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
2023-09-19 12:43:45
一種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交換機的各個電埠兩兩短接,以形成交換機各電埠環路;斷開交換機上其中一組電埠間的連接,將該組中的一個電埠與PC機的網卡相連接;將PC機的網卡禁用後再啟用,使與PC機相連的電埠上引入數據交換報文;斷開PC機與電埠之間的連接,恢復斷開的電埠與之前與其相連的電埠間的短接,使得待測設備達到滿負載運行狀態。本發明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通過在乙太網交換機電埠引入數據報文,利用交換機電埠環路產生廣播報文,形成大量數據報文的複製轉發,實現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目標,從而提高測試效率,簡化測試方法。
【專利說明】—種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通信網絡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交換機電埠滿負載常用的測試模型如圖1所示。待測設備(DeviceUnder Testing,DUT)的各個電埠依次表示為埠 P1、埠 P2、……埠 Pn。各個埠與測試設備的埠通過RJ45網線一一對應連接。其中,測試設備可以採用IXIA或者Smartbits儀器,用於完成流量發送、接收的測試,經常需要對二層或者三層數據流進行配置。若是二層報文轉發,則需要設置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若是三層報文轉發,則需要設置源IP位址、目的IP位址。
[0003]由於對交換機電埠進行滿負載測試需要使用專門的測試儀器,而且需要配合特定的操作步驟和測試配置才能完成滿負載測試,故對測試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
[0004]具體地,如對於滿負載的測試模型中的滿功耗測試而言,大多數關注滿功耗測試的工程師並不完全了解流量測試儀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驟,當他們在進行滿功耗測試時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熟悉儀器操作方面,這樣勢必影響到滿負載測試的效率。
【發明內容】
[0005]鑑於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通過在乙太網交換機電埠引入數據報文,利用交換機電埠環路產生廣播報文,形成大量數據報文的複製轉發,實現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目標,從而提高測試效率,簡化測試方法。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將交換機的各個電埠兩兩短接,以形成交換機各電埠環路;步驟S2、斷開交換機上其中一組電埠間的連接,將該組中的一個電埠與PC機的網卡相連接;步驟S3、將PC機的網卡禁用後再啟用,使與PC機相連的電埠上引入數據交換報文;步驟S4、斷開PC機與電埠之間的連接,恢復斷開的電埠與之前與其相連的電埠間的短接,使得待測設備達到滿負載運行狀態。
[0007]根據上述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I中,電埠兩兩短接時,各個電埠與未連接其他電埠的任一電埠通過網線相連。
[0008]根據上述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I中,當交換機的電埠總數為偶數時,每個電埠均有與之相連接的電埠。
[0009]根據上述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I中,當交換機的電埠總數為奇數時,剩餘一個電埠空置。
[0010]根據上述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2中,電埠通過網線與PC機的網卡相連接。
[0011]根據上述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4中,恢復斷開的電埠與之前與其相連的電埠間的短接後,所有的電埠都將收到廣播報文,且所述廣播報文的不斷複製和增加,直至電埠達到滿負載的運行狀態。
[0012]如上所述,本發明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I)無須採用專門的流量測試儀器或儀表即可完成埠滿負載測試模型的搭建,簡化滿負載測試模型,節約儀器資源和測試成本;
[0014](2)測試方法簡易高效;
[0015](3)提升工程師的測試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顯示為現有技術中的交換機電埠滿負載測試模型示意圖;
[0017]圖2顯示為本發明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的流程圖;
[0018]圖3顯示為本發明中交換機的各個電埠兩兩短接環路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顯示為本發明中將其中一個電埠與PC機的網卡相連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顯示為本發明中其中一個電埠與PC機斷開重新與其他電埠連接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發明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0022]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構想,遂圖式中僅顯示與本發明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目、形狀及尺寸繪製,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數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也可能更為複雜。
[0023]本發明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主要通過在交換機埠引入數據報文,利用網絡埠環路形成廣播風暴,不斷複製和轉發報文到達交換機所有埠,以消耗帶寬、埠阻塞形式來實現系統滿負載運行模式。
[0024]參照圖2,本發明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5]步驟S1、將交換機的各個電埠兩兩短接,以形成交換機各電埠環路。
[0026]如圖3所示,將交換機的各個電埠(P1、P2、P3、……Pn)通過網線兩兩短接,儘可能做到所有埠端接,以形成交換機各個電埠環路。
[0027]需要說明的是,電埠兩兩短接時,各個電埠可以與未連接其他電埠的任一電埠通過網線相連,並不要求相鄰的兩個電埠短接。
[0028]當交換機的電埠總數為偶數時,所有電埠兩兩短接。每個電埠均有與之相連接的電埠。
[0029]當交換機的電埠總數為奇數時,則最後剩餘的一個電埠可空置。這並不影響整個技術方案的實現。
[0030]步驟S2、斷開交換機上其中一組電埠間的連接,將該組中的一個電埠與PC機的網卡相連接。
[0031]如4圖所示,斷開電埠 P1、P2之間的連接,將電埠 Pl通過網線與PC機的網卡相連接。
[0032]步驟S3、將PC機的網卡禁用後再啟用,使與PC機相連的電埠上引入數據交換報文。
[0033]具體地,將PC機的網卡先設置為「禁用」,然後再設置為「啟用」,從而使得電埠Pi上引入數據交換報文。由於PC機的網卡與交換機電埠 Pl之間會試圖嘗試連接,所以Pl電埠將會被引入交換報文。由於交換機電埠間為兩兩環路,所以會形成廣播風暴,廣播報文被複製到不同的電埠。
[0034]步驟S4、斷開PC機與電埠之間的連接,恢復斷開的電埠與之前與其相連的電埠間的短接,使得待測設備達到滿負載運行狀態。
[0035]具體地,參照圖5,將PC機與交換機電埠 Pl之間的網線拔掉,將原來的P1、P2通過網線恢復短接。這時廣播報文仍然存在,並且所有的電埠 P1、P2、……Pn都將收到廣播報文。隨著廣播報文的不斷複製和增加,系統的帶寬利用率越來越高,功耗也將不斷上升,直至達到滿負載運行狀態。
[0036]綜上所述,本發明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無須採用專門的流量測試儀器或儀表即可完成埠滿負載測試模型的搭建,簡化滿負載測試模型,節約儀器資源和測試成本,測試方法簡易高效,有效地提升工程師的測試效率。所以,本發明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0037]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將交換機的各個電埠兩兩短接,以形成交換機各電埠環路; 步驟S2、斷開交換機上其中一組電埠間的連接,將該組中的一個電埠與PC機的網卡相連接; 步驟S3、將PC機的網卡禁用後再啟用,使與PC機相連的電埠上引入數據交換報文; 步驟S4、斷開PC機與電埠之間的連接,恢復斷開的電埠與之前與其相連的電埠間的短接,使得待測設備達到滿負載運行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SI中,電埠兩兩短接時,各個電埠與未連接其他電埠的任一電埠通過網線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Si中,當交換機的電埠總數為偶數時,每個電埠均有與之相連接的電埠。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SI中,當交換機的電埠總數為奇數時,剩餘一個電埠空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S2中,電埠通過網線與PC機的網卡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乙太網交換機電埠滿負載的測試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S4中,恢復斷開的電埠與之前與其相連的電埠間的短接後,所有的電埠都將收到廣播報文,且所述廣播報文的不斷複製和增加,直至電埠達到滿負載的運行狀態。
【文檔編號】H04L12/26GK104202215SQ201410459490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0日
【發明者】遊少劍 申請人: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