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芝麻新品種栽培方法與流程
2023-06-19 08:42:3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芝麻新品種栽培方法,屬於芝麻新品種栽培方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芝麻又稱油麻,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及鐵、鈣、芝麻酚類等物質,營養豐富,香氣濃鬱,是製作糕點及特色食品不可缺少的配料,芝麻油更是不可多得的上等食用油。芝麻是喜溫作物,7月份是芝麻秋播最佳時期,芝麻適宜在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塊栽培,全生育期一般在85~95天,畝產量80-100公斤。芝麻種子有黑白兩種,黑芝麻產量比白芝麻高,但含油量不及白芝麻。目前種植的芝麻品種主要有:東芝8號、東芝10號,兩品種均為白芝麻,一般畝產80公斤上下,高產的可達100公斤以上,全生育期均為90天左右,以上兩品種由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雜交選育而成,還有本地農家品種黑芝麻,種子色澤烏黑光亮、香氣濃,一般畝產100公斤上下,全生育期95天左右。芝麻應與大豆、玉米、花生進行輪作,不能連茬,以利減輕病害。
芝麻(學名:Sesamum indicum)胡麻科,是胡麻的籽種。雖然它的近親在非洲出現,但品種的自然起源仍然是未知的,它遍布世界上的熱帶地區,芝麻是我國四大食用油料作物的佼佼者,是我國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芝麻產品具較高的應用價值,它的種子含油量高達61%。例如:芝麻新品種東芝1號具有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等優良特性,但是,往往由於栽培方法不正確、管理不恰當而導致芝麻減產或者質量不達標的情況產生,以及產出的芝麻達不到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等優良性,這樣可能就帶來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為此,需要改進一種新的種植栽培方法,能夠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正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芝麻新品種栽培方法,本方法改變傳統栽培方法,步驟清晰、簡單,提高了芝麻的產量,且提高了芝麻的抗病、抗倒、耐旱、耐漬性,進而增加了收益,滿足實際栽培需要。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芝麻新品種栽培方法,該栽培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選地與整地
A、選地與輪作:選擇傾坡沙性土地,在種植之前要注意茬口的選擇,芝麻要與玉米、高粱、穀子、大豆等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B、整地技術:種植芝麻的土地要實施深翻,清楚殘茬,打碎坷垃,使耕層土壤上松下實,最後進行精細整畦,畦溝寬33 cm,畦高20cm,畦寬1~1.2m,畦寬適當,便於管理;
步驟(2)選種與播種
A、選用良種:選用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等純度高、籽粒飽滿、發芽率高、無病蟲害的優良東芝1號品種;
B、播種時期與播種技術:播種的最佳時間為 5 月10日-5月20日,氣溫在16-22℃,土壤溫度為17-21℃;在畦面挖淺溝,溝距(也是行距)33 cm,芝麻播種採取條播,每畝播種量掌握在0.6-0.8kg,為使其播種均勻,芝麻種子裡應該添加炒熟的穀子或可與少量幹細土拌勻,芝麻播種深度為2-3cm,播種後覆土輕壓;
步驟(3)化學除草
在播種後3天,畝用60%禾耐斯乳油60毫升,加水60kg稀釋後均勻噴布於畦面,可減少雜草的生長;
步驟(4)施肥與田間管理
A、科學施肥:要施足基肥,每畝施農家肥1200kg,在長出3~4真葉後,施1~2次人糞尿,開花結蒴期是芝麻生長最旺盛時期,也是需肥高峰期,每畝追施硫酸銨10~12kg,並用0.4%的磷酸二氫鉀與0.2%的硼砂混合溶液進行葉面噴施,5~7天噴一次,連噴2次;
B、田間管理:
a. 破除硬蓋:清除芝麻播種之後到出苗之前降雨形成的硬蓋;
b. 間苗定苗:當芝麻出現一對真葉時就需要進行第一次間苗,當芝麻出現3-6對真葉時需要進行定苗;
c. 澆水鋤劃:第一次在第一次間苗是進行,以淺鋤為主,第二次、第三次分別在定苗前後進行,後期需要控制雜草的生長發育,在高溫時出現萎蔫現象需要及時澆水;
d. 打尖斷花:在盛果期後,當主莖頂端葉節簇生,近乎停止生長時,選晴天上午摘除頂芽1-2cm;
步驟(5)病蟲害防治
芝麻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等;蟲害有蚜蟲、綠盲蝽象等,芝麻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幼根,芝麻炭疽病從出苗到成熟期均可發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噴霧,當蚜蟲與綠盲蝽象為害較重,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上下打透,在6月初蟲害時,隔7~10天,連噴了2~3次;
