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通信系統中支持傳輸分集的過區切換方法
2023-09-13 20:22:15
專利名稱:在移動通信系統中支持傳輸分集的過區切換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的來說涉及移動通信系統,特別涉及在移動通信系統中支持基站的傳輸分集的過區切換(hand off)方法。
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傳輸分集」功能通常用於多路復用從基站到移動臺傳輸的信號的路徑。這增加了接收信號的可靠性,所述接收信號在接收的移動臺和在基站有相同的發射功率。這裡,「路徑」指物理路徑,通過它,信號可以從發射機傳輸到接收機。該物理路徑依賴於幾個因素,諸如發射天線的傳播方向、發射信號的極化、發射天線的位置、在頻率軸上所用的不同載波和在時間軸上的不同發射時間。該通道不一定意味著空間路徑。這裡所用的術語「微傳輸分集」指在一個基站中實現的傳輸分集功能,而術語「宏傳輸分集」指在多個基站內實現的傳輸分集功能。TSTD概念可以通過閱讀韓國專利申請序列號No.1998-5526來理解,該申請與本發明是相同受讓人。在無線通信中沒有TSTD過區切換方法。
以下為簡化起見,具有傳輸分集功能的基站將稱為TSTD基站,不支持傳輸分集功能的基站將稱為非TSTD基站,另外,支持傳輸分集功能的移動臺將稱為TSTD移動臺,不支持傳輸分集功能的移動臺將稱為非TSTD移動臺。
舉例來說,在結合圖5A和5B描述過區切換操作之前,分別參考
圖1和圖2,描述非TSTD基站的發射機和TSTD基站的發射機,以及參考圖4A和4B描述TSTD移動臺的接收機。
參考圖1,示出了CDMA(碼分多址)移動通信系統的基站發射機的方框圖。信道編碼器和交織器110是一般的信道編碼器和交織器,用於增加通過業務信道接收的傳輸信號的可靠性。多路復用器112多路復用導頻符號、傳輸功率控制(TPC)位、速率信息(RI)位和從信道編碼器和交織器110輸出的數據位。串行至並行(S/P)轉換器114接收多路復用器112的輸出,並輸出奇數符號到I(同相位)信道,輸出偶數符號到Q(正交相位)信道。信號轉換器116和117將從串並行轉換器114輸出的邏輯信號「0」和「1」分別轉換為「+1」和「-1」。
正交碼發生器128產生正交碼,用於在基站中分離傳輸信道。混合器118和119將從信號轉換器116和117轉換的信號與從正交碼發生器128產生的正交碼相乘。PN(偽隨機噪聲)碼發生器130產生PN碼PN_I和PN_Q,將它們提供給復PN擴展器120,復PN擴展器120分別將混合器118和119的輸出與PN碼PN_I和PN_Q相乘。開關147的作用是在軟過區切換狀態提供宏TSTD功能和暫停通過天線的發射。
在現存的發射機中,用於間斷髮射(DTX)的開關可以被用作開關147。低通濾波器122和123是普通的低通濾波器,用於限制傳輸信號到特定的帶寬。載波發生器132產生用於傳輸信號的載波,將該載波提供給混合器124和90°移相器134。90°移相器134將載波發生器132產生的載波的相位移相90°,以保證I信道和Q信道之間的正交。混合器124將低通濾波器122的輸出與載波發生器132的輸出相乘,並將其輸出提供給加法器(或者異或門)126。混合器125將低通濾波器123的輸出與90°移相器134的輸出相乘,並將其輸出提供給加法器126。加法器126將混合器124和125的輸出相加,經天線發射其輸出。
圖2是示出支持時間切換傳輸分集(TSTD)的基站的發射機的方框圖。基站包括多個發射天線,通過使用開關切換正輸出到發射機的信號來多路復用從基站到移動臺的信號路徑。這增加了在移動臺和基站有相同平均傳輸功率的所接收的信號的可靠性。
圖4A示出了TSTD移動臺的接收機,它包括非TSTD移動臺的接收機結構。混合器212將通過天線接收的信號與載波發生器210的輸出相乘,以轉換所接收的信號到基帶信號,載波發生器210包括圖1的載波發生器132和90°移相器134。低通濾波器214低通濾波混合器212的輸出。採樣器216採樣並量化低通濾波器214的輸出,以轉換所低通濾波的模擬信號為數位訊號。時間估算器218按照PN碼,以便去掉所接收的信號和在移動臺中產生的PN碼的相位差。時間估算器218控制復PN碼發生器222和正交碼發生器224。
復PN解擴器220解擴復PN碼發生器222和採樣器216的輸出。混合器226將PN解擴信號與正交碼發生器224的輸出相乘。累加器(或積分器)228在符號期間累加混合器226的輸出,以產生符號估算值。導頻分離器232估算從基站天線到移動臺的信道,以分離導頻信號,用於可靠的符號估算,該低頻信號是非調製信號。所分離的信號被施加到信道估算器244,該信道分離器的結構可以用於與TSTD移動臺通信,也可以用於與非TSTD移動臺通信。信道估算器244的詳細結構如圖4B所示。
總的來說,可以考慮從非TSTD基站輸出的信號的每個導頻信號通過相同路徑(path)發射。另外,可以考慮從TSTD基站的相同天線輸出的信號通過相同路徑發射。然而,不能考慮從不同天線輸出的信號通過相同路徑發射到移動臺。相應地,對各個天線應該獨立地執行信道估算。另外,信道估算參數C0(m),C1(m),C2(m),…應該根據用於各個信道的估算的導頻符號的持續期間(period)而變化。
圖4B是TSTD移動臺的信道估算器244的詳細圖示,它使用通過具有兩個發射天線的基站的相同天線發射的兩個導頻符號來估算信道。因而,信道估算器244包括兩個級聯的緩衝器,用於存儲導頻分離器232的輸出。選擇器250以TSTD操作模式選擇混合器247的輸出,以非TSTD操作模式選擇混合器248的輸出。混合器247和248的輸入參數是固定的,與操作模式無關,因為混合器247和248由選擇器250選擇,但混合器249的參數C0(m)應該根據操作模式變化。
另外,由於信道估算的時間延遲依賴於操作模式,延遲器236包括兩個具有不同延遲時間的延遲器235和237和兩個選擇器234和238。選擇器234和238與選擇器250聯鎖。在信道估算器244中,加法器251將混合器247、248和249的輸出相加。復共軛模塊242對法器251的輸出作復共軛。混合器241將復共軛模塊242的輸出與選擇器238的輸出相乘,以同步地解調數據符號。混合器240的輸出被施加到組合器260,在基站中通過相同發射天線發射的信號經多個路逕到達移動臺的情況下,組合器260組合經多個路徑接收的信號。
方便起見,圖4A示出了僅一條具體路徑(path)的結構,每個具有這樣結構的接收機被稱為一個「手指(finger)」。組合器260將相應的權重加到各個手指的輸出。組合器260的輸出被提供給選擇器262,選擇器262執行對應於在發射機中的多路復用處理的解復用處理。去交織器和信道解碼器264去交織和解碼來自選擇器262的信號,該信號已經由圖1至3的信道編碼器和交織器110編碼和交織。
在TSTD移動臺和非TSTD移動臺之間的差別將參考圖4B描述。對於非TSTD移動臺的信道估算器,選擇器250選擇混合器248,而不管混合器247和緩衝器246。另外,參數C0(m)被固定(或使用),參數C2(m)被忽略。另外,由於非TSTD移動臺的接收機需要估算僅一個天線的信道,延遲器236僅由延遲器235組成,選擇器234和238被切換到選擇延遲器235。
下面將參考圖5A和5B描述在非TSTD移動臺和兩個非TSTD基站之間發生軟過區切換操作的情況下現有技術的軟過區切換操作。應該理解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利用上述參考圖1-4B的發射機和接收機結構,執行該過區切換操作。
參考圖5A,在非TSTD移動臺和兩個非TSTD基站A和B之間發生信號交換;即,當非TSTD移動臺從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非TSTD基站B(BS#B)時。在緊接軟過區切換操作之前,僅有基站A(BS#A)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20。在軟過區切換操作過程中,基站A和B同時發射相同信息,移動臺分配各個手指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信息330。在完成軟過區切換操作後,僅有基站B(BS#B)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40。
圖5B示出了在圖5A所示的軟過區切換操作的過程中在各基站和移動臺之間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時序圖。在步驟511,以非TSTD操作模式,非TSTD基站A與非TSTD移動臺相互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513移動臺檢查來自基站A的信號的接收強度是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511,繼續與基站A通信。
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5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在步驟517,基站A然後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或過區切換同意消息)到移動臺。這裡,移動臺可以直接通過送出控制信號進行過區切換請求,或者可以間接進行過區切換請求。例如,對於直接過區切換請求,移動臺測量來自其相鄰的基站的信號的強度,送出具有最高信號強度的基站(這裡即基站A)的ID(識別碼)給基站A。然而,對於間接過區切換請求,移動臺不僅向基站A送出所測量的來自基站A的信號的強度,而且送出所測量的來自其相鄰各基站的信號的強度,該相鄰基站的接收信號強度高於一閾值,這樣使得基站A能夠判斷是否在需要過區切換時執行切換到過區切換目標基站(這裡即基站B)。
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請求,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5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當過區切換被同意時,在步驟521以非TSTD操作模式,基站A送出一信號,同時,在步驟523以非TSTD操作模式,基站B也送出相同信號。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525移動臺對於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5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其後,在步驟529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與基站B通信。
如上所述,在各基站和移動臺之間發生軟過區切換操作,而不考慮TSTD功能,從而簡化了過區切換過程。但是,將TSTD功能應用到基站的優點在於,同樣的平均傳輸功率可以獲得更高的通信質量。然而,由於需要附加硬體TSTD功能增加了移動通信系統的成本。因而,為了使成本最小化,TSTD基站被安裝在業務繁忙的區域,非TSTD基站被安裝在業務不繁忙的區域。相應地,當為了增加通信質量而將TSTD功能被引入安裝在業務不繁忙的區域的非TSTD基站時,需要新的過區切換過程,即,移動臺必須被過區切換到支持TSTD功能的基站。本發明提供了新的方法,用於在這種或其它情況下執行過區切換操作,同時使成本和操作複雜度最小化。
因而,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軟過區切換方法,可以在TSTD移動臺和兩個TSTD基站之間執行。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軟過區切換方法,可以在TSTD移動臺從一個非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TSTD基站時執行。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軟過區切換方法,可以在TSTD移動臺和兩個非TSTD基站之間執行。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軟過區切換方法,可以在TSTD移動臺從一個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非TSTD基站時執行。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軟過區切換方法,可以在非TSTD移動臺和兩個TSTD基站之間執行。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軟過區切換方法,可以在非TSTD移動臺從一個非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TSTD基站時執行。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軟過區切換方法,可以在非TSTD移動臺和兩個非TSTD基站之間執行。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軟過區切換方法,可以在非TSTD移動臺從一個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非TSTD基站時執行。
為了實現這些和其它的目的,提供了用於支持傳輸分集的移動通信系統的過區切換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方法,用於當一非TSTD移動臺從非TSTD基站A運動到相鄰的非TSTD基站B時執行過區切換操作。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在軟過區切換操作的過程中,基站A和B以宏TSTD操作模式經其所選擇的天線交替地發射相同的數據,移動臺將手指分配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在該實施例中,兩個手指被一起分配。在完成軟過區切換操作之後,基站B以非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非TSTD模式操作以接收來自基站B的數據。
