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嚇一跳是怎麼回事(一查嚇一跳誤以為自己)
2023-09-21 20:49:55 3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晚上睡覺打呼嚕,響亮的鼾聲突然中斷,幾秒甚至幾十秒呼吸不了,直到被憋醒。
可別小瞧這種「打鼾」,它其實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典型表現,輕的會影響睡眠質量,重則可能因長期缺氧帶來多種疾病,甚至威脅生命。
男子開車打瞌睡,險些出車禍
對於打鼾帶來的嚴重後果,杭州的於先生(化名)深有體會。於先生50歲,體型偏胖,陸陸續續打鼾十幾年,這兩三年尤其嚴重。晚上睡覺他經常打著鼾,一口氣沒接上來,嚇得妻子趕緊推醒他,才能把那口氣續上。但於先生自己不把這當回事,覺得打鼾是睡得香。
前段時間,於先生白天開車,開著開著就打起瞌睡,拐彎時差點撞到旁邊的行人,嚇出一身汗。
於先生這才意識到打鼾的嚴重性,慕名找到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袁暉主任醫師,做了一次睡眠呼吸監測。
呼吸停止10秒以上就屬於呼吸暫停,監測結果顯示,於先生一晚呼吸暫停100多次,最長一次暫停了120秒,屬於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人在睡覺時是正常呼吸的,氣流通過氣道進入肺部。當由於各種原因,人體上顎軟組織塌陷,阻塞了上氣道,氣流無法進入肺部,就會產生鼾聲和暫時性的呼吸停止,時間可長達十幾秒或數分鐘,這就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袁暉主任醫師介紹,長期打鼾者或是打鼾嚴重的人,往往屬於「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在睡眠的過程中出現呼吸暫停,血液中氧氣減少,導致整個晚上吸進去的氧氣比正常人少,所以白天容易犯困。
頭暈兩年,「罪魁禍首」是打鼾
打鼾不是中年人的專利,它還悄無聲息地給一些年輕人帶來麻煩。35歲的程先生(化名)近兩年來一直被頭暈折磨,時常感覺頭重腳輕、腦袋暈乎、心慌氣短,而且白天特別犯困。
兩年來程先生跑過好幾次醫院,檢查也做過不少,但除了心率不齊和心室早搏,沒查出其他問題。兩個月前程先生來到浙大二院神經內科王爽主任醫師處求診。
頭暈在神經內科是個常見問題,經過仔細詢問病史和詳細檢查,程先生沒有腦部器質性病變,也沒有高血壓、頸椎病等易導致頭暈的疾病。
進一步溝通中,程先生的妻子告訴王爽主任醫師,程先生睡覺時打鼾聲音很響,經常被憋醒。結合程先生身高1.8米、體重92公斤的偏胖體型,王主任醫師考慮他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建議他做一次睡眠呼吸監測。
全夜監測結果顯示他有呼吸暫停和低通氣的症狀,AHI(呼吸暫停指數)為61.5次/小時,夜間最低血氧飽和度為66%,這表明程先生患有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伴重度低氧血症。
「夜間睡眠發生呼吸暫停,一方面影響睡眠質量,導致患者白天嗜睡;另一方面,頻繁的呼吸暫停讓患者處於缺氧狀態,長期就出現頭暈、心律不齊等問題。」王爽主任醫師說。
打鼾甚至會危及生命
當然,長期睡眠呼吸暫停的後果遠不止白天嗜睡和頭暈這兩點。「打鼾、睡眠時被憋醒、晨起頭痛等,都是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的表現,長此以往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肺心病、性功能減退、智力下降等一系列心腦血管及代謝性疾病,嚴重者甚至發生夜間猝死。」袁暉主任醫師說。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怎麼治療?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潛在危害這麼多,但它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確,不過引起氣道塌陷、狹窄和阻塞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鼻中隔彎曲、扁桃體肥大、軟顎過長、下頜弓狹窄、下頜後縮畸形、顳下頜關節強直、巨舌症、舌骨後移、肥胖、吸菸、飲酒、遺傳、服用鎮靜藥物等眾多因素。
治療方面,經過呼吸睡眠監測,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嚴重情況及發病誘因,進行相應的對症治療。
首先,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具體包括減輕體重,定期鍛鍊,戒菸、戒酒,低脂低糖飲食。
第二,採取側臥睡眠,不能趴著或仰著睡。
第三,佩戴呼吸機,進行持續正壓通氣治療。
第四,對於單純上氣道口咽部阻塞,可考慮通過手術緩解症狀。
這些治療方法都可以緩解睡眠時的氣道阻塞,改善通氣狀況,減少或消除呼吸暫停次數。
經過浙大二院國際醫學中心睡眠中心MDT團隊綜合會診,於先生和程先生的睡眠呼吸暫停都是由肥胖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的。肥胖的人,上氣道周圍脂肪沉積較多,更容易導致上顎軟組織塌陷,阻塞氣道。