步驟(6)收穫:當芝麻葉片也碩果從綠色變為黃色、葉片脫落、植株下部1.2個蒴果開裂時,即可收穫。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實施效果如下:
本發明所述一種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芝麻新品種栽培方法,由於栽培土壤的選擇及播種之前對土壤的深處理,解決了土壤內含有的酸鹼有毒物及板結層,提高土壤溫度及其它有利條件,芝麻可以實時早播;由於對芝麻新品種東芝1號種子的篩選處理,提高種子內在的抗病、抗倒、耐旱、耐漬性能;該方法步驟清晰、簡單,提高了芝麻的產量及降低了栽培的經濟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內容。
實施例1
一種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芝麻新品種栽培方法,該栽培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選地與整地
A、選地與輪作:選擇傾坡沙性土地,在種植之前要注意茬口的選擇,芝麻要與玉米、高粱、穀子、大豆等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B、整地技術:種植芝麻的土地要實施深翻,清楚殘茬,打碎坷垃,使耕層土壤上松下實,最後進行精細整畦,畦溝寬33 cm,畦高20cm,畦寬1m,畦寬適當,便於管理;
步驟(2)選種與播種
A、選用良種:選用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等純度高、籽粒飽滿、發芽率高、無病蟲害的優良東芝1號品種;
B、播種時期與播種技術:播種的最佳時間為 5 月10日,氣溫在16℃,土壤溫度為17℃;在畦面挖淺溝,溝距(也是行距)33 cm,芝麻播種採取條播,每畝播種量掌握在0.6kg,為使其播種均勻,芝麻種子裡應該添加炒熟的穀子或可與少量幹細土拌勻,芝麻播種深度為2cm,播種後覆土輕壓;
步驟(3)化學除草
在播種後3天,畝用60%禾耐斯乳油60毫升,加水60kg稀釋後均勻噴布於畦面,可減少雜草的生長;
步驟(4)施肥與田間管理
A、科學施肥:要施足基肥,每畝施農家肥1200kg,在長出3~4真葉後,施1~2次人糞尿,開花結蒴期是芝麻生長最旺盛時期,也是需肥高峰期,每畝追施硫酸銨10kg,並用0.4%的磷酸二氫鉀與0.2%的硼砂混合溶液進行葉面噴施,5天噴一次,連噴2次;
B、田間管理:
a. 破除硬蓋:清除芝麻播種之後到出苗之前降雨形成的硬蓋;
b. 間苗定苗:當芝麻出現一對真葉時就需要進行第一次間苗,當芝麻出現3-6對真葉時需要進行定苗;
c. 澆水鋤劃:第一次在第一次間苗是進行,以淺鋤為主,第二次、第三次分別在定苗前後進行,後期需要控制雜草的生長發育,在高溫時出現萎蔫現象需要及時澆水;
d. 打尖斷花:在盛果期後,當主莖頂端葉節簇生,近乎停止生長時,選晴天上午摘除頂芽1cm;
步驟(5)病蟲害防治
芝麻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等;蟲害有蚜蟲、綠盲蝽象等,芝麻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幼根,芝麻炭疽病從出苗到成熟期均可發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噴霧,當蚜蟲與綠盲蝽象為害較重,用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上下打透,在6月初蟲害時,隔7天,連噴了2次;
步驟(6)收穫:當芝麻葉片也碩果從綠色變為黃色、葉片脫落、植株下部1.2個蒴果開裂時,即可收穫。
本發明由於栽培土壤的選擇及播種之前對土壤的深處理,解決了土壤內含有的酸鹼有毒物及板結層,提高土壤溫度及其它有利條件,芝麻可以實時早播;由於對芝麻新品種東芝1號種子的篩選處理,提高種子內在的抗病、抗倒、耐旱、耐漬性能;該方法步驟清晰、簡單,提高了芝麻的產量及降低了栽培的經濟成本。
實施例2
一種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芝麻新品種栽培方法,該栽培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選地與整地
A、選地與輪作:選擇傾坡沙性土地,在種植之前要注意茬口的選擇,芝麻要與玉米、高粱、穀子、大豆等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B、整地技術:種植芝麻的土地要實施深翻,清楚殘茬,打碎坷垃,使耕層土壤上松下實,最後進行精細整畦,畦溝寬33 cm,畦高20cm,畦寬1.1m,畦寬適當,便於管理;
步驟(2)選種與播種
A、選用良種:選用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等純度高、籽粒飽滿、發芽率高、無病蟲害的優良東芝1號品種;
B、播種時期與播種技術:播種的最佳時間為 5 月15日,氣溫在19℃,土壤溫度為19℃;在畦面挖淺溝,溝距(也是行距)33 cm,芝麻播種採取條播,每畝播種量掌握在0.7kg,為使其播種均勻,芝麻種子裡應該添加炒熟的穀子或可與少量幹細土拌勻,芝麻播種深度為2-3cm,播種後覆土輕壓;
步驟(3)化學除草
