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0 09:11:05 2
專利名稱:外科手術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外科手術裝置,該外科手術裝置具有傳遞超聲 波振動的探針、可與該探針嚙合的鉗部件,利用超聲波和高頻 的複合能源對夾持在上述探針和鉗部件之間的生物體組織進行 切開、切除或凝固等處理。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例如,日本特開2003—265496號7>寺艮(專利文 獻l)記載有作為利用超聲波來進行生物體組織的切開、切除 或凝固等處理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一個例子。該裝置的手邊側的操作部與細長插入部的基端部連結。在 該操作部上配設有發生超聲波振動的超聲波振子。在插入部的頂端部配設有處理生物體組織用的處理部。插入部具有細長的圓管狀的鞘。在鞘的內部穿過有棒狀的 振動傳遞構件(探針)。振動傳遞構件的基端部通過螺紋旋入式 的結合部可裝卸地與超聲波振子連接。然後,將超聲波振子產 生的超聲波振動傳遞到振動傳遞構件的頂端側的探針的頂端部 上。鉗部件與探針頂端部相對地配設在處理部上。鉗部件的基端部通過支軸轉動自如地被支持在鞘的頂端部上。在鞘的內部 沿軸向可進退地穿過驅動鉗部件的操作杆。在操作部上配設有操作手柄和旋鈕。操作手柄具有固定手 柄和可動手柄。在此,鞘的基端部可裝卸地與固定手柄連結。 並且,操作杆的基端部可裝卸地與可動手柄連結。並且,隨著 操作手柄的可動手柄的操作,操作杆沿軸向被進退驅動,與該
此時,隨著鉗部件的閉操作,在探針頂端部和鉗部件之間 把持生物體組織。在該狀態下,來自超聲波振子的超聲波振動 通過振動傳遞構件而傳遞到處理部側的摞:4十頂端部,由此利用 超聲波進行生物體組織的切開、切除或凝固等處理。隨著旋鈕的操作,使處理部的探針頂端部和鉗部件同時繞 軸向相同方向萬走壽爭。而且,在上述專利文獻l的裝置中,分別獨立地設有鞘的 基端部可裝卸地與固定手柄連結的鞘裝卸部、使操作杆的基端 部可裝卸地與可動手柄連結的操作構件裝卸部。因此,操作部 內部的構成零件數增多,操作部的內部結構變複雜,因此存在 組裝作業困難,成本增高等問題。發明內容本發明是著眼於上述情況而做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 可廉價製造外科手術裝置,可容易進行組裝作業。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外科手術裝置包括具有頂端部和 基端部的鞘;軸狀的探針主體,穿過上述鞘內,並具有頂端部 和基端部,用於傳遞超聲波;探針頂端部,其被設在上述探針 主體的頂端部;鉗部件,其可轉動地支承在上述鞘的頂端部, 與上述探針頂端部嚙合;第l管狀構件,其具有外套在上述鞘 的基端部並向後方延伸的管狀體,在上述管狀體的外周壁部上 具有沿上述鞘的軸向延伸設置的長孔狀的狹縫;內嵌在上述第 l管狀構件的後端部的第2管狀構件;管狀的驅動構件,其沿上 述鞘的軸向可滑動地穿過上述鞘的內部,通過該滑動使上述鉗 部件轉動;連結構件,其具有從上述驅動構件突出到外側的突 出體,上述突出體穿過上述第2管狀構件而形成將上述驅動構
件和上述第2管狀構件連結起來的連結體,同時具有與上述第1 管狀構件的上述狹縫卡合的卡合部,沿著上述狹縫而可將上述 連結體一體沿上述鞘的軸向相對於上述第l管狀構件移動地與上述第l管狀構件連結。優選上述外科手術裝置具有可裝卸地與上述鞘的基端部連 結的手柄部,上述手柄部具有固定手柄、通過轉動支軸可轉動 地與上述固定手柄連結的可動手柄,上述第l管狀構件具有可 裝卸地與上述固定手柄連結的第l裝卸部,上述第2管狀構件具 有可裝卸地與上述固定手柄連結的第2裝卸部。優選上述鞘在基端部具有內徑大於其他部分的錐形孔部, 上述錐形孔部和上述驅動構件之間設有對上述鞘和上述驅動構 件之間進行密封的密封部件。優選上述密封部件包括沿上述鞘的軸向前後成對的支承 環、可沿上述鞘的軸向移動地設在上述支承環之間的O形密封環。優選上述第2管狀構件具有上述連結構件的上述突出體所 穿過的通孔,上述突出體具有以螺紋旋入狀態與上述通孔結合 的螺紋旋入部。優選上述第2管狀構件具有上述連結構件的上述突出體所 穿過的通孔,上述突出體在穿過上述通孔的貫通部的部分具有 壓入於上述通孔中的壓入部。本發明的優點將在隨後的說明書中闡明,並且部分內容可 從說明書中清楚知道,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而得知。本發明的 優點可通過下文所具體指出的手段和組合來了解和獲得。
在說明書中並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解了本發明的 實施方式,與如上所述的發明內容和如下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圖l是表示本發明的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整 體的大致構成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將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組裝單元 的連結部分拆下的分解狀態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操作單元和振子單元之間的連結狀態的側視圖。圖4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振子單元的 內部構造的縱剖一見圖。圖5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探針單元的 俯視圖。圖6是圖5的VI — VI線剖視圖。圖7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探針單元的 頂端部分的俯-現圖。圖8A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鞘單元的頂 端部分的縱剖一見圖。圖8B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鞘單元的鉗 部件的俯一見圖。圖9A是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鞘單元的基端部 分的縱剖視圖。圖9B是圖9A的IXB —IXB線剖視圖。圖IO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鉗部件的安裝部分的側視圖。圖ll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鉗部件被操 作而打開了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2是表示從與圖ll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第l實施方式的超
