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簧混響器及其裝配方法
2023-09-15 02:31:35 2
專利名稱:彈簧混響器及其裝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彈簧混響器(springreverberator)及其裝配方法;且更具體地說, 涉及一種所具有的部件結構簡單而可改進裝配生產率的彈簧混響器及其裝配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在電子樂器中使用各種效應器(effector)或音頻混音器以獲得動 態、生動的聽覺效果。其中,向聲音中加入回聲的裝置稱為混響器。儘管有各種類 型的混響器,但已知彈簧混響器以相對簡單且廉價的方式提供混響(reverb)效果。
圖1是根據常規技術的彈簧混響器的概念上的視圖。
如圖1所示,常規彈簧混響器100包括驅動換能器10、拾取換能器20和跨越 換能器10和20之間的螺旋彈簧。在該常規彈簧混響器中,驅動換能器10將從音 源輸入的音頻信號轉換成機械振動並將其傳遞給螺旋彈簧32,且拾取換能器20將 由螺旋彈簧32傳遞的機械振動轉換成加有螺旋彈簧32產生的混響效果的音頻信號 並輸出信號。
圖2是圖1中所示常規彈簧混響器的驅動換能器10的立體圖。 參見圖2,驅動換能器10包括固定有磁芯70的支承框架50。為了用作磁線圈, 磁芯70在中間支柱74處具有線圈72。支承框架50包括分別沿與螺旋彈簧32a、 32b相反的方向向外伸出的管狀部分52。導線65的一端延伸到管狀部分52內,並 焊接到墊圈66上,墊圈66壓抵並牢固地保持抵靠管狀部分52上的止擋突起物(未 示出)。導線65的另一端形成鉤形65a以能夠連接到螺旋彈簧32a。靠近鉤65a, 環形永久磁鐵62粘合固定到導線65。更具體地說,永久磁鐵62設置在磁芯70的
支柱72和74之間的磁隙(或支柱74和76之間的磁隙)中。此外,用於吸收導線 65的旋轉振動的橡膠阻尼環64緊緊地配合到導線65上以錨定在管狀部分52內的 預定位置。
再參見圖2,現將描述常規彈性混響器中驅動換能器10的組裝方法。
首先,將環形永久磁鐵62滑動到導線65上並在鉤65a附近粘合固定到其上。 接著,將阻尼環64緊密地配合到導線65上並推入支承框架50的管狀部分52,使 得它可錨定在管狀部分52內所要求的位置。同時,導線65上的磁鐵62設置在磁 芯70的支柱72和74之間的磁隙(或支柱74和76之間的磁隙)中,使磁鐵62 暴露在管狀部分52外。與鉤65a相對的導線65的另一端穿過管狀部分52直到它 伸出管狀部分52外部。將墊圈66配合到導線65的伸出部分上並然後將其推入管 狀部分52直到被管狀部分52內的止擋突起物(未示出)止擋。因此,墊圈66和 導線65焊接成使磁鐵62的另一端通過導線65固定到支承框架50上。此外,安裝 有纏繞有線圈的線軸76的磁芯70通過螺釘等固定到支承框架50上。如上所述, 磁芯70布置和固定到支承框架50上以使磁鐵62設置在磁芯70的支柱72和74 之間的磁隙(或支柱74和76之間的磁隙)中。
在常規彈簧混響器中,驅動換能器10和拾取換能器20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結構, 因此拾取換能器20與驅動換能器10的組裝類似。可在授予本發明人的美國專利 No.5,539,830中找到更多細節。
如上所述,常規彈簧混響器具有以下缺點多個部件應當以給定的順序裝配在 一起,且墊圈66和導線65必須在墊圈66與管狀部分52內的止擋突起物緊密接觸 時焊接,由此要求高技術的人工靈巧性並需要很長時間來裝備這些部件。還有,為 了永久地鐵62的精確振動,永久磁鐵62的軸線應當在磁芯70的支柱72和74、 或74和76之間保持水平。但是,在上述常規裝配過程中,必須要將緊密地配合到 導線65上的阻尼環64和墊圈66推入管狀部分52,並使磁鐵62在鉤65附近粘合 固定到導線65上。因此,在推壓過程中會對導線65施加扭曲應力,由此使導線 65沿磁鐵62的軸線方向扭曲。此外,由於導線65很細(直徑小於約lmm),當 將磁鐵62轉動到相反方向以調節扭曲軸線方向時導線65可能會斷裂。
