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全自動氣密性檢測的檢測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9-13 09:52: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組件,特別涉及一種用於全自動氣密性檢測的檢測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進步,高輕薄化、高度集成化的電子產品(形如超薄手機、超薄MP3播放器、超薄平板電腦等)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並逐漸發展成為消費趨勢,相應地,相關電子產品的零配件結構尺寸將做的更小,結構組合將更加緊湊。這種尺寸的減小和裝配複雜度的提升使得電子產品在尺寸減小的同時,功能及性能又能得到大幅提升,不過,這種尺寸更小、組裝精密和功率更大的趨勢會造成許多設計和裝配上的挑戰。
同時,電子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導電液體滲透進產品內部會影響電子產品的整體性能,甚至直接導致電子產品短路報廢,所以要求對電子產品上與外界對接的接口、縫隙(例如手機或MP3播放器的USB接口、耳機接口、揚聲器發聲口及屏幕與殼體對接縫處等)進行氣密性測試,既要方便快速地測得洩漏速率,又要保證測試的準確性及可靠性。
現有技術中的用於氣密性檢測裝置的檢測主要存在的缺點有:自動化及集成化程度低,需要人工輔助的工序較多,壓緊工序及檢測工序間配合工作不能夠協調,由此造成檢測效率及精度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全自動氣密性檢測的檢測組件,確保在提高設備集成度、自動化程度、檢測精度、及檢測效率的同時,能夠儘可能地協調檢測工序與壓緊工序的配合度。
為了實現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優點,提供了一種用於全自動氣密性檢測的檢測組件,包括:
控制系統;
豎直設置的第一支撐板;
豎直設置且與所述第一支撐板相固接的第二支撐板;
設於所述第一支撐板上的至少一組檢測機構;以及
設於所述第二支撐板前側的壓緊機構,
其中,所述壓緊機構的組數與所述檢測機構的組數相同,所述檢測組件的旁側設有載具組件,所述載具組件上設有圓盤形的旋轉盤,所述旋轉盤上沿其旋轉方向依次設有上料工位、掃碼工位、檢測工位、及下料工位,所述檢測機構與所述檢測工位上的載物臺相對設置,且所述檢測機構可選擇性地靠近或遠離所述檢測工位上的載物臺,所述壓緊機構可沿豎直方向選擇性地上升或下降,所述檢測機構及壓緊機構均與所述控制系統電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檢測機構包括:
檢測驅動器;
設於所述第一支撐板前側的安裝板;以及
固接於所述安裝板前側的氣密性檢測傳感器,
其中,所述檢測驅動器的動力輸出端穿過所述第一支撐板後與所述安裝板相固接。
優選的是,所述安裝板在所述檢測驅動器的驅動下選擇性地靠近或遠離所述檢測工位上的載物臺。
優選的是,所述安裝板的前側固接有至少一根定位導向柱。
優選的是,所述壓緊機構包括:
固接於所述第二支撐板前側且豎直設置的豎直導軌;
與所述豎直導軌相配接的安裝座;
用於驅動所述安裝座沿所述豎直導軌上升或下降的壓緊驅動器;以及
固接於所述安裝座下端的壓緊塊,
其中,所述壓緊塊位於所述檢測工位上的載物臺的正上方。
優選的是,所述檢測機構及壓緊機構均設有兩組。
優選的是,所述檢測機構及壓緊機構均設有一組。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由於所述檢測機構可選擇性地靠近或遠離所述檢測工位上的載物臺,所述壓緊機構可沿豎直方向選擇性地上升或下降,從而使得當所述壓緊機構下降到一定高度從而壓緊放置在所述載物臺上的待測產品的同時,所述檢測機構靠近所述檢測工位上的載物臺對待測產品進行氣密性檢測,而當檢測完成後,所述檢測機構與壓緊機構又能各自回歸原位,從而便於下一工序的進行,同時還進一步提高了檢測工序與壓緊工序的配合度,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及檢測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的正視圖;
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的俯視圖;
