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3 14:32:05 1
專利名稱: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支撐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可左右旋轉屏幕的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液晶顯示裝置技術不斷進步與成熟,液晶顯示裝置的支撐結構的調整是否方 便是消費者的一大考量。傳統型前後傾相框式支撐結構是由諸多零件加鉸鏈作動模式設 計。請參見圖1,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示意圖。液晶顯示裝置1包括屏 幕2以及支撐結構3。屏幕2包括顯示面21和相對於顯示面21的背面22。支撐結構3為 相框式支撐結構,支撐結構3通過轉軸31與屏幕2的背面22鉸接,使得屏幕2可以繞支撐 結構3旋轉,從而調整屏幕2的角度。 但現有技術中,液晶顯示裝置的相框式支撐結構只能前後傾調整屏幕的仰角,並 不具有左右旋轉的功能,當消費者要選擇左右旋轉支撐結構時需要將顯示裝置整機做位 移,很費力,在功能面考量不合符需求。而如果液晶顯示裝置的屏幕支撐結構可以根據消費 者需求設計,相信在市場面必能佔有一席之地。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結構,在具有前後傾功 能的同時,能實現顯示裝置屏幕的左右旋轉。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包括支撐架以及底座。該支 撐架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且該支撐架的該第二端與該底座鉸接。該底座包 括下蓋板以及旋轉件。該下蓋板的底部具有第一凹槽,自該第一凹槽的中心向該下蓋板的 頂部延伸有第二凹槽。該旋轉件與該下蓋板鉸接,該下蓋板可繞該旋轉件旋轉。該旋轉件 包括旋轉盤以及旋轉螺杆,該旋轉盤容置於該第一凹槽,且該旋轉盤的中心具有第一通孔, 該旋轉螺杆自該第一通孔穿設並固定於該旋轉盤上,且該旋轉螺杆的端部位於該第二凹槽 內。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支撐結構還包括有心軸元件,且該下蓋板的該頂部還設
置有第二通孔,該心軸元件穿設於該第二通孔中並與該支撐架的該第二端鉸接。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支撐架的該第二端設置有一對凸耳,每一該凸耳上設置
有第三通孔,且該頂部設置於該對凸耳之間,該心軸元件穿設該第二通孔以及該對凸耳的
該第三通孔。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底座還包括有一對扣環,該扣環設置於該凸耳的外側並 卡扣於該心軸元件上。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底座還包括上蓋板,該上蓋板與該下蓋板結合併蓋設於 該下蓋板上。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下蓋板與該上蓋板通過螺絲鎖固。
3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底座還包括有彈性元件,固設於該旋轉盤的底部。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彈性元件採用橡膠材料製成。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旋轉盤朝向該下蓋板的表面的圓周上設置有多個凸點。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屏幕以及如上所述的支撐結構。屏 幕用以顯示圖像,該支撐架的該第一端鉸接於該顯示裝置的該屏幕的背面。 關於本發明的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2A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支撐結構的示意圖; 圖2B所示為圖2A中的支撐結構的側面示意圖; 圖3A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支撐結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B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支撐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所示為圖2A中的支撐結構的局部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5所示為圖2A中的支撐結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6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支撐結構的旋轉盤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請參見圖2A、圖2B、圖3A和圖3B,圖2A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支撐結構的示意圖, 圖2B所示為圖2A中的支撐結構的側面示意圖,圖3A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支撐結構的局部 結構示意圖,圖3B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支撐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本發明提供的顯示裝 置例如為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屏幕以及支撐結構10。屏幕用以顯示圖像,支撐 結構10鉸接於屏幕的背面並用以支撐屏幕,使得屏幕可繞支撐結構10旋轉,從而調節屏幕 的仰角。 其中,支撐結構IO包括支撐架11以及底座12。支撐架11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 端111以及第二端112,且支撐架11的第二端112與底座12鉸接,支撐架11的第一端111 通過鉸鏈28鉸接於顯示裝置的屏幕的背面。具體的,例如第一端111通過鉸鏈28鉸接於 連接件20,而顯示裝置的屏幕固定於連接件20上。底座12包括下蓋板13以及旋轉件14。 下蓋板13的底部具有第一凹槽15,自第一凹槽15的中心向下蓋板13的頂部延伸有第二凹 槽16。