聲波處理裝置的鉗部件被操作而打開了的狀態立體圖。圖13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鉗部件的把 持構件的立體圖。圖14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鉗部件的鉗部件主體的側一見圖。圖15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鉗部件的電 極構件的側—見圖。圖16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鉗部件的絕 緣構件的側視圖。圖17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鉗部件的電 極構件和探針頂端部之間的嚙合狀態的俯一見圖。圖18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鉗部件的電 極構件和探針頂端部之間的嚙合狀態的縱剖視圖。圖19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鉗部件的把 持構件的生物體組織接觸面的俯浮見圖。圖20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探針頂端部 的俯S見圖。圖21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驅動管的縱 剖視圖。圖22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驅動管的頂 端部的立體圖。圖23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驅動管的俯視圖。圖24是圖23的24—24剖視圖。 圖25是圖24的25— 25吾'J視圖。圖2 6是表示將螺紋銷組裝到第1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 置的鞘單元的基端部的組裝部分上之前的狀態的縱剖視圖。
圖27是表示將螺紋銷組裝到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 置的鞘單元的基端部的組裝部分上之前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8是表示將螺紋銷組裝到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鞘單元的基端部的組裝部分上之後的狀態的縱剖視圖。圖29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操作單元和 鞘單元之間連結時的旋轉卡合前的狀態的立體圖。圖30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操作單元和 鞘單元之間連結時的旋轉卡合前的狀態的俯視圖。圖31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操作單元和 鞘單元之間連結時的旋轉卡合後的狀態的立體圖。圖32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操作單元和 鞘單元之間連結時的旋轉卡合後的狀態的俯視圖。圖33是用於說明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操作單 元和鞘單元的連結部的導向槽和卡合凹部之間的位置關係的說 明圖。圖34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鞘單元的連 接管體的立體圖。圖35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鞘單元的連 接管體的側視圖。圖36是表示將組裝構件組裝到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 裝置的操作單元的固定手柄的基座構件上之前的狀態的側視 圖。圖37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操作單元和 鞘單元之間卡合後的狀態的縱剖視圖。 圖38是圖37的38—38剖視圖。 圖39是圖37的39—39剖一見圖。 圖40是圖37的40—40剖牙見圖。 圖41A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操作單元 和鞘單元的卡合部卡合前的狀態的縱剖視圖。圖41B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操作單元 和鞘單元的卡合部卡合後的狀態的縱剖視圖。圖42是圖37的42 —42剖視圖。圖43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電極保持構 件的立體圖。圖44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電極保持構 件的主視圖。圖45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電極保持構 件的側視圖。圖46是圖37的46—46吾'J視圖。 圖47是圖37的47—47剖牙見圖。 圖48是圖37的48—48吾'J一見圖。圖49是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電極構件的立體圖。圖50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電極構件的 橫截面圖。圖51是圖37的51 — 51線的剖視圖。圖52是表示第l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振子單元的 電纜的內部構造的大致構成圖。圖5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鞘 單元的基端部的組裝部分的縱剖視圖。圖54是表示將陀螺(3 t )型銷組裝到本發明的第2實施 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鞘單元的基端部的組裝部分上之前的 狀態的立體圖。圖55是表示將陀螺型銷組裝到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超
聲波處理裝置的鞘單元的基端部的組裝部分上之前的狀態的縱剖視圖。圖5 6是表示將陀螺型銷組裝到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超 聲波處理裝置的鞘單元的基端部的組裝部分上之後的狀態的縱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圖1~圖52對本發明的第l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 l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外科手術處理裝置即超聲波處理裝置的 手持機l整體的大致構成。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處理裝置是超 聲波凝固切開處理裝置。該超聲波凝固切開處理裝置利用超聲 波來進行將生物體組織的切開、切除或凝固等處理,並且也能 進行高頻處理。如圖2所示,手持機1具有振子單元2、探針單元(探針部) 3、操作單元(操作部)4、鞘單元(鞘部)5等4個單元。這4 個單元可分別裝卸地連結在一起。如圖4所示,振子單元2的內部組裝有超聲波振子6,該超 聲波振子6用於通過將電流轉換成超聲波振動的壓電元件而產 生超聲波振動。超聲波振子6的外側由圓筒狀的振子罩7覆蓋。 如圖l所示,在振子單元2的後端延伸有電纜9,該電纜9用於從 電源裝置主體8供給發生超聲波振動用的電流。在超聲波振子6的前端部連結進行超聲波振動的振幅擴大 的喇叭型放大器10的基端部。在該喇叭型放大器10的頂端部形 成有探針安裝用的螺孔部10a。圖5表示探針單元3整體的外觀。該探針單元3設計成整體 的長度為超聲波振動的半波長的整數倍。探針單元3具有頂端 部和基端部,而且具有長度方向軸線的金屬制的棒狀的振動傳
