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曼城最新信息(伯明罕PK曼城)
2023-06-30 15:12:12 5
在英國的城市排名裡,倫敦是毋庸置疑的第一。
至於誰是第二名,卻一直有爭議。
伯明罕和曼徹斯特,到底誰才是英國第二大城市?
如果搜索「Who is UK second largest city」,谷歌智能推薦會告訴你:按照2022年的城市人口排名,伯明罕是第二大。
但如果再往下拉,你會看到這個問題確實還存在爭議。
2020年,英國調查公司YouGov在全英範圍內所做的民調顯示,32%的人認為伯明罕是倫敦之外的第二首都,與第一名曼城(33%)難分伯仲。
早些年(2005年),時任英國副首相John Prescott在一次會議上甚至公開表示,曼徹斯特已經取代伯明罕,成了英國第二大城市。
言論一出,就引發了伯明罕人的強烈抗議。
之所以引起爭議,主要是看如何定義「第二大城市」,到底是人口、面積,還是GDP、知名度等等。
就這一問題,我們將從人口、經濟、房價、吸引投資、寫字樓供應等方面對伯明罕和曼城進行全面對比。
看完之後,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答案。
伯明罕市區
曼徹斯特市區
一、人口
人口是城市大小的基本指標。
數據顯示,大伯明罕地區約有290萬人,伯明罕市區人口達到112萬,失業率8.5%,其中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64.2%,學生80,400人,佔城市總人口的7%。
對比來說,大曼城地區人口為280萬,曼城市區人口為54萬,失業率6.7%,其中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70.6%,學生72,400人,佔城市總人口的13%。
可以看出,伯明罕曼城整個城市(包括郊區)的人口類似,差不多在280萬人左右,但市區範圍內伯明罕人口更多,是曼城的兩倍多。
曼城和伯明罕的城市人口比較
在新移民和海外留學生等指標上面,伯明罕和曼城的外籍勞工和海外學生增速都在60%以上,是城市人口增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曼城伯明罕人口變化(深藍色代表英國本地人的數量,淺藍色代表海外移民人口的數量)
可以看出,雖然伯明罕曼城在吸引外籍人才方面表現相當,但伯明罕本地人才流失比曼城略微嚴重,有30%的伯明罕人離開伯明罕去了其它英國城市。
從倫敦離開的人,到底去了哪兒?隨著倫敦生活成本不斷攀升,那些希望在英國安家的年輕人紛紛把眼光投向二線城市。
《金融時報》調查顯示,從倫敦離開後選擇到蘇格蘭定居的人最多,伯明罕以7500人排第二,而曼城只有4600人,排名第九。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伯明罕相比曼城離倫敦更近。
Resolution Foundation智庫表示,大部分離開倫敦的都是20-30歲的年輕人,他們想要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更大的房子。
而且英國高鐵二號線(HS2)連接倫敦和伯明罕的第一段將於2033年通車,交通便利意味著在倫敦生活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二. 當前和預期經濟表現
從經濟數據上看,伯明罕的經濟增速大致和英國平均水平一致,到2028年的生產總值年複合增長率是0.8%。
曼城當前的經濟增速比英國平均水平略低,但之後一直到2028年的生產總值年複合增長率也和英國平均水平一樣,在0.8%左右。
可以看出,伯明罕的經濟表現比曼城略好一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伯明罕領取福利的城市人口百分比是國家平均水平的2倍,而曼城是1.5倍。
就業率方面,曼城比伯明罕稍高,但都低於國家平均水平(74%)。
三. 房價和未來漲幅
雖然房價不能代表城市規模,但也能呈現出對比,畢竟倫敦作為英國第一大城市,房價一直排在英國第一,且遙遙領先其它城市。
英國數據統計網站Plumplot最新數據(2022年2月)顯示,在英格蘭和威爾斯買一套房的平均價格為34.2萬英鎊。
對比之下,伯明罕最新平均房價為27.1萬英鎊。
曼城平均房價為23.2萬英鎊。
可以看到,曼城和伯明罕的房價都低於英格蘭平均水平,伯明罕房價比曼城略高。
租金方面,根據Rightmove發布的數據,伯明罕的平均租金為883英鎊/月;曼城的平均租金為1022英鎊/月。
下圖為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在2021年11月發布的英國區域房價漲幅。
可以看出,英國中南部地區除了倫敦以外,房價的增幅都在6%以上。
其中伯明罕所在的西米德蘭郡(West Midlands)漲幅接近10%,曼城所在的西北地區(North West)漲幅則超過了10%。
四. 新建寫字樓供應
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上看,寫字樓的供應量和當地的經濟發展呈正相關,寫字樓建的越多,城市經濟活力越好,潛在投資價值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的寫字樓往往是有公司確定入駐了才會開建,因此越多的寫字樓也意味著更多的就業和人口。
根據2021年3月發布的統計數據,伯明罕寫字樓供應量自2010年以來逐年下降,但2021年的甲級寫字樓供應量對比2020年增加了42%。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伯明罕寫字樓入駐面積在2017年突破了100萬平方英尺,雖然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出現大幅回落,但在2021年強勢反彈。