旋轉件14與下蓋板13鉸接,使得下蓋板13可繞旋轉件14旋轉。其中,本實施方式 中第一凹槽15為圓柱形,如此方便下蓋板13繞旋轉件14旋轉。 同時請參見圖4和圖5,圖4所示為圖2A中的支撐結構的局部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5所示為圖2A中的支撐結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旋轉件14包括旋轉盤17以及旋轉螺 杆18,旋轉盤17容置於第一凹槽15中,對應的,本實施方式中,旋轉盤17為圓盤形。且旋 轉盤17的中心具有第一通孔19,旋轉螺杆18自第一通孔19穿設並固定於旋轉盤17上,且 旋轉螺杆18的端部81位於第二凹槽16內。請參見圖6,圖6所示為根據本發明的支撐結 構的旋轉盤的示意圖。旋轉盤17朝向下蓋板13的表面的圓周上還設置有多個凸點27,使 得下蓋板13在繞旋轉件14的旋轉螺杆18以及旋轉盤17旋轉時摩擦力更為容易控管,以控制轉動並定位左右旋轉作動時的旋轉角度。 請繼續參見圖4和圖5,本實施方式中,底座12還包括上蓋板30,上蓋板30與下蓋板13結合併蓋設於下蓋板13上。且下蓋板13與上蓋板30通過螺絲31鎖固,這樣上蓋板30與下蓋板13可作為整體相對於旋轉件14旋轉,以帶動顯示裝置的屏幕左右旋轉。
此外,底座12還包括有心軸元件21 ,且下蓋板13的頂部40還設置有第二通孔22,心軸元件21穿設於第二通孔22中並與支撐架11的第二端112鉸接,使得支撐架11可繞底座12的心軸元件21旋轉。 支撐架11的第二端112設置有一對凸耳23,每一凸耳23上設置有第三通孔24,且下蓋板13的頂部40放置於該對凸耳23之間,心軸元件21穿設第二通孔22以及該對凸耳23的第三通孔24,進而將支撐架11的第二端112與底座12的頂部40鉸接。另外,底座12還包括有一對扣環25,扣環25設置於凸耳23的外側並卡扣於心軸元件21上,從而將凸耳23限定於下蓋板13的頂部40與扣環25之間。而且扣環25的形狀並不限定,只需要其能搭配凸耳23作固定即可。 此外,底座12還包括有彈性元件26,固設於旋轉盤17的底部,亦即旋轉盤17朝向臺面或桌面的表面,以避免旋轉盤17直接接觸到桌面而產生刮傷。其中,彈性元件26例如為橡膠材料,或者採用其它任何一種可起到緩衝作用的材料製成。 綜上所述,本發明利用在支撐結構下方增加底座設計達到屏幕可左右旋轉一定角度的功能,且本發明支撐結構簡單,可突破傳統相框式產品支撐結構設計的窘境,功能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和競爭力。消費者可隨時作左右旋轉支撐結構。 藉由以上具體實施方式
的詳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的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具體實施方式
來對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內。因此,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權利要求
一種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支撐結構包括支撐架,該支撐架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以及底座,該底座鉸接於該支撐架的該第二端,且該底座包括下蓋板,該下蓋板的底部具有第一凹槽,自該第一凹槽的中心向該下蓋板的頂部延伸有第二凹槽;以及旋轉件,該旋轉件與該下蓋板鉸接,該下蓋板可繞該旋轉件旋轉,該旋轉件包括旋轉盤,該旋轉盤容置於該第一凹槽,且該旋轉盤的中心具有第一通孔;以及旋轉螺杆,該旋轉螺杆自該第一通孔穿設並固定於該旋轉盤上,且該旋轉螺杆的端部位於該第二凹槽內。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支撐結構還包括有心軸元件,且該下蓋板的該頂部設置有第二通孔,該心軸元件穿設於該第二通孔中並與該支撐架的該第二端鉸接。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支撐架的該第二端設置有一對凸耳,每一該凸耳上設置有第三通孔,且該頂部放置於該對凸耳之間,該心軸元件穿設於該第二通孔以及該對凸耳的該第三通孔。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底座還包括有一對扣環,該扣環設置於該凸耳的外側並卡扣於該心軸元件上。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底座還包括上蓋板,該上蓋板與該下蓋板結合併蓋設於該下蓋板上。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下蓋板與該上蓋板通過螺絲鎖固。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底座還包括有彈性元件,固設於該旋轉盤的底部。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彈性元件採用橡膠材料製成。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旋轉盤朝向該下蓋板的表面的圓周上設置有多個凸點。
10. —種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顯示裝置包括屏幕,用以顯示圖像;以及如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支撐結構,該支撐架的該第一端鉸接於該屏幕的背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及其支撐結構,支撐結構包括支撐架以及底座。支撐架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且支撐架的第二端與底座鉸接。底座包括下蓋板以及旋轉件,下蓋板的底部具有第一凹槽,自第一凹槽的中心向下蓋板的頂部延伸有第二凹槽。旋轉件與下蓋板鉸接,下蓋板可繞旋轉件旋轉,且旋轉件包括旋轉盤以及旋轉螺杆,旋轉盤的中心具有第一通孔;旋轉螺杆自第一通孔穿設並固定於旋轉盤上,且旋轉螺杆的端部位於第二凹槽內。本發明利用在支撐結構下方增加底座達到屏幕可左右旋轉一定角度的功能,且本發明支撐結構簡單,可突破傳統相框式產品支撐結構設計的窘境,功能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和競爭力。
文檔編號G09F9/35GK101709825SQ20091022603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5日
發明者何漢光, 蘇永俊 申請人: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