遞構件ll。在振動傳遞構件11的基端部設有與喇叭型放大器10的螺孔部10a螺紋連接用的螺釘部12。並且,該螺^"部12螺紋 固定于振子單元2的喇叭型放大器10的螺孔部10a。由此,探針 單元3和振子單元2之間被組裝起來。此時,超聲波振子6和探 針單元3之間的連結體上形成有傳遞高頻電流的第l高頻電路 13。在振動傳遞構件11的頂端部上設有#笨針頂端部3a。探針頂 端部3a呈大致J字狀的彎曲形狀。並且,探針頂端部3a形成雙 極電極中的一個電極即第l電極部。為了得到在探針頂端部3a 進行處理所必須的振幅,探針單元3在軸向的中途的振動的節 部多處減少軸向的截面積。處於探針單元3的軸向的中途的振 動的節位置的多處安裝有由彈性構件形成環狀的橡膠圏3b (參 照圖7)。並且,利用這些橡膠圈3b來防止探針單元3和鞘單元5 之間的幹涉。探針單元3的軸向的最基端部的振動的節位置上設有凸緣 部14。如圖6所示,在該凸緣部14的外周面上,在周向的3部位 形成有鍵槽狀的卡合凹部15 。圖8A表示鞘單元5的頂端部,圖9表示鞘單元5的基端部。 如圖8A所示,鞘單元5具有由圓筒體形成的鞘主體16、配設在 鞘主體16的頂端上的鉗部件17。鞘主體16具有外筒即金屬制的 鞘18、內筒即金屬制的驅動管(驅動構件)19。驅動管19沿軸 向可移動地插入鞘18內。如圖8A所示,鞘18的外周面被由樹脂等絕緣材料形成的外 皮18a覆蓋。在驅動管19的內周面側配設有由絕緣材料形成的 絕緣管24。如圖10~ 12所示,鞘18的頂端部朝著鞘18的前方突出地設 有左右一對突片25。在這些突片25上分別通過支點銷27可轉動安裝有鉗部件17的基端部。並且,組裝探針單元3和鞘單元5時,鉗部件17被配置在與探針單元3的探針頂端部3a相對的位置。如圖8B所示,鉗部件17與探針單元3的探針頂端部3a的彎 曲形狀一致地形成與:l罙針頂端部3a的彎曲形狀相對應的大致J 字狀的彎曲形狀。並且,鉗部件17通過驅動管19的軸向的進退 動作而被以支點銷27為中心旋轉驅動。由該鉗部件17和,探針 頂端部3a構成手持機l的處理部lA。鉗部件17具有導電構件即金屬制的鉗部件主體201 (參照 圖14)、安裝在該鉗部件主體201上的把持構件202。把持構件 202由高頻處理用電極構件203 (參照圖15 )和超聲波處理用的 絕緣構件204 (參照圖16 )構成。電極構件203形成雙極電極中 的另 一 個電極即第2電極部。如圖17, 18所示,在電極構件203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與探 針頂端部3a的彎曲形狀 一 致地形成的槽部205 。由該槽部205 形成與探針頂端部3a嚙合的嚙合面206。在此,槽部205的槽寬 W考慮了探針頂端部3a的直徑尺寸而設定。具備來說,以探針 頂端部3a的直徑尺寸的規定比例來設定槽寬大小,防止電極構 件2 0 3的嚙合面2 0 6與接觸探針頂端部3 a接觸。如圖18所示,在槽部205的兩側的壁面上分別形成有槽寬 隨著朝著下側的開口面側而變大傾斜面205a。並且,如圖19 所示,在槽部205的兩側壁203a上,在下側的開口面側分別形 成有防滑用的齒部203b。這些齒部203b形成在鉗部件17和探針 頂端部3a的嚙合時防止夾在探針頂端部3a和鉗部件17之間的 夾持物的滑動的防滑部。電極構件203的壁厚T考慮了剛性和凝 固性而進行適當設定。並且,在電極構件203上,在槽部205的底部形成有缺口部 205b。該缺口部205b與探針頂端部3a的彎曲形狀一致地形成。
在該缺口部205b中形成有絕緣體,例如聚四氟乙烯等樹酯材料的墊構件207。如圖18所示,墊構件207是探針頂端部3a抵接的 探針抵接構件。通過該墊構件207與探針頂端部3a抵接,確保 電極構件203的第1電極部和探針頂端部3a之間的間隙。鉗部件17在與探針頂端部3a嚙合的嚙合面206的頂端部上 具有塊狀的頂端頭208。該頂端頭208由例如聚四氟乙烯等樹酯 材料形成。並且,利用該頂端頭208允許鉗部件17和探針頂端 部3a嚙合時與糹笨針頂端部3a之間的相對位置偏移。如圖16所示,在絕緣構件204上,上述墊構件207的頂端部 上連結有上述頂端頭208。並且,絕緣構件204與上述墊構件207 和頂端頭208設置為一體。並且,上述電才及構件203和絕緣構件204組裝成 一體而形成 把持構件202。在此,在絕緣構件204的後端部上形成有鉤狀的 卡合部209。在電極構件203的頂端部上形成有與上述頂端頭 208卡合的頂端頭卡合部203c。並且,在組裝上述電極構件203 和絕緣構件204時,在上述墊構件207插入電才及構件203的槽部 205的缺口部205b中的狀態下,頂端頭208與頂端頭卡合部 203C卡合,並且絕緣構件204的後端部的卡合部209與電極構 件203的後端部卡合。在把持構件202上,在與探針頂端部3a嚙合用的嚙合面206 相反的一側突出地設有安裝用的突起部210。在該突起部210 上形成有螺釘通孔211。在鉗部件主體2 01的頂端側設有與把持構件2 0 2的突起部 210卡合的把持構件卡合部212。該把持構件卡合部212與把持 構件202卡合。並且,在把持構件卡合部212的側壁部上形成有 螺孔213。如圖18所示,在鉗部件主體201的把持構件卡合部 212與把持構件202的突起部210卡合時,螺旋插入鉗部件主體201的螺孑L213中的固定螺釘214被插入把持構件202的螺釘通 孔211內。在該狀態下,通過固定螺釘214螺紋固定在螺孔213 中,把持構件202安裝在鉗部件主體201上。在此,把持構件202 的電極構件203和鉗部件主體201通過固定螺釘214導電。鉗部件主體201的基端部具有兩股叉狀的臂部215a 、 215b。在各臂部215a、 215b上具有從鉗部件主體201的中心線 的位置向斜下方延伸出的延伸部215al、 215bl。並且,各延伸 部215al、 215bl通過支點銷27分別可轉動地安裝在鞘18的頂 端部左右的突片25上。並且,在2個臂部215a、 215b的根部分分別形成有連結銷 插入孔216。在該連結銷插入孔216中安裝有將鉗部件主體201 和驅動管19之間連結起來的連結銷217。並且,鉗部件主體201 和驅動管19之間通過連結銷217導電。由此,通過驅動管19沿軸向進退動作,驅動管19的驅動力 通過連結銷217被傳遞到鉗部件17上。因此,鉗部件17以支點 銷27為中心被轉動驅動。此時,通過驅動管19被向後方牽拉操 作,使鉗部件17以支點銷27為中心被朝著從探針頂端部3a離開 的方向(開位置)驅動。相反,通過向前方推出操作驅動管19, 鉗部件17以支點銷27為中心朝著接近探針頂端部3a側的方向 (閉位置)驅動。通過鉗部件17被轉動操作到閉位置,鉗部件 17和探針單元3的探針頂端部3a之間夾持生物體組織。由這些鉗部件17和探針單元3的探針頂端部3 a形成手持機 1的處理部1A。處置部1A可選擇多個處理功能,在本實施方式 中為2個(第1處理功能和第2處理功能)。例如,上述第l處理 功能被設定為同時輸出超聲波處理和高頻處理輸出的功能。上述第2處理功能被設定為只單獨輸出上述高頻處理輸出的功妙H匕。
另外,上述處理部1A的第l處理功能和第2處理功能不限於上述構成。例如,也可以構成為上述第l處理功能^皮:沒定為以 最大輸出狀態輸出超聲波處理輸出的功能,上述第2處理功能 以比最大輸出狀態低的預先設定的任意的設定輸出狀態輸出上 述超聲波處理輸出的功能。如圖17、 19所示,鉗部件17在上述槽部205的頂端部具有 上述槽部205的槽寬隨著朝向頂端側而變大的擴口的頂端側槽 寬變更部205tl。並且,鉗部件17在上述槽部205的基端部具有 上述槽部205的槽寬隨著朝向尾端側而變大的擴口的尾端側槽 寬變更部205t2。在這些頂端側變更部205tl和尾端側變更部 205t2這些部分處,在組裝探針單元3和鞘單元5時,鉗部件17 的電極構件203的組裝位置相對於探針頂端部3a沿鞘單元5的 軸向肖微偏移的情況下,可允許該探針頂端部3 a和鉗部件17的 電極構件203之間的組裝位置的偏移。圖21表示驅動管19。驅動管19具有管狀的主體部221和作 用部222。主體部221可沿著鞘18的軸向滑動地穿過鞘18的內 部。作用部222配置在主體部221的頂端側,具有與上述鉗部件 17連4妄的連4姿^卩223。如圖22所示,上述主體部221的管狀體的頂端部的周壁具 有沿著軸向規定的長度留有大致月牙形的圓弧截面形狀部分, 其餘的部分被切除而成的月牙形的圓弧截面形狀部224。如圖 23所示,圓弧截面形狀部224隨著朝向頂端側而逐漸變平緩地 縮徑加工,具有頂端部被縮徑的頂端細形狀部225。如圖22、狀的U字形成形部226。上述作用部222由該U字狀成形部226形成。如圖22所示,上述U字狀成形部226具有相對配置的2個側
