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03:33:41 2
專利名稱::一種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材栽培
技術領域:
,尤其是一種針對川產道地藥材一川貝母在高原地區規模化栽培而發明的種子育苗技術。
背景技術:
:川貝母為百合科貝母屬植物,為名貴中藥材,以鱗莖入藥,具有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也是多種中成藥的主要原料,亦是四川的道地藥材。該藥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歷版收載川貝母藥材基源植物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貝母(F.unibracteataHsiaoerK.C.Hsia)、甘肅貝母(F.przewalskiiMaxim)或梭砂貝母(F.delavayiFranch)。川貝母主要分布於我國青藏高原東南緣,四川西部、雲南迪慶州、麗江地區;甘肅隴南地區、西藏東北部及南部及青海局部。四川是川貝母的道地產區,優質川貝母主要分布於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自治州,海拔為3500-4500m高山高原地帶,該區氣候寒冷,以藏族等少數民族為主,經濟落後,藏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放牧和中藥材。川貝母的經濟價值較高,是當地牧民的重要收入,由於社會需求量大,而野生川貝母需要4~5年才能採挖,資源的消耗速度和資源的生長速度極不相稱,川貝母藥材價格不斷上漲,更加刺激川貝母資源的挖掘,直接導致地表植被破壞,在高寒地區缺乏水熱的條件下,破壞後的生態系統恢復極為困難,同時也造成川貝母生物資源的迅速減少和遺傳多樣性的喪失。川貝母人工栽培可解決上述問題,能滿足社會對川貝母藥材的需求,有利保護野生資源、是實現該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而種苗繁殖是人工栽培的關鍵環節之一。有關貝母的發明專利(申請)主要包括(1)貝母的種收床(中國專利號98239361.X):公開了一種由肥料層、下塑料網層、薄土層、貝母種層、土層、上塑料層、厚土層組成的貝母的種收床,主要是針對產於北方的平貝母的育苗床;(2)川貝母及川貝母的栽培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200610172189.8):主要是對川貝母的栽培方法作了詳細闡述,包括栽種地、栽種才莫式、種植方法、藥材的採收等,將川貝母與其它植物間隔栽培。(3)貝母種子的人工育苗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85108314):公開了一種貝母種子的人工育苗技術、各培育步驟所需要的最適培育條件及處理方法,主要集中在種子的處理催芽方面;但是未指明是那些種類貝母、及適用區域等。(4)處理川貝母秋播種子的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200610172188.3):公開了一種在秋天直接播種在田地裡層積種子的方法。(5)—種川貝母的春播種子處理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200610020864.5):公開了一種在冬天對種子進行層積處理使其發育成熟,在春天再進行大田播種的一種方法。(6)—種川貝母在一年內完成兩個生長周期的栽培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200810103298.3):川貝母在一年內完成兩個生長周期的栽培方法,包括川貝母種子採收、後熟處理、播種及管理等;(7)—種川貝母的育秧盤或育秧袋式有性繁殖栽培方法(中國專利申請號200810103294.5):是一種川貝母的有性繁殖栽培方法,它是採用育秧盤或育秧袋式栽培方法,播種季節可採取秋播與春播,並通過合理密植、育秧盤或育秧袋式栽培、集中多層疊放等方法實現川貝母在幼苗期的快速高效率繁育。上述技術和方法涉及了貝母的栽培與繁育,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川貝母的生產水平。