為了解決這些缺點,本發明人提出了具有U形凸耳的支承框架(請參見美國專 利No.5,593,830)。根據該改進的支承框架結構,由於管狀部分的頂部是打開的, 所以可方便地焊接導線和墊圈,於是這與圖2中所示的支承框架相比減少了裝配時 間。不過,該改進的支承框架也不能解決上述缺點,諸如,該組裝必須按照具體給
定的順序進行、磁鐵的軸線可能扭曲、要將阻尼環推壓到導線上的預定位置上以及 組裝時間仍然有些長。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改進結構的支承件和外殼以改進組裝生產 率的彈簧混響器及其組裝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一對暴露在外殼外部的引線的彈簧混響器, 引線能夠使用通用連接器連接到外部音頻源,由此能夠適應彈簧混響器和外部音頻 源之間的距離。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彈簧混響器,該混響器包括外殼、接納在外殼內的驅 動換能器、接納在外殼內的拾取換能器以及振動地聯接到驅動和拾取換能器的螺旋 彈簧,其中驅動和拾取換能器分別包括振動單元和磁芯;其中振動單元包括支承 板,該支承板包括至少一個切口凹槽;至少一根導線,其一端穿過所述切口凹槽直 接焊接到支承板上,且另一端形成鉤形以使螺旋彈簧的自由端能夠連接到其上;永 久磁鐵,該永久磁鐵在鉤附近固定到導線上;以及阻尼環,該阻尼環在導線的一端 和磁鐵之間緊密地壓配在導線上;其中磁芯包括纏繞有線圈的線軸;以及分別用 於在其上安裝振動單元、磁芯以及線軸的振動單元座部分、磁芯座部分以及線軸座 部分。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在支承板上切口凹槽附近形成用於防止熱損失的 至少一個狹槽,且在外殼的振動單元座部分的側面處形成用於引導支承板的引導凹 槽,並且,該支承板還包括與引導凹槽相應的突起部。此外,在外殼的振動單元座 部分的側面處形成止擋件,且支承板包括與止擋件對應的彈性突起部。
在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線軸包括固定到其一側的一對引線以與外部音源 連接,且這對引線與線圈中的電氣布線電連接。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彈簧混響器的裝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一 對振動單元,每個單元包括支承板,該支承板包括至少一個切口凹槽;導線,其 一端穿過切口凹槽直接焊接到支承板上,另一端形成鉤形以使螺旋彈簧的自由端能 夠連接到其上;以及永久磁鐵,該永久磁鐵在鉤附近固定到導線上;提供外殼,該 外殼包括分別形成在其縱向方向兩端處的振動單元座部分、磁芯座部分以及線軸座 部分;將一對振動單元的支承板壓入外殼的振動單元座部分;將纏繞有線圈的線軸 配合到線軸座部分;將磁芯壓入外殼的磁芯座部分;以及將線圈彈簧的每個自由端
聯接到導線的鉤上。
在本文中,在準備一對振動單元的步驟之前實施提供外殼的步驟。此外,準備 一對振動單元的步驟還包括將阻尼環緊密地配合到導線的一端和磁鐵之間的導線
上步驟。
同時,在準備一對振動單元的步驟過程中實施將螺旋彈簧的每個自由端聯接到 鉤上的步驟。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彈簧混響器,該彈簧混響器包括外殼、接納在外 殼內的驅動換能器、接納在外殼內的拾取換能器以及振動地聯接到驅動和拾取換能 器的螺旋彈簧,其中驅動和拾取換能器分別包括振動單元和磁芯;其中振動單元包 括支承板,該支承板包括至少一個切口凹槽和形成在切口凹槽附近的用於防止熱 損失的至少一個狹槽;至少一根導線,其一端穿過切口凹槽直接焊接到支承板上且 另一端形成鉤形以使螺旋彈簧的自由端連接到其上;永久磁鐵,該永久磁鐵在鉤附 近固定到導線上;以及阻尼環,該阻尼環緊密地配合在導線的一端和磁鐵之間的導 線上,其中磁芯包括纏繞有線圈的線軸,且其中外殼包括分別用於在其上安裝振動 單元、磁芯和線軸的振動單元座部分、磁芯座部分以及線軸座部分。