圖4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中載具組件、掃碼機構及檢測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的左視圖;
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中載具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中載具組件的爆炸圖;
圖8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中下料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中下料組件的正視圖;
圖10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中抓取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中抓取機構的正視圖;
圖1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中料盤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中料盤組件的仰視圖;
圖14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例的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中料盤組件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徵、方面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明顯,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參照圖1、圖2、圖3及圖4,全自動氣密性檢測裝置100包括:控制系統(略畫)、支撐平臺110、載具組件120、掃碼機構130、檢測組件140、下料組件150、及料盤組件160,其中,載具組件120、掃碼機構130、檢測組件140、下料組件150、及料盤組件160均由支撐平臺110所支撐,載具組件120上設有圓盤形的旋轉盤123,旋轉盤123上沿其旋轉方向依次設有上料工位124a、掃碼工位124b、檢測工位124c、及下料工位124d,掃碼機構130位於載具組件120的旁側且與掃碼工位124b相對設置,檢測組件140位於載具組件120的旁側且與檢測工位124c相對設置,下料組件150位於載具組件120的旁側,且下料組件150的前端與下料工位124d相對設置,料盤組件160位於下料組件150的末端,上料工位124a、掃碼工位124b、檢測工位124c、及下料工位124d處均固接有用於放置待測產品的載物臺124,載具組件120、掃碼機構130、檢測組件140、下料組件150、及料盤組件160均與所述控制系統電連接。在一實施例中,旋轉盤123順時針旋轉。
參照圖6及圖7,載具組件120包括:載具驅動器121、以及與載具驅動器121的動力輸出端相連接的變速器122,其中,旋轉盤123與變速器122的動力輸出端相連接,旋轉盤123上設有旋轉角度傳感裝置,所述旋轉角度傳感裝置包括固接於旋轉盤123下表面的觸點123a、以及至少四個等距且間隔設置在旋轉盤123a下方的觸點傳感器123b。在一實施例中,觸點傳感器123b設有四個,分別設置在上料工位124a、掃碼工位124b、檢測工位124c、及下料工位124d的下方,且均固定在支撐平臺110上,觸點123a在隨旋轉盤123旋轉的過程中依次與每個工位下方的觸點傳感器123b選折性地接觸連接,從而所述控制系統能夠精確判定旋轉盤123的旋轉角度及旋轉位置。
參照圖4及圖5,掃碼機構130包括:
豎直設置的支撐柱131;
套接在支撐柱131上的支撐臂132;以及
設於支撐臂132上的掃碼器133,
其中,掃碼器133位於掃碼工位124b的正上方,支撐臂132可繞支撐柱131旋轉並沿支撐柱131上下滑移。在一實施例中,掃碼機構130設有兩組。
再次參照圖4及圖5,檢測組件140包括:
豎直設置的第一支撐板141;
豎直設置且與第一支撐板141相固接的第二支撐板142;
設於第一支撐板141上的至少一組檢測機構;以及
設於第二支撐板142前側的壓緊機構,
其中,所述壓緊機構的組數與所述檢測機構的組數相同,所述檢測機構與檢測工位124c上的載物臺124相對設置,且所述檢測機構可選擇性地靠近或遠離檢測工位124c上的載物臺124,所述壓緊機構可沿豎直方向選擇性地上升或下降。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檢測機構包括:
檢測驅動器145c;
設於第一支撐板141前側的安裝板145;以及
固接於安裝板145前側的氣密性檢測傳感器145a及定位導向柱145b,
其中,檢測驅動器145c的動力輸出端穿過第一支撐板141後與安裝板145相固接,安裝板145在檢測驅動器145c的驅動下選擇性地靠近或遠離檢測工位124c上的載物臺124。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壓緊機構包括:
固接於第二支撐板142前側且豎直設置的豎直導軌143;
與豎直導軌143相配接的安裝座144;
用於驅動安裝座144沿豎直導軌143上升或下降的壓緊驅動器(略畫);以及
固接於安裝座144下端的壓緊塊144a。在一實施例中,安裝座144呈L字形結構,安裝座144的豎直端與豎直導軌143相配接,安裝座144的水平端沿水平方向往檢測工位124c的正上方延伸,壓緊塊144a固接於安裝座144水平端的下表面,從而使得壓緊塊144a位於檢測工位124c上的載物臺124的正上方。
參照圖8及圖9,下料組件150包括:
設於載具組件120旁側的支撐架151、152;
跨設於支撐架151、152上的引導板153,且該引導板153水平設置;
設於引導板153下表面的水平導軌155;
設於水平導軌155前端的滑移驅動器154;以及
懸掛於水平導軌155上的抓取機構156,
其中,抓取機構156可在滑移驅動器154的驅動下沿水平導軌155往復滑移,抓取機構156的前端滑動行程由固定在水平導軌155前端的滑移驅動器154所阻斷,抓取機構156的末端滑動行程由固定在水平導軌155末端的限位部155a所阻斷。在一實施例中,引導板153通過加強塊151c、152c分別與支撐架151、152進行強化固接,支撐架151、152分別通過支腳151a、152a及加強塊152b與支撐平臺110相固接。
參照圖9、圖10及圖11,抓取機構156包括:
與水平導軌155相配接的滑動座156a;
固接於滑動座156a下方的第一連接座156b;
與第一連接座156b相固接的抓手驅動氣缸156d;以及
配接於抓手驅動氣缸156d的動力輸出端且可在抓手驅動氣缸156d的驅動下上升或下降的第二連接座156c與第三連接座156e,
其中,第二連接座156c上固接有至少一個吸嘴156c』,第三連接座156e上固接有抓手156e』。
在一實施例中,吸嘴156c』上連接有吸嘴氣缸(略畫),抓手156e』上連接有抓手氣缸(略畫)。
參照圖12、圖13及圖14,料盤組件160包括:
基盤161,該基盤161上設有至少一條與水平導軌155相垂直的滑動導軌161c;
疊放於基盤161上的滑動盤162,該滑動盤162可沿滑動導軌161c循環往復滑移;以及
可拆卸地疊放於滑動盤162上的料盤163,
其中,料盤163上嵌設有若干個與待測產品相適應的料槽163a。在一實施例中,基盤161上設有滑動導軌161c、161d,滑動導軌161c、161d上分別配接有與滑動盤162固接的滑塊161c』、161d』。
參照圖14,基盤161的下方固接有連接座164d、164e及驅動機構164,驅動機構164包括:
用於驅動滑動盤162的滑動盤驅動器164a;以及
用於將滑動盤驅動器164a固定於基盤161下表面的固定座164b、164c,
其中,滑動盤驅動器164a的動力輸出端164f固接有動力輸出座164g,動力輸出座164g與滑動盤162的下表面相固接。在一實施例中,基盤161上與動力輸出座164g相對處開設有用於容納動力輸出座164g及為動力輸出座164g的往復運動提供一定運動空間的容納槽161b,動力輸出座164g通過容納槽161b與滑動盤162的下表面相固接。在一實施例中,基盤161通過連接座164d、164e與支撐平臺110相固接。
再次參照圖12及圖14,基盤161上設有位置傳感裝置,所述位置傳感裝置包括:
固接於滑動盤162一側的前限位塊162f與後限位塊162g;以及
固接於基盤161上且位於前限位塊162f與後限位塊162g之間傳感器安裝座161e,
其中,前限位塊162f與後限位塊162g的連線與滑動盤162的運動方向相平行,且前限位塊162f與後限位塊162g分別設於滑動盤162的前後兩端,傳感器安裝座161e上設置有分別與前限位塊162f及後限位塊162g相對的前傳感器161f及後傳感器161g。在一實施例中,傳感器安裝座161e上設置有分別與前傳感器161f及後傳感器161g同側的前緩衝柱161f』及後緩衝柱161g』。
再次參照圖14,滑動盤162上表面上固接有至少一條固定條,料盤163的下表面上設有與所述固定條相適應的固定槽,料盤163通過所述固定條與滑動盤162實現可拆卸的過盈配合。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條設有四條,分別為固定條162b、162c、162d、162e,且相鄰兩條固定條間呈某一夾角。
