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02:51:10
專利名稱: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電氣電力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管型母線(管型電纜)行業中的管型導體連接有三種連接方式:焊接、內嵌式連接(內連接)、外抱或外箍式連接(外連接)。其中焊接方案僅適用於以鋁或鋁合金為基材的管型導體;銅管導體因其厚度、材質屬性的原因,不適用焊接方法。外連接方案會造成管型導體連接部位的外徑大於導體管本身,給連接部位的絕緣工序帶來難度,絕緣管型母線(管型電纜)的使用壽命大大降低,且造成母線安裝後整體美觀性的降低。因接頭部位增大,相應需增加相間距離,對安裝現場空間的要求加大。所以電力部門推廣採用內連接方案。內連接方案相對外連接更加先進,使連接部位的外徑與導體外徑一致,給後續絕緣工作帶來便利和可靠性,絕緣管型母線的絕緣材料的使用壽命得到保障。與外連接方案的比較,國內現有外連接方案主要有外抱箍式和外套管式(即將導體管嵌入連接體內部)。外連接方案最大的弊端是連接部位突出管型母線主體外,這樣就給接頭部位的絕緣敷設帶來難度,易留下空隙、氣泡甚至尖端放電。這樣的致命弱點,使得外連接方案不適用於複合絕緣管型母線,且外觀上看起來很不美觀。外連接方案另一個弊端就是因其突出導體,相應要加大導體主體之間的相間距離,才能達到電力行業標準。這就對安裝現場的空間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內現有的內連接方案主要有內嵌式連接器、指式連接器和內脹式連接器等,在技術方案上比較如下:一是工藝上的缺點:內嵌式連接器、指式連接器和內脹式連接器等裝置為經過翻砂模塑後用車床進行精加工的複雜零件,費工費料,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二是導電效果方面:現有的內連接方案只是採用連接器嵌入導體管的接觸面導電,必須要將導體管的嵌入面做的足夠大,才能保證連接部位溫升達標。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包括中間連接器,中間連接器包括導體管和內襯管,內襯管設於導體管內。導體管設為第一導體管和第二導體管。第一導體管和第二導體管的一端均銑削成半圓管,第一導體管和第二導體管對接使半圓管組成正圓管,內襯管兩端分別插入第一導體管和第二導體管內部,第一導體管和第二導體管的半圓管部分包覆內襯管,並通過固定機構固定。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導體管和第二導體管管內的內襯管長度相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終端連接裝置,終端連接裝置包括導體管和外部電氣端子,導體管連接外部電氣端子,外部電氣端子包括連接排和嵌入管,連接排和嵌入管一體成型。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體管的埠設有凹槽,外部電氣端子的連接排卡設於凹槽內,嵌入管嵌設於導體管管內。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外部電氣端子的嵌入管設有排氣孔。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體管為第一導體管。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體管為第二導體管。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體管的內徑與內襯管的外徑之差介於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體管的內徑與外部電氣端子的嵌入管的外徑之差介於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固定機構為螺栓。本發明所述的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兩個導體管的一端銑削成半圓管,兩個導體管對接形成正圓管。既不減低導體管本身的長度,更利用兩個導體管端部的兩個半圓管包覆內襯管,用螺栓加壓固定後,設於導體管內部的內襯管也參與導電,兩個半圓管通過內襯管加強導電。整個裝置結構簡單,使用便捷·,成本低。而終端連接裝置的設置也使管型導體的連接更加可靠與科學。
圖1是本發明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的中間連接器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的終端連接器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所述一實施方式的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包括中間連接裝置,中間連接裝置包括導體管I和內襯管2,內襯管2設於導體管I內。導體管I設為第一導體管11和第二導體管12。第一導體管11和第二導體管12的一端均銑削成半圓管,第一導體管11和第二導體管12對接使半圓管組成正圓管,內襯管2兩端分別插入第一導體管11和第二導體管12內部,第一導體管11和第二導體管12的半圓管部分包覆內襯管2,並通過固定機構4固定。