在本發明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中,支承板包括兩個切口凹槽以及分別從支承板 的相對側向側的周界向內形成的切口凹槽。此外,在外殼的振動單元座部分的側面 處形成用於引導支承板的引導凹槽,且支承板包括與引導凹槽相應的突起部。線軸 包括固定到其一側的一對引線以與外部音源連接,且這對引線與線圈內的電氣布線 電連接。此外,這對引線分別穿過鑽入外殼的孔並暴露於外殼外部以連接到外部電 源連接件。
根據本發明的彈簧混響器,在開放空間內進行導線和支承板的焊接過程,因此 與在具有較小直徑的窄管狀部分內進行常規焊接過程相比大大縮短了焊接時間,且
在焊接時不再需要高度訓練有素的人工熟練程度。
此外,通過簡單的視覺觀察可方便地將當支承板和導線之間的焊接結點高於或 低於突起部的不正確焊接情況確定為焊接缺陷。
此外,根據本發明,振動單元和磁芯製備成模塊化類型以滑動地插入並固定在 殼體內。因此,本發明的彈簧混響器的裝配過程比利用諸如螺釘之類的分開的固定 裝置的常規彈簧混響器裝配相對容易且花費的工作時間短。於是,能夠顯著地減少 彈簧混響器的製造成本。
通過以下說明書會理解且通過本發明的實施例會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其它目標和優點。此外,可容易地看出並可通過權利要求書的方法及其具體組合來實現 本發明的目標和優點。
圖1是常規彈簧混響器的概念性視圖2是示出了圖1中常規彈簧混響器的驅動換能器的立體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彈簧混響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示出了圖3中支承板的視圖; 圖5是沿圖3的線A-A取得的剖視圖;以及 圖6示出了圖3中的線軸。
具體實施例方式
此後將參照附圖詳細闡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容 易地實施本發明。但是,應當注意以下優選實施例不應解釋為對本發明範圍的限制。 在附圖中,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標號表示。
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彈簧混響器,且圖4示出了圖3中的支 承板。
參見圖3,彈簧混響器300包括外殼310、驅動換能器和容納在外殼310中的 拾取換能器以及振動地聯接到驅動和撿拾換能器的螺旋彈簧332和333。
驅動換能器包括振動單元322a和磁芯370a。類似地,拾取換能器包括振動單 元322b和磁芯370b。驅動和拾取換能器的每個振動單元322a和322b分別包括支 承板350a和350b,並通過導線365a和365b分別振動地聯接到支承板350a和350b 的磁鐵362a和362b、以及阻尼環364a和364b。此外,磁芯370a和370b分別包 括纏繞有線圈的線軸375a和375b。
參見示出了支承板的圖3和圖4,支承板350a和350b是平板,且支承板中的 每個包括用於固定導線365a和365b的切口凹槽352和353,它們在兩側向外開口 。 圖4示出了兩個切口凹槽352和353,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分別根據固定到支承 板350a、 350b的螺旋彈簧332和333的數量來確定切口凹槽352和353的數量。 較佳的是,切口凹槽352和353的寬度稍大於導線365a和365b的直徑(約lmm 或更小)。這樣,當導線365a和365b分別插入切口凹槽352和353以焊接和固定 到支承板350a和350b上時,切口凹槽352和353的縱向側面可引導導線365a和
365b。因此,導線365a和365b可朝向狹槽354和355深深地插入切口凹槽352 和353 (圖4)。
