸61的缸體611、定量泵62、進液閥63均安裝在機架1上。參考圖15,連接件68的一端設有第一凹槽615,連接件68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凹槽 616,第一凹槽615和第二凹槽616相互錯開的角度為90° ;活塞杆67的端部處於第一凹槽615中,活塞杆67的末端的端面與第一凹槽615的底部接觸,第一銷釘69穿過第一凹槽 615的側壁及活塞杆67的端部,第一限位件610設於第一銷釘69的一端,第一銷釘69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卡槽617,第一卡環卡611接在第一卡槽617中;推桿66的端部處於第二凹槽616中,推桿66的末端的端面與第二凹槽616的底部接觸,第二銷釘612穿過第二凹槽 616的側壁及推桿66的端部,第二限位件613設於第二銷釘612的一端,第二銷釘612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卡槽618,第二卡環卡614接在第二卡槽618中。第一限位件610和第二限位件613為拉環。灌裝裝置6還包括升降氣缸619,升降氣缸619的缸體6191安裝在機架1上;出液閥64通過軟管620與定量泵62的下端連接,出液閥64與升降氣缸619的活塞杆6192連接(本實施例中,四路同時灌裝,4個灌裝裝置的出液閥64均安裝在升降架621上,升降架 621與升降氣缸619的活塞杆6192連接)。進液閥63包括進液閥座6301、進液閥芯6302、進液氣缸6303,進液氣缸6303的活塞杆6304與進液閥芯6302連接;出液閥64包括出液閥座6401、出液閥芯6402、出液氣缸 6403,出液氣缸6403的活塞杆6404與出液閥芯6402連接。下面簡述一下本封管制袋灌裝機的工作原理在主驅動機構及主動鏈輪22的帶動下,輸送鏈條21循環行進,在輸送鏈條21的前行段2101上,掛板12依次到達輸送鏈條21前行段2101上的送管工位221、袋體供給工位222、熱封工位223、灌裝工位224、封口工位225和退袋工位226,依次完成輸送鏈條21 前行段2101上的送管、袋體供給、熱封、灌裝、封口和退袋等工序;在送管工位221,掛板12 處於水平狀態,送管裝置3將吸管9送入掛板12的開口 10,吸管10便掛在掛板12上並沿豎直方向放置;接著由設於送管工位221與袋體供給工位222之間的第一限位塊13將掛板 12從水平狀態翻轉到豎直狀態,使吸管12沿水平方向放置,隨後由掛板卡槽15對掛板12 進行限位,確保在袋體供給工序和熱封工序中掛板12保持豎直狀態;然後袋體供給裝置4 將袋體送到與吸管9對應的位置,並由熱封裝置5立即進行熱封,使袋體與吸管9連接,製成包裝袋17 ;然後掛板12離開掛板卡槽15,由設於熱封工位223與灌裝工位2M之間的第二限位塊14將掛板12從豎直狀態翻轉到水平狀態,使吸管9及袋體沿豎直方向放置,吸管 9開口朝上;接著由灌裝裝置6包裝袋17進行灌裝;在灌裝完畢之後,在封口工位225,封口裝置7對吸管9進行封口 ;當裝有物料的包裝袋17到達退袋工位2 時,退袋裝置8將裝有物料的包裝袋17從掛板12上取下,完成輸送鏈條21前行段2101上的制袋、灌裝、封口等工序;在輸送鏈條21的前行段2101上的退袋工序完成之後,空的掛板12處於水平狀態並隨輸送鏈條21的行進,進入輸送鏈條21的回傳段2102,依次到達輸送鏈條21回傳段 2102上的送管工位221、袋體供給工位222、熱封工位223、灌裝工位224、封口工位225和退袋工位226,依次完成輸送鏈條21回傳段2102上的送管、袋體供給、熱封、灌裝、封口和退袋等工序,輸送鏈條21回傳段2102上的送管、袋體供給、熱封、灌裝、封口和退袋等工序均與輸送鏈條21前行段2101相同;在輸送鏈條21的回傳段2102上的退袋工序完成之後,空的掛板12處於水平狀態並繼續行進至輸送鏈條21前行段2101上的送管工位,接著進行下一輪制袋、灌裝、封口等工序,如此循環。