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百香果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3-06-01 08:28:46
本發明涉及農林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百香果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百香果屬於熱帶或亞熱帶水果,適宜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並且百香果對於引種溫差較大的地區進行栽培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基於此,目前百香果的引種栽培範圍僅僅是將百香果由熱帶引種到亞熱帶地區,比如從緯度較高的臺灣地區引種到緯度較低的廣東地區,或者由海南地區,引種到上海地區等等;進而使得百香果的種植範圍受到嚴重的局限性;並且導致百香果的銷售成本也大為增加,尤其是運輸儲藏成本得到了較大程度的增加,進而影響的百香果產業的發展。
而基於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大量的研究者對百香果的生理特性作出了研究與探索,並得出:百香果的引種過程中受到局限性的關鍵技術是溫差變化問題,溫差變化較大使得百香果的適應能力降低,進而導致百香果的抗病力、抗蟲害率、以及百香果果實的產率和百香果果實的質量和營養元素的含量成分均呈現較大程度的降低,進而導致百香果的引種困難,引種栽培難以成功。
為此,本研究人員基於上述的種種問題,對百香果的種植引種,改善百香果的產量、質量,增強百香果的抗病蟲害,進而將百香果從熱帶、亞熱帶地區引種到寒帶低溫高原地區,即就是由中國的沿海地區(廣東、臺灣)引種到西部(貴州)地區,進而為百香果的遷徙引種提供了新途徑。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百香果種植方法,該方法能夠將百香果的育苗技術延展到嫁接育苗技術領域,進而避免傳統的裸根苗育苗技術給百香果引種過程中產生的溫差不適應情況,進而提高了百香果種植過程中的成活率,同時,對於百香果的增產也進一步的提高,降低了百香果的種植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這樣一種百香果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嫁接育苗:將無黴變、蟲害的百香果128粒種子置於水中浸泡2-3天,種子與水的用量配比為重量比為1:(2-3),待浸泡結束後,採用手連同水一起揉搓種子,待連續揉搓種子達到30-60min後,再將種子取出瀝乾至種子表面的水分含量為7-10%,再將種子與滅菌劑相混合,種子與滅菌劑的混合比為1000kg種子加入滅菌劑10-15g,並將其採用攪拌器進行攪拌處理20-30h,再將其採用128個穴盤播種,每個穴盤播種1粒種子,待播種完成後,將穴盤按照五個一疊重疊起來,並將其置於催芽箱中進行催芽處理,催芽時的溫度為35-45℃,催芽時的水分含量為20-35%,待重疊催芽一天後,將穴盤平鋪在育種床上,確保育種床上的基質溼潤,並恆溫環境下,連續催芽催芽育苗處理7-10,天,種子發芽,在繼續恆溫恆溼環境下培養一個月後,將獲得的百香果種子芽作為接穗,待用;選取實生樹苗作為百香果嫁接的砧木,並將砧木距離地面10-20cm處,選擇一個平滑處傾斜45°剪斷砧木,並在斜面的下方帶有木質部的地方縱切1.5-2cm,並切斷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皮層;再將待用的接穗在芽下0.5cm處削一長削麵,長削麵的長度為1.5-2cm,然後在長削麵的背面削45度斜短削麵,在芽上方0.5cm處剪斷取下接穗;再將接穗長削麵的形成層對齊砧木的形成層,再採用塑料嫁接夾夾上,並使用保鮮袋套上進行百香果苗培育;
(2)定植栽培:待嫁接培育5-8天後將保鮮袋和嫁接夾摘取掉,並待新梢長到10cm時剪掉砧木多餘段,剪砧後,並將砧木萌芽抹除,待枝梢生長到30-40cm時,對苗木進行摘心打頂;待繼續培養至2月下旬至3月上旬時,對百香果苗進行定植處理,定植時每畝定植100-110株,株行距為2m×3m;並且在定植栽苗前,向基地裡面按照每畝添加腐熟有機肥200-300kg,並採用耕地機來回耕地3-5次,使得腐熟有機肥與泥土混合均勻,並在耕地過程中,向其中按照每畝添加河沙50-100kg,河沙的顆粒度為70-90目;再將基地進行挖坑埋栽處理,使得百香果的根高出地平面8-10cm,並將百香果的根理順後埋栽在基地中,並用泥土覆蓋成一個小土盤,再用50cm×50cm的薄膜覆蓋,並向基地中澆水潤透,即可;