如圖4所示,支承板350a、 350b包括狹槽354和355。當插入切口凹槽352 和353的導線365a和365b焊接固定到支承板350a時,狹槽354和355使其能夠 減小圍繞焊接部分的支承板的表面面積以防止熱損失,並使其能夠保持焊接不會跑 出去或伸展開,以使焊接過程更容易。因此,狹槽354和355較佳地在焊接有導線 365a和365b的區域附近形成好像它們包含在切口凹槽352和353內部的形狀。此 外,支承板350a在下側還包括突起部356。同時,用於引導支承板350a的突起部 356的引導凹槽314 (圖5)形成在下文將描述的外殼310的振動單元座部分312 的側面。因此,當將支承板350a和350b壓入外殼310的振動單元座部分312a時, 支承板350a的突起部356配合到引導凹槽314內並被引導,從而使得支承板350a 和350b方便地插入外殼310並安全地固定在其中而不會在外殼310的寬度方向振 動。此外,當突起部356形成具有預定高度(等於當導線365a和365b以及支承板 350a和350b焊接在切口凹槽352和353內時焊接結點的最優高度)時,可方便地 通過視覺觀察確定支承板和導線之間焊接結點高於或低於突起部356的不正確焊 接的情況為焊接缺陷。
此外,在支承板350a、 350b的上部形成有彈性突起部357並較佳地通過衝壓 支承板350a而形成一片。彈性突起部357鎖定在外殼310的止擋件315 (圖5)上 以避免支承板350a、 350b插入振動單元座部分312之後從外殼310鬆開。
磁鐵362a和362b分別通過導線365a和365b振動地連接到支承板350a和 350b。更具體地說,每根導線365a、 365b的一端分別直接焊接到切口凹槽352、 353內端附近的支承板350a、 350b上。每根導線365a、 365b的另一端彎曲成鉤形 366a、 366b,其上分別連接有螺旋彈簧332、 333的每個自由端。同時,永久磁鐵 362a和362b分別在導線的鉤366a和366b附近粘合固定到導線365a和365b。在 每根導線365a、 365b的一端和每根磁鐵362a、 362b之間,有分別緊密地配合到導 線365a、 365b上的阻尼環364a、 364b。阻尼環364a和364b用於抑制磁鐵362a 和362b的過度旋轉振動。
驅動和拾取換能器的磁芯370a和370b分別安裝在外殼310的磁芯座部分318a 和318b處。線軸375a和375b分別配合到磁芯370a和370b下的支柱371a和171b 內,且線圈376 (圖6)圍繞線軸375a和375b中的每個纏繞以形成磁場。在線軸 375a、 375b的側表面上設有凹洞377 (圖6),且一對引線378通過粘合劑固定到
凹洞377內以與諸如電動樂器之類的外部音源連接。這對引線378分別與線圈376 內的電氣布線電連接。儘管這會在稍後進行解釋,但線軸375a和375b安置在外殼 310的線軸座部分319a和319b上,且這對引線378 (圖6)通過形成在線軸座部 分319a和319b的底部上的孔(未示出)插入外殼310。在常規混響器的情況下, 一定長度的圍繞線軸纏繞的線圈線暴露在外部,其中在製造時已經確定了暴露在外 部的導線的長度。因此,使用者通常發現很難根據外部音源與混響器之間的距離改 變導線的長度。相反,根據本發明的混響器,因為外部音源的信號線通過連接器連 接到一對引線378上,使用者可方便地與混響器和外部音源之間的距離對應。
再參見圖3,外殼31接納驅動換能器、拾取換能器以及振動地聯接在驅動換 能器和拾取換能器之間的螺旋彈簧332和333 ,其中換能器分別包括振動單元322a、 322b和磁芯370a和370b。振動單元322a、 322b包括支承板350a、 350b,分別通 過導線365a和365b振動地連接到支承板350a和350b的磁鐵362a、 362b,以及 阻尼環362a和364b。此外,外殼310在其相對縱向端具有振動單元座部分312a 和312b以及磁芯座部分318a和318b。如上所述,振動單元座部分312a和312b 分別具有用於支承板350a和350b的引導凹槽314。引導凹槽形成在外殼310的側 面,較佳地在外殼310的兩縱向端上的內表面上。引導凹槽314的表面與支承板 350a和350b中每個處的突起部356對應形成。例如,如果突起部356具有凸起的 穹頂形,突起部的表面具有與凸起的穹頂形對應的凹陷穹頂形。因此,當將支承板 350a和350b壓入外殼310時,沿著引導凹槽314滑動的支承板350a和350b中每 個處的突起部356沿著引導凹槽314滑動,使得支承板350a和350b可方便地插入 外殼310中的位置。在將支承板350a和350b插入外殼310之後,突起部356與引 導凹槽314配合而因此防止支承板350a和350b沿外殼310的寬度方向振動。