在過區切換操作過程中,非TSTD基站A和非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移動臺檢查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是否低於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基站A然後響應於該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將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送出。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請求,並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一旦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基站A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一信號,同時,基站B也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的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如果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在送出該信道釋放請求時,移動臺向基站B發送宏TSTD模式釋放請求,基站B響應於該請求,發送確認消息。在接收到該確認消息後,移動臺從宏TSTD模式切換接收模式到非TSTD模式,並與非TSTD操作模式中的基站B彼此通信。
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非TSTD基站的發射機的方框圖;圖2是示出本發明的微TSTD基站的發射機的方框圖;圖3是示出本發明的宏TSTD基站的發射機的方框圖;圖4A是示出本發明的TSTD移動臺的接收機的方框圖;圖4B是示出本發明的圖4A的接收機的信道估算器的方框圖;圖5A和5B是示出現有技術在非TSTD移動臺和兩個非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6A和6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在TSTD移動臺和兩個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7A和7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在TSTD移動臺和兩個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8A和8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在TSTD移動臺和兩個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9A和9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在TSTD移動臺和兩個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10A和10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在TSTD移動臺和兩個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11A和11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在TSTD移動臺和兩個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12A和12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當TSTD移動臺從一個非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TSTD基站時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13A和13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八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當TSTD移動臺從一個非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TSTD基站時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14A和14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九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當TSTD移動臺從一個非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TSTD基站時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15A和15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當TSTD移動臺從一個非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TSTD基站時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16A和16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在TSTD移動臺和兩個非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17A和17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在TSTD移動臺和兩個非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18A和18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當TSTD移動臺從一個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非TSTD基站時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19A和19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在非TSTD移動臺和兩個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20A和20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在非TSTD移動臺和兩個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21A和21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當非TSTD移動臺從一個非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TSTD基站時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22A和22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當非TSTD移動臺從一個非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TSTD基站時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23A和23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在非TSTD移動臺和兩個非TSTD基站之間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圖24A和24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當非TSTD移動臺從一個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非TSTD基站時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和圖25A和25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個實施例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當非TSTD移動臺從一個TSTD基站運動到一個非TSTD基站時的軟過區切換過程的圖。
以下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熟知的結構和功能將不詳細描述,以便不使本發明模糊。儘管下面參考了支持TSTD的幾個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也可以將本發明應用到不支持傳輸分集功能的移動通信系統中。
在根據本發明的移動通信系統中,基站基於分時將用戶數據分配給多個天線,以執行傳輸分集功能,移動臺使用解調器解調所接收的分集數據。
如上所述,這裡所用的術語「微TSTD」意味著,具有多個天線的基站通過基於分時交替使用幾個天線來發射數據到移動臺。即,微TSTD指普通TSTD。另外,術語「宏TSTD」指通過選擇基站,然後在所選擇的基站中選擇發射天線,來在軟過區切換狀態下使用多個基站的天線,將數據發射到移動臺。
移動通信系統在描述執行根據本發明的過區切換操作的各種新方法之前,將先描述實現本發明的方法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射機和接收機。
發射機如上所述,圖1是示出基站的發射機結構的方框圖。儘管不支持微TSTD,發射機可以根據選擇器147的ON/OFF(開/關)狀態,在軟過區切換狀態下,通過在DTX操作模式中發射數據來支持宏TSTD。圖2是示出支持微TSTD的基站的發射機結構的方框圖。圖3是示出支持宏TSTD的基站的發射機結構的方框圖。兩個發射機具有幾乎相同的結構。其間的唯一不同是選擇器148和選擇器149和150的操作方法。
參考圖2和3,將描述在CDMA移動通信系統中支持TSTD功能的基站的發射機。如上所述,信道編碼器和交織器110是一般的信道編碼器和交織器,用於增加通過業務信道接收的傳輸信號的可靠性。多路復用器112多路復用導頻符號、傳輸功率控制(TPC)位、速率信息(RI)位和從信道編碼器和交織器110輸出的數據位。串行到並行(S/P)轉換器114接收多路復用器112的輸出,並輸出奇數符號到I(同相位)信道,輸出偶數符號到Q(正交相位)信道。信號轉換器116和117將從串行列並行轉換器114輸出的邏輯信號「0」和「1」分別轉換為「+1」和「-1」。正交碼發生器128產生正交碼,用於在基站中分離傳輸信道。混合器118和119將來自信號轉換器116和117的轉換後信號與從正交碼發生器128產生的正交碼相乘。PN(偽隨機噪聲)碼發生器130產生PN(偽隨機噪聲)碼PN_I和PN_Q,將它們提供給複合PN擴展器120,複合PN擴展器120分別將混合器118和119的輸出與PN碼PN_I和PN_Q相乘。
在圖2的支持微TSTD的基站發射機中,選擇器148選擇發射天線以TSTD模式發送復PN擴展器120的輸出到所選擇的天線。在圖3的支持宏TSTD的基站發射機中,選擇器149或者150選擇特定的發射天線,並在DTX模式下通過所選擇的天線發射數據。
低通濾波器122(或142)和123(或143)是普通的低通濾波器,用於限制傳輸信號到特定的帶寬。載波發生器132(或152)產生用於傳輸信號的載波,將該載波提供給混合器124(或144)和90°移相器134(或154)。90°移相器134(或154)將來自載波發生器132(或152)的載波的相位移相90°,以保證I信道和Q信道之間的正交。混合器124(或144)將低通濾波器122(或142)的輸出與載波發生器132(或152)的輸出相乘,並將其輸出提供給加法器126(或146)。混合器125(或145)將低通濾波器123(或143)的輸出與90°移相器134(或154)的輸出相乘,並將其輸出提供給加法器126(或146)。加法器126(或146)將混合器124(或144)和125(或145)的輸出相加,經天線發射其輸出。
接收機如上所述,圖4A示出了TSTD移動臺的接收機。混合器212將通過天線接收的信號與載波發生器210的輸出相乘,以轉換所接收的信號到基帶信號。載波發生器210包括圖1到3的載波發生器132和90°移相器134。低通濾波器214低通濾波混合器212的輸出。採樣器216採樣並量化低通濾波器214的輸出,以轉換所低通濾波的模擬信號為數位訊號。時間估算器218按照(follow)PN碼去掉所接收的信號和在移動臺中產生的PN碼的相位差。時間估算器218控制復PN碼發生器222和正交碼發生器224。復PN解擴器220解擴復PN碼發生器222和採樣器216的輸出。
混合器226將PN解擴信號與正交碼發生器224的輸出相乘。累加器(或積分器)228在符號期間累加混合器226的輸出,以產生符號估算值。導頻分離器232估算從基站天線到移動臺的信道,以分離導頻信號用於可靠的符號估算,該導頻信號是非調製信號。所分離的信號被施加到信道估算器244,該信道分離器的結構可以用於與TSTD移動臺通信,也可以用於與非TSTD移動臺通信。信道估算器244的詳細結構示於由標號230表示的圈中。