預計伯明罕未來逐步完工的寫字樓還會進一步推高伯明罕寫字樓的整體入駐面積。
我們再來看曼城的寫字樓情況。
數據顯示,曼城2021年寫字樓供應量對比2020年增加了2%,並在2020年大幅增加後趨於穩定。
與此同時,曼城的寫字樓入駐面積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出現回落後,已在2021年恢復到了疫情前的100萬平方英尺。
另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近幾年曼城產業開始往科技方面轉型,再加上其市中心寫字樓開工量有所減少,且需求持續走高,因此導致近期曼城寫字樓供不應求。
下圖顯示,曼城寫字樓空置率近十幾年來持續下降(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有所上漲)。
下表為英國主要城市2020至2021年優質辦公空間租金成本。
可以看到,伯明罕優質辦公空間每月租金為39英鎊/平方英尺,略高於曼城(38英鎊/平方英尺)。
五. 近期大型投資
說了這麼多抽象的數據,我們最後來看看比較直觀的投資案例,看看巨頭們如何用腳投票,在伯明罕和曼城之間做出選擇。
1. 伯明罕
伯明罕近年來正朝著英國第二大金融中心轉型,著重發展金融服務業。
滙豐、德銀、普華永道、英國稅務局等大型機構和企業紛紛遷往伯明罕,分布於Colmore Business District、Paradise Circus和Brindly Place等商業區。
統計數據顯示,Colmore Business District大約有500家公司入駐,包括蘇黎世保險集團、致同國際等,僱用多達35,000名員工,並佔據約56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
為了將伯明罕打造成繼倫敦後的另一個金融中心,英國政府耗資近7億英鎊在伯明罕市中心建設了Paradise Circus綜合體。
2017年,普華永道(PwC)率先入駐Paradise Circus的One Chamberlain Square大樓,預定9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室,籤下20年合約作為總部,容納1400多名員工。
2018年11月2日,滙豐銀行(HSBC)正式入駐伯明罕,伯明罕目前已成為滙豐銀行英國總部所在地,負責所有英國本土業務。
據統計,伯明罕地區的滙豐員工總數約為3500人,其中約有2500名員工在建築面積達21萬平方英尺的1 Centenary Square大樓裡工作。
除了金融服務類企業不斷湧入,伯明罕的住宅開發也如火如荼地進展著。
2021年11月,倫敦開發商Galliard Homes聯手Apsley House Capital,宣布將在伯明罕投資3億英鎊,開發總共850套公寓。
2018年9月,倫敦知名房地產商伯克利集團也宣布進軍伯明罕,投資3億英鎊建設全新住宅樓Snow Hill Wharf,目前該項目已經落成。
2018年5月11日,科威特開發商Salhia宣布在伯明罕市中心開發價值1.58億英鎊的寫字樓項目,寫字樓高30層,將成為伯明罕當地最高的建築物。
2017年2月10日,新加坡主權基金GIC和Unite Student共同斥資2.27億英鎊,買下了伯明罕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的學生公寓,預計每年租金1700萬英鎊,租金回報約為5%。
2. 曼城
看完伯明罕近期的大型投資,我們再看一下曼城。
和伯明罕押注金融業不同的是,曼城瞄準了電商產業,是英國電商企業最多的城市。其中的典型代表是被稱為「英國阿里」的The Hut Group(簡稱THG)和快時尚品牌Boohoo。
2020年,THG在倫交所上市,目前市值為68.72億英鎊,業務涉及美容、健康、奢侈品、生活方式四大門類,運營網站超過100個,分公司遍及全球140個國家,網站語言超過60種,員工數量也多達4000人。
2021年1月,英國國民百貨Debenhams在疫情下宣布破產後,總部在曼城的Boohoo攜5500萬英鎊出手,以「蛇吞象」之姿將其收入囊中,從此在英國電商界名聲大震。
此外,亞馬遜、Moonpig、Booking.com和Money Super Market等跨國電商公司也在近年來紛紛選擇入駐曼城建設英國或歐洲總部,不斷壯大曼城的電商隊伍。
2018年8月7日,全球在線預定巨頭Booking.com宣布在曼城市中心投資1億英鎊,建立其歐洲新總部和運輸業務。
2018年9月19日,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與General Trust共同持有的HPPUT斥資1825萬英鎊,買入曼城中心區寫字樓76 King Street。
2018年10月8日,曼城本土地產巨頭Bruntwood和英國保險公司Legal General共同宣布,將共同成立SciTech公司,聯合開發、管理曼徹斯特科技地產。
SciTech計劃在未來10年內於曼城投資超過490萬平方英尺的與科技相關的房地產項目,總價值約18億英鎊。
兩家公司宣布未來還會和當地大學機構深度合作,去發掘曼城潛在可重新開發的地區,幾這樣的合作大大助推了曼城產業升級。
英倫投資客寫在最後
本文從人口、經濟、房價、吸引投資、寫字樓供應等因素對曼城和伯明罕做了全方位的比較。兩個城市的各個指標都非常接近,也難怪「英國第二大城市」一直存在爭議。
總的來說,曼城在本世紀初期發展的比伯明罕更好,「軟實力」方面(特別是足球)的優勢則讓曼城在知名度上一度超過了伯明罕。
不過伯明罕的基本面和地理優勢更好,離倫敦更近這個天然優勢也讓伯明罕搶到了絕大部分從倫敦搬出的公司。相信隨著HS2的通車,這一優勢將愈發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