外殼310還包括磁芯座部分318a和318b。磁芯座部分318a和318b中的每個 具有沿外殼310的寬度方向開口的側面。如圖3所示,磁芯370a和370b插穿這些 開口側面。磁芯座部分318a和318b的底部具有大致與磁芯370a和370b的支柱 371a和371b相同的寬度。因此,磁芯370a和370b可順利地滑入磁芯座部分318a 和318b。在將磁芯370a和370b設置在磁芯座部分318a和318b處之後,施加粘 合劑以將它們固定在外殼310上。同時,儘管未示出,外殼310可具有用於防塵效 果的蓋,且本發明所屬領域的任何普通技術人員都會將之理解為這是本發明範圍的 一部分。
再參見圖3,線軸座319a和319b形成在外殼310的底部,與磁芯座部分318a
和318b的開口側面平行。在磁芯370a和370b安裝到磁芯座部分318a和318b之 前將纏繞有線圈的線軸375a和375b安置在線軸座部分319a和319b。為了該目的, 一對引線378 (圖6)穿過形成在線軸座部分319a和319b底部處的孔(未示出) 以露在所述外殼310的外部。
下文將解釋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怎樣裝配彈簧混響器。 再參見圖3,準備好振動單元322a和322b。為了準備振動單元322a和322b, 將導線365a和365b穿過環形永久磁鐵362a和365b以將磁鐵設置在導線的鉤366a 和366b附近,並施加粘合劑以將磁鐵固定到導線。同樣,將導線365a和365b穿 過阻尼環364a和364b以將阻尼環設置在導線的預定位置上。接著,將固定有磁鐵 362a、 362b和阻尼環364a的導線365a、 365b的一端插入切口凹槽352、 353並在 切口凹槽352、 353的內部端附近焊接到支承板350a或350b。根據圖2中所示的 常規裝配過程,將穿過導線65的阻尼環64推入支承框架50的長管形部分52。然 後將墊圈環66從管狀部分52的相對端插到導線65上,並通過焊接將墊圈66和導 線65固定在一起。因此,由於在具有較小直徑的窄管狀部分52內進行焊接過程, 在裝配常規混響器時需要在焊接方面的高度訓練有素的人工熟練度和相當長的時 間。另一方面,根據本發明,在常規混響器中具有長管狀部分的支承框架現由平坦 的、金屬支承板350a和350b代替,各具有切口凹槽352和353,並在切口凹槽352 或353的內端附近將導線365a和365b直接焊接到支承板350a和350b上,使得永 久磁鐵362a和362b粘合固定到導線365a和365b上。這樣,在開放空間內進行本 發明的焊接過程,因此與在具有較小直徑的窄管道部分52內進行常規焊接過程相 比大大地縮短了焊接時間,且不需要高度訓練有素的人工熟練度。此外,如上所述, 可通過簡單的視覺觀察確定支承板和導線之間的焊接結點高於或低於突起部356 的不正確焊接情況為焊接缺陷。
而且,支承板350a和350b壓入外殼310的振動單元座部分312a和312b。如 上所述,由外殼310的引導凹槽314引導支承板350a和350b的突起部356,以使 支承板350a和350b能夠方便地插入外殼310。在將支承板350a和350b插入外殼 310之後,突起部356與引導凹槽314配合以防止支承板350a和350b沿外殼310 的寬度方向振動。這樣,根據本發明,可僅通過將支承板350a和350b壓入外殼 310而使振動單元322a和322b固定不動。當將支承板350a和3'50b插入振動單元 座部分312a和312b時,支承板350a和350b的彈性突起部357 (圖4)通過形成 在振動單元座部分312a和312b的側表面上形成的止擋件315 (圖5)緊緊地保持
住。這可避免支承板350a和350b分別從振動單元座部分312a和312b鬆開。
接著,將纏繞有線圈的線軸375a和375b插入外殼310的線軸座部分319a和 319b。這時, 一對引線378 (圖6)穿過形成在線軸座部分319a和319b的底部處 的孔(未示出)以露出外殼310外部,使得它們可彈性地連接到外部連接件(未示 出)。