各工序的具體過程如下(1)送管裝置3的工作原理振動盤32不停振動,對振動盤32中的吸管9進行整理,調整吸管9的位置,並將吸管9持續輸送至出管口 36 ;隨後吸管9從出管口 36移出振動盤32,並進入到送管導軌 33上,送管導軌33上的吸管9朝向一致(吸嘴段朝上而連接段朝下);送管導軌33上的吸管9在重力作用下,自送管導軌後端331向送管導軌前端332滑動,到達直線形送管導軌段 333 ;在主驅動機構的驅動下,輸送鏈條21行進並帶動掛板12 —起行進;同時在推管氣缸34的驅動下,單向爪312推動直線形送管導軌段333上的吸管9,使吸管9沿直線形送管導軌段333自後至前移動,送管導軌33最前端的吸管處於送管導軌33和推管導軌35的連接部317 ;當掛板12到達與上述連接部317對應的位置時,掛板12上的開口 10被推管導軌35的內側壁351擋住,撥管部311則與吸管9接觸;隨後掛板12繼續向前移動(掛板 12移動時處於推管導軌35上方),將送管導軌33最前端的吸管9送入推管導軌35中,並帶動吸管9沿推管導軌35移動;吸管9沿推管導軌35移動的過程中,在推管導軌35的外側壁352的作用下,吸管9逐漸向開口 10插入;吸管9離開推管導軌35時,吸管9已被完全送入開口 10中,吸管9掛在掛板12上;當掛板12將送管導軌13最前端的吸管9送入推管導軌35中並帶動其沿推管導軌 35移動時,在單向爪312的推動下,下一個吸管9與撥管部311的側邊接觸並相對滑動,被平穩地送入上述連接部317 ;當掛板12越過與上述連接部317對應的位置之後,單向爪312 將送管導軌33上的下一個吸管9送到連接部317,下一個掛板12到達與上述連接部317對應的位置,接著進行下一個吸管9的送管操作。推管氣缸34及單向爪312的工作方式為當推管氣缸34的活塞杆342向後收縮時,連接板313及單向爪312向後移動,由於單向爪312碰到吸管9時能夠向前擺動,因此吸管9不會阻礙單連接板313及向爪312的移動;而當推管氣缸34的活塞杆342向前伸出時,單向爪312的下端插入某個吸管9的物料通孔391中並向後擺動,當單向爪312的後側與連接板313下端接觸時,由於連接板313下端的阻擋,使得單向爪312不能再向後擺動, 此時,單向爪312在推管氣缸34的驅動下,推動直線形送管導軌段333上位於單向爪312 前方的吸管9沿直線形送管導軌段333自後至前移動。推管氣缸34的活塞杆342每次動作可推送多個吸管9,將多個吸管9逐個推送至送管導軌33和推管導軌35的連接部317 ;推管氣缸34的活塞杆342在一次向前伸出的過程中,推管氣缸34的活塞杆342的行程決定了其推動的吸管9所能前進的距離,由此決定了推管氣缸34的活塞杆342在一次向前伸出的過程中推送至上述連接部317的吸管9的數量。假定相鄰兩吸管9在送管導軌33方向上的中心距為L,推管氣缸34的活塞杆342的行程為L的N倍,則推管氣缸34的活塞杆342在一次向前伸出的過程中能夠將N個吸管9 推送至上述連接部317 ;本實施例中,輸送鏈條21按步進方式運行,輸送鏈條21每前進一次,有N個掛板12越過上述連接部317,相應的,推管氣缸34的活塞杆342動作一次,將N 個吸管9推送至上述連接部317,這樣,送管裝置每完成一個動作循環,能夠向傳送裝置輸送N個吸管9,適合N路並排同時制袋的情況。[0092](2)當掛板12到達第一限位塊13時,掛板12在隨輸送鏈條21行進的過程中,掛板12的下表面與第一導向曲面131保持接觸,因此,掛板12在行進過程中的位置便由第一導向曲面131確定;隨著輸送鏈條21的行進,掛板12沿著第一導向曲面131前行,第一導向曲面131對掛板12施加抬升力及朝向輸送鏈條21的推力,掛板12逐漸向上翻轉,直至掛板12處於豎直狀態;掛板12翻轉至豎直狀態後,掛板12的外側處於掛板12的最上端,掛板12在離開第一限位塊13的同時,掛板12的外側即插入到掛板卡槽15中;隨著輸送鏈條21的行進, 掛板12沿掛板卡槽15行進並且保持豎直狀態,這樣,由掛板卡槽15對掛板12進行限位, 確保在袋體供給工序和熱封工序中掛板12保持豎直狀態。