具體實施時,固定機構4可以採用螺栓。並使第一導體管11和第二導體管12管內的內襯管2長度相等,導體管I的內徑與內襯管2的外徑之差介於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間,有效的增加了導體管I和內襯管2連接部位的接觸面,以保證導體管I與內襯管2連接的穩固性。如圖2所示,管型導體連接裝置還包括終端連接裝置。終端連接裝置包括導體管I和外部電氣端子3,導體管I連接外部電氣端子3,外部電氣端子3包括連接排31和嵌入管32,連接排31和嵌入管32 —體成型。導體管I的埠設有凹槽13,外部電氣端子3的連接排31卡設於凹槽13內,嵌入管32嵌設於導體管I管內。外部電氣端子3的嵌入管32上設有排氣孔33,以保證管型導體工作時的散熱良好。導體管I可以採用第一導體管11,也可以採用第二導體管12。利用第一導體管11或第二導體管12的端部與外部電氣端子3連接。導體管I的內徑與外部電氣端子3的嵌入管32的外徑之差介於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間,也有效的增加了導體管I的導電面積,使導體管I和外部電氣端子3的連接更為可
O本發明所述管型導體連接裝置使得導體管I與內襯管2、外部電氣端子3連接部位的有效接觸面加大,接觸更可靠,導體管I與內襯管2的連接部位電流密度降低,溫升得到有效控制,能有效的解決連接穩固性問題。且整個結構連接之後,管型導體從外觀上與導體管I的外觀接近,在具體實施時,可以在導體內部的縫隙內採用導電膏填充,並採用導體屏蔽層覆蓋,使局部電場均勻,使管型導體的使用可靠性大大提升。導體管I與內襯管2、外部電氣端子3連接好後,再採用螺栓固定,連接簡單方便。本發明所述的整體結構簡單易操作,節省材料,還能保證導體管與終端連接裝置連接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其它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包括中間連接器,所述中間連接器包括導體管(I)和內襯管(2),所述內襯管(2)設於導體管(I)內,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體管(I)設為第一導體管(11)和第二導體管(12),所述第一導體(11)管和第二導體管(12)的一端均銑削成半圓管,所述第一導體管(11)和第二導體管(12)對接使半圓管組成正圓管,所述內襯管(2)兩端分別插入第一導體管(11)和第二導體管(12)內部,所述第一導體管(11)和第二導體管(12)的半圓管部分包覆內襯管(2),並通過固定機構(4)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導體管(11)和第二導體管(12)管內的內襯管(2)長度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終端連接裝置,所述終端連接裝置包括導體管(I)和外部電氣端子(3 ),所述導體管(I)連接外部電氣端子(3),所述外部電氣端子(3)包括連接排(31)和嵌入管(32),所述連接排(31)和嵌入管(32)一體成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體管(I)的埠設有凹槽(13),所述外部電氣端子(3)的連接排(31)卡設於凹槽(13)內,所述嵌入管(32)嵌設於導體管(I)管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外部電氣端子(3)的嵌入管(32)設有排氣孔(33)。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體管(I)為第一導體管(11)。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體管(I)為第二導體管(1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體管(I)的內徑與內襯管(2)的外徑之差介於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3至7任一項所述的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體管Cl)的內徑與外部電氣端子(3)的嵌入管(32)的外徑之差介於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機構(4)為螺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管型導體連接裝置。其包括中間連接器,中間連接器包括導體管和內襯管,內襯管設於導體管內,導體管為第一導體管和第二導體管,第一導體管和第二導體管的一端均銑削成半圓管,第一導體管和第二導體管對接使半圓管組成正圓管,內襯管兩端分別插入第一導體管和第二導體管內部,第一導體管和第二導體管的半圓管部分包覆內襯管,並通過固定機構固定。本發明所述的管型導體連接裝置使導電面接觸可靠度得到明顯提升,且結構簡單,易於操作,省工省料;導體管連接的機械強度亦能得到有效保證。
文檔編號H01R11/11GK103078189SQ20131004695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5日
發明者祁奇, 周希豪 申請人:祁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