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
2023-09-16 05:48:05 3
篇一: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種樹郭橐駝傳》。
文中講到:郭橐駝的種樹秘訣在於他只把根基做好。在種樹之初,他對待樹木就像對待嬰兒一樣細心呵護,比如:把樹根舒展,把土培實、培勻等等。在栽好後,就像丟棄它一樣不管它,讓它的本性得以充分發揮。這不也正是育人的道理嗎?
就拿我們來說吧,小學階段行為習慣的培養就像種樹之初一樣,正是要打好根基的重要階段。只要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長大就能有所作為,對社會有所貢獻。
比如,獨立性的培養。現在,我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家長精心呵護著我們,但是如果不及早放手,過度的溺愛,寫作業陪著,上下學接送,課外班陪讀……以至於十幾歲了還未洗過一次衣服,做過一次飯,這樣等到長大了一定是一事無成。如果真是這樣,還能說父母是愛我們的嗎?
種樹如育人。家長們,請重點培養我們的好行為、好習慣吧,只要把根基做好,我們一定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篇二: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
郭橐駝把種樹做行業,凡是長安為了玩賞而種樹的富豪人家,和賣果營生的人,都爭先地請他來奉養。看郭橐駝種的樹,時常有遷徙的,卻沒有不活的,並且碩大茂盛,早生果實,又是繁多。別的種樹人,雖是照樣的仿著他做,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的。
有人去問他種樹的秘訣,他回答道:「我不是能夠使樹木不死,並且繁茂;不過能夠順從樹木的天性罷了。大凡種植樹木的方法:它的根本要舒暢,它的培養要平穩,它的泥土要舊;它的築護要密;既然種好了,不要動它,不要慮它,離開了不要再時時的回顧;種的時候很謹慎,種好了就像拋棄一樣,那麼它的天然性格可以保全,所以我不過不去妨害它的生長罷了,不是教它早生果實並且繁多的。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樹根拳曲,泥土不舊;這培植的時候不是太過,就是不及;即使不是這樣的人,便又因愛它太殷勤,憂它太過分,朝看夜摸;已經離開了,還要回來再看;更厲害的人竟掐破它的樹皮,來驗它的死活,搖它的樹根,來看土的疏密,因此木的天性一天一天的遠離了。雖說愛它,其實害它;雖說憂它,其實與它為敵;所以不能及我。我又哪裡有別的能力呢?」
我聽見種樹的方法,就知道養人的道理。
篇三: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
郭橐駝雖然是一個種樹之人,但是卻在勤耕細作之中發現了萬事的發展規律,這和他細緻的觀察和良好的心態是分不開的。
郭橐駝這個人,他雖然患有駝背的毛病,脊背弓起,彎腰而行,就好像駱駝一樣,鄉人們都嘲笑他,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這個而放棄自己,看不起自己,反而愉快地接受了外號。儘管上天給了他那樣的外貌,他也沒有去埋怨,只是順從地接受了現狀,並且調整了心態,也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他活的很好,至少他是快樂的。或者說,因為他的心胸開闊,因為他的心態,他比大多數人要活得快樂。
人們常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成功總是和付出努力分不開。然而,現實中汗水固然重要,可往往成敗的關鍵則是我們的心態。
成功的關鍵在於心態,欲速則不達。急功近利的結果只是使自己與目標背道而馳。牛頓在劍橋大學期間,由於鼠疫爆發,被迫返回家鄉。然而正是他在家鄉的兩年中,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以及發明了微積分等重大成果。而之後牛頓卻走向了功名利祿,縱使長時間埋頭於書籍與實驗室之中,其後的研究也再沒有之前的輝煌可言。
目標固然重要,可是若以一顆浮躁的心去探索未來的希望,則無異於揠苗助長,正如同《種樹郭橐駝傳》中他人種樹的方法。目標猶如種樹,需要我們抱以平常之心,自然之心方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老子說「道法自然」講究「無為而治」才是治的最高境界。人生的目標需要我們以自然平和之心予以對待,既要避免急功近利也要懂得水到渠成的道理,我們的人生便可到達天性自然。