(3)袋體供給裝置4的工作原理(3-1)儲袋機構推袋板44和袋體撥叉46交替推動儲袋盒42中的袋體向出袋口 43移動;首先,推袋無杆氣缸45驅動滑塊451及推袋板44向前移動,並往前推袋;當推袋板44前行至設定位置時,儲袋盒42中存有少量袋體,此時袋體撥叉升降氣缸49的活塞杆 492伸出,使升降座48上升,袋體撥叉46的上端插入到儲袋盒42的腔體中,隨後袋體撥叉平移氣缸47的活塞杆472伸出,使袋體撥叉46前進,往前推袋;隨後推袋無杆氣缸45的滑塊451及推袋板44向後移動,並報警提示少袋;操作人員向儲袋盒42裝滿袋體後,按復位開關,推袋無杆氣缸45的滑塊451及推袋板44向前移動並往前推袋;隨後袋體撥叉升降氣缸49的活塞杆492回縮,使升降座48下降,袋體撥叉46退出儲袋盒42的腔體,隨後袋體撥叉平移氣缸47的活塞杆472回縮,使袋體撥叉46復位;如此循環。(3-2)取放袋機構在擺動氣缸416的驅動下,吸袋裝置能夠在吸袋位置(即與儲袋盒42的出袋口 43相對應的位置)和放袋位置(即與袋體輸送機構相對應的位置)這兩個位置之間往復切換,並在伸縮氣缸415的配合下,完成吸袋、放袋工作,從而將袋體從儲袋機構轉移到袋體輸送機構上,具體過程如下首先,擺動氣缸416動作,帶動轉軸414轉動,伸縮氣缸415、吸盤座413和真空吸盤412也隨著向上轉動,真空吸盤412位置與儲袋盒 42的出袋口 43相對應,然後伸縮氣缸415的活塞杆4152伸出,真空吸盤412將最前端的袋體吸住;隨後伸縮氣缸415的活塞杆4152收縮,真空吸盤412拉住最前端的袋體,袋體略有變形而被取出,儲袋盒42中的其餘袋體向前移動;接著擺動氣缸416反向動作(即回位), 帶動轉軸414轉動,伸縮氣缸415、吸盤座413和真空吸盤412也隨著向下轉動,真空吸盤 412的位置與袋體輸送機構相對應(真空吸盤412的位置與輸袋導軌對的後端相對應),即真空吸盤412和袋體均處於袋體輸送機構的上方(真空吸盤412和袋體均處於輸袋導軌對後端的上方);接著真空吸盤412釋放袋體,袋體便處於袋體輸送機構上(袋體處於輸袋導軌對後端上),完成一次取袋、放袋的過程。(3-3)袋體輸送機構工作時,取放袋機構將袋體放置到輸袋導軌對後端之後,撥袋氣缸418的活塞杆4182收縮,驅動撥袋板417沿輸袋導軌419對自後至前移動,撥袋板 417的撥袋部420與袋體後端接觸並推動袋體沿輸袋導軌對自後至前移動,將袋體送至與開袋口機構相對應的位置;隨後撥袋氣缸418的活塞杆4182伸出,驅動撥袋板417沿輸袋導軌對向後移動並復位,準備輸送下一個袋體。(3-4)開袋口機構袋體輸送機構將袋體輸送至開袋口機構後,左抓爪氣缸4 的上氣動爪4292和下氣動爪4293合攏,同時右抓爪氣缸430的上氣動爪4302和下氣動爪4303合攏,此時上吸盤安裝板432帶動上吸盤431向下移動,上吸盤431吸住袋體上側的外壁,同時下吸盤安裝板434帶動下吸盤433向上移動,下吸盤433吸住袋體下側的外壁;隨後左抓爪氣缸429的上氣動爪4292和下氣動爪4293張開,同時右抓爪氣缸430的上氣動爪4302和下氣動爪4303張開,此時上吸盤安裝板432帶動上吸盤431向上移動,同時下吸盤安裝板434帶動下吸盤433向下移動,上吸盤431和下吸盤433分別吸住袋體上、下側的外壁,並將袋體的袋口張開,完成一次張開袋體袋口的過程。(3-5)袋體餵入機構開袋口機構將袋體的袋口張開後,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425 的活塞杆4252伸出,第二橫杆428、移動座導杆427、移動座424、開袋口機構及袋口張開的袋體一起朝向輸送鏈條移動,袋體的袋口套在位於輸送鏈條上的吸管的連接段上;隨後由熱封裝置將吸管的連接段與袋體的袋口連接,同時上吸盤431和下吸盤433釋放袋體;接著移動座位置切換氣缸425的活塞杆4252收縮,使第二橫杆428、移動座導杆427、移動座 424和開袋口機構復位,開袋口機構準備進行下一次張開袋體袋口,袋體餵入機構準備進行下一次將袋體袋口套在吸管的連接段上的操作。(4)熱封裝置5的工作原理熱封裝置工作時,四對(8個)點封氣缸56的活塞杆同時伸出,四個點封頭52壓合,完成對吸管9的點封,將吸管9固定到袋體的袋口上;然後,四對(8個)點封氣缸56的活塞杆同時縮回,四個點封頭52張開,袋體被傳送到與四個熱封頭53對應的位置,四對(8 個)熱封氣缸57的活塞杆同時伸出,四個熱封頭53壓合,完成袋體袋口的第一次熱封;隨後,四對(8個)熱封氣缸57的活塞杆同時縮回,四個熱封頭53張開,袋體被傳送到與四個第二熱封頭M對應的位置,四對(8個)第二熱封氣缸58的活塞杆同時伸出,四個第二熱封頭M壓合,完成袋體袋口的第二次熱封;然後,四對(8個)第二熱封氣缸58的活塞杆同時縮回,四個第二熱封頭M張開,袋體被傳送到與四個冷封頭55對應的位置,四對(8個) 冷封氣缸59的活塞杆同時伸出,四個冷封頭55壓合,完成冷封,然後,四對(8個)冷封氣缸59的活塞杆同時縮回,四個冷封頭55張開,得到包裝袋17,隨後包裝袋17被移出熱封裝置5。