但是從川貝母的生產實踐而言,川貝母為多年生宿根植物,以地下鱗莖為收穫目的,其生活環境為高原地帶,海拔高,氣候惡劣,年生長期短,培育期長,在自然條件下從種子萌發到形成商品貝母需要5年以上,在栽培條件下也要4年。據調查,在野生環境中,種子的出苗率低,且極易受到春季水雪危害死亡,或被動物取食,到秋季保存率不到5%,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可達到20%~40%。種子出苗後保存率低是野生川貝母資源日漸減少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約川貝母生產的關鍵環節。要實現川貝母的規模化人工培育,需要大量的優質種苗,而在高原進行保護地育苗,是獲得大量優質川貝母種苗的主要途徑。而現有技術中,尚沒有在高原進行保護地育苗栽培繁育川貝母的相關報導。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在氣候惡劣的高原進行保護地育苗,針對川貝母種子在萌發和生長過程中,個體細小(僅有一片葉,大小與一根縫衣針相似)、生命較脆弱、高原的極端天氣(春夏季冰雪、冰雹)以及野物對其傷害很大、幼苗保存率低的現實情況,在產地創造適度可控的環境條件進行育苗,即保護地育苗。重點解決的問題從種子播種一倒苗的全過程進行有效控制,解決生育期內的極端天氣對川貝母種子苗生長的傷害,創造適宜川貝母種子苗生長的條件,提高種子苗的保存率,最終提供大量的、生長健壯的、質量可控的種子苗(l齡鱗莖),解決規4莫化生產所需的標準化種苗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主要包括育苗地選擇、設施建設(包括大棚或中棚、育苗床、育苗架、育苗盤等的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種子選擇、播種、管理、出圃等環節,具體操作可如下(1)、育苗地選才奪於高原風大,育苗地要選在背風處,如房屋附近或防風林帶旁;還要設計排水系統。(2)、設施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主要設施建設包括大棚(如塑料大棚,日光溫室)或中棚建設、育苗床建設、育苗架及育苗盤建設;本步驟還包括育苗基質準備等。可分別按照下述方法進行大棚建設寬3.5~6.Oni,長30~40m;拱高1.8-2.4m;兩個大棚之間間距4060cm;可採用鋼架大棚或竹木結構大棚,無論用那種大棚,棚膜必須是能夠耐高原的強紫外線和低溫條件的材料;棚內根據地勢條件設置苗床數。中棚建設寬1.2~1.5m,長20~30m,拱高60~80cm,拱間距50~60cm,兩個中棚之間間距25~40cm;竹木結構或鋼架結構;棚膜可採用能夠耐強紫外7線和低溫條件的材料或普通膜;棚內根據地勢條件設置苗床數。無論大棚或中棚,兩棚之間要有排水溝。大棚或中棚上方都要安置遮陽網,以遮光率為45~55%的黑色遮陽網為佳。苗床建設苗床寬(內徑)100~120cm,長度根據大棚或中棚長度而定,床邊可用磚或其它材料(如石塊等)砌築而成,床深1830cm,其下鋪設卵石,卵石厚度510cm,卵石上再鋪設育苗基質,育苗基質厚度820cm;各苗床間距30~40cm。育苗架及育苗盤建設可採用34層的多層式育苗架,以鋼架或竹木為材料,架長1.5~2.0era,寬50~55cm,,層間距35~40cm;架上放置育苗盤;育苗盤可為平盤或穴盤,平盤長x寬x高-5055x2835x810cm,穴盤長寬與平盤相同,育苗孔規格為4~6x8~12(4~6列,每列812穴)。育苗基質準備可採用腐熟的牛糞+園土,體積比例為1~2:1;也可直接採用腐熟的牛糞。(3)、種子選擇選擇形狀為倒卵狀三角形、呈明亮的黃褐色、幹粒重1.4g-2.0g的川貝母種子,播種前先進行後熟處理(後熟處理可按如下操作在種子採收後,立即用牛糞或河沙或細土混合,按照牛糞或河沙或細土種子體積比=2~5:1進行,保持一定溼度,處理至播種前取出。溼度保持方法以手握牛糞或河沙或細土,鬆開後,牛糞或河沙或細土能自然散開為度;隨時檢查,發現千後立即灑水,始終保持這種狀態;),可使萌發率達75%以上。本步驟"種子選擇"可在上述步驟(1)"育苗地選擇"和(2)"設施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之前或者之後或者之間任意時候進行。(4)、播種播種時間春季3月;可採用育苗床播種或育苗盤播種。