面226a、 226b、卄奪上述2個的側面226a、 226b間連結起來的連 結面226c。上述連接部223分別形成在上述U字狀成形部226的 上述2個側面226a、 226b上。
上述作用部222在上述連結面226c的頂端部具有沿上述鞘 18的軸向延伸的狹縫227。如圖23所示,上述狹縫227在與上述 頂端細形狀部225的基端部相對應的位置上配置有終端部 227si。
如圖8A所示,絕緣管24具有突出到上述驅動管19的主體部 221的前方的突出部228。該突出部228延伸到上述U字狀成形 部226的後端位置。
並且,絕緣管24的基端部延伸到鞘主體16的基端部側。並 且,通過絕緣管24使驅動管19和探針單元3之間電絕緣。
圖9表示鞘主體16的基端部。上述鞘18的基端部上具有內 徑大於其他部分錐形孔(flare)部229。上述驅動管19的基端部 延伸到上述鞘18的錐形孔部229的後方側。
在上述錐形孔部229和上述驅動管19之間設有對上述鞘18 和驅動管19之間進行密封的密封部件230。上述密封部件230 具有2個支承環231、 232和1個0形密封環233。 2個支承環231、 232以沿上述鞘18的軸向前後成對的狀態配置在上述錐形孔部 229和驅動管19之間。O形密封環233沿著上述鞘18的軸向可移 動地設在上述支^c環231、 232間。
在鞘主體16的基端部設有相對於操作單元4裝卸的裝卸機 構部31。裝卸機構部31包括由樹酯材料形成的圓筒狀的大直 徑的捏手構件32、由金屬制的圓筒體形成的導向筒體(第l管 狀構件)33、由樹酯材料形成的圓筒狀的連接管體(第2管狀 構件)34。
導向筒體33具有外套在上述鞘18的基端部的錐形孔部229
上向後方延伸的管狀體33a。在管狀體33a的頂端部設有外徑大 於其他部分的大直徑部33b。在該大直徑部33b上外套有捏手構 件32。在導向筒體33的後端部外周面上形成有向外側突出的連 接凸緣部33c(第l裝卸部)。
如圖27所示,上述管狀體33a的外周壁部具有沿著上述鞘 18的軸向延伸設置的長孔狀的狹縫234。連接管體34的頂端部 側沿著上述鞘18的軸向可滑動地內嵌在上述導向筒體3 3的後 端部側。驅動管19的基端部以內嵌的狀態插入連接管體34的頂 端部內周面中。
如圖28所示,在上述驅動管19的基端部固定有螺紋銷(突 出體)235。如圖26所示,螺紋銷235具有外螺紋狀的螺紋構件 236。在連接管體34上形成有與螺紋銷235的外螺紋部236a螺 紋連接的螺孔部237。
在螺紋構件236的頭部形成有直徑大於外螺紋部236a的大 直徑部236b。該螺紋銷235的大直徑部236b是與導向筒體33的 狹縫234卡合的卡合部。
在螺紋銷235上,在與螺紋構件236的頭部相反的 一側突出 地設有直徑小於外螺紋部236a的小直徑部238。該小直徑部238 被壓入嵌裝於形成在驅動管19的基端部的固定孔239中。由此, 上述螺紋銷235的外螺紋部236a以旋入的狀態而貫穿上述連接 管體34的螺孔部237而形成將上述驅動管19和上述連接管體34 連結起來的連結體240。並且,通過上述螺紋銷235的大直徑部 236b與上述導向筒體33的上述狹縫234卡合,上述連接體240 被連結成沿著上述狹縫234相對於上述導向筒體33沿上述鞘18 的軸向可一體地移動。此時,驅動管19、連接管體34、導向筒 體33這3個部件之間以防止相對於繞上述鞘18的軸線旋轉的狀 態相連結。捏手構件32通過與導向筒體33的大直徑部33b的嵌合部形 成導向筒體33的固定部35。並且,捏手構件32的與操作單元4 之間的裝卸部36#皮配置在上述固定部35的後方側。
圖29 ~ 32表示捏手構件32和操作單元4之間的裝卸部分的 構成。如圖30 32所示,捏手構件32的裝卸部36具有傾斜面狀 的導向槽41和卡合凹部42。導向槽41沿周向設置在捏手構件32 的基端部外周面。並且,導向槽41具有隨著朝向捏手構件32的 後端部側而外徑變小的錐狀的傾斜面。
如圖33所示,卡合凹部42形成在導向槽41的一端部。卡合 凹部4 2由直徑小於導向槽41的傾斜面的小直徑的凹陷部形成。 卡合凹部42與操作單元側的後述的卡合杆43可卡合、脫開地進
圖29、 30分別表示卡合杆43從卡合凹部42拔出的解除卡合的狀 態。
如圖34、 35所示,在連接管體34的基端部具有與操作單元 側裝卸時所使用的2個導向槽44 (第2裝卸部)。各導向槽44分 別與操作單元4的後述的2個卡合銷45可卡合、脫開地卡合。在 導向槽44的終端部形成有對卡合銷45沿鞘主體16軸線方向移 動進行限制的卡合槽44a。
如圖9B所示,導向筒體33的連接凸緣部33c具有非圓形狀 的卡合部46。卡合部46上形成有3個平面部46a,該3個平面部 46a是切除連接凸緣部33c的圓形狀的外周面的多部位而成的、 在本實施方式為3部位。在3個平面部46a間的各接合部分別形 成有直徑大於平面部46a的大直徑的角部46b。由此,在連接凸 緣部33c上形成有截面形狀接近大致三角形形狀的卡合部46。 另外,該非圓形狀的卡合部46沒有必要一定是大致三角形狀, 只要是四方形、五角形等多邊形等非圓形,可以考慮各種形狀。
如圖3所示,操作單元4主要具有固定手柄47、保持筒48、 可動手柄49、轉動操作旋鈕50。保持筒48配設在固定手柄47 的上部。固定手柄47和保持筒48之間具有開關保持部51。如圖 36所示,開關保持部51具有固定在保持筒48的下端部上的開關 安裝部52和固定在固定手柄47的上端部的蓋構件53。
如圖37所示,開關安裝部52具有在前表面側安裝了多個, 在本實施方式中為2個開關(第l開關54和第2開關55 )的開關 安裝面52a。這些第1開關54和第2開關55是選擇手持機1的處理 部1A的處理功能的開關。
開關安裝部52沿上下方向並列配置第l開關54和第2開關
55。 上述第l開關54配置在上述開關安裝面52a的上側,並且被 設定成選擇在上述多個處理功能中使用頻率高的第l處理功能 的開關。第2開關55配置在上述開關安裝面52a的下側,並且被 設定成選擇上述多個處理功能的另 一 個的第2處理功能的開 關。
如圖2所示,可動手柄49在上部具有呈大致U字狀的臂部
56。 U字狀的臂部56具有2個臂56a、 56b。可動手柄49在保持 筒48被插入2個臂56a、 56b間的狀態下,被組裝在保持筒48上。
臂56a、 56b分別具有支點銷57和作用銷58。如圖36所示, 在保持筒48的兩側部分別形成有銷孔部59和窗部60。各臂56a 、 56b的支點銷57插入保持筒48的銷孔部59內。由此,可動手柄 49的上端部通過支點銷57可轉動地可轉動地支承在保持筒48 上。
固定手柄47和可動手柄49的各下端部分別設有環狀的手 指搭掛部61、 62。並且,在此搭上手指來進行握持,可動手柄 49通過支點銷57轉動,可動手柄49^^相對於固定手柄47進行開
閉操作。
可動手柄49的各作用銷58通過保持筒48的窗部60延伸到 保持筒48的內部。在保持筒48的內部設有將可動手柄49的操作 力傳遞到鉗部件17的驅動管19上的操作力傳遞機構63。
如圖3 7所示,操作力傳遞機構6 3主要具有金屬制且圓筒狀 的彈簧座構件64、樹脂制的滑動構件65。彈簧座構件64與保持 筒48的中心線同軸配置,與探針單元3的插入方向沿同 一方向 延伸設置。
在彈簧座構件64的外周面上配設有螺旋彈簧67、上述滑動 構件65、止擋件68和彈簧座69。在彈簧座69上固定有螺旋彈簧 6 7的前端部。止擋件6 8對滑動構件6 5的後端側的移動位置進行 限制。螺旋彈簧67以一定的裝備力量(預緊力)安裝固定在彈 簧座69和滑動構件65之間。