如上所述,圖4B示出TSTD移動臺的信道估算器244,它使用通過具有兩個傳輸天線的基站的相同天線發射的兩個導頻符號來估算信道。因而,信道估算器244包括兩個級聯的緩衝器,用於存儲導頻分離器232的輸出。
選擇器250在TSTD操作模式中選擇混合器247的輸出,在非TSTD操作模式中選擇混合器248的輸出。混合器247和248的輸入參數是固定的,與操作模式無關,因為混合器247和248由選擇器250選擇,但混合器249的參數C0(m)應該根據操作模式變化。
另外,由於信道估算的時間延遲依賴於操作模式,延遲器236包括兩個具有不同延遲時間的延遲器235和237和兩個選擇器234和238。選擇器234和238與選擇器250互鎖。在信道估算器244中,加法器251將混合器247、248和249的輸出相加。復共軛模塊242復共軛加法器251的輸出。混合器241將復共軛模塊242的輸出與選擇器238的輸出相乘,以同步地解調數據符號。混合器240的輸出被施加到組合器260,在基站中通過相同發射天線發射的信號經多個路逕到達移動臺的情況下,組合器260組合經多個路徑接收的信號。
如上所述,圖4A示出了僅一條具體路徑的結構,每個具有這樣結構的接收機被稱為一個手指(finger)。組合器260將相應的權重加到各個手指的輸出。組合器260的輸出被提供給選擇器262,選擇器262執行對應於在發射機中的多路復用處理的解復用處理。去交織器和信道解碼器264去交織和解碼來自選擇器262的信號,該信號已經由圖1至3的信道編碼器和交織器110編碼和交織。
在接收來自相同微TSTD基站的信號的手指中的正交碼發生器224和復PN碼發生器222的碼輸出是彼此相等的,儘管它們彼此相位不同。然而,在接收來自不同宏TSTD基站的信號的手指中的正交碼發生器224和復PN碼發生器222的輸出,可能相位和碼都彼此不同。
現在,描述在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射機和接收機的上述結構內實現的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圖6A和6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一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6A,當TSTD移動臺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310。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通過交替使用發射天線BS#A1和BS#A2,基站A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在執行過區切換過程之前,基站A將操作模式從TSTD模式切換到非TSTD模式,以經天線中之一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20。
在非TSTD模式,基站選擇發射天線之一,以根據天線選擇消息發射信號,該天線選擇消息是移動臺已基於所接收的信號的質量(即強度)發射的。在軟過區切換的過程中,基站A和B以非TSTD操作模式同時發射相同的信息。移動臺將各手指分配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信息330。
這裡,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完全依賴於基站B自己的判斷,因為移動臺沒有接收到從基站B以TSTD模式發射的信號,因而不能確定基站B的哪個發射天線具有更好的發射質量。因而,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由基站B自己基於各個天線的總發射功率來確定。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後,僅有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40。在完成軟過區切換之後,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也以TSTD操作模式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50。
圖6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6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611,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微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6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6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6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在步驟617,基站A然後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或切換同意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並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6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當過區切換被同意時,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經由移動臺所選擇的發射天線送出一信號。在步驟621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接收從基站A發射的信號。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623以非TSTD操作模式送出一信號,同時在步驟625基站B也以非TSTD操作模式送出相同信號。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627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629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
其後,在步驟631,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與基站B通信。此時,在步驟633,移動臺請求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送出信號,然後在步驟635基站B送出一確認消息(或確認收到消息)到移動臺。隨後,在步驟637移動臺和基站B以微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
第二實施例圖7A和圖7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二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7A,當TSTD移動臺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通過交替使用發射天線BS#A1和BS#A2,基站A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31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以非TSTD操作模式同時發射相同信號,移動臺分配各手指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信息330。
這裡,基站A根據天線選擇消息選擇發射天線之一,以發射信號,該天線選擇消息是移動臺已基於所接收的信號的質量(即強度)發射的。然而,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完全依賴於基站B自己的判斷,因為移動臺沒有接收到從基站B以TSTD模式發射的信號,因而不能確定基站B的哪個發射天線具有更好的發射質量。因而,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由基站B自己基於各個天線的總發射功率來確定。在完成軟過區切換之後,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也以TSTD操作模式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50。
圖7B示出了在各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7A的過區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711,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微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7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7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7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在步驟717,基站A然後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請求,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7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721以非TSTD操作模式送出一信號,同時在步驟723基站B也以非TSTD操作模式送出相同信號。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各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7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7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在送出信道釋放請求消息的時刻,在步驟729移動臺請求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送出信號,然後在步驟731基站B送出一確認消息到移動臺,隨後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數據。在接收到確認消息後,在步驟733,移動臺從非TSTD模式切換到TSTD模式,以微TSTD操作模式與基站B通信。
第三實施例圖8A和圖8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三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8A,當TSTD移動臺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通過交替使用發射天線BS#A1和BS#A2,基站A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31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通過所選擇的其發射天線的一個,以宏TSTD操作模式斷續地發射數據,移動臺分配各手指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60。
這裡,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完全依賴於基站B自己的判斷,因為移動臺沒有接收到從基站B以TSTD模式發射的信號,因而不能確定基站B的哪個發射天線具有更好的發射質量。因而,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由基站B自己基於各個天線的總發射功率來確定。在完成軟過區切換之後,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也以TSTD操作模式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50。