育苗床播種採用溝播,溝距810cm,每溝播種1S0290粒左右;穴盤按10~13粒/穴點播;平盤按2285-2971粒/ra2;播後覆蓋育苗基質,厚度為0.4~0.8cni。8播種後用50%甲基託布津(曱基硫菌靈)兌水600~900倍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兌水600900倍噴灑,以基質澆透,表面不露出種子為度。(5)、管理管理要點為光、溫、水協調,在三個因子中,其重要性依次為溫度、水分、光照。溫度是首要限制因子,川貝母幼苗不耐高溫,溫度過高會導致幼苗生長障礙,嚴重時死亡;其次是水分,水分過多過少都會導致幼苗生長不良,鱗莖發育不整齊。日常管理川貝母幼苗生長需要適宜遮蔭和溫度,遮光率為45~55°/。較好(通過在棚上方安置遮陽網實現),棚內溫度以15~2(TC為宜,不超過25。C,午間陽光照射使棚內溫度急劇升高,要隨時注意揭開棚膜通風。基質水分管理以半乾半溼為宜,以3cm深度的基質顏色變淺、發乾即可免水。排水夏季雨後要檢查棚間、四周的排水溝,保持主、次排水溝暢通,育苗區不得有積水。防病當幼苗出土0.8~1.2cra,用上述藥劑和濃度(50%甲基託布津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兌水600900倍),噴灑23次,間隔1015天。平時注意揭膜通風,保持土表乾燥可減少病害發生。施肥肥料以氮磷鉀的混合溶液噴灑,隨免水施入,間隔10~15天施肥一次;氮磷鐘的混合溶液可優選為尿素1%~3%(質量百分比濃度,下同)和磷酸二氮鍾0.3%~0.5%的混合溶液。(6)、出圃8月中下旬,葉片發黃倒苗後,即可採挖出圃。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採用本發明技術進行川貝母種子的高原保護地育苗,可有效提高川貝母的出苗率、出苗整齊度、存活率、秋季鱗莖率和返苗率(次年出苗率)等。保護地育苗的出苗率是露地育苗的2.19倍,是大田直播的4.44倍;保護地育苗的鱗莖率是露地育苗的4.28倍,是大田直播的7.48倍。保護地育苗出苗最早,出苗率最高,為86.6%,^c季鱗莖率最高,為62.1。/。,露地育苗次之,大9田最差。保護地育苗由於棚膜和遮陽網的保護作用,幼苗生長良好,而露地育苗由於受到外界的雨、雪等影響,出苗率下降,大田更是受到土壤、雜草、昆蟲取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出苗率很低,不到20%,秋季鱗莖率低,不到10%。莖率低的"廣種薄收"現象,大大提高川貝母的繁殖係數,培育的種苗生長整齊,健壯,達到標準化操作,可大規模提供川貝母優質種苗;即可解決川貝母人工栽培中的主要制約瓶頸一—大規模提供優質種苗的問題。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範圍僅限於下述實施例。實施例1發明人於2006年2008年期間,連續3年,在四川省康定縣新都橋鎮(恩威高原中藥材野生撫育基地有限公司的川貝母基地,海拔3500m),進行了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試驗研究,主要研究情況如下1研究內容研究材料為川貝母種子,採用春季播種;主要研究內容包括3項大田直播、露地育苗與保護地育苗比較研究;不同育苗基質研究;不同育苗方法(育苗床和育苗盤)研究。1.1大田直播、露地育苗與保護地育苗比較研究採用大田直播、露地苗床和塑料拱棚(中棚),基質為混合土,採用溝播,每溝播種200粒,每小區3溝,重複4次。苗床和拱棚規格見後面研究方法中的實施方法與步驟。1.2不同育苗基質研究採用拱棚育苗(中棚)。設計育苗基質有河沙、園土、牛糞+園土,園土為就地取土,牛糞為當地藏民家牛糞,由於藏民養殖習慣不同於內地,牛糞實際上是牛糞和土壤的混合物,收購的牛糞堆漚一年以上。採用溝播,每溝播種200粒,3溝為1個小區,重複4次。101.3不同育苗方法(育苗床和育苗盤)研究。採用塑料大棚。育苗床採用溝播,方法同上,育苗盤為穴盤,採用育苗架,放置育苗盤為單層和2層。1研究方法從播種到倒苗進行定期觀察,重點是出苗時間、出苗率、鱗莖數和鱗莖重,數據收回時間為倒苗後挖掘鱗莖進行計數和統計分析。育苗程序主要包括育苗地選擇、設施建設(包括大棚或中棚建設、育苗床建設、育苗架及育苗盤建設等)及育苗基質準備、種子選擇、播種、管理、出圃等,具體操作如下(1)、育苗地選擇育苗地選擇包括兩個方面育苗地的大環境(生態環境)和育苗地小環境(苗床修建地點)。