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月潭所有景點(從人工景觀發展而來的旅遊勝地)
2023-06-25 07:58:56
作為全國第一個舉辦消夏避暑主題節慶活動的城市,長春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連年入選「中國最佳避暑旅遊城市」。
在歷屆長春消夏節中,淨月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森林馬拉松賽和國際森林山地自行車馬拉松賽均在這裡舉辦。 不僅如此,淨月潭也是普通市民夏日裡休閒避暑的首選。
作為長春市最著名的自然風景名勝,淨月潭擁有極高的知名度。然而,它曾經「城市第一水缸」的身份,卻鮮為人知。
隨城市發展應運而生
「南有日月潭,北有淨月潭」這一說法,已經被很多人所熟知。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與日月潭是天然形成的湖泊不同,淨月潭是人工修建的。它最初修建的目的並不是供人休閒遊賞,而是作為城市飲用水水源地。這一切還要追溯到80多年前的日偽時期。
據《長春淨月潭志》記載,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淪陷。當年年底,日本人便決定通過調查找出城市上水道給水的經濟水源,為成立偽政權並定都長春做準備。
經過兩個月的調查,日本人認為,伊通河、飲馬河都靠近長春,平水時有較多的地表水,但在冬季卻出現枯水。同時,伊通河的伏流水水質不良,難以直接利用,如果在其流域內利用天然地形建起貯水池進行調節,就能保證長年均衡供水。
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成立,長春成為「首都」,改稱「新京」。當時長春的供水系統只在「滿鐵附屬地」有部分上水道,其他地方還是空白,因此上水道能否供水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關鍵。
1933年,偽滿國都建設局諮詢委員會起草了一份5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上水道開發計劃,從工程造價、運輸費、設備管理等方面考慮,確定在「新京東南36裡,雙陽縣五區逯家灣」(也就是今天的淨月潭一帶)修建水源地。水源地三面環山,中間有一條由雨水匯集而成的河流,叫小河沿河(淪陷時期有資料稱小河臺河)。這一計劃得到批准。
曾為長春供水26年
按照偽滿國都建設局諮詢委員會制訂的計劃,第一期城市供水工程主要包括三部分:攔截小河沿河修築水源地(即今天的淨月潭);在伊通河西岸的南嶺修建一座日供水2萬立方米的水廠,在水源地和水廠之間鋪設地下管道;在新開闢的79平方公裡市區內鋪設配水管道。這項工程選擇在1934年3月1日奠基,這一天正是溥儀由「偽滿執政」變成「偽滿皇帝」的日子。
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到1935年11月,包括堰壩、取水塔、溢洪道等在內的工程全部完工。1936年1月,淨月潭水源地正式向南嶺水廠送水,日輸水量2萬立方米,佔全市實際日供水量的62.5%,稱得上是當時的「城市第一水缸」。
從投入使用起,淨月潭為長春供水26年,直到1962年這一功能被新立城水庫取代,淨月潭成為備用水源地。1996年年底,淨月潭徹底改變飲用水水源地和備用水源地的功能,完全成為一處景觀。
開發前曾是繁華村落
今天的淨月潭水深林密,是各種動植物的天堂。那麼80多年前,這一帶還沒有成為水源地時是什麼樣的呢?
那時候,這裡有很多自然村落,如大腰站、小腰站、腰站後山、張家店、範家店、花家油坊等等。其中大、小腰站是當時大車從雙陽到長春的必經之地,所以這一帶開有許多大車店。
其中最繁華的要數大腰站,有近百戶人家,能容納四五十輛車的大車店就有3戶。現在淨月潭南側有兩條溝,其中一條叫劉文芝大溝,就是因為那片地當年歸劉文芝所有,而劉家開的大車店在大腰站又是最大的。此外,張家店、範家店也都是由開大車店的店主姓氏而得名的。
這些村落所在的土地,被偽滿政府徵用,給予一定的補償,由村民自行遷往他處。據記載,這項工程累計搬遷703戶,共3900人。
溥儀曾經到此一遊
建成後的水源地,已經沒有了昔日熙熙攘攘、大車往來如梭的景象,而是出現了一片「水面開闊、波平如鏡」的水域。偽滿洲國首任總理鄭孝胥的二兒子、時任偽滿洲國國都建設局局長的鄭禹將其命名為「淨月潭」。
在淨月潭水源地開始供水的第二年,也就是1937年,這裡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當時的偽滿洲國皇帝溥儀。這年5月28日,溥儀帶著他的「滷簿」(汽車儀仗)來到淨月潭,視察了水源地建設工程,並乘船遊覽了水面。在淨月潭水源地事務所,溥儀聽取了鄭禹等人對建設經過、附近地質、文物古蹟等情況的匯報,之後又在附近徒步遊覽。中午在帳篷中「傳膳」,溥儀還品嘗了蕨菜,覺得十分美味。
人工種出「森林氧吧」
提到今天的淨月潭,很多長春人的腦海中都會出現「森林氧吧」這個概念。的確,這裡森林密布、空氣清新,有樟子松、紅松、白樺、雲杉、稠李等眾多樹種和大量其他植物,簡直是一座天然的東北野生植物展覽館。然而,這些豐富的綠色資源並非自古有之,而是數十年來人工造林的結果。