(3)搭架管理:在栽培完成後,每隔5天對苗木抹芽處理一次,待苗長至40-50cm時,在基地中採用220cm的樁子進行立柱處理,柱被埋入土壤中深度為40-50cm,每畝用量為56根再採用拉絲在立柱上進行連接拉接處理,使得拉絲的表面形成網格狀的結構,網格間距30-40cm;再將苗木的藤蔓牽引上網格進行培養,待主蔓長到70-80cm留側蔓2枝,分別牽引上網格,作第一層主蔓;待植株長到150-160cm,再留側枝1枝,與主蔓延長枝同時作為二層主蔓,分別牽引向反方向上網格,形成雙層四支枝蔓整形,並將主蔓≤80cm和80-160cm的側枝、萌枝剪除或抹掉即可;待百香果開花後,在每天的11:00到17:00採用毛筆蘸取花粉塗抹在花柱上,並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採用磷酸二氫鉀250倍液噴施處理,待到7月下旬採用雲大-1206000倍液及0.2%的硼砂進行混合後噴施處理,並採用百磷3號乳油1000倍液和滅菌液1000倍液混合噴施處理,即可完成百香果的種植。
所述的水為30℃的溫水。
所述的滅菌劑為多菌靈300倍液、甲基託布津800倍液中的一種。
所述的實生樹苗為李樹苗。
所述的腐熟有機肥為沼氣池中挖掘出來的渣肥。
所述的薄膜為聚乙烯薄膜。
所述的柱子為水泥柱子。
所述的拉絲為鐵絲或者鋁絲中的一種。
所述的滅菌液為75%的百菌清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溫性粉劑1000倍液中的一種。
(3)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對百香果種子進行浸泡處理後,再將其採用滅菌劑進行滅菌處理,並將其催芽之後作為接穗,在採用實生樹苗作為砧木進行嫁接育苗處理,進而使得百香果的種植育苗過程成為了人為控制環境條件,進而使得在不斷的培養過程,百香果對環境產生一個適應過程,進而再將嫁接育苗得到的百香果苗進行栽植處理,並在栽植過程中對基地進行處理,使得積水較少,水分供給適當,進而提高了百香果的成活率,再在栽植處理完成後,對百香果果園進行管理,尤其是在開花期進行施肥和人工授粉處理,使得百香果的產量得到較大程度的保證,並且準確選擇管理過程中滅菌液進行保花保果處理,提高了百香果的產量,降低了百香果的種植成本,避免了引種溫差給百香果的質量和產量所帶來的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進一步闡述本發明,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本發明中採用的百香果的種子為臺灣本土的百香果種子。
實施例1
一種百香果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嫁接育苗:將無黴變、蟲害的百香果128粒種子置於水中浸泡3天,種子與水的用量配比為重量比為1:3,待浸泡結束後,採用手連同水一起揉搓種子,待連續揉搓種子達到60min後,再將種子取出瀝乾至種子表面的水分含量為7-10%,再將種子與滅菌劑相混合,種子與滅菌劑的混合比為1000kg種子加入滅菌劑15g,並將其採用攪拌器進行攪拌處理30h,再將其採用128個穴盤播種,每個穴盤播種1粒種子,待播種完成後,將穴盤按照五個一疊重疊起來,並將其置於催芽箱中進行催芽處理,催芽時的溫度為45℃,催芽時的水分含量為35%,待重疊催芽一天後,將穴盤平鋪在育種床上,確保育種床上的基質溼潤,並恆溫環境下,連續催芽催芽育苗處理7-10天,種子發芽,在繼續恆溫恆溼環境下培養一個月後,將獲得的百香果種子芽作為接穗,待用;選取實生樹苗作為百香果嫁接的砧木,並將砧木距離地面10-20cm處,選擇一個平滑處傾斜45°剪斷砧木,並在斜面的下方帶有木質部的地方縱切1.5-2cm,並切斷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皮層;再將待用的接穗在芽下0.5cm處削一長削麵,長削麵的長度為1.5-2cm,然後在長削麵的背面削45度斜短削麵,在芽上方0.5cm處剪斷取下接穗;再將接穗長削麵的形成層對齊砧木的形成層,再採用塑料嫁接夾夾上,並使用保鮮袋套上進行百香果苗培育;
(2)定植栽培:待嫁接培育8天後將保鮮袋和嫁接夾摘取掉,並待新梢長到10cm時剪掉砧木多餘段,剪砧後,並將砧木萌芽抹除,待枝梢生長到40cm時,對苗木進行摘心打頂;待繼續培養至2月下旬至3月上旬時,對百香果苗進行定植處理,定植時每畝定植110株,株行距為2m×3m;並且在定植栽苗前,向基地裡面按照每畝添加腐熟有機肥300kg,並採用耕地機來回耕地5次,使得腐熟有機肥與泥土混合均勻,並在耕地過程中,向其中按照每畝添加河沙100kg,河沙的顆粒度為90目;再將基地進行挖坑埋栽處理,使得百香果的根高出地平面10cm,並將百香果的根理順後埋栽在基地中,並用泥土覆蓋成一個小土盤,再用50cm×50cm的薄膜覆蓋,並向基地中澆水潤透,即可;