在滑動構件65的外周面沿著周方向形成有環狀的卡合槽 65a。如圖38所示,可動手柄49的作用銷58插入該卡合槽65a 中的狀態下,兩者進行卡合。然後,握緊可動手柄49,可動手 柄49被相對於固定手柄47進行閉操作時,隨著可動手柄49的轉 動動作,作用銷58以支點銷57為中心轉動。與該支點銷57的轉 動連動,滑動構件65沿著軸向向前進方向移動。此時,通過螺 旋彈簧67與滑動構件65相連結的彈簧座構件64也與滑動構件 65 —起進退動作。如圖40所示,彈簧座構件64的頂端部上固定 有鞘單元5和與操作單元4進行裝卸時所使用的 一對卡合銷45。 由此,可動手柄49的操作力經過一對卡合銷45被傳遞到鞘單元 5的連接管體34上,鉗部件17的驅動管19沿前進方向進行移動。 因此,鉗部件17的鉗部件主體201通過支點銷27轉動。
並且,通過該操作,在鉗部件17的把持構件202和探針單 元3的探針頂端部3a之間夾著生物體組織時,把持構件202隨著 探針頂端部3a的彎曲以固定螺釘214為支點轉動 一 定的角度,
在把持構件202的全長上均勻受力。在該狀態下,通過輸出超 聲波,可凝固、切開血管等生物體組織。
保持筒48的前端部形成有環狀的軸承部70。金屬制且圓筒 狀的旋轉傳遞構件71可繞軸線轉動地與該軸承部7 0連結。旋轉 傳遞構件71形成有突出到軸承部7 0的前方的突出部7 2 、從軸承 部70延伸設置在保持筒48的內部側的大徑部73。
在突出部72上以外套的狀態固定有固定操作旋鈕50。該轉 動操作旋鈕50的前端部上配設有上述卡合杆43。卡合杆43的中 間部通過銷74可轉動地與突出部72連結。卡合杆43的基端部延 伸到形成在轉動才喿作旋鈕50的前表面的杆收納凹部75的內部
轉動操作旋鈕50的前端部外周面上配設有將卡合杆43向 卡合解除方向操作的操作按鈕76。在該操作按鈕76上突出設置 有向下的動作銷77。動作銷77通過轉動操作旋鈕50的壁孔,延 伸到杆收納凹部75的內部側。卡合杆43的基端部通過銷78可轉 動地與動作銷7 7的下端部連結。
在突出部72的頂端部上配設有轉動操作旋鈕50的防脫環 80。在此,在突出部72的頂端部形成有外螺紋部79。在防脫環 80的內周面上形成有與外螺紋部79螺紋固定的內螺紋部80a。 並且,防脫環80的內螺紋部80a與突出部72的外螺紋部79螺紋 結合,由此轉動操作旋鈕50被固定到旋轉傳遞構件71上。
如圖39所示,彈簧座構件64的彈簧座69上沿徑向朝外突出 設置有金屬制的4個定位銷81。在旋轉傳遞構件71的大徑部73
82。卡合孔部82沿與探針單元3的插入方向的同 一方向延伸設 置。由此,操作可動手柄49時,使銷81沿著卡合孔部82移動, 由此防止彈簧座構件6 4的進退動作被傳遞到旋轉傳遞構件71
上。
對此,旋轉操作轉動操作旋鈕50時,與轉動操作旋鈕50 —
起旋轉的旋轉傳遞構件71的旋轉動作通過銷81被傳遞到彈簧 座構件64側。由此,旋轉操作轉動操作旋鈕50時,保持筒48 內部的旋轉傳遞構件71、銷81、彈簧座構件64、滑動構件65、 螺旋彈簧6 7之間的組裝單元與轉動操作旋鈕5 0 —起 一 體地繞 軸線被旋轉驅動。
旋轉傳遞構件71的內周面上設置有相對於鞘單元5的連接 凸緣部33c可卡合、脫開的卡合部件94。圖41A、 41B表示該卡 合部件94。該卡合部件94在連結鞘單元5和糹喿作單元4時,具有 插入連接凸^^部33c的插入孔部94a、配置在插入孔部94a內的 導電橡膠圈(施力部件)94b。
導電橡膠圏94b的內周面形狀分別形成有3個平面部94bl 、 大直徑的3個角部94b2,該3個平面部94bl是與連接凸緣部33c 的卡合部46大致相同形狀,即是切除圓形狀的內周面的多部位 的一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為3部位而成的,該3個角部94b2 配置在3個平面部94b 1間的各接合部上,直徑大於平面部94b 1 。 由此,形成接近大致三角形狀的截面形狀。因此,如圖41A所 示,導電橡膠圈94b的內周面形狀、連接凸緣部33c的卡合部46 對應的位置,即連接凸緣部33c的3個角部46b、導電橡膠圈94b 的3個角部94b2分別一致的狀態下,導電橡膠圈94b被保持在自 然狀態的非壓縮位置。對此,通過使操作單元4和鞘單元5之間 繞鞘單元5的中心軸線進行相對地旋轉,如圖41B所示,導電橡 膠圈94b切換到與連續凸緣部33c的3個角部46b壓接的壓接位 置。此時,連接凸緣部33c的3個角部46b由於與導電橡膠圏94b 的3個平面部94b!^氐接而糹皮壓縮。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連結鞘單元5和操作單元4時,在進行
鞘單元5的連接凸緣部33c直接穿過導電橡膠圈94b的內部的插
入動作時(參照圖29、圖30),如圖41A所示,導電橡膠圈94b 被保持在自然狀態的非壓縮位置。此時,操作單元4側的卡合 杆43被保持成搭在鞘單元5的捏手構件32的導向槽41的傾斜面 上的狀態。之後,通過使鞘單元5的捏手構件32相對於操作單 元4繞軸轉動,如圖31、圖32所示,操作單元4的卡合杆43以插 入導向槽41的一端部的卡合凹部42的狀態進行卡合。此時,如 圖41B所示,導電橡膠圈94b切換到與連接凸緣部33c的3個角 部46b壓4^的壓^^妄位置。由此,鞘單元側電路40 (形成在導向 筒體33、固定螺釘39、連接管38、鞘18、頂端蓋25、支點銷 27、鉗部件主體28之間)與操作單元側電^各95 (形成在電接點 構件96、彈簧座構件64、定位銷81、旋轉傳遞構件71之間)之 間通過導電橡膠圈94b導通。此時,在鞘單元5和操作單元4之 間的連結體上形成有傳遞高頻電流的第2高頻電3各97。
如圖42所示,操作單元4在彈簧座構件64的內周面具有由 絕緣材料形成的管狀構件9 8 。管狀構件9 8被固定在彈簧座構件 64的內周面上。由此,連接探針單元3和操作單元4時,第l高 頻電路13、第2的高頻電路97之間被管狀構件98絕緣。
在管狀構件98的內周面上形成有與探針單元3的凸緣部14 的3個卡合凹部15 (參照圖6)相對應的3個卡合突出部99。在 連接探針單元3和操作單元4時,管狀構件98的3個卡合突出部 99與探針單元3的凸緣部14的3個卡合凹部15可卡合、脫開地卡 合。由此,探針單元3和操作單元4的管狀構件98的旋轉方向的 位置被限制。因此,旋轉操作轉動操作旋鈕50時,探針單元3 和振子單元2的連結體與保持筒48的內部的組裝單元一起被旋 轉驅動。
另外,探針單元3的凸緣部14和管狀構件98之間的卡合部
不限於上述結構。例如,也可以將管狀構件98形成為D字狀的
截面形狀,將探針單元3的凸緣部14與管狀構件9 8對應地形成D 字狀的截面形狀,
圖43 ~ 45表示被組裝到保持筒48上的圓筒狀的接點單元 66。接點單元66具有樹脂制的圓筒狀的電極保持構件83。如圖 45所示,電極保持構件83具有外徑大小不同的3個(第1~第3) 電極接受部84、 85、 86。頂端部側的第l電極接受部84的直徑 最小,後端部側的第3電極接受部86的直徑最大。
圖46表示第l電極接受部84、圖47表示第2電極接受部85、 圖48表示第3電極接受部86。
如圖46所示,第l電極接受部84具有l個接點構件固定孔 84a、 2個通孑L84b、 84c。 2個通孑L84b、 84c的中心線酉己置在與 接點構件固定孔84a的中心線正交的位置。
同樣,如圖47所示,第2電極接受部85具有1個接點構件固 定孑L85a、 2個通孑L85b、 85c。如圖48所示,第3電極接受部86 具有l個接點構件固定孔86a、 2個通孑L86b、 86c。。
第l電4l接受部84的接點構件固定孔84a、第2電極接受部 85的接點構件固定孑L85a、第3電極接受部86的接點構件固定孔 86a的位置分別配置在沿電極保持構件83的周向錯開的位置。
圖49和圖50表示組裝到第1 第3電極接受部84、 85、 86上 的電極構件87A、 87B、 87C。這些電極構件87A、 87B、 87C 都形成有相同的形狀。在此,只說明組裝到第l電極接受部84 上的電極構件87A,其他的第2、第3電極接受部85、 86的電極 構件87B、 87C的同 一部分標上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其說明。
電極構件87A具有l個直線狀的固定部87a和2個彎曲部 87b、87c。在直線狀的固定部87a的一端配置有一方彎曲部87b、 在另 一端配置有另 一方彎曲部87c。由此,如圖49所示,電極
構件87A彎曲形成為大致U字狀。