隨後,將磁芯370a和370b通過磁芯座部分318a和318b的開口側面壓入外殼 310。磁芯座部分318a和318b的底部比磁芯370a和370b的支柱371a和371b稍 寬,以使磁芯370a和370b能夠分別滑入磁芯座部分318a和318b。同時,線軸375a 和375b的高度預設成當磁芯370a和370b可滑動地裝配在座部分318a和318b內 時,它們的支柱371a和371b穿過線軸375a和375b,即線軸375a和375b分別配 合到支柱371a和371b內。在將磁芯370a和370b插入座部分318a和318b之後, 施加例如粘合劑以將它們固定到外殼310上。較佳的是,磁芯370a和370b形成 口c:形狀,以避免尤其是磁芯370a和370b插入座部分318a和318b時與導線365a 和365b幹涉。
最後,在將振動單元322a和322b以及磁芯370a和370b插入外殼310之後, 螺旋彈簧332和333的自由端聯接到導線的鉤366a和366b以完成本發明的彈簧混 響器的裝配過程。或者,可在將所裝配的振動單元322a和322b插入外殼310之前 將螺旋彈簧332和333連接到鉤366a和366b上。
儘管已經參照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很明顯,可在不 脫離以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和更改。
權利要求
1.一種彈簧混響器,該彈簧混響器包括外殼、接納在所述外殼內的驅動換能器、接納在所述外殼內的拾取換能器以及振動地聯接到所述驅動和拾取換能器的螺旋彈簧,其中所述驅動和拾取換能器分別包括振動單元和磁芯;其中所述振動單元包括支承板,所述支承板包括至少一個切口凹槽;至少一根導線,所述導線一端穿過切口凹槽直接焊接到所述支承板上,且另一端形成鉤形以使所述螺旋彈簧的自由端連接到其上;永久磁鐵,所述永久磁鐵在所述鉤附近固定到所述導線上;以及阻尼環,所述阻尼環在所述導線的一端和所述磁鐵之間緊密地配合到所述導線上;其中所述磁芯包括纏繞有線圈的線軸;以及其中所述外殼包括分別用於在其上安裝所述振動單元、所述磁芯以及所述線軸的振動單元座部分、磁芯座部分以及線軸座部分。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混響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支承板上所述切口凹 槽附近形成用於防止熱損失的至少一個狹槽。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彈簧混響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外殼的所述振動 單元座部分的側面處形成用於引導所述支承板的引導凹槽,且所述支承板還包括與 所述引導凹槽對應的突起部。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彈簧混響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外殼的所述振動單元 座部分的側面處形成止擋件,且所述支承板包括與所述止擋件對應的彈性突起部。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混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線軸包括固定到其一側 上的一對引線以與外部音源連接,且所述一對引線與所述線圈內的電氣布線電氣連 接。
6. —種彈簧混響器的組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準備一對振動單元,每個單元包括支承板,所述支承板包括至少一個切口凹 槽;導線,所述導線一端穿過切口凹槽直接焊接到所述支承板上,且另一端形成鉤 形以使所述螺旋彈簧的自由端連接到其上;以及永久磁鐵,所述永久磁鐵在所述鉤 附近固定到所述導線上;設置外殼,所述外殼包括分別形成在沿其縱向方向兩端的振動單元座部分、磁 芯座部分以及線軸座部分;將所述一對振動單元的所述支承板壓入所述外殼的所述振動單元座部分; 將纏繞有線圈的線軸配合在所述線軸座部分中;以及 將磁芯壓入所述外殼的所述磁芯座部分;以及 將所述螺旋彈簧的每個自由端聯接到所述導線的所述鉤上。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準備一對振動單元的步驟以前實 施提供外殼的步驟。