育苗地的大環境要與生產基地生態環境相似,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持藥材的道地性和適應性;由於高原多大風天氣,全年降水的80。/。集中於夏季,故育苗地小環境主要考慮背風、排水。本研究中,川貝母的育苗地在川貝母的種植基地,即就地育苗,選擇了房屋旁邊,另一側有一排大白楊樹(即背風之地),苗床區在主排水溝的附近。在前期研究中,由於未考慮防風問題,出現了因大風導致薄膜撕裂和棚架倒塌的情況。(2)、設施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大棚(或中棚)設計了塑料大棚(日光溫室)和中棚兩種育苗模式,大棚的架材採用了鋼架和竹木兩種,中棚採用竹片彎成拱形。大棚寬3.5m,長度由地塊的長度決定,為27m。中棚寬1.3m,長20m。用竹子估文拱,拱高70cm,才共間距60cm。兩個大棚之間間3巨50cm,兩個中棚之間的間3巨30cra,兩棚之間有排水溝。大棚棚膜採用能耐低溫和紫外線的高原大棚專用膜,中棚用普通薄膜,但普通膜第二年就開始破碎,只能使用一年。竹木成本較低,但牢固程度和耐用性較差。大棚或中棚上方都要安置遮光率為50%的黑色遮陽網。育苗床為4吏於操作和取材方便,苗床用磚砌,內徑寬100cm,長度根據大棚長度而定,設計了床深20cra和30em兩種規格,其下鋪設5cm厚卵石和不鋪卵石,再鋪設育苗基質,設計基質厚度10cm和20cm。各苗床間距30~40cm。經多年試驗,綜合川貝母幼苗生長習性和成本,床深20cm、5cm卵石,基質10cm即可以滿足幼苗生長需要。育苗架及育苗盤多層式育苗架為3~4層,以鋼架或竹木為材料,架長1.5~2.Qcm,寬52cm,層間距3540cm。架上放置育苗盤。育苗盤為平盤或穴盤,平盤長x寬x高-52x28x8cm,穴盤長寬與平盤相同,育苗孔規格為4x8(4列,每列8穴),共32穴。育苗基質為腐熟的牛糞+園土,體積比例1~2:1。(3)、種子選擇用於育苗的川貝母種子為倒卵狀三角形,為明亮的黃褐色,幹粒重1.4g-2.Og,播種用種子先經過後熟處理,萌發率在75°/。以上。說明這裡的幹粒重指標是指栽培川貝母種子,該值是多年多點數據的平均值;如果是野生川貝母的種子,幹粒重則要低得多。本步驟"種子選擇"可在上述步驟(1)"育苗地選擇"和(2)"設施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之前或者之後或者之間任意時候進行。(4)、播種播種時間春季3月。播種分為苗床播種和育苗盤播種。苗床播種採用溝播,溝距10cm,每溝播種200粒左右;穴盤按1013粒/穴點播;平盤按2285~2971粒/m2。播後覆蓋基質,厚度為0.5~0.8cm。播種後用50%曱基託布津(曱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兌水800倍,用噴壺噴灑,灑水要均勻周到,以基質澆透,表面不露出種子為度。(5)、管理管理要點為光、溫、水協調,在三個因子中,其重要性依次為溫度、水分、光照。溫度是首要限制因子,川貝母幼苗不耐高溫,溫度過高會導致幼苗生長障礙,嚴重時死亡;其次是水分,水分過多過少都會導致幼苗生長不良,鱗莖發育不整齊。日常管理川貝母幼苗生長需要適宜遮蔭和溫度,遮光率為50%左右較好,棚內溫度以152(TC為宜,不超過25。C,午間陽光照射使棚內溫度急劇升高,隨時注意揭開棚膜通風。基質水分管理以半乾半溼為宜,以3cm深度的基質顏色變淺,發乾即可澆水。排水夏季雨後要4企查棚間、四周的排水溝,保持主、次排水溝暢通,育苗區不得有積水。防病當幼苗出土lctn左右,用上述藥劑和濃度(50°/。甲基託布津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兌水800倍),噴灑23次,間隔10天。平時注意揭膜通風,保持土表乾燥可減少病害發生。施肥肥料以溶液狀態噴灑,隨澆水施入,隔1015天使用一次。施用種類與濃度尿素1%-3%,磷酸二氫鉀0.3%-0.5%。(6)、出圃8月中下旬,葉片發黃倒苗後,開始採挖,將挖出的鱗莖與河沙等混合貯藏,進行種子後熟處理;3研究結果3.1大田直播、露地育苗與保護地育苗比較研究大田直播、露地育苗與保護地育苗比較研究結果崢下述表1。表l不同育苗模式下川貝母出苗率和生長指標比較育苗模式播種時間(月.曰)出苗時間(月.