睡眠中心MDT團隊的口腔外科和耳鼻咽喉科專家排除手術指徵後,兩位患者的治療方案都是佩戴呼吸機和減輕體重。
佩戴呼吸機半個月後,程先生晚上睡覺沒有再憋醒,頭暈減輕了很多,白天精神狀態也明顯比之前好。同時他堅持跑步減肥,兩個月下來瘦了8斤,複查時各項指標恢復很好,AHI降低到 1.3,屬於正常水平。於先生佩戴呼吸機一個星期,呼吸暫停次數減少80%,明顯感覺白天不容易犯困了。
睡眠中心:多學科聯合診治睡眠相關疾病
於先生和程先生因為不同的症狀就診,最終查出病因都是睡眠呼吸暫停,而除了耳鼻咽喉科和神經內科外,臨床上很多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還來自口腔外科、呼吸內科等科室,這是因為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的原因包羅眾多,涉及到鼻咽喉、口腔、呼吸等多系統。
為了更科學、規範地診治睡眠相關疾病,浙大二院國際醫學中心成立了睡眠中心,由耳鼻咽喉科、神經內科、口腔外科、精神衛生科、心內科、內分泌科等多個睡眠醫學相關學科組成MDT團隊,運用專業的睡眠監測作為診斷方法,採用藥物、物理、手術等綜合治療手段,為睡眠障礙患者提供專業診療服務。
患者在各專科初診後,發現有睡眠障礙、鼾症等症狀,臨床考慮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醫生會開出呼吸睡眠監測的檢查單。
睡眠中心則統一安排監測,第一時間將結果反饋給患者的主診醫生,並就後續的治療和隨訪建議與主診醫生保持持續溝通,及時將結果反饋給患者,以達到全程統一管理患者病情和診療的良好效果。
睡覺打呼嚕很常見
這些症狀要警惕
除了打鼾和白天嗜睡,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常見症狀還包括:
1. 晨起頭痛、頭暈、口乾
2. 不明原因的高血壓
3. 男性性功能減退
4. 性情改變
5. 工作效率下降
6. 夜間心悸胸悶
7. 精力不集中
8. 夜尿增加或遺尿
9. 反應遲鈍
10. 記憶力減退
王爽主任醫師介紹,過去老百姓對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了解很少,對打鼾也不重視,甚至認為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現。再加上呼吸暫停發生在夜間熟睡時,患者自己不容易察覺,因此很多人即使出現相關症狀,也沒能夠接受相應的監測和治療。
他提醒大家,出現以上一種或多種症狀但找不到明確病因時,要考慮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及時到醫院監測排查。
浙大二院國際醫學中心
睡眠中心MDT團隊專家
朱永斌
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醫務部副主任。擅長耳鼻喉咽喉科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內鏡下鼻-鼻竇手術、咽喉部腫瘤的早期診治和手術治療以及晚期惡性腫瘤的根治性手術 。
門診時間:解放路院區:周四上午
王爽
醫學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浙大二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主要從事癲癇的臨床診治、腦電圖學和難治性癲癇致癇灶定位和術前評估工作,致力於開發難治性癲癇治療的新方法。
門診時間:解放路院區:周一上午、周三下午濱江院區:周四上午國際醫學中心:周二上午(隔周)
袁暉
醫學博士,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擅長鼻-鼻竇炎、鼻息肉、咽喉頭頸良性及惡性腫瘤的治療。
門診時間:周五全天(解放路院區)、周一下午(濱江院區)、周三上午(國際醫學中心)
徐昕
浙大二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醫師,從事口腔頜面外科的醫療、教學、科研三十餘年。擅長頜面部畸形整復、顳下頜關節疾病、口腔頜面部腫瘤、頜面部創傷、OSAHS等的診斷與治療。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上午(解放路院區)、周四下午(國際院區)
禹華良
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教學部副主任,浙大二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心理治療師,催眠治療師。對焦慮症、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失眠症、青少年情緒障礙、抽動障礙、軀體形式障礙、痴呆等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經驗。擅長青少年心理諮詢、婚姻心理諮詢。在臨床催眠治療領域獨樹一幟。
門診時間:周三上午、周六上午(解放路院區)、周一上午(濱江院區)、周一下午(國際院區,心理諮詢)
(原題為《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誤以為自己「睡得香」的人要注意了!》。編輯張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