8. 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準備一對振動單元的步驟 還包括以下步驟將阻尼環緊密地配合到所述導線的一端和所述磁鐵之間的所述導線上。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準備一對振動單元的步驟過程中 執行將所述螺旋彈簧的每個自由端聯接到所述鉤上的步驟。
10. —種彈簧混響器,該彈簧混響器包括外殼、接納在所述外殼內的驅動換能器、接納在所述外殼內的拾取換能器以及振動地聯接到所述驅動和拾取換能器的 螺旋彈簧,其中所述驅動和拾取換能器分別包括振動單元和磁芯;其中所述振動單元包括支承板,所述支承板包括至少一個切口凹槽和形成在 所述切口凹槽附近的用於防止熱損失的至少一個狹槽;至少一根導線,所述導線一 端穿過切口凹槽直接焊接到所述支承板上,且另一端形成鉤形以使所述螺旋彈簧的 自由端連接到其上;永久磁鐵,所述永久磁鐵在所述鉤附近固定到所述導線上;以 及阻尼環,所述阻尼環在所述導線的一端和所述磁鐵之間緊密地配合到所述導線 上;其中所述磁芯包括纏繞有線圈的線軸;以及其中所述外殼包括分別用於在其上安裝所述振動單元、所述磁芯、以及所述 線軸的振動單元座部分、磁芯座部分以及線軸座部分。
11.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彈簧混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承板包括兩個切口 凹槽,且所述切口凹槽分別從所述支承板的相對的側向側的周界向內形成。
12. 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彈簧混響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外殼的所述 振動單元座部分的側面處形成用於引導所述支承板的引導凹槽,且所述支承板包括 與所述引導凹槽對應的突起部。
13. 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彈簧混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線軸包括固定到其一側上的一對引線,用於與外部音源連接,且所述一對引線與所述線圈內的電 氣布線電連接。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彈簧混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一對引線分別穿過設 置在所述外殼上的孔,並暴露在所述外殼外部以連接到外部音源連接件上。
15.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彈簧混響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外殼的所述振動單 元座部分的側面處形成止擋件,以及所述支承板包括與所述止擋件對應的彈性突起 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彈簧混響器及其裝配方法,其中彈簧混響器包括外殼、接納在外殼內的驅動換能器、接納在外殼內的拾取換能器以及振動地聯接到驅動和拾取換能器的螺旋彈簧。驅動和拾取換能器分別包括振動單元和磁芯。振動單元包括支承板,該支承板包括至少一個切口凹槽,導線穿過該凹槽直接焊接在支承板上。振動單元和磁芯製備成模塊化類型以滑動地插入並固定在殼體內。
文檔編號G10K15/10GK101345046SQ20081008103
公開日2009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9日
發明者玄 樸, 樸鍾煥 申請人:樸鍾煥;樸 玄