曰)出苗率(%)鱗莖率(%)大田直播3.154.119.58.3露地育苗3.153.2839.514.5保護地育苗3.153.2286.662.1說明出苗時間是以觀察到有少數川貝母種子幼苗出土的時間;出苗率是指苗基本出齊時,苗數與播種數的百分率;鱗莖率指秋季倒苗時採挖的鱗莖數與播種數的百分率。從表l可知,不同育苗模式川貝母的出苗時間、出苗率到秋季的鱗莖率有很大差異。保護地育苗出苗最早,出苗率最高,秋季鱗莖率最高,大田最差。保護地育苗的出苗率是露地的2.19倍,大田的4.44倍;保護地育苗的鱗莖率是露地的4.28倍,大田的7.48倍。在研究中發現,川西高原的氣候多變,在4~5月份多為豔陽高照,但同時還常有冰雪天氣,保護地育苗由於塑料薄13膜和遮陽網的保護作用,幼苗生長良好,而露地育苗由於受到的雨、雪、乾旱等影響,出苗率下降,鱗莖率隨之降低;大田直播效果最差,除天氣影響外,還受到土壤、雜草、昆蟲取食等影響,故出苗率、鱗莖率最低。3.2不同育苗基質研究設計育苗基質有河沙、園土、牛糞+園土、牛糞共4種基質。園土為就地取土,去掉石塊草根等雜物,牛糞為當地藏民家牛糞,由於藏民養殖習慣不同於內地,牛糞實際上是牛糞和土壤的混合物,收購的牛糞堆漚一年以上,呈完全腐熟狀態後再使用。不同育苗基質研究結果見下述表2。表2川貝母幼苗在不同育苗基質裡生長指標比較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註上述表2中,大寫表示極顯著,小寫表示顯著。大寫表示a=0.01水平,小寫是a=0.05水平上的,A、a分別表示該水平的最大平均值,以下各平均數與之相比較,差異不顯著標記同一字母a,反之則標記b;再以b所標記的平均數為標準,與上方比它大的各個平均數比較,差異不顯著標記b,反之則標記c,以此類推。從表2可知,從子葉長度、鱗莖寬度、鱗莖長度、全林鮮重和全抹乾重5個生長指標綜合來看,生長到90天的川貝母,效果最好的是牛糞基質,牛糞+園土次之,園土再次,河沙最差。牛糞是良好的有機肥料,養分豐富全面,疏鬆,由於藏民的牛糞並非全牛糞,而是牛糞與土的混合物,成為天然的"營養土",能夠供給川貝母幼苗生長所需養分。河沙雖然疏鬆透氣,但是缺乏養分,幼苗營養積累嚴重不足,故幼苗乾重最低。3.3不同育苗方法(育苗床和育苗盤)研究。不同育苗方法研究結果見下述表3。表3川貝母不同育苗方法研究育苗方法播種時間出苗時間出苗率(%)鱗莖率(%)育苗床育苗盤3.183.183月25日3月25日86.5%84.7%65.663.2從表3可知,採用育苗床和育苗盤育苗,其出苗時間、出苗率、鱗莖率的數據相似,說明兩種方法都可行。區別在於育苗盤可以分層放置,增加育苗面積,育苗盤更便於回收鱗莖和今後的工廠化育苗,但相應地增大了育苗架和育苗盤的開支,而育苗床為磚砌,成本較低,但育苗面積有限,即各有利弊。權利要求1、一種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主要包括育苗地選擇、設施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種子選擇、播種、管理、出圃;各步驟具體操作如下(1)、育苗地選擇川貝母種子育苗地選擇在原產地或道地產區,實行就地育苗;選擇背風處,並設計排水系統;(2)、設施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主要設施建設包括大棚或中棚建設、育苗床建設、育苗架及育苗盤建設;育苗基質準備採用腐熟的牛糞+園土作為育苗基質,二者體積比為1~2∶1;或者直接採用腐熟的牛糞作為育苗基質;(3)、種子選擇選擇形狀為倒卵狀三角形、呈明亮的黃褐色、幹粒重為1.4g~2.0g的川貝母種子,播種前先進行後熟處理;本步驟「種子選擇」可在上述步驟(1)「育苗地選擇」和(2)「設施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之前或者之後或者之間任意時候進行。(4)、播種播種時間春季3月;採用育苗床播種或育苗盤播種;育苗床播種採用溝播,溝距8~10cm,每溝播種180~290粒;穴盤按10~13粒/穴點播;平盤按2285~2971粒/m2撒播;播後覆蓋育苗基質,厚度為0.4~0.8cm。