(3)搭架管理:在栽培完成後,每隔5天對苗木抹芽處理一次,待苗長至50cm時,在基地中採用220cm的樁子進行立柱處理,柱被埋入土壤中深度為50cm,每畝用量為56根再採用拉絲在立柱上進行連接拉接處理,使得拉絲的表面形成網格狀的結構,網格間距40cm;再將苗木的藤蔓牽引上網格進行培養,待主蔓長到80cm留側蔓2枝,分別牽引上網格,作第一層主蔓;待植株長到160cm,再留側枝1枝,與主蔓延長枝同時作為二層主蔓,分別牽引向反方向上網格,形成雙層四支枝蔓整形,並將主蔓≤80cm和80-160cm的側枝、萌枝剪除或抹掉即可;待百香果開花後,在每天的11:00到17:00採用毛筆蘸取花粉塗抹在花柱上,並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採用磷酸二氫鉀250倍液噴施處理,待到7月下旬採用雲大-1206000倍液及0.2%的硼砂進行混合後噴施處理,並採用百磷3號乳油1000倍液和滅菌液1000倍液混合噴施處理,即可完成百香果的種植。
所述的水為30℃的溫水。
所述的滅菌劑為甲基託布津800倍液。
所述的實生樹苗為李樹苗。
所述的腐熟有機肥為沼氣池中挖掘出來的渣肥。
所述的薄膜為聚乙烯薄膜。
所述的柱子為水泥柱子。
所述的拉絲為鋁絲。
所述的滅菌液為50%多菌靈可溫性粉劑1000倍液。
實施例2
一種百香果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嫁接育苗:將無黴變、蟲害的百香果128粒種子置於水中浸泡2天,種子與水的用量配比為重量比為1:2,待浸泡結束後,採用手連同水一起揉搓種子,待連續揉搓種子達到30min後,再將種子取出瀝乾至種子表面的水分含量為7%,再將種子與滅菌劑相混合,種子與滅菌劑的混合比為1000kg種子加入滅菌劑10g,並將其採用攪拌器進行攪拌處理20h,再將其採用128個穴盤播種,每個穴盤播種1粒種子,待播種完成後,將穴盤按照五個一疊重疊起來,並將其置於催芽箱中進行催芽處理,催芽時的溫度為35℃,催芽時的水分含量為20%,待重疊催芽一天後,將穴盤平鋪在育種床上,確保育種床上的基質溼潤,並恆溫環境下,連續催芽催芽育苗處理7-10,天,種子發芽,在繼續恆溫恆溼環境下培養一個月後,將獲得的百香果種子芽作為接穗,待用;選取實生樹苗作為百香果嫁接的砧木,並將砧木距離地面10m處,選擇一個平滑處傾斜45°剪斷砧木,並在斜面的下方帶有木質部的地方縱切1.5-2cm,並切斷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皮層;再將待用的接穗在芽下0.5cm處削一長削麵,長削麵的長度為1.5-2cm,然後在長削麵的背面削45度斜短削麵,在芽上方0.5cm處剪斷取下接穗;再將接穗長削麵的形成層對齊砧木的形成層,再採用塑料嫁接夾夾上,並使用保鮮袋套上進行百香果苗培育;
(2)定植栽培:待嫁接培育5-8天後將保鮮袋和嫁接夾摘取掉,並待新梢長到10cm時剪掉砧木多餘段,剪砧後,並將砧木萌芽抹除,待枝梢生長到30cm時,對苗木進行摘心打頂;待繼續培養至2月下旬至3月上旬時,對百香果苗進行定植處理,定植時每畝定植100株,株行距為2m×3m;並且在定植栽苗前,向基地裡面按照每畝添加腐熟有機肥200kg,並採用耕地機來回耕地3次,使得腐熟有機肥與泥土混合均勻,並在耕地過程中,向其中按照每畝添加河沙50kg,河沙的顆粒度為70目;再將基地進行挖坑埋栽處理,使得百香果的根高出地平面8cm,並將百香果的根理順後埋栽在基地中,並用泥土覆蓋成一個小土盤,再用50cm×50cm的薄膜覆蓋,並向基地中澆水潤透,即可;
(3)搭架管理:在栽培完成後,每隔5天對苗木抹芽處理一次,待苗長至40cm時,在基地中採用220cm的樁子進行立柱處理,柱被埋入土壤中深度為40cm,每畝用量為56根再採用拉絲在立柱上進行連接拉接處理,使得拉絲的表面形成網格狀的結構,網格間距30cm;再將苗木的藤蔓牽引上網格進行培養,待主蔓長到70cm留側蔓2枝,分別牽引上網格,作第一層主蔓;待植株長到150cm,再留側枝1枝,與主蔓延長枝同時作為二層主蔓,分別牽引向反方向上網格,形成雙層四支枝蔓整形,並將主蔓≤80cm和80-160cm的側枝、萌枝剪除或抹掉即可;待百香果開花後,在每天的11:00到17:00採用毛筆蘸取花粉塗抹在花柱上,並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採用磷酸二氫鉀250倍液噴施處理,待到7月下旬採用雲大-1206000倍液及0.2%的硼砂進行混合後噴施處理,並採用百磷3號乳油1000倍液和滅菌液1000倍液混合噴施處理,即可完成百香果的種植。
所述的水為30℃的溫水。
所述的滅菌劑為多菌靈300倍液。
所述的實生樹苗為李樹苗。
所述的腐熟有機肥為沼氣池中挖掘出來的渣肥。
所述的薄膜為聚乙烯薄膜。
所述的柱子為水泥柱子。
所述的拉絲為鐵絲。
所述的滅菌液為75%的百菌清800倍液。
以上描述了本發明的主要技術特徵和基本原理及相關優點,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構思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