(5)從熱封裝置5送出的包裝袋17及掛板12到達第二限位塊14時,在重力作用下,使掛板12有向下翻轉的趨勢,掛板12在隨輸送鏈條21行進的過程中,掛板12的下表面與第二限位邊線141保持接觸,因此,掛板12在行進過程中的位置便由第二限位邊線141 確定;隨著輸送鏈條21的行進,掛板12沿著第二限位邊線141前行,第二限位邊線141對掛板施加支撐力,掛板12逐漸向下翻轉並且其外側(即遠離輸送鏈條21的一側)不斷降低,直至掛板12處於水平狀態。(6)灌裝裝置6中,由灌裝氣缸61、定量泵62、進液閥63、出液閥64和升降氣缸 619配合,完成物料灌裝。(7)封口裝置7中,由理蓋裝置71整理蓋子並將蓋子送至放蓋裝置72,放蓋裝置 72將蓋子放到吸管9上,然後由旋蓋裝置73將蓋子旋緊,完成封口。(8)退袋當掛板12將包裝袋17輸送至與退袋板16起始端對應的位置時,包裝袋 12的吸管9處於退袋板16的外側,吸管9與退袋導引面161接觸;隨後掛板12及包裝袋 17隨輸送鏈條21行進,吸管9沿退袋導引面161移動,此時退袋導引面161對吸管9施加一個向外的推力,將吸管9逐漸從掛板12上的開口 10推出;當掛板12越過退袋板16時,
21吸管9完全從掛板12上的開口 10退出,包裝袋17退出輸送鏈條21並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在其它實施方案中,第一翻轉機構包括第一限位塊,第一限位塊具有第一限位邊線,第一限位邊線與掛板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一限位邊線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逐漸向輸送鏈條靠攏並且逐漸升高。當掛板到達第一翻轉機構時,在重力作用下,掛板在隨輸送鏈條行進的過程中,掛板的下表面與第一限位邊線保持接觸,因此,掛板在行進過程中的位置便由第一限位邊線確定;隨著輸送鏈條的行進,掛板沿著第一限位邊線前行,第一限位邊線對掛板施加抬升力及朝向輸送鏈條的推力,掛板逐漸向上翻轉並且其外側(即遠離輸送鏈條的一側)不斷被抬高,直至掛板處於豎直狀態。自送管裝置送出的掛板處於水平狀態,為了將掛板從水平狀態翻轉到豎直狀態,第一限位邊線的起點和終點通常應滿足下述條件掛板到達第一限位塊的起始端時,掛板的下表面位於第一限位邊線的起點之上;掛板到達第一限位塊的末端時,第一限位邊線的終點與輸送鏈條之間的間隙僅能允許掛板以豎直狀態通過,此時掛板位於第一限位邊線終點的內側,掛板下表面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為一條線,第一限位邊線終點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落在該線上。通過上述第一限位塊,配合相互鉸接的掛板與輸送鏈條,能夠使掛板從水平狀態翻轉為豎直狀態,結構簡單,且運行可罪。在其它實施方案中,上述第二翻轉機構包括第二限位塊,第二限位塊具有第二導向曲面,第二導向曲面與掛板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二導向曲面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從朝向輸送鏈條的豎直面逐漸扭轉為朝上的水平面。從熱封裝置送出的包裝袋及掛板在重力作用下,使掛板有向下翻轉的趨勢,掛板在隨輸送鏈條行進的過程中,掛板的下表面與第二導向曲面保持接觸,因此,掛板在行進過程中的位置便由第二導向曲面確定;隨著輸送鏈條的行進,掛板沿著第二導向曲面前行,第二導向曲面對掛板施加支撐力,掛板逐漸向下翻轉並且其外側(即遠離輸送鏈條的一側)不斷降低,直至掛板處於水平狀態。由於掛板在向上翻轉的過程中,掛板與第二限位塊通過面進行接觸,因此第二限位塊能夠更好支撐掛板。 通過上述第二限位塊,配合相互鉸接的掛板與輸送鏈條,依靠重力對包裝袋及掛板的作用, 能夠使掛板從豎直狀態翻轉為水平狀態,結構簡單,且運行可靠。
