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和及意思相近的字(古詩中難解的字)
2023-05-27 03:57:53 2
古文中和及意思相近的字?(一) 李白《秋浦歌》中「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古文中和及意思相近的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古文中和及意思相近的字
(一) 李白《秋浦歌》中「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個」:
「個」是象形字,象竹子的一半形,用以指稱竹子的數量。本義是「竹一枚」。後來泛指「沒有專用量詞的人或事物」。如「但願樽中酒醞滿,莫惜床頭百個錢。」此中的「個」就是量詞「個」。但在「緣愁似個長」中,「個」不是量詞,是在唐代以後新增添的一個義項――指示代詞:「這」或「那」。「緣愁似個長」應譯為:因為憂愁所以長得這般長。
另外「個」在「個小兒視瞻異常,無令宿衛」中則為「那個」。全語應譯為:那個小孩瞅著他相貌非凡,不要讓他作宮中的侍衛。意思是對這個孩子不放心,怕出事。
(二)杜甫《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夫」:
「夫」是象形字,甲骨文象頭上插簪的成人形。古代男子20歲行加冠禮,將頭髮束起來別上簪子表示已經成人。所以「夫」的本義是「丈夫」,是對男子的尊稱。如「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夫」即是(用「老夫子」指迂腐的讀書人,是後來的發展義)。而「岱宗夫如何」的「夫」與「丈夫」無關。它是被借作的代詞:「它」
用作第三人稱則相當於「他(它)們」。如「夫也不良,國人知之」的「夫」即指「他」。全語的意思是:他這個人心地不良,國中人都知道他
還表示近指,相當於「此」「這」。如「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夫」即是「此」。全語的意思是:這個人不說便罷,只要說一定說中
也表示遠指,相當於「那」「那個」。如「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的「夫」即是「那」。全語的意思是:那兩個人乃是魯國的社稷之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