播種後用50%甲基託布津兌水600~900倍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兌水600~900倍噴灑,以基質澆透,表面不露出種子為度;(5)、管理日常管理棚內溫度為15~25℃,溫度過高時注意揭開棚膜通風;水分管理以3cm深度的育苗基質顏色變淺、發乾即可澆水;排水雨後檢查排水溝,保持排水溝暢通,無積水;防病當幼苗出土0.8~1.2cm,用50%甲基託布津600~900倍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兌水600~900倍,噴灑2~3次,每次間隔10~15天;平時注意揭膜通風,保持土表乾燥;施肥肥料以氮磷鉀的混合溶液噴灑,隨澆水施入,間隔10~15天施肥一次;(6)、出圃8月中下旬,葉片發黃倒苗後,即可採挖出圃。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2)"設施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中,大棚或中棚建設分別按照下述方法進4亍大棚建設寬3.5~6.0m,長30~40m,拱高1.8~2.4m;兩個大棚之間間距40~60cm;採用鋼架大棚或竹木結構大棚,棚膜採用能夠耐強紫外線和低溫條件的材料;中棚建設寬1.2~1.5m,長20~30m,拱高60~80cm,拱間距5060cm,兩個中棚之間間距25~40cm;竹木結構或鋼架結構;棚膜採用能夠耐強紫外線和低溫條件的材料或普通膜;兩棚之間設置排水溝;棚上方安置遮光率為45~55%的遮陽網。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2)"設施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中,苗床建設按照下述方法進行苗床內徑寬100~120cm,長度根據大棚或中棚長度而定,床邊可用磚或其它材料砌築而成,床深18-30cra,其下鋪設卵石,卯石厚度510cm,卵石上再鋪設育苗基質,育苗基質厚度8~20cm;各苗床間距30~40c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2)"設施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中,育苗架及育苗盤建設按照下述方法進4亍採用多層式育苗架,以鋼架或竹木為材料,架長1.5~2.0cm,寬50~55cm,層間距35~40cm;架上放置育苗盤;育苗盤可為平盤或穴盤,平盤長x寬x高=50~55x28~35x8~10cm,穴盤長寬與平盤相同,育苗孑L頭見格為4~6x8~12。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多層式育苗架為3~4層。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3)"種子選擇"中,對種子進行後熟處理的具體方法如下在種子採收後,立即用牛糞或河沙或細土混合,按照牛糞或河沙或細土種子體積為=2~5:1進行;按照下述方法保持溼度以手握牛糞或河沙或細土,鬆開後,牛糞或河沙或細土能自然散開為度;至播種前取出。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5)"管理"中,棚內溫度為15~20°C。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5)"管理"中,所述的氮磷鉀的混合溶液,是質量百分比濃度為1%~3%的尿素和0.3%~0.5°/。的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溶液。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川貝母的高原保護地育苗技術,主要包括育苗地選擇、設施建設(包括大棚或中棚、育苗床、育苗架、育苗盤等的建設)及育苗基質準備、種子選擇、播種、管理、出圃等環節;選擇在原產地或道地產區,實行就地育苗,可有效提高川貝母的出苗率、出苗整齊度、存活率、秋季鱗莖率和返苗率(次年出苗率)等,大大提高川貝母的繁殖係數,培育的種苗生長整齊,健壯,達到標準化操作,可大規模提供川貝母優質種苗。文檔編號A01G1/00GK101491191SQ20091005854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申請日期2009年3月9日優先權日2009年3月9日發明者勇代,萌葉,華張,胡瑩瑩,韓開華申請人:四川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