權利要求1.一種封管制袋灌裝機,包括機架、兩個送管裝置、兩個袋體供給裝置、兩個熱封裝置、 兩個灌裝裝置、兩個封口裝置、兩個退袋裝置和一個傳送裝置,兩個送管裝置、兩個袋體供給裝置、兩個熱封裝置、兩個灌裝裝置、兩個封口裝置和兩個退袋裝置均設置在機架上;傳送裝置包括輸送鏈條、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主驅動機構,其中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主驅動機構均安裝在機架上,輸送鏈條安裝在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上,主動鏈輪與主驅動機構傳動連接,輸送鏈條上等間距安裝有多個掛板,掛板上設有能夠容納吸管的開口,其特徵是所述掛板的一側與輸送鏈條鉸接;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輸送鏈條的前行段和回傳段上均依次具有送管工位、袋體供給工位、熱封工位、灌裝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其中的一個送管裝置、一個袋體供給裝置、一個熱封裝置、一個灌裝裝置、一個封口裝置和一個退袋裝置分別與輸送鏈條的前行段上的送管工位、袋體供給工位、熱封工位、灌裝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位置相對應,另外的一個送管裝置、一個袋體供給裝置、一個熱封裝置、 一個灌裝裝置、一個封口裝置和一個退袋裝置分別與輸送鏈條的回傳段上的送管工位、袋體供給工位、熱封工位、灌裝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位置相對應;所述送管工位與袋體供給工位之間設有能夠將掛板從水平狀態翻轉到豎直狀態的第一翻轉機構;所述熱封工位與灌裝工位之間設有能夠將掛板從豎直狀態翻轉到水平狀態的第二翻轉機構;第一翻轉機構與第二翻轉機構之間設有能夠使掛板保持豎直狀態的掛板卡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管制袋灌裝機,其特徵是所述第一翻轉機構包括第一限位塊,第一限位塊具有第一限位邊線,第一限位邊線與掛板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一限位邊線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逐漸向輸送鏈條靠攏並且逐漸升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管制袋灌裝機,其特徵是所述第一翻轉機構包括第一限位塊,第一限位塊具有第一導向曲面,第一導向曲面與掛板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一導向曲面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從朝上的水平面逐漸扭轉為朝向輸送鏈條的豎直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管制袋灌裝機,其特徵是所述第二翻轉機構包括第二限位塊,第二限位塊具有第二限位邊線,第二限位邊線與掛板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二限位邊線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逐漸遠離輸送鏈條並且逐漸降低。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封管制袋灌裝機,其特徵是所述第二翻轉機構包括第二限位塊,第二限位塊具有第二導向曲面,第二導向曲面與掛板的下表面作接觸配合,第二導向曲面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從朝向輸送鏈條的豎直面逐漸扭轉為朝上的水平面。