圖8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8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811,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微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8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8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8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在步驟817,基站A然後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將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送出。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請求,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8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在通過步驟817和819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和B在步驟821和823交替地以宏TSTD操作模式送出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8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8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在送出信道釋放請求消息的時刻,在步驟829移動臺請求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送出信號,然後在步驟831基站B送出一確認消息到移動臺,隨後切換操作模式到TSTD模式。在接收到確認消息後,在步驟833,移動臺從非TSTD模式切換到TSTD模式,以微TSTD操作模式與基站B通信。
第四實施例圖9A和圖9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四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9A,當TSTD移動臺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通過交替使用發射天線BS#A1和BS#A2,基站A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31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以微TSTD操作模式同時發射相同數據,移動臺分配各手指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70。在該實施例中,四個手指被一起分配。在完成軟過區切換之後,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也以TSTD操作模式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50。
圖9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9A的過區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911,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微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9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9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9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在步驟917,基站A然後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請求,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9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在通過步驟917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921以微TSTD操作模式送出信號,在步驟923基站B以微TSTD操作模式也送出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9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9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其後,在步驟929,移動臺與基站B以微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
第四個實施例甚至可以被應用到同步信道的過區切換。在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MTS)中,每幀是10ms,由16個時隙組成。在同步信道中,一個時隙被分為10個時間段,以便在每個時隙的第一時間段在256碼片周期輸出第一和第二同步碼。這裡,用於在每個時隙的第一時間段發射第一同步碼的信道被稱為第一同步信道,用於在每個時隙的第一時間段發射第二同步碼的信道被稱為第二同步信道。如第四個實施例中,在執行同步信道的過區切換之前,移動臺接收從基站A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的同步信道。在切換過程中,移動臺既接收從基站A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的同步信道,也接收從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的同步信道。在過區切換完成後,移動臺接收從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的同步信道。
第五實施例圖10A和圖10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五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10A,當TSTD移動臺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通過交替使用發射天線BS#A1和BS#A2,基站A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31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以TSTD操作模式連續地發射一信號,同時,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分配手指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80。在該實施例中,總共分配四個手指。
這裡,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完全依賴於基站B自己的判斷,因為移動臺還沒有接收到從基站B以TSTD模式發射的信號,因而不能確定基站B的哪個發射天線具有更好的發射質量。因而,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由基站B自己基於各個天線的總發射功率來確定。在完成軟過區切換之後,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也以TSTD操作模式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50。
圖10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10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1011,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微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10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1011,並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10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在步驟1017,基站A然後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將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送出。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10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1021以微TSTD操作模式送出信號,同時,在步驟1023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送出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10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10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在送出信道釋放請求的時刻,在步驟1029,移動臺請求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送出信號。然後基站B送出一確認消息到移動臺,隨後,在步驟1031切換操作模式到TSTD模式。在步驟1033,在接收到確認消息後,移動臺從非TSTD模式切換到TSTD模式,繼續與基站B以微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六個實施例圖11A和圖11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六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11A,當TSTD移動臺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通過交替使用發射天線BS#A1和BS#A2,基站A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31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的開始,基站A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一信號,同時,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分配各手指到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80。
這裡,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完全依賴於基站B自己的判斷,因為移動臺還沒有接收到從基站B以TSTD模式發射的信號,因而不能確定基站B的哪個發射天線具有更好的發射質量。因而,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由基站B自己基於各個天線的總發射功率來確定。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以TSTD操作模式同時發射相同數據。移動臺分配各手指到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70。在該實施例中,四個手指被一起分配。在完成軟過區切換之後,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也以TSTD操作模式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50。
圖11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11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1111,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微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11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11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11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在步驟1117,基站A然後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11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當通過步驟1117和1119過區被同意時,基站A在步驟1121以微TSTD操作模式連續地發射信號,同時,在步驟1123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同時,在步驟1125,移動臺請求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送出一信號,然後,在步驟1127基站B送出一確認消息到移動臺。在接收到確認消息後,移動臺從非TSTD模式切換到TSTD模式,以接收從基站B發射的信號。