在固定部87a的中央位置具有孔88和L字狀配線連接部9。 在2個彎曲部87b、 87c上分別成形有在中央位置朝向內側彎曲 的縮頸部90。
在將電極構件87A組裝在第l電極接受部84上的情況下,固 定銷91插入電極構件87A的固定部87a的孔88和第l電極接受 部84的接點構件固定孔85a中。電極構件87A通過該固定銷91 被固定在第l電才及部84上。此時,電極構件87A的一方彎曲部 87b的縮頸部90插入第l電極接受部84的 一方的通孔85b中來 配置,電極構件87A的另 一方彎曲部87c的縮頸部90插入另 一方 通孔85c中來配置。將電極構件87B組裝到第2電極接受部85上 的情況、電極構件87C組裝到第3電極接受部86上的情況也同 樣。
如圖51所示,在接點單元66的電極保持構件83的後端部形 成有大直徑的固定凸緣部83a。在固定凸緣部83a的外周面上在 多處(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突出設有卡合突出部83b。在保持 筒48的後端部內周面上,在與固定凸緣部83a的3個卡合突出部 83b相對應的位置分別形成有卡合凹部48a。在將電極保持構件 83組裝到保持筒48上時,固定凸緣部83a的3個卡合突出部83b 以插入保持筒48的卡合凹部48a中的狀態被卡合固定。由此, 電極保持構件8 3相對於保持筒4 8的繞軸線的旋轉被限制。
在保持筒48上形成有與電極保持構件83的固定凸緣部83a 抵接的臺階部43b。在電極保持構件83的固定凸緣部83a碰到臺 階部4 3 b的狀態下,電極保持構件8 3通過固定螺釘4 8 c螺紋固定 在保持筒48上。由此,電極保持構件83相對於保持筒48的軸向 移動被限制。
被組裝到接點單元66上的3個電極構件87A、 87B、 87C的
配線連接部89分別與組裝到開關保持部51上的3根酉己線93a ~ 93c的各端部連4妻。如圖42所示,在接點單元66上還設有由金屬制的板簧構成 的C字狀的電接點構件96。電接點構件96與彈簧座構件64的基 端部的外周面連接。上述操作單元側電路95由電接點構件96、彈簧座構件64、 定位銷81、旋轉傳遞構件71構成。振子單元2的前端部可裝卸地與接點單元66連結。如圖52 所示,振子單元2的後端的l根電纜9的內部組裝有超聲波振子 用的2個配線101、 102、高頻通電用的2個配線103、 104、與 開關保持部51內的配線電路基板連接的3個配線105、 106、 107。超聲波振子用的2個酉己線101、 102的頂端部與超聲波振子 6連接。高頻通電用的一方配線103的頂端部與超聲波振子6連 接。在振子單元2的後端配設有4個電連接用的第1 ~第4導電 板111~ 114。第1導電板111與高頻通電用的另一方配線104的 頂端部連接。第2~第4導電板112~ 114分別與3個配線105、 106、 107連接。圖4表示振子單元2的前端部的內部構成。振子罩7的頂端 部上形成有連接圓筒部121。該連接圓筒部121的外周面上安裝 有環的一部分被切除的板簧狀的C形環122。連接圓筒部121的 內側突出設有外徑尺寸不同的3級(第1~第3)的圓筒部123~ 125。第1圓筒部123的外徑最小,距連接圓筒部121的頂端的突 出長度最長。第2圓筒部124的外徑大於第1圓筒部123外徑,距 連接圓筒部121的頂端的突出長度小於第1圓筒部123。第3圓筒 部125的外徑最大,距連接圓筒部121的頂端的突出長度小於第 2圓筒部124。 第1圓筒部123的外周面上安裝固定有圓筒狀的第1接點構件131。同樣,在第2圓筒部124的外周面上安裝固定有圓筒狀 的第2接點構件132、在第3圓筒部125的外周面上安裝固定有圓 筒狀的第3接點構件133 。第l接點構件131與第2導電板112連 接,第2接點構件132與第3導電板113連接,第3接點構件133 與第4導電板114連接。在第1圓筒部123的內周面上安裝固定有圓筒狀的第4接點 構件134。第4接點構件134與第l導電板lll連接。在連結操作單元4和振子單元2時,將操作單元4的接點單 元66與振子單元2的前端部相連接。此時,接點單元66的電極 構件87A、振子單元2的第1接點構件131之間被連接起來。同 時,接點單元66的電極構件87B與振子單元2的第2接點構件 132之間、接點單元66的電極構件87C和振子單元2的第3接點 構件133之間以及接點單元66的C字狀電接點構件96和振子單 元2的第4接點構件13 4之間分別被連接起來。接著,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動作。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 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手持機1可拆成振子單元2、探針單元3、 操作單元4、鞘單元5這4個單元。並且在使用手持機l時,振子 單元2和探針單元3之間被連結起來。由此,形成了高頻電流被 傳遞到振子單元2和探針單元3的連結體上的第l高頻電路13。接著,操作單元4和鞘單元5之間被連結起來。連結操作單 元4和鞘單元5時,在把持鞘單元5的捏手構件32的狀態下,連 接管體34被插入到操作單元4的旋轉傳遞構件71的內部。在連 結該鞘單元5和操作單元4時,如圖29和圖30所示,操作單元4 側的卡合杆4 3以搭在鞘單元5的捏手構件3 2的導向槽41的傾斜 面上的狀態而被保持。此時,如圖41A所示,導電橡膠圈94b 的內周面形狀、連接凸緣部33c的卡合部46相對應的位置,即
連接凸緣部33c的3個角部46b、導電橡膠圏94b的3個角部94b2 分別一致的狀態下被保持。因此,鞘單元5的連接凸緣部33c直 接穿過導電橡膠圈9 4 b的內部。在該插入動作時,如圖41A所示, 導電橡膠圈94b被保持在自然狀態的非壓縮位置。在該狀態下, 鞘單元側電路40與操作單元側電路95之間未導通。接著,該插入動作結束後,進行使鞘單元5的捏手構件32 相對於操作單元4繞軸線旋轉的操作。通過該操作,如圖31和 圖32所示,操作單元4側的卡合杆43以插入狀態與導向槽41的 卡合凹部42卡合。此時,如圖41B所示,導電橡膠圈94b切換 到與連接凸緣部33c的3個角部46b壓接的壓接位置。由此,鞘 單元側電路40和操作單元側電路95之間通過導電橡膠圏94b被 導通。其結果,鞘單元5和操作單元4的連結體上形成有高頻電 流被傳遞的第2高頻電路97。在操作該鞘單元5繞軸線旋轉時,同時操作單元4側的一對 卡合銷45可卡合、脫開地與鞘單元5的導向槽44的終端部的卡 合槽44a卡合。由此,操作單元4側的彈簧座構件64和鞘單元5 側的連接管體34之間通過卡合銷45被連結。其結果,對可動手 柄49進行相對於固定手柄47閉操作時的操作單元4側的操作力 可傳遞到鞘單元5側的鉗部件17的驅動管19上。該狀態是鞘單 元5和操作單元4的連結狀態。之後,鞘單元5和操作單元4的連結體與超聲波振子6和探 針單元3的連結體被組裝成合為 一體的狀態。在該組裝作業時, 操作單元4的接點單元66與振子單元2的前端部被連接。此時, 接點單元66的電極構件87A與振子單元2的第1接點構件131之 間被連接。同時,接點單元66的電極構件87B與振子單元2的第 2接點構件132之間、接點單元66的電極構件87C與振子單元2 的第3接點構件133之間、接點單元66的C字狀電接點構件96與