6.根據權利要求1一 5任一項所述的封管制袋灌裝機,其特徵是所述送管裝置包括振動盤、送管導軌、推管氣缸和推管導軌,振動盤、送管導軌、推管氣缸和推管導軌均安裝在機架上;振動盤的出管口與送管導軌的後端連接,推管導軌與送管導軌的前端接續;推管導軌沿輸送鏈條的行進方向逐漸靠近輸送鏈條;送管導軌前部為直線形送管導軌段,推管氣缸設於送管導軌上方並且與所述直線形送管導軌段相平行,推管氣缸的活塞杆上設有能夠撥動所述直線形送管導軌段上的吸管的單向爪;掛板上的開口的後側向外延伸有一撥管部。
7.根據權利要求1一 5任一項所述的封管制袋灌裝機,其特徵是所述袋體供給裝置包括儲袋機構、取放袋機構、開袋口機構、袋體餵入機構、以及能夠接納來自取放袋機構的袋體並將袋體送至開袋口機構的袋體輸送機構;儲袋機構和取放袋機構安裝在機架上;袋體餵入機構包括移動座和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安裝在機架上,移動座位置切換機構的動力輸出端與移動座連接,開袋口機構安裝在移動座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封管制袋灌裝機,其特徵是所述儲袋機構包括儲袋盒和推袋機構;儲袋盒沿水平方向設置在機架上,儲袋盒的橫截面與袋體相匹配,儲袋盒的前端設有出袋口 ;推袋機構包括推袋板、推袋無杆氣缸、袋體撥叉、袋體撥叉平移氣缸、升降座和袋體撥叉升降氣缸;推袋板設於儲袋盒內,推袋無杆氣缸安裝在機架上,推袋無杆氣缸的滑塊與推袋板連接;袋體撥叉升降氣缸沿豎直方向設置,袋體撥叉升降氣缸的缸體安裝在機架上,升降座與袋體撥叉升降氣缸的活塞杆連接;袋體撥叉平移氣缸與推袋無杆氣缸相平行, 袋體撥叉平移氣缸的缸體安裝在升降座上,袋體撥叉與袋體撥叉平移氣缸的活塞杆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封管制袋灌裝機,其特徵是所述袋體輸送機構包括輸袋導軌對、撥袋板和撥袋氣缸;輸袋導軌對包括兩個相互平行的輸袋導軌,輸袋導軌安裝在機架上;撥袋板具有撥袋部,撥袋部處於輸袋導軌對的兩條輸袋導軌之間;撥袋氣缸與輸袋導軌對相平行,撥袋氣缸的缸體安裝在機架上,撥袋氣缸的活塞杆與撥袋板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封管制袋灌裝機,其特徵是所述開袋口機構包括左抓爪氣缸、右抓爪氣缸、上吸盤、上吸盤安裝板、下吸盤和下吸盤安裝板;左抓爪氣缸的缸體和右抓爪氣缸的缸體均安裝在移動座上,左抓爪氣缸設於移動座的左側,右抓爪氣缸設於移動座的右側;上吸盤安裝板左端與左抓爪氣缸的上氣動爪連接、右端與右抓爪氣缸的上氣動爪連接,下吸盤安裝板左端與左抓爪氣缸的下氣動爪連接、右端與右抓爪氣缸的下氣動爪連接;上吸盤安裝在上吸盤安裝板上,下吸盤安裝在下吸盤安裝板上,並且上吸盤與下吸盤位置相對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封管制袋灌裝機,包括機架、兩個送管裝置、兩個袋體供給裝置、兩個熱封裝置、兩個灌裝裝置、兩個封口裝置、兩個退袋裝置和傳送裝置;傳送裝置包括輸送鏈條,輸送鏈條上等間距安裝有多個掛板,掛板上設有開口,其特徵是所述掛板的一側與輸送鏈條鉸接;輸送鏈條的前行段和回傳段均依次具有送管工位、袋體供給工位、熱封工位、灌裝工位、封口工位和退袋工位,上述裝置設置在相應的工位上,送管工位與袋體供給工位之間設有第一翻轉機構,熱封工位與灌裝工位之間設有第二翻轉機構,第一翻轉機構與第二翻轉機構之間設有能夠使掛板保持豎直狀態的掛板卡槽。本實用新型集制袋、灌裝於一體,結構緊湊,佔用空間小,故障率低。
文檔編號B65B51/10GK202080447SQ201120111128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5日
發明者李嶽雲, 李彥民 申請人:廣東粵東機械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