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礎數據(升級城市數字地圖的民生價值)
2023-06-30 09:40:38 4
城市基礎數據?作者:陳偲城市以各種面貌呈現於世,有磚瓦堆砌的「建築之城」,有文字建構的「文明之城」然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當我們要去體驗一座城市之美,首先想到的就是拿出手機中的數字地圖,今天,我們對城市的感知不僅是物質世界中的具體空間,更是存在於數字世界中的「平行城市」地圖由最初對於地理信息的紙張記錄和繪製,發展到現代信息技術下的數位化採集、應用和傳播,經歷了由紙圖、電子地圖、移動網際網路地圖等不斷發展升級的過程而數字地圖作為真實世界的投影,其演進不僅是技術進步的標識,也是社會發展的基石和民生價值的保障,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城市基礎數據?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城市基礎數據
作者:陳偲
城市以各種面貌呈現於世,有磚瓦堆砌的「建築之城」,有文字建構的「文明之城」。然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當我們要去體驗一座城市之美,首先想到的就是拿出手機中的數字地圖,今天,我們對城市的感知不僅是物質世界中的具體空間,更是存在於數字世界中的「平行城市」。地圖由最初對於地理信息的紙張記錄和繪製,發展到現代信息技術下的數位化採集、應用和傳播,經歷了由紙圖、電子地圖、移動網際網路地圖等不斷發展升級的過程。而數字地圖作為真實世界的投影,其演進不僅是技術進步的標識,也是社會發展的基石和民生價值的保障。
城市數字地圖既包括面向廣大社會成員的個體化服務如導航地圖、公共服務地圖等,也有面向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公共和市場部門的以地圖大數據為基礎的智慧服務,在民生領域展現著其獨特的價值。首先,以移動網際網路為支撐、通過連接出行服務與本地生活,城市數字地圖服務已充分融入人們衣食住行等各類生活場景。基於對出行時間和路線的合理規劃等導航功能,城市數字地圖成為人們日常行動的常用工具,可以便捷地進行地點查詢、智能出行。並且,以廣泛的受眾群體為基礎,城市數字地圖具有了媒介特質,通過流量引導、提供第三方本地服務如周邊購物、網約車、停車、醫院、銀行等實現線上線下服務連結,成為與本地生活相關的網絡經濟和服務鏈條的重要環節。其次,在公共服務領域,越來越多的城市以數字地圖為基礎提供政務公開便民服務,教育、醫療、社保服務等重點民生事項和信息囊括其中,包括一鍵導航、政務服務事項線上辦理、醫院在線預約等功能。同時,數字疫情地圖拓展了突發狀態下數字地圖的應用場景,將病例數量、範圍和行動軌跡等情況、社區封控情況和發熱門診等城市要素信息進行融合,實現了多圖層疊加和時空延展,發揮著實時跟蹤、信息研判、分析決策、民情反饋等重要功能。最後,在打造未來智慧產業的背景下,城市數字地圖通過對人、物、地的實時感知和相關信息採集、管理、計算,實現對人與城市、商業、社會的深度融合,為政府智慧管理、民生保障服務等提供算力資源等核心數字基礎。
城市數字地圖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數據體制發展不平衡、數據壟斷、技術與民生之間的交流不充分等問題,影響著其社會價值的發揮。一方面,城市數字地圖在提供豐富的交通出行、消費地圖、本地服務等功能的同時,其在資本的推動下也帶來了一定程度信息展示中的不平衡,形成了數據偏差。有研究指出,房產價值、商業價值更高的地點,數字地圖信息標註的精細化程度也可能更高。儘管部分城市邊緣社區、城鄉結合部等在實踐中具有支持著大量人口的本地服務和消費生活,但城市數字地圖對其的採集和展現較為有限。在此背景下,這些地區的社會成員難以享受城市數字地圖帶來的便利,並可能進一步導致這些地區的發展難以獲取網絡時代紅利,需要對這一新的社會建構現象保持警惕。同時,個別數字地圖企業存在通過用戶位置數據和其他興趣數據等實施算法壟斷、數據壟斷等風險,部分以數字地圖為媒介的本地服務在追求高流量目標的過程中有時存在不規範的競爭行為。另一方面,城市數字地圖的技術發展與民生保障需求的結合仍不夠充分。例如,城市數字地圖在政務便民服務等民生領域的功能發揮有時主要在導航、服務網絡連結跳轉等技術層面、應用場景仍較為單一,對於通過使用地理智能優勢處理民生事務、識別和挖掘民生需求等方面還缺少進一步探索;在助力應對自然災害等非常態化情境下,城市風險數字地圖的利用程度仍低於預期水平、其時效性和精確度還有待提升。
數位技術的發展最終是為了服務於人,需要從提升公共性、規範性、回應性入手,進一步升級城市數字地圖的民生價值。
首先,進一步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升級城市數字地圖的公共性。面對數據體制發展不平衡,需繼續深化數字地圖發展的頂層設計,在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背景下,加強政府與市場的合作,將數字地圖納入政府大資料庫、「城市雲」等相關產業基礎建設之中,實現對所有POI(地圖上任何有意義的興趣點,指代各種類型的地理實體)更為全面的覆蓋,尤其是容易被市場忽略的、欠發達區域等。同時,通過定期評定符合條件的示範項目、鼓勵數字地圖企業為政府和公眾等提供大數據行業應用服務等方式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向,尤其是民生領域重難點問題。
其次,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升級城市數字地圖的規範性。面對數字地圖行業可能存在的各類潛在風險和不規範行為,一方面,促進數字地圖中各數字權利成員、公共部門與市場部門之間的數據開放共享,加強以數據整合為基礎的數位化市場監管,減少少數大型企業的數據控制。另一方面,加強對數字地圖平臺上各類主體流量監管,進一步明確對虛假流量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具體處罰辦法,實施對平臺、生產者、銷售者等各方的誠信追溯機制,通過構建流量反欺詐分析智能模型科學識別和過濾虛假流量,營造公平、規範的數字地圖媒介環境。
最後,以民生需求為導向,創新拓展更為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升級城市數字地圖的回應性。城市數字地圖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基礎,並聯結著作為城市治理指揮決策核心的政府與分散的社會成員。需依託以地理位置、出行等為基礎的數字地圖實時大數據進行數據決策、管理、評估、預測等,並從大數據中分析挖掘更多民生需求等訴求性數據,並更為及時高效地予以回應,建立醫療、交通出行、教育、社會保障、社區治理等多領域的智慧民生自動化網絡。例如,可通過研究出行、商業和公共服務機構的分布等數據與就業等民生問題的相關關係,挖掘其內在邏輯和趨勢;可探索將數字地圖與基層數字健共體相結合,建立數位化的衛生健康管護體系;根據社會成員的動態需求繼續開發社區服務、車位共享等各類民生數字地圖,尤其是在各類應急狀態下智能創建避險地圖,搭建高效便捷的民生信息共享平臺。此外,還需關注城市數字地圖發展中的「數字鴻溝」、個人數據保護等問題,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如智能語音交互、全景地圖、無障礙設施地圖等,進一步完善位置等數據安全立法的具體細則、建立地圖數據安全監管平臺、明確數字地圖參與者主體責任等,確保更多社會成員平等、便捷、安全地使用普惠性數字地圖服務。(陳偲)
來源: 學習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