在播種後3天,畝用60%禾耐斯乳油60毫升,加水60kg稀釋後均勻噴布於畦面,可減少雜草的生長;
步驟(4)施肥與田間管理
A、科學施肥:要施足基肥,每畝施農家肥1200kg,在長出3~4真葉後,施1~2次人糞尿,開花結蒴期是芝麻生長最旺盛時期,也是需肥高峰期,每畝追施硫酸銨11kg,並用0.4%的磷酸二氫鉀與0.2%的硼砂混合溶液進行葉面噴施,6天噴一次,連噴2次;
B、田間管理:
a. 破除硬蓋:清除芝麻播種之後到出苗之前降雨形成的硬蓋;
b. 間苗定苗:當芝麻出現一對真葉時就需要進行第一次間苗,當芝麻出現3-6對真葉時需要進行定苗;
c. 澆水鋤劃:第一次在第一次間苗是進行,以淺鋤為主,第二次、第三次分別在定苗前後進行,後期需要控制雜草的生長發育,在高溫時出現萎蔫現象需要及時澆水;
d. 打尖斷花:在盛果期後,當主莖頂端葉節簇生,近乎停止生長時,選晴天上午摘除頂芽1.5cm;
步驟(5)病蟲害防治
芝麻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等;蟲害有蚜蟲、綠盲蝽象等,芝麻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幼根,芝麻炭疽病從出苗到成熟期均可發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噴霧,當蚜蟲與綠盲蝽象為害較重,用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液噴霧,上下打透,在6月初蟲害時,隔8-9天,連噴了2次;
步驟(6)收穫:當芝麻葉片也碩果從綠色變為黃色、葉片脫落、植株下部1.2個蒴果開裂時,即可收穫。
本發明由於栽培土壤的選擇及播種之前對土壤的深處理,解決了土壤內含有的酸鹼有毒物及板結層,提高土壤溫度及其它有利條件,芝麻可以實時早播;由於對芝麻新品種東芝1號種子的篩選處理,提高種子內在的抗病、抗倒、耐旱、耐漬性能;該方法步驟清晰、簡單,提高了芝麻的產量及降低了栽培的經濟成本。
實施例3
一種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芝麻新品種栽培方法,該栽培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選地與整地
A、選地與輪作:選擇傾坡沙性土地,在種植之前要注意茬口的選擇,芝麻要與玉米、高粱、穀子、大豆等作物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B、整地技術:種植芝麻的土地要實施深翻,清楚殘茬,打碎坷垃,使耕層土壤上松下實,最後進行精細整畦,畦溝寬33 cm,畦高20cm,畦寬1.2m,畦寬適當,便於管理;
步驟(2)選種與播種
A、選用良種:選用高產、抗病、抗倒、耐旱、耐漬等純度高、籽粒飽滿、發芽率高、無病蟲害的優良東芝1號品種;
B、播種時期與播種技術:播種的最佳時間為 5月20日,氣溫在22℃,土壤溫度為21℃;在畦面挖淺溝,溝距(也是行距)33 cm,芝麻播種採取條播,每畝播種量掌握在0.8kg,為使其播種均勻,芝麻種子裡應該添加炒熟的穀子或可與少量幹細土拌勻,芝麻播種深度為3cm,播種後覆土輕壓;
步驟(3)化學除草
在播種後3天,畝用60%禾耐斯乳油60毫升,加水60kg稀釋後均勻噴布於畦面,可減少雜草的生長;
步驟(4)施肥與田間管理
A、科學施肥:要施足基肥,每畝施農家肥1200kg,在長出3~4真葉後,施1~2次人糞尿,開花結蒴期是芝麻生長最旺盛時期,也是需肥高峰期,每畝追施硫酸銨10~12kg,並用0.4%的磷酸二氫鉀與0.2%的硼砂混合溶液進行葉面噴施,7天噴一次,連噴2次;
B、田間管理:
a. 破除硬蓋:清除芝麻播種之後到出苗之前降雨形成的硬蓋;
b. 間苗定苗:當芝麻出現一對真葉時就需要進行第一次間苗,當芝麻出現3-6對真葉時需要進行定苗;
c. 澆水鋤劃:第一次在第一次間苗是進行,以淺鋤為主,第二次、第三次分別在定苗前後進行,後期需要控制雜草的生長發育,在高溫時出現萎蔫現象需要及時澆水;
d. 打尖斷花:在盛果期後,當主莖頂端葉節簇生,近乎停止生長時,選晴天上午摘除頂芽2cm;
步驟(5)病蟲害防治
芝麻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等;蟲害有蚜蟲、綠盲蝽象等,芝麻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幼根,芝麻炭疽病從出苗到成熟期均可發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噴霧,當蚜蟲與綠盲蝽象為害較重,用40%水胺硫磷乳油2000倍液噴霧,上下打透,在6月初蟲害時,隔10天,連噴了3次;
步驟(6)收穫:當芝麻葉片也碩果從綠色變為黃色、葉片脫落、植株下部1.2個蒴果開裂時,即可收穫。
本發明由於栽培土壤的選擇及播種之前對土壤的深處理,解決了土壤內含有的酸鹼有毒物及板結層,提高土壤溫度及其它有利條件,芝麻可以實時早播;由於對芝麻新品種東芝1號種子的篩選處理,提高種子內在的抗病、抗倒、耐旱、耐漬性能;該方法步驟清晰、簡單,提高了芝麻的產量及降低了栽培的經濟成本。
附註:本發明栽培方法中各步驟中具體參數取值範圍可根據實際情況(可根據具體所需達到的芝麻的產量、抗病、抗倒、耐旱、耐漬性能等)設定。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所作的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具體實施僅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