工作原理:
1、由自動機械手或裝卸機器人將待測產品按照設定好的放置間隔依次放置於上料工位124a上;
2、旋轉盤123旋轉一定的角度,將待測產品轉到掃碼工位124b上,掃碼器133開始掃碼產品表面的條碼,並將條碼上的產品信息掃碼記錄於所述控制系統的存儲單元上;
3、旋轉盤123再次旋轉一定的角度,將掃碼後的待測產品轉到檢測工位124c上,所述壓緊機構下降到一定高度從而壓緊放置在載物臺124上的待測產品的同時,所述檢測機構靠近檢測工位124c上的載物臺124對待測產品進行氣密性檢測,而當檢測完成後,所述檢測機構與壓緊機構又能各自回歸原位,並將檢測結果存儲到存儲單元上並將檢測結果與產品信息相關聯;
4、旋轉盤123再次旋轉一定的角度,將檢測完成後的產品轉到下料工位124d上,抓取機構156在下料工位124d的正上方下降到產品所在的高度上對產品進行抓取,運輸到水平導軌155末端下方的料盤組件160上後,將產品放置於料盤組件160上進行堆碼;
5、當料盤組件160上的料槽163a均裝滿檢測完的產品時,由機械手或自動機器人將料盤163取下,換上空的料盤163,繼續進行後續產品的檢測。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取得如下有益效果:
1、由於旋轉盤123上沿該旋轉盤123的旋轉方向依次設有上料工位124a、掃碼工位124b、檢測工位124c、及下料工位124d,從而可在載具組件120上沿著該旋轉盤123的旋轉方向全自動地依次進行上料、掃碼、氣密性檢測、及下料工序,大大提高了自動化程度,提高了檢測效率;
2、由於旋轉盤123上設有旋轉角度傳感裝置,可以在旋轉盤123旋轉過程中對旋轉盤123轉過的角度進行精確控制,從而便於各個工序的順利進行;
3、由於支撐臂132可繞支撐柱131旋轉並沿支撐柱131上下滑移,從而使得可以便於調整掃碼器133與待測產品表面上的條碼之間的相對空間位置,有利於精確掃碼;
4、由於所述檢測機構可選擇性地靠近或遠離檢測工位124c上的載物臺124,所述壓緊機構可沿豎直方向選擇性地上升或下降,從而使得當所述壓緊機構下降到一定高度從而壓緊放置在載物臺124上的待測產品的同時,所述檢測機構靠近檢測工位124c上的載物臺124對待測產品進行氣密性檢測,而當檢測完成後,所述檢測機構與壓緊機構又能各自回歸原位,從而便於下一工序的進行;
5、由於抓取機構156可在滑移驅動器154的驅動下沿水平導軌155往復滑移,第二連接座156c與第三連接座156e可在抓手驅動氣缸156d的驅動下上升或下降,從而使得當產品在檢測工位124c上測試完成後轉到下料工位124d上時,抓取機構156可在下料工位的正上方下降到產品所在的高度上對產品進行抓取,運輸到水平導軌155末端下方的料盤組件160上後,將產品放置於料盤組件160上進行堆碼,整個過程自動、高效;
6、由於疊放於基盤161上的滑動盤162,該滑動盤162可沿滑動導軌161c循環往復滑移,基盤161的下方固接有連接座164d、164e及驅動機構164,驅動機構164包括:用於驅動滑動盤162的滑動盤驅動器164a;以及用於將滑動盤驅動器164a固定於基盤161下表面的固定座164b、164c,其中,滑動盤驅動器164a的動力輸出端164f固接有動力輸出座164g,動力輸出座164g與滑動盤162的下表面相固接,從而使得滑動盤162在驅動機構164的驅動下可沿滑動導軌161c往復滑移;
7、由於基盤161上設有位置傳感裝置,所述位置傳感裝置包括:固接於滑動盤162一側的前限位塊162f與後限位塊162g;以及固接於基盤161上且位於前限位塊162f與後限位塊162g之間傳感器安裝座161e,其中,前限位塊162f與後限位塊162g的連線與滑動盤162的運動方向相平行,且前限位塊162f與後限位塊162g分別設於滑動盤162的前後兩端,傳感器安裝座161e 上設置有分別與前限位塊162f及後限位塊162g相對的前傳感器161f及後傳感器161g,從而當滑動盤162滑動到最前端或最後端時,能夠給控制系統反饋個位置信號,從而能夠使得控制系統控制滑動盤162停止、前進、或後退。
儘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並不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於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和這裡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