其後,在進入常規的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在步驟1129,基站A以微TSTD操作模式送出一信號,同時,在步驟1131,基站B也以微TSTD操作模式送出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各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1133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1135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其後,在步驟1137,移動臺與基站B以微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七個實施例圖12A和圖12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七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12A,當TSTD移動臺從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320。在軟過區切換操作過程中,基站A和B同時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數據。然後,移動臺分配各手指到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30。在該實施例中,總共分配兩個手指。
這裡,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完全依賴於基站B自己的判斷,因為移動臺還沒有接收到從基站B以TSTD模式發射的信號,因而不能確定基站B的哪個發射天線具有更好的發射質量。因而,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由基站B自己基於各個天線的總發射功率來確定。緊接著軟過區切換之後,僅有基站B發射信號,然後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40。在軟過區切換完成後,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TSTD操作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50。
圖12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12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1211,非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12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12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12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12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12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1221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一信號,同時,在步驟1223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也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12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12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在完成軟過區切換後,在步驟1229,移動臺與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信。
同時,在步驟1231,移動臺請求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送出一信號,然後,在步驟1233基站B送出一確認消息到移動臺,並以TSTD模式操作。在接收到確認消息後,在步驟1235,移動臺從非TSTD模式切換到TSTD模式,與基站B以微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八個實施例圖13A和圖13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八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13A,當TSTD移動臺從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模式操作32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同時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數據。然後,移動臺分配各手指到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30。在該實施例中,總共分配兩個手指。
這裡,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完全依賴於基站B自己的判斷,因為移動臺還沒有接收到從基站B以TSTD模式發射的信號,因而不能確定基站B的哪個發射天線具有更好的發射質量。因而,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由基站B自己基於各個天線的總發射功率來確定。在完成軟過區切換後,基站B以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50。
圖13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13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1311,非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13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13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13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13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13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1321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一信號,同時,在步驟1323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也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13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13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
另外,在發送信道釋放請求消息的時候,在步驟1329,移動臺請求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然後,在步驟1331基站B響應於該請求送出一確認消息,並以TSTD模式操作。在接收到確認消息後,在步驟1333,移動臺從非TSTD模式切換接收模式到TSTD模式,並與基站B以微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九個實施例圖14A和圖14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九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14A,當TSTD移動臺從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模式操作320。在進入軟過區切換過程之前,基站A和B同時以非TSTD模式發射相同數據,移動臺分配各手指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30。
這裡,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完全依賴於基站B自己的判斷,因為移動臺還沒有接收到從基站B以TSTD模式發射的信號,因而不能確定基站B的哪個發射天線具有更好的發射質量。因而,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由基站B自己基於各個天線的總發射功率來確定。
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連續地發射信號,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的數據。然後,移動臺將各手指分配給來自各個基站的發射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90。在該實施例中,總共分配三個手指。在完成軟過區切換後,基站B以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50。
圖14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14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1411,非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14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14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14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14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14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當過區切換被同意時,基站A和B在步驟1421就1431都以非TSTD模式發射相同的信號,移動臺將各手指分配給來自各個基站的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信號。隨後,在步驟1425,移動臺請求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在步驟1427基站B響應於該請求送出確認消息,並以TSTD模式操作。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1429以非TSTD操作模式送出一信號,同時,在步驟1431基站B以微TSTD操作模式送出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1433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1435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其後,在步驟1437,移動臺以微TSTD操作模式與基站B通信。
第十個實施例圖15A和圖15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十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15A,當TSTD移動臺從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模式操作32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連續地發射信號,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的數據。然後,移動臺將各手指分配給來自各個基站的發射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90。在該實施例中,總共分配三個手指。在完成軟過區切換後,基站B以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50。