振子單元2的第4接點構件134之間分別-故連接。由此,鞘單元5 和操作單元4的連結體的第2高頻電路9 7與電纜9內部的高頻通 電用的配線104連接。並且,電纜9內部的3個配線105、 106、 107和開關保持部51內的配線電路基板連接。該狀態是手持機l 組裝作業的結束狀態。並且,在使用該手持機l時,相對於固定手柄47對可動手 柄94進行開閉操作。與該可動手柄49的操作連動,使驅動管19 軸向移動,與該驅動管19的軸向的進退動作連動,使鉗部件17 相對於探針單元3的探針頂端部3a進行開閉驅動。在此,相對 於固定手柄47,對可動手柄49進行閉才喿作時,與該可動手柄49 的操作連動,驅動管19被向前方推出操作。與該驅動管19的推 出操作連動,鉗部件17朝著靠近探針單元3的探針頂端部3a的 方向(閉位置)被驅動。通過鉗部件17被轉動操作到閉位置, 在鉗部件17和探針單元3的探針頂端部3a之間把持生物體組 織。在該狀態下,選擇性地進行固定手柄47的凝固用開關按鈕 54或切開用開關按鈕55的按壓操作。在按壓操作凝固用開關按 鈕5 4時,在將高頻電流導通到探針單元3的糹笨針頂端部3 a上的 第1高頻電路13、將高頻電流導通到鞘單元5的鉗部件主體28 上的第2高頻電路97上分別通電。由此,由探針單元3的探針頂 端部3a和鞘單元5的鉗部件主體28構成高頻處理用的2個的雙 極電極。並且,通過探針單元3的探針頂端部3a、鞘單元5的鉗 部件主體2 8的2個雙極電極間通有高頻電流,可對鉗部件17和 探針單元3的探針頂端部3a之間的生物體組織進行利用雙極的 高頻處理。在按壓操作切開用開關按鈕55時,超聲波振子6與上述高 頻通電同時被通上驅動電流,超聲波振子6被驅動。此時,來
自超聲波振子6的超聲波振動經過振動傳遞構件ll傳遞到探針頂端部3a上。由此,可與上述高頻通電同時,利用超聲波來進行生物體組織的切開、切除等處理。另外,利用超聲波,也能 進行生物體組織的凝固處理。相對於固定手柄47對可動手柄49進行開操作時,與該可動 手柄49的開操作連動,驅動管19被拉動操作到手邊側。與該驅 動管19的拉動操作連動,鉗部件17被朝著從探針單元3的探針 頂端部3a離開的方向(開位置)驅動。旋轉操作轉動操作旋鈕5 0時,與轉動操作旋鈕5 0—起旋轉 的旋轉傳遞構件71的旋轉動作通過銷81被傳遞到彈簧座構件 64側。由此,旋轉操作轉動操作旋鈕50時,保持筒48的內部的 旋轉傳遞構件71、銷81、彈簧座構件64、滑動構件65、螺旋彈 簧67的組裝單元與轉動操作旋鈕50 —起呈一體地繞軸線旋轉 驅動。並且,通過與保持筒48的內部的彈簧座構件64 —起旋轉 的管狀構件98,將轉動操作旋鈕50的旋轉操作力傳遞到探針單 元3的振動傳遞構件11上。由此,保持筒48的內部的組裝單元、 振子單元2和探針單元3的連結體一起呈一體地繞軸線旋轉驅 動。此時,鞘單元5的捏手構件3 2和導向筒體3 3與轉動操作旋 鈕50—起旋轉。並且,鞘18與該導向筒體33 —起旋轉的同時, 導向筒體33的旋轉通過螺紋銷235被傳遞到連接管體34 、驅動 管19上。因此,處理部1A的鉗部件17、探針頂端部3a與轉動 操作旋鈕5 0—起同時被繞軸線旋轉驅動。因此,上述構成的裝置起到如下效果。即,本實施方式的 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手持機l中,如圖28所示,在上述驅動管19 的基端部固定有螺紋銷235。上述螺紋銷235以螺紋旋入的狀態 穿過上述連接管體34的螺孔237而形成將上述驅動管19、上述 連接管體34連結起來的連結體240。並且,導向筒體33外套在 上述鞘18的基端部的錐形孔部229上。上述螺紋銷235的大徑部 236b與上述導向筒體33的上述狹縫234卡合。由此,上述連結 體240沿著上迷狹縫234在上述鞘18的軸向可 一 體移動地與上 述導向筒體33連結。此時,驅動管19、連接管體34、導向筒體 3 3這3個零件間通過上述螺紋銷2 3 5以防止相對於上述鞘18的 繞軸線方向旋轉的狀態連結。因此,本實施方式中,驅動管19、連接管體34、導向筒體 33這3個零件間可通過上述螺紋銷235而使上述連結體240沿著 上述狹縫234在上述鞘18的軸向可一體移動地與上述導向筒體 33連結。並且,驅動管19、連接管體34、導向筒體33這3個零 件間可通過上迷螺紋銷2 3 5以防止相對於上述鞘18的繞軸線方 向旋轉的狀態連結。因此,與以往那樣分別獨立設有鞘裝卸部、 驅動構件裝卸部的情況相比,可減少操作單元4的保持筒4 8內 的構成零件數量,該鞘裝卸部使鞘18的基端部可裝卸地與固定卸地與可動手柄49連結。因此,可簡化操作單元4的保持筒48 的內部構成,可容易進行組裝作業,可廉價地製造。上述導向筒體3 3具有與操作單元4側進行裝卸時所使用的 連接凸緣部(第l裝卸部)33c。連接管體34的基端部上具有與 上述可動手柄49可裝卸地連結的2個導向槽(第2裝卸部)44。 由此,與以往那樣分別獨立設有鞘裝卸部、驅動構件裝卸部的 情況相比,可減少操作單元4的保持筒48內的構成零件數量, 可筒化操作單元4的保持筒48內的構成零件數量,該鞘裝卸部 使鞘18的基端部可裝卸地與固定手柄47連結,該驅動構件裝卸 部使驅動鉗部件17的驅動構件可裝卸地與可動手柄49連結。上述鞘18在基端部具有內徑大於其他部分的錐形孔部 229。在上述錐形孔部229和上述驅動管19之間設有對上述鞘18 和上述驅動管19之間進行密封的密封部件230。由此,即使在 體腔內處於氣腹的內窺鏡狹手術的環境下來使用手持機l時, 也可以防止從上述鞘18和上述驅動管19之間進入的體內的氣 腹氣體等流入操作單元4的內部側。因此,可廉價地確保操作 單元4內部的氣密性。上述密封部件230包括沿著上述鞘18的軸向前後成對的 支承環231、 232、沿著上述鞘18的軸向可移動地設在上述支承 環231、 232之間的0形密封環。由此,可減小0形密封環233 所產生的滑動阻力,並確保氣密性。上述連接管體34具有供上述螺紋銷235穿過的螺孔部237, 上述螺紋銷235具有以螺紋旋入狀態與上述螺孔部237結合的 外螺紋部236a。由此,上述螺紋銷235的外螺紋部236a以螺紋 旋入的狀態穿過上述連接管體34的螺孔部237而形成將上述驅 動管19、上述連接管體34連結起來的連結體240。並且,上述 螺紋銷235的大直徑部通過與上述導向筒體33的上述狹縫234 卡合,上述連結體240沿著上述狹縫234在上述鞘18的軸向可相 對於上述導向筒體33 —體滑動地與上述導向筒體33連結。此 時,驅動管19、連接管體34、導向筒體33這3個零件間以防止 相對於上述鞘18的繞軸方向旋轉的狀態連結。因此,可筒化操 作單元4的保持筒48的內部構成,可容易進行組裝作業,可廉 價地製造。圖53~ 56表示本發明的超聲波處理裝置的第2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將第l實施方式(參照圖1 52)超聲波處理裝置的 鞘單元5的基端部的組裝部分的構造進行了如下變更。即,在本實施方式中,替代第l實施方式的螺紋銷235,使 用陀螺型銷341而將驅動管19、連結管體34、導向筒體33這3個零件連結起來。在上述連結管體34上形成有無螺紋槽的圓孔342來替代第 l實施方式的螺孔237。如圖55所示,陀螺型銷341具有圓柱形狀的第l壓入部343、 突出設在該第l壓入部343的一端部的第2壓入部344、突出設在 該第l壓入部343的另 一端部的圓柱狀卡合部345。第l壓入部 343形成為可壓入連結管體34中的大小。第2壓入部344形成為 可壓入驅動管19的固定孑L239中的大小。卡合部345形成為比第 l壓入部343小的小徑。導向筒體33的外周壁部具有沿著上述鞘18的軸向延伸設 置的長孔狀的狹縫3 4 6 。該狹縫3 4 6的槽寬被設定為與陀螺型銷 341的卡合部345的直徑大致相同。並且,陀螺型銷341的卡合 部345沿著狹縫346可在鞘18的軸向移動地卡合。狹縫346的基 端部與直徑大於狹縫346的寬度的大直徑圓孔347相連接。該圓 孔347被設定為可穿過陀螺型銷341的第2壓入部344的大小。並且,在連結驅動管19、連結管體34、導向筒體33這3個 零件時,進行如下操作。首先,設置成從後方將連接管體34插 入導向筒體33的內部,還從前方將驅動管19插入連接管體34 的內部的狀態。此時,如圖55所示,導向筒體33的圓孔347、 連接管體34的圓孔342、驅動管19的固定孔239位置對準成重疊 的狀態。接著,如圖54所示,陀螺型銷341從第2壓入部344被插入 導向筒體33的圓孔347內,插入該陀螺型銷341時,陀螺型銷 341的第2壓入部344從導向筒體33的圓孔347通過連接管體34 的圓孑L342,被壓入驅動管19的固定孔239側。此時,同時陀螺 型銷341的第l壓入部343通過導向筒體33的圓孑L347,被壓入 連接管體34的圓孔342中。由此,通過陀螺型銷341形成將上述