篇四: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 許晨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是高一上學期的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寫了郭橐駝的種樹之道,並由此引申到「做官養人」之道,這兩者有一些共性,作者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來警示做官人要正確的「養人」。
初看文章題目,讓人覺得這是一篇寫人的傳記,而通讀全文後,你會發現,文章的深意不在寫郭橐駝種樹本領如何的高明,而是由談種樹轉到談政事上來,可見文章的真正的目的是:接借事說事,要說的其實是為官的「養人之道」。
文中先說種樹的「他值者」「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再寫官人的:「長人者好飯煩其令」。其實要說的就是官人就如他植者一樣「勤慮害樹」。同時郭橐駝的「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又與作者理想的「順民之性以養民」相呼應,體現出作者對官吏「繁政擾民」的批判。
文章先以種樹的當與不當作對比,再用養民的當與不當做類比,為了就是說明「順民之性以養民」的道理,從中可以看出了作者「委婉含蓄」的寫作手法,與《捕蛇者說》有許多類似之處。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與官吏相類似之處。比如:有很多父母一味地逼迫自己的孩子,無時無刻都緊盯著孩子,讓孩子在自己鋪好的道路上走,儘量讓他不遇到一點挫折,其實這就和他植者的逆木之本性,勤慮害樹一樣。我們應當正確對待事物的發展規律,一些父母心意上雖然是為了孩子好,可有時也要放開雙手,讓孩子去創造自己的一片藍天。
我覺得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所闡述的道理現在乃至將來都對育人治民有啟示意義。
篇五: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
從古到今,哪朝哪代的君王,只要不是昏庸無能之輩,無論怎樣的制度為主,本意上都希望自己能夠仁政施民,有所建樹。但做來幾何,就不得而知了。原因不外有二,一是被屬下蒙蔽了眼睛,看不到事情的本相;一是所為與現實情況不符,與愛心初衷相違,即所謂的「好心辦壞事」。
閒讀《種樹郭橐駝傳》,心下甚是感慨。頗為柳宗元能以橐駝種樹為文,警示後人的深意所動。文章短小精悍,卻內涵深刻,讓為官者深省,想必是柳河東最期望的意願了吧。他可能不會想到,他的一篇小小的諷刺寓言小傳,不僅讓他所處的唐朝統治者深思,更讓其後各朝各代的為官者警省。
一個精於種樹、深諳種樹之道的稍殘老人,能夠順應樹木的天性,來實現其自身的習性,這一點當真難能可貴。樹的天性是舒展其根部,培土均勻,原土宜生,築土緊密。這些做到後,不再去動它,也不必擔心它的生死,自會取得良好長勢。栽種時就像對子女一樣盡心,栽好後就不要再牽牽念念放心不下了,隨它長去。唯如此它的天性得到保全才會得到最好的成長。說到底,也就是橐駝不妨害樹的生長。其他種樹人呢?則不是粗心大意於樹就是過分溺愛於樹的成長其程。疏忽導致樹死亡,溺愛亦會有損於樹的正常生長。
橐駝種樹之道,比照於官亦然。做官治民,該放手時就放手,大方向大政策定好後,就要給百姓一個施展的自由空間,而不是萬事束縛,左不放心右不放手,用所謂的大會小會抑或發號施令來折騰百姓無暇致力於正常的生活生產,這樣豈是民心所向呢?與其打著愛民、憂民、恤民的幌子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莫如在大準則下放手讓其自主擇行,才是讓百姓休養生息的正道。倘借行政命令使百姓疲於奔命,或者以行「惠政」為名,令人民匆忙於送往迎來、應酬官吏之事,勞神傷財以應付官家攤派各種任務,怎能使社會真正達到和諧和繁榮發展呢?
橐駝種樹讓人欣羨原因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長得碩茂。蓋善植者必善移樹,只有掌握了事物發展的內部規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管理的善與不善是樹木存活的根源所在,一如治民的官者,能否讓百姓平和幸福生活的前提。「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是郭橐駝的管理經驗。收放之「度」的掌握,才是避免「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現象發生的最主要原因。
養樹與養人,種樹和治民,本無相關,但究其內裡,又如此類似。我們的官者,如果多像橐駝種樹一樣來治民,何愁百姓不安居樂業?愛是放手,愛更是不可或缺的歷煉,收放自如,也是為官者需要修煉的上境。從種樹中得治民法,亙古皆適,不妨將其視為顛撲不破之真理。此文涵煦之深,願時下有心人思之,以為鑑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