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蔬菜大棚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11:25:2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蔬菜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蔬菜大棚。
背景技術:
蔬菜大棚是一種具有出色的保溫性能的框架覆膜結構,其一般使用竹結構或者鋼結構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層或多層保溫塑料膜,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溫室空間;而外膜能很好地阻止內部蔬菜生長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內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由於它的出現使得人們可以吃到反季節蔬菜,並使農戶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蔬菜大棚得以廣泛使用。
目前的蔬菜大棚主要採用弧形大棚,包括主杆,主杆頂部固接拱杆,拱杆間設置拉杆,拱杆上鋪設有頂膜,主杆外設有裙膜。由於棚內外具有較大的溫差,容易導致水蒸氣在頂膜的內壁上聚集,當水珠聚集到一定程度時,由於弧面的傾角較小,不足以水珠順延滑下,使得水珠直接掉落在蔬菜中,而高溫高溼的環境容易對蔬菜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在覆膜(裙膜、頂膜)的作用下,棚內的溫度急劇上升,由於主杆與拱杆間固定連接,造成大棚處於封閉狀態,外界空氣難以進入對棚內的溫度進行調節,使得棚內的高溫影響到蔬菜的生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種蔬菜大棚,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弧形大棚的主杆與拱杆固定以及拱杆傾角較小,影響蔬菜生長的問題。
本方案中的一種蔬菜大棚,包括升降杆、斜面杆和支撐杆,升降杆包括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斜面杆包括第一斜面杆和第二斜面杆,多條所述支撐杆構成網格狀的支撐塊,支撐塊包括第一支撐塊、第二支撐塊、第三支撐塊和第四支撐塊;第一支撐塊、第二支撐塊、第三支撐塊和第四支撐塊首尾連接構成立方體狀的支撐架;第一支撐塊的支撐杆為中空結構且其內部滑動連接第一升降杆的一端,第一升降杆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斜面杆的一端;第三支撐塊的支撐杆為中空結構且其內部滑動連接第二升降杆的一端,第二升降杆的另一端連接第二斜面杆的一端;第一斜面杆和第二斜面杆的另一端對應連接,連接處夾角為100~110°;第一斜面杆和第二斜面杆構成棚頂;棚頂和所述支撐架的外部分別包裹有覆膜。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使用時,當氣溫高於適宜蔬菜生長的溫度,可以調節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上升,使棚頂與支撐架間存在間隙,便於外界空氣通過間隙進入到大棚內降低棚內的溫度,有利於蔬菜的生長。當溫度低於蔬菜生長溫度時,通過調節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下降,帶動與其連接的棚頂下降與支撐架結合形成密閉空間,減少內部熱量向外流失,提升棚內溫度。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1、第一斜面杆與第二斜面杆間的連接夾角為100~110°,保證了水蒸氣在覆膜內壁上聚集後能通過覆膜內壁斜面順流而下,避免水滴直接下落到蔬菜內增加土壤溼度,影響蔬菜生長的情況。水蒸氣在覆膜內壁形成水珠後,由於受到重力作用,重力分解為垂直與膜面的擠壓力和克服阻擋水珠沿膜面下滑的摩擦力;第一斜面杆和第二斜面杆的連接夾角為110°時,摩擦力的反作用力增強,使得水珠能沿著覆膜內壁向下滑落,第一斜面杆和第二斜面杆間的夾角越小,水珠沿覆膜內壁下滑的效果越好。但由於大棚的寬度一定,當第一斜面杆和第二斜面杆的連接夾角縮小時,會導致第一斜面杆和第二斜面杆的長度增加,從而增加使用成本;同時由於增加了大棚的高度及上部的重量,使大棚整體的穩定性降低;第一斜面杆和第二斜面杆的連接夾角為大於110°,由於第一斜面杆和第二斜面杆放置過於平緩,導致水蒸氣在棚頂的覆膜內壁聚集後形成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下落到蔬菜中。所以第一斜面杆與第二斜面杆間的連接夾角為100~110°是較為合理的角度設置。
2、第一支撐塊和第三支撐塊的支撐杆內分別滑動連接有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分別連接第一斜面杆和第二斜面杆;當棚內溫度過高時,可以通過調節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使兩者同時上升,使棚頂和支撐架間形成間隙,便於棚外風流進入到棚內,降低棚內溫度,有利於蔬菜的生長。
3、棚頂和支撐架的外部分別包裹有覆膜;棚頂和支撐架的覆膜分別設置,使得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在上升與下降過程中不會對覆膜造成損壞。
進一步,棚頂和支撐架的內壁設有保溫層。通過設置保溫層,有利於減少大棚內熱量的流失,保證棚內溫度,有利於蔬菜的生長。
進一步,所述第二支撐塊和第四支撐塊均設有出入門。出入門的設置便於工作人員的進出;同時,在棚內溫度過高時,打開出入門有利於空氣進入形成對流,降低棚內溫度,利於蔬菜的生長。
進一步,所述支撐架的內壁設有方形加強框,加強框內設有鋼絲網。加強框的設置有利於增強大棚的整體結構,同時鋼絲網的設置便於拉設藤條,當種植黃瓜、南瓜等具有藤蔓的蔬菜時,可以使藤蔓順延藤條生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蔬菜大棚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蔬菜大棚去掉棚頂後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支撐杆1、第一升降杆2、第一斜面杆3、加強杆4、第二斜面杆5、第二升降杆6、連接杆7、出入門8、加強框9、第一支撐塊10、第二支撐塊11、鋼絲網12、保溫層13。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蔬菜大棚,包括升降杆、斜面杆、連接杆7和支撐杆1,升降杆包括第一升降杆2和第二升降杆6,斜面杆包括第一斜面杆3和第二斜面杆5,多條橫置的連接杆7與豎置的支撐杆1構成網格狀的支撐塊,支撐塊包括第一支撐塊10、第二支撐塊11、第三支撐塊和第四支撐塊;第一支撐塊10、第二支撐塊11、第三支撐塊和第四支撐塊首尾連接構成立方體狀的支撐架;連接杆7上設有加強條,加強條圍成一個方形加強框9,加強框9內設有鋼絲網12;所述加強條位於支撐杆1的上端面;第二支撐塊11和第四支撐塊均設有出入門8;第一支撐塊10的支撐杆1為中空結構且其內部滑動連接第一升降杆2的一端,第一升降杆2的另一端連接第一斜面杆3的一端;第三支撐塊的支撐杆1為中空結構且其內部滑動連接第二升降杆6的一端,第二升降杆6的另一端連接第二斜面杆5的一端;第一斜面杆3和第二斜面杆5的另一端對應連接,連接處夾角為100°;第一斜面杆3和第二斜面杆5構成棚頂;第一斜面杆3和第二斜面杆5間設有加強杆4,加強杆4位於棚頂的兩端;棚頂和支撐架的內壁設有保溫層13;棚頂和支撐架的外部分別包裹有覆膜。
使用時,將支撐架的底部置於土層中,將大棚固定。氣溫偏低時關閉出入門8,並調節第一升降杆2和第二升降杆6使棚頂下降與支撐杆1接觸。當棚內氣溫過高時,調節第一升降杆2和第二升降杆6上升帶動與其連接的棚頂上升,使棚頂與支撐杆1間存在空隙,便於空氣進入,降低棚內的溫度;同時可以打開第二支撐塊11和第四支撐塊上設置的出入門8,使風流進入形成對流,進一步降低棚內溫度。
實施例2: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斜面杆3和第二斜面杆5間的夾角為110°。
實施例3:
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斜面杆3和第二斜面杆5間的夾角為105°。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範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