圖15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15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1511,非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15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15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15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15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將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送出。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15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1521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一信號,同時,在步驟1523基站B以微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15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15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其後,在步驟1529,移動臺以微TSTD操作模式與基站B通信。第十個實施例甚至可以被應用到同步信道的過區切換。如第十個實施例中,在執行同步信道的過區切換之前,移動臺接收從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的同步信道。在過區切換過程中,移動臺既接收從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的同步信道,也接收從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的同步信道。在切換完成後,移動臺接收從基站B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的同步信道。
第十一個實施例圖16A和圖16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十一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16A,當TSTD移動臺從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非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模式操作32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的數據。然後,移動臺分配各手指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30。在該實施例中,一共分配兩個手指。在軟過區切換完成後,基站B以非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非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40。
圖16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16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1611,非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16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16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16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16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將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1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1621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同時,在步驟1623基站B也以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16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16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其後,在步驟1629,移動臺與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十二個實施例圖17A和圖17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十二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17A,當TSTD移動臺從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非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模式操作32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經其所選擇的發射天線以宏TSTD操作模式交替發射相同的數據,然後,移動臺分配各手指到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60。在該實施例中,總共分配兩個手指。在軟過區切換完成後,基站B以非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非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40。
圖17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17A的過區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1711,非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17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17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17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17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17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1721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同時,在步驟1723基站B也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17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17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在送出信道釋放請求消息的時候,在步驟1729移動臺送出宏TSTD模式釋放請求到基站B,然後,在步驟1731,基站B響應於該請求送出一確認消息。其後,在步驟1733,移動臺與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十三個實施例圖18A和圖18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十三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18A,當TSTD移動臺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非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通過改變發射天線,以TSTD模式操作310。在進入過區切換過程之前,基站A從TSTD模式切換操作模式到非TSTD模式,以僅通過一選擇的天線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20。在非TSTD模式下,基站根據天線選擇消息,選擇發射天線之一,以發射信號。該天線選擇消息是移動臺已基於所接收的信號的質量而發射的。
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以非TSTD操作模式同時發射相同的數據。移動臺分配各手指到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30。在該實施例中,一共分配兩個手指。在軟過區切換完成後,基站B以非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非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40。
圖18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18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1811,TSTD基站A和TSTD移動臺以微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18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18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18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18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18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當過區切換被同意時,在步驟1821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從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的信號。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1823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同時,在步驟1825基站B也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1827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送出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1829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其後,在步驟1831,移動臺與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十四個實施例圖19A和圖19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十四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19A,當非TSTD移動臺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僅通過一所選擇的天線,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20。在軟過區切換的過程中,基站A和B同時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的數據。移動臺分配各手指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30。在該實施例中,一共分配兩個手指。在軟過區切換完成後,基站B以非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非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40。
圖19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19A的過區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1911,TSTD基站A和非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19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19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19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19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19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1921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同時,在步驟1923基站B也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19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送出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19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其後,在步驟1929,移動臺與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十五個實施例圖20A和圖20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十五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20A,當非TSTD移動臺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2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以宏TSTD操作模式經其所選擇的天線發射相同的數據,移動臺分配各手指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60。在該實施例中,一共分配兩個手指。