驅動管19、上述連接管體34連結起來的連結體240。之後,如圖56所示,陀螺型銷341的卡合部345移動到插入 狹縫346內的位置。由此,在陀螺型銷341的卡合部345的移動 沿著上述狹縫346被引導的狀態下,上述連結體240可在上述鞘 18的軸向上一體地相對於上述導向筒體33移動地與上述導向 筒體33連結。此時,驅動管19、連接管體34、導向筒體33這3 個零件間以防止相對於上述鞘18的繞軸方向旋轉的狀態連結。 由此,驅動管19、連接管體34、導向筒體33這3個零件間以許 可上述連結體240和上述導向筒體33之間進行軸向移動的同 時、防止徑向的旋轉的狀態相連結。因此,上述構成的裝置起如下效果。即,在本實施方式的 超聲波處理裝置的手持機l中,如圖56所示,在上述驅動管19 的基端部上壓入、固定有陀螺型銷341。上述陀螺型銷341以壓 入的狀態穿過上述連接管體34的圓孔342而形成將上述驅動管 19、上述連接管體34連結起來的連結體240。並且,導向筒體 33外套在上述鞘18的基端部的錐形孔部229上。上述陀螺型銷 341的卡合部345與上述導向筒體33的上述狹縫346卡合。由 此,上述連接體240可一體地沿著上述狹縫346相對於上述導向 筒體33沿上述鞘18的軸向移動地與上述導向筒體33相連結。此 時,驅動管19、連接管體34、導向筒體33這3個零件間以防止 相對於上述鞘18的繞軸方向旋轉的狀態連結。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驅動管19、連接管體34、導向筒 體33這3個零件間可通過上述陀螺型銷341而使上述連結體240 一體地沿著上述狹縫234在上述鞘18的軸向上相對於上述導向 筒體33移動地與上述導向筒體33相連結。並且,驅動管19、連 接管體34 、導向筒體33這3個零件間可通過上述陀螺型銷341 以防止相對於上述鞘18的繞軸方向旋轉的狀態相連結。因此, 與以往那樣分別獨立設有鞘裝卸部、驅動構件裝卸部的情況相 比,可減少操作單元4的保持筒48內的構成零件數量,該鞘裝卸部使鞘18的基端部可裝卸地與固定手柄47連結,該驅動構件結。由此,可簡化操作單元4的保持筒48的內部構成,可容易 進行組裝作業,可廉價地製造。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上述連接管體34具有圓孔347, 上述陀螺型銷341具有壓入上述圓孔347中的第l壓入部343。並 且,使陀螺型銷341的第l壓入部343通過導向管體33的圓孔 347,壓入連接管體34的圓孔342中。由此,通過陀螺型銷341, 形成將上述驅動管19、上述連接管體34連結起來的連結體240。 因此,沒有使用第1實施的螺紋銷235的情況那樣的螺紋旋入部 分,因此可更容易進行組裝作業。在第l實施方式那樣使用螺紋銷235時,為了確保上述3零 件間的組裝強度,必須確保螺紋旋入部分的長度為一定程度。 對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沒有螺紋旋入部分,因此即使導向筒 體33的厚度薄,也可確保3零件間的組裝強度。因此,存在可 進 一 步縮小上述3零件間的組裝部分的大小這樣的效果。另外,本發明部限於上述實施方式,當然可在不脫離本發 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進行實施。其他優點和變形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因 此,本發明在其較寬的範圍上並不限於本說明書在此所顯示和 描述的具體細節和典型的實施例。因此,在不脫離所附的權利 要求及其等同所限定的總的發明構思或範圍的條件下,可做各 種變形。
權利要求
1. 一種外科手術裝置,包括具有頂端部和基端部的鞘(18);軸狀的探針主體(11),穿過上述鞘(18)內,並具有頂端部和基端部,用於傳遞超聲波;探針頂端部(3a),其被設在上述探針主體(11)的頂端部;鉗部件(17),可轉動地支承在上述鞘(18)的頂端部,與上述探針頂端部(3a)嚙合;第1管狀構件(33),其具有外套在上述鞘(18)的基端部向後方延伸的管狀體(33a),在上述管狀體(33a)的外周壁上具有沿上述鞘(18)的軸向延伸設置的長孔狀的狹縫(234);第2管狀構件(34),其內嵌在上述第1管狀構件(33)的後端部中;管狀的驅動構件(19),其沿上述鞘(18)的軸向可滑動地穿過上述鞘(18)的內部,通過該滑動使上述鉗部件(17)轉動;連結構件,其具有從上述驅動構件(19)突出到外側的突出體(235),上述突出體(235)穿過上述第2管狀構件(34)而形成將上述驅動構件(19)和上述第2管狀構件(34)連結起來的連結體(240),同時具有與上述第1管狀構件(33)的上述狹縫(234)卡合的卡合部(236b),沿著上述狹縫(234)而使上述連結體(240)可一體地向上述鞘(18)的軸向相對於上述第1管狀構件(33)移動地與上述第1管狀構件(33)連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術裝置, 上述外科手術裝置具有可裝卸地與上述鞘(18)的基端部連結的手柄部(4),上述手柄部(4)具有固定手柄(47)、通 過轉動支軸(57)可轉動地與上述固定手柄(47)連結的可動 手柄(49 ),上述第l管狀構件(33)具有可裝卸地與上述固定手柄(47) 連結的第l裝卸部(33c ),上述第2管狀構件(34)具有可裝卸地與上述固定手柄(49) 連結的第2裝卸部(44)。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術裝置,上述鞘(18)在基端部具有內徑大於其他部分的內徑的錐 形孑L部(229 ),上述錐形孔部(229 )和上述驅動構件(19)之間設有對 上述鞘(18)和上述驅動構件(19)之間進行密封的密封部件 (230 )。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科手術裝置, 上述密封部件(230 )包括沿上述鞘(18)的軸向前後成對的支承環(231、 232 )、可沿上述鞘(18)的軸向移動地 設在上述支承環(231、 232 )之間的O形密封環(233 )。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外科手術裝置, 上述第2管狀構件(34)具有上述連結構件的上述突出體(235 )所穿過的通孑L ( 237 ),上述突出體(235 )具有以螺紋旋入狀態與上述通孔(237) 結合的螺紋旋入部(236a)。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外科手術裝置, 上述第2管狀構件(34)具有上述連結構件的上述突出體(341 )所穿過的通孑L ( 342 ),上述突出體(341 )在穿過上述 通孔(342 )的貫通部的部分具有壓入上述通孔(342 )的壓入 部(343 )。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外科手術裝置,包括鞘;軸狀的探針主體;探針頂端部,被設在探針主體的頂端部;鉗部件,轉動地支承在鞘的頂端部,與探針頂端部嚙合;第1管狀構件,具有外套在鞘基端部向後方延伸的管狀體,在管狀體的外周壁上具有沿鞘的軸向延伸設置的長孔狀狹縫;內嵌在第1管狀構件後端部中的第2管狀構件;管狀的驅動構件,沿鞘的軸向滑動地穿過鞘的內部,通過該滑動使鉗部件轉動;連結構件,具有從驅動構件突出到外側的突出體,突出體穿過第2管狀構件而形成將驅動構件和第2管狀構件連結起來的連結體,同時具有與第1管狀構件的狹縫卡合的卡合部,沿著狹縫而將連結體一體地向上述鞘的軸向相對於第1管狀構件移動地與第1管狀構件連結。
文檔編號A61B18/04GK101396301SQ20081014886
公開日2009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8日
發明者增田信彌 申請人:奧林巴斯醫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