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波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08:51:0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密集波分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現代光傳輸系統中,為滿足高清音頻和視頻等大容量數據傳輸的需求,波分復用(WDM)這一方法得到了廣泛應用,採用這一方法可以提高系統的頻譜利用率,實現更高的數據傳輸率。波分復用是指多個具有不同載波頻率的光信號在同一條光傳輸通道上傳輸,每一路光載波都可以看作是相互獨立的傳輸信道。在實際應用中,為了增加傳輸容量,波分復用的載波數量不斷的提高,隨即出現了密集波分復用(DWDM)和超密集波分復用(UDWDM)。但隨著載波數量的增加,載波間的頻率間隔和每一路載波的頻帶寬度也隨之而變小。隨著波分復用技術應用的發展,需要用到更多數量的載波。一般產生多載波的方法有:用超連續光譜光源和光頻梳技術、基於級聯的相位調製或者幅度調製技術、基於環頻移的單邊帶調製技術和利用多波長的摻鉺光纖雷射器產生多載波技術。最近,利用超連續光譜光源和光頻梳技術產生了5.4Tb/s的用於正交頻分復用的PDM-QPSK信號,但受超連續譜的光信噪比的限制,其傳輸距離非常短;同時實現的還有利用級聯的相位調製技術產生了1.2Tb/s的PDM-RZ-QPSK DWDM光信號,但受限於相位調製器上射頻信號,只能產生12路副載波。而基於環頻移的單邊帶副載波調製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碼分復用(CDM)或碼分多址(CDMA)技術是用一組包含互相正交的碼字的碼組攜帶多路信號。採用同一波長的擴頻序列,頻譜資源利用率高,與WDM結合,可以大大增加系統容量。頻譜展寬是靠與信號本身無關的一種編碼來完成的。碼分復用是一種共享信道的方法,每個用戶可在同一時間使用同樣的頻帶進行通信,但使用的是基於碼字的分割信道的方法,即每個用戶分配一個地址碼,各個碼型正交,通信各方之間不會相互幹擾,且抗幹擾能力強。碼分復用技術主要用於無線通信系統,特別是移動通信系統。它不僅可以提高通信的話音質量和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以及減少幹擾對通信的影響,而且增大了通信系統的容量。相干檢測系統是在接收端使用零差或外差相干檢測技術和數位訊號處理技術恢復原始的數位訊號。其優勢在於接收機靈敏度與直接探測系統更高,另外,使用相干檢測技術可以有效的利用光纖帶寬。隨著計算機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位訊號處理(DSP)技術應運而生並得到迅速的發展。數位化技術有今天的飛速發展,是依仗於強大的軟、硬體環境支撐。作為數位訊號處理的一個實際任務就是要求能夠快速、高效、實時完成處理任務,這就要通過通用或專用的數位訊號處理器來完成。在光通信系統中,數位訊號處理可以用於時鐘恢復,色散管理,解碼,偏振分離,頻率估計和相位恢復等。因此,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光纖信道的頻譜利用率、提高傳輸效率的光傳輸系統和方法,以滿足大容量數據傳輸的需求具有極大的研究和應用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密集波分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網絡系統的通信容量,具有擴容簡單和性能可靠等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密集波分系統,包括下固定板、上殼體、網絡輸出口、雷射調製器和電源模塊,所述上殼體的左右兩側均固定有上連接板,且上殼體的底部與下殼體連接,所述下殼體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下連接板,且下連接板上固定有拉手,所述上殼體正面設置有信號輸入口,且網絡輸出口設置在下殼體正面,所述電源模塊和信號輸入口的輸出端與處理器模塊的輸入端電性連接,且處理器模塊與射頻模塊、雷射控制模塊、SBS控制模塊和CSD控制模塊電性連接,所述射頻模塊的輸出端分別與EST輸出模塊和CTB線路模塊的輸入端電性連接,且CTB線路模塊的輸出端與雷射調製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所述雷射調製器的輸出端與網絡輸出口的輸入端電性連接,且雷射控制模塊與雷射源電性連接,所述SBS控制模塊和CSD控制模塊的輸出端與雷射調製器的輸入端電性連接,且雷射源與雷射調製器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上殼體正面右側設置有開關。
優選的,所述上連接板設置有第一螺栓孔,且下固定板上設置有第二螺栓孔。
優選的,所述下殼體的背面設置有散熱網孔和電源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實現了快速切換光路、保證通信的穩定、安全、消除節點失效的安全隱患,避免了環形網絡自愈體系瓦解,確保業務通道的暢通,減小了對用戶的影響,為電力安全生產提供了數據保證,高了網絡系統的通信容量,具有擴容簡單和性能可靠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
圖中:1-第二螺栓孔;2-下連接板;3-拉手;4-第一螺栓孔;5-上連接板;6-開關;7-上殼體;8-信號輸入口;9-網絡輸出口;10-下殼體;11-射頻模塊;12-CTB線路模塊;13-雷射控制模塊;14-雷射調製器;15-雷射源;16-SBS控制模塊;17-CSD控制模塊;18-處理器模塊;19-電源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密集波分系統,包括下固定板2、上殼體7、網絡輸出口9、雷射調製器14和電源模塊19,上殼體7的左右兩側均固定有上連接板5,且上殼體7的底部與下殼體10連接,下殼體10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下連接板2,且下連接板2上固定有拉手3,上殼體7正面設置有信號輸入口8,且網絡輸出口9設置在下殼體10正面,電源模塊19和信號輸入口8的輸出端與處理器模塊18的輸入端電性連接,且處理器模塊18與射頻模塊11、雷射控制模塊13、SBS控制模塊16和CSD控制模塊17電性連接,射頻模塊11的輸出端分別與EST輸出模塊10和CTB線路模塊12的輸入端電性連接,且CTB線路模塊12的輸出端與雷射調製器14的輸入端電性連接,雷射調製器14的輸出端與網絡輸出口9的輸入端電性連接,且雷射控制模塊13與雷射源15電性連接,SBS控制模塊16和CSD控制模塊17的輸出端與雷射調製器14的輸入端電性連接,且雷射源15與雷射調製器14電性連接,上殼體7正面右側設置有開關6,上連接板5上設置有第一螺栓孔4,且下固定板2上設置有第二螺栓孔1,下殼體10的背面設置有散熱網孔和電源接。
工作原理:使用時,通過上上連接板5上的第一螺栓孔4和下連接板2上的第二螺栓孔1上將該裝置固定,通過信號輸入口8將信號接入,將輸出網絡接頭接入網絡輸出口9,接通電源,打開開關6,處理器模塊18控制射頻模塊11、雷射控制模塊13、SBS控制模塊16和CSD控制模塊17對輸入的信號進行處理,雷射源15、SBS控制模塊16和CSD控制模塊17控制著雷射調製器14的信號輸出。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