這裡,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完全依賴於基站B自己的判斷,因為移動臺還沒有接收到從基站B以TSTD模式發射的信號,因而不能確定基站B的哪個發射天線具有更好的發射質量。因而,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由基站B自己基於各個天線的總發射功率來確定。在軟過區切換完成後,基站B以非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非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40。
圖20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20A的過區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2011,TSTD基站A和非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20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20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20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20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20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2021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同時,在步驟2023基站B也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20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送出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20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在送出信道釋放請求的時候,在步驟2029,移動臺送出宏TSTD模式釋放請求到基站B,在步驟2031基站B響應於該請求送出確認消息。在接收確認消息後,在步驟2033,移動臺從宏TSTD模式切換接收模式到非TSTD模式,與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十六個實施例圖21A和圖21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十六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21A,當非TSTD移動臺從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過一個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2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以非TSTD操作模式同時發射相同的數據,移動臺分配手指到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30。在該實施例中,一共分配兩個手指。在完成軟過區切換後,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非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40。
圖21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21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2111,非TSTD基站A和非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21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21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21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21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21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2121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同時,在步驟2123基站B也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2123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2125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從基站A接收信號。其後,在步驟2127,移動臺與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十七個實施例圖22A和圖22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十七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22A,當非TSTD移動臺從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2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以宏TSTD操作模式經其所選擇的天線交替發射相同的數據,移動臺分配各手指到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60。在該實施例中,一共分配兩個手指。
這裡,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完全依賴於基站B自己的判斷,因為移動臺還沒有接收到從基站B以TSTD模式發射的信號,因而不能確定基站B的哪個發射天線具有更好的發射質量。因而,在基站B中發射天線的選擇由基站B自己基於各個天線的總發射功率來確定。在軟過區切換完成後,基站B以非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非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40。
圖22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22A的過區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2211,非TSTD基站A和非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22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22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22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22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22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2221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同時,在步驟2223基站B也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22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22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在送出信道釋放請求的時候,在步驟2229,移動臺送出宏TSTD模式釋放請求到基站B,在步驟2231基站B響應於該請求送出確認消息。在接收確認消息後,在步驟2233,移動臺從宏TSTD模式切換接收模式到非TSTD模式,與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十八個實施例圖23A和圖23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十八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23A,當非TSTD移動臺從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非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2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以宏TSTD操作模式經其所選擇的天線交替發射相同的數據,移動臺分配各手指到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60。在該實施例中,一共分配兩個手指。在完成軟過區切換後,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非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40。
圖23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23A的過區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2311,非TSTD基站A和非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23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23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23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23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送出。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23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2321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同時,在步驟2323基站B也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23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23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在送出該信道釋放請求的時候,在步驟2329移動臺送出宏TSTD模式釋放請求到基站B,在步驟2331,基站B響應於該請求送出確認消息。在接收到該確認消息後,在步驟2333,移動臺從宏TSTD模式切換接收模式到非TSTD模式,與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十九個實施例圖24A和圖24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十九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24A,當非TSTD移動臺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非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過一個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2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以非TSTD操作模式同時發射相同的數據,移動臺分配各手指給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30。在該實施例中,一共分配兩個手指。在軟過區切換完成後,基站B以非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非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40。