淨月潭最早的綠化造林時間要追溯到1935年。在規劃和修建水源地的同時,為了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偽滿洲國實業部林務司在此創建了「淨月潭造林場」,收買民有土地,制訂了一個10年造林規劃,目標是在淨月潭四周建成規範的水源涵養林兼風景保健林,大規模的造林活動隨後展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共造林1500萬平方米。1950年到1988年間共造林4439.6萬平方米,至此,淨月潭地區的宜林荒山荒地和低質林改造基本完成。
旅遊勝地這樣形成
今天的淨月潭,擁有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多重身份,是外地遊客眼中長春首屈一指的旅遊勝地,更是長春人節假日接觸自然、休閒娛樂的理想場所。然而您一定想像不到,60年前必須持有介紹信才有望到此一遊。
淨月潭林場成立初期,雖然被定位為風景保健林,卻並未對群眾開放。到了1955年,由於來此遊覽的人越來越多,政府發布了《關於赴淨月潭林區野遊的幾項規定》。出於保護水源和林區安全的目的,規定遊覽者必須事先到有關部門申請登記,領取介紹信,再到林場換取入山證,方可入山遊覽。即便如此,淨月潭也不是隨時可以來的,開放時間僅為每年「五一」至9月末。
1985年是淨月潭旅遊發展史上發生重要轉折的一年。這一年,長春市淨月風景區旅遊總公司成立,標誌著淨月潭旅遊業正規經營的開始。
1988年,淨月潭風景區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9年,淨月潭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5年,長春淨月潭旅遊經濟開發區成立;1999年,長春淨月潭旅遊發展集團公司成立;2011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經過多年來的開發建設,如今的淨月潭山、林、水交相輝映,構成了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成為市民和遊客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賞葉、冬季滑雪的休閒旅遊勝地。
相關閱讀
淨月潭著名景點有何來歷
太平樓、碧松淨月塔樓、梅花鹿苑、森林浴場、荷花垂柳園……熟悉淨月潭景區的人都知道,這些景點是遊覽景區的必到之處。
它們如同散落在潭邊的明珠,每天都吸引著大批遊人。然而,即便是熟悉這些名字的長春人,也未必知道它們有著怎樣的「身世」。
太平樓
全國唯一的森林防火鐘樓
在淨月潭大壩東端的觀潭山上,有一座並不高大雄偉的建築,與旁邊的碧松淨月塔樓相比,甚至有些平淡無奇,然而這座建築卻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
據《長春市志·園林綠化志》記載,這座建築是為紀念吉林省從1981年到1990年的10年間無重大森林火災而建,1991年7月落成。這是全國唯一的森林防火鐘樓,因「警鐘常鳴,天下太平」而得名「太平樓」。
太平樓高17米,頂層懸掛一座合金大鐘。大鐘高2.5米,直徑1.8米,重達3300公斤,鐘身刻有「森林防火,警鐘常鳴」8個字,鐘下的黑色玄武巖地面上鐫有吉林省地圖,象徵著吉林人民熱愛故鄉的一草一木,渴望家鄉安定太平、繁榮昌盛。近年來,登樓敲鐘、祈求太平一直是遊人們熱衷的遊覽項目。
碧松淨月塔樓
長春市和淨月潭地標建築
在觀潭山上,與太平樓並肩而立的還有一座造型獨特的塔樓,像一棵挺拔的松柏,遙望著淨月潭,它便是景區乃至長春市的地標建築——碧松淨月塔樓。來到這裡的遊人競相登上塔樓,一覽景區全貌。趕上好天氣,波平如鏡,還能欣賞到塔樓倒映潭中的美景。
碧松淨月塔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設計大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設計,造型取材於松柏,廊簷參差,氣勢巍峨。塔樓高50.2米,11層,框架結構。於1998年動工修建,2000年竣工。
修建塔樓時,對太平樓的外部造型也進行了改造,使其建築風格與塔樓一致,並將兩座樓用8米長的連廊連接起來,使其成為「姊妹樓」。當時,有關部門面向全社會為塔樓公開徵集名稱,從百餘件來稿中選中了「碧松淨月塔樓」這個名字。
2000年7月8日長春建城200周年紀念日,市政府在這裡舉行了紀念長春建城200周年鳴鐘儀式。
森林浴場
依山臨水的休閒天堂
森林浴場,是淨月潭景區極具特色的景點,更是遊客和市民休閒、健身的絕佳去處。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森林浴的概念逐步興起,淨月潭景區選擇林相整齊、風景優美的區域開闢森林浴場,其中以石羊石虎山森林浴場最具吸引力。這片森林主要由樟子松構成,於1955年營造,面積達到80公頃。這些樟子松高大挺拔、整齊優美,與長白山美人松極其相似。
近年來,森林浴場一帶鋪設了石板路、木棧道,還設置了一些遊樂設施,成了市民休閒、野餐的首選。
荷花垂柳園
養魚池改造而成的特色園林
進入淨月潭景區大門後往裡走不遠,便能看見一處風景如畫的園林,這就是荷花垂柳園。它位於水庫大壩外側,於2003年開工建設,佔地面積20公頃,是在原來的長春市水產研究所養魚池基礎上修建的。
荷花垂柳園為中國傳統園林風格,充分考慮到原有地形地貌,將水景和植物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
荷花垂柳園分為荷花種植區、垂釣區和關東風情廣場3部分,起到了連接門前區和主景區的紐帶作用。
來源:掌上長春
記者:畢春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