圖24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24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2411,TSTD基站A和非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24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24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24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24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24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2421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同時,在步驟2423基站B也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24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24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同時,移動臺也不再繼續從基站A接收信號。在步驟2429,移動臺與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信。
第二十個實施例圖25A和圖25B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二十個實施例的軟過區切換方法的圖。參考圖25A,當非TSTD移動臺從TSTD基站A(BS#A)運動到相鄰非TSTD基站B(BS#B)時,發生信號交換。在緊接軟過區切換之前,基站A以非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移動臺接收所發射的信號320。在軟過區切換過程中,基站A和B以宏TSTD操作模式經其所選擇的天線交替發射相同的數據,移動臺分配各手指到來自各個基站的傳輸路徑,以交替地接收所發射的數據360。在該實施例中,一共分配兩個手指。在完成軟過區切換後,基站B以非TSTD模式操作,移動臺也以非TSTD模式操作,以從基站B接收數據340。
圖25B示出了在基站和移動臺之間在圖25A的切換處理過程中,控制信號和業務信號的流程圖。在步驟2511,TSTD基站A和非TSTD移動臺以非TSTD操作模式彼此通信。在通信過程中,在步驟2513移動臺檢查是否從基站A正在接收的信號強度低於一閾值,以確定是否需要過區切換。當不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返回步驟2511,繼續與基站A通信。否則,當需要過區切換時,移動臺前進到步驟2515,向基站A送出過區切換請求。然後,在步驟2517,基站A響應於過區切換請求送出過區切換確認消息到移動臺。
這裡,與過區切換請求一起,移動臺發送關於過區切換目標基站B的信息和關於從基站A的發射天線中為非TSTD模式所選擇的發射天線的信息。在接收到過區切換請求後,基站A詢問基站控制器(BSC)是否基站B可以接受該過區切換,將詢問結果送到移動臺。同時,在步驟2519,基站B也可以送出關於是否可以接受過區切換的信息到移動臺。
其後,在進入軟過區切換狀態後,基站A在步驟2521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同時,在步驟2523基站B也以宏TSTD操作模式發射相同信號。然後移動臺通過為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分配手指,接收所發射的信號,使用組合器將所接收的信號與對應於來自各個基站的信號質量的權重相乘,並累加所乘的值,從而執行軟過區切換操作。
同時,當來自基站A的信號質量降低到閾值以下時,在步驟2525移動臺為連接到基站A的信道發送一釋放請求消息,然後在步驟2527基站A響應於該請求消息送出一確認消息,並釋放該信道。在送出該信道釋放請求的時候,在步驟2529移動臺送出宏TSTD模式釋放請求到基站B,在步驟2531,基站B響應於該請求送出確認消息。在接收到該確認消息後,在步驟2533,移動臺從宏TSTD模式切換接收模式到非TSTD模式,與基站B以非TSTD操作模式通信。
鑑於前面的描述,具有所述的發射機和接收機的移動通信系統可以有效率地在各種環境和狀況下執行切換操作。
本發明已經參考其某些優選實施例示出和描述,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在不脫離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下,可以進行形式和細節的各種改變。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執行所述過區切換之前,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和在預定時間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2.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3.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宏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4.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傳輸分集操作模式利用時間切換傳輸分集(TSTD)功能。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TSTD操作模式下,所述基站通過改變在其上安裝的各天線來發射信號,使得所述各個天線以彼此不相同的發射時間期間進行發射。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每個發射時間期間是擴展碼長度的倍數。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擴展碼長度為256碼片。
9.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以所述傳輸分集操作模式從所述第一基站發射信號;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以所述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和在所述移動臺同時接收從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發射的信號。
10.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和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11.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執行所述過區切換之前,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微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和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微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12.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和在預定時間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微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13.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14.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過區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執行所述過區切換之前,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和以微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15.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和以微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傳輸分集操作模式利用TSTD功能。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TSTD操作模式下,所述基站通過改變在其上安裝的各天線來發射信號,使得所述各個天線以彼此不相同的發射時間期間進行發射。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每個發射時間周期是擴展碼長度的倍數。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擴展碼長度為256碼片。
20.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從所述第一基站發射信號;以所述傳輸分集操作模式從所述第二基站發射信號;和在所述移動臺同時接收從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發射的信號。
21.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22.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宏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23.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微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執行所述過區切換之前,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24.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25.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宏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26.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27.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宏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28.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宏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29.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30.一種用於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基站通信;在所述過區切換過程中,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宏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和在完成所述過區切換之後,使所述移動臺能夠以所述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所述第二基站通信。
全文摘要
一種當接收傳輸分集信號的移動臺從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一基站運動到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發射信號的第二基站時執行過區切換的方法。在該方法中,移動臺以該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第一基站通信。在執行過區切換之前,移動臺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第一基站通信。在過區切換過程中,移動臺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第一和第二基站通信。在完成過區切換之後,移動臺以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第二基站通信。在預定時間後,移動臺以傳輸分集操作模式與第二基站通信。還提供了執行切換的其它方法,其中,例如移動臺和基站以傳輸分集和非傳輸分集操作模式操作。
文檔編號H04B7/06GK1272262SQ99800739
公開日2000年11月1日 申請日期1999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1998年5月13日
發明